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義大利 > 義大利什麼時候叫義大利

義大利什麼時候叫義大利

發布時間:2024-05-18 13:36:18

A. 神聖羅馬和義大利有什麼關系

962年之後,神聖羅馬帝國的皇位便於德意志國王結合起來,當然這個帝國並不是羅馬人的,而是德意志人的神聖羅馬帝國。「神聖羅馬帝國」並不只是名稱上的變化,實際上是反映了這個國家的本質特徵。「神聖羅馬帝國」意味著古羅馬帝國的復興,德意志人則是塵虛這個帝國遺產的繼承者;同時,這個帝國將其存在的基礎置於基督教及教會關系的宗教使命之上,也就是向世人宣告這個帝國是奉的使命而建立的,它對基督教和教會負有使命,這樣,神聖羅馬帝國就負有統治世俗國家和宗教的雙重使命,即有統治包括或兄盯東正教在內的整個基督教世界的權力。奧托一世通過和教會的結盟,加強衫和了王權,加強了中央集權。當時,在復興羅馬皇帝權力的名義下,奧托一世使教會以新方式服務於王國的統一。作為行政中心的國王禮拜堂以及主要從這個時候產生的帝國主教層,以後形成了覆蓋全帝國的一種有序的集中官僚組織。

B. "義大利"是何時命名的

義大利古時稱過「艾諾利亞」、「艾斯佩利亞」、「威大利亞」,後因語音的變化,「威大利亞」的「威」變音為「意」,即稱「義大利亞」,意為「小牛生長的樂園」。又有人說,「義大利」名稱是由該國一個古代部落首領的名字演變而來的。義大利為羅馬帝國的發祥地。2至3世紀為古羅馬帝國全盛時期,版圖遍及整個地中海沿岸。14至15世紀文藝空前繁榮,成為歐洲「文藝復興」的搖籃。此後幾經分裂和外族入侵。1861年3月成立王國。1870年實現統一,建成義大利王國。1946年6月2日正式命名為「義大利共和國」。

C. 義大利統一後定都羅馬,為何卻不恢復「羅馬」作為國名


起源於羅馬城的古羅馬帝國,是對歐洲 歷史 和文化最具影響力的國家之一,地跨歐亞非三洲,地中海是其內海。古羅馬人把自己城市的名字「羅馬」,變成了整個帝國的名字。


一提到羅馬,總會讓人聯系起古羅馬帝國


古羅馬帝國分裂後,羅馬城依然是西羅馬帝國的首都。從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到1871年撒丁王國軍隊進入羅馬城,分裂長達1400年的亞平寧半島才重新實現統一,這個新國家被命名為「義大利」,首都還是羅馬城。


羅馬城不但是義大利的政治和經濟中心,以羅馬語為核心的拉丁語同樣也是現代義大利語的基礎。那麼,為什麼義大利統一後,卻沒有恢復「羅馬」的國名?


義大利在歐洲的地理位置



一、羅馬和義大利


亞平寧半島位於歐洲南部,像一雙長筒靴從阿爾卑斯山南麓一直延伸至地中海深處,三面臨海,總面積約25萬平方公里。亞平寧山脈貫穿整個半島,北部是平原,山脈中的河流兩岸也有一些小型平原和谷地。


「羅馬」最初只是半島中部台伯河邊一座城市的名字,沒有任何特別的地方。而「義大利」這個稱呼的來源有多種說法,主流認為應該來自於古希臘人,最早是用來命名亞平寧半島的南部地區。


亞平寧半島的地形以山地為主,北部才有較大一點的平原


隔海相望的希臘半島密布山地,開發到極限後,古希臘人便渡海來到亞平寧半島南部,建立起很多殖民城市,並稱他們為「Víteliú」,當地居民在實際使用中簡化掉字母V,然後慢慢衍生出「Italia」一詞,也就是現在的「義大利」。


堅韌的羅馬人不願意局限於自己的城市,在公元前3世紀左右先後征服半島的南北兩部分,首次實現了亞平寧半島的統一。羅馬人開始把「義大利」這個稱呼擴展至整個亞平寧半島。


深藍色區域為古希臘人的殖民范圍,義大利南部便在其中


公元前122年,羅馬人將羅馬公民權賦予其他義大利城市,意味著羅馬人已經和義大利人混為一體,或者說,「羅馬人」這個概念擴大到了義大利地區。


正是在全義大利「羅馬人」的努力下,羅馬帝國開始走上了征服世界的道路,成為一個令人生畏的大帝國。公元前27年,屋大維稱帝後,將帝國分成若干個行省,亞平寧半島成為義大利行省,這是「義大利」首次成為該地區的官方名稱。


