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旅居義大利20年的蓮都女子,回麗水創辦民宿,隨處義大利風情
米樂娜,是民宿主人的義大利名字,這是一個旅居義大利20年的蓮都女子,20年的異鄉生活,她開過中國餐館,開過酒吧,做過外貿,前些年,將大港頭的油畫也賣到了歐洲,這個家鄉的小鎮,總是吸引著她,更牽動她的,是對日漸老邁的母親的思念。於是,她決定回國,回到家人的身邊,因為相聚和團聚,比掙錢更加重要。
美食 是我的愛好。早在義大利的時候,我就跟著義大利工廠的朋友一起學習最地道的義大利菜。如果說外頭義大利餐館里頭表現了義大利商業屬性的餐飲,那麼在這里,你就可以品嘗到地地道道的義大利本土菜餚。
我希望,可以有越來越多對義大利感興趣的客人來到這里,和我們閑話家常,圍爐夜談。到時候我可以端上一杯我拿手的拉花咖啡,也和他們分享我的故事。
我們致力把米樂娜打造成客人們一來就能感受到家的溫暖。以這為初衷,並始終沒有改變,讓我從一開始回到國內的不適應到現在樂在其中。
房間的名字是取自於義大利的城市名:羅馬、米蘭、佛羅倫薩、威尼斯、比薩,每一個房間都有著屬於這個城市獨有的文化和裝飾。
古堰畫鄉景區,位於浙江省麗水市蓮都區碧湖鎮和大港頭鎮境內,距麗水市區二十公里,核心區塊包括大港頭、堰頭、坪地和保定范圍, 歷史 文化積淀深厚,氛圍濃厚。龍麗、麗龍高速公路在此有出口,53,50省道貫穿全境,通過金溫鐵路麗水站接軌全國鐵路大動脈,交通便捷,距中國最大的小商品城義烏只有100多公里。古堰畫鄉把一個生態和人文的麗水完整地傳達給世人。"畫鄉"突出了文化特色和發展定位,有省內外著名的"麗水巴比松畫派",建有麗水巴比松陳列館、麗水油畫院、古堰畫鄉展覽館、古堰畫鄉分校等,另有專業美術寫生創作基地-"在水一方寫生創作基地"(座落於麗水市區23公里的大港頭鎮,是中國美術學院及其附中的教學實訓基地)和麗水九龍巴比松寫生創作基地。
B. 世界華僑人口到底有多少
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開始考慮移民,希望能去世界上其他國家體驗生活。中國社科院數據顯示,當前中國移民已超過3500萬人,被認為是全球最大的移民群體。
海外華僑華人到底有多少
學者的研究表明,中國人走向海外最早可以追溯到元代以前,當時有我國商人「住蕃」他國,有的時間長達十年之久。而中國人真正移居海外,主要還是在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從那時起到解放前,移居海外的中國人超過1000萬,平均每年在10萬人以上。
海外到底有多少華僑華人?由於缺乏權威的統計數字,比較公認的說法是3500多萬人,這裡面既包括華僑,也包括外籍華人。
中國社會科學院海外華人研究中心曾少聰教授說,解放前,分布在海外的華人主要來自三大地區。其中,東南亞的華人主要來自福建,包括閩南人、客家人;美國發現金礦以後,主要是廣府人去了那裡,這些人主來自廣州市及附近地區;歐洲的華人主要是民國時期移居的浙江人。現在的華僑華人已經分布在世界各地,但其中80%分布在東南亞。
改革開放造就新華僑
「在海外華僑華人中,有一批人是改革開放以後出去的。這些人一般稱為新華僑,他們的人數大約為500萬人」。北京大學華僑華人研究中心梁英明教授說。
梁教授還表示,也有人說這個數字為500萬到800萬。與老華僑出國的相同之處在於,他們出國的主要目的是改善個人經濟狀況,能多掙一點錢。與老華僑的不同之處在於,這些新華僑中很多人受過教育,不少人還受過高等教育,在國外也容易立住足。這些人不僅來自沿海地區,也有來自東北、西北等邊遠地區。他們有的去東南亞、歐洲和美國,有的去了日本,還有的去了非洲。有人甚至說,現在凡是世界上有水源的地方,就會有華人。
中國人的移民經歷了一個從技術移民為主,投資移民增多的過程。中國經濟的蓬勃發展也為中國移民進入第二個階段———投資移民增多,打下了基礎。
