導航:首頁 > 觀義大利 > 義大利化學家發現了哪些元素

義大利化學家發現了哪些元素

發布時間:2022-03-06 19:56:46

⑴ 發現新化學元素的科學家有哪些

由於本森和基爾霍夫的巨大成功,許多科學家也紛紛把各種物質送進火焰中去燒,並且使用這種新的方法去尋找新的元素了。

1861年,英國科學家克魯克斯發現了鉈;

1863年,德國科學家利赫傑爾發現了銦;

1868年,法國讓遜和英國洛克發現了氦;

1875年,法國科學家列科克,布阿博德朗發現了鎵;

1879年,瑞典化學家拉爾斯?弗勒德里?尼里遜發現了鈧;

1885年,德國化學家溫克勒發現了鍺。

這最後面的三種元素的發現,非常有意思,因為他們都是由一個偉大的預言家,在發現之前早已預言過的。而且這個預言者甚至指出了這些新元素的發現者測定的比重和原子量上的錯誤,在整個科學界引起了極大的震動。

這個預言家就是俄國偉大的化學家門捷列夫。

由於元素周期律是在原子論的基礎上產生的,所以在講門捷列夫的驚人發現的故事之前,還得先講一下古希臘原子論的新生。

⑵ 砹的發現簡史

砹是門捷列夫曾經指出的類碘,是莫斯萊所確定的原子序數為85的元素。它的發現經歷了彎曲的道路。
剛開始,化學家們根據門捷列夫的推斷——類碘是一個鹵素,是成鹽的元素,就嘗試從各種鹽類里去尋找它們,但是一無所獲。
1925年7月英國化學家費里恩德特地選定了炎熱的夏天去死海,尋找它們。但是,經過辛勞的化學分析和光譜分析後,卻絲毫沒有發現這個元素。
後來又有不少化學家嘗試利用光譜技術以及利用原子量作為突破口去找這個元素,但都沒有成功。
1931年,美國亞拉巴馬州工藝學院物理學教授阿立生宣布,在王水和獨居石作用的萃取液中,發現了85號元素。元素符號定為Ab。可是不久,磁光分析法本身被否定了,利用它發現的元素也就不可能成立。
1940年,義大利化學家西格雷發現了第85號元素,它被命名為「砹(At)」。在希臘文里,砹(Astatium)的意思是「不穩定」。西格雷後來遷居到了美國,和美國科學家科里森、麥肯齊在加利福利亞大學用「原子大炮」——迴旋加速器加速氦原子核,轟擊金屬鉍209,由此製得了第85號元素——「亞碘」,就是砹。
砹是一種非金屬元素,它的性質同碘很相似,並有類似金屬的性質。砹很不穩定,它剛出世8.3小時,便有一半砹的原子核已經分裂變成別的元素。
後來,人們在鈾礦中也發現了砹。這說明在大自然中存在著天然的砹。不過它的數量極少,在地殼中的含量只有10個億億億分之一,是地殼中含量最少的元素之一。據計算,整個地表中,全世界也只找到0.16克!

⑶ 化學家有哪些著名人物

1、阿莫迪歐·阿伏伽德羅(Amedeo Avogadro,1776年8月9日—1856年7月9日),義大利物理學家、化學家。阿伏伽德羅出生於義大利西北部皮埃蒙特大區的首府都靈,是當地的望族,阿伏伽德羅的父親菲立波,曾擔任薩福伊王國的最高法院法官。

父親對他有很高的期望。阿伏伽德羅勉強的讀完中學,進入都靈大學讀法律系,成績突飛猛進。1811年發表了阿伏伽德羅假說,阿伏伽德羅定律。

阿伏伽德羅30歲時,對研究物理產生興趣。後來他到鄉下的一所職業學校教書,1815年1月與馬西亞結婚。1832年,出版了四大冊理論物理學。為了紀念他,NA稱為阿伏伽德羅常量。

⑷ 下列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發現了元素周期律 B.義大利科學家阿佛加德羅

A.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發現了元素周期律,製作了第一張元素周期表,故A正確;
B.義大利科學家阿佛加德羅提出了分子的概念,奠定了近代化學的基礎,故B正確;
C.同主族從上到下非金屬性減弱,非金屬性P>As,則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為H 3 PO 4 酸性比H 3 AsO 4 的強,故C正確;
D.原子序數為8和14的元素能形成化合物為SiO 2 ,原子數之比為1:2,故D錯誤;
故選D.

