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義大利面用什麼代替怎麼做好吃
野菇燴義大利面的做法詳細介紹
菜系及功效:
義大利餐
野菇燴義大利面的製作材料:
主料:
義大利面100g,義大利野菇(morel)3朵,鴻喜菇1小撮,蕃茄半隻,碎洋蔥少許,碎大蒜少許,橄欖油適量,鹽少許,胡椒少許。
教您野菇燴義大利面怎麼做,如何做野菇燴義大利面才好吃1. 取一深鍋煮水至滾沸,加1匙鹽,放入面煮至八分熟後撈起,拌點橄欖油備用。
2. 蕃茄用熱水汆燙一下,去皮,切丁備用。
3. 取一平底鍋,加入適量的橄欖油炒香碎洋蔥及碎大蒜,加入義大利野菇、鴻喜菇拌炒約3分鍾,再加入作法2的蕃茄丁及白酒翻炒一下。
4. 續放入作法1的面於鍋中拌炒,最後加入鹽、胡椒調味即可裝盤。
Ⅱ 義大利面需要哪些材料
義大利面
材料:
義大利面一把、 培根(可用肉末代替)、 洋蔥、 大蒜、 西紅柿、番茄醬、法香 鹽 白糖 黑胡椒 乳酪粉
做法:
1、先煮麵條
鍋中的水燒開後 加入一勺鹽、一勺橄欖油 下入一小把量的義大利面 不要著急用筷子攪拌 讓面條自然的散落 待面條根部軟化後 用筷子輕輕翻轉幾下即可
加蓋子煮8分鍾
2、待面條大約7-8成熟的時候 撈出 用涼水沖一下 讓其冷卻 也可以放進冰水中 劃散 之後瀝干水分 淋入適量的橄欖油 用筷子拌勻 備用
我們可以利用煮麵的時間來做醬汁
3、鍋中加入一勺量的橄欖油 將洋蔥和大蒜切碎 下油鍋爆香 用中火慢慢炒至洋蔥開始變色 然後放入切好的培根或者是肉末
4、炒至培根出油後 加入切成小塊的西紅柿 加入適量的鹽 白糖調味 炒至西紅柿變軟 加入3-4勺量的番茄醬 加入半小碗水 小火慢慢煮開
直道湯色變紅 西紅柿軟爛後 再次根據自己的口味 加入白糖 適量黑胡椒 鹽 調味即可
5、可以將上述醬汁直接澆在煮好的面條上 可以將火轉的稍微大一點 把面條倒進去 快速的用筷子拌勻 這樣更加入味一些
義大利面條的醬汁還有白醬的做法 以後慢慢說哈 現在超市有現成的意麵醬 味道也不錯 價格大約是20元左右一聽 有很多口味可選擇 買回家一次吃不了的話 可以作為基礎的披薩醬來調味 也很不錯
面條在下鍋煮時 一定要預先加入鹽和橄欖油 目的是便於入味 以防面條粘連
之後撈出過水 能保持口感有嚼勁 加油翻拌 目的是 在准備醬汁時面條不會粘連
洋蔥和大蒜的量可以多一點 如果選用培根來做的話 鹽的量要適當減少
新鮮番茄和醬汁同時使用 可以利用新鮮番茄的水分和鮮甜 讓醬汁的口感更加復合 營養更加豐富 這個搭配可以在作其他番茄醬菜餚的時候 嘗試一下 真的很不錯
做好的醬汁可以直接澆在面條上 也可以在鍋中拌勻 按照自己的喜好把
最後撒上適量的法香碎、乳酪粉 口感更加獨特香濃
Ⅲ 義大利面和中國面有什麼區別
1、概念不同
義大利面,也被稱為意粉,是西餐正餐中最接近中國人飲食習慣的面點。義大利面條有很多種類,每種都有自己的名稱,長短有差,其空心的種類被部分漢語使用者稱為通心粉。
作為義大利面的法定原料,杜蘭小麥是最硬質的小麥品種,具有高密度、高蛋白質、高筋度等特點,其製成的義大利面通體呈黃色,耐煮、口感好。(義大利面)
2、歷史起源不同
義大利面的起源簡單說有人主張起源於中國,由馬可·波羅帶回義大利,後傳播到整個歐洲。最早的義大利面約成型於公元13至14世紀,與21世紀我們所吃的義大利面最像。到文藝復興時期後,義大利面的種類和醬汁也隨著藝術逐漸豐富起來。
最初的義大利面都是這樣揉了切、切了曬,吃的時候和肉類、蔬菜一起放在焗爐里做,因此當年義大利半島上許多城市的街道、廣場,隨處可見抻面條、晾面條的人。
據說最長的面條竟有800米。不過由於義大利面最初是應付糧荒的產物,所以青睞者多是窮人,但其美味很快就讓所有階層無法抵擋。
義大利面吃起來連汁帶水,頗不方便。早期的人們都是用手指去抓,吃完後還意猶未盡地把蘸著汁水的十指舔凈。
中世紀時,一些上層人士覺得這樣吃相不雅,絞盡腦汁發明了餐叉,可以把面條卷在四個叉齒上送進嘴裡。餐叉的發明被認為是西方飲食進入文明時代的標志。從這個意義上講,義大利面功不可沒。
中國面條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在中國東漢年間已存記載,至今超過一千九百年。最早的實物面條是由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科學家發現的。
他們在2002年10月14日在黃河上游、青海省民和縣喇家村進行地質考察時,在一處河漫灘沉積物地下3米處,發現了一個倒扣的碗。