古羅馬帝國將亞平寧半島劃分為義大利行省


作為帝國的首都,以及羅馬人的起源地,羅馬城是當之無愧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從某種意義上講,羅馬人用全帝國的財富才供養出羅馬城的繁榮。羅馬人說的拉丁語也成為義大利行省及整個帝國的通用語言。


公元392年,基督教被定為帝國的國教,羅馬城自然又成為了基督教的中心。隨著基督教的廣泛傳播,羅馬教皇在宗教上的影響力甚至超出了帝國的疆域范圍,深入到蠻族地區。



二、脫離羅馬的義大利


過於寬廣的疆域使帝國在君士坦丁堡設立另外一個都城,以管理東部地區,最終卻導致了帝國的分裂。公元395年,羅馬皇帝狄奧西亞一世將帝國平分給兩個兒子,形成東、西羅馬帝國分立的局面,羅馬城仍然是西羅馬帝國的首都。


在日耳曼人、匈人等蠻族的沖擊下,西羅馬帝國僅維持到476年,便被日耳曼人的一支哥特人所毀滅。而羅馬城經過蠻族軍隊的多次洗劫後,已經徹底失去了昔日的光彩。


蠻族入侵毀滅了西羅馬帝國,義大利地區的人口銳減


義大利地區從此處於不停的戰亂之中,多個日耳曼國家先後統治過義大利的北方。東羅馬帝國則念念不忘收復羅馬城和整個義大利,在義大利南方建立了多個希臘人為主體的公國,並以此為基地討伐北方。


由於日耳曼人早就在帝國的影響下接受了基督教,因而與東羅馬帝國一樣承認羅馬教皇的宗教領袖地位,交戰雙方都盡量避開羅馬教皇的所在地,這就使羅馬城在教皇的庇護下漸漸成為一個相對獨立的政治實體。


教皇國是實實在在的主權國家,有收稅、任命官員等權力


經過三百多年的廝殺,日耳曼人建立的法蘭克王國統一了大部分的中西歐地區。法蘭克王國大力推廣基督教,並在公元754年把羅馬城及周圍的一些城市和地區獻給教皇,使教皇對這片土地上擁有了真正的主權。


於是,在義大利中部形成了一個教皇國,其北部是法蘭克王國,南部是名義上臣服教皇、實則半獨立的希臘人邦國。羅馬城不再是義大利的中心,只能算是教皇國的首都而已。


得益於亞平寧半島地處中西歐與亞洲、北非貿易通道的樞紐位置,義大利北部慢慢脫離法蘭克王國,形成了以威尼斯、米蘭、佛羅倫薩為核心的多個城市國家,繁榮程度一度超過教皇國統治下的羅馬城。


威尼斯一直是海上強國,其海軍可以抗衡奧斯曼帝國


而半島南部的情況更加復雜,除了原有的希臘人外,還有諾曼人,以及阿拉伯帝國崛起後,伊斯蘭勢力曾經佔領過部分地區,使這里的人種也出現了一定的變化。


西羅馬帝國滅亡後,「義大利」始終只是一個地理名詞,不代表任何政治實體。但值得注意的是,義大利雖然沒有統一,卻也沒有任何一個外來政權能在此占據主導地位。


主要原因在於中西歐的政治格局比較破碎,任何一方想要征服義大利,都會遭到其他勢力的反對和干涉。而教皇國作為義大利的主要政權之一,也不希望該地區出現過於強大的勢力,以免削弱自己對義大利的影響力。


四分五裂的義大利,各邦國受到不同強國的控制


而有能力插手義大利的法國、西班牙、德意志、奧地利等基督教國家,又需要爭取羅馬教皇的支持,因此這些國家都不願意直接對抗教皇國。於是整個義大利地區被完全碎片化。出於同樣的原因,教皇國將在未來成為反對義大利統一的最頑固勢力。


半島北部的日耳曼人與羅馬帝國遺民經過數百年交流和共同生活,漸漸融為一體。南方的希臘人公國由於靠近北非,更多地受到東羅馬帝國和伊斯蘭文化的影響和沖擊。雖然南北方都以拉丁語為母語,但出現了一定的分歧,原先羅馬人說的古典拉丁語主要保留在教皇國境內。