⑸ 古今中外的著名科學家有哪些

湯姆遜(1856—1940)英國物理學家。1897發現物質結構的第一種基本粒子一電子。
富爾頓(1765—1815)美國發明家。1807年,富爾頓製成蒸汽汽船。
本茨(1844一1929)德國工程師。1868年,製成世界上第一輛三輪內燃機汽車。
伏打(1745-1829)意大分物理學家。1800年,他製成伏打電堆,不久又發明伏打電池,使人們第一次獲得了穩定而持續的電流。
奧托(1832一1891)德國工程師。1876年,製成第一台四沖程循環的煤氣內燃機。使汽車和其後飛機的問世成為可能。
戴姆勒(1834一1900)德國機械工程師。1883年製成的第一台汽油機,1886年又製成世界上第一輛四輪內燃機汽車。
帕森斯(1854—1931)英國發明家。1884年製成第一台多級反動式汽輪機。
狄塞爾(1858-1913)德國工程師。1897年製造了第一台柴油機。
貝塞麥(1813—1898)英國工程師。1856年發明轉爐煉鋼法。
愛迪生(1847—1931)美國發明家。他一生完成1300多項發明,對人類產生了巨大影響。1897年,他成功地研製出白熾燈。
莫爾斯(1791—1872)美國發明家。1837年,發明電報機,1844年5月24日,拍發出世界上第一封電報。
貝爾(1847—1922)美國發明家。1876年發明電話。
馬可尼(1874—1937)義大利工程師。1895年發明無線電報。1899年3月28日,他成功地實現了無線電通信。
諾貝爾(1833-1896)瑞典發明家。1867年發明安全炸葯。
西門子---發電機
本茨----汽車(內燃機趨動)
貝爾----電話
馬可尼---無線電報
諾貝爾---炸葯
愛迪生----電燈

瑪麗·居里(波蘭)
金慶民(中國)
吳健雄(中國)
古道爾(英國)
蕾切爾·卡遜(美國)
何澤慧(中國)
喬治亞娜·西加爾·瓊斯(美國)
蒙如玲(華裔[不用我說是哪國的吧?])
鍾端玲(同上)
沈驪英(中國)

愛迪生(1847-1931)美國電學家、發明家、企業家,一生中共完成2000多項發明,發明了電燈。
貝爾,蘇格蘭人 1847~1942 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電話。
愛因斯坦 1879-1955 被公認為自伽利略、牛頓以來最偉大的科學家、思想家。19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有廣義相對論和狹義相對論》
湯姆遜(1856—1940)英國物理學家。1897發現物質結構的第一種基本粒子一電子。
富爾頓(1765—1815)美國發明家。1807年,富爾頓製成蒸汽汽船。
本茨(1844一1929)德國工程師。1868年,製成世界上第一輛三輪內燃機汽車。
伏打(1745-1829)意大分物理學家。1800年,他製成伏打電堆,不久又發明伏打電池,使人們第一次獲得了穩定而持續的電流。
奧托(1832一1891)德國工程師。1876年,製成第一台四沖程循環的煤氣內燃機。使汽車和其後飛機的問世成為可能。
戴姆勒(1834一1900)德國機械工程師。1883年製成的第一台汽油機,1886年又製成世界上第一輛四輪內燃機汽車。
帕森斯(1854—1931)英國發明家。1884年製成第一台多級反動式汽輪機。
狄塞爾(1858-1913)德國工程師。1897年製造了第一台柴油機。
貝塞麥(1813—1898)英國工程師。1856年發明轉爐煉鋼法。
巨大影響。1897年,他成功地研製出白熾燈。
莫爾斯(1791—1872)美國發明家。1837年,發明電報機,1844年5月24日,拍發出世界上第一封電報。
貝爾(1847—1922)美國發明家。1876年發明電話。
馬可尼(1874—1937)義大利工程師。1895年發明無線電報。1899年3月28日,他成功地實現了無線電通信。
諾貝爾(1833-1896)瑞典發明家。1867年發明炸葯 但他付出了重大的代價。
居里夫人(1867—1934),原名瑪麗·斯可羅多夫斯卡,波蘭物理學家,最早榮獲諾貝爾獎的女性。發現了鐳等放射性元素。
評論(5) | 33 2
2010-11-02 19:25 693623728 | 三級
1821-1894
赫爾姆荷茨(Helmholtz)
德國物理學家,建立能量守恆定律

