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義大利衣索比亞戰爭的過程是怎樣的
第一次意埃戰爭
1890年,義大利把從衣索比亞奪得的北部領土和厄利垂亞殖民地合並,衣索比亞政府拒絕接受要求,也不承認其佔領。
1893年2月12日,衣索比亞皇帝曼涅里克二世知會義大利政府,自1894年5月2日起將不在履行《烏西亞利條約》的一切權利及義務。為了干涉,義大利准備1.4萬兵團交由巴拉蒂埃里將軍指揮武裝入侵衣索比亞。
1894年7月17日,首批義大利軍團抵達卡薩拉並在那展開第一場戰斗。據義大利的記錄,埃軍是10萬人左右其中有1萬名騎兵。在衣索比亞的各領主同時也是軍隊司令官,曼涅里克二世的嫡系部隊是意軍的核心。
第一次意埃戰爭
1895年1月,義大利軍連續八次擊敗各地封建主。3月,義大利軍開始全面進攻,成功攻佔阿迪格臘特。這年年底,埃軍已動員了12萬人。
1895年12月7日,由衣索比亞的馬科涅諾公爵在安巴—阿拉吉的戰斗中獲勝,義大利軍第一次打敗仗。
1896年3月1日,衣索比亞軍事先偵查義大利兵營得知作戰情報。義大利軍因行軍分隔彼此距離拉大,使得埃軍能逐一地重創分散的義大利軍。衣索比亞指揮部善用正面攻擊和側翼縱深作戰,結合軍隊並包圍敵軍。主要目標鎖定義大利軍阿利別爾通將軍的縱隊,盡管義大利炮兵有效狙擊了進攻,但是義大利軍的縱隊仍舊被擊潰,還差點全殲,其他的義大利軍縱隊也被擊敗。雖然義大利軍擁有良好的裝備和軍事技術,但在阿杜瓦戰役中意軍再度被擊潰。
戰爭的結果,義大利最終敗給衣索比亞武裝力量。出征的1.7萬義大利軍,死傷1.1萬人,被俘4000人。衣索比亞軍死亡在4000人-5000人之間,受傷6000-10000人。
俄羅斯為了遏制英、法、意在北非的勢力擴張,在1896年在國內募捐,透過俄羅斯紅十字會派出醫療隊替衣索比亞士兵進行醫療救護。
義大利和衣索比亞兩國最終在1896年10月26日重新簽訂《亞的斯亞貝巴條約》,義大利承認衣索比亞主權的完整。
第二次意埃戰爭
1922年,墨索里尼上台後,希望擴張領土,妄圖獨霸地中海,重新分割東非和北非的英、法領土。
1929年世界性的經濟危機嚴重沖擊了義大利,墨索里尼斷定領土擴張是減輕國內經濟壓力所必需的辦法,進而走向了擴張的道路。首先,他希望先吞並阿比西尼亞,但想達到目的,必先得到英、法默許。英、法最終對義大利的行為採取綏靖政策,使義大利得以成功侵佔衣索比亞。
法國當時急於拉攏義大利對抗德國,對侵略計劃採取縱容的態度,1935年1月7日,墨索里尼與法國外長皮埃爾·賴伐爾(Pierre Laval)簽署了《意法條約》。而英國則擔心義大利此舉可能動搖其在東非、埃及和蘇丹的統治,所以起初持反對態度。但最後,英國認為和義大利開戰的風險太大,並認為犧牲阿比西尼亞可以令墨索里尼不和德國結盟,最終給義大利暗示,不會干預侵略行動。
墨索里尼認為時機已成熟,便於1935年10月3日,發動了侵略戰爭。
義大利軍團入侵獨立的非洲王國阿比西尼亞。以東北非意軍總司令E.德博諾將軍為總指揮,分北、中、南三路進攻衣索比亞,其中北路軍為主力。同年11月16日由P.巴多利奧接任元帥。埃軍總數約45—50萬人,但訓練不足,裝備落後。5月5日,意軍攻陷衣索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9日,墨索里尼宣布將衣索比亞領土並入義大利王國。[4]