三、義大利覺醒


亞平寧半島的支離破碎,給義大利帶來的也不全是痛苦,除了沒有封建領主的壓迫,促進北方城市國家的格外繁榮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收獲——文藝復興。


從14世紀開始的文藝復興運動,之所以能夠誕生在義大利並不是一個偶然。分裂的政治現實使義大利能夠包容各種思想和文化,再加上東羅馬帝國在15世紀衰落及滅亡後,大批人才逃到義大利,帶來了東羅馬(希臘)文化,使這里的多元文化得到進一步融合。


包括但丁《神曲》在內的一系列新時代文藝作品,在喚醒歐洲人文意識的同時,也促進了現代義大利語和文字的形成。但丁等作家用的是義大利方言,與教皇國繼承下來的古典拉丁語相互揉合,最終形成現代的義大利語與文字。


但丁的《神曲》以及其他新時代作品,奠定了現代義大利語


在文藝復興和現代義大利語形成的過程中,羅馬城反而落在了其他城市的後面。因為這座城市被教皇國牢牢控制著,尤其是在思想上受到基督教的鉗制,成為義大利最為保守的區域。


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歐洲的封建君主們聯合起來企圖撲滅大革命的平等自由之火,義大利各邦國紛紛加入反法聯盟。可是,法國軍隊在拿破崙的率領下,多次打敗反法聯盟,把義大利地區變成了雙方角逐的主戰場。


法國大革命喚醒了義大利民族意識,拿破崙更是多次出征義大利


拿破崙一度征服幾乎整個義大利地區,成立了依附於法國的義大利王國。隨著拿破崙的失敗,義大利地區重新又恢復到四分五裂的狀態,同時存在8個邦國,其中7個都受到奧地利帝國控制,駐有奧地利軍隊,只有撒丁王國除外。


但是,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戰爭帶來的自由平等思想和民族獨立意識,已經深深紮根於義大利人民心中。無論是亞平寧半島的南方還是北方,都開始意識到自己是義大利人,講的都是義大利語,義大利覺醒了。



四、義大利統一


法國大革命雖然失敗,但大革命思想對整個歐洲帶來的沖擊才剛剛開始。義大利各地在拿破崙戰爭期間便已經出現致力於統一的革命組織。他們頻頻發動起義,號召人民反對奧地利的統治,成立統一的義大利國家,但沒有成功。


1848年,大半個歐洲先後爆發反抗封建專制的革命,法國和奧地利的政府都一度被推翻。而義大利正處在這股革命浪潮的頂端,各邦國有的實行君主立憲制度,如撒丁王國;有的直接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國,如威尼斯的聖馬可共和國。


義大利統一戰爭前的形勢,撒丁王國實力最強,在北方也有領土


趁著奧地利帝國自顧不暇,義大利各邦國開始武裝反抗奧地利駐軍,打響了義大利獨立戰爭。撒丁王國由於實力最強而被各邦國推舉為領導者。


義大利獨立戰爭在軍事上其實並不順利,但各邦國擁有強烈的統一願望,一有機會便堅決展開反對奧地利的斗爭。撒丁王國的首相加富爾充分利用奧地利與法國、普魯士之間的矛盾,爭取法普兩國對義大利獨立的支持。


左圖為加里波第,右圖為加富爾首相,他們是促進統一的關鍵人物


半島北方首先宣布與撒丁王國合並,而半島南方的情況相對較為復雜,這里融合了包括伊斯蘭在內的多種文化,起義軍因而沒有把南方定為第一步的統一目標。


幸運的是,在民族英雄加里波第的領導下,起義軍趁著大好形勢一鼓作氣解放了半島南方,取得了超出預期的獨立成果。到1861年,除了教皇國外,其他義大利邦國都已經與撒丁王國合並,然後成立了全新的「義大利王國」。



五、義大利的羅馬


盡管羅馬城和周邊地區仍然掌握在抗拒統一的教皇國手中,新生的義大利卻仍然把首都定在羅馬。因為這座城市畢竟有著深厚的 歷史 沉澱,以及地處半島中部的優良位置,更適合成為義大利國家的象徵。


隨著義大利逐步完成統一,奧地利勢力退出義大利,法國從一開始的支持反奧,轉為牽制和拖延統一進程,因此向教皇國派出軍隊,名義上保護教皇,實則想阻止義大利的最終統一。


出乎意料的是,德意志此時也正在為統一而努力,法國人無力兼顧東邊兩個地方的統一,只好從教皇國抽調兵力,全力阻止德意志統一。於是普法戰爭在1870年爆發,法國由於慘敗而完全失去了教皇國的保護能力,義大利王國決定利用這個機會收復羅馬城。


