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義大利 > 中國野戰醫院去義大利什麼時候

中國野戰醫院去義大利什麼時候

發布時間:2024-08-09 06:13:54

⑴ 二戰中,對待戰俘最好和最壞的國家分別是哪個

萊茵大營那個是杜撰出來的,連原作者巴克切自己都承認了。
另外抗戰中國軍也不是軟柿子,因為親人和戰友被日軍殺害,他們也不能百分之百地善待日軍俘虜。
事實上國軍部隊對待日軍戰俘一點都不比蘇聯紅軍遜色,經常是一次會戰下來抓住的俘虜只有區區幾人或者數十人。日軍士兵信奉「武士道」死戰不降是原因之一,另一方面,即使有日軍戰場繳械投降,常常也逃不脫被就地處決的命運。很多時候,國軍士兵抓到日俘後,就地砍頭、剖腹、活埋、火燒,直欲置於死地而後快。滇西反攻中,日軍的負隅頑抗使國軍蒙受極大傷亡,國軍士兵惱怒萬分,將活捉的日俘全部脫光衣服,挑斷手腳筋,用荊棘纏身,釘在樹上。他們以為那些日本人會死了,結果沒死,然後就挖出眼睛,割掉鼻子和耳朵,把嘴巴打上洞,用樹枝穿過去上下嘴唇縫起來;還沒死,就開始剝日本人的臉上的皮,即使這樣,那些日本人往往也要六七天左右才死。。。史沫特萊在《中國在反擊》一書中記述,國軍士兵在武漢保衛戰中,對舉手投降告饒的日軍從來不喊「交槍不殺」,而是高喊「殺----」一個活的也不留。台兒庄會戰,我軍俘虜了30多名日本士兵。為了讓老百姓見識一下日軍的猙獰面目,蔣委員長命令押送到武漢,拴在電線桿子上示眾。後被憤怒的市民亂石砸死。1941年冬天,我廖磊部在湖北和河南交界的雞公山,端了日軍一個野戰醫院,日本女護士被國軍強奸後幹掉。日本傷兵被殺掉。日軍在中國很少主動投降的。除了武士道精神毒害以外,中國軍隊不接受其投降,也是個重要原因。
至於新四軍和八路軍,據一些老兵的回憶說八路軍中殺害日軍俘虜的事也是有的,只不過較國軍要少一些。
個人認為二戰中對待俘虜最好的國家是英國,因為英國是最看重《日內瓦公約》的國家。
至於二戰中對待俘虜最壞的國家,日本肯定是其中之一,另外老毛子和德國也好不到哪裡去。德軍殺害蘇軍戰俘的事估計懂點二戰史的人都已經知道了,另外我這里還有德軍屠殺盟軍戰俘的資料(資料來源:《正義之劍---全球追捕審判納粹戰犯史鑒》),不妨做個參考。
美、英以及西歐國家落入納粹德國手中的戰俘,其生活待遇一般來講要明顯優越於蘇軍戰俘,但也多次遭到被殺害的結局。突出的一例是47名美、英、荷蘭被俘飛行員的悲慘境遇。1944年夏天,上述47名飛行員在對德國的一次轟炸中飛機被擊落,跳傘後被俘。他們全部被納粹法庭判處死刑,並押送到素以殺害戰俘聞名的毛特豪森集中營執行死刑。集中營司令官馬克斯·齊萊斯認為,無論使用槍決還是絞刑,都對飛行員們太便宜了。他於是採用了一種讓他們吃盡苦頭的處決辦法,送他們去採石場做工,讓不堪忍受的苦役和毒打把他們慢慢地折磨死。他們慘死的情景是後來由倖存的戰俘講述的:毛特豪森集中營的採石場是一個巨大的盆地,從地面上有一條用80塊粗糙的大岩石塊壘起的階梯通往盆地底部。這47名空軍戰俘,每天光著腳,只穿襯衣和短褲,有的光著膀子。他們抱著或扛著25公斤到30公斤重的石塊,沿著石台階往上走,時不時地飽嘗拳打腳踢,甚至被有意投下的石塊砸傷。搬到地面還來不及放下,就又被趕下去,強迫他們搬一塊比前一回更重的大石塊。這樣折騰了一天,到晚上收工時,已有21人活活累死。次日,黨衛軍又用同樣的手法對付還活著的人。到第二天晚上,就只剩下一個活人了。
聞知戰友們慘遭殺害,被關押在毛特豪森集中營薩岡分部「3 號空軍戰俘營」的數百名美英飛行員決定越獄。他們以難以想像的毅力,挖通了1 條越獄隧道。1945年3 月24日,80名英國飛行員越獄成功。希特勒聞訊大怒,親自下令殺害敢於逃跑的飛行員。3 月26日,蓋世太保總頭子繆勒下命令給布雷斯勞地區的蓋世太保頭子、黨衛軍突擊隊中隊長沙爾貝文克,要他執行殺害重新被捕的飛行員的任務。盡管不少納粹大員出面做希特勒的工作,還是有50名飛行員被殺害。這就是二戰中有名的薩岡事件。戰後,這兩起慘案的罪魁禍首、薩克森豪森集中營司令官馬克斯·齊萊斯及其主要幫凶,被美國軍事法庭判處死刑。
在布亨瓦爾特集中營,幾十名文身的法國年輕戰俘被集中營司令官漢斯·科赫的妻子伊爾絲挑選出來。她以注射防疫針的幌子給他們注射了致命的毒劑。其實,這些法國青年完全是無辜的,伊爾絲之所以殺害他們,其目的僅僅是為了剝取他們的人皮,去製作各種工藝品,以滿足自己酷愛「藝術」的嗜好。
在納茨維勒集中營,漢斯·羅德等納粹醫生甚至形成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只要抓獲到盟軍的女官兵,一律使用注射毒劑的辦法處死。為此,戰後盟軍法庭曾對這些淪為戰犯的納粹醫生進行過嚴正的審判,直至判處死刑。這就是聞名歐洲的納茨維勒集中營罪犯審判案。