結果
1936年5月在經過一場長達7個月的戰役之後,阿比西尼亞被征服,皇帝海爾·塞拉西一世被迫流亡英國。英法操縱國聯對意經濟制裁,但拒絕實施兩項重要措施,即禁運石油和封鎖蘇伊士運河。
傷亡與損失
義大利
10,000人陣亡 (1936年5月估計)[5]
44,000人負傷(1936年5月估計)
9,555人陣亡(1936年–1940年估計)
144,000人非戰斗減員或負傷 (1936年–1940年估計)
總計:至多20,000人陣亡,188,000人非戰斗減員或負傷
義大利方面估計;以1940年前6個月的估計作為基礎;綜合了非洲方面的數據。
衣索比亞
約275,000人陣亡
約500,000人負傷
總計:至多775,000人傷亡
衣索比亞被義大利佔領,至1941年,衣索比亞和盟軍共同擊敗了義大利侵略軍,衣索比亞才恢復獨立。
㈡ 汶川地震義大利支援中國多少
在四川抗震救災最困難階段,義大利慷慨相助:震後不到十天,義大利政府向中方提供了100萬歐元援助和價值150萬歐元的救災物資。
2008年5月23日,義大利派出的醫療救援隊抵達綿竹孝德鎮,在當地搭建起一座由5頂充氣帳篷組成的移動醫院。在這里,義大利醫療救援隊與當地醫生一道為痛失家園的人們撫平創傷。
綿竹市人民醫院醫生左雪梅還記得,當時她配合義大利醫療隊完成了首個帳篷手術。帳篷里氣溫高達40攝氏度,一個小時的闌尾切割手術做完,大家的手術服里全是汗水。
據統計,到6月4日撤離回國時,義大利醫療隊一共治療了近千名受災群眾。他們離開後,留下的是一個完整的帳篷醫院,部分設備至今仍在當地正常使用。
(2)義大利首批為什麼回國了擴展閱讀:
汶川地震除義大利外的國際援助:
1、法國政府
向我國捐贈的價值25萬歐元的援助物資,已於5月18日凌晨運抵成都,其中包括防雨布、羽絨被、毛毯、炊具等生活必需品。
2、日本政府
向我國地震災區緊急捐贈了血液透析儀50台及相關零件。這批物資已由上海市民政局代為接收並協調民航部門於18日晚運抵成都。
3、沙特政府
向我國災區捐贈的價值1000萬美元的救援物資,包括食品、帳篷、毛毯、蠟燭、救援挖掘工具等,已在當地准備完畢,將盡快發往災區。
4、印度政府
向我國捐贈的總價值20萬美元的救援物資。首批165頂帳篷。6800條毛毯已經運抵災區。第二批救援物資將於19日運往我國。
5、韓國政府
向我國地震災區緊急捐贈帳篷1300頂、毛毯5500條。
6、泰國政府
向中國四川地震災區捐贈50萬美元。
7、克羅埃西亞政府
通過國際紅十字會向中國捐助150萬庫那(約合22萬歐元),用於救援中國災區人民和重建。同時表示,將為中國受災群眾提供盡可能的幫助,除了經濟支援外,克羅埃西亞也做好了提供其他支持的准備。
8、澳大利亞政府
宣布向我地震災區提供100萬澳元捐款。該國外長表示,這些捐款將通過國際紅十字會和中國紅十字會轉送。
9、土耳其政府
向遭受嚴重地震災害的中國提供200萬美元的現金援助,並已轉交中國有關部門。
㈢ 義大利為何降歐盟旗幟,升起中俄兩國國旗是因為感謝嗎
