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關於八國聯軍,為什麼義大利和奧匈帝國沒有劃分勢力范圍
英法俄日美德意奧,雖然說是八國聯軍,但並不是同等強度的國家。其中,英國和法國都是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國力和軍力都很強,是當時侵華的主力軍。日本在明治維新後迅速強大起來,吞並朝鮮之後,也在積極的尋求拓張,也是侵華的主力。俄國經過彼得大帝和葉卡德琳娜的苦心經營,國力日益強大;德國在鐵血宰相俾斯麥的領導下完成統一,國力也是日益增長。但這兩個新興國家和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的英法之間存在矛盾。事實上英法一直支持日本就是為了牽制俄國。所以他們雖然行動,但並不積極,俄國霸佔了中國東北,德國強佔了膠東半島。當時的美國正在美洲和美洲的老牌殖民國家西班牙就殖民地的劃分打得如火如荼,所以在八國聯軍時期侵華行動並不突出。而奧地利,也就是奧匈帝國本來和普魯士一樣是北德聯盟中的重量級國家,但此時奧地利在和普魯士爭霸的普奧戰爭中輸給了普魯士,被普魯士踢出了北德聯盟,國力大衰。而義大利則是借奧地利衰落才得以統一,當時的情況還不允許對外擴張佔領殖民地。
⑵ 西羅馬滅亡後,為何義大利地區一直處於文明邊緣區
476年西羅馬帝國覆滅後,義大利半島處於諸國林立或是被外來政治勢力所整合的歷史階段,一直持續到近代1861年義大利王國的建立。
羅馬帝國時期,義大利半島文明中心的地位
前10世紀,兩河文明和古埃及文明及其亞文明區域,因為鐵制工具普及,人類社會有了能力開發大河流域之外的土地,先後從河流定居時代邁入大陸擴張時代東西擴張階段。除了兩河文明、古埃及文明之外,其亞文明區域的土地也得到開發,從而先後崛起強大的文明國家,這些文明國家有:郝梯文明、波斯文明、希臘文明、迦太基文明、羅馬文明。
當新崛起的文明中心強大之時,法蘭克地區建立的強大帝國就會侵入義大利半島,例如法蘭克帝國、拿破崙帝國。又或者是米蘭地區崛起的帝國侵入義大利半島,如東哥特王國、匈牙利帝國、威尼斯共和國。又或者是小亞細亞崛起的東羅馬帝國試圖恢復版圖。又或者是敘利亞地區崛起的阿拉伯帝國的入侵。義大利半島從文明中心變成一個邊緣化的地區,成為其它帝國拉鋸的戰場。
民族融合和共同的經濟利益,義大利民族形成,義大利半島成為了一個民族國家
諸國林立或者被外來勢力所整合,這就是義大利半島的情況,直到第二次工業革命後,義大利半島各個民族在千餘年的交流融合之下,在經濟發展所形成的共同利益的驅使下,逐漸形成了一個全新的民族,這就是義大利民族。
1861年,以撒丁王國為中心,在具有相同的半島經濟利益的情況下,在整個半島都呼籲統一的前提下,義大利半島建立了義大利民族的民族國家。⑶ 盟軍佔領了義大利,為何還要在重兵布防的諾曼底登陸
文/寂寞的紅酒
1943年7月11日,盟軍在地中海發動西西里島戰,迫使義大利宣布投降,退出了戰爭。義大利投降後,盟軍沿著亞平寧半島向北推進,佔領了義大利南部。但在1944年6月,為進入法國本土,盟軍集結1200艘戰艦、1萬架飛機、4126艘登陸艇、804艘運輸艦、165萬軍隊在法國諾曼底實施搶灘登陸,開辟了第二戰場。當時盟軍已經佔領了義大利,為何不從義大利進攻法國,而從德國重兵防守的諾曼底防線進行突破?