⑵ 南丁格爾是哪個國的

弗洛倫斯·南丁格爾( Florence Nightingale 1820 - 1910 ),英國女護士,基督徒,歐美近代護理學和護士教育創始人之一。 出生於義大利佛羅倫薩。

父母疼愛南丁格爾,讓她接受最高水平的教育,竭盡全力培養她。她從幼年起,接受文法、作文教育自不待說,她還學習了法語、德語、義大利語、拉丁語以及希臘語等多種語言。而且,對數學、哲學、歷史、音樂、繪畫及手工藝等進行了廣泛的學習鑽研。當時的勤奮和努力為她打下良好基礎,使她在後來留下大量著作。由此可知,年輕時代的辛勞、用功,必定在日後起作用。絕對不要忽視這一點。總之,從優越的環境、教養來看,可以說她的未來人生必定獲得幸福。按當時的社會常識來看,她的前途只有過那種高雅華貴的社交生活,做一個人人羨慕的竊窕淑女。然而,她沒有選擇這條道路。她不顧父母的反對毅然選擇當一位護士。她非常聰明,一定意識到在那華貴之中總是夾雜著凄涼和空虛吧。
南丁格爾年輕時在日記中這樣寫道:
「我想就職、經商,只要是需要的事,什麼都可以,那種值得我全力以赴去乾的工作,對我來說無論如何是必須的,我一直在尋求它。」(《南丁格爾評傳》,李頓·斯特雷奇著,岩崎民平譯,實業之日本社版)於是她下定決心為解除人們的病痛而當一名護士。她二十五歲那年,把這一迫切想法告訴了家裡,結果遭到強烈反對。這毫不足怪。當時人們對醫院的印象非常壞,認為那是個既不幹凈,風氣又很糟的地方。她曾在書中寫道:「人們把護士看成已經喪失品格的女人,因而認為最好由那些甚至已經有了孩子的婦女去干。」當時倫敦醫院的醫生還說道:「護士們都是些酒鬼,以護士長為首,所有人都一個樣!」(《弗羅倫薩·南丁格爾的生涯》,賽西爾·烏茲塔姆著,武山滿智子等譯,現代社版)在這樣的時代,她毅然決定「要當一名護士」。因而,我深感作為一個人來說,南丁格爾具有堅強、偉大的信念,很多人從常情出發,多把是否體面看得最為重要。她卻不在乎這些。她當時寫道:「在我的字典中沒有失望、退縮這樣的詞彙。」(同前書)那些留下大大小小業績的先驅們,都是懷著純真而又牢固的「信念」進入生活,並且始終不渝,貫徹終生。他們把那些由喜悅、痛苦以及悲哀等光明和陰影交織而成的人的感情的綾緞,不斷搓捻在一起,形成人生之綱。如果這條命脈之綱粗大牢固,那麼人們就能懷著自豪和感謝的心情,回首自己那包括所有苦難經歷在內的一生。我認為在一直沿著自己堅信的道路前進的過程中,存在著人生價值和真正的幸福。
[編輯本段]社會評價
「獨立女性」的先驅
南丁格爾三十一歲時,在家庭和周圍人不理解和反對之中,進入德國凱撒斯勞滕的護士學校,邁出了當護士的第一步。她的真正的護士生涯,實際是從三十三歲開始的。如同世上眾多偉人一樣,對她來說二十歲到三十歲之間也是個充滿暴風雨的時期,是為她以後飛躍前進作準備,並對她進行考驗的年代。她自三十歲以後,開始向自己的人生課題挑戰。構築具有自己特色的人生是與年齡無關的。而且偉大的人生沒有男女之別。一旦發現並認識到深藏於自己內心的偉大使命,即便是三十歲開始新的挑戰也決不為遲。南丁格爾就是最好的例證。她在日記中說:「我腦海中充滿有關人間痛苦的思索……。」她的心沒有停留於自己的事,而是深入到廣大的人類愛的世界中。結果,她把一生奉獻給護士這一天職,一直過著獨身生活。