法國人更警惕德意志的統一,調走了羅馬的兵力,但仍遭到慘敗


9月20日,義大利軍隊兵不血刃地進入羅馬城,教皇只保留自己居住辦公的教堂作為教皇國領地,即「梵蒂岡」。至此,義大利徹底完成了統一。1946年,義大利廢除君主制,成立義大利共和國,也就是今天的義大利國家。


梵蒂岡在羅馬城的位置

從古羅馬帝國時代開始,「羅馬」可以指羅馬城本身,也可以代指整個帝國,但從來沒有代指過亞平寧半島。這個半島被帝國命名為「義大利」行省,帝國滅亡後,「義大利」一直沿用下來,成為半島的代名詞。


教皇國在名義上一直維持到1929年,後來改為了梵蒂岡


近代的義大利獨立建國,雖然是以撒丁王國為主導,但大部分國土並不是撒丁王國以武力征服,而是由各地人民在反奧斗爭中,自願與撒丁王國合並而成的。因此只有用「義大利」這個名稱,才能更准確地代表整個半島。


以羅馬城為中心的教皇國不願意失去自己的國土,以及對亞平寧半島的影響力,因而是反對統一最頑固的勢力,羅馬城是最後一個才被解放義大利城市,所以把「羅馬」作為新生國家的名字,不太容易被義大利人民所接受。


另一方面,無論是半島的南方還是北方的各邦國,在一千多年各自獨立的發展進程中,都有大量外族人口的遷入和融合,人種和文化屬性已經和古羅馬人不太一樣,只有教皇國還保留著一些古羅馬元素。


古羅馬帝國在如今義大利的留存,也許只剩下了這些遺跡


與之相對比的,東歐有一個名叫「羅馬尼亞」的國家,他們是古羅馬人與達契亞人融合的後代,語言也來源於古羅馬的拉丁語,繼承了大部分古羅馬元素。從這個角度說,「羅馬尼亞」更符合他們羅馬人後裔的身份。


基於這些因素,新生的國家當然不可能再用「羅馬」來命名。而撒丁王國將國名改為「義大利王國」,這樣才能更好地代表整個國家。因此,不會再有「羅馬共和國」,只有「義大利共和國」的羅馬。


墨索里尼企圖重振羅馬帝國的雄風,但義大利人似乎不太買賬


不過,羅馬城的象徵意義過於鮮明,總讓人不由自主想起那個古老的強盛帝國。一些野心勃勃的義大利人在精神上仍然沒有忘記重振「羅馬帝國」,比如法西斯黨魁墨索里尼。


墨索里尼用恢復古羅馬帝國的輝煌來激勵義大利人,把他們綁上法西斯戰車,發動殖民衣索比亞的戰爭,甚至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最終卻遭到了可恥的失敗。


長期作者 霈霖

歷史 資深愛好者

責任編輯 Thomas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畢業生 環球情報員主編


—(全文完)—

D. 古代羅馬和義大利什麼關系呀

關於這個,許多義大利的語言專家和歷史專家至今都在討論.總的來說,這方面的假設一共有6個:

1.義大利的名字最初緣於意大洛國王,他的王國在特洛伊戰爭前的16代就存在了,位於現在的卡拉布里亞左右(請看載圖,意大洛的王國就叫義大利(ITALIA),位於"靴子"的腳尖)。有一段時間,他的王國曾擴張到了整個半島.

2.曾有古文記載:"由西面航海,經過這個半島,可以看見兩座牛角形狀的山峰."可能古人就以"牛"來稱呼這個半島,而牛在現代義大利文是TORO,和義大利的字形有點像(ITALIA).呃,現在不是特別像,但是義大利語已經改變了很多嘛.

3.北非曾有個叫大利的民族(TALIA),因其他民族的逼迫,他們移居到了西西里島.

4.希臘殖民地發展後他們稱這片土地愛大利(Aιθαλία(Aithalìa)),源於伊特納火山,就是現位於西西里東部的活火山,希臘語中叫愛特那(Aitna).

5.當古羅馬剛剛發展的時候,義大利半島的南部民族的圖騰是小牛(年輕的牛),拉丁文是維特利(Viteliùs).