第一,義大利地形狹窄崎嶇,多山地和丘陵,不利於盟軍機械化部隊和空軍優勢的展開。同時,也不利於盟軍的後勤補給。盟軍物資都放在了英國,從英國千里迢迢運到地中海非常不便,而且會遭到德國潛艇的嚴重威脅。因此盟軍才選擇了在諾曼底登陸。諾曼底距離英國近,運輸方便,又能依託英國的航空基地和港口,比義大利具有更明顯的優勢。此外,諾曼底距離德國本土更近,對德國威脅巨大,因此盟軍選擇了從諾曼底登陸而不是從義大利向北推進。
第二,義大利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尤其是北部的阿爾卑斯山難以逾越。盟軍曾試圖在亞平寧半島向北推進,但在卡西諾山等戰役中嚴重受挫,導致進展緩慢。按照盟軍推進速度,打到柏林估計得1947年了。直到德國投降,德軍依然佔領著義大利北部。
第三,西西里戰役只是英美應付蘇聯的一次軍事行動。由於美英承諾開辟第二戰場,但美英遲遲沒有行動,引起了蘇聯的焦慮和憤怒。為安撫蘇聯,英美決定對防守最薄弱的義大利南部地區發動進攻,英美出動15萬部隊,280艘軍艦、320艘運輸艦、900艘大型登陸艇和1225艘小型登陸艇以及3680架飛機,輕松的拿下西西里島,佔領了義大利南部地區。此後,英美軍隊在亞平寧半島緩慢推進,而蘇聯不得不繼續頂著德國的大部分兵力。直到1944年6月,德國到了強弩之末,英美准備充足,才在蘇聯的催促下發動全面攻勢,在諾曼底進行搶灘登陸,迫使德國三線作戰,越打越力不從心,最終輸掉了戰爭。
⑷ 盟軍已攻入義大利,為何還要在法國諾曼底登陸呢
義大利地形狹窄、崎嶇、多山多山,不利於盟軍機械化部隊和空軍優勢的發揮。同時,也不利於盟國的後勤供應。盟軍的補給被放置在英國。把他們從英國一路運送到地中海很不方便,而且他們會受到德國潛艇的嚴重威脅。所以盟軍選擇在諾曼底登陸。諾曼底靠近英國,交通便利,可以依託英國的航空基地和港口,這比義大利有更明顯的優勢。此外,諾曼底離德國更近,對德國構成巨大威脅。因此,盟軍選擇從諾曼底登陸,而不是從義大利向北推進。
⑸ 德國與義大利(二戰時明知義大利不行)
兩次世界大戰當中,義大利都選擇與德國站在同一陣營,由於義大利軍事在歐洲乏善可陳,看起來是義大利對德國的攀附。德國與義大利之間隔著高聳的阿爾卑斯山脈,正常情況下雙方不會產生擴張的慾望,由此導致的結果就是德國志在西歐和東歐甚至北歐,而義大利一心稱霸地中海。由於不存在地緣上的利益沖突,德意之間的聯合早在雙方統一之前就已經初見雛形。
統一德意志的是普魯士王國,統一義大利的是撒丁王國,而法國和奧地利是它們共同的敵人。當時奧地利是德意志框架內與普魯士平分秋色的大國,同時奧地利還占據著本屬義大利的威尼斯,也就是說如果普魯士要統一德國就必須將奧地利踢出德意志;如果撒丁王國要統一義大利就必須趕走控制威尼斯的奧地利軍隊。在這種情況下,當普奧戰爭爆發時,撒丁王國義無反顧地選擇站隊普魯士,後來這便成為雙方走向合作的開端。
解決了奧地利之後,法國成為阻擋德國和義大利統一的最後一道障礙,只要法國不倒下,受法國影響的德意志西部諸邦就不會投向普魯士;同時只要法國不倒下,駐守教皇國的法國士兵就是撒丁軍隊進入羅馬的絆腳石。此時的法國充當的就是之前奧地利的角色,於是普魯士與撒丁王國再次走向聯合,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在色當戰役中被俘,德意志第一帝國在凡爾賽宣布成立,而撒丁王國也順勢演變為義大利王國。
從工業實力上說,英法德意是歐洲當時屈指可數的四大強國,最終形成英法結盟對抗德意的局面,是源於地緣利益下的組合,不存在誰攀附誰的因素。地處亞平寧半島的義大利是典型的南歐思維,南歐的主要范圍在伊比利亞半島、亞平寧半島和巴爾干半島,如果再加上北非,恰好接近歷史上羅馬帝國的疆域范圍,這也是為什麼墨索里尼在二戰不斷向地中海用兵的原因。在這個方向上,義大利的敵人主要是英國,因為只有英國在地中海保持著強勢的海軍力量,反之義大利對阿爾卑斯山以北的歐洲部分幾乎沒有興趣。
對於德國來說,它的主攻方向恰恰就在高緯度的地區,無論向西進攻法國,向東進攻俄國,還是向北同英國爭奪北海控制權,德國都沒有向南發展的慾望。所以盡管地處歐洲中部平原,但德國是典型的北歐式思維,自然與志在南歐的義大利不會產生利益沖突,這是雙方能夠走向聯合的地緣基礎。共同的敵人英國使得德意選擇抱團取暖,素以海軍見長的英國人同時在北海和地中海保持著強大的武裝力量,這讓德國和義大利從北南兩個方向上感受到壓力。
圖-德國人,好比開吉普車的
當德皇威廉二世建造龐大的艦隊同英國皇家海軍決戰時,義大利的艦隊是能夠對英國地中海艦隊造成威脅的海上力量。而在陸地上,法國成為德國和義大利共同的目標,盡管法國對義大利的地緣威脅由於阿爾卑斯山的阻隔而顯得更小一些。暢通無阻的平原地形成為德軍突入法國境內的保證,而當法國兵敗之後,義大利也試圖越過阿爾卑斯山侵略法國南部時,卻遭到了法國人的迎頭痛擊。從這一點上也能大致說明義大利這個傳統的南歐國家不適合介入阿爾卑斯以北的事務。
圖-義大利人,好比騎電動車的
時過境遷,二戰後德國領土大幅縮水,義大利的勢力范圍也縮小了。德國面積約35.76萬平方千米,人口約8315萬。義大利面積約30.13萬平方千米,人口約6024萬。
⑹ 在歐洲大航海時代對外殖民的那段時間為什麼義大利和德國沒有殖民地
1.當時義大利和德國還沒有統一,義大利的亞平寧半島由商業城邦(如威尼斯)和教皇國(後來的梵蒂岡),法國,統治西西里島屬於西班牙(世襲領地)。德國處於神聖羅馬帝國的統治下,諸侯割據,戰亂不斷所以不會向外殖民擴張。
2義大利有傳統的商業城邦,貨物主要來自亞歷山大,不用通過新航路進口貨。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沒有什麼實權,而諸侯又只關注自己在歐洲的封建領地。所以沒有對外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