對的,就是因為感謝,感謝在他們的親兄弟歐盟對他們的求援信息目若無睹的時候,中國毅然決然地伸出援手,為他們提供了強有力的幫助,將他們從一片茫然的狀態中改變,變得井井有條起來。
事實上這並不是一個官方組織的行為,而是很多民眾自發的行為。和咱們中國人不同,很多老外有在自己家院子裡面掛國旗的習慣,趕上特殊的節日,會掛特殊的節日,以此來表達自己的喜悅和添加幾分慶祝的氛圍。
雖然對於中國對義大利的援助,並不是所有人都是心懷感激,甚至還有人攻擊這次援助,但又怎麼樣呢?我們做事情從來都不是為了利益而做的,而是聽從心的指引,我們覺得可以做那就做了,至於別人是怎麼看的,一點都不重要。
而且對於中國的援助莫若無睹甚至惡意攻擊的人的感激真的有那麼重要嗎?那些人甚至沒有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又怎麼能影響到中國的崛起呢。
所以堅持做自己的事情,無視他們的存在就好了,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㈣ 首批加入歐元的國家有哪幾個
首批成功加入歐洲經濟貨幣聯盟的國家包括德國、法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愛爾蘭、西班牙、奧地利、葡萄牙和芬蘭。這一決定是在1998年5月2日布魯塞爾的歐盟會議上做出的。在歐盟十五國中,英國、丹麥和瑞典選擇暫不首批加入歐元,而是觀察局勢。希臘由於債務和財政赤字問題,未能滿足加入條件,錯失了這次機會。從1999年1月1日起,歐元開始在歐元區內各國逐步替代原有貨幣。
㈤ 《沖上雲霄》里的義大利在那個地區的
羅馬 舊機場區是故事主人翁唐亦琛小時成長的地方,每天在頭頂上掠過的飛機讓亦琛深深地迷戀上。其後,因父母性格不合,母親忽然離家遠走他方,令亦琛一直存在一個心願,就是有一天能親自駕著飛機,將母親接回來一家團圓。家庭的背景令本來已乖巧聰明的亦琛更加生性自律,小小年紀已懂得反過來照顧父親。沿著心願一步一步的努力,亦琛終於真的成為飛機師。
身為高級副機長的亦琛,一直翹首以待成為首批華人機長,工作認真嚴謹,自我要求極高,因此在工作上獲得很高的評價。對亦琛而言,駕駛飛機的技術是按著每一個程序與步驟,是不難掌握的事,只要再加上經驗累積,當能達到揮灑自如之地;相反,在人與人之溝通上,對亦琛來說反而感到難以掌握捉摸,尤在感情生活方面,父母離異的影響確實非常深遠。
與亦琛自小便成好友,一起對飛機著迷,一起成為飛機師的凌雲志,卻有著另一套的感情哲學。雲志認同亦琛必須追求真愛;但不會如亦琛般步步為營,而平白錯失大好良緣,反而採取開放積極的態度,盡管被外人認為是風流機師,但本著風流而不下流為大原則,雲志對這「美譽」是欣然受落的。而在同一機場里,空姐樂以珊也懷著追求浪漫真愛的夢,只是命運的安排,暫時未讓他們三人遇上。直至以珊在工作中碰了釘子,索性將工作辭掉,往外地旅遊散心,她與亦琛、雲志才在命運之神的安排下,開展他們追求的真愛之旅……。
