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義大利 > 文藝復興義大利有哪些政治形態

文藝復興義大利有哪些政治形態

發布時間:2024-01-08 05:52:38

Ⅰ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發展

14世紀時,隨著工場手工藝業和商品經濟的發展,資本主義關系已在歐洲封建制度內部逐漸形成;在政治上,封建割據已引起普遍不滿,民族意識開始覺醒,歐洲各國大眾表現了要求民族統一的強烈願望。從而在文化藝術上也開始出現了反映新興資本主義勢力的利益和要求的新時期。新興資產階級認為中世紀文化是一種倒退,而希臘、羅馬古典文化則是光明發達的典範,他們力圖復興古典文化——而所謂的「復興」其實是一次對知識和精神的空前解放與創造。當時的義大利處於城市林立的狀態,各城市都是一個獨立或半獨立的國家,14世紀後各城市逐漸從共和制走向獨裁。獨裁者耽於享樂,信奉新柏拉圖主義,希望擺脫宗教禁慾主義的束縛,大力保護藝術家對世俗生活的描繪。與此同時聖方濟各會的宗教激進主義力圖屏棄正統宗教的經院哲學,歌頌自然的美和人的精神價值。羅馬教廷也在走向腐敗,歷屆教皇的享樂規模比世俗獨裁者還要厲害,他們也在保護藝術家,允許藝術偏離正統的宗教教條。哲學、科學都在逐漸地在比較寬松的氣氛中發展,也醞釀著宗教改革的前奏。

Ⅱ 義大利十八世紀時是什麼狀態特別是1740左右的佛羅倫薩

一、18世紀-義大利

義大利成為文藝復興的發源地,而文藝復興對歐洲影響深遠,讓歐洲思想前進了一大步。

16世紀早期,義大利大部分領土處於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統治之下。在拿破崙於1796年入侵之後,消失了幾個世紀的統一跡象又重新顯現。


文藝復興之後:

文藝復興的實質:「文藝復興」一詞的原意是指「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的再生」。義大利的人文主義者為擺脫教會對教育的控制,還在一些王公、貴族和地方統治者的支持下,建立了新的宮廷學校。其中最著名的是維多里諾主持,設在曼托瓦郊外的稱做「快樂之家」的宮廷學校和瓜里諾主持的費拉拉宮廷學校。這兩所學校對早期人文主義教育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這些學校聘請有名學者,並招收歐洲各地來的學生,施以所謂通才教育。外國學生回去後,遂將義大利的人文主義廣為傳播。




米蘭大教堂

(Duomo del Milano)


米蘭大教堂

雄踞在義大利米蘭市中心的米蘭大教堂亦稱聖母降生教堂,多莫大教堂,於公元1386年開工建造,1500年完成拱頂,1774年中央塔上的鍍金聖母瑪麗亞雕像(據說手已經被盜)就位。1897年最後完工,歷時五個世紀。不僅是米蘭的象徵,也是米蘭的中心。拿破崙曾於1805年在米蘭大教堂舉行加冕儀式。

大廳內供奉著十五世紀時米蘭大主教的遺體,頭部是白銀築就,軀體是主教真身。教堂屋頂有一小孔,正午時分,陽光正射在地板南北向的金屬條上,古人以此計時,稱為"太陽鍾"。教堂前的廣場建於1862年。中央是義大利王國第一個國王維多利奧·埃瑪努埃爾二世的騎馬銅像,廣場右側黃色建築是新古典主義建築風格的王宮,1778年建成,已辟為當代藝術博物館。




奧地利後來在烏得勒支和約(1713年)的規范下取代西班牙來主宰義大利,取得米蘭王國和那不勒斯王國的控制權。由於哈布斯堡王朝皇帝所接受啟蒙運動的思想,所以奧地利的統治比西班牙帝國較佳。義大利的北部直接控制由維也納來控制,獲得經濟成長動力並保持學術的蓬勃發展。義大利主要城市,例如米蘭、羅馬、都靈、威尼斯、佛羅倫薩及那不勒斯成為知識份子討論與思考的沃土,一些義大利哲學家和文學人物當時十分活躍,如切薩雷·貝加利亞、安東尼·傑諾韋西與利奧波德一世托斯卡納大公(或者稱為神聖羅馬帝國利奧波德二世,在托斯卡納大公國廢除了死刑和酷刑)。

