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會計的歷史演變過程
會計的歷史演變過程:
1.在我國,關於會計事項記載的文字最早出現於商朝的甲骨文。早在西周時代就設有專門核算官方財賦收支的官職——司會,並對財物收支採取了「月計歲會」(零星算之為計,總合算之為會)的方法。
2.在西漢還出現了名為「計簿」或「簿書」的賬冊,用以登記會計事項。以後各朝代都設有官吏管理錢糧、賦稅和財物的收支。
3.宋代官廳中,辦理錢糧報銷或移交,要編造「四柱清冊」,結算本期財產物資增減變化及其結果。這是中國會計學科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大成就。
4.明末清初,隨著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出現了以四柱為基礎的「龍門帳」,它把全部賬目劃分為「進」(各項收入)、「繳」(各項支出)、「存」(各項資產)、「該」(各項負債)四大類。
5.近代會計的時間跨度標志一般認為應從1494年義大利數學家,會計學家盧卡*帕喬利所著《算術,幾何,比及比例概要》一書公開出版開始,直至20世紀40年代末。此間在會計的方法技術與內容上有兩點重大發展,其一是復式記賬法的不斷完善和推廣,其二是成本會計的產生和迅速發展,繼而成為會計學中管理會計分支的重要基礎。
B. 會計發展史上的三個里程碑到底是什麼誰能給個簡答啊
1、第一個里程碑:
1494年復式簿記的出現是會計發展史上的重要的里程碑,從此,會計開始以一門真正的完整的系統的科學而載入史冊。
2、第二個里程碑:
因「股份有限公司」出現的「特許」或「注冊」會計師協會是會計發展史上的第二個里程碑。
3、第三個里程碑:
管理會計的誕生可以說是會計發展史上的第三個里程碑。
發展階段
會計的發展階段:
1、古代會計:
人類原始計量記錄行為的發生是以人類生產行為的發生,發展作為根本前提的,它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古代會計,從時間上說,就是從舊石器時代的中晚期至封建社會末期的這段漫長的時期。
從會計所運用的主要技術方法方面看,主要涉及原始計量記錄法,單式賬簿法和初創時期的復式記賬法等。這個期間的會計所進行的計量,記錄,分析等工作一開始是同其他計算工作混合在一起,經過漫長的發展過程後,才逐步形成一套具有自己特徵的方法體系,成為一種獨立的管理工作。
2、近代會計:
一般認為,從單式記賬法過渡到復式記賬法,是近代會計形成的標志。
近代會計的時間跨度標志一般認為應從1494年義大利數學家,會計學家盧卡·帕喬利所著《算術,幾何,比及比例概要》一書公開出版開始,直至20世紀40年代末。此間在會計的方法技術與內容上有兩點重大發展,其一是復式記賬法的不斷完善和推廣,其二是成本會計的產生和迅速發展,繼而成為會計學中管理會計分支的重要基礎。
在近代會計階段,有兩個重要的時間,稱為近代會計發展史上的兩個里程碑:一是復式賬簿的產生,二是世界上成立第一個會計師協會--愛丁堡會計師公會。
3、現代會計:
現代會計是商品經濟的產物。14、15世紀,由於歐洲資本主義商品貨幣經濟的迅速發展,促進了會計的發展。
其主要標志:一是利用貨幣計量進行價值核算;二是廣泛採用復式記賬法,從而形成現代會計的基本特徵和發展基石。20世紀以來,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資本主義的生產社會化程度得到了空前的發展,現代科學技術與經濟管理科學的發展突飛猛進,受社會政治、經濟和技術環境的影響,傳統的財務會計不斷充實和完善,財務會計核算工作更加標准化、通用化和規范化。
C. 會計基礎起原於哪個國家
這個沒明確的答案吧,據馬克思考證"在遠古的印度公社中,已經有一個農業記帳員。"在我國,早在奴隸社會的西周,就設有管理全國錢糧會計的官吏。在西方,會計的起源大約距今四千多年前,巴比倫人就已經在金屬或瓦片上作商業交易的記錄。會計史學界把佛羅倫薩當時採用的記帳方法稱為復式記帳法的萌芽階段。綜上所述,古代會計是封建社會末期以前,人類社會普遍經過的會計發展階段。近代會計從時間上看,可從1494年義大利數學家、會計學家盧卡.巴其阿勒的著作<<算術、幾何、比及比例概要>>一書出版開始到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末;這一時期運用的主要是復式薄記。成本會計也在這一時期產生了。好吧,我知道的就這些。
D. 我國會計信息系統發展的四個階段
發展階段
信息系統論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特定的環境下才發展起來的,體現了會計的本質特徵。以信息系統化為核心所形成的理論和方法體系能適應具體社會環境的要求。 根據信息技術(資料庫、網路、通訊、人工智慧、多媒體、感測和識別、光電子技術等)對會計信息系統的影響程度、以及本身是否克服了傳統復式簿記的弊端將會計信息系統模式劃分為四種:手工會計信息系統、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准現代會計信息系統、現代會計信息系統。
手工會計信息系統
(15世紀) 其核心是會計恆等式、會計循環、會計科目表、分錄和賬簿。 該模式可追溯到l3、l4世紀威尼斯商人的借貸記賬法,後由義大利數學家、近代會計之父盧卡·帕喬利經過6年調查研究和整理,於1494年11月10日出版了《數學大全》一書。該模式一直延用至今。