義大利—羅馬,一個熱情浪漫的城市,隱隱然意味著一段浪漫熾烈的愛情即將發生。亦琛因工關系來到羅馬,中國人在異鄉,每遇上便份外的有深刻印象,亦琛與以珊巧合地相遇了,讓感性的以珊認定為緣份的降臨,而亦琛對以珊也生有特別的好感。在異國熱情浪漫的氛圍下,兩人燃起熾熱的愛火,首嘗情到濃時難以自持的滋味,許下了愛的承諾。可是,一個重大的誤會,令亦琛與以珊雙方皆感到被受欺騙,原以為是天降姻緣,卻變成很大的傷害。亦琛帶著傷痛隨工作人員回程歸港,而脆弱的以珊仍孤身在異地,感覺份外的凄涼。尤幸這時遇上了後來而至的雲志,在雲志的熱情追求下,以珊才將傷痛慢慢的撫平過來。在雲志而言,以珊的出現是一個恩典、一個肯定,很快便鎖定目標,視以珊為終身伴侶的唯一對象。
亦琛在羅馬的短短日子裡,最令他難忘的除了以珊之外,就是青年—邢風。一次事件,亦琛對邢風有很深的成見,覺得邢風是飽食終日、隨便放任的人。總括而言,這個羅馬之旅對亦琛來說,可算是一次慘痛的經驗,可是那個重大的誤會偏偏造就了好友雲志與以珊的情緣。父母的復合,讓亦琛這才知悉原來母親當日是懷著他的弟弟唐亦風離開的,更意外的是,亦風正是一年前在羅馬認識的邢風。
雲志為了以珊將澳洲基地轉移回來香港,並第一時間要將喜訊與亦琛分享,以珊以雲志的未婚妻身份再見亦琛,已淡忘的往日激情以及傷害再刺著二人的心,亦琛也向雲志、以珊投以衷心的祝福,讓以珊全情投入雲志的愛。
與亦風同時投考機師的還有充滿自信、外剛內柔的童希欣。希欣存有對愛情、對男人缺乏信任之心,甚至有著反叛的心理,甚麼事也要做得比男性更加出色,令其與亦風成為競爭斗氣的冤家。思想簡單、天真,被受父母寵愛的跨國大集團董事長之子萬浩聰,對希欣可說是一見鍾情,希欣對浩聰的抗拒,更令浩聰有追求到底的決心,甚至因為追求希欣才投考飛機師一職。經過重重考試難關之後,正值等候獲取錄前往澳洲進行飛行訓練課程資格的時候,希欣發現生父是誰的點點蛛絲螞跡,隨著線索前往日本北海道尋找生父。浩聰為向希欣獻殷勤,聯同友好一起前往,而亦風因與家人關系仍處惡劣之時,也決定湊興與眾一起往日本去。
原以為在雲志與以珊的婚禮過後,羅馬往事的對與錯該劃上句號,偏偏冥冥中像在玩弄著二人,似乎走向完滿的婚禮原來是錯綜復雜的三角關系的開始。當日的傷害終於被發現是誤會一場,而且還是雲志首先發現的。雲志痛下決定,讓亦琛、以珊知悉當日的誤會,好讓以珊在他與亦琛之間作出選擇。以珊的決定令雲志松一大口氣來,可是盡管事過情遷,但於三個人的心裡還是隱藏著一根刺,只待敏感的人來剌個正著,而往後,雲志便是那位敏感的人。事件過後,亦琛、雲志、以珊的三角關系變得更為微妙,以珊與雲志有意無意間迫切地撮合蘇怡與亦琛的愛情。加上了蘇怡,這四人之間又是另一種微妙的關系。
在澳洲的訓練期間,亦琛、亦風兄弟倆正式開展一段兄弟及師徒的關系。亦琛回港繼續飛行工作,與亦風兄弟倆更有合作的機會,一眾年青機師的干勁沖天,令亦琛、雲志也受感染,齊齊為成為機長的關鍵時刻作最後沖刺。這人生中最重要的關頭,偏偏讓亦琛發現身體出現了毛病,病況令亦琛大有可能失去飛行的資格,為抉擇應否放棄飛行事業,亦琛處於猶疑、矛盾的苦惱之中。亦風看出了端倪,最後探知了亦琛的病況,感到事情不能再拖下去,實行大義滅親,以飛行安全理由直指亦琛不能繼續飛行。眾人為雲志成為首位華人機師慶祝的同時,亦琛亦宣布接受內部轉職,任對客的服務工作。飛機的起落猶如人生,也同樣地有起有跌,在谷底的時候能依然為目標努力奮斗,相信終有再次振翅高飛的一天。
