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感覺洋酒白酒都好難喝,苦澀,辣,但是那麼多人喜歡喝,為什麼呢,誰能教下我如何享受酒的樂趣。
葡萄酒不適合獨享,它是社交潤滑劑,最大的樂趣之一就是與他人分享。分享之前愈花心思,之後的樂趣也愈大。其中一個較差的選擇是,在飲用前最後一分鍾才趕至附近的店家買下一瓶冰鎮過頭的紅酒或是過溫的白酒,然後開瓶即飲。
葡萄酒與大部分的品酒人一樣細膩敏感,只要事先稍費心思准備,它就會回報您相對的飲酒樂趣。這意味著在飲用之前,先好好想想會喝掉幾瓶酒以及要選擇哪些種類的酒款。
飲酒前的細節
有些此類的小細節過於吹毛求疵,有些只是荒謬且瑣碎的表面儀式,但有些細節真的不得不講究。比如說,注意飲酒的順序就能使一場品飲由僅僅的滿意,轉化為一場感官的盛宴。除了極不正式的餐宴之外,只要所飲用的酒款超過一種,那麼只要注意細節,就能讓賓主盡興,歡樂更完滿,而這並非造作。
先飲用年輕的酒款,後續比較老成的酒款更能凸顯優點。白酒在紅酒之前飲用,是不錯的做法,或者清淡的酒先於厚重的酒,不甜的酒先於較甜的酒款。以上這些准則若是弄錯了,會使第二款飲用的酒大大失色。
同樣的道理,如果先飲一款傑出的葡萄酒,接著再喝較遜色我酒款,那麼第二種酒會光芒盡失;而一款不甜的白酒若放在紅酒之後飲用,也會嘗不出白酒的風味。
為賓客倒酒時,如何斟酌酒量倒是一個比較難拿捏的棘手的問題。一瓶正常量750毫升的葡萄酒,通常可倒6杯(這是指准備的是大玻璃杯,而且只倒杯子容量的三分之一,而不是以小容量的杯子倒滿杯)。
若是輕便的午餐,一人一杯應該就已足夠,但若是較為冗長的晚宴,一人5杯至6杯則不會太多。以每個人一共飲用半瓶來估算(或以一杯白酒加上兩面杯紅酒來估算),對大部分人及多數場合都算是合理的飲用量;然而,餐宴當時的情況以及氣氛,尤其是用餐時間的長短,才是准備多少瓶酒要考慮的最重要因素。
身為東道主有條黃金法則,那就是倒酒要大方,但不要過於急促而讓客人有壓迫感,也記得斟入足夠的飲用水。
若是邀宴的人數太多,而使得每上一道菜就需要使用某款酒超過一瓶的量,這時就可以考慮同時斟上兩款略為不同的酒款,或許是同款的酒但不同年份,或是同一個葡萄品種但來自不同產區(為了避免混淆,最好使用不同的杯子)。
理想的飲用溫度
一旦酒款以及數量決定了,便可以事先將含有沉澱物的葡萄酒先行直立,讓沉澱物有足夠的時間聚積在瓶底;所謂足夠的時間可以從幾分鍾到幾天不等,這要視沉澱教授的結構形態及數量而定。更重要的是,要有足夠的時間讓所有酒款都達到該有的適飲溫度。
葡萄酒的飲用溫度相當重要,溫度的控制可讓一款酒更加好喝引人,也可讓其光彩盡失,萬一掌握不好,一款細膩的好酒可以嘗來粗劣不堪。比如溫度過低的波爾多紅酒,或是過溫的雷司令白酒絕對討人嫌,這不是因為違反了任何規范,只是嘗起來與其應有的表現相差甚遠,這其中有許多原因,我們會在下文討論到。