「我並不是規勸女性過獨身生活。但是任意將他人與自己作比,或者陷進所謂「華麗婚姻」這種表面幸福觀中,失去正確的人生前途,則不能不說是很可悲的事。社會上有些人年輕時就舉行豪華的結婚儀式,開始新的生活,不久步入家庭,生兒育女,到三十歲以後,便疲於現實生活勞累,失去希望和進取心。這種類型在社會上大有人在。當我目睹有的女性沒有發揮自己原有的力量,而虛度年華時,不勝遺憾。無論是男性或者女性,最重要的是毫無遺恨地發揮出自己的力量,為自己負有的使命而奮斗終生。並且不應依靠別人來生活,而是在自食其力過程中,去開辟真正的歡快和永存的幸福之路。」
南丁格爾曾在一封信中說:「人生就是斗爭,是一場同歪風邪氣的搏鬥。」(《另一個南丁格爾》,吉岡修郎著,醫學書院版)她一生中通過激烈「斗爭」,改善醫院條件,把護士從「喪失品格的女人」升華為「天使」。這是人類精神上的一個大變革。這一變革竟是一名女性完成的。這一事實最清楚地表明「一個人」的力量該有多麼巨大!推動一樁偉大事業前進,最終關聯到「一個人」的成長。男性也好,女性也好,就看你是否能成為這「一個人」。況且,南丁格爾所生活的十九世紀,全社會都想把女性的生活方式限定在一個方向,這種勢力,當時依然十分頑強。而她作為一個女性,在那種時代卻完成了如此偉大的事業。她的氣魄和熱情確實值得敬佩。她在初期著作《致凱撒斯勞滕學園》一書的開場白中這樣寫道:「有一句老話說:十九世紀一定會成為『女性的世紀。』然而(中略),它並未成為女性世紀,這怨誰呢?不是男人的責任。因為沒有哪個時代像這個世紀那樣,女性不僅擁有充分開發自己能力的自由,而且還獲得了這種機會,我覺得對女性來說,這是最好的一個時代。」(《南丁格爾著作集第1卷》,湯槙麻斯監修,薄井坦子等編譯,現代社版)
[編輯本段]人物履歷
1820 年 5 月 12 日出生於義大利佛羅倫薩。其父是旅意英僑,家庭十分富有,內閣大臣們是她家的常客。南丁格爾本人受過正規的高等教育,可以用英、意、法、德語自如交談。她自童年開始,即對護理工作深感興趣,鄉間度假時,常常跑去看護生病的村民。在青年時期,她已不滿足於貴族生活,決心從事一項值得為之奮斗終身的事業,做一名護士的願望在她的心目中日趨成熟。她不顧世俗的偏見和父母的反對,毅然投身於當時只有最低層婦女和教會修女才擔任的護理工作。無論到哪個國家旅行,她都去訪問醫院。 1850 年和 1851 年,到德國凱斯韋爾黎醫院,與基督教女執事一同學習護理。 1853 年,到巴黎「慈善事業修女會」參觀考察護理組織和設施,歸國後,擔任倫敦患病婦女護理會監督。
1854 年克里米亞戰爭爆發,《時代》雜志記者威廉·羅莎的戰地快訊,揭示了英國傷病員「缺乏最普通的病房簡易用具」,震動了英國社會,喚起公眾對護理工作的注意。當時的首相西德尼·赫伯特,自然想起邀請他的朋友南丁格爾去做好這件事,這正與南丁格爾的願望不謀而合。當徵求護士的號令一出,各種基督教團體的婦女們都欣然響應,南丁格爾必須從中作一個挑選。她呼召「具有健康遠見的護士」,而且是「不分宗教派別,無論是羅馬天主教修女、新教女執事、基督教醫院的護士、英國國教的姊妹等都不可分彼此」。她和38名護士遠赴前線斯庫塔里醫院,開始她那偉大崇高的護士生涯。當時用品缺乏,水源不足,衛生條件極差。