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介紹一下拉文納戰役
拉文納,義大利北部城市。六至八世紀是東羅馬帝國統治義大利的中心。拉文鈉戰役發生於義大利戰爭期間(1494年~1559年)。
15世紀末,義大利的強鄰法國和西班牙,在爭奪亞平寧半島的斗爭中矛盾激化,終於導致了持續半個多世紀的義大利戰爭。這場戰爭原本是義大利的強鄰為宰割和瓜分義大利而發動的,後來演變成了爭奪歐洲霸權的戰爭。
義大利戰爭是15世紀末期至16世紀中葉神聖羅馬帝國、西班牙與法國為爭奪義大利進行的一系列戰爭的總稱,也是奧地利哈布斯堡王室與法國瓦盧瓦王室為爭奪歐洲霸權而爆發的一次大規模戰爭。
義大利戰爭分為3個時期:
第一時期(1494—1504);
第二時期(1509—1515);
第三時期(1521—1559)。
拉文納戰役,發生在義大利戰爭第二時期。1511年10月,威尼斯、羅馬教皇、西班牙、英國和瑞士各州訂立同盟(「神聖同盟」),目的是將法國侵略軍逐出義大利。法王路易十二獲悉此情況後,下令駐意法軍統帥加斯東·德·富瓦(路易十二的外甥)轉入進攻。法軍(2.5萬人、火炮50門)向拉韋納推進,企圖攻佔該城。德卡敦總督率領西班牙軍隊(1.6萬人、24門火炮)馳援拉韋納守軍。1512年拉文納一戰,西軍被擊潰。但由於政治形勢的變化,法國沒能把戰術勝利發展為戰略勝利。「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從法軍召回德國雇傭兵,而瑞士雇傭兵則投向威尼斯軍隊。在這種情況下,法軍被迫退卻,並於1512年年底放棄倫巴第。
加斯東·德·富瓦Gaston de Foix(1489-1512),法國內穆爾公爵,路易十二的外甥,義大利戰爭時期的名將,他如果不是過早的陣亡,本來可以成為一個偉大的統帥的。
1511年初率軍與西班牙-神聖羅馬帝國-威尼斯共和國聯軍在倫巴第作戰,他大膽而嚴格的管理軍隊,一改法軍以前的邋遢作風,5月13日他攻佔了波倫亞,擊潰了由那不勒斯總督卡多納的雷蒙指揮的圍攻該城的三國軍隊,1512年2月在布雷西亞掃除了威尼斯軍隊,隨後圍攻拉文納,已便誘使卡多納來援,卡多納果然上當,復活節的清晨,富瓦向來援助敵軍營地發起了進攻。加斯東雖然非常年輕,但卻是一名極有才能的將軍,在之前6個月的作戰中已經展現出了優秀的戰略頭腦。面對敵人的堅堵固壘,他沒有立即投入全面進攻,而是吃准聯軍不會放棄工事出擊,有條不紊地將部隊展開,並將許多火炮拖了上來,與聯軍火炮展開對射。在火炮的較量上聯軍討不到一點便宜,一方面法國炮隊聞名天下,另一方面正在圍城的法軍可以很輕松地將許多攻城重炮就近投入戰場,結果原本充作預備隊的聯軍騎兵可倒了大霉,他們同時遭到正面法軍以及側面來自著名的火炮迷費拉拉公爵阿方索.戴斯特炮隊的縱射而傷亡慘重,騎馬的人沒法像步兵那樣得到胸牆和土坡工事的庇護,著名的「1發炮彈擊倒了33名騎士」就發生在會戰的這個階段。這回輪到聯軍騎士沖動了。由於不願意乾等著挨打,聯軍兩翼的騎士亂紛紛地成群沖出陣地,伊比利亞輕騎兵緊隨在後。據說聯軍騎士的嘴裡還高聲詛咒著納瓦羅的名字,而這位統帥沒法約束住他們,因為騎十中的許多大貴族根本就不理睬他的命令。出擊的聯軍遭到幾乎完好無損的法國騎士反擊並在接下來的騎兵大混戰中被徹底擊敗,28名聯軍騎兵隊長中的1 1名死在這場戰斗中,7人被俘,餘下的四散逃跑。
與此同時,戰線中部的情況卻對法軍不利,在炮擊中損失嚴重的法軍步兵無法攻破西班牙士兵據守的工事,並在好幾處都被反擊趕了回去。是果斷放棄追擊回到戰場的法國騎士拯救了這一天,由於聯軍騎兵的貿然出擊,他們防線上的缺口再無人駐守,這樣騎士們很容易就穿過了工事,從側面和後方向自以為已經取勝的聯軍步兵沖去。而法軍步兵得知騎士們勝利後,也鼓起勇氣轉身再戰。失去己方騎兵掩護的聯軍再也抵擋不住,在付出重大代價後撤退了,其統帥納瓦羅被法軍俘虜。不過,加斯東的陣亡給法軍這一天的勝利蒙上了陰影,就在會戰幾乎已經結束的時候,過於自信的加斯東帶著小隊騎士向一支還相當完整的西班牙步兵部隊發起沖鋒,結果中彈落馬並被擁上來的長矛兵殺死。