現在無論是技術移民還是投資移民,他們的目標都比以前更明確。比如,在投資移民中,90%以上都是為了子女教育。在技術移民者中,更多的則是為了開闊眼界、讀書充電和開拓事業。
華人為中國文化而自豪
專家們估計,好幾千萬海外華人中,大約98%的人都已經加入了當地國籍。嚴格意義上來說,這些人已經不再是中國人了。但是這些人卻往往都會為中國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而自豪。
梁英明在國外調查時就發現海外華人對中國文化的自豪感真是太強了。他說,中國過去實力比較弱,海外華人對中國文化、文明和歷史的自豪感,往往都深藏在心裡。現在,中國發展起來了,強大了,這種自豪感在不自覺之中就流露了出來。
曾少聰在東南亞就有不少華僑華人朋友。他說,這些人有時候的確會流露出一種文化上的自豪感,甚至是一定程度上的優越感。這些人認為中華文明比當地原生文明要先進。做生意的時候很多華僑華人都賺了不少錢。
但是到了歐美,華僑華人文化上的自豪感就不像在東南亞那麼強了。
海外華僑華人為中華文化而自豪,其中還有一個經濟上的原因。專家們都表示,這些人到大陸來投資,只要一說是華人,往往會得到很多照顧,生意也都比較好做。同樣是外國國籍,但你是華人,你就容易受到照顧,但認同中國文化,為中國文化而驕傲,會讓大陸的中國人覺得都是一家人,跟海外華人華僑打交道時沒有必要那麼計較得失。
美國華人華僑問題專家令狐萍介紹了美國華人華僑的情況。早年中國人漂洋過海去美國,由於這些人大都沒什麼文化,在工業化程度很高的美國社會只能做苦力。她說,現在華人華僑在美國的形象已經發生了不少改變。
她說,早年美國人對中國人的印象基本上是負面的。二戰時,美國人對中國的印象有了180度大轉變,認為中國人勤勞、勇敢、誠實。現在,華裔學生的成績大多數都非常好,美國人又認為中國人聰明、好學。如果一個華裔的數學不好,美國人會感到不可思議,把他當成一個另類。
C. 抗戰時期的青田縣是哪
青田縣,地處浙江省東南部,甌江中下游。東接溫州,永嘉,南連瑞安、文成,西臨麗水、景寧畲族自治縣,北靠縉雲,全縣總面積2493平方公里,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青田縣建於唐各宗景雲二年(公元711年)。「青田」之名,始見於南朝宋鄭緝之《永嘉郡記》:「青縣有草,葉似竹,可染碧。名為竹青,此地所豐」,故名青田,別名「芝田」。青田縣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有「三鄉」(石雕之鄉、華僑之鄉、名人之鄉)之譽。
作為石雕之鄉的青田,青田石雕以其石質溫潤如玉、工藝精湛、歷史悠久而聞名於世。最早的青田石雕距今約有6000多年歷史。青田石的質地晶瑩溫潤,色感雅麗,硬度適中,品類繁多。因其產區、坑洞不同,各顯風貌性情。最早艷名於世的是燈光凍,另外,封門青、五彩凍、藍花凍、醬油凍、黃金耀等乃是石中極品。有詩贊青田封門凍石道:「閱盡封門億萬春,修成正果賽黃金。女媧遺石今猶在,玉潔冰清似佳人。」青田佳品的種類較多,主色調清淡脫俗,亦蒼亦翠,間赭間黛,或赤或紫,百面千態,和而不犯,同中有異,具雍容嫻靜之姿,無取寵獻媚之貌,自古有「石中俊傑」之謂。
有「石」而後有「石雕」。山口和方山是青田石雕的搖籃。青田石分布很廣,而以山口為中心。據《青田縣志》記載,元時「趙子昂始取吾鄉燈光石作印」,從明代中葉開始大彰於世,並登上文人雅士之室。篆刻大家文彭以青田石作為印材替代金屬、牙骨,從此,石材刻印應運而生。青田石為我國篆刻藝術作出了不可磨滅的劃時代貢獻。當代著名篆刻家韓天衡在一篇序文中寫道:上品的青田石本身即是藝術品。無論質地凍或非凍,石性皆清純無滓,「堅剛清潤」,「柔潤脫砂」,最適於受刀和抒發刻家靈性,是古來一流印人最中意、最信賴的首選印材。
