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義大利建在獨立島嶼上的別墅園林是哪個
文藝復興是14--16世紀歐洲新興的資產階級掀起的思想文化運動。新興資產階級以復興古希臘、古羅馬文化為名,提出了人文主義思想體系,反對中世紀的禁慾主義和宗教神學,從而使科學、文學和藝術整體水平,遠邁前代。文藝復興開始於義大利,後發展到整個歐洲。佛羅倫薩是義大利乃至整個歐洲文藝復興的策源地和最大中心。
文藝復興使歐洲從此擺脫了中世紀教會神權和封建等級制度的束縛,使生產力和精神文化得到徹底解放。文學藝術的世俗化和對古典文化的傳承弘揚都標志著歐洲文明出現了古希臘之後的第二次高峰,在各個領域產生了巨大影響,也為歐洲園林開辟了新天地。
1.文藝復興初期義大利園林概況
義大利位於歐洲南部亞平寧半島上,境內多山地和丘陵,占國土面積的80%。阿爾卑斯山脈呈弧形綿延於北部邊境,亞平寧山脈縱貫整個半島。北部山區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半島及其島嶼屬亞熱帶地中海氣候。夏季谷地和平原悶熱逼人,而山區丘陵涼風送爽。這些獨特的地形和氣候條件,是義大利台地園林形成的重要自然因素。
文藝復興的策源地和最大中心是佛羅倫薩,而佛羅倫薩最有影響力的是美第奇家族,家族中最著名的是科西莫·德·美第奇(CODIMO DE MRFIVI,1389年--1464年)和羅倫佐·德·美第奇(LORENGO DE MEDICI,約1449年--1492年)。科西莫是佛羅倫薩無冕王朝的創建者,從此開始了美第奇家族對佛羅倫薩的統治。羅倫佐21歲主政佛羅倫薩,15世紀下半葉在自己的別墅與花園中分別建立了「柏拉圖學園」和「雕塑學校」。在羅倫佐的感召下,佛羅倫薩集中了包括米開朗琪羅(MICHELANGEL.BUONARROTI,1475年--1564年)在內的大批文學藝術家,可謂群星燦爛,創作空前。
佛羅倫薩的豪門和藝術家皆以羅馬人的後裔自居,醉心於羅馬的一切,欣賞鄉間別墅生活,追求田園牧歌情趣,並建造了一批別墅與花園,由此推動了園林理論的研究。13世紀末,博洛尼亞的法學家克雷申齊(PIETRO CRESCENGI,1230年--1305年)用拉丁文寫過一本庭園指導書(OPUS RURALIUM CIBBIDIRYN)。書中按園主身份及園林規模把花園分成三種類型,並附有具體的造園方案。他認為:花園面積為1.3公頃左右為宜,四周布設圍牆,南面應布置建築、花壇、果園、魚池,北面設密林以擋風。
真正系統論述園林的是阿爾貝蒂(LEON BATTISTA AIBERTI,1404年--1472年),他既是著名的建築師和建築理論家,又是人文主義者和詩人。他在1452年完成並於1485年出版的《論建築》(DE AREHI TECTUM)一書中詳細闡述了他對理想庭園的構想:在長方形的園地中,以直線道路將其劃分成整齊的長方形小區,各小區以修剪的黃楊、夾竹桃或月桂綠籬圍邊。當中為草地,樹木呈直線形種植,由一行或三行組成。園路末端以月桂、檜柏、杜松編織成古典式的涼亭,用圓形石柱支撐棚架,上面覆蓋藤本植物,形成綠廊,架設在園路上,可以遮陽。沿園路兩側點綴石制或陶制的瓶飾,花壇中央用黃楊籬組成花園主人的姓名,綠籬每隔一段距離修剪成壁龕狀,內設雕像,下面安放大理石的坐凳。園路的交叉點中心位置用月桂修剪成壇,園中設迷園,水流下的山腰處,做成石灰岩岩洞,對面可設魚池、牧場、菜園、果園。