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
(20世紀50年代) 電子計算機應用於手工會計信息系統之中,即為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模式,該模式正逐步取代手工會計信息系統。1946年2月14日,由美國政府和賓夕法尼亞大學合作開發的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ENIAE在費城公諸於世。1954年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第一次使用計算機計算職工工資,從而引起了會計處理的變革,標志著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模式的開始。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橫向擴展,最後形成整個企業管理信息系統,縱向發展並按職能結構可分為「會計信息處理系統、會計管理信息系統、會計決策支持系統」。
准現代會計信息系統
(20世紀60年代末) 計算機數據管理技術經歷了人工管理、文件系統、資料庫系統三個階段。資料庫會計的理論模型可以追溯到1939年,由戈茨(Goetz)提出,該系統是保存最原始狀態的數據,以便數據可以按照最切合每一個用戶需求的形式進行組織。遺憾的是,在建立數據模型時,主要按傳統會計模式的數據邏輯模型組織數據,利用資料庫技術對數據進行更多的分類操作;只描述與復式記賬會計體系有關的數據,未能用先進的數據結構描述會計處理的對象本身,以便系統能產生更多的視圖。
現代會計信息系統
(1982年) 1982年7月,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會計系教授麥卡錫(Me.Carthy)在《會計評論》上發表了題為《REA會計模型:共享數據環境中的會計系統的一般框架》的論文,提出了REA模型,標志著現代會計信息系統模式的開始。 隨著資料庫、網路技術的發展,REAL模式是理論最完善、研究最系統、變革力度最大、成果最多的一種創新模式,極有可能成為未來會計信息系統的主流模式。其核心是集成,集成業務處理、信息處理、實時控制和管理決策。它不僅僅局限於財務管理,而是面向整個企業管理,從詳細記錄最原始經濟業務事件的屬性或語義表述於資料庫中開始,而不是從記錄經過人為加工後的會計分錄開始,其基本元素不再是科目、分錄、賬簿。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並克服了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的弊端,因此稱其為現代會計信息系統。
E. 會計發展史
會計的發展:
1 古代會計發展階段:
文明古國,如中國、巴比倫、埃及、印度與希臘都曾留下了對會計活動的記載。當時的會計基本上只是些簡單的記錄,復式記賬也還未出現,是會計的雛形。
2 近代會計發展階段:
一般認為近代會計始於復式薄記形成前後。1494年,數學家盧卡-帕喬利在《算術、幾何、比及比例概要》中專門闡述了復式計帳的基本原理。——這是會計發展史上第一個里程碑。
工業化革命後,會計理論和方法出現了明顯的發展,從而完成了由簿記到會計的轉化。
1854年,蘇格蘭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特許會計師協會,這被譽為是繼復式簿記後會計發展史上的又一個里程碑。
3 現代會計發展階段:
「公認會計准則」的「會計研究公報」(ARB)的出現為起點。這一會計發展階段,會計理論與會計實務都取得驚人的發展,標志著會計的發展進入成熟時期。
此外,管理會計也從傳統、單一的會計系統中分離出來,是會計發展史上的第三個里程碑。
(5)義大利會計經過哪些時期擴展閱讀:
現代會計是商品經濟的產物。其主要標志:一是利用貨幣計量進行價值核算;二是廣泛採用復式記賬法,從而形成現代會計的基本特徵和發展基石。
20世紀以來,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資本主義的生產社會化程度得到了空前的發展,現代科學技術與經濟管理科學的發展突飛猛進,受社會政治、經濟和技術環境的影響,傳統的財務會計不斷充實和完善,財務會計核算工作更加標准化、通用化和規范化。
與此同時,會計學科在20世紀30年代成本會計的基礎上,緊密配合現代管理理論和實踐的需要,逐步形成了為企業內部經營管理提供信息的管理會計體系,從而使會計工作從傳統的事後記賬、算賬、報賬,轉為事前的預測與決策、事中的監督與控制、事後的核算與分析。
管理會計的產生與發展,是會計發展史上的一次偉大變革,從此,現代會計形成了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兩大分支。隨著現代化生產的迅速發展,經濟管理水平的提高,電子計算機技術廣泛應用於會計核算,使會計信息的搜集、分類、處理、反饋等操作程序擺脫了傳統的手工操作,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實現了會計科學的根本變革.