6.由小亞細亞的一種語言中對義大利半島的稱呼:亞大路(Atalu),意思是"夕陽西下的土地"

E. 二戰時德國,義大利和中國各叫什麼名字(全名)

納粹德國(Nazi Deutschland),正式國名為德意志帝國( Das Deutsche Reich)和大德意志帝國(Großdeutsches Reich),當時帝國政府的宣傳部也稱第三帝國(Drittes Reich)。指1933年1月30日至1945年5月8日在阿道夫·希特勒的所謂國家社會主義(納粹主義)集權統治下的德國。

義大利王國1900-1946年
義大利社會共和國(義大利文:Repubblica Sociale Italiana),由於其政府所在地於薩羅,亦稱薩洛共和國(義大利文:Repubblica di Salò),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貝尼托·墨索里尼在阿道夫·希特勒的扶植下於義大利北部建立的法西斯傀儡政權,正式成立於1943年9月23日,滅亡於1945年4月25日。

中華民國(1921-1949)

F. 古羅馬為什麼改叫義大利

國名由來:
義大利全稱「義大利共和國」,位於歐洲南部,包括亞寧半島及西西里,撒丁等島嶼。北與法國,瑞士,奧地利,南斯拉夫接壤,東西南三面臨亞得里亞海和地中海。

義大利古時稱過「艾諾利亞」「艾斯佩利亞」「威大利亞」,後因語言變化「威」音變「意」,即稱「義大利亞」,意為「小牛生長的樂園」。又有人說,「義大利」名稱是由該國一個古代部落首領的名字演變而來的。義大利為羅馬帝國的發祥地。2至3世紀為古羅馬帝國全盛時期,版圖遍及整個地中海沿岸。14至15世紀文藝空前繁榮,成為歐洲「文藝復興」的搖籃。此後幾經分裂和外族入侵。1861年成立王國。1870年實現統一,建成義大利王國。1946年6月2日正式命名為「義大利共和國」。

G. 絲綢之路時的義大利叫什麼

好象已經叫義大利了.義大利作為一個統一的國家只有150隻有年的歷史,但在地理上它很早就叫義大利了,它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先有文化後有國家的國家.

H. 中國古代稱呼義大利

義大利,明代稱利瑪竇為「泰西」國人,後來一度寫成「義大利」。

I. italian對應的國名

italian對應的國名是義大利,即Italy或者Italia。italian主要指的是義大利人,而Italy和Italia指的是國家名稱。

italian詳細釋義:

adj.義大利的;義大利語的;義大利文化的

n.義大利人;義大利語

短語搭配:

italian food義大利食品;義大利菜

Italian cuisine義大利菜

Italian wine義大利葡萄酒

例句:

Italianismyfirst language.

義大利語是我的母語。

義大利名稱歷史:

一般認為義大利Italia這個名稱是源自於希臘語化的奧斯坎語Víteliú,即擁有幼牛之地的意思(比較拉丁語vitulus「牛犢」,翁布里亞語vitlo「牛犢」)。

「義大利」這個名詞第一次出現在希臘作家希羅多德的作品中,根據當時一位叫安條克的歷史學家,Italia從前只有用來稱呼現在南義大利部分的地區,本指亞平寧半島南部古布魯蒂姆地區,再不久,Italia已經可以視為義大利部落Oenotria的同義詞了,也可以適用於其他地區。

希臘人逐漸使用「義大利」這個名稱來稱呼一個更廣大的地區,而在奧古斯都皇帝統治時期,義大利這個名詞的含義包括了整個亞平寧半島。

閱讀全文

與義大利什麼時候叫義大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越南人下什麼棋 瀏覽:463
越南的煙為什麼這么貴 瀏覽:802
英國哪裡發音是標準的 瀏覽:592
雅加達印尼博物館怎麼樣 瀏覽:81
上海援助伊朗醫療隊多少人 瀏覽:912
中國有多少個島地圖 瀏覽:718
外嫁越南女如何恢復越南戶籍 瀏覽:838
印尼黑檀木怎麼盤 瀏覽:952
中國人民貸款條例利息是多少錢 瀏覽:622
英國信封上的東西叫什麼 瀏覽:988
伊朗後面可以加什麼 瀏覽:97
越南帽子有什麼用 瀏覽:82
越南菜招牌菜有哪些 瀏覽:662
伊朗辦簽證在什麼地方 瀏覽:901
伊朗將領為什麼去伊拉克 瀏覽:456
哪個韓國選手加入中國戰隊 瀏覽:316
為什麼印尼這么多福建人 瀏覽:297
難民為什麼留在英國 瀏覽:836
越南綠豆糕哪個牌子 瀏覽:439
在中國的海外機構有哪些 瀏覽: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