她克服種種困難,改善醫院後勤服務和環境衛生,建立醫院管理制度,提高護理質量,使傷病員死亡率從 百分之42 ,急劇下降到 百分之2 。南丁格爾不僅表現出非凡的組織才能,而且對傷病員的關懷愛護感人至深。她協助醫生進行手術,減輕病人的痛苦;清洗包紮傷口,護理傷員;替士兵寫信,給以慰藉;掩埋不幸的死者,祭祀亡靈……,每天往往工作 20 多個小時。夜幕降臨時,她提著一盞小小的油燈,沿著崎嶇的小路,在 4 英里之遙的營區里,逐床查看傷病員。士兵們親切地稱她為「提燈女士」、"提燈女神」「克里米亞的天使」。傷病員寫道:「燈光搖曳著飄過來了,寒夜似乎也充滿了溫暖……我們幾百個傷員躺在那,當她來臨時,我們掙扎著親吻她那浮動在牆壁上的修長身影,然後再滿足地躺回枕頭上。」這就是所謂的「壁影之吻」。因此,「舉燈護士」和「護士大學生燃燭戴帽儀式」,也成為南丁格爾紀念郵票和護士專題郵票的常用題材。
克里米亞的天使
一八五三年,俄國和土耳其之間發生戰爭,是由於宗教對立而引起的。當時,力圖阻止俄國南下政策的英國和法國,為支援土耳其而參戰。主戰場是突出在黑海中的克里米亞半島,所以叫「克里米亞戰爭」。戰爭爆發的第二年,即一八五四年,南丁格爾根據當時陸軍總司令的要求,組織一支三十八人的護士隊,開赴戰場。她當時三十四歲。在此後的兩年中,她開展了英勇奮進的救護活動。因此而被稱為「克里米亞的天使」,她的名字載於世界史冊。
當時年輕的托爾斯泰作為俄國軍官,在克里米亞服役,他曾寫道:「所謂戰爭,並不是那種軍樂齊奏,鑼鼓咚咚,旌旗飄揚,以及風姿颯爽的騎馬將軍等整然有序、光輝美麗的情景,它的真實情況是流血、痛苦以及死亡。」(《托爾斯泰全集第二卷》,中村白葉譯,河出書房新社版)。正如托爾斯泰所描寫的,當時的戰場已分不出敵人和朋友,呈現出一片極為悲慘的景象。
南丁格爾所在的英軍野戰醫院內的情景,同樣是慘不忍睹的。傷兵源源不斷被送來,霍亂患者也急劇增加,可是醫療用品、糧食物資等卻極不齊備。而且據說野戰醫院的建築物也極不衛生,運來的士兵因而染上鼠疫並且喪命的也相當多。南丁格爾由於自幼在極為優越的家庭環境中長大,體格並不那麼強健,所以也差一點死於疾病。但是她度過了這一切難關,她在信中寫道:「克里米亞熱、痢疾、麻疹等,如今這兒的水土所帶來的疾病,我全都得過。因此,我相信自己的身體已完全能適應這里的水土氣候,我已作好同士兵們一起經受這場戰爭考驗的准備。」(《弗羅倫薩·南丁格爾的生涯》,賽西爾·烏茲達姆、史密斯著,武山滿智子等譯,現代社版)而且,還有來自醫師團的非常明顯的歧視。那些以權威自居的醫生,根本不把南丁格爾等護士們放在眼裡,甚至不讓她們走進病房。優秀的護士觀察患者非常細致,有時甚至比醫生判斷的還准確。因此,必須尊敬護士,決不應輕視她們。但當時的社會,到處對護士工作表現出無知和不理解。據說她就是在這種環境下,擔負掃除、洗滌、膳食,乃至所有物資供應,她整天忙於雜務。可是她對此並不介意,仍舊堅持說:「我們有我們的使命。」要是一般人,對如此不佳的境遇和殘酷的工作條件,恐怕定會義憤填胸,改變志向的吧。而她卻不改初衷,沿著自己確定的使命道路,一走到底。