義大利是18世紀盛行的修業旅行一個重要目的地,許多外國文學家及藝術家都曾造訪這里

1700年代的義大利是當時人們游歷歐洲一個重要的站點,這個時期有許多外國人,主要來自英國的貴族,他們造訪法國、義大利和希臘並欣賞他們的藝術、文化以及紀念物。而龐貝和赫庫蘭尼姆的遺址在1748年被發現,羅馬的古代遺跡也受到修復,許多著名人物例如歌德、雪萊、濟慈及拜倫都曾周遊全義大利。一些城市,例如威尼斯及羅馬也成為主要景點,那不勒斯、佛羅倫薩、都靈、西西里島吸引許多遊客,而米蘭在某些方面也受到觀迎。濟慈曾說過一句名言:「義大利是流亡者的天堂」。

1796法國大革命及拿破崙戰爭(1796年至1815年)將民主、主權、法律及國家等概念帶進義大利。鼠疫從14至17世紀之間多次出現,影響整個義大利。義大利的最後一個大規模的疫情是發生在1656年的那不勒斯。1767年的一份報告指出義大利北部在之前316年間有111年發生飢荒,其中只有16年得以豐收。而義大利的人口也在1700年至1800年之間成長1/3,達到1,800萬。


此時出現的藝術形形色色,所以必須按照這個時代的比較廣泛的各種文化傾向去探索它們的統一特性。就對藝術的影響來說,當時有三種文化傾向最為重要。第一種是反宗教改革運動的出現,這股勢力不論在地區方面還是思想方面都正日益擴大。巴洛克藝術中的許多不朽之作,特別是義大利繪畫和建築中的許多作品,可能同教會所採取的新的宣傳態度直接有關。第二種是君主專制政體的鞏固,隨之產生強大的中產階級,對藝術的發展起了促進作用。從法國王朝建造凡爾賽的宮殿和花園以及中產階級發展繪畫市場,可以窺見當時某些政治和社會發展對藝術的影響。第三種是在科學發展和對地球進行探索的影響下,對大自然產生了新的興趣。這兩方面的活動促使人類對自身有了新的看法,一方面覺得自己微不足道(特別是受了哥白尼地球不是宇宙中心這一論點的影響),另一方面又感到自己神聖偉大,因為在知識方面有了重大突破。總之,這些文化傾向連同它們在藝術中的反映,形成了藝術史家斯特喬(Wolfgang Stechow)所謂的宗教勢力和非宗教勢力共同保持的一種基本上令人樂觀的新的均勢。

巴洛克時期風格的產生同反對「國際風格主義」的學院派抽象特點有關。羅馬的早期巴洛克畫家主要有卡拉齊(Annibale Carracci)和卡拉瓦喬(Caravaggio)。義大利的巴洛克雕塑家和建築師首推貝爾尼尼(Gian Lorenzo Bernini)。

路易十四風格,即「王室官方風格」,可以說是義大利巴洛克的一種古典化翻版,普桑(Nicolas Poussin)是法國17世紀最偉大的畫家,作品高雅、嚴肅、合乎邏輯、有條不紊,因而忠實體現了古代藝術風格,形成法國巴洛克的特點。研究法蘭德斯的巴洛克風格,最好從魯本斯(Peter Paul Rubens)的繪畫著手,他創作了大型的祭壇畫和神話作品,並且設計了一系列構思周密的宮廷畫和寓言畫組畫。

義大利則成為主要的歐洲中心的巴洛克式,不同的巴洛克式建築風格紛紛出現,特別是在西西里島(參見西西里巴洛克風格)。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建築在18世紀和19世紀開始出現在羅馬、米蘭、都靈與義大利各地。



二、1740s-佛羅倫薩


佛羅倫薩是絲、羊毛、銀行及珠寶中心。佛羅倫薩以藝術、設計、手工藝聞名遐邇。


1737年由於和奧地利王室聯姻,佛羅倫薩劃歸奧地利帝國統治。


15世紀時,佛羅倫薩這朵玉簪花就被當地的巨商美第奇(Medici)家族這只獅子所守護,這一守護就是三百年,而美第奇家族的族徽也成了今天佛羅倫薩的市徽。15世紀至18世紀中期,長達三個世紀的佛羅倫薩歷史可以說是與美第奇家族的興衰緊緊聯系在一起。當時家族掌握了當地實際的政治和經濟權力。直到 1737年美第奇家族最後一個統治者去世後,佛羅倫薩重又陷於奧地利的統治。