清代,青田石雕作為江南名產屢被選為貢品。其中,1790年,清乾隆八旬萬壽節,大臣敬獻的壽禮60枚青田石印章「寶典福書」至今仍珍藏在故宮博物院。民國初,隨著遠洋商貿開通,青田石雕遠銷英、美、法等國,並多次參加諸如巴黎賽會、巴拿馬賽會、美國聖路易博覽會等國際性賽會,而且在巴拿馬賽會上榮獲銀獎。新中國成立後,青田石雕曾多次被選作國家禮品贈送外國領導人,1956年4月,前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伏羅希洛夫來訪,1956年10月,印度尼西亞總統蘇加諾來訪,1972年1月,美國總統尼克松來訪,1978年我國領導人訪問朝鮮,都選用青田石雕作為禮品。
青田石雕自成流派,奔放大氣,細膩精巧,形神兼備。基調為寫實而尚意;手法有圓雕、鏤雕、浮雕及線刻;工序分相石,開坯,粗雕、細雕、封蠟、潤色等。石雕藝人們根據石材的特點展開構思,因材施藝,依色取俏,化「平庸為神奇」,使青田石雕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
青田石雕是青田人的驕傲,是中華民族文化的自豪。更為重要的是,它改變了千百萬人的命運。青田縣處於浙南山區,甌江中下游。全縣總人口48.43萬人,總面積249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8.4萬畝,山地29.8萬畝,水域5.l萬畝。人均耕地僅0.38畝,人均林地6畝。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顯然,這片土地上的人們難以自養生存。
300多年前,青田縣人開始出境販賣石雕。清末形成一固定路線,從上海乘船北上到旅順或營口,經陸路至東北邊陲滿洲出境,沿西伯利亞鐵路到莫斯科,再轉赴歐洲各國。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當時有位青田縣人季美楷賣田湊銀出國,攜帶兩書籠石雕,與兩位同鄉自上海至旅順,火車入俄境,歷21天到莫斯科。兜售石雕時,俄國人搖搖手說:「這東西早買過。」只好再乘火車到德國柏林,石雕賣完後,再從國內郵寄兩次石貨。民國時期,青田人大多從水路出國到歐洲,不必辦理護照和出境手續,只需交200銀圓。由上海十六鋪一些客棧里的秘密機構與遠洋貨輪的水手長聯系,伺機扮成「水」上船,躲藏在機房水手寢室或蔬菜間、煤倉等處。到港後,趁夜深入靜時被領上岸,到青團同胞客棧。另一種是辦理護照出國。當時青田人在上海設有公昌、公達利、同昌等錢庄,專門代辦出國護照。出國者交付300銀圓,就可包。若食宿費及出國費用不足,可由錢庄貸款。錢庄還為華僑辦理郵購業務。出國獲得護照後,從上海乘輪船經香港、新加坡,過馬六甲海峽,繞道好望角,抵達洲。蘇伊士運河通航後,則過運河人地中海,至義大利那不勒斯或法國馬賽上,分赴歐洲各國。
民國初期至抗日戰爭之前,青田石雕聲譽日盛。民國4年(1915),美國舊金山舉辦「巴拿馬太平洋博覽會」,青團石雕參展,獲銀牌獎,由此名聲大振,引起美國人的濃厚興趣。方山龍現村吳乾奎,裘山村裘振珊,山口村周芝山、黃松軒,油竹雅番村金美齋等人,先後在美國開設石雕商店,營業頗盛。民國6年,在莫斯科與彼得格勒兩地共有青田華僑100多人,販賣花瓶、小型雕刻品等青田石雕,後因交通困難,貨源不繼改做皮製品(小皮包)生意。7年,吳岸黃山村王志南,由法國轉至荷蘭,與廣東人簡譚合股開設水手館,代荷蘭輪船公司招募中國海員,國內外鄉親往投者甚多。民國6年,北京國民政府宣布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英、法等國在中國招募大批勞工赴歐洲參加戰地服務。是年冬,縣政府開展招募工作,凡報名者均被錄取,共招募2000多人,每人發大洋5元,新棉衣1套。戰後大多定居歐洲,其中在法國1000多人。1918年12月27日,法國總統給他們頒發國民證、享受公民權利。