富瓦的軍事生涯短暫,但是戰略戰術思路清晰,是位有魄力的軍事家,他之所以在行動勝利時喪生,歸咎於其年輕好盛,急功近利,從而使法國失去了贏得這場勝利的大好時機。
義大利戰爭一直延續到1559年,法西兩國被迫簽訂了卡托—康布雷西和約(1559)。這一和約結束了法國對義大利的擴張,鞏固了西班牙在米蘭公國、那不勒斯王國、西西里島和撒丁島的統治地位,並使義大利仍處於政治上分裂的局面。
㈡ 二次大戰義大利是什麼時候戰敗的
義大利的投降 北非的法西斯勢力被肅清後,義大利就暴露在盟軍的攻擊之下。盟軍為了徹底奪取地中海的制海權,重返歐洲大陸,於7月10日發起西西里島戰役,8月17日盟軍攻佔全島,殘敵撤往義大利半島。
義大利自參戰以來,連戰皆敗,士氣低落,國內經濟崩潰,人民反戰情緒高漲,面臨軍事、政治、經濟危機的義大利已無力再繼續進行戰爭。當戰火燃及西西里時,統治集團內部就密謀推翻墨索里尼,連他的女婿、外交部長齊亞諾也參加了這一行列。7月25日,義大利發生政變,墨索里尼成為階下囚。國王任命總參謀長巴多里奧元帥組成新政府,並於9月3日在西西里簽字投降。為避免德軍報復,8日此事才公布。希特勒立刻出動大批精銳部隊,10日迅速佔領羅馬和義大利被捕,12日,德國又出動傘兵機降小分隊劫走被囚禁的墨索里尼,讓他組織所謂「義大利社會共和國」的傀儡政府。國王與巴多里奧政府出逃到盟軍佔領區,並於10月13日對德宣戰。義大利倒戈其政治意義大於軍事價值,標志著法西斯集團開始解體和反法西斯陣營的重大勝利。然而,由於德軍已經佔領了義大利的戰略要地,據險頑抗;盟軍也正集中主要力量於第二戰場,義大利全境直到1945年5月才得以解放。
㈢ 二戰義大利為什麼會戰敗
以軸心國最終戰敗而結束,把義大利劃入的軸心國,所以他是戰敗國了。
其實也可以理解,義大利在二戰後期參與對德戰爭,是被盟軍脅迫和無償徵用的,義大利就是以戰敗國的地位被盟軍領導著去對德作戰。
ps:
教科書中沒寫義大利是戰勝國還是戰敗國,而在某些關於二戰的書中寫是戰勝國,但是在國內最權威的現代史中說他是戰敗國。
義大利與日本一樣,被定義為後起的工業國家,一戰當中義大利政府曾經拋棄與第二帝國和奧匈帝國的同盟,轉而倒向英法一邊,從而獲得了一戰戰勝國的地位,但是,1919年的《凡爾賽和約》中,義大利並沒有像英、法、美一樣撈到什麼好處,甚至於還不如僅僅在青島打了一次小仗的日本得到的利益多。日本好歹從戰敗的德國手裡接收了其在中國的特權和德國在太平洋上的一些島嶼殖民地,還分了幾艘德國大洋艦隊的戰列艦,而且在之後的海軍談判中賺夠了砝碼,一躍成為與義大利、法國並立而僅次於英美的二等海權國家。而義大利卻連德國的一塊海外殖民地都沒分到!相比於戰爭對義大利帶來的創傷,這點點收獲根本就是杯水車薪,於是乎,義大利國內經濟開始倒退,政局變得不穩,新的思潮開始泛濫……政府無法控制局勢……1922年,莫索里尼的法西斯黨上台了,義大利成為了第一個獨裁集權的法西斯國家。然而,法西斯並沒有能夠救義大利,從1922年到1931年,義大利的經濟局勢仍然不斷惡化,失業人口也在不段增多,同時,義大利對外的侵略擴張形勢也不容樂觀。義大利的軍事力量並沒有因為法西斯的獨裁和窮兵黷武而有什麼大的進步。士氣低落內部腐敗的義大利軍隊很快在以後的戰爭中嘗到了苦頭……
當時,德國對義大利的參戰是抱著一種矛盾的心態的,這種心態反映的就是下面一個笑話: 如果義大利加入了盟國,那麼德國要派一個師打敗義大利; 如果義大利保持中立,那麼德國要派四個師監視義大利; 如果義大利要加入軸心國,那麼德國要派八個師保護義大利; 結果,有人說:打敗義大利以後,德國還是要派人來監視和保護義大利,我寧願義大利人中立!