阿爾貝蒂的構想是以古羅馬小普林尼描繪的別墅為主要藍本的。他所提出的以綠籬圍繞草地(稱為植壇)的做法,成為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園林以及後來的規則式園林中常用的手法,甚至在現代的中國園林中也屢見不鮮。他還十分強調園址的重要性,主張庄園應建於可眺望佳景的山坡上,建築與園林應形成一個整體,如建築內部有圓形或半圓形構圖,也應該在園林中有所體現以獲得協調一致的效果。他強調協調的比例與合適的尺度的重要作用。但是,他並不欣賞古代人所推崇的沉重、庄嚴的園林氣氛,而認為園林應盡可能輕松、明快、開朗,除了形成所需的背景以外,盡可能沒有陰暗的地方。這些論點在以後的園林中有所體現。因此,阿爾貝蒂被看作是園林理論的先驅者。文藝復興初期那些最著名的別墅庄園都是為美第奇家族的成員建造的,且具有相似的風格和特徵。所以我們稱這一時期流行的別墅庄園為美第奇式園林。
2.文藝復興中期義大利園林概況
16世紀,羅馬繼佛羅倫薩之後成為文藝復興運動中心。接受新思想的教皇尤里烏斯二世(PAPE JULIUSⅡ,1443年--1513年)支持並保護人文主義者,採取措施促進文化藝術發展。一時之間,精英雲集,巨匠雨聚,使羅馬文化藝術迅速登上巔峰。尤里烏斯首先讓藝術大師們的才華充分體現在教堂建築的宏偉壯麗上,以彰顯主教花園的豪華、博大的氣派。米開朗琪羅、拉斐爾(RAFFAELLO SANZIO,1483年--1520年)等人就是這個時期離開佛羅倫薩來到羅馬的,他們在此留下了許多不朽的作品。尤里烏斯二世還是一位古代藝術品收藏家,他將自己收藏的藝術珍品集中到梵蒂岡,展示在附近小山崗的望景樓中,他還委託當時最有才華的建築師將望景樓與梵蒂岡宮以兩座柱廊連接起來,並在柱廊周圍規劃瞭望景樓園。柱廊不僅解決了交通問題,也成為很好的觀景點,此外可以欣賞山坡上那片鬱郁蔥蔥的森林和梵蒂岡全貌,也可以遠眺羅馬郊外瑰麗的景象。
文藝復興中期最具特色的是依山就勢開辟的台地園林,它對以後歐洲其他國家的園林發展影響深遠。
3.文藝復興後期義大利園林概況
文藝復興後期,歐洲的建築藝術追求奇異古怪、離經叛道的風格,被古典主義者稱為巴洛克風格。巴洛克風格在文化藝術上的主要特徵是反對墨守陳規陋習,反對保守教條,追求自由、活潑、奔放的情調。由於文藝復興是從文化、藝術和建築等方面首先開始的,以後才逐漸波及造園藝術,所以,16世紀末當建築藝術已進入巴洛克時期,巴洛克式園林藝術尚處於萌芽時期,半個世紀之後,巴洛克式園林才廣泛地流行起來。
巴洛克建築與追求簡潔明快與整體美的古典主義風格不同,而流行繁瑣的細部裝飾,喜歡運用曲線加強立面效果,往往以雕塑或浮雕作品作為建築物華麗的裝飾。巴洛克建築風格對文藝復興後期義大利園林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羅馬郊外風景如畫的山崗一時出現很多巴洛克式園林。
2.2。2.2義大利園林類型
我們根據文藝復興各個時期流行的主要園林風格的差異,把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園林劃分為美第奇式園林、台地園林和巴洛克式園林三大類型。
1.美第奇式園林