現代會計的時間跨度是自20世紀50年代開始的。此間會計方法技術和內容的發展有兩個重要標志,一是會計核算手段方面質的飛躍,即現代電子技術與會計融合導致的「會計電算化」,二是會計伴隨著生產和管理科學的發展而分化為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兩個分支。
F. 簡述會計的產生和發展
會計的產生與發展:
(一)會計的產生
物質資料的生產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人類要生存,社會要發展,就必須依靠生活動來創造衣、食、住、行等所需要的生產、生活資料,而資源的稀缺性和人類社會發展需求的無限性之間的矛盾,促使人們要在物質資料的生產活動中,關心自己的生產成果與生產它們所消耗生產資料的比例,講求效益,力求少投入、多產出。為了達到這一目標,就必須對勞動過程進行組織和規劃,同時對勞動成果和勞動耗費進行觀察、計量、記錄、計算和比較,從而也就產生了融合於生產經營活動中的會計。最初,會計只是生產職能的附帶部分,它是由生產者憑借記憶,或是簡單的記錄,在生產時間之外附帶地把收入、支出等事項記載下來。隨著生產活動的發展、生產規模的擴大,過程日
(二)會計的發展和計算。
隨著社會生產的發展和生產規模的日益社會化,節約勞動耗費和提高經濟效益的必要性日益增強,並且難度越來越大,對會計的發展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促使會計從早期實物數量的簡單記錄和計算,逐步發展成為用貨幣作為計量單位來綜合地監督經濟活動的過程。會計的技術和方法,經過長期的社會實踐以及廣泛吸收先進的科學技術成果,漸完善縱觀會計的發展歷程,會計從其產生到現在,大致經歷3個階段。1.古代會計階段古代會計階段是指從會計產生到15世紀50年代這段時間。在我國,會計有著悠久的歷。早在西周時期就已經出現「會計」一詞,並且有為王朝服務的會計,如「司會」。當時會計基本含義是既有日常的零星記錄,又有歲終的綜合核算,通過日積、月累到歲會的核算,從而到正確考核王朝財政經濟收支的目的。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已有了定期的會計報表和會計冊,並實行單式收付記賬,也出現了對「會計」一詞精闢的解釋,如戰國時期魯國的孔子:「嘗為委吏矣,曰會計當而已矣。」到了宋朝出現了「四柱清冊」,即管相當於現代會計術語中的初結存新收相當於現代會計術語中的本期收入)開除(相當於現代會計術語中的本期現代會計
(三)近代會計階段
近代會計階段主要是指西方從15世紀50年代產生義大利的復式簿記開始,到20世紀0年代末出現的第一份代表美國「公認會計原則」的「會計研究公報」為止的這一段歷史時期的會計理論與實務。近代會計形成的標志是1494年,義大利數學家盧卡·巴其阿勒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專門論述復式簿記的書籍—《術、幾何比及比例概要》。其中有一章專門論述簿記,對復式簿記及借貸記賬法做了全面系統的描述和總結,標志著近代會計的產生,是會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隨著19世紀初產業革命的完成,以及以資本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為特點的股份公司的出現,要求在經濟活動和財務活動中以「自由職業」身份出現的注冊會計師或特許會計師產生了,1854年,在英國的蘇格蘭成立了第一個會計師協會—愛丁堡會計師公會,這是會計發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同時期在中國,也有相關的會計理論和技術出現。明末清初,在「四柱清冊」的基礎上又設計了「龍門賬」,並且在規模較大的工場手工業,已專設「賬房」,設置賬簿,考核費用、成本潤。清代學者焦循所著的《孟子正義》一書中,會計解釋為:「零星算之為計,總和算之
(四)現代會計階段