亦琛積極樂觀地面對新工作新生活的種種挑戰。這時,蘇怡的關懷與鼓勵讓亦琛更添感動,對蘇怡的愛更加肯定。本來亦琛與蘇怡交往,是雲志與以珊的心願,但以珊每當見著亦琛與蘇怡甜蜜一起的時候,竟不自覺地流露出酸溜溜之情,讓敏感了的雲志發現了。最後雲志下了決定,回澳洲老家去,希望讓以珊再作一次選擇。另一邊,亦風、希欣、浩聰的友誼也面對了考驗。浩聰對希欣一直心存愛念,而希欣對亦風也由斗氣冤家而漸漸開始微妙的感情進展,形成曖昧的三角關系。一次事件令亦風明白自己遠不及浩聰對希欣的關心,加上浩聰不期然的無形壓力,遂令亦風決定淡然退下,疏離二人。
這時,亦琛、以珊愛情之路似乎應該順利無阻,可是以珊卻發現亦琛越是付出得多,越顯照出當日雲志的愛的偉大,是亦琛怎樣也無法超越得到的。究竟誰是最愛,最愛是誰,以珊與亦琛的愛情最終是怎樣的結果?亦風看著蘇怡犧牲自己,在亦琛與以珊之間退下,他與亦琛的兄弟情會否又再掀起矛盾?亦風、希欣、浩聰三人愛情友誼的兩難局面,會否有新的發
ROME
㈥ 西西里血橙進入中國市場的有利條件有
嘻嘻,李選成進入中國市場的有利條件是讓消費者得到了實惠
㈦ 希意戰爭的戰爭過程
義大利人的攻擊在10月28日上午展開,迫使希臘邊境守軍後退,第25軍的矛頭包括費拉娜及聖塔羅師向埃萊阿推進,而在其右邊的科利拉爾集團沿海岸線前進,義大利人因崎嶇的地形而受阻,其輕型的L3/35輕型坦克及中型的M13/40坦克無法通過山區地形或滿布泥濘的道路。
10月31日,義大利最高統帥部宣布:「我們的部隊繼續前進到伊庇魯斯並在幾處到達卡拉瑪河。不利的氣候條件和敵人因退縮所採取的行動不會減慢我們部隊的進展。」 但在現實中,義大利的進攻因沒有統一領導及個人互相競爭而缺乏信念及驚喜(甚至沒有空襲行動),因而疲於奔命,海上惡劣的條件令在科孚島的登陸變成不可能,11月1日,義大利人佔領了科尼察及到達了希臘的主要防線,同一天,義大利最高司令部將阿爾巴尼亞戰線超過非洲戰線列為第一優先,然而,盡管一再進攻,義大利軍未能突破希臘的防線,直到11月9日,進攻被暫停。更大規模的進攻由擁有11,000人的強大的第3茱莉亞阿爾卑斯師進行,進攻將越過班都斯山指向邁措翁,企圖在伊皮魯斯與馬其頓之間分割希臘守軍,茱莉亞阿爾卑斯師取得最初成功,在TSDM軍級集團中央取得突破,希臘最高統帥部命令立即向該區增援,統歸希臘第2軍團指揮,希臘的首次反攻在10月31日展開及只取得小許成功,義大利在11月3日攻佔了在邁措翁以北30公哩的沃武薩,但他們清楚地意識到該師已缺乏兵力及補給面對源源不絕而來的希臘增援部隊。
希臘的反攻奪回了一些村莊,包括在11月4日收復沃武薩,實際上包圍了茱莉亞阿爾卑斯師,佩斯卡命令新到達的第47巴里步兵師(原本准備入侵科孚島)前往增援,但因到達太遲而改變不了結果,數天後阿爾卑斯師在希臘騎兵不斷攻擊及惡劣天氣條件下頑強拼搏,但在11月8日,阿爾卑斯師師長馬里奧·特羅西少將命令部隊經斯莫利卡斯山向科尼察撤退,撤退直到11月13日結束,在前線的義大利軍被肅清,希臘取得班都斯戰役的全面勝利。