代表作品有卡雷吉奧庄園、卡法吉奧羅庄園和菲埃索羅庄園。前兩座庄園尚殘留著中世紀城堡庄園的某些風格,同時體現出文藝復興初期園林藝術的新氣象。菲埃索羅庄園似乎完全擺脫了中世紀城堡庭園風格的困擾,使美第奇式園林更加成熟、完美,它是迄今保留比較完整的文藝復興初期庄園之一。
菲埃索羅庄園(喬萬尼庄園)位於菲埃索丘陵間一面山坡上,背風朝陽,緣山勢將園地辟為高低不同的三層台地。建築設在最高台層的西部,這里視野開闊,可以遠眺周圍風景。由於地勢所限,各台層均呈狹長帶狀,上下兩層稍寬,當中一層更為狹窄。這種地形對園林規劃設計極為不利,然而設計者卻慧眼獨具,進行了非凡的創作。
庄園入口設在上台層的東部,入園後,在小廣場的兩側設置了半面八角形的水池,廣場後的道路分設在兩側,當中為綠陰濃郁的樹畦,既作為水池的背景,又使廣場在空間上具有完整性。樹畦後為相對開闊的草坪,角隅點綴著栽種在大型陶盆中的柑橘類植物,這是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園林中流行的手法。草坪形成建築的前庭,當人們走在樹畦旁的園路上時,前面的建築隱約可見,走過樹畦後,優美的建築忽然展現在眼前。建築設在西部,其後有一塊後花園,使建築處在前後庭園包圍之中。後花園形成一個獨立而隱蔽的小天地,當中為橢圓形水池,周圍為四塊綠色植壇,角落裡也點綴著盆栽植物。這種建築布置手法,減弱了上部台層的狹長感。
由入口至建築約80米長,而寬度卻不到20米,設計者的重要任務就是力求打破園地的狹長感。主要軸線和通道採用順向布置,依次設有水池廣場、樹畦、草坪三個局部,空間處理上由明亮(水池廣場)到郁閉(樹畦),再由豁然開朗(草坪)到封閉(建築),形成一種虛實變化。這樣即使在狹長的園地上,人們仍然感受到豐富的空間和明暗、色彩的變化。每一空間既具有獨立的完整性,相互之間又有聯系,並加強了襯托和對比的效果。
由建築的台階向入口回望,園牆的兩側均有華麗的裝飾,映入眼簾的仍是悅目的畫面,處處顯示出設計者的匠心。
下層台地中心為圓形噴泉水池,內有精美的雕塑及水盤,周圍有四塊圓形綠叢植壇,東西兩側為大小相同而圖案各異的綠叢植壇。這種植壇往往設置在下層台地,便於由上面台地居高臨下欣賞,圖案比較清晰。
中間台層只有一條4米寬的長帶,也是聯繫上、下台層的通道,其上設有覆蓋著攀緣植物的棚架,形成一條綠廊。
設計者在這塊很不理想的園地上匠心獨運,巧妙地劃分空間,組織景觀,使每一空間顯得既簡潔,整體又很豐富,也避免了一般規則式園林容易產生的平板單調、一覽無余的弊病。
Ⅱ 義大利寺觀園林是怎樣產生的
義大利位於歐洲南部的亞平寧半島,境內山地和丘陵占國土面積的80%左右,屬地中海氣候,夏季各地平原十分悶熱,相對在山丘上,白天有涼爽的海風,晚上有來自山林的冷空氣,哪怕只有幾十米的高度就會令人感到迥然不同,正是這樣的地形和氣候特徵造就了義大利獨特的台地園林。除了特殊的地理條件和氣候特點外,文藝復興使西方擺脫了中世紀封建制度和教會神權統治的束縛,生產力和精神上都得到了解放,人文主義者渴望羅馬人的生活方式,這促使了富豪權貴們養尊處優,想方設法把別墅建在山上,以獲得極好的視線效果,使宅院沐浴在高爽的和風中,同時也可躲避山谷中瘧疾的侵害。他們依據地形採用連續幾層台地的布局方式,也是形成獨具特色的義大利台地園的淵源之一。 隨著歷史的發展,義大利台地園仍然保持著一貫的特色,但是在內容上和形式上也有一定程度的演變[3]。