碗中裝有黃色的面條,最長的有50厘米。研究人員通過分析該物質的成分,發現這碗面條已經有約4000年歷史,使面條的歷史大大提前。
3、搭配配料不同
義大利面的醬料基本來說可分為紅醬和白醬,紅醬是用番茄為底的紅色醬汁,白醬則是由麵粉、牛奶及奶油為底的白醬汁,此外,還有用橄欖油調味的面和用香草類調配的香草醬、青醬,和黑醬。
紅醬是主要以番茄為主製成的醬汁,目前是見得最多的。青醬以羅勒、松子粒、橄欖油等製成的醬汁,其口味較為特殊與濃郁。
白醬以無鹽奶油為主製成的醬汁,主要用於焗面、千層面及海鮮類的義大利面。黑醬是以墨魚汁所製成的醬汁,其主要佐於墨魚等海鮮義大利面。
中國面條則可以根據各地人們的口味不同搭配不同配料。北方人做面常加時令葉類鮮熟,佐以生蔥、生蒜、香菜等調味,味重油多,配料及湯相對較咸,主要是驅寒,飯量大的也可配饅頭、燒餅。
南方反之,因南方人以米飯作主食,面條為小吃或招待、迎合北方人口味,因小巧習慣喜以小碗盛放,但不放蔥姜、葉菜,喜歡放醬油、榨菜、明菜油。
Ⅳ 普通面條能做義大利面嗎!要怎麼做
義大利面主要就是面條的質地和我們普通的面條不同,它一般和面的時候不加水,全是用雞蛋來和面的,所以比較硬,耐煮又不會糊。如果用普通面條來做,那就不能算意麵了。不過,你要是願意,把意麵醬澆在煮好的普通面條上也沒啥不可以,中國拌面,嘿嘿~~選的時候可以選擇蛋面或者蕎麥面等,不容易糊。還可以用貓耳朵面代替意麵中的貝殼面,形狀差不多,呵呵~~
Ⅳ 義大利面和中國的面條有什麼區別
義大利面用的麵粉和我們中國做面用的麵粉不同,它用的是一種"硬杜林小麥",所以久煮不糊,這就是最大的區別。
歷史起源
義大利面的世界就像是千變萬化的萬花筒,數量種類之多據說至少有500種,再配上醬汁的組合變化,可做出上千種的義大利面,是義大利的特色主食。
義大利面的起源簡單說有人主張起源於中國,由馬可·波羅帶回義大利,後傳播到整個歐洲。
也有人主張:當年,羅馬帝國為了解決人口多、糧食不易保存的難題,想出了把麵粉揉成團、擀成薄餅再切條曬乾的妙計,從而發明了名垂千古的著名美食--PASTA(義大利面)。
最早的義大利面約成型於公元13至14世紀,與21世紀我們所吃的義大利面最像。到文藝復興時期後,義大利面的種類和醬汁也隨著藝術逐漸豐富起來。
最初的義大利面都是這樣揉了切、切了曬,吃的時候和肉類、蔬菜一起放在焗爐里做,因此當年義大利半島上許多城市的街道、廣場,隨處可見抻面條、晾面條的人。據說最長的面條竟有800米。不過由於義大利面最初是應付糧荒的產物,所以青睞者多是窮人,但其美味很快就讓所有階層無法抵擋。
義大利面吃起來連汁帶水,頗不方便。早期的人們都是用手指去抓,吃完後還意猶未盡地把蘸著汁水的十指舔凈。
中世紀時,一些上層人士覺得這樣吃相不雅,絞盡腦汁發明了餐叉,可以把面條卷在四個叉齒上送進嘴裡。餐叉的發明被認為是西方飲食進入文明時代的標志。從這個意義上講,義大利面功不可沒。
新大陸的發現開拓了人們的想像力,也給義大利面帶來更多變化:兩種從美洲舶來的植物--辣椒和西紅柿被引入醬料。
西紅柿的出現及隨後的品種改良,在義大利的那波利首次被人用作醬汁搭配面條,從此令面條大受歡迎,甚至連皇室貴族也被受吸引。正宗的義大利粉是由銅造的模子壓制而成,由於外型較粗厚而且凸不平,表面較容易黏上調味醬料,令吃起來的味道和口感更佳。
到19世紀末,義大利面著名的三大醬料體系:番茄底、鮮奶油底和橄欖油底完全形成,配以各種海鮮、蔬菜、水果、香料,形成復雜多變的醬料口味。面條本身也變化紛呈,有細長、扁平、螺旋、蝴蝶等多種形狀,並通過添加南瓜、菠菜、葡萄等製成五顏六色的種類。據統計,義大利面的品種竟有563種之多。可是誰會想到義大利面條最早是用腳揉面的?因為面團太大,用手實在揉不動。
直到18世紀,講衛生的那不勒斯國王費迪南多二世才請來巧匠,發明了揉面機。
1740年,第一座面條工廠建成,廣場曬面的大場面從此成為歷史。義大利人對面條的喜愛似乎與生俱來,許多人把做面的獨門秘方束之高閣,不肯輕易示人,甚至把義大利面鄭重寫進遺囑。中世紀許多歌劇、小說里都提到面條。近代義大利民族英雄加里波第也曾用面條犒賞三軍,甚至拿破崙在波河大進軍中也拿"吃面"激勵士氣。
Ⅵ 想自製義大利面,但是不想自己做面,請問成品是什麼面,炒麵的面可以帶代替么
可以代替,只是口感不同,成品的意麵超市有賣,但是在炒之前必須煮透,意麵不像中國的炒麵,它很難煮爛,必須煮到口感合適的時候才能撈起,再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