南丁格爾在護士工作上作出了巨大犧牲。為護理士兵,有時整天不休息,一直站著。 有時相反,為捆紮綳帶,要連續數小時跪在那兒工作。由於戰斗極其殘酷,士兵相繼死亡。南丁格爾對很多在凄冷孤獨之中斷氣的士兵,懷著深深的同情。她非常希望「不再出現在失意中孤獨死去的士兵」,為此她在那些行將死亡的士兵眼前,竭盡全力進行護理、鼓勵。看到她一會兒在這兒,一會兒在那兒,頻繁地跑來跑去,士兵們甚至以為醫院里有好幾個南丁格爾呢!而且她還擔負一件和護士工作不相乾的事,即必須書寫大量信件。每天有大量士兵死亡。因為聯系中斷,故鄉親人非常掛念。他們即使給軍事機關寫信,在當時情況下,也很難指望那些以權威和官僚自居的軍官們給予親切的回答。因此,士兵的親眷們有時很自然地給南丁格爾寫信。而她在極端繁忙之中,一一過目,並真心實意給予回信。她給一個士兵的妻子寫的回信,至今還保存著。那是一封告訴妻子當兵的丈夫不幸死亡的信,她那充滿著同情心和無微不至關懷的文字,即便非親非故,也要流著淚水才能讀下去的。她還在信中裝入了補助申請單,並詳盡說明如何辦理手續,幫助對方出各 種主意。她一生所寫書信的數量極大,據《南丁格爾作品集》的監修者湯槙麻斯先生說:「一種說法是一萬封,還有一種說法是一萬數千封。」她寫信既不為獲取報酬,也不為揚名於世。
她只是一心想完成自己所確定的使命。這充分表現出她那崇高的形象。然而,盡管她不間斷地做出如此巨大而真誠的獻身和努力,卻遭到很多的反對和干擾。當然那些直接受到親切護理的大批士兵,是由衷感激和信任她的。另一方面,也出現了對於士兵給予她的信賴,充滿卑劣下流的中傷和嫉妒。由此可見,百年前和現在,人的心胸沒有取得什麼進步。而她卻超越了這一點,獲得了進步,她才是真正的勇者,是把自己所確立的使命能夠貫徹始終的人。她在《護理備忘錄》中作了這樣的記載:「所謂凡事均有『使命感』是怎麼回事呢?我以為是這樣的:即為達到你自己認為『最正確』、『最完善』的崇高理想而去完成工作,而不是由於不主動,被人『提醒』才去干。」(《南丁格爾著作集第一卷》,湯槙麻斯監修,薄井坦子等編譯,現代社版)「別人說後才去做」,這不是基於使命感的行為,而是一種盡義務的行動。「別人不說也去做」,這才是可貴精神。她繼續寫道:「這就是『一心一意地工作』,為完成自己的『使命』……任何人都必須具有這種精神。……一個護士如果不是為追求理想的圓滿實現而看護病人,那麼別人再做什麼『指示』,她也不可能以極大的熱情去進行護理。」她所強調的是為圓滿完成自己的使命,用不著別人指示,也能主動去工作,這才稱得上「一心一意」。我認為人的一生是由做了哪些工作,為現在的社會和家庭帶來多大幸福而決定。其關鍵恐怕在於是否盡最大努力去完成使命,是否讓自己的生命得到充分燃燒,並通過這火焰給時代和社會帶來利益。人們常說女性和男性相比,熱情、易動感情,為此而有動輒失去理智的不足。然而一旦樹立起高大正確的目標,具有使命感,就能發揮出男性所不具備的特有的巨大力量。南丁格爾的偉大生涯充分說明了這點。
以辛勤的汗水開創近代護理工作