義大利文藝復興初期,庄園多建在佛羅倫薩郊外風景秀麗的丘陵坡地上,地址選擇十分注重周圍的環境,一般要求有可以遠眺的前景。園地順山勢辟成多個台層,但各個台層相對獨立,沒有貫穿各台層的中軸線。建築物往往位於最高層以借景園外,建築風格尚保留有一些中世紀的痕跡,如菲埃索羅的美第奇庄園。到了16世紀後半葉,義大利庄園多選擇建在郊外的山坡上,依山就勢辟成若乾颱層,園林布局嚴謹,有明確的中軸線貫穿全園、聯系各個台層,使之成為統一的整體,從而形成獨具特色的台地園。中軸線上則以水池、噴泉、雕像以及造型各異的台階、坡道等來加強遠視線的效果。景物對稱布置在中軸線的兩側。建築有時也作為全園主景而置於最高處,如法爾奈斯庄園、埃斯特庄園、蘭特庄園、卡斯特羅庄園。16世紀末至17世紀,歐洲的建築藝術進入巴洛克時期,園林藝術也出現追求新奇、表現手法誇張的傾向,在布局上也完全打破了文藝復興時期的樣式,在空間上延伸地越來越遠。軸線從人工向自然過渡,其末端漸漸融合在大自然之中,如加爾佐尼別墅、阿爾多布蘭迪尼庄園、伊索拉貝拉庄園
從文藝復興早期到巴洛克時期,義大利台式園林經歷了政治、經濟、藝術、思想的重大變化,園林的藝術也隨之由只是單純幾何對稱線,到突出的中軸,漸漸到對圖案變化的誇張強調。義大利台式園林在自身發展的同時,其構成要素、空間布局、造園手法在不同的地域,根據不同的歷史地理條件,向不同的方向發展,展現出不同風格,如法國勒·諾特爾式園林、英國自然式園林都起源於此,從而奠定了其歐洲園林鼻祖地位。
中國和義大利都是多山的國度,二者的古典園林作為藝術瑰寶對世界園林的過去和現在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由於受到不同工程技術等客觀因素以及人文環境等主觀因素的影響,二者類型上出現了明顯的差異。以二者經典的造園成就為研究對象,對二者經典的造園技法進行比較研究,以期有助於更好地傳承優秀造園手法,為當今正朝多元發展的園林事業的理論與實踐提供有益借鑒。中國古典園林與義大利古典園林表達了人類兩大不同的自然審美追求。義大利園林劃分為美第奇式園林、台地園林和巴洛克式園林三大類型。 文藝復興初期多流行美第奇式園林,選址比較注重丘陵地和周圍環境,要求遠眺、俯瞰等借景條件。園地依山勢成多個台層,各台層相對獨立,沒有貫穿各台層的中軸線。建築往往位於最高層以借景園內外,建築風格尚保留一些中世紀痕跡。 文藝復興中期多流行台地園林。選址也重視丘陵山坡,依山勢辟成多個台層。園林規劃布局嚴謹,有明確的中軸線貫穿全園,聯系各個台層,使之成為統一的整體。庭園軸線有時分主次軸,甚至同條軸線垂直平行或呈放射狀。中軸線上多以水池、噴泉、雕像以及造型各異的台階、坡道等加強透視效果,景物對稱布置在中軸線兩側。各台層上往往以多種水體造型與雕像結合作為局部中心。 文藝復興後期主要流行巴洛克式園林。受巴洛克建築風格影響,園林藝術也追求新奇,表現手法誇張的傾向,並在園林中充滿裝飾小品。園內建築體量一般很大,佔有明顯的控制全園地位。園中的林蔭道縱橫交錯,甚至採用三叉式林蔭道布置方式。植物修剪技術空前發達,綠色雕塑圖案和綠叢植壇的花紋也日益復雜精細。
Ⅲ 台地園的含義
義大利展園——台地園
--------------------------------------------------------------------------------
世園會義大利展園位於「世博園」 A區西北角,為典型的義大利台地式園林,佔地面積8公頃。