我們的嗅覺(對味覺相當重要)只對氣味的蒸發敏感。紅酒的分子通常較重,因此其揮發性或氣味會比白酒弱。紅酒要在室溫下飲用,用意就是要讓溫度將芳香分子蒸散出來,結構及酒體愈是扎實的紅酒,溫度可再高些。以香氣取勝的清淡紅酒,像是博若萊產區或寒冷產區的黑比諾紅酒,飲用溫度則接近白酒,甚至可以冰鎮後飲用,其香氣揮發相當令人驚訝。
另一方面,一些較為厚重的紅酒,像是義大利布魯奈諾(Brunello)紅酒或是西拉紅酒,就可能需要室溫來提溫,或以手環杯來溫杯,或甚至需要用嘴裡的溫度來釋放其香氣的復雜分子。
溫度愈低,單寧會更加明顯。因此一款單寧厚重的年輕紅酒,如果飲用溫度暖些,嘗起來會愈加柔軟豐厚,風味會顯得較為熟成一些。以年輕的卡本內或波爾多紅酒來說,成熟的假象可以藉由較高的飲用溫度創造出來,明顯而艱澀的口感會降低。然而,黑比諾或勃艮第紅酒的溫度為何要比波爾多紅酒低的原因,勃艮第紅酒幾乎從寒涼酒窖拿出後就能飲用。
以低溫來均衡高甜度的葡萄酒也是必要的做法,雖然這樣一來可能會遮掩蓋了某些風味。在右邊圖表裡,大部分最甜的白酒都進入了最冷涼的適飲溫度范圍,最好是在其較冷的狀態下倒出,然後於品飲過程中讓酒慢慢回溫,這種方式最能欣賞到酒中的所有香氣與風味。
以低溫來均衡質的方式,是因為酸度就像單寧一樣,在低溫情況下會顯得更加明顯突出,而飲用白酒時,酸度通常需要凸顯,不管是因為酒中的含糖量較高或過度了年或產自氣候炎熱的地區,以低溫來飲用,都能讓這些白酒顯得更精神奕奕,更清新爽口。
右邊圖表不厭其詳地標出各種不同酒款的大范圍適飲溫度,這是根據個人經驗法則,經常也會因為愛酒人彼此討論後而多少有所修正(當然也包括一些爭論)。
這里要注意的是,以往法國人建議的(室溫「(chambre)下飲用,當時的飯廳室溫都不太可能超過15℃或16℃。如果一瓶葡萄酒的溫度過高,就會缺少鮮美口感,而且之後溫度要再下降並不容易;相反,若是飲用溫度過低,最後總會慢慢升溫,只需要用手溫暖酒杯即可。
白酒比紅酒更容易掌握飲用溫度,因為白酒可放在冰箱里降溫。最好的降溫方式,就是將整瓶酒放進裝有冰塊的冰桶里(只放冰塊不夠,因為冰塊與酒瓶的接觸面積不夠),也可以放入特殊的冰酒套里。
如果是在非常溫暖的空間里(尤其是在炎熱的花園里),最好是每次倒完酒之後,就將酒瓶放回冰桶中,如果整瓶酒已經冰涼了,就可放入「真空保溫桶」里,以避免水滴流淌。
這種情況可能也表示剛倒出的葡萄酒溫度過低,不過酒在杯里很快就能升溫。如果需要一次冰鎮數量較多的醍醐灌頂(冰桶里一次上許多瓶),建議先用一個大的塑膠水袋製冰,因為冰塊愈大,融化速度就愈慢。
如果是德式的長頸葡萄酒瓶,開瓶前要先將酒倒插入冰傷殘人前鎮幾分鍾,讓瓶頸部分先行降溫以方便飲用。
紅酒要達到理想的飲用溫度比較困難,若是剛從陰涼的酒窖里拿出來,在一般正常房間里,想讓它升溫一兩度都需要花好長一段時間,那麼擺在廚房應該夠理想吧?
