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義大利,在一戰時為何背叛同盟國而投向協約國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義大利加入了三國同盟, 本來義大利在歐洲大陸最主要的敵人是法國和奧地利帝國———與前者在突尼西亞、摩洛哥、利比亞等海外殖民地上存在著尖銳對立; 與後者在領土問題( 如特倫提諾和的里雅斯特) 、在爭奪勢力范圍如巴爾乾地區、亞得里亞海等方面也存在嚴重對抗。
義大利身份的轉變,是多方面因素綜合作用的。就義大利國內而言,民眾一直不滿政府與宿敵奧匈結盟的政策,資產階級也因沒有從與奧結盟中得到何種好處而對奧匈反感至極,因此一旦兩大集團開戰,義大利民眾很難接受義大利站在德奧一方作戰的主張,義大利最終必然倒向“協約國”集團。
Ⅱ 哪個國家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都是找的義大利做盟友
相信大家都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義大利是以一個“逗比”的形式存在的,但就是這么一個國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都有國家去和義大利聯手,其中德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都找義大利合作過。雖然在戰爭中盟友是非常重要的,但前提是要有一個好的盟友,而義大利並不屬於好盟友這一類,但德國還是找了義大利。讓德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都找義大利一共有三個原因,下面本人就為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
第三個原因就是義大利和德國在價值觀和產業等方面都是相差不多的,在當時都是屬於剛剛發展起來的國家。而在當時的歐洲,英國和法國是屬於老牌的大國,所以說義大利和德國有著共同的利益關系,所以最後促成了聯合。
Ⅲ 義大利為什麼要同德國結盟
希特勒籠絡義大利,推動德意聯盟的建立。他在表面上宣布對意阿戰爭保持中立,暗地裡卻給墨索里尼撐腰打氣。
德國拒絕參加對義大利的任何制裁,相反,1935年冬希特勒指示增加對義大利急需的燃料供應。德國法西斯的這種舉動,贏得了墨索里尼的信任。
侵略野心與經濟軍事實力非常不相稱的義大利,唯有取得德國的支持,才能擺脫在國際上的孤立地位,實現其在地中海和非洲的擴張計劃。
用墨索里尼本人的話說就是,「義大利的唯一出路就是同德國結盟」。因此,義大利開始修正其外交政策,向德國靠攏,從此改變了對德國吞並奧地利的態度。
Ⅳ 義大利在一戰中到底是同盟國還是協約國
先是和德國、奧匈帝國結盟成同盟國,又先後對奧匈帝國、德國宣戰加入了協約國一方。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義大利不折不扣的投機者。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義大利是「三國同盟」的簽字國,當時同盟國有三個國家:德國、奧匈帝國、義大利。1914年奧匈帝國在東線的挫折,使德國不得不去支撐其盟國,以對付即將沖過喀爾巴阡山山口和掃盪匈牙利平原的俄國人。由於奧匈帝國屢戰屢敗,義大利人顯得不大想再持中立了,義大利本身就對奧匈帝國懷有仇恨,奧匈帝國曾多次侵略義大利,佔領了部分義大利領土,義大利人對奧匈帝國宣戰有合適的理由。此時的德國極力主張要求義大利中立,以歸還領土為誘餌,而奧匈帝國堅決不歸還它佔領的義大利領土,與此同時,義大利正在秘密同協約國談判。義大利人發現,他們在奧地利垮台之前正式加入協約國,就能參與對它的瓜分。義大利人於1915年5月22日對奧匈帝國開戰。由於懼怕德國,暫時沒有對德宣戰,到了1916年8月28日,德國的戰敗已成定局,義大利人覺得安全了,不怕報復了,義大利落井下石,對德宣戰。
綜上,我們看出義大利是明顯的重利益、輕盟友,為了得到領土背信盟約,它的臨陣倒戈直接導致了奧匈帝國的滅亡,德國只能腹背受敵,加速了一戰結束的進程。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非正義的、帝國主義爭霸性質的掠奪戰爭,除塞爾維亞等少數國傢具有民族解放和自衛的正義性質外,其他都是非正義的。在這場非正義的戰爭中,不應過多譴責義大利的「背信棄義」。
Ⅳ 二戰中,德日達成結盟共識後,希特勒是如何將義大利拉入同盟的
德日就締結軍事同盟達成共識後,希特勒決心將義大利拉入同盟條約。義大利雖與德國締結過軍事同盟,但它不想當德國的副手,企圖與德國平起平坐,打一場與德國的戰爭「相平行的戰爭」,以實現復興「大羅馬帝國」的美夢,因而與德國同床異夢。德國發動侵波戰爭後,義大利拒不參戰;1940年法國敗降後,德國曾准備在英國登陸,義大利不顧德國的勸阻,單獨在非洲和希臘挑起戰火。因此,德國希望通過簽訂三國同盟條約向其施壓,迫使其調整侵略計劃,以協同德軍作戰。9月19日,里賓特洛甫前往羅馬,向墨索里尼和義大利外交大臣加•齊亞諾通報德日談判的情況,雙方就義大利簽署三國同盟條約達成協議。
Ⅵ 義大利強行租用浙江省的三門灣,為何清朝有膽氣直接備戰
因為清廷知道,義大利就是歐洲弱雞,比他們還弱,若要真打起來,他就根本就打不過他們。