1821-1902
微耳和(Virchow)
德國生理學家,建立細胞病理學

1822-1884
孟德爾(Mendel)
奧地利修道士,遺傳學的開創者

1822-1888
克勞修斯(Clausius)
德國物理學家,建立熱力學第二定律

1822-1895
巴斯德(Pasteur)
法國生物學家,創立微生物學

1824-1887
基爾霍夫(Kirchhoff)
德國物理學家,發明光譜分析法

1824-1907
開爾文勛爵(Kelven)
英國物理學家,建立熱力學第二定律

1831-1879
麥克斯韋(Maxwell)
英國物理學家,建立電磁場理論

1832-1891
奧托(Otto)
德國工程師,發明四沖程內燃機

1834-1907
門捷列夫(Mendeleev)
俄國化學家,發現元素周期表

1834-1914
魏斯曼(Weismann)
德國生物學家,創立細胞遺傳學

1843-1910
科赫(Koch)
德國醫生,傳染病學的開創者

1844-1906
玻爾茲曼(Bolzman)
奧地利物理學家

1844-1929
本茨(Benz)
德國工程師,發明汽車

1847-1922
貝爾(Bell)
美國發明家

1847-1944
愛迪生(Edison)
美國發明家

1849-1945
弗萊明(Fleming)
英國發明家,發明真空二極體

1854-1912
彭加勒(Poincare)
法國數學家、物理學家

1857-1894
赫茲(Hertz)
德國物理學家,首次檢驗到電磁波

1857-1935
齊奧爾科夫斯基(Tsiolkovskii)
俄國工程師、發明家,現代航天先驅

1858-1947
普朗克(Planck)
德國物理學家,量子論的創立者

1866-1932
費森登(Fessenden)
美國物理學家,發明無線電廣播

1866-1945
摩爾根(Morgan)
美國遺傳學家

1867-1912
威爾伯•萊特(Wilbur Wright)
美國發明家,成功試飛第一架飛機

1867-1934
居里夫人(Madam Curie)
波蘭物理學家、化學家

1871-1937
盧瑟福(Rutherford)
紐西蘭物理學家

1871-1948
奧維爾•萊特(Orville Wright)
美國發明家,成功試飛第一架飛機

1874-1937
馬可尼(Marconi)
義大利工程師,實現無線電通訊

1879-1955
愛因斯坦(Einstein)
德國-美國物理學家

1880-1930
魏格納(Wegener)
德國地質學家,提出大陸漂移學說

1882-1945
高達德(Goddard)
美國工程師、發明家,發明液體火箭

1885-1962
玻爾(Bohr)
丹麥物理學家

1889-1953
哈勃(Hubble)
美國天文學家,發現星系有普遍紅移

1889-1982
茲沃里金(Zworykin)
美籍俄國發明家,發明顯像管

1901-1954
費米(Fermi)
義大利物理學家,主持研製第一個原子反應堆

1901-1976
海森伯(Heisenberg)
德國物理學家,創立矩陣力學

1902-1984
狄拉克(Dirac)
英國物理學家

1903-1957
馮諾意曼(Von Neumann)
美國數學家,提出電子計算機的馮諾意曼模型

1904-1967
奧本海默(Oppenheim)
美國物理學家,主持研製原子彈

1904-1968
伽莫夫(Gamov)
俄裔美籍物理學家,提出大爆炸模型和遺傳密碼理論

1906-1966
科羅列夫(Korolev)
蘇聯火箭專家,主持蘇聯航天事業

1907-1964
卡遜(Carson)
美國生物學家,著有《寂靜的春天》

1907-1980
莫克萊(Mauchly)
美國工程師,主持研製第一台電子計算機ENIAC

1910-1989
肖克萊(Shockley)
美國電子工程師,發明晶體三極體

1912-1977
馮布勞恩(Von Braun)
德國火箭專家,主持美國航天事業

1916-2004
克里克(Crick)
英國生物學家,發現DNA雙螺旋結構

1917-2003
普里戈金(Prigogine)
俄裔比利時物理學家、化學家,創建耗散結構理論

1928-
沃森(Watson)
美國生物學家,發現DNA雙螺旋結構

1929-
蓋爾曼(Gell-Mann)
美國物理學家,提出誇克模型

中國
墨子,張衡 僧一行 郭守敬(都是古代科學家的代表),徐壽,華蘅芳,詹天佑,李四光,華羅庚,蘇步青,陳建功(應該能代表近代的人)於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亞、孫家棟、任新民、吳自良、陳芳允、陳能寬、楊嘉墀、周光召、錢學森、屠守鍔、黃緯祿、程開甲、彭桓武、王淦昌、鄧稼先、趙九章、姚桐斌、錢驥、錢三強、郭永懷(以上23位都是為兩彈一星作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吳文俊、袁隆平,(00年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王選、黃昆,(01年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金怡濂(02年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劉東生、王永志,(03年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吳孟超 葉篤正,(05年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李振聲,(06年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 閔恩澤 吳征鎰,(07年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王忠誠 徐光憲(08年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04年的最高科學技術獎空缺)楊振寧,李政道,丁肇中, 李遠哲,朱棣文,崔琪,錢永建(以上都是華裔諾獎得主)
外國
牛頓,艾迪生,愛因斯坦,伽利略,居里夫人,卡特,瓦特,萊特兄弟 ,..................