一次,隆美爾在非洲發現了一個關押義大利戰俘的英國戰俘營,就率領軍隊去解救義大利人,結果,槍聲一響,義大利人就跟著英國人跑……
43年盟軍在義大利登陸,有一個戰場,盟軍激戰一早晨,無一傷亡,唯一的損失是自己的飛機把空降兵投到了大海里(把沙洲當成了灘頭)。
薩拉落登陸戰中,盟軍在灘頭沒有遇到抵抗,隨軍記者報導,盟軍在灘頭遭遇的最強的抵抗來自於當地動物園因為轟炸流落出來的一隻美洲豹,咬傷了兩名美軍士兵。
還有美軍轟炸撒丁島前面兩個小島,上面駐扎了一萬多義大利人,但是最後盟軍轟炸總共炸死了40多義大利人,義大利就接受了美軍飛行員的勸降
還有北非戰爭前期,一個義大利要塞在英軍打了幾梭子子彈後就打了白旗,意軍指揮官一本正經地對英軍指揮官說:「我們已經打完了最後一發子彈」。這時要塞里他的身邊堆滿了義大利製造的軍火。
在南斯拉夫,一名被游擊隊俘虜的德軍軍官十分驚訝地問:「你們哪來的反坦克炮啊?」當游擊隊員告訴他是從他們的盟軍--義大利人手裡繳獲的後,他感慨不已:「唉!這些可愛的義大利人。」
北非戰役,英軍坦克向義大利的反坦克炮陣地沖鋒,數量不多,沖鋒開始時候,義大利人開炮還擊,剛射擊了2,3分鍾,突然停止抵抗,舉了白旗,當英國人問及原因,義大利人理直氣壯的說到:「因為我們的彈葯箱沒有撬棍打開,所以我們被迫投降。」
1940年6月30日,義大利駐利比亞總督巴爾博元帥在托卜魯克上空被義大利自己的高射炮兵擊落。義大利人為了掩飾這一慘重的不幸事件,便宣布元帥是在同英國人進行空戰中遇難的。格拉齊亞尼元帥成了他的繼任者。這可能是義大利防空部隊在二戰中戰果最輝煌的一仗了,可與美軍獵殺山本五十六相媲美。
巴爾博是二戰中被誤傷的軍人中最高軍銜的人。
在北非,5000人的義大利軍隊遇到一個連的英軍設下的路障後就地繳械了。
㈣ 什麼是奧意戰爭
1866年的奧意戰爭1866年6至8月發生的奧意戰爭,是義大利的民族解放和國家的統一,在普魯士的支持並與其結成反奧聯盟的情況下,同奧地利之間展開的戰爭。義大利雖然戰敗,但由於義大利人民群眾的革命熱情和積極支持,加之奧地利在普奧戰爭中的失敗,義大利最終還是基本上實現了民族解放和國家統一。
1859年奧意法戰爭和1859~1860年義大利革命的結果,義大利基本上實現了統一。1861年3月建立了義大利王國,撒丁國王維克多·艾曼努爾二世繼承了王位。只有羅馬和威尼斯省仍歸奧地利管轄。
1866年4月,維克多·艾曼努爾二世與普魯士結成反奧聯盟。普魯士向義大利提供了1.2億馬克的援助,並答應幫助解決威尼斯歸還義大利王國的問題。
6月17日,普奧戰爭爆發。6月20日義大利參戰,奧意戰爭爆發。
意軍主力部隊10萬人,名義上由國王統率,實際上歸參謀長拉馬爾莫拉將軍指揮。在明喬河一線展開,於6月23日轉入進攻。在曼圖亞留有3萬人的強大預備隊。與此同時,恰利季尼將軍統率的一個軍約9萬人,從博洛尼亞和費拉拉地域向前開進,准備對奧軍的翼側和後方實施突擊。