早期陸續赴歐行銷青田石雕的商販與第一次世界大戰赴歐參戰的華工,奠定了青田華僑在歐洲的基礎。由販賣青田石雕行商小販發展為經營餐館、皮革、服裝、百貨等業;部分進入科學文化界;少數躋身政界。繼而,旅歐華僑提攜國內親友到歐洲創業,20年代至30年代成為青田人出國的第一次旺盛時期。僅在西歐的青田僑胞,約1萬人,其中旅居法國3000多人,荷蘭、奧地利、義大利各1000多人,比利時300多人,西班牙300多人,葡萄牙200多人。民國8~17年,共有427人到日本,其中9~11年赴日158人。少數以販賣石雕為業,多數靠做苦工謀生。光緒二十七年至民國26年,共有120人到巴西、智利、阿根廷、厄瓜多等國,其中巴西最多。1982年對方山、油竹、阜山等15個重點僑鄉1816名歸國華僑進行調查,其中清末(1888~1911)出國61人,民初(1912~1918)出國130人,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至抗日戰爭前的18年間,出國1568人,占總數的86.3%。1937~1949年,出國僅57人。1987年,青田華僑達2萬餘人,遍及5大洲46個國家,主要分布在歐洲,其次為美洲和亞洲。2000年,青田華僑達到15萬餘人,遍及70多個國家。現今青田華僑達到23萬餘人,遍及120多個國家。現在青田縣每年約5000多人在增加,以西班牙、義大利、法國、德國和荷蘭居多。
近年來,西歐的青田華僑迅速崛起,目前約有3萬多人從事國際貿易,年貿易額達30億美元。海外青田人發達之後前往溫州地區購置田產或定居,然後帶動了溫州地區的發展,並以外匯儲量為浙江省縣級第一而著名。青田縣中心城區的樓價已達到2萬元一平方。
D. 浙江麗水是什麼地方!為什麼那裡的人都可以到歐洲去
1,浙江麗水浙江西南部,簡單的說在溫州的旁邊。
2,麗水很多人在歐洲,你說的不是道聽途說。歐洲的國家,比如法國,義大利,很多麗水人,大多是麗水市青田縣人。
3,不是麗水人可以去歐洲,麗水人出國也沒有正常途徑,大多都是偷渡過去的。為什麼要出國,因為麗水是個地理位置很不好的地方,基本是山區,經濟很差也沒有田可種,沒飯吃的人就外出求生,有些人到了歐洲,覺得歐洲不錯,錢好掙,就親戚帶親戚,朋友帶朋友,帶出來,一起來歐洲掙錢。
4,尤其是青田,基本百分之80是華僑。基本是偷渡出去的。
E. 為什麼歐洲華僑都是浙江人
青田是浙江的一個縣,現在是隸屬於麗水市,曾經劃歸溫州,一說到溫州,大家腦子里想到的就是溫州人會做生意,溫州是中國民營經濟最活躍的地方。
改革開放初期的八大王,五金大王胡金林、礦燈大王程步青、螺絲大王劉大源、合同大王李方平、舊貨大王王邁仟、目錄大王葉建華、線圈大王鄭祥青以及電器大王鄭元忠等幾人被列為重要打擊對象。
「八大王」就是來自溫州。
(八大王)
浙江商人確實吃苦肯干,只要賺錢什麼都敢幹,甚至有時候敢遊走在法律邊緣。但他們確實有讓人佩服的地方,像全國各地的服裝、小商品市場里80%都是浙江小老闆。
他們白天做老闆,晚上睡地板,小到打火機上的一個螺絲零件,他們都認認真真的做,認認真真地賣。
我認識一個浙江老闆,五十多歲了,手上少說也有大幾千萬的資金了,他開了不少酒樓,還經營一家代駕公司,他經常自己去做司機幫人代駕,晚上工作到深夜。
我問他犯得著嗎,又不缺那點錢,這個看上去土了吧唧的大叔,回過頭和我說:老弟啊,現在市場變化太快了,要多摸摸行情,聽聽用戶真實的需求啊!
這就是浙江商人!
02
浙商中的青田商人比較特殊,因為他們是跑到國外去做生意,都是從小本買賣做起。
賣石頭,賣服裝,開餐館,開超市,現在的華人移民也基本上都從事這些行業。
浙江青田這個地方人為什麼那麼愛往外邊跑呢?
青田這個地方地勢狹長,90%是山,5%是水,只有5%耕地。
特產是青田石,可以加工成石雕賣錢,這是當地為數不多的資源。
因為地處邊緣,較少受到正統禮儀的束縛,青田人一直有向外闖盪的傳統,跑到外面做生意。
03
早期在海外的青田人都以溫州人自居。
你現在到溫州一帶,發現田間地頭,討論的不是生意的事兒,就是歐洲的事兒,當地電視台還會專門有時段播出歐洲一些國家的新聞,幾乎每家每戶都有親戚在國外。
英文《中國年鑒》就記載在17、18世紀之交,青田人經過西伯利亞深入歐洲販賣青田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