⑹ 人造元素有哪些

關於人造元素的出現
用算盤做加法,那很便當,只消把算盤珠朝上一撥,就加上一了。
從1925年起,整整經過9個年頭——直到1934年,法國科學家弗列特里克·約里奧·居里和他的妻子伊綸·約里奧·居里(即鐳的發現者居里夫人的女兒)才找到進行原子「加法」的辦法。
當時,他們在巴黎的鐳學研究院里工作。他們發現,有一種放射性元素——84號元素釙的原子核,在分裂的時候,會以極高的速度射出它的「碎片」——氦原子核。在氦原子核里,含有2個質子。
於是,他們就用這氦作為「炮彈」,去向金屬鋁板「開火」。嘿,出現了奇跡,鋁竟然變成了磷!
用「加法」一算,事情就很明白:
鋁是13號元素,它的原子核中含有13個質了。當氦原子核以極高的速度向它沖來時,它就吸收了氦原子核。氦核中含有2個質子。
15號元素是磷!
就這樣,鋁像變魔術似的,變成了另一種元素——磷!
不久,美國物理學家勞倫斯發明了「原子大炮」——迴旋加速器。在這種加速器中,可以把某些原子核加速,象「炮彈」似的以極高的速度向別的原子核進行轟擊。這樣一來,就為人工製造新元素創造了更加有利的條件,勞倫斯因此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金。
1937年,勞倫斯在迴旋加速器中,用含有1個質子的氘原子核去「轟擊」42號元素——鉬,結果製得了第43號新元素。
鑒於前幾年人們接連宣稱發現失蹤元素,而後來又被一一推翻,所以這一次勞倫斯特別慎重。他把自己製得的新元素,送給了著名的義大利化學家西格雷,請他鑒定。西格雷又找了另一位義大利化學家佩里埃仔仔細細進行分析。最後,由這兩位化學家向世界鄭重宣布——人們尋找多年的43號元素,終於被勞倫斯製成了。這兩位化學家把這新元素命名為「鍀」,希臘文的原意是「人工製造的」。
鍀,成了第一個人造的元素!
當時,他們製得的鍀非常少,總共才一百億分之一克。
後來,人們進一步發現:鍀並沒有真正的從地球上失蹤。其實,在大自然中,也存在著極微量的鍀。
1949年,美籍中國女物理學家吳健雄以及她的同事從鈾的裂變產物中,發現了鍀。據測定,一克鈾全部裂變以後,大約可提取26毫克鍀。
另外,人們還對從別的星球上射來的光線進行光譜分析,發現在其他星球上也存在鍀。
這位「隱士」的真面目,終於被人們弄清楚了:鍀是一種銀閃閃的金屬。具有放射性。它十分耐熱,熔點高達攝氏2200度。

⑺ 下列敘述不符合化學史實的是()A.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發現了元素周期律,並編制了第一張元素周期表B

A、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在化學上的主要貢獻是發現了元素周期律,並編制出第一張元素周期表,故選項說法正確.
B、法國科學家拉瓦錫通過實驗得出空氣是由氮氣和氧氣組成的結論,但沒有測定出空氣中所有成份的具體含量,故選項說法錯誤.
C、義大利科學家阿伏加德羅在化學上的主要貢獻是首先提出了分子的概念,並創立了分子學說,故選項說法正確.
D、英國科學家道爾頓在化學上的主要貢獻是提出了近代原子學說,故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B.

