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義大利 > 為什麼義大利里小國那麼多

為什麼義大利里小國那麼多

發布時間:2024-02-23 19:31:53

⑴ 義大利國內有幾個袖珍國,為何不「滅」了它們

如今全世界范圍內有190多個獨立主權國家,其中面積不到1萬平方公里的有33個,這33國家因為領土太過於稀少,因此我們也稱其為袖珍國家。其中在歐洲的袖珍過便有:國中之國--聖馬利諾、閃光的石頭--列支敦斯登、城中之國--梵蒂岡、海濱公園--摩納哥、鋼鐵大國盧森堡、閃光的石頭--列支敦斯登、比利牛斯山國--安道爾、地中海的「心臟」--馬爾他、維納斯的故鄉--塞普勒斯。

而西方國家的資本老巢就在摩納哥、列支敦斯登等袖珍國。一旦他們在國內發生了什麼意外,完全可以自由的從摩納哥、列支敦斯登撤資,或者避難。所以這些國家的人均GDP比很多大型發達國家還要高。比如說摩納哥、列支敦斯登分別為200.87萬美元和76.1萬美元,其中還不包括暗資產。

⑵ 義大利為什麼會有四個國中國,他們是怎麼形成的

國中國,意指被某國領土完全包圍的內陸國家,類似於同心圓中置於內部位置的區域。當今國際上公認的國中國有三個:賴索托(南非國中國),梵蒂岡(義大利國中國),聖馬利諾(義大利國中國)。

世界上擁有國中國最多的國家是義大利,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義大利一共有4個國中國,除了上面說的2個,還有另外兩個不為人熟知的國中國。

(義大利地圖國旗)

塞波加於1963年建國,有自己的國旗、憲法和軍隊,與世界上46個國家有著外交關系,國際上認為它是一個私人國家,但義大利認為它是自己的一個村莊,並不承認其國家身份。

⑶ 為什麼歐洲有那麼多小國

在西方文化中,有一種「勢力均衡」和以弱者為本位的思想。所謂「勢力均衡」,包括多方面的均衡,如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平衡制約,宗教與世俗勢力的平衡制約,國家內部各階層(包括國王、教士、貴族、市民、農民等之間)的平衡制約,以及同一階層內部的分權制約等等,不讓其中一方的勢力獨大,大家互相牽制,這已成為西方文明最顯著的特徵之一。表現在歐洲史上的國際關繫上,哪一個國家力量過大,哪一個國家表現出過強的慾望,就會受到群起而攻之。

在歐洲史上,多次發生過國家集團之間的大混戰,從17世紀的德意志30年戰爭起,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止,參戰國家在五個以上,甚至十多個、幾十個的大型國家集團大混戰至少有六七次,在這些戰爭中,一個顯著的特點是,兩個國家集團的力量總是差不多相等,換句話說,如果出現一方明顯壓倒另一方的情況時,通常就會有其他國家加入到較弱的一方。還有一些戰爭,本身就是為了制約某個力量過強的國家,如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拿破崙與反法同盟的戰爭、克里木戰爭等。而一旦戰爭分出勝負之後,戰勝國集團中某個有可能撈取最大利益的國家,又會遭到戰勝國集團其它國家的聯合抵制,這也決定了每一次大型國際戰爭之後的和平會議,都是錯綜復雜的。

歐洲的小國向來有極強的生命力,這與西方以弱者為本位的思想有很大關系,在一次次戰爭過後,先後有一些夾縫中的小國獲得公認的中立地位,從17世紀的荷蘭、瑞士,到二戰後的芬蘭、奧地利等。所謂公認的「中立」,就是說如果有大國膽敢入侵它們的話,這個大國就會成為眾矢之的。第一次世界大戰英國之所以加入到協約國集團作戰,很大程度就是因為德國公然入侵中立小國比利時,這直接造就了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失敗的結局。

在歐洲,有些袖珍國家,如盧森堡、列支敦斯登、摩納哥、安道爾等,這些微小的國家歷經幾百年仍然在頑強地生存著,這種情況在世界其他大洲是難以見到的。

相比之下,中國的春秋戰國時代就缺乏這種平衡制約的思想,通常是一個國家成為霸主,馬上就會有一班尾巴國追隨。春秋戰國時代國際間的平衡只會是幾個霸主之間力量的平衡,這與歐洲扶助弱國打擊強國的平衡是不同的。

歐洲獨特的地理特點,西北部是一個島國——英國,東部是深不可測的東歐大平原,由一隻雄壯的北極熊——俄國占據著這個地帶。正是這兩個國家的存在,造成了歐洲不能夠統一。

英國是歐洲大陸「勢力均衡」的最積極維護者,長期扮演著鋤強扶弱的光榮角色,誰力量過大就打擊誰。而俄國有著遼闊的大後方,敗了可以不斷後退,可以花費比對手多出數倍的代價來打一場消耗戰。