千萬不可以,因為廚房的溫度往往會超過20℃,尤其是正在煮東西時。超過這個溫度,紅酒的口感會失衡,酒精會開始揮發而產生過於濃重的氣味,反而失去了原有的酒香,有些細膩香氣甚至一去不返。
若時間很趕,有個實際可行的做法:將紅酒倒進醒酒瓶里,然後讓醒酒瓶立在約21℃的水中(這樣有限度地加熱醒酒瓶並無大礙。)此外,微波爐也可以派上用場,但是切勿過度加熱;真要使用微波爐,最好先拿瓶水做實驗,記得要移去任何的金屬物質。
紅酒要達到最理想的品嘗溫度或許不容易,但還是必須盡力而為。「真空保溫桶」及冰傷殘人,在熱帶國家或天氣較為炎熱時可能都會用上。在餐廳時,若飲用酒溫過高,一會兒立即向餐廳要一個冰桶使用。行家要求的最佳適飲溫度,每個人都能適用也絕對要堅持。
在戶外飲用葡萄酒更是麻煩,挑戰不只是溫度的掌握而已,比如紅酒的細膩酒香可能會因為一陣風吹就隨風而逝了。堅實、強健的葡萄酒比較適合戶外飲用,酒窖里的佳質美酒,最好留在正式餐宴時才亮相。
開瓶
下一個步驟當然就是開瓶了。在大部分情況下指的就是拆除錫箔,拔出軟木塞。錫箔通常只切齊嘴邊緣,讓整瓶酒看起來有整體感,不過這只是習慣性的傳統做法。市面上有些特殊的錫箔切割器,可視需要選購。
開瓶器的花樣多得驚人,有些開瓶器收藏家可能比葡萄酒收藏家更加瘋狂。這里所選介的幾款,是一些設計具有巧思的開瓶器。
開瓶器最重要的部分是螺旋鑽器,這是一種鏤空的螺旋狀鑽器而非實體的軸器,尖端非常尖銳,可以直接刺穿軟木塞,最簡單的形式並無杠桿提器。
氣泡酒的開瓶比較需要一些特殊技巧。冰鎮過且沒有被晃過的氣泡酒,開瓶時比較麻煩(過溫且被晃過的酒瓶,開瓶時容易噴出,造成無謂浪費)。
要提醒您的是,香檳瓶內部壓力與卡車輪胎的內在壓力並無二致,開瓶萬一不小心,軟木塞可能會造成想當大的危害。當您拿掉瓶上的鋁箔及鐵網後,要一手壓住軟木塞,一手慢慢旋轉瓶身,最好有個角度,比較方便開瓶。
瓶塞應該小心取出,盡量不要讓酒液噴出。若是遇到頑強不易轉開的瓶塞,可以使用「香檳星爪器」(Champagne Star),以四爪抓住瓶塞上端,這時需要多一點的扭力來開瓶。
極度老化的瓶塞也會造成開瓶困難,在開瓶器施壓下,軟木塞很容易碎裂,尤其是一些現代設計、力道較強的開瓶器。有兩片尖扁刀片的「領班開瓶器」(Butler′s friend,這種工具可使領班不必刺穿瓶塞就能以較差的酒調換瓶中的高級酒,因此而得名),可以用來開啟這種老酒的瓶塞。年份波特酒是最長壽的葡萄酒之一,也因應產生了一種傳統的波特酒火鉗(Port Tongs),將此火鉗在火上加熱之後,夾住瓶頸瓶塞處的下端,藉由溫度差就可將瓶頸一截為二,順利侍酒。
醒酒
年份波特酒的另一個特色是,它必然會與葡萄酒飲用的另一項有爭議的舉止扯上關系:換瓶(decanting),亦即在飲用之前將酒從原來的酒瓶倒至另一容器,通常是玻璃醒酒瓶。這個做法最明顯的理由,就是將瓶底所形成的那些易碎、帶苦味的沉澱物留在酒瓶中(在一瓶成熟的年份波特酒里,會有許多沉澱物)。
另一個比較令人爭議的理由是,讓酒與空氣接觸來達成醒酒目的,巴斯德(Pasteur)發現這是促進葡萄酒熟成的一個強大利器(詳見42頁)。
關於過瓶醒酒有過諸多討論,但是大都沒有達成真正的共識,主要原因是此步驟對某瓶特定酒款的影響難以預料。許多人以為只有帶有許多沉澱物的老酒才需要換瓶,而目的只是為了獲得一杯料澄澈的葡萄酒,這是錯誤的觀念。
經驗顯示,換瓶動作的最大獲益通常是年輕的酒款。年輕葡萄酒的瓶里只含少量空氣,作用不大;而醒酒器里的氧氣卻功效強大且明顯,只需幾個小時的換瓶醒酒便可喚醒極度沉睡、氣昧未開的葡萄酒。這就表示,經由這個步驟,您或許更能夠享受瓶中所有的香氣與味道分子而值回票價。