⑻ 歷史上的化學家發現的化學元素

如最偉大的化學家-門捷列夫個人簡介門捷列夫:俄國化學家。1834年2月7日生於西伯利亞托博爾斯克,1907年2月2日卒於聖彼得堡。1850年入聖彼得堡師范學院學習化學,1855年畢業後任敖德薩中學教師。1857年任聖彼得堡大學副教授。1859年他到德國海德堡大學深造。1860年參加了在卡爾斯魯厄召開的國際化學家代表大會。1861年回聖彼得堡從事科學著述工作。1863年任工藝學院教授,1865年獲化學博士學位。1866年任聖彼 門捷列夫
得堡大學普通化學教授,1867年任化學教研室主任。1893年起,任度量衡局局長。1890年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外國會員。
重大成果
門捷列夫的最大貢獻是發現了化學元素周期律。今稱門捷列夫周期律。1869年2月,門捷列夫編制了一份包括當時已知的全部63種元素的周期表(表1)。同年3月,他委託N.A.緬舒特金在俄國化學會上宣讀了題為《元素的屬性與原子量的關系》的論文,闡述了元素周期律的要點:
①按照原子量的大小排列起來的元素,在性質上呈現明顯的周期性。
②原子量的大小決定元素的特徵。
③應該預料到許多未知單質的發現,例如,預料應有類似鋁和硅的,原子量位於65~75之間的元素。
④已知某些元素的同類元素後,有時可以修正該元素的原子量。
1871年門捷列夫又發表了《化學元素周期性的依賴關系》論文,對化學元素周期律作了進一步闡述。他還重新修訂了化學元素周期表(表2),把1869年豎排的表格改為橫列,突出了元素族和周期的規律性;劃分了主族和副族,使之基本上具備了現代元素周期表的形式。
門捷列夫在發現周期律及製作周期表的過程中,除了不顧當時公認的原子量而改排了某些元素(Os、Ir、Pt、Au;Te、I;Ni、Co)的位置外,並且考慮到周期表中合理的位置,修訂了其他一些元素(In、La、Y、Er、Ce、Th、U)的原子量,而且預言了一些元素的存在。在1869年的元素周期表中,門捷列夫為4種尚未被發現的元素留下空位。1871年他又發表論文《元素的自然體系和運用它指明某些元素的性質》,對一些元素,例如,類鋁、類硼和類硅的存在和性質以及它們的原子量做了詳盡的預言。這樣的空位共留下6個。門捷列夫的這些推斷為後來的化學實驗所證實。
元素周期律的發現激起了人們發現新元素和研究無機化學理論的熱潮。元素周期律的發現在化學發展史上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它把幾百年來關於各種元素的大量知識系統化起來,形成一個有內在聯系的統一體系,進而使之上升為理論。
門捷列夫還曾研究氣體和液體的體積與溫度和壓力的關系,於1860年發現氣體的臨界溫度並提出了液體熱膨脹的經驗式。1865年研究了溶液的性質,提出了溶液的水合物學說,為近代溶液學說奠定了基礎。1872~1882年,他和他的學生准確地測定了數種氣體的壓縮系數。
門捷列夫因發現周期律而獲得英國皇家學會戴維獎章。他還曾獲英國科普利獎章。1955年科學家們為了紀念元素周期律的發現者門捷列夫,將101號元素命名為鍆。門捷列夫運用元素性質周期性的觀點寫成《化學原理》一書,曾被譯成英、法等多種文字。
其他詳見 http://ke..com/view/50415.htm
求採納為滿意回答。

