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的目的
三國同盟是德、奧、意三國 三國協約是英、法、俄三國
目的就是為了重新瓜分世界
由於各國種種矛盾,引發戰爭,從而形成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
形成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的矛盾國和其矛盾有
法德矛盾:普法戰爭的後果問題。
英德矛盾:世界市場和殖民地問題。(主要矛盾)
俄奧矛盾:巴爾干問題。
http://..com/question/51910115.html?si=2
三國同盟
Triple Alliance
德國、奧匈帝國、義大利在維也納結成的秘密同盟。1881年法國從阿爾及利亞侵入突尼西亞,並把它變成自己的保護國。義大利早已覬覦突尼西亞,但苦於實力不足,不能單獨對抗法國,便投靠德、奧。經過談判,1882年5月20日,德、奧、意3國在維也納簽訂同盟條約。條約主要內容:①如義大利遭到法國進攻,德、奧兩國應全力援助,如德國遭受法國侵略,義大利也擔負同樣的義務。②締約國的一國或兩國遭受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大國(指法、俄)進攻,則締約3國應協同作戰。義大利對此附有一個保留條件:如英國攻擊德國或奧匈 ,義大利將不負援助自己盟國的義務 。③當一大國(指俄國)攻擊締約國一方時,其他兩締約國應取善意的中立,即一旦發生俄、奧戰爭 ,義大利將保守中立。 條約有效期5年,1887 、1891、1902、1912年4次續訂,並增補了一些義務條款。
三國同盟的締結標志著歐洲列強兩大對峙軍事集團的一方初告形成。這個同盟條約與德奧同盟、三皇同盟同時存在,成為俾斯麥同盟體系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
三國同盟的締結標志著歐洲列強兩大對峙軍事集團的一方初告形成。三國同盟的矛頭指向俄國和法國,隨著德國不斷擴張以及英、德矛盾日趨尖銳,義大利改善了同法國的關系。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1915年5月義大利參加協約國,三國同盟瓦解。
英、法、俄為了對抗三國同盟,通過 1904---1907 年簽訂一系列協議而結成的一個帝國主義集團。 進入帝國主義時代,列強實力對比發生了新的變化。經濟實力高速膨脹的德國,要同英國等老牌資本主義分享「陽光下的地盤」。擁有強大陸軍的德國又在大力擴充海軍,使英國對帝國的安全非常擔心。英布戰爭發生後,英國放棄傳統的「光輝孤立」政策,逐步同法國接近。法、德之間的矛盾也促使法國向英國靠攏。 1903年春,英王愛德華七世訪法,是英、法親善的開端。7月,法國總統□.-F.盧貝回訪,兩國外長開始談判,其目的是解決造成兩國對立的殖民地問題。1904年4月8日英國外交大臣蘭斯多恩侯爵(第五)H.C.K.菲茨莫里斯和法國駐英大使 P.-P.康邦在倫敦簽訂一項瓜分殖民地的協約。其主要內容:①法國不幹涉英國在埃及的行動,英國承認法國在摩洛哥有維護安寧和協助改革的權力;②劃定兩國在暹羅(今泰國)的勢力范圍;以湄公河為界,西半部為英國勢力范圍,東半部為法國勢力范圍;③法國放棄在紐芬蘭獨占的捕魚權,英國讓給法國西非一些殖民地。秘密條款規定,雙方政府之一如為「情勢所迫」,也可變更埃及或摩洛哥的現狀。但自由貿易、自由通行蘇伊士運河、直布羅陀海峽南岸禁止設防等原則仍繼續維持。一旦摩洛哥蘇丹政權終止,其一部分領土,即直布羅陀海峽南岸讓給西班牙。由此,英、法之間所謂的「衷心協約」(協約國由此得名)即告建立。 英、法協約簽訂後,英、俄也開始接近,英、俄在近東、中亞和遠東地區都有利益沖突,但這時英、德矛盾的發展已超過英、俄矛盾;俄國與德奧在近東和巴爾乾地區的矛盾也超過了俄、英的矛盾。1907年 8月31日,俄國外交大臣А.П.伊茲沃利斯基和英國駐俄大使H.尼科爾森在彼得堡簽訂了分割殖民地的協定。主要內容:①劃定波斯(今伊朗)東南部為英國勢力范圍,北部為俄國勢力范圍,兩者之間的地區為中立地帶,對英俄兩國平等開放;②俄國承認阿富□在自己的勢力范圍之外,並承允英國代管阿富□的外交。英國則聲明不變更這個國家的政治地位;③尊重西藏的領土完整,不得干涉它的內政,只可經過中國政府中介與它進行交涉,西藏自古以來是中國的神聖領土。