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歐洲文藝復興時有哪些音樂家
1、帕萊斯特里那,羅馬樂派的創始人,義大利作曲家,是歷史上最大的天主教會作曲家, 他一生作有大量的多聲部彌撒曲,經文歌,聖母頌歌,宗教牧歌和世俗牧歌,開創了庄嚴明凈的無伴奏合唱風格。世稱帕萊斯特里那風格。在他的作品中你可以隱約的體味到歌中的人文主義思想傾向,而且還到處充滿了濃郁的人情味和生活情趣。
到了後期帕萊斯特里那又力圖簡化復雜錯綜的復調織體,採用輪廓清晰的和弦式寫法,使歌詞易於聽清,他的作品 《二全音符彌撒曲》 中的 《釘十字架》 就具有此種風格, 帕萊斯特里那的後繼者又把羅馬風格的無伴奏合唱和威尼斯風格的分組合唱組合起來,使合唱效果此起彼伏,交相輝映。匯合成音的洪流,直到巴羅克時期這種演唱風格還一直延續著。
2、維拉爾特威尼斯派的創始人是威尼斯聖馬可教堂的樂正,維拉爾特受兩架管風琴交替演奏能造成音色對比的啟發,在聲樂作品中運用分組合唱的原則,在他的啟發下,他的後繼者安德雷等發展了這一原則,造成壯麗宏偉,賦予回聲效果的威尼斯風格。
3、奧蘭多·迪·拉索佛蘭德派最大的作曲家,文藝復興時期的主要樂派,他為復調音樂到主調音樂的過渡開辟了道路,他的作品幾乎全是聲樂。共有2000多首。其中有彌撒曲,經文歌 。聖母歌和世俗音樂作品,如義大利的牧歌,法國的尚松,德國的利德等,拉索的作品輕松活潑通俗易懂,富有人情味。
Ⅱ 義大利有哪些音樂家
舒曼、李斯特、勃拉姆斯、拉赫瑪尼諾夫、朱賽佩·威爾第。
1、舒曼
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1810年6月8日—1856年7月29日),19世紀德國作曲家、音樂評論家。代表作品有《蝴蝶》、《維也納狂歡節》、《新音樂雜志》等。
2、李斯特
弗朗茨·李斯特(Franz Liszt,1811年10月22日 —1886年7月31日),出生於匈牙利雷汀,匈牙利著名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偉大的浪漫主義大師,是浪漫主義前期最傑出的代表人物之一。
代表作品有交響曲《浮士德》、《但丁》;鋼琴曲《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等
3、勃拉姆斯
約翰內斯·勃拉姆斯(德語:Johannes Brahms,德語:[joˈhanəs ˈbʁaːms],1833年5月7日—1897年4月3日),出生於漢堡,逝於維也納,德國古典主義最後的作曲家,浪漫主義中期作曲家。
其重要作品有:《第一交響曲》(「貝多芬第十交響曲」),兩部鋼琴協奏曲:《d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和《降B大調第二鋼琴協奏曲》等。
4、拉赫瑪尼諾夫
謝爾蓋·瓦西里耶維奇·拉赫瑪尼諾夫(英文:Sergei Vassilievitch Rachmaninoff,俄文:Сергей Васильевич Рахманинов),1873年4月1日生於俄羅斯,1943年3月28日逝世,是二十世紀世界的古典音樂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
主要作品有第二、三鋼琴協奏曲、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二十四首前奏曲、音畫練習曲,歌劇《阿萊科》、《利米尼的法蘭契斯卡》和第二交響曲、管弦樂「死島」、鍾等。其中《d小調第三鋼琴協奏曲》以其艱深的難度,成為鋼琴演奏曲目中的「最難」。
5、朱賽佩·威爾第
朱塞佩·威爾第(Giuseppe Verdi,1813年—1901年),義大利作曲家,他以自己的歌劇作品《倫巴底人》(1848)、《厄爾南尼》(1844)、《阿爾濟拉》(1846)、《列尼亞諾戰役》(1849)以及革命歌曲等鼓舞人民起來斗爭,因之獲得「義大利革命的音樂大師」之稱。
共寫了26部歌劇,7首合唱作品。主要代表作品有歌劇:《納布科》、《弄臣》、《茶花女》、《游吟詩人》、《奧賽羅》、《阿伊達》、《西西里晚禱》、《法爾斯塔夫》、《假面舞會》、《唐·卡洛斯》;聲樂曲:《安魂曲》、《四首宗教歌曲》。
Ⅲ 義大利著名音樂家有哪些
魯契亞諾·帕瓦羅蒂,
吉亞卡摩·普契尼
威爾第
亞歷山德羅·斯卡拉蒂
帕格尼尼
馬斯卡尼
維瓦爾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