在西馬其頓,由於義大利沒有採取積極行動及將主力集中在伊庇魯斯戰區,10月31日,希臘最高統帥部命令將第3軍(由第10、第11步兵師及騎兵旅組成,由喬治·措拉格魯少將指揮)進入該地區及聯同TSDM集團攻入阿爾巴尼亞,由於後勤方面的原因,這一進攻之後被推遲到11月14日發起。
義大利最高統帥部本來預計這只是一次軍事野餐,面對希臘突如其來的抵抗,感到非常意外,幾個師被匆匆送往阿爾巴尼亞,以及襲擊希臘附近島嶼的附屬計劃被確定取消,由於被進攻受阻而激怒,墨索里尼決定改組在阿爾巴尼亞的指揮架構,在11月9日以他的戰爭前副部長烏巴多·索杜將軍取代佩斯卡,索杜到達後,立即下令他的部隊轉入防守,因他已經清楚地看到,義大利的入侵失敗了。 由於保加利亞沒有加入戰爭,令希臘最高統帥部能將其主力從希臘-保加利亞邊境轉往阿爾巴尼亞前線,在11月初,希臘的增援開始到達前線,由於擁有人數上的優勢,令希臘軍隊最高司令亞歷山大·帕帕戈斯將軍在11月中可以發動反攻,11個步兵師、2個步兵旅及1個騎兵師對5個義大利步兵師及1個裝甲師發起進攻。TSDM集團及希臘第3軍不斷從希臘北部獲得增援,它們在11月14日向科爾察展開進攻,經過在邊界上防禦工事上的戰斗後,希臘軍隊在11月17日取得突破及在11月22日進入科爾察,但是由於希臘最高統帥部缺乏決心,義大利軍因而有機會脫離接觸及重組,避免了全面崩潰。
從西馬其頓之進攻是配合整個戰線的全面進攻一同進行,希臘第1及第2軍在伊庇魯斯進攻,經過激戰後在12月初佔領薩蘭達、保格拉德茨及吉諾卡斯特和在平安夜攻佔希馬拉,實際上攻佔了被希臘稱為北伊庇魯斯的整個阿爾巴尼亞南部,希臘最後的成功是由第2軍在1月10日攻佔在戰略上非常重要及擁有堅強防禦工事的克里蘇拉山口,但希臘軍隊向培拉特的突破未能成功,而向發羅拉的進攻亦以失敗告終,在保衛發羅拉的戰斗中,義大利的第7迪托斯卡納步兵師、第3茱莉亞阿爾卑斯師、第24皮內羅洛步兵師及第5普斯提尼亞步兵師遭到重大損失,但到了1月底,由於義大利人數上的優勢及希臘本身不良的後勤狀況,希臘的進攻被迫停止。同時,索杜將軍在12月被烏戈·卡瓦萊羅取代,3月4日,英國首批援助的軍隊及補給到達希臘,由亨利·梅特蘭·威爾遜將軍指揮,部隊共有4個師(共57,000名士兵),其中2個裝甲師。 僵局仍在繼續,雙方在陸上沒有足夠力量發動大規模攻擊,盡管在敵人的土地上戰斗,但希臘人被處於岌岌可危的地位,因為他們實際上已經從北部邊境抽調了大批的武器和兵員到阿爾巴尼亞戰線,因而沒有力量抵擋德國可能從保加利亞發動的攻擊。
另一方面,義大利人希望於德國干預前在阿爾巴尼亞前線取得成功,因而聚集力量發動代號為春天的新攻勢,他們動員了17個師來面對希臘的13個師,由墨索里尼親自督師,指向克里蘇拉山口,進攻從3月9日至3月20日,但未能擊退希臘軍隊,及只攻佔少許地區如希馬拉、該地區的馬里哈札及近培拉特的山區,從這時候至4月6日德國進攻期間,僵局仍在繼續及雙方只進行有限度的行動。
由於預期德國的進攻,英國政府和一些希臘人要求撤回在伊庇魯斯的軍隊,以留下足夠的兵力及裝備對付德國人,然而,民族情感不容許放棄來之不易的勝利,壓倒一切的軍事邏輯,在面對即將戰敗的義大利人退縮被認為是可恥的,因此,當德軍進攻開始時,大部分的希臘軍隊(共15個師),仍留在阿爾巴尼亞,威爾遜將軍嘲笑這種不情願的拜物主義只是對義大利人有利,及希臘軍隊的21個師中只有6個師可用來面對德國的進攻。