奧地利軍隊為了應付兩條戰線作戰,不得不在義大利境內組建了一支7.8萬人的南線軍隊,由阿爾布雷希特大公指揮,於6月24日從維羅納東南地域發起進攻,還在庫斯托查附近地區,將遭遇的義大利軍隊擊敗。拉馬爾莫拉將軍損失1萬餘人後,被迫撤退到克雷莫納地區。
恰利季尼將軍得知意軍在庫斯托查附近地區戰敗後,立即回師後撤,未能發展戰果。因為,奧地利與普魯士作戰失利,尤其是7月3日在薩多瓦附近戰敗,必須火速調兵保衛維也納。這就使意軍得以在威尼斯和蒂羅爾轉入進攻。在這期間,加里波第的部隊作戰非常出色,解放了蒂羅爾南部全境。但是,維克多·艾曼努爾二世命令他們撤退。於是,蒂羅爾再度被奧軍佔領。
7月20日,義大利海軍在利薩島附近被奧地利海軍戰敗。利薩海戰是蒸汽裝甲艦船的首次大海戰。6月16日,由11艘裝甲船、5艘巡航艦、3艘炮艦組成的義大利分艦隊,在佩爾薩諾海軍上將率領下,從安利納出海,企圖用登陸的方式攻佔設有防禦的工事,並作為奧地利海軍基地的利薩島(島上僅有9處永備工事,11個炮兵連共88門火炮,守島部隊近3000人)。
7月18日和19日,意軍對利薩島發起進攻,因組織不力,沒有掌握有關守島部隊的必要情報,遭到了奧軍的頑強抵抗。7月20日拂曉,一支由7艘裝甲艦、7艘炮艦、1艘桅帆戰列艦、5艘巡航艦、1艘輕巡航艦組成的奧地利艦隊,在馮·特格特霍夫海軍少將率領下,前往支援守島部隊。奧地利軍隊突然發起攻擊,集中炮火打擊義大利海軍艦隊,但裝甲艦之間的炮戰未能奏效。於是,奧地利的旗艦「斐迪南·馬克斯大公」號裝甲艦撞擊義大利的「義大利國王」號裝甲艦,後者連同400名艦員被擊沉,從而決定了這場海戰的結局。另一艘義大利軍艦「角力場」號被炮火擊中後起火,失去戰鬥力,最後爆炸。此後,義大利艦隊轉入退卻。義大利失敗的原因是偵察很差,沒有戰斗計劃,通信聯絡不好,佩爾薩諾海軍上將優柔寡斷,指揮失誤。但義大利海軍在利薩海戰的失敗,沒有改變已被奧普戰爭所決定了的這次奧意戰爭的結局。這次戰爭的海戰規模雖然並不很大,但是它卻以蒸汽裝甲艦船作為交戰工具的首次海戰,從而在戰史上留下了值得紀念的一頁。
8月10日,奧意戰爭結束,義大利和奧地利簽訂停戰協定,1866年10月3日於維也納簽訂和約。和約規定,奧地利把威尼斯省割讓給拿破崙第三,再由拿破崙第三將它交給義大利王國。由於人民群眾的革命熱情和積極的支持,義大利基本上實現了民族解放和統一。
㈤ 第二次世界大戰義大利算不算戰勝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義大利不算戰勝國,義大利是軸心國旗集團。
20世紀30年代後期,意、德、日三個法西斯國家相互勾結起來,結成了侵略性的的軍事政治集團。這個集團稱為「柏林——羅馬——東京軸心」,又稱軸心國集團。
1943年10月13日;1943年9月8日巴多格利奧政府宣布義大利投降,9月13日,墨索里尼政府在義大利北部成立義大利社會共和國,10月13日,巴多格利奧政府正式退出軸心國,並加入同盟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