在歐洲歷史上,西班牙和瑞典都曾經扮演過爭霸者的角色,但他們偏於一隅的地理位置決定了他們不可能有更多的作為。曾經強大的奧地利帝國雖然地處歐洲的心臟地帶,但他只是一個內部分崩離析的雜和體,經過打擊終於土崩瓦解了。在歐洲大陸的中心真正有稱霸實力的國家只有法國和德國。這兩個國家的確也產生過有志於統一歐洲的野心家——拿破崙和希特勒,他們也的確曾經打遍歐洲無敵手。但這兩個霸王的共同特點是,首先是海上英國的存在使他們無可奈何,然後當他們對俄國(蘇聯)發動最沉重一擊的時候,他們自己也遭到了滅頂之災。

既然英國和俄國的存在使其他國家不可能統一歐洲,那麼這兩個國家本身呢?英國的島國身份決定了它的島國文化特徵,盡管它的海軍勢力曾長期雄霸於世界no.1的地位,但它的陸軍勢力在19世紀之前一直只是歐洲二流水平。那麼俄國呢?說實話,我認為如果不是因為美洲新大陸的存在,讓歐洲歷史按照自身的規律發展下去的話,那俄國是最有可能統一歐洲的國家。俄國與春秋戰國時代的秦國非常相似,都是從落後的「蠻夷之地」崛起,都通過一次次的改革走上強國之路,都有著廣闊的大後方,都是經濟文化相對落後,但軍事超前發展等,更為關鍵的一點,俄國不受歐洲文化中固有的「勢力均衡」的思想所限制,它有的只是永遠填不了的領土慾望。實際上,彼得一世和葉卡特琳娜二世都曾制訂過雄心勃勃的吞並全歐的計劃,只是因為時間所限,還來不及實施。二戰過後,如果不是因為來自新大陸的美國的制約,從蘇聯產生出一個「秦始皇」來已經為期不遠了。

讀世界歷史,覺得最過癮的有兩段,一是中國春秋戰國史,一是歐洲近代史(從15世紀到20世紀上半段),一樣是強國林立,局勢紛紛擾擾,留下了無數經典的外交、戰爭;一樣是名君、名臣不斷涌現,你方唱罷我登場;一樣是新思潮、新技術不斷涌現,百家爭鳴,百花齊放。(這里順便說明一下,我不贊同中國歷史教科書將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作為歐洲近代史乃至世界近代史的開端的說法,認為歐洲近代史應該從1500前後算起)。

我認為這兩段歷史有很大的可比性,中國的面積與整個歐洲大致相等。中華文明的發展水平在三代時要落後於古埃及、古巴比侖、古希臘,與古印度差不多,只能排在世界第四、五的位置,但經過春秋戰國的大發展,躍上了世界文明的最前列;同樣,歐洲中世紀的愚昧、落後也是人所共知的,但經過近代五百餘年大發展之後,成了整個世界文明的征服者。

但這兩段歷史也有不同之處,除了歐洲近代史由於站在更高的歷史高度之上,因而成就也更加顯著之外,春秋戰國時代經過幾百年的強弱分化,最後演化出一個超強個體—-秦國,來統一六合四海;而歐洲近代史同樣經過幾百年的演化,卻一直維持著某種程度的平衡,始終沒有超強個體的出現。其原因何在呢?我認為,不是因為阿爾卑斯山的雄峻,也不是因為萊茵河、多瑙河的壯闊,而是因為歐洲固有的「勢力均衡」的思想和歐洲獨特的地理特點。

在西方文化中,有一種「勢力均衡」和以弱者為本位的思想。所謂「勢力均衡」,包括多方面的均衡,如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平衡制約,宗教與世俗勢力的平衡制約,國家內部各階層(包括國王、教士、貴族、市民、農民等之間)的平衡制約,以及同一階層內部的分權制約等等,不讓其中一方的勢力獨大,大家互相牽制,這已成為西方文明最顯著的特徵之一。表現在歐洲史上的國際關繫上,哪一個國家力量過大,哪一個國家表現出過強的慾望,就會受到群起而攻之。
在歐洲史上,多次發生過國家集團之間的大混戰,從17世紀的德意志30年戰爭起,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止,參戰國家在五個以上,甚至十多個、幾十個的大型國家集團大混戰至少有六七次,在這些戰爭中,一個顯著的特點是,兩個國家集團的力量總是差不多相等,換句話說,如果出現一方明顯壓倒另一方的情況時,通常就會有其他國家加入到較弱的一方。還有一些戰爭,本身就是為了制約某個力量過強的國家,如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拿破崙與反法同盟的戰爭、克里木戰爭等。而一旦戰爭分出勝負之後,戰勝國集團中某個有可能撈取最大利益的國家,又會遭到戰勝國集團其它國家的聯合抵制,這也決定了每一次大型國際戰爭之後的和平會議,都是錯綜復雜的。

