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盟軍包括哪幾個國家.
一戰和二戰盟軍的概念截然相反
一戰:
主要參戰國
協約國
• 塞爾維亞王國
• 俄羅斯帝國
• 法國
• 比利時
• 大英帝國與其殖民地
• 日本
• 黑山
• 義大利王國
同盟國
• 德意志帝國
• 奧匈帝國
•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
• 保加利亞
二戰:
軸心國:德國、義大利、日本、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芬蘭7國,前三國是這一陣線的核心。
同盟國:美國、英國、蘇聯、中國、澳大利亞、比利時、加拿大、哥斯大黎加、古巴、捷克斯洛伐克、多明尼加、薩爾瓦多、希臘、瓜地馬拉、海地、宏都拉斯、印度、盧森堡、荷蘭、紐西蘭、尼加拉瓜、挪威、巴拿馬、波蘭、南非聯邦、南斯拉夫、墨西哥、菲律賓、阿比西尼亞、伊拉克、巴西、玻利維亞、伊朗、哥倫比亞、賴比瑞亞、法國、厄瓜多、秘魯、智利、巴拉圭、委內瑞拉、烏拉圭、土耳其、埃及、沙烏地阿拉伯、敘利亞、黎巴嫩47國。
❷ 同盟國有哪些國家
同盟國有大英帝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俄羅斯帝國、義大利、美國。
而義大利王國雖然一開始是同盟國國家,但在戰爭爆發不到一年的1915年4月,突然倒戈,加入協約國方面作戰。
一戰中後期,美國也加入協約國集團。而俄國在十月革命爆發後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最終,協約國贏得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勝利。
戰爭影響
協約國集團雖然取得大戰的勝利,卻付出了極大的代價。除了美國、日本牟取了不少利益外,其他國家大多失大於得。尤其是主要成員英法兩國,實際上是一種「慘勝」。至於俄國的羅曼諾夫王朝,更在大戰結束前一年即被二月革命推翻。
與勞苦大眾受苦受難相反,壟斷資本卻乘機大發戰爭橫財。英國壟斷資本在戰爭中獲得利潤40億英鎊。
❸ 義大利在一戰中到底是同盟國還是協約國
先是和德國、奧匈帝國結盟成同盟國,又先後對奧匈帝國、德國宣戰加入了協約國一方。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義大利不折不扣的投機者。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義大利是「三國同盟」的簽字國,當時同盟國有三個國家:德國、奧匈帝國、義大利。1914年奧匈帝國在東線的挫折,使德國不得不去支撐其盟國,以對付即將沖過喀爾巴阡山山口和掃盪匈牙利平原的俄國人。由於奧匈帝國屢戰屢敗,義大利人顯得不大想再持中立了,義大利本身就對奧匈帝國懷有仇恨,奧匈帝國曾多次侵略義大利,佔領了部分義大利領土,義大利人對奧匈帝國宣戰有合適的理由。此時的德國極力主張要求義大利中立,以歸還領土為誘餌,而奧匈帝國堅決不歸還它佔領的義大利領土,與此同時,義大利正在秘密同協約國談判。義大利人發現,他們在奧地利垮台之前正式加入協約國,就能參與對它的瓜分。義大利人於1915年5月22日對奧匈帝國開戰。由於懼怕德國,暫時沒有對德宣戰,到了1916年8月28日,德國的戰敗已成定局,義大利人覺得安全了,不怕報復了,義大利落井下石,對德宣戰。
綜上,我們看出義大利是明顯的重利益、輕盟友,為了得到領土背信盟約,它的臨陣倒戈直接導致了奧匈帝國的滅亡,德國只能腹背受敵,加速了一戰結束的進程。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非正義的、帝國主義爭霸性質的掠奪戰爭,除塞爾維亞等少數國傢具有民族解放和自衛的正義性質外,其他都是非正義的。在這場非正義的戰爭中,不應過多譴責義大利的「背信棄義」。
❹ 同盟國是什麼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同盟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建立的國家聯盟。參與該聯盟的國家主要有德國、奧斯曼帝國、奧匈帝國、保加利亞、義大利等數個國家。值得注意的是,義大利雖然是同盟國國家,但在1915年5月加入協約國。三國同盟遂告瓦解。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期,美國加入協約國,同盟國最終失敗。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加入同盟國方面作戰的共有德國、奧匈帝國、保加利亞和土耳其(時稱奧斯曼帝國)4個國家。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同盟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後,一群國家(最終57個,其中5個從軸心國脫離)為了抵抗軸心國的侵略而組成的聯盟。同盟國又稱反法西斯同盟,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建立的國家聯盟。參與該聯盟的國家主要有美國、英國、法國、蘇聯、中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衣索比亞(台灣稱為衣索比亞)等數十個國家。同盟國集團最終打敗了軸心國集團,取得了勝利。
❺ 二戰時,希特勒為何會找日本和義大利這兩個「豬隊友」當盟友
這是因為義大利是世界上第1個法西斯國家。所以德國才會在希特勒掌權的時候,積極的和義大利結盟。因為法西斯國家都有著非常大的共同利益,用這種結盟的方式也使得法西斯勢力變得越來越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