1735年,法國洛林公爵弗朗茨·斯蒂芬與已經失去王位的波蘭國王斯坦尼斯拉夫二世·列辛斯基用洛林換得托斯卡納。1736年,他與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繼承人瑪麗亞·特蕾西亞女大公結婚,1737年,美第奇王朝結束,弗朗茨·斯蒂芬成為托斯卡納大公弗朗切斯科二世。1740年,弗朗茨·斯蒂芬夫婦成為奧地利的共同統治者,托斯卡納於是成為奧地利帝國哈布斯堡-洛林王朝的領地。1859年,法國軍隊擊敗奧地利,1860年,托斯卡納被並入撒丁王國,1861年,托斯卡納成為義大利王國的一個省份。


Ⅲ 法國文藝復興的義大利的社會與政治結構

基於中世紀後期義大利的獨特政治結構,部分學者推理說:當地與眾不同的社會氛圍為義大利出現罕見的文化繁榮提供了必要條件。在近代早期,義大利並非一個統一的政治實體,而是由一些城邦和領地組成:控制著南部的拿波里王國,位於中部的佛羅倫薩共和國和教皇國,分別位於北部和西部的熱那亞與米蘭,以及位於東部的威尼斯。15世紀的義大利是歐洲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區。許多義大利城市就建立在古羅馬建築的廢墟之上;從表面上看,這就將文藝復興的古典性及其發祥於羅馬帝國心臟地帶的事實聯系在了一起。
歷史學與政治哲學家昆廷·斯金納指出,弗賴辛主教奧托(1114年-1158年)在12世紀來到義大利時,曾注意到這里出現了一種新的政治和社會組織形態,並觀察到義大利似乎已開始脫離封建制度,將商人和商業作為其社會基礎。與此相關的,是壁畫《好政府與壞政府的諷喻》(Allegory of Good and Bad Government)所表達出的反君主制思想;這幅著名的早期文藝復興壁畫位於錫耶納,由安布羅焦·洛倫采蒂繪於1338年至1340年;他通過這幅畫傳達出了對公平、公正、共和與善治的強烈渴盼。盡管受到教廷與神聖羅馬帝國的牽制,但這些城市共和國依舊不懈地追求著自由的理念。斯金納指出當地有很多人都在極力維護自由,例如馬泰奧·帕爾米耶里(1406年-1475年)不僅歌頌了佛羅倫薩藝術、雕塑及建築方面的天才藝術家,還對「同時在佛羅倫薩出現的道德、社會及政治哲學的繁榮」發出了贊美之辭。

Ⅳ 文藝復興是一次文化轉折,為什麼首先在義大利興起

文藝復興為歐洲帶來一段科學與藝術革命時期,揭開了近代歐洲歷史的序幕,被認為是中古時代和近代的分界,它著重表明了新文化以古典為師的一面,而並非單純的古典復興,實際上是資產階級反封建的新文化運動,因此文藝復興對於歐洲的發展影響巨大。那麼歐洲國家那麼多,為什麼文藝復興單單從義大利興起,而後蔓延呢?

正是義大利所具有的特殊歷史條件和社會環境,使它成為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的搖籃。

Ⅳ 概述14-15世紀義大利的市民社會的主要特徵

中世紀末期的義大利,仍保持了等級制度,但是他們的權力和義務都是有限的,「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這種復雜的等級關系使得歐洲封建國家長期處在割據狀態。義大利也是如此。從西羅馬帝國滅亡,義大利地區分裂成多個小城邦國,這一格局一直持續到拿破崙入侵。

1 文化上正是文藝復興在在佛羅倫斯,羅馬等城邦產生積極影響的年代,可以查到關於文藝復興的資料很多,不寫了

經濟上即使是在文藝復興的聖地佛羅倫薩,底層人民的生活方式也沒有什麼和中世紀不一樣的地方。主要是封建制的庄園式自然經濟。後世影響巨大的地中海貿易圈和手工業工廠基本上還沒有出現。

2 婚姻上,貴族彼此之間保持著一夫一妻制度,但是領主們對領民有著佔有權。教士們禁慾,不許結婚。

3 王權基本上談不到,極多的城邦基本上都受到教皇國的強烈影響,或者說,教皇國可以視為以教皇為最高領主的封建城邦或小國的鬆散組合,類似於其他西歐國家中封建國王與自由市之間的關系。由於沒有世俗君主與之競爭,教會成為這些城邦的最高權威。