歐洲的小國向來有極強的生命力,這與西方以弱者為本位的思想有很大關系,在一次次戰爭過後,先後有一些夾縫中的小國獲得公認的中立地位,從17世紀的荷蘭、瑞士,到二戰後的芬蘭、奧地利等。所謂公認的「中立」,就是說如果有大國膽敢入侵它們的話,這個大國就會成為眾矢之的。第一次世界大戰英國之所以加入到協約國集團作戰,很大程度就是因為德國公然入侵中立小國比利時,這直接造就了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失敗的結局。 在歐洲,有些袖珍國家,如盧森堡、列支敦斯登、摩納哥、安道爾等,這些微小的國家歷經幾百年仍然在頑強地生存著,這種情況在世界其他大洲是難以見到的。

相比之下,中國的春秋戰國時代就缺乏這種平衡制約的思想,通常是一個國家成為霸主,馬上就會有一班尾巴國追隨。春秋戰國時代國際間的平衡只會是幾個霸主之間力量的平衡,這與歐洲扶助弱國打擊強國的平衡是不同的。

歐洲獨特的地理特點,西北部是一個島國——英國,東部是深不可測的東歐大平原,由一隻雄壯的北極熊——俄國占據著這個地帶。正是這兩個國家的存在,造成了歐洲不能夠統一。

英國是歐洲大陸「勢力均衡」的最積極維護者,長期扮演著鋤強扶弱的光榮角色,誰力量過大就打擊誰。而俄國有著遼闊的大後方,敗了可以不斷後退,可以花費比對手多出數倍的代價來打一場消耗戰。

在歐洲歷史上,西班牙和瑞典都曾經扮演過爭霸者的角色,但他們偏於一隅的地理位置決定了他們不可能有更多的作為。曾經強大的奧地利帝國雖然地處歐洲的心臟地帶,但他只是一個內部分崩離析的雜和體,經過打擊終於土崩瓦解了。在歐洲大陸的中心真正有稱霸實力的國家只有法國和德國。這兩個國家的確也產生過有志於統一歐洲的野心家——拿破崙和希特勒,他們也的確曾經打遍歐洲無敵手。但這兩個霸王的共同特點是,首先是海上英國的存在使他們無可奈何,然後當他們對俄國(蘇聯)發動最沉重一擊的時候,他們自己也遭到了滅頂之災。

既然英國和俄國的存在使其他國家不可能統一歐洲,那麼這兩個國家本身呢?英國的島國身份決定了它的島國文化特徵,盡管它的海軍勢力曾長期雄霸於世界no.1的地位,但它的陸軍勢力在19世紀之前一直只是歐洲二流水平。那麼俄國呢?說實話,我認為如果不是因為美洲新大陸的存在,讓歐洲歷史按照自身的規律發展下去的話,那俄國是最有可能統一歐洲的國家。俄國與春秋戰國時代的秦國非常相似,都是從落後的「蠻夷之地」崛起,都通過一次次的改革走上強國之路,都有著廣闊的大後方,都是經濟文化相對落後,但軍事超前發展等,更為關鍵的一點,俄國不受歐洲文化中固有的「勢力均衡」的思想所限制,它有的只是永遠填不了的領土慾望。實際上,彼得一世和葉卡特琳娜二世都曾制訂過雄心勃勃的吞並全歐的計劃,只是因為時間所限,還來不及實施。二戰過後,如果不是因為來自新大陸的美國的制約,從蘇聯產生出一個「秦始皇」來已經為期不遠了。 還有兩點,我認為也和歐洲不能統一成一個國家有很大關系: 一是新大陸的存在,將歐洲各國君主的一部分野心和慾望引導到新大陸去冒險了,從而減輕了歐洲國家自身的碰撞。 另一點,自從1789法國大革命以後,歐洲各國民眾的參政意識不斷增強,到1848革命以後,歐洲各國先後建立了君主立憲制,國家權力轉移到議會手裡,民眾的意向對國家政策的制定有很大影響。一般來說,民眾不像君主那樣具有不斷征服和擴張的野心,他們更關心的是國內的建設。