協定關於西藏的條款是對中國主權的粗暴侵犯。 英、法協約和英、俄協約,加上法俄同盟,組成了「三國協約」或「協約國」。與三國同盟不同,三個協約國沒有簽訂一項共同條約,只有俄、法兩國是負有軍事義務的同盟國,而英國卻拒絕承擔軍事義務。三國協約與三國同盟(1882)雙方瘋狂地進行擴軍備戰,終於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大戰中,協約國也就成了反對德國及其同盟者的國家的共同名稱。1918年德國投降後,美、英、法、日等帝國主義國家,曾以協約國的名義, 3次向蘇俄發動武裝干涉。隨著協約國之間矛盾不斷加深,逐步瓦解。
⑵ 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是怎樣形成的
1881義大利早已覬覦突尼西亞,但苦於實力不足,不能單獨對抗法國,便投靠德、奧;經過談判,1882年5月20日,德、奧、意三國在維也納簽訂同盟條約。
三國同盟的建立促使俄法兩國接近。1893年,兩國簽訂《俄法協約》。為了對付主要敵人德國,英國不得不放棄傳統的「光榮孤立」政策,迫切地尋找同盟者,並同法國接近。
1904年英法兩國簽訂協約,1907年8月31日,英俄簽訂協約,調整了兩國在爭奪殖民地上的矛盾,在《俄法協約》和《英法協約》的基礎上,1907年《英俄協約》的簽訂,標志著和三國同盟對抗的另一個帝國主義軍事集團——英、法、俄三國協約的最後形成。
(2)法德為什麼援助義大利擴展閱讀:
1914年6月,薩拉熱窩事件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同盟國和協約國爆發戰爭,戰爭初期,交戰雙方在西線投入大量兵力,其中以凡爾登戰役最為重要。
十月革命爆發,俄國退出大戰,1918年11月11日,德國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的失敗宣告結束,協約國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一戰結束,這場戰爭造成了800萬人死亡,1000萬人終身殘廢。1919年1月,一戰的戰勝國在巴黎的凡爾賽宮召開了分贓會議,英、法、美成為會議的操縱者。
⑶ 三國同盟 和 三國協約的形成過程
1、三國同盟(Triple Alliance) 是德國、奧匈帝國、義大利在維也納結成的秘密同盟。1881年法國從阿爾及利亞侵入突尼西亞,並把它變成自己的保護國。
義大利早已覬覦突尼西亞,但苦於實力不足,不能單獨對抗法國,便投靠德、奧。經過談判,1882年5月20日,德、奧、意3國在維也納簽訂同盟條約。
2、三國協約(英語:TripleEntente)是英、法和俄三國在1907年簽訂的互相諒解和互相支持的協議。Entente是法文字,意指諒解。1904年的摯誠協定及1907年的英俄條約簽訂後,英法、英俄的各種糾紛已經平息。
這兩個協約,加上法俄同盟便促使三國家走在一起。此外,他們皆因為德國在歐洲的影響力不斷上升而警醒。因此,他們便結盟,名為「三國協約」。
(3)法德為什麼援助義大利擴展閱讀
1、三國同盟條約主要內容:
①如義大利遭到法國進攻,德、奧兩國應全力援助,如德國遭受法國侵略,義大利也擔負同樣的義務。
②締約國的一國或兩國遭受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大國(指法、俄)進攻,則締約3國應協同作戰。義大利對此附有一個保留條件:如英國攻擊德國或奧匈 ,義大利將不負援助自己盟國的義務 。
③當一大國(指俄國)攻擊締約國一方時,其他兩締約國應取善意的中立,即一旦發生俄、奧戰爭 ,義大利將保守中立。條約有效期5年,1887 、1891、1902、1912年4次續訂,並增補了一些義務條款。
2、三國協約主要內容:
①法國不幹涉英國在埃及的行動,英國承認法國在摩洛哥有維護安寧和協助改革的權力;
②劃定兩國在暹羅(今泰國)的勢力范圍;以湄公河為界,西半部為英國勢力范圍,東半部為法國勢力范圍;
③法國放棄在紐芬蘭獨占的捕魚權,英國讓給法國西非一些殖民地。秘密條款規定,雙方政府之一如為「情勢所迫」,也可變更埃及或摩洛哥的現狀。但自由貿易、自由通行蘇伊士運河、直布羅陀海峽南岸禁止設防等原則仍繼續維持。一旦摩洛哥蘇丹政權終止,其一部分領土,即直布羅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