後來,南丁格爾被稱為「克里米亞天使」,她在戰場上的勇敢無畏的形象是盡人皆知的。但是她所以能以「偉大人物」而著稱於後世,是因為她是現代醫護工作的創始人。她在克里米亞戰爭中的各種佳話,不過是她漫長的一生中所從事的偉大事業的起點而已。而且由於戰場上的過度勞累,使她終生未能擺脫病痛。南丁格爾一方面和折磨自己的疾病作斗爭,同時她沒有僅僅局限於護士工作,而是積極從事醫院改革和印度衛生狀況改善等全國性的更為重要的工作。如今,她被稱作世界護士界開創近代護理工作的起點,被尊為護士的楷模。她的事跡告訴我們:當確定了起點,並為自己的信念而生活時,即使病魔纏身,對其本人來說也絲毫不會成為障礙,取得成功的關鍵就在於是否沒著自己的路走到底。另外,使我驚嘆不已的是南丁格爾活動范圍的廣泛,以及她那開創這種局面的聰明的構想能力。一個確立了人生目標,並為此而行動的人,其真正價值在於他既可成為教育家,又可成為實踐家,可以適應多層次的社會活動。
她最初是一個普通護士,逐步擴展活動內容的領域,終於確立了近代護理體系的基礎。她愛惜生命,所以她的視野逐漸從對一個人,擴大到對一個家庭,一個地區,進而擴展到國家乃至全世界。她並非單純作為一個慈善家而生存,而是以慈愛為基礎,為救護更多的人民,常常進行極為冷靜透徹的分析考慮,不斷向英國政府和陸軍部毫不客氣地提出改進建議。為此,得罪不少人。但她始終不懈地同社會上那種把弱者置於不必要的死地的懶惰和無知進行了斗爭。總之,她不是作為一個普通護士而結束自己的一生。應該說在徹底完成護士工作過程中,她給自己的使命開辟了大片的良田沃野。關於護理工作的所有方面,她都有一個明確的理想。可能是為一生的使命而生存的堅強信念,使她的頭腦具有不隨波逐流、強韌不倦的思考能力。她把耳聞目睹的一切,通過自己的思考,加以整理、綜合,形成新的設想。並且為實現這新的設想而勇往直前,把世人的批評、贊譽全不放在心上。南丁格爾在克里米亞時寫的一封信中說道:「如今我擔負的工作中,護理僅僅佔一小部分。」(《弗羅倫薩·南丁格爾的生涯》,賽西爾·烏茲達姆、史密斯著,武山滿智子等譯,現代社版)從那時起,管理和經營醫院的一切工作,均由她負責。她必定深深體會到:為進行充分護理,不僅需要醫生和護士的協力,而且必須得到所有人的合作。她已認識到為實現福利和衛生方面的目標,需要大批人團結起來,組織起來。可以說她從這時起,走上完成更大使命的人生道路。她的有關近代護理體系的設想,是在當時的實踐中孕育產生的。另外,她雖為上流社會出身,但通過護理工作,得以和各階層的人積極接觸交往,這也是促使她形成多元性思考能力的一個可貴經驗。
真正的英雄是謙虛的人
一八五六年克里米亞戰爭結束,南丁格爾回到英國,受到人民的熱烈歡迎。由於先期回國的士兵們的傳頌,她被群眾尊為英雄,名聲大震。但是她沒有因為人民的贊揚而沾沾自喜,克里米亞戰爭的慘狀和對下一步改革的願望,占據了她整個身心。南丁格爾關於什麼是「真正的英雄」有過一段話,開頭是這樣說的:「如果所謂英雄是指那種為他人進行了崇高事業的人,那麼,」她接著說道:「這種人一定是不驕傲自大,謙虛謹慎的人。」(《南丁格爾作品集第三卷》,湯槙麻斯監修,薄井坦子等編譯,現代社版)一提到英雄,人們往往想到的是一種轟轟烈烈、傲氣十足、得意洋洋的形象。但她卻說「不驕不躁、謙虛謹慎的人」才是英雄。盡管有人自以為了不起,但從大千世界來看,只不過是個小小娃娃般的人。只有缺乏真正力量的人才驕傲自大。謙虛則是冷靜地正視自己,主動致力於自我成長、壯大的內心世界反映。謙虛的人總是雍容大度,能正確地認識事物。高傲的人總是焦躁不安,動輒屈服於虛榮心。如果說英雄是「為他人進行事業的人」,那麼可以說他的必備條件自然是要有高潔的人格,深厚的仁慈心,以及由此而採取的行動。