中國歷史,是一個從分裂到統一,到統一程度不斷增強、范圍不斷擴大,中央集權不斷加深的幾乎「單向發展」的歷史(中間雖有反復,但總的趨勢不變)。而與中國面積大致相同的歐洲的歷史,則是統一與分離兩種趨勢此消彼長,時而統一的趨勢占上風,國家數量減少,時而分離的趨勢占上風,國家數量增加,兩種趨勢長期共存,誰也吞滅不了誰。這是中國歷史與歐洲歷史的顯著不同之處。唯物主義哲學的「矛盾的兩個方面」、中國「合久必離、離久必合」的樸素觀念在歐洲歷史的演變上能找到更多的佐證。

當然,二戰後歐盟的出現和不斷發展,使和平統一歐洲成為可能。也許,好多年後,當「歐洲聯邦」將出現在世人面前,那時侯,歐洲人民的集體意志,就成了統一全歐的「秦始皇」了。

多國林立的中世紀歐洲,容易產生混戰(即使有教皇的存在也避免不了爭權奪利),各個君主國為了在戰爭中取得勝利和獲得盡可能多的財富,鼓勵在國內發展工商業,估計進行海外貿易,所以歐洲商品經濟發展迅速,並最終發展成了近代資本主義。在封建的中華帝國,已經形成了一種超穩定的社會狀態,財富已經通過賦稅制度、土地制度掌握在皇帝、貴族、民間出身的官僚集團、鄉村士紳手中,大家不必通過戰爭來改變財富(這里主要是指土地)的分配結構(即使是農民戰爭或者游牧民族入主中原,改朝換代只不過是這種財富分配方式的復制),社會逐漸失去了活力而固守於土地所帶來的財富分配,這樣就強化了封建小農經濟,使得中華帝國直到1840年開關後仍然是一個封建帝國。

⑷ 為何在歐洲會出現一些奇特的國中之國、袖珍小國

我舉個例子,盧森堡之所以存在是因為法國與德國需要一個軍事緩沖區,雖然之後的事實證明這個緩沖區一點用都沒有,不過這個國家已經存在了很多年,而法國與德國也默認了它的存在。第二個例子是教皇國梵蒂岡,義大利隨時都可以呑並它,之所以不這樣做有兩個原因,其一是因為義大利對梵蒂岡許下了獨立保障,其二是因為如果呑並了梵蒂岡就等於向天主教世界宣戰。而亞洲則不同,秦始皇開創的中央集權制保證了國家的領土完整性。再來看歐洲,古代最大的國家(莫斯科公國除外)神聖羅馬帝國長期處於類似於中國的春秋戰國狀態,諸侯國可以互相呑並,最後被拿破崙解散。由於統治方法的差異,從而造成了不同的文化與不同的政治環境。

⑸ 梵蒂岡、醫院騎士團、聖馬利諾三個袖珍國家為何都在義大利境內

很多人都知道義大利這個城市,但其實大家知道嗎?只要是認真注意的話就能夠看到。實際上在義大利一共是有三個國中國,除了大家比較熟悉的「梵蒂岡」之外,同時還有「聖馬利諾共和國」以及名字長到令人感到惱怒的「耶路撒冷羅德島和馬爾他聖約翰主權軍事醫院騎士團國」。


而對於聖馬利果顯然要比叫運氣一些,同樣是在301年,一位為了逃避羅馬帝國皇帝戴克里先對基督徒迫害的基督徒時,將跑到了現在的是瑪麗諾的所在地並創建了它。雖然後來歷史中由於歐洲戰亂而經歷各種被佔領或者是侵略,但是最終還是保持了其獨立國的特點。甚至在1243年立下兩個執政官聯合執政的制度,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共和國。對於另外一個醫院騎士團國可能是混得最慘的一個,因為他至今還是一個沒被其他國家承認主權的國家。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義大利里小國那麼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懸空大橋1800米在哪個省 瀏覽:70
印度跑步怎麼樣 瀏覽:590
義大利為什麼倒在世界盃門口 瀏覽:998
義大利足球為什麼變強了 瀏覽:2
印尼有多少個無人島 瀏覽:737
英國怎麼檢測肺炎 瀏覽:402
越南人吃晚餐吃什麼 瀏覽:803
為什麼韓國叫棍子印度叫三哥 瀏覽:63
中國哪個銀行利息高 瀏覽:599
英國利茲到廈門的機票是多少 瀏覽:393
伊朗用的是什麼英語 瀏覽:304
中國聯通3g網路怎麼樣 瀏覽:623
印尼產的匡威質量怎麼樣 瀏覽:823
越南女方單身怎麼過期怎麼辦 瀏覽:940
伊朗大廚一年收入多少 瀏覽:532
英國天價賠償怎麼處理 瀏覽:513
印度買什麼手錶好 瀏覽:843
英國雅俊功放後級怎麼樣 瀏覽:915
義大利流量為什麼那麼慢 瀏覽:898
在義大利有哪些洗發水 瀏覽: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