還是會計實踐都進入了一個快車道。一方面,隨著生產力水平的不斷提高、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所有權與經營權發生分離,股份公司大量出現,企業之間的競爭愈加激烈,從而對會計提出了新的要求:除了反映和傳遞信息之外,還要進行規劃、控制、分析並參與經營決策。隨之傳統會計被劃分為以對外提供財務信息為主的財務會計和服務於內部管理需要的管理會計。另方面,隨著科技水平的提高,現代數學、現代管理學與會計的結合,特別是會計電算化的出現使會計在操作方法上發生了根本的變化。新中國成立以後,政府十分重視會計工作,於有計劃地進行大規模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需要,先後制定了許多統一會計制度強化了會計工作的組織、規范和指導。1985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使我國的會計工作進入了法制的軌道。為了適應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1992年,財政部頒布了《企業會計准則一基本准則》,從1993年7月1日起實施。這表明了我國在會計核演算法規體系、宏觀會計管理模式、會計核算的重要原則及一些主要核算方法等方面都進行了大幅度調整與改革,並逐漸與國際會計慣例接軌。隨著經濟的全球化,會計的國際化已勢在必行。2006年財政部在總結我國會計規范和進一步借鑒國際經驗的基礎上,重新發布了一套新的《企業會計准則》,使我國的會計從理論到實務都邁進了國際化軌道。此後,又陸續出台了一系列會計准則具體准則及解釋,進步豐富和完善了會計准則的內容體系。總之,會計是社會經濟發展的產物,而且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對會計的要求越來越高,促實踐的逐漸豐富和完善。實踐證明,經濟越發展,會計越重要
G. 會計的發展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自學習會計以來,主要精力都放在了理論與實踐的研究上,對於會計的發展史始終沒有去很認真的了解下,今天突然有興致就在網路上搜了一下,簡單整理了和大家分享下~~
1.古代會計發展階段:
文明古國,如中國、巴比倫、埃及、印度與希臘都曾留下了對會計活動的記載。當時的會計基本上只是些簡單的記錄,復式記賬也還未出現,是會計的雛形。
2.近代會計發展階段:
一般認為近代會計始於復式薄記形成前後。1494年,數學家盧卡-帕喬利在《算術、幾何、比及比例概要》中專門闡述了復式計帳的基本原理。——這是會計發展史上第一個里程碑。
工業化革命後,會計理論和方法出現了明顯的發展,從而完成了由簿記到會計的轉化。
PS:1854年,蘇格蘭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特許會計師協會,這被譽為是繼復式簿記後會計發展史上的又一個里程碑。
3.現代會計發展階段:
「公認會計准則」(General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 GAAP)的「會計研究公報」(ARB)的出現為起點。這一會計發展階段,會計理論與會計實務都取得驚人的發展,標志著會計的發展進入成熟時期。
此外,管理會計也從傳統、單一的會計系統中分離出來,是會計發展史上的第三個里程碑。
我國的會計發展階段同大多數國家一致,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原始記錄計量、單式簿記和復式簿記。
大約在西周王朝前後,我國進入了單式簿記階段。 我國《周禮》中有會計官職的設置,如「司會」,掌管國家和地方的財產物資。元代就形成了「四柱清冊」,即「舊管+新收=開除+實在」意思就是「原有的+新得到的=拿走的+還剩下的」。
進入12世紀後,南宋設置了「審計院」,明朝時又出現「都察院制度」、財物出納印信勘合制度、黃冊制度,還有繼承兩宋之制所實行的《會計錄》編纂制度與錢糧「四柱清冊」編報制度等都是中國會計發展史上一次又一次的突破。
與此同時,在公元1O世紀至15世紀中葉,隨著封建經濟的發展和資本經濟萌芽在沿海地區的出現,中國的民間會計也有了一定發展。以「四柱結演算法」為核心的中式會計的方法體系建立完善,並且賬房組織制度已經形成,故中式會計在當時世界會計發展史上佔有一定地位。明末清初還出現了以四柱為基礎的「龍門賬法」和「天地合賬法」等記賬方法。
但是,從15世紀中葉起,中國在會計方面的發展開始落後於西方國家,會計的發展向著西方經濟發達國家為主導地位的方向發展。
新中國建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中國的會計在吸收西方會計精華的同時,自身取得了長足的進展,會計相關制度不斷的完善,2009年1月1日起實行了新會計准則,說明中國在會計理論與實踐方面又有了進一步的提高!