南丁格爾還說道:「如果說婦女在日常生活的『瑣碎工作』中,也和在發生重大事件時,處理重要工作一樣,或者幹得更出色,因而人人能成為英雄的話,那麼每天為他人做奉獻的護士們正是個個皆可謂英雄。」(同前書)英雄不只是出現在轟轟烈烈的舞台、偉大壯麗的工作中,在那每天每日「為他人」嘔心瀝血、默默獻身的人們中間才有真正的英雄。「為他人」而真心實意地做奉獻,會使你真正感到喜悅和充實。「沒有報酬的行為」帶來的充實感,能使你最寶貴的生命充滿豐富多彩的活力。
南丁格爾在克里米亞的巨大成功和忘我的工作精神,博得各國公眾的贊揚。護士工作的重要性為人們所承認,護理工作從此受到社會的重視。
1856 年戰爭結束後,南丁格爾才抱著病弱的身體,最後離開戰地醫院回到倫敦。英國公眾捐贈巨款,以表彰她的功勛。南丁格爾用此資金作為「南丁格爾基金」, 1860 年在倫敦聖托馬斯醫院創辦了世界上第一所護士學校。後又開創了助產士和濟貧院護士的培訓工作,推動了西歐各國以及世界各地的護理工作和護士教育的發展。她強調護理工作是一門非宗教性的專業,必須由受過科學訓練和品質優秀的護士,負責護理教育和行政管理。她以病弱的身軀充滿激情地工作,為培養護理人材,傾注了畢生精力,確立了護理工作的社會地位和近代護理學的科學地位,使護理學科成為現代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護理工作成為受人敬重的職業。現代護理學是社會發展的產物,職業性護士的出現,是現代化進程中專業化不斷提高的結果,也是婦女自立運動的重要勝利。職業護士的資格,由護士教育標准限定,並堅持注冊和許可證制度。南丁格爾有不少論著,她的名著《護理工作記錄》( 1858 年出版)成為當時的暢銷書,被翻譯成多種文字,是為現代護理學的經典著作。
1867 年,在倫敦滑鐵盧廣場,建立了克里米亞紀念碑,並為南丁格爾鑄造提燈銅像,和西德尼·赫伯特的銅像並列在一起。
1907 年,英國政府授予南丁格爾最高榮譽勛章,這是首次將該勛章授予女性。偉大革命導師馬克思在文稿中,也曾兩次充滿感情色彩地稱贊這位既溫柔又堅強的女性:「在當地找不到一個男人有足夠的毅力去打破這套陳規陋習,能夠根據情況的需要,不顧規章地去負責採取行動。只有一個人敢於這樣做,那是一個女人,南丁格爾小姐。她確信必須的物品都在倉庫里,於是帶領幾個大膽的人,真的撬開了鎖,盜竊了女王陛下的倉庫,並且向嚇得呆若木雞的軍需官們聲稱:我終於有了我需要的一切。現在請你們把你們所看到的去告訴英國吧!全部責任由我來負!」
1910 年的一個晚上,南丁格爾這位 90 歲的疲憊老人,在睡夢中安然長逝。為了永遠紀念她,國際護士協會和國際紅十字會,把她的誕生日--5月12日定為國際護士節,並決定以南丁格爾的名字命名最高護士名譽獎,即南丁格爾獎。自 1912 年以來,每兩年對各國卓有成就的護士頒發南丁格爾獎一次。中國做出卓越貢獻的優秀護士有許多獲得了南丁格爾獎。南丁格爾使傷病員們心中感到無比溫暖的那盞燈,將永遠照耀護理事業的道路,她一生的事奉用她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天國就在我們心中,但我們必須讓它外顯出來。」