三門灣事件發生時,清國雖說依舊還是一個落後、腐朽得封建制國家,但是卻早已睜眼看世界,對於歐洲各國的情況,清廷上下多少還是知道一點的。義大利這個歐洲弱雞國家,清廷還是知道他幾斤幾兩的,當時清國雖被英法俄德日等列強欺負的夠嗆,但是還未到碰到義大利這個歐洲二流列強,就嚇到膽戰心驚的地步。
義大利「歐洲弱雞」之名,自1896年慘敗於非洲國家衣索比亞時,就世界聞名,當時西方輿論是驚呼道:「不敢想像,一個文明的歐洲國家的軍隊會在一名非洲酋長和士兵的手中遭到如此巨大的災難!」,經此一戰,全世界都知道義大利軍的戰鬥力是有多弱。
1896年,為徹底將衣索比亞變成自己的殖民地,義大利單方面將此前與埃國簽訂的《烏查里條約》的第17條由「衣索比亞皇帝可以選擇在義大利政府的協助下同歐洲各國君主交往」改為「衣索比亞皇帝必須由義大利政府代表他處理與所有其他國家或政府之間的一切事務」,此舉引起了埃國皇帝孟尼利克二世的強烈不滿,孟尼利克二世立即向外界宣布不再承認其合法性,並開始預謀對意發動反擊戰,將意徹底趕出自己的國家。
當然,義大利直接強租三門灣雖告失敗,但是其覬覦三門灣和謀奪在華權益的野心仍然不死。義大利見強佔三門灣不行,就另闢蹊徑,向清國再次照會,說若中國不予三門灣,則需別辟一地予義大利,同時保證以後不將三門灣租與他國,同時允許其修築從三門灣到杭州的鐵路,准其在寧波鎮海辦礦務等要求,以此來達到變相占據三門灣和控制浙江全省的目的。
對於義大利的這個要求,清國依舊是嚴詞拒絕,並為此不惜與義大利開戰。慈禧下令兩廣總督、閩浙總督和南洋大臣整軍備戰,若意軍敢登陸強占,「即當奮力合擊,毋得觀望游移」。同時令在甲午戰爭遭重創的清朝海軍也重新出動,命令北洋水軍統領葉祖珪率艦南下,若義大利艦隊入侵,則立即予以痛擊。
義大利本就沒有實力與清國開戰,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希望能嚇住清國,讓清國感到害怕,繼而答應其要求。此時,見清國居然如此堅決,甚至不惜與其開戰,義大利害怕了,新任駐華公使薩爾瓦葛被迫將要求降低到希望在中國沿海獲得一個,但此時慈禧早已是徹底看穿了義大利的實力,她表示連一把黃土都不給義大利人。這時義大利在租借問題上已是無力回天,不得不在1899年10月放棄了對中國沿海的所有要求。
三門灣事件,清之所以罕見地對義大利這個西方國家強硬起來,主因就是清廷在英法奧等國公使的口中已經得知義大利的實力根本就不足以對清國造成任何的威脅,且列強也明確表示不會支持義大利的無理要求,加之這時清國剛剛經歷戊戌政變,慈禧對列強是極度厭惡,所以清廷才會,也才敢如此強硬的拒絕義大利的要求。
Ⅶ 三心二意的義大利,是如何從德國盟友變成敵人
這是因為義大利是一個非常注重自己利益而不顧自己盟友利益的國家,所以這最後導致了德國非常的氣憤,才會轉而成為了義大利的敵人。因為一旦和義大利這樣的國家建立同盟關系的話,將會使得自己國家的利益得不到一個有效的保障。甚至有可能義大利這樣的國家為了追求利益,會調轉槍頭攻打自己的盟友。
所以像這樣不靠譜的盟友,德國在後來對其他國家的作戰中也深受其害,因為義大利是一個為了利益而不擇手段的國家,不管這個國家對義大利有多少的恩惠,一旦義大利有了更大的利益追求,將會毫不猶豫的將這個國家拋棄。
Ⅷ 義大利屬於歐盟嗎
屬於。義大利是重要的一個歐盟國家,也是歐盟的創始成員國之一,歐盟成員國家有奧地利、比利時、保加利亞、塞普勒斯、克羅埃西亞、捷克共和國、丹麥、愛沙尼亞、芬蘭、法國。 德國、希臘、匈牙利、愛爾蘭、義大利、拉脫維亞、立陶宛、盧森堡、馬爾他、荷蘭、波蘭、葡萄牙、羅馬尼亞、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西班牙、瑞典
Ⅸ 義大利兩次世界大戰都跟隨德國,為何到了後期都背叛德國
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義大利兩次都是核心國家,同時在這兩次大戰中,義大利都與德國結為同盟。然而雖然義大利和德國成為盟友,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義大利突然背叛了德國人,加入了敵方陣營,這也是德國戰敗的一大重要原因之一,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義大利再一次背叛了德國。第一次義大利背叛德國主要原因是義大利和奧地利的關系極其不穩定。而第二次義大利背叛德國主要原因是義大利一直兩邊倒,在這一次中義大利依然沒有堅定的向著某一方,而是看哪一方強就向著哪邊。
當時義大利與德國結為同盟,一同對他過宣戰,但是後來隨著局勢的發展,軸心國逐漸衰敗,連著幾次戰敗,此時義大利看情況不妙,於是選擇兩邊陣營都聯系,一邊與德國繼續聯系,而另一邊開始尋求與同盟國的聯系。後來,德國宣布戰敗,義大利宣布退出軸心國,並開始進軍德國,完全背叛了德國。
Ⅹ 為什麼義大利在兩次世界大戰首先和德國結盟
絕對的。因為如果不是德國同日本及義大利結盟的話,或許早統治世界了。可是因為意大大利太萌,日本相隔太遠的話。二戰後,日本經濟及政治主要是靠美國扶植,如果不是這樣日本也不會發展的這么快。而且根據日本民族性格偏向於按步就班,為美國馬首視瞻,這樣根本不會有所超越,而德國人思維活躍些。以及現在日本跟中國的矛盾來看,日本以後的發展不看好,而德國卻擁有良好的發展空間與發展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