⑼ 拉瓦錫發現了哪些元素

發表《懷疑的化學家》.
1826年
發現化學元素溴(法國 巴拉)、硫酸酒石酸鹽(硫酸鉀)之間的化學變化、置換等化學反應是燃素作用的表現(德國 斯塔爾),用於熔融鉑等難熔物質(美國 哈爾),在煉金實踐中、還原,燃燒時燃素逸出,提出可燃物至少含有兩種成分,發現化學元素磷(德國 布蘭德),並開始從焰色法區別鉀和鈉等元素(德國 馬格拉弗),發現化學元素釔(芬蘭 加多林).
1637年.
1834年
從所有木材中都分得具有澱粉組成的物質.
1781年,闡明了燃素論爭論焦點之一.
1808—1827年,開始了吸附劑的研究和應用、樟腦,許多氣體的膨脹系數是1#47,發現化學元素氧,並將當時的定性試驗歸納為一個系統、離子等名詞,辨認出動脈血與靜脈血的差別(德國 西爾維斯)、金;布萊克).
1798年,從而推翻了全部的燃素說,德國的維勒和李比希分別製得化學組成相同而性質不同的異氰酸銀及雷酸銀,認為燃素存在於一切可燃物中.
分別於1772年和1774年;查理),把化學親和力歸之為電力.
1828年
發現化學元素釷(瑞典 柏齊力阿斯).
1799年,認為基團由一群元素結合在一起.
1824年
提出容量滴定的分析方法(法國 蓋.
提出理想氣體的絕熱壓縮與絕熱膨脹的狀態方程(法國 泊松)、鹼的電解(英國 威#8226,從而確定恢復土壤肥力的施肥化學原理(德國 李比希).
1783年,測定了四十餘種元素的化學結合量.
1753年,但因加速了船底對海洋生物的吸著而未獲應用(英國 戴維),並發現鐵中含釩,氯進入工業應用(法國 伯叟萊),作用象單個元素,開始在化學中應用顯微鏡.
1810年
1810—1818年,開始了硫酸的工業生產(英國 羅巴克),通過磷和氯的作用,開始根據化學組成編定化學名詞,發現化學元素氧與氯(瑞典 席勒).
1808—1810年.
1804年
發現化學元素銥和鋨(英國 坦能脫).
1746年,指明如何從實驗確認元素(英國 戴維),呂薩克),特別是吹管分析和濕法分析(瑞典 柏格曼).
1820年
分離對人體有強烈生理作用的番木鱉鹼,認為所有元素象磁鐵一樣.
公元1700 ~ 公元1800年
1703年,認識了礬是復鹽(德國 肯刻爾),通過加入鋅片以防止船底腐蝕的方法.
1800年、柔鹼(碳酸鉀),發現各種石英晶體都具有相同的晶面夾角(丹麥 斯悌諾),並進而區分酸式.
精確測定了許多元素的原子量,並注意到它們對動物的生理作用(英國 普利斯特里)、酸,通過鐵和水蒸汽、鋇.
1669年,為電化學及電解,解釋了晶體的對稱性;273(法國 蓋#8226、泰那爾德),即為棉花火葯,燃燒物重量的增加與空氣中失去的氧相等.
1760年.
1811年
發現化學元素碘(法國 庫爾特瓦),即為米勒指數(英國 沃#8226;盧瑟福).
發現氣體化合時.
1791年,分子由原子組成,不少從結合量求得的元素原子量與近代幾乎一致(瑞典 柏齊力阿斯),人工不能合成(瑞典 柏齊力阿斯),即二個元素化合成為多種化合物時、電解質,電性相同,發現化學元素氟(瑞典 席勒),並由之認為元素氣體在相等體積中的重量應正比於它的原子量、氮的火花放電而得硝酸(英國 卡文迪許).
十七世紀下半期,一極析出鹼.
1812年
提出元素和化合物的「二元論的電化基團」學說,認為同組內的三元素不但性質相似、顏料「席勒綠」,提出在一定溫度下氣體體積與壓力成反比的定律(英國 波義耳);但也因而得出化合物組成不定的錯誤看法(法國 伯叟萊).
製成硝基纖維素,發現化學元素碲(奧地利 賴欣斯坦).認識到金屬燃燒後的增重.
1806年
發現化合物分子的定組成定律.
1830年
發現化學元素釩.
1774年,認為消化過程是純化學過程.
1788年,用以解釋導電的現象,揭示了物質的電的本質,代之以酸中必含氫(英國 戴維),一部分放出、土四大類,克服了伏打電池電流迅速下降的缺點(英國 丹尼爾),把鹽定義為酸和鹽基結合的產物(義大利塔切紐斯),和已能制草酸等事實打破了無機物和有機物之間的絕對界線.
分離出葉綠素(法國 佩萊梯),這是燃素說的萌芽(德國 柏策).
十七世紀中葉,後人稱之為(澱粉糖化)酶(法國 佩恩).
1747年.
提出固體表面吸附是加速化學反應的原因,各氣體的分壓定律(英國 道爾頓),瑞典 希辛格,提出元素定義,《化學的元素》出版、磷酸鹽等.
1741年、苦土粉(氧化鎂),提出化學反應與反應物的親和力,分為氣.
1782年;呂薩克),並提出電池電位起因於接觸的物理假說(義大利 伏打);亨利),燃燒.
1800年左右,它對後來推翻燃素論提供了實驗根據(英國 約#8226.
1802年
發現化學元素鉭(瑞典 愛克伯格).
1836年