H. 會計發展的過程從宏觀上分為幾個階段
會計的發展過程三個階段:
1,古代會計發展階段:文明古國,如中國、巴比倫、埃及、印度與希臘都曾留下了對會計活動的記載。當時的會計基本上只是些簡單的記錄,復式記賬也還未出現,是會計的雛形。
2,近代會計發展階段:近代會計的時間跨度標志一般認為應從1494年義大利數學家,會計學家盧卡*帕喬利所著《算術,幾何,比及比例概要》一書公開出版開始,直至20世紀40年代末。此間在會計的方法技術與內容上有兩個重大發展,其一是復式記賬法的不斷完善和推廣,其二是成本會計的產生和迅速發展,繼而成為會計學中管理會計分支的重要基礎。
3,現代會計發展階段:「公認會計准則」(General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GAAP)的「會計研究公報」(ARB)的出現為起點。這一會計發展階段,會計理論與會計實務都取得驚人的發展,標志著會計的發展進入成熟時期。此外,管理會計也從傳統、單一的會計系統中分離出來,是會計發展史上的第三個里程碑。
I. 會計是怎樣產生和發展的有幾個階段以何為標志
會計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據史籍記載,早在西周時代就設有專門核算官方財賦收支的官職——司會,並對財物收支採取了「月計歲會」(零星算之為計,總合算之為會)的方法。在西漢還出現了名為「計簿」或「簿書」的賬冊,用以登記會計事項。以後各朝代都設有官吏管理錢糧、賦稅和財物的收支。宋代官廳中,辦理錢糧報銷或移交,要編造「四柱清冊」,通過「舊管(期初結存)+新收(本期收入)=開除(本期支出)+見在(期末結存)」的平衡公式進行結賬,結算本期財產物資增減變化及其結果。這是中國會計學科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大成就。明末清初,隨著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出現了以四柱為基礎的「龍門帳」,它把全部賬目劃分為「進」(各項收入)、「繳」(各項支出)、「存」(各項資產)、「該」(各項負債)四大類,運用「進-繳=存-該」的平衡公式進行核算,設總賬進行「分類記錄」,並編制「進繳表」(即利潤表)和「存該表」(即資產負債表),實行雙軌計算盈虧,在兩表上計算得出的盈虧數應當相等,稱為「合龍門」,以此核對全部賬目的正誤。之後,又產生了「四腳賬」(也稱「天地合賬」),這種方法是:對每一筆賬項既登記「來賬」,又登記「去賬」,以反映同一賬項的來龍去脈。「四柱清冊」、「龍門賬」和」四腳賬」顯示了中國不同歷史時期核算收支方式的發展,體現了傳統嚴謹的中式特色。
現代會計是商品經濟的產物。14、15世紀,由於歐洲資本主義商品貨幣經濟的迅速發展,促進了會計的發展。其主要標志:一是利用貨幣計量進行價值核算;二是廣泛採用復式記帳法,從而形成現代會計的基本特徵和發展基石。20世紀以來,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資本主義的生產社會化程度得到了空前的發展,現代科學技術與經濟管理科學的發展突飛猛進。受社會政治、經濟和技術環境的影響,傳統的財務會計不斷充實和完善,財務會計核算工作更加標准化、通用化和規范化。與此同時,會計學科在20世紀30年代成本會計的基礎上,緊密配合現代管理理論和實踐的需要,逐步形成了為企業內部經營管理提供信息的管理會計體系,從而使會計工作從傳統的事後記賬、算賬、報賬,轉為事前的預測與決策、事中的監督與控制、事後的核算與分析。管理會計的產生與發展,是會計發展史上的一次偉大變革,從此,現代會計形成了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兩大分支。隨著現代化生產的迅速發展,經濟管理水平的提高,電子計算機技術廣泛應用於會計核算,使會計信息的搜集、分類、處理、反饋等操作程序擺脫了傳統的手工操作,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實現了會計科學的根本變革.
從不同角度考察會計,可對會計本質得出不同的認識。這些認識可概括為:(1)會計是反映和監督物質資料生產過程的一種方法,是管理經濟的工具。(2)會計是一個收集、處理和輸送經濟信息的信息系統。(3)會計是通過收集處理和利用經濟信息,對經濟活動進行組織、控制、調節和指導,促使人們比較分析,講求經濟效益的一種以價值活動為對象的管理活動。早期的會計包括審計。習慣上,對擔任會計工作的專業人員簡稱為會計,有時把會計作為會計學的同義語。
會計的發展
(一)古代會計階段