從4月6日起,義大利恢復了在阿爾巴尼亞的攻勢以配合德國的瑪莉塔作戰,最初的進攻只有少許進展,但在4月12日,由於德軍進攻的快速進展,希臘最高統帥部命令從阿爾巴尼亞撤退,義大利第9軍團在4月14日攻佔科尼察,3天後攻佔愛爾塞克,4月19日,義大利人佔領了希臘普雷斯帕湖沿岸,4月22日義大利第4摩托化狙擊兵旅在跨越國境進入希臘國土後佔領了邊境村莊帕列堤的大橋。在此期間,當4月18日武裝親衛隊第1阿道夫·希特勒摩托化旅攻佔邁措翁山口後,在伊庇魯斯的希臘軍隊被切斷,第二天,愛奧尼亞落入德國人手中及希臘軍隊完全被孤立起來,意識到絕望的措拉格魯將軍,在與其他幾個將領同意但沒有帕帕戈斯將軍授權下,在4月20日向約瑟夫·迪特里希提出投降條件,以避免軍隊不名譽地向義大利人投降投降的條件是有尊嚴,包括希臘士兵在解除武裝後可自由返回家園,而不會被當作戰俘,而軍官則容許保留自己的武器,但墨索里尼因這一單方面投降而被激怒,由這一單方面投降,並經過多次向希特勒的抗議後,包括義大利的代表在場的投降儀在4月23日進行。4月24日,義大利軍與德軍聯合進攻在雅典附近的阿提卡地區,而戰敗的英國軍隊開始他們的撤離和保加利亞在克桑西附近入侵希臘北部,5月3日,在最後攻佔克里特島後,一個德國及義大利聯合遊行在雅典進行以慶祝軸心國的勝利,這是在希臘(及南斯拉夫)的勝利後墨索里尼的首次演講,宣傳他的義大利的地中海。 在爆發敵對行動時,希臘皇家海軍包括舊式巡洋艦格奧格斯·阿韋羅夫號、10艘驅逐艦(4艘舊式野獸級、4艘相對現代化的法蘭卡級及2艘最新的格雷伊獵犬級)、幾個魚雷艇和6艘舊式潛艇,面對可怕的義大利海軍,它的角色只是限於在愛琴海進行巡邏及使用護衛艦進行護航,對於完成軍隊的調動及國家的補給,這是非常重要,但從多德卡尼斯群島開始的護航路線卻經常受到義大利的飛機及潛艇威脅。
盡管如此,希臘船隻也進行了有限的進攻性行動,在奧特蘭托海峽打擊義大利之海上運輸,其驅逐艦隊進行了3場大膽但毫無結果的夜間突襲(1940年11月14日至11月15日、12月15日至12月16日及1941年1月4日至1月5日),主要成就是來自潛艇,擊沉了一些義大利的運輸艦,在義大利方面,雖然義大利海軍因英國皇家海軍空襲塔蘭托而遭到重大損失,義大利的巡洋艦及驅逐艦依然負責在義大利與阿爾巴尼亞之間的航線護航,還有,在11月28日,一隊義大利艦隊炮轟科孚島,而在12月18日和3月4日,義大利艦隊炮擊在阿爾巴尼亞的希臘海岸陣地。
從1941年1月, 希臘海軍之主要任務是與英國皇家海軍,為往來亞歷山卓的運輸船隊護航,由於增援希臘的英國遠征軍運輸已於3月初開始,義大利艦隊決定出動攻擊對付運輸船隊,在ULTRA截聽提供情報幫助下,英國艦隊於3月28日的馬塔潘角海戰中決定性地打敗義大利人。
當德國於4月6日開始進攻後,形勢迅速改變,德國空軍掌握了制空權及令希臘和英國海軍付出重大傷亡,在大陸被佔領及之後德國空軍攻佔克里特島標志著盟軍在希臘水域行動的終結直至1943年的多德卡尼斯群島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