⑶ 八國聯軍是哪八個國家 為什麼要入侵中國八國聯軍有哪八國

1、八國聯軍:

是指1900年(清光緒二十六年)以軍事行動侵入中國清朝的大英帝國(英)、美利堅合眾國(美)、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法)、德意志帝國(德)、俄羅斯帝國(俄)、大日本帝國(日)、義大利王國(意)、奧匈帝國(奧)的八國聯合軍隊。

2、八國聯軍入侵中國的原因:

八國聯軍對清朝宣戰的原因是清朝支持義和團運動,義和團運動的口號就是扶清滅洋。1840年的鴉片戰爭開始,西方列強開始侵略我國。在1840年以前是用走私鴉片等經濟手段侵略,1840年以後,通過經濟,軍事,文化,政治等各個方面的全面侵略。

1840年是個分水嶺,從此以後我國由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帝國主義每一次的侵略戰爭都在踐踏著我國的,使得我國的殖民地性質更為深重!

(3)中國野戰醫院去義大利什麼時候擴展閱讀: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簡介

1900~1901年(清光緒二十六年至二十七年),由英、俄、日、美、法、德、意、奧八國派遣的軍隊組成的侵華聯軍。19世紀末,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爆發。1900年5月,列強決定聯合出兵鎮壓義和團,陸續增兵北京和天津。6月10日,英國海軍中將E.西摩爾率領聯合特遣隊2000餘人分批由天津租界進犯北京,經廊坊落垡之戰,傷亡近300人,被迫退回天津。

6月17日,聯軍攻佔大沽,7月12日,兵力達到1.7萬人,火炮40餘門。14日,佔領天津。7月底至8月初,兵力增至3.4萬人,並做好入侵北京的准備。8月4日,聯軍集中1.8萬餘人及81門火炮,自天津出發,先後攻佔北倉、楊村、河西務、通州等戰略要地。

14日攻陷北京,爾後縱兵搶掠3天,並對北京實行分區佔領。此後,繼續增兵,自京、津出兵四向攻掠,控制了南至正定、北至張家口、東至山海關、西至娘子關的京津四周要隘。聯軍初期沒有成立聯合指揮部,作戰時通過司令官聯席會議分配任務。

8月17日,決定由德國陸軍元帥瓦德西任聯軍總司令。10月17日,瓦德西進京,設總司令部於紫禁城的儀鑾殿,並成立軍事殖民機構「北京管理委員會」於理藩院衙門。1901年6月14日,聯軍總司令部撤銷。《辛丑條約》簽訂後,聯軍逐步撤離北京和直隸地區。

戰爭期間,聯軍總兵力最多達12萬餘人(實際參戰兵力約三四萬人),裝備火炮270多門,除日軍第5師為整建制外,其餘多系臨時拼湊而成。出兵較多的國家所派遣軍隊一般均有步兵、騎兵、炮兵、工兵、輜重兵、鐵道兵、舟橋兵等兵種,並有電信隊、汽車隊、醫療衛生隊(或野戰醫院)、野戰兵工廠、糧秣供給隊、氫氣球隊(英軍和法軍)、雜役隊等勤務分隊。

聯軍裝備有當時世界上比較精良的步、機槍和火炮,所有槍、炮彈均使用無煙火葯。

閱讀全文

與中國野戰醫院去義大利什麼時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伊朗語我來自對面的部落怎麼說 瀏覽:574
363印尼是什麼意思 瀏覽:147
英國國王如何睡覺 瀏覽:67
印度手機用什麼網路 瀏覽:594
一千塊人民幣可以換多少印尼盾 瀏覽:715
從伊朗到中國的機票是多少錢 瀏覽:316
英國玻璃斯特城距倫敦多少路程 瀏覽:333
有什麼好看的英國原著 瀏覽:285
美國給伊朗買什麼葯 瀏覽:577
2020英國平均年收入多少錢 瀏覽:1000
越南自產水果怎麼樣 瀏覽:439
印度什麼時候成功登陸火星 瀏覽:697
中國六包胎在哪裡 瀏覽:921
中國哪些球隊有三外援 瀏覽:547
印尼去哪裡買魚膠 瀏覽:449
印尼哪裡收購鋁礦 瀏覽:312
入境印尼多少錢 瀏覽:945
印尼海軍實力怎麼樣 瀏覽:213
印度榨果汁怎麼樣 瀏覽:579
越南姓陳多少萬人 瀏覽: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