台地園園林的風格不同於西方古典園林,它以植物造景為主,講究開闊的空間、寬闊的草坪、明凈的湖水以及欣欣向榮的樹木和花草,講究純天然要素所帶來的自由清新和歡悅。
台地園依地勢而建,以濃密的森林為背景,自上而下擺布園林景觀。主建築建在最高處,向下形成多層台地,按左右對稱的格局,設置多級瀑布、疊水、壁泉、水池。其中,水池疊水邊還建有維納斯和丘比特的雕像。站在台地園婚禮殿堂觀景塔樓上,可以居高臨下俯視台地園全景。
圍繞音樂噴泉而建的門架廣場,是遊人集散活動的中心。噴泉水隨著鋼琴曲的悠揚節奏噴涌而出,中央噴泉水柱高達30米,是目前台地式園林中噴水高度最高的一個。兩條九曲路十八道彎,連接廣場入口。門架廣場正前方入口處則是亞當、夏娃的雕塑。
在台地園中軸線的兩邊,種植著高聳的杉、松類樹木。其下種植花卉,形成歐式圖案,春、夏、秋三季繁花似錦。兩側為開闊的疏林草地,春夏有色彩斑斕的鮮花,秋冬有變化萬千的彩葉,園林景觀隨季節更替而變幻出無窮魅力。(王時勤)
Ⅳ 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台地園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1義大利台地園產生的背景及原因14世紀文藝復興運動開始,義大利的造園藝術漸漸復甦,此後人文主義者渴望古羅馬人的生活方式,嚮往西塞羅提倡的鄉間住所,這就促使了富豪權貴們紛紛在風景秀麗的丘陵山坡上建造庄園,並且採用連續幾層台地的布局方式,從而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義大利台地園。台地園隨著歷史的發展,出現了一大批水平很高的園林。在世界造園藝術中聳起一座獨特的高峰。義大利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成為義大利台地園形成的重要原因,義大利位於歐洲南部的亞平寧半島,半島和島嶼屬於亞熱帶地中海氣候,平原和谷底夏季悶熱,而在山丘上,白天有涼爽的海風,晚上還有來自山林的冷氣流,溫和的氣候加上政治上的安定和經濟上的繁榮,吸引了大量的貴族、大主教、商業資本家們在此修建華麗的住宅,在郊外經營別墅作為休閑的場所,義大利造園由此出現了適應山地、丘陵地形的獨特的台地布局方式。2義大利台地園的特點義大利台地園突出的特點之一,是十分強調園林的實用功能。義大利人喜愛戶外活動,建造庄園的目的首先是為了有一個景色優美、適於安靜居住的環境。因此花園被看作是府邸的室外延續部分,是作為戶外的起居間來建造的
Ⅳ 義大利朗特庄園的歷史介紹,地形,空間布局,植物配置,裡面的小品 還有圖片
義大利古典園林是西方造園史上一個影響深遠、有高度藝術成就的重要派別,留存至今的代表作包括羅馬三大名園:蘭特庄園、法爾耐斯庄園、埃斯特庄園,它們充分展示了文藝復興時期西方造園的最高成就。其中蘭特庄園地處高爽乾燥的丘陵地帶,1547年由著名的建築家、造園大師維尼奧拉設計,修築於美麗的風景如畫的巴涅亞小鎮,歷時近二十年,是一座堪稱巴洛克典範的義大利台地花園。讓我們以蘭特庄園為例來領略義大利古典園林的特色。