古代會計,從時間上說,就是從舊石器時代的中晚期至封建社會末期的這段漫長的時期。從會計所運用的主要技術方法方面看,主要涉及原始計量記錄法,單式賬簿法和初創時期的復式記賬法等。這個期間的會計所進行的計量,記錄,分析等工作一開始是同其他計算工作混合在一起,經過漫長的發展過程後,才逐步形成一套具有自己特徵的方法體系,成為一種獨立的管理工作。 (二)近代會計階段
近代會計的時間跨度標志一般認為應從1494年義大利數學家,會計學家盧卡*帕喬利所著《算術,幾何,比及比例概要》一書公開出版開始,直至20世紀40年代末。此間在會計的方法技術與內容上有兩點重大發展,其一是復式記賬法的不斷完善和推廣,其二是成本會計的產生和迅速發展,繼而成為會計學中管理會計分支的重要基礎。
(三)現代會計階段
現代會計的時間跨度是自20世紀50年代開始到目前。此間會計方法技術和內容的發展有兩個重要標志,一是會計核算手段方面質的飛躍,即現代電子技術與會計融合導致的「會計電算化」,二是會計伴隨著生產和管理科學的發展而分化為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兩個分支。1946年在美國誕生了第一台電子計算機,1953年便在會計中得到初步應用,其後迅速發展,至20世紀70年代,發達國家就已經出現了電子計算機軟體方面資料庫的應用,並建立了電子計算機的全面管理系統。從系統的財務會計中分離出來的「管理會計」這一術語在1952年的世界會計學會上獲得正式通過。
J. 會計的發展歷史
會計的歷史源遠流長,在文字出現之前,我們就用符號、圖畫記錄狩獵的收獲。在我國歷史上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會計主要用來管理國家層次上的財政收入與支出,而民間所用的會計一直是比較簡單的,直到元朝時,會計在民間的應用才達到可觀的程度。
會計名稱溯源
中式會計命名於西周,這一時期的青銅器銘文已經出現「會」和「計」這些形狀的字體,而且其含義已基本定型。「會」字,上有「合」,下有「曾(古時是『增』的通假字)」,故其有增加、聚合和匯總之意。「計」字左為「言」,又為「十」。古時直言曰「言」,難言曰「語」,故「計」字包含務必要求准確,不虛假亂造之意。「十」字,由代表東西的「一」和南北的「|」組成;古時,以所在的部落為中心,人們沿著東西南北的方向分別外出狩獵,歸時將獵物一起放於中央,匯合加重,進行計算。根據西周的具體情況,「會計」在此時的含義就是既有零星的核算,又有年終的歲總合算。
會計的得名,說明了此時的會計已經從國家職能的附屬部分,逐漸獨立出來,成為一個獨立的部門。事實上,西周時確立的一些會計習慣深遠的影響了以後幾千年的封建社會,如「入」和「出」作為記賬的符號地位此時得到了確認,以後一直沿用了下來。
三、 各個時期的發展情況
1. 史前時期的會計
在距今10萬年到30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在我國山西朔縣峙峪,發現了最早的會計痕跡。在許多骨片上發現了刻畫的痕跡,歷史學家認為這是峙峪人進行計量、記錄的遺跡。在距今1萬年左右的新石器時代,原始會計的方式變的豐富起來,有繪圖記事和刻畫記事兩種方式。繪圖記事的方法是將狩獵的成果以壁畫的形式畫出來,比如打了一頭鹿,就畫一頭鹿;打了兩只兔子就畫兩只兔子。這些圖形是象形文字的鼻祖。刻畫記事是指用特定的符號記錄有重要意義的事件。
在距今5000年左右的原始社會末期,會計方法有了更多的形式,其表現是:「黃鍾黍」計量單位的出現、結繩記事法的運用和「書契記數」的創造。
黃鍾本是一種用竹子製作的樂器,後來黃帝用以作為長度、輕重、容量的度量。黃鍾的長度規定為中等大小的黍粒90顆的長度,以一粒為一分,十分為一寸,寸、尺、丈之間均是十進制。這些計量單位盡管實質長度略有變化,但名稱一直沿用至今。另外,通過黃鍾黍,還確定了合、升、斗、斛等體積計量單位。這些計量單位的出現,使得會計得以從實物統計向數量方面發展。
書契記數所謂書契,「書,庶也,記庶物也。亦言著也,著之簡紙永不滅也」。「契,刻也,刻識其數也」。書契記數實際上是數碼和實物計量的結合,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在討論上述各種會計概念時,會計的內容並不是以文字記述的。商周之後,會計才開始用文字來計量。從這個角度來說,會計產生於文字之前,由此可見會計的歷史之深遠。
2. 夏商周時期