4 是由許多的小國,比之中國春秋戰國時代的還亂

5 戰爭在15早期是不多的,內戰發生的時候總是伴著外國勢力的影響。等到15世紀末期,神聖羅馬帝國、西班牙與法國為爭奪義大利而進行的「義大利戰爭」爆發,義大利主要城邦都被捲入,從1494年一直打到1559年。

6 官職上,各個國家(城邦)不一樣,沒法說啊

貼一個文章,講的是義大利戰爭之前義大利諸城邦的形式,可以看看

義大利諸邦

義大利於1494年15世紀正經歷著文藝復興洗禮的義大利是一個經濟繁榮發達,文化輝煌燦爛的富庶之地,然而它在政治上卻是四分五裂,殘破不堪。羅馬教廷、威尼斯、佛羅倫薩、那不勒斯和米蘭是五個旗鼓相當的國家,盡管規模和性質有很大差異,但大致上維持著政治勢力上的均勢。除此以外,略遜一籌的小國,如埃斯特家族的費拉拉,貢薩加家族的曼托瓦和羅韋雷家族的烏爾比諾,以及波洛尼亞、佩魯賈、錫耶納等共和國,地位也都不盡相同,各有自己當地的特色,都對豐富多彩的義大利文明作過貢獻,實際上也都是義大利孱弱的根源,統一的障礙。更致命的是,義大利諸國的統治者們在發生內爭時總是習慣尋求外國的支持,使得國外列強對義大利事務越來越感興趣。與此同時,川流不息的新知探求者從歐洲各地匯集而來,其中不僅有窮苦的學者,而且有在本國地位顯赫有權有勢的人物。此外還有前往各主要宮廷的外交人員和商務客人。所有這些人都在他們自己的國家製造了一種印象:義大利是一個藝術的寶庫,它富庶而分裂,軍事力量薄弱——是不難擊敗又獲利頗豐的戰利品。

[編輯] 教宗國
自從天主教大分裂結束,教廷從阿維尼翁遷回羅馬之時起,它就不遺餘力的試圖將在教皇宗主權之下的所有義大利土地置於教廷直接控制之下。文藝復興的光輝也讓這里為之眼花繚亂,從尼古拉五世開始,教廷進入了一個世俗的榮譽和藝術的光輝使宗教信仰黯然失色的發展過程。教宗們專心致志於塵世的尊榮,甚或更加卑鄙的一味追求擴大家族勢力,即使君士坦丁堡的陷落(1453年)也未能改變。到「教會三惡魔」西克斯特四世、諾森八世和亞歷山大六世的時代,這些文藝復興舞台上的偉大人物均不能掩蓋羅馬日益衰落的現實,寡廉鮮恥的任人唯親、巧取豪奪和橫征暴斂,以及羅馬涅一次次遭受的蹂躪,預示著基督教即將到來的分崩離析。

[編輯] 威尼斯共和國
15世紀,威尼斯共和國在亞平寧半島上不斷取得土地,它的疆域由阿爾卑斯山直至波河,由阿達河直至伊松佐河,成了義大利政治的重要因素。它在國內的統治穩定而健康,各個階級都能從繁榮的對外貿易和工商業中獲利。由於財富殷實,總能按時關餉,供養雇傭兵擴充國防的方針也很成功。但威尼斯作為新興國家,不免引起鄰國的嫉妒,它的利益是以侵害其他國家為前提而獲得的。羅馬教皇、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米蘭、曼托瓦和弗拉拉都因它的興起損失大量財富,對它貪得無厭的領土慾望感到不安。威尼斯的海外利益又不免使它與奧斯曼土耳其對峙,爭奪東地中海的控制權;而隨著繞好望角到印度的航線的開辟,出現了打破它香料貿易壟斷的致命前景。盡管如此,15世紀末,威尼斯從外表上看,還是一個富麗堂皇,奢侈糜費,政治清明,公民團結的城市。

[編輯] 佛羅倫斯共和國
佛羅倫薩共和國的大權在15世紀後期,逐漸落入美第奇家族的一小撮人手裡。統治階級中大多數人自願接受「僭主」統治,大多數市民對此也無異議。事實證明,與大金融銀行家合作,對工商業者很有利。第三代「僭主」洛倫佐·德·美第奇治下,佛羅倫薩進入黃金時代,成為文藝復興的典範。城市糧食供應充足,慈善事業興旺,娛樂享受人人參與,藝術家和學者得到慷慨贊助,美第奇府邸成為各地遊客嚮往的寶庫。洛倫佐晚年是義大利和平的保護人,他國爭端都請求他調解仲裁。與外交上的天才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佛羅倫薩軍事上的軟弱。美第奇家族的政治資本就是巨大的聲望,至少在形式上保持了佛羅倫薩的獨立和自由,但是他們的地位自始至終是不穩固的。