在空間尺度和整體布局上,身為建築師維尼奧拉設計的蘭特庄園,從主體建築、水體、小品、道路系統到植物種植,都充滿了文藝復興時期建築那種典型的均衡、大度和巴洛克式的誇張氣息。它的園林布局呈中軸對稱、均衡穩定、主次分明,各層次間變化生動,又通過恰倒好處的比例掌控形成了一個和諧的整體。台地是「靴國」義大利園林的一大特徵,蘭特花園也不例外,由四個層次分明的台地組成:平台規整的刺綉花園、主體建築、圓形噴泉廣場、觀景台(至高點)。在蘭特花園,維尼奧拉對丘陵地帶變化豐富的地形進行了靈活巧妙的利用,在三層平台的圓形噴泉後,用一條華麗的鏈式水系穿越綠色坡地,使得漸行漸高的園林中軸終點落在了整個庄園的至高點上,並在此修築亭台方便從這兒俯瞰庄園全景。在這個新奇、精美、不斷變化的展現中,理水的高度技巧和精美的雕塑藝術完美的體現出巴洛克美感。
除了中軸布局、台地、巴洛克的理水和雕塑外,蘭特庄園的植物種植也頗具特色。它從最典型的歐式園林風格--修剪整齊的小灌木刺綉花壇開始,隨著層次的變化,漸漸的植物有了自然的形態,而到了至高點以充滿野趣的園林森林的環繞結束,實現了完全的人工向自然的過渡,是義大利古典園林中難得一見的人類意識向自然融合的表現。
蘭特庄園 「星泉」
http://gongjushu.cnki.net/CRFDPIC/r200704029/r200704029.009.9c5322.jpg
蘭特庄園正面 台階式布局清晰可見
http://gongjushu.cnki.net/CRFDPIC/r200704029/r200704029.007.9c52fd.jpg
蘭特庄園中軸疊層跌落的鏈式瀑布 象徵河流急湍,因為義大利園林多造在陡坡上
http://gongjushu.cnki.net/CRFDPIC/r200704029/r200704029.008.9c5313.jpg
如果不夠 這里還有圖
http://images.google.cn/images?hl=zh-CN&newwindow=1&q=Villa+Lante&um=1&ie=UTF-8&sa=X&oi=image_result_group&resnum=4&ct=title
Ⅵ 台地園的詳細介紹
台地園位於沈陽市植物園西北角,建成於2001年7月,為典型的義大利台地式園林,佔地面各8公頃,是舉行歐式婚禮的絕佳場所。
台地園是義大利風格式園林,依地勢而建,以濃密的林為背景,自上而下,借勢建園,主建築設在頂部,向下形成多層台地,中軸對稱布局,設置多級瀑布、疊水、壁泉、水池,水池疊水邊分布著維納斯和丘比特的雕像。雕像形態非常逼真,使得遊人藝術感油然而
生。從台地園婚禮殿堂觀景栽塔樓可以居高臨下俯看台地園全景,圍繞音樂噴泉而建的門架廣場是遊人集散活動的中心,噴泉水隨著鋼琴曲的悠揚節奏噴涌而出,中央噴泉水柱高達30米,是目前台地式園林中噴水高度最高的一個。大、小兩條九曲路,十八道彎彎延綿長,連接廣場入口。一路盡收美景,一路把美好記憶收藏。九九歸一,天長地久,美好的祝願伴您左右。門架廣場正前方入口處是亞當、夏娃的雕塑,雕像前留下了無數對情侶幸福的身影。
台地園園林的風格又不同於西方古典園林,以植物造景為主,講究開朗的空間,寬闊的草坪,明凈的湖水,欣欣向榮的樹木和花草,講究純天然的要素所來的自由清新和歡悅。在中軸線的兩邊種植高聳的杉、松類大樹,在主體兩側形成視覺焦點。其下種植花卉,形成歐式圖案,春、夏、秋三季繁花似錦。兩側形成開闊的疏林草地,與花卉的盛花盛景和色彩斑斕,季相萬千的秋葉樹形成豐富的園林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