改善銅鋅電池、鈾,被用於軍事(美國 古塞里).並把化學親和力歸之為電力(英國 法拉第)、電鍍工業奠定理論基礎,首次論證化學變化中的物質質量的守恆.
1660年,為堅實要素.
1809年
首次獲得高溫氫氧噴焰,發現化學元素鋅,確證氯是一個純元素.
1835年
提出化學反應中的催化和催化劑概念.
1819年
發現同晶型現象;呂薩克.
1742—1748年,法國 蓋#8226.這是光化學研究的開端(德國 格羅杜斯),開始用水槽法收集和研究氣體.
1669年.
1777年.
1774—1784年,即不同物質形成明顯相同結晶的現象,發現化學元素氮(英國 丹#8226.
1774年,鹼等反應的研究,首次電解水為元素氫和氧.
分析植物的灰分中含鉀.也實現了酸,即同樣物質能夠形成不同結晶的現象,發現化學元素鈹(法國 福克林),通過氧,又稱阿伏伽德羅假說(義大利 阿伏伽德羅);呂薩克,開始了對苯系物質的研究(英國 法拉第).
發現化學元素鋰(瑞典 阿爾費特遜),並將「熱」和「光」列在無機界二十三種元素之中(法國 拉瓦錫).
1791年,認為有機物只能在生物細胞中受一種「生活力」作用才能產生.
提出分子說,發明第一個化學電源——伏打電堆.
1827年
首次提煉出純鋁(德國 維勒).
提出氣體在溶液中溶解度與氣壓成正比的氣體溶解定律(英國 威#8226,發表最早的金屬電勢次序表(義大利 伏打)、鋯和鈾的氧化物(德國 克拉普羅茲)、氯化氫,認為有機分子在取代和加成反應中有一個基本的核心(法國 勞倫脫),發現氣體的壓力或體積隨溫度變化的膨脹定律 (法國 雅#8226.
1790年左右.
1669年.
1770年;菲利普斯),發現化學元素鈷(瑞典 布蘭特),動搖了有機物的「生命力」學說(德國 維勒),後來發展為比色分析(德國 蘭伯特),首次觀察到溶液中的滲透壓現象(法國 諾萊特).
1822年
1822—1823年.
1782—1787年,對相同元素.
1771年,用重晶石(硫酸鋇)製成白晝吸光.
1770年左右,並作了許多「親和力表」(法國 喬弗洛伊).
1831年
首先應用接觸法製造硫酸(英國 配#8226、鉻等元素後,發明石炭法制鹼,鹽酸中不含氧.
1718—1721年,即後來的有機化學和無機化學(法國 萊墨瑞),批判點金術的「元素」觀.
1789年,與定量甲素化合的乙元素、氧的火花放電而得水,未抵消部分還可以化合成更復雜的化合物,因此反對分子說(瑞典 柏齊力阿斯),後在戰爭中用作防毒吸附劑(法國 佩恩),通過對二千餘種化合物的分析.
1837年
提出有機結構的核心學說.
1789年,元素按正負電量的不同而相吸化合,又稱普勞特假說(英國 普勞特),用碳還原法最先得到金屬鎢(西班牙 德爾休埃爾兄弟),並開始用初步的化學方程式來說明化學反應的過程和它們的量的關系(法國 拉瓦錫等).
1808年
發現化學元素鈣,發現化學元素鉬(瑞典 埃爾米),並正式確立質量守恆原理(法國 拉瓦錫),以氧作標准.
1807年
發現化學元素鉀和鈉(英國 戴維),發現化學元素氫,含正負兩電極,用氯製造漂白粉投入生產.
公元1801年 ~ 1899年
1801年
發現化學元素鈮(英國 哈契脫),通電時正負部分相間排列,是電流的負擔者,提出接近近代的化學親和力的概念(荷蘭 波伊哈佛),德國 洪保德)、氨等多種氣體進行研究.
首次引入有機化學一詞,對元素進行分類,提出電池電位起因的化學假說(德國 李特).
首次提出正確的油脂皂化理論(法國 柴弗洛爾)、漂白粉等的生產成為化學工業的開端(法國 路布蘭),通過氫、二氧化硫等氣體的液化(法國 福克林)、解理等現象,二氧化碳(即窒索)在其中的關系,制定大量中和當量表(德國 約#8226,開始有了化學平衡與可逆反應的概念;米勒).
發現混合氣體中.
1754年.
發現化學元素鈀和銠(英國 武拉斯頓).
從石腦油中首次分得苯,這是金屬電化防腐的萌芽.
1735年,這是催化作用研究的萌芽(英國 法拉第).
首次發現酒石酸,發現化學元素鉑(英國 武德);呂薩克).
1829年
提出化學元素的三元素組分類法,將燃素說發展為系統學說、金雞納鹼,發現化學元素錳(瑞典 席勒,指出普勞特的原子量應是單純整數的假說是不對的(比利時 斯塔斯),指出一個化合物的組成不因制備方法不同而改變(法國 普魯斯脫)、黑夜發光的無機發光材料、易卜生鹽(硫酸鎂).
1785年、陰極、酸. 木炭作為脫色吸附劑引用於精製甜菜糖,開始了化學分析(英國 波義耳).
1785年,指出物質只能在含氧的空氣中進行燃燒,以區別於無機界的礦物化學.
1774年,連續發生分解和結合、呼吸和空氣中的成分聯系起來(英國 邁約),各氣體的體積成簡比的定律.
1799年,這是第一個可供實用的電流源,稱為纖維素(法國 佩恩).
發現倍比定律,發現化學元素鈦(英國 格累高爾),提出燃燒的氧化學說.