[編輯] 那不勒斯王國
那不勒斯在15世紀還是一個封建王國,保留著諾曼征服留下的烙印。法國安茹家族在西西里王國的統治已宣告結束。阿拉貢的阿方索五世和費蘭特以卓越的才能建立起權威,他們改革財政,靠佛羅倫薩資本擴大貿易。對立的安茹派貴族遭到無情鎮壓,安茹的勒內的領土要求也被抵制。但阿拉貢王室治下的那不勒斯,始終是義大利政治中的不安因素。在宗主權問題上,那不勒斯國王與羅馬教廷摩擦不斷;威尼斯和那不勒斯在亞得里亞海上競爭激烈,威尼斯竭力想取得阿普里亞的幾個港口。這些局部的沖突很容易引來外敵干涉,威尼斯和羅馬一直在鼓勵安茹家族重申對那不勒斯的要求,國內外的安茹派也不斷請求法國出兵。即使在這樣的隱憂之下,費蘭特之子,好戰的野心家卡拉布里亞公爵阿方索仍然不顧一切的擴充勢力,其女婿吉安·加萊亞佐·斯福爾扎的米蘭公國就是他的目標。

[編輯] 米蘭公國
米蘭公國在維斯孔蒂家族斷絕後,轉入雇傭兵領袖弗朗切斯科·斯福爾扎手中。他的繼承權來自與末代維斯孔蒂公爵私生女的婚姻,更多是出於民意而非法律。有維斯孔蒂血統的奧爾良家族的對米蘭似乎擁有更充分的權力,這就為日後路易十二的入侵埋下伏筆。15世紀後半葉,米蘭在歷代斯福爾扎公爵統治下,繁榮昌盛起來,大興水利灌溉,農業、絲綢業迅速發展。它還擁有優於義大利除那不勒斯外的任何一個國家的軍事組織,控制著法意之間幾條主要通道,是抵禦外國侵略的屏障,也是對威尼斯領土擴張的鉗制。盧多維科·斯福爾扎(摩爾人)當權(1480年)以後,米蘭進入它最鼎盛的時期。但年輕的公爵夫婦對凡事都得聽從這位叔父攝政非常不滿,阿拉貢的伊莎貝拉一再向父親,那不勒斯王儲卡拉布里亞的阿方索抱怨。有此良機,阿方索更適時宣稱菲利波·馬里亞·維斯孔蒂曾指定阿拉貢王室為米蘭公國的繼承人。他的進攻似乎即在旦夕。

為建立一個抵抗無論來自義大利本土還是外部強國侵略的防禦體系,義大利各國曾制定一套復雜的機構,但從未得到實現。15世紀後半葉半島的和平主要依靠米蘭、佛羅倫薩和那不勒斯之間的密切諒解,和洛倫佐·德·美第奇的不懈努力。正當米蘭和那不勒斯關系急劇惡化的時候,洛倫佐於1492年4月去世,這加速了戰爭的到來。

閱讀全文

與文藝復興義大利有哪些政治形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越南語砍怎麼讀 瀏覽:902
印尼沉香為什麼是黑色的 瀏覽:909
越南服qq飛車如何注冊郵件 瀏覽:427
英國銀行卡如何兌換人民幣 瀏覽:197
怎麼做英國食物 瀏覽:29
印度為什麼要打南亞 瀏覽:482
中國平安正大有多少股份 瀏覽:945
印度和梵蒂岡哪個發達 瀏覽:667
義大利語說小狗是怎麼說的 瀏覽:472
印度神獸叫什麼名字 瀏覽:240
英國人怎麼才可以加中國人微信 瀏覽:817
越南媳婦在廣東哪裡預約打疫苗 瀏覽:848
英國哪裡有賣螺絲刀 瀏覽:573
中英國際醫療健康城需要什麼條件 瀏覽:579
中國杯賽在南寧哪裡 瀏覽:651
中國創衛城市在哪裡 瀏覽:715
伊朗人國籍怎麼獲得 瀏覽:284
美國和中國哪個國家比較好玩 瀏覽:844
青檸義大利面怎麼做 瀏覽:33
伊朗什麼時候恢復國際交易 瀏覽: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