夏朝時,已經確立了貢賦徵收制度,因此推測此時會出現管理財政收入的會計現象。夏設「百官」,其中有監督奴隸耕作的官員「嗇夫」,也許擔任這個官職的官員就是最早的會計。商朝對會計的一大貢獻是數的創造,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從一到十都已經成型。商代的甲骨上,有記錄出獵收獲的內容,而且對事情的記錄比較完整,有時間、地點、種類和數量,用「卯」和「埋」表示支出,用「畢」和「獲」表示收入,是會計的雛形。從發掘的甲骨文書契中,出現「冊」字的象形文字次數達二十餘次,有記錄財政收支方面的內容,可見這些書契是我國「賬簿」的萌芽狀態。
西周時期的會計發展對我國會計制度的成型有不可磨滅的貢獻。這一時期,會計已經從一種從屬的地位獨立出來,會計籍書、會計科目、記賬符號、會計報告都已出現,只不過形式比較簡單,有待後世發展。西周的官制中專設了「司會」一職,主管朝廷的財政收支。此時,用於記錄會計內容的書冊越來越多,開始與其它書冊分開存放,並且把它專門成為「籍書」(這就是簿書的來源)。同時,西周也規定了國家財政收入的來源,稱為「歲入」,總共有九項,稱為「九賦」。國家的財政支出被稱為「歲出」,也有九項,即「九式」。「九賦」,加上各諸侯王國所獻的貢品「九貢」,共計十八個收入項目,九個支出項目,就是今天會計科目的原始形態。西周時期的會計報告分「歲會」、「月要」、「日成」三種形式。日成匯總十日的情況,是一種旬報;月要是記錄一個月的情況,相對於現在的月報;歲會對應於今天的年報。
3. 春秋戰國及秦
這一時期對財計理論和財計法規方面貢獻很多。春秋戰國時期理財名人很多,孔子提出「政在節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主張節儉的目的在於撫民求安,反對過度奢侈,又批評晏嬰用小豬祭祖宗,一件破棉襖穿三十年而不換,有損君子風度。墨子從儉節用的觀點也很突出,主張「節儉則昌,淫逸則亡」。這一時期的法典《法經》,在用法律手段規范經濟行為方面做了第一次嘗試,其中的<雜法>中有一條規定:「負債違契不償,一疋以上,違十日,笞二十,二十日加一等罪」。對違反契約的懲罰嚴重,從古至今,莫不如此。
單式記賬法在秦朝時趨於成熟,這時的單式記賬法的主要特徵有:①單入單出,單筆出入之間並無對應關系。②按經濟事件的發生日期流水記錄,秦時規定不記日期禁止入賬。③各本籍書之間也無對應關系,無法相互稽核。秦朝還頒布了《秦律》和《財章》,對經濟活動使用法律管理,而且這時的法律相較於戰國時期的,規定更細,內涵更為明了。如有規定:「府中公金、錢,私挪用之,與盜同法」。這時已經對公職人員挪用公款、貪污有了明確的規定。
4. 兩漢
兩漢是我國歷史上大一統的時期,同時也是經濟大發展的時期,必然對會計有更高的要求。編戶制度、上計制度和盈利理論就是這時候出現的,為中式會計之後的發展墊定了基礎。
編戶制度,是按戶主、家庭成員、姓名、年齡及家產寫在簡牘上,編製成冊籍,也稱「戶籍」。國家的稅賦徵收、徭役征發,均按戶籍進行分派徵收,主要有田賦、算賦(人口稅)、更賦(替換服役的賦稅)和戶賦(按戶徵收)。編戶制度是唐代計帳、明代黃冊的藍本。
所謂上計制度,就是每年自下而上逐級呈遞上計報告---上計薄。年終各郡國攜上計簿進京,報告一年來的財政收支情況和人戶變動情況。有御史大夫負責審理,最後由皇帝親自受計,評論功過以定賞罰。
漢代安定的政治形勢、經濟的大發展,為各種經濟理論的出現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比如司馬遷的「百里不販樵,千里不販糴」。木柴和穀物是單位價值小,重量大的商品,從販賣的費用和盈利角度考慮都不適合長途販運,而且因單位體積重量的不同,又有百里與千里之別。
到了東漢,已經可以分別出「上期結存」、「本期收入」、「本期付出」和「本期結存」四個項目。這是中式會計發展史上的一大突破,後代的四柱結演算法與此密切相關。
5. 三國、兩晉和南北朝
這一時期,幾乎是年復一年的戰火,導致整個經濟的發展緩慢,會計的發展也因此減慢了發展速度。不過這一階段,會計在特定幾個方面仍然取得了進步,如:戶籍計帳制度的創建和使用以及書寫工具由竹簡、木牘向紙張轉變。戶籍計帳之法開始於北朝的北周,由大行台度支尚書蘇綽制定,包括計帳和戶籍之法。這兩者的結合為充實國財、資助軍需發揮了極大的作用。北周的計帳戶籍之法,不僅為後來的隋朝所集成,更是盛唐時期的戶籍計帳的源頭。
6. 唐宋時期
唐宋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發展的高峰,封建經濟的繁榮為會計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這一時期的中式會計也處於自己的一個高峰。
唐代繼續實行前代的計帳戶籍制度,所謂計帳,就是根據戶籍資料和國家規定的收入項目,歸類計算,是一種具有預算性質的會計賬目,是檢查和落實財政和賦役項目情況的基礎措施。