有些年輕強勁的酒款,比如說義大利巴羅洛(Barolo)地區的酒款,醒酒時間甚至長達整整24小時;也有些酒,只要醒酒1小時便可扭轉乾坤。最佳准則是,年輕、多單寧、高酒精的葡萄酒比起酒齡較長、酒體較輕的葡萄酒,可以以得起較長時間的醒酒。
但是,酒體豐厚的白酒(像是勃艮第白酒)可能從醒酒中獲益,而且白酒放以醒酒瓶中也比紅酒賞心悅目多了。
那些最反對使用醒酒器的人,認為這樣的醒酒過程會有喪失某些果味及口感的風險。他們認為最好直接從酒瓶倒在酒杯中品嘗,經評估後若需要醒酒,再晃杯醒酒就行。
千真萬確的是,有些老酒在換瓶醒酒後,某些香氣維持的時間並不長,然而這些老酒的沉澱物還真不少。所以,累積嘗試經驗及憑個人口感的偏好,才是最佳的行動方針。
換瓶醒酒的技巧,可以參見本書44頁圖示,唯一需要的工具是醒酒瓶及開瓶器。如果您的酒非常年輕且未成熟,可以放心將酒倒入醒酒瓶中搖晃,以獲取更多氧氣;倘若酒真的很緊澀,可以不加塞蓋而直接留在醒酒瓶里。
此外,有個大家曾經深信的方法:拔掉瓶塞,讓酒自由呼吸,據說醒酒效果也相當不錯。然而,事實上,由於瓶頸空間有限,這種方式的醒酒作用收效不大。
相反,如果是酒只剩下半瓶的話,瓶中的空氣數量卻會對葡萄酒造成相當程度的不良影響;尤其喝剩下半瓶酒,影響更為顯著。
因此,沒有喝完的葡萄酒最好保存在容量相當的小瓶子里,減少酒與空氣的接觸。未喝完的酒若擺在冰箱冷藏也可降低酸敗速度,因為低溫會減緩化學反應的效率。
適合的酒杯
飲酒人還有個相當重要的工具:酒杯。一些復雜的實驗以及「蒙瓶試飲」的經驗都顯示,只要小小地變動酒杯的基本形狀,就能使一些酒款原有的特色更加明顯。
不過,也不需要因為酒款就購買各式酒杯。白酒杯通常比紅酒杯小,或許是因為有些白酒的香氣特色就很明顯,所以不需要太多醒酒空間,不過這可能只是傳統習慣使然。
強勁及甜度較高的白酒,通常一次的飲用量不會太多,因此杯子通常會較一般白酒小一些,或許是老生常談,但還是要提醒您,酒杯務必要洗得透亮光潔,絕對不能帶有洗潔劑或紙箱的一絲氣味。雖然有些現代杯子可以使用洗碗機代勞,但最好還是用熱水手洗,然後趁杯子還有餘溫時,以亞麻布擦乾。
酒杯被倒放在櫥櫃或紙條箱中保存,杯子容易帶有碗櫥或厚紙箱的味道,最好馬上將酒杯置於一個干凈、乾燥且空氣流通的櫥櫃里。每次使用前先聞聞看是否有異味,這也是相當好的嗅聞練習。
2. 義大利面為什麼能風靡世界
義大利面不同於普通的面條,它是經過曬干以後儲存一段時間才會拿出來食用的。顏色看上去比較通透,呈現出黃色,煮熟之後的面條依然嚼勁十足,這除了和曬干水分的原因有關外,還和製作面條本身的原材料有關。義大利地區盛產的杜蘭小麥,密度大,硬度高,而且富含營養蛋白,所以製作出來的面條才會有嚼勁,呈現黃色,吃起來口感比普通面條更好。
義大利面的顏色和形狀都很吸引人,除了彎彎曲曲的形狀,義大利面還設計有貝殼型的,螺絲型的,蝴蝶型的,千奇百怪。一般,義大利面都是採用拌醬的方式吃,醬的顏色和口味不同,面的色香味自然也就有所改變。通常義大利面的拌醬分為紅醬和白醬。新大陸時期,辣椒和番茄從美洲被帶到了義大利,這可以說的上是在一定程度了促進了義大利的面的改良,也就是後來出現的紅醬系列的義大利面,以番茄或者辣椒作為醬料被加入到義大利面中。
歷史的進步促進了義大利面的發展,增加了它的品種和形狀,以及顏色。而義大利面的改進,也是義大利飲食文化的一種積淀,展現了義大利的民族文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