1803年
發現化學元素鈰(德國 克拉普羅茲.
1825年
提出用銅作船底、硫酸.
發明不需用火引發的碰炸化合物,開始應用陽極.
1805年
提出鹽類在水溶液中分成帶正負電荷的兩部分.
1817年
發現化學元素鎘(德國 斯特羅邁厄).
1670年左右,被用於醫葯(法國 佩萊梯).
1815年
提出一切元素皆由氫原子構成的假說、鹼式和中性鹽(法國 魯埃爾),其重量成簡單整數比.
1797年,提出酸鹼中和定律、馬錢子鹼等重要生物鹼,不能化合,發現化學元素鎳(瑞典 克隆斯塔特),一部分留下,通過對白苦土(碳酸鎂);李希特),《化學哲學的新系統》陸續出版.
首次分得可以轉化澱粉為糖的有機體中的催化劑,它可以單獨存在(法國 拉瓦錫).
提出原子論(英國 道爾頓),甘),直至兩電極,提出單色光通過均勻物質時的吸收定律,開始了古典結晶化學的研究(法國 豪伊).
1661年.
從無機物製得重要有機物——尿素,概括了作者關於燃燒的氧化學說(法國 拉瓦錫),發現化學元素鉍(英國 喬弗理),首次觀察到磷光現象(義大利卡斯卡里奧羅),說明礦物晶體的類質同像和同質類像(德國 米修里),認識到離子是溶解物質的一部分,提出有機基團論,認為這些成分來自土壤,製成含砷殺蟲劑,並把燃燒,指出同體積氣體在同溫同壓下含有同數之分子,這是第一個無煙無殘渣的火葯(瑞士 布拉康納特),再次提出鹽的定義、糖等溶液具有旋光現象(法國 比奧)、柏齊力阿斯),開始了合金鋼的研究(瑞典 塞夫斯脫隆).
十七世紀上半期,但正負電量與強度不等.
1839年
採用整數指數標記晶格的各組原子平面,對化學親和力作了早期研究.
發現在O攝氏度時.
1800年左右.
1748年.
1833年
提電化當量定律,而且原子量有規律性的關系(德國 多培賴納);以及多晶型現象,首次提出區分植物化學與礦物化學.
發現光化學中引起反應的光一定要被物體吸收,與定組成定律有矛盾,實現氨,並用氫作為比較標准(英國 道爾頓);尼科爾遜),證實催化現象在化學反應中是非常普遍的(瑞典 柏齊力阿斯).
進行大量能夠組成電池的物質對的研究,通過分解和合成定量證明水的成分只含氫和氧,對有機化合物開始了定量的元素分析(法國 拉瓦錫),對二氧化硫,後瑞典的柏齊力阿斯解釋為由於同分異構現象所引起,是以後伽伐尼電池的原型,提出同種晶體的各種外形系由同一種原始單位堆砌而成.
1670年,這成為氣體密度法測原子量的根據(法國 蓋#8226,呼吸和燃燒是類似的現象、奎寧.
將澱粉轉化為葡萄糖(法國 蓋#8226,從甜菜中首次分得糖.
發現化學元素硼(英國 戴維.
1792年.
創制礦工用安全燈(英國 戴維),《關於燃素的回顧》一書出版.
1754年,明朝《天工開物》總結了中國十七世紀以前的工農業生產技術(中國 宋應星).
1823年
最先製得化學元素硅(瑞典 柏齊力阿斯),這是電離學說的萌芽(德國 格羅杜斯)、參與反應物的量以及它們的溶解性與揮發性有關,「把化學確立為科學」,改進化學分析的方法.
1772年,從而抵消了部分電性,推翻了拉瓦錫凡酸必含氧的學說,可改善鐵的性質.
1794年、鍶,認為鹽是酸鹼結合的產物1603年,與空氣中某種成分有關(俄國 羅蒙諾索夫).
1783年,採用鉛室法制硫酸.
1724年.發現電解鹽時、鎂(英國 戴維等),一極析出酸,為可燃要素,並從復雜有機物中提得多種重要有機酸(瑞典 席勒).
1783年,本書總結了作者的原子論(英國 道爾頓).
1818年
發現化學元素硒(瑞典 柏齊力阿斯),鹼.
1766年,用氯化亞錫還原法發現化學元素鉻(法國 福克林).
發現生橡膠的硫化反應

閱讀全文

與義大利化學家發現了哪些元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發票專用章用什麼印尼 瀏覽:91
印度茶園怎麼樣 瀏覽:851
伊朗女人長什麼樣的 瀏覽:911
印度街頭酥脆球怎麼配 瀏覽:719
伊朗新冠病毒怎麼來的 瀏覽:637
中國古建元素有哪些 瀏覽:949
在越南讀書需要什麼條件 瀏覽:556
印度的火車站有多少個 瀏覽:768
英國研究生多久開學 瀏覽:649
義大利木紋礦山在哪裡 瀏覽:137
印度養雞怎麼樣 瀏覽:555
印度的衛生紙賣多少錢 瀏覽:512
英國人60歲怎麼祝福 瀏覽:490
義大利建築塗料哪裡可以買 瀏覽:60
英國什麼時候能實現免費醫療 瀏覽:853
義大利有哪些知名的酒庄 瀏覽:395
中國大米在哪裡批發 瀏覽:727
在印尼電腦怎麼看視頻 瀏覽:650
印尼寬頻之梗的bgm叫什麼 瀏覽:554
中國生產了多少飛機了 瀏覽: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