唐代會計的另一個突破就是《長行旨條》的頒布,這是我國財政史上最早的財政預算制度,同時也是中式會計史上最早的全國統一會計科目。《長行旨條》的頒布是針對當時財政預算科目繁多,名目混亂的情況,統一規定了中央各部門,地方各州縣以及軍隊的財政收入與支出項目。
著名的「四柱結演算法」也在唐代中後期得以確立。這里的「四柱」指:「舊管」(上期結存)、「新收」(本期收入)、「開除」(本期支出)和「實在」(本期結余)。「四柱結演算法」是在「三柱結演算法」(入、出、余)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相對於三柱的好處在於,劃清了本期收入和上期余額的界限,克服了三柱的片面性。
唐朝的《元和國計簿》是我國第一部財計著作,分析了唐朝的財政經濟狀況,由史官李吉普所寫。全書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按行政區劃分類的戶籍統計資料,說明了國家財政收入的來源,同時也是財政收入方面的一個預算;第二部分是按國家財政收入項目劃分的財政收入狀況,與第一部分的預算形成對比,顯示問題的所在。
到了宋代,經濟發展更為繁榮,中式會計在此時,無論是機構設置、賬簿的組織,還是結算方式的改進,都比前朝有所改進。
宋朝在中央設「三司」,管理國家的財政大權。神宗熙寧七年,設立三司會計司,總考天下財賦入出,總理會計核算事務。全國自下而上逐級匯總核算上報,有會計司統一進行勾考。會計司是我國政府機構首次以會計命名,也是會計作為獨立部門存在的第一次嘗試。
宋代的會計賬簿的設置已有「草帳」、流水日記賬、總賬之分。草帳是一種按時間登記各類經濟事項的底本;流水日記賬,則是分類按時間登記各類財務收支情況的賬簿,反映某一方面的經濟業務;總賬是在各流水日記賬的基礎上,按國家規定的收支項目歸類匯總的賬簿。
7. 元明時期
元明兩朝,中式會計基本上沿用唐宋的會計方法,不過此時民間逐漸認識到會計的重要性,運用的范圍擴大。明代的「黃冊」和「魚鱗冊」的編報制度,很類似於唐朝的計帳戶籍制度,不過無論從形式還是內容上都高於後者。這里值得一提的是「龍門帳」的出現,這是會計理論的一大突破。
龍門帳創於明末清初,由山西人傅山發明。龍門賬的賬簿分為草流、流水簿、總清簿。草流起原始憑證的作用,流水簿起會計分錄的作用,總清簿起總賬作用。流水簿的賬頁分上下兩方(收方、付方),因此每記錄一筆業務都要同時在上下兩方記錄,而且金額相等,這事實上是一種復式記賬法。總清賬的賬頁也分上「收」下「付」,上方包括「進類」和「該類」會計科目,下方包括「存類」和「繳類」。它的登記方法是:本期收入過到進類科目中,是支出的過到繳類科目中;是資產、債權的過到存類科目中;是資本、負債的過到該類科目中。由於流水簿的來去相等,所以分類過入總清賬中的來去也必然相等。期末時,在總清賬中,用公式「進-繳=存-該」驗證賬面有無問題。如果等式左右兩邊相等,稱為合龍門,否則龍門不合。龍門帳的原理在於:任何四個數拍成方陣,如果其中一行的兩個數之和等於另一行的兩個數之和,那麼這四個數的對角差相等。龍門帳的賬頁格式如下所示:
8. 清朝
清朝我國封建時代的最後一個王朝,同時封建經濟已經發展到一個最高峰,中式會計也發展到相當完善的程度,其表現就是四腳賬的出現。四腳賬的賬務處理程序如下圖所示:
草流起原始憑證的作用。細流起會計分類的作用,是登記賬簿的依據。總清賬相當於現在的總賬。銀清簿相當於今天的現金日記賬。結冊相當於今天的會計報表,其中「彩項結冊」 類似現在的損益表;「存除結冊」類似今天的資產負債表。這兩種結冊的格式與總簿賬頁的格式一樣,分上下兩部。「彩項結冊」表的格式是上方( 來方) 分項列示本期發生的全部收入,下方( 去方) 分項列示本期發生的各項費用支出及利潤( 紅利) 。
紅利= 上方( 來方) 合計-下方( 去方) 合計
而「存除結冊」表的格式,上方稱為天方,下方稱為地方。上方( 天方) 分項列示資本、負債和紅利( 從「彩項結冊」轉來的本起紅利) 。下方( 地方) 所列示的是各項資產、債權及虧損( 從「彩項結冊」轉來的虧損) 。此表如果上方( 天方) 合計數與下方( 地方) 合計數相等,稱為「天地符合」,也稱「天地合攏」。天地不合記賬必有差錯,應查明原因。
總結
自此,中式會計的整個發展過程介紹完畢。在做整篇介紹的時候,筆者深深的感覺到會計的發展是和整個經濟的發展密切聯系在一起的。在經濟得到大發展的時候,譬如秦統一後的中國、唐宋時期,會計發展的就快,而在南北朝時期、五代十國時期,整個會計的發展就趨於停滯。不僅在發展速度上,在發展階段上,也能體會到這一點。歷史在進入元明清之後,資本主義萌芽在中國開始出現,商品經濟逐漸有可觀的發展,此時會計在民間的應用才擴展開來,龍門賬、四腳賬這些復雜的會計形式才得以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