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義大利 > 絲綢之路義大利有哪些商品

絲綢之路義大利有哪些商品

發布時間:2024-12-06 01:11:54

Ⅰ 絲綢之路主要經過哪些地區主要商品是什麼絲綢之路的開辟有什麼作用

中國絲綢之路的起點在洛陽(即東漢時的雒陽),這在《後漢書?西域傳》等史籍 中均有記載,絲綢之路,這個名稱的出現是19世紀的德國地理學者、探險家李希霍芬, 將西漢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至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由長安通往河間 (中亞的阿姆河與錫爾河之間)地區,以絲綢貿易為媒介的交通路線稱作"絲綢之路", 繼而延伸到敘利亞及遙遠的西方,以及由成都經東南夷通往身毒(今印度)的南方絲 綢之路,今被全世界學術界所公認。 東漢建都雒陽(今洛陽東),雒陽逐漸取代長安(今西安)成為全國最大的商業中 心。在雒陽的東方,青州、兗州地區適宜種植桑麻,民間絲綢手工業得到普遍發展,官 府也擁有規模巨大的絲綢手工業,這些民間或官府生產,輸往西方的高級絲綢,由中原 商賈或西方商人來到雒陽采購外運。東漢絲綢之路的主要途經地點是自雒陽西行,經長 安(今西安西北)、隴西郡狄道(今甘肅臨洮)、張掖郡穌得(今甘肅張掖西北)、敦 煌郡敦煌(今甘肅敦煌),走北道出玉門關,傍天山西行,經伊吾(今新疆哈密西)、 疏勒(今新疆喀什),過蔥嶺,出大宛、康居、木鹿城(此三城枸在原蘇聯境內),經 安息國和櫝城(今伊朗達姆甘)、阿蠻(今伊朗哈馬丹),斯賓(今伊拉克巴格達)至 安都城(今敘利亞非拉墓亞),然後還可乘船到大秦(羅馬帝國)。東漢的絲織業比西 漢進步,以雒陽為起點的東漢絲路交通較前更加繁榮

商品:
葡萄、核桃、胡蘿卜、胡椒、胡豆、波菜(又稱為波斯菜)、黃瓜(漢時稱胡瓜)、石榴等的傳播為東亞人的日常飲食增添了更多的選擇。西域特產的葡萄酒經過歷史的發展融入到中國的傳統酒文化當中。商隊從中國主要運出鐵器、金器、銀器、鏡子和其他豪華製品。絲綢,瓷器.運往中國的是稀有動物和鳥類、植物、皮貨、葯材、香料、珠寶首飾。

作用:
首先,絲綢之路開通後,中原的鑄鐵冶煉,鑿井等技術傳入西域,促進了西域社會生產水平的提高,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其次,西域的各種農作物以及動物等特有品種流入中原,豐富了人們的日常生活物質,擴大了食物來源。
其三,促進了中原與西域的文化交流,極大的促進了民族的融合,為中華民族的統一作出了巨大作用。
第四,絲綢之路開通後,西域各國各派使節來漢,密切了中原王朝與西域的政治聯系,這對以後的漢唐實行對西域的行政管理打下了基礎。

Ⅱ 求絲綢之路的資料!

中國古代經中亞通往南亞、西亞以及歐洲、北非的陸上貿易通道。因大量中國絲和絲織品多經此路西運,故稱絲綢之路,簡稱絲路。絲綢之路這一名稱是由德國地理學家F.P.W.von李希霍芬在1877年出版的《中國》一書中首先提出的。原指兩漢時期中國與中亞河中地區以及印度之間,以絲綢貿易為主的交通路線。其後,德國歷史學家A.赫爾曼把絲路延伸到地中海西岸和小亞細亞,確定了絲路的基本內涵。
沿革 絲綢之路很早就已存在。在古代世界,只有中國是種桑、養蠶、生產絲織品的國家。考古資料已充分證明,自商、周至戰國時期,絲綢的生產技術已發展到相當高的水平。那時中國絲綢經西北各民族之手少量地輾轉販運到中亞、印度。公元前60 年漢置西域都護,屯田於烏壘城(今新疆輪台東),以保西域通道。早自張騫西使烏孫結盟後,漢使者、商人便接踵西行。至此絲綢之路益加暢通,大量絲帛錦綉沿此路不斷西運,同時西域各國的珍奇異物也輸入中國。魏晉時,東西商業往來不斷,位於絲路咽喉重地的敦煌,就是胡商的聚集地之一。5~6世紀時,南北朝分立,但沿絲路的東西交往卻進一步繁榮。北魏建國後不久就派使者前往西域,以後中亞各國的貢使、商人常集於平城(北魏前期都城,今山西大同東北)。遷都洛陽後,洛陽更成為各國商人薈萃之地,北齊的都城中也聚集著不少商胡。隋煬帝曾派黃門侍郎裴矩到張掖招徠西域商人,說明當時絲路的興旺。唐朝西部的疆域超過漢代,在伊州、西州、庭州設立了同於內地的州縣。在龜茲、於闐、疏勒、碎葉設立安西四鎮(後以焉耆代碎葉)駐兵防守,由安西都護府管轄。以後又置北庭都護府,統轄天山北路的羈縻州府,這為絲路的暢通提供了更可靠的保證。因此唐代長安、洛陽以及其他重要都市都有大量商胡,呈現出國際都會的風貌。從9世紀末到11世紀,由於中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向東南沿海轉移,以及阿拉伯世界的興起,東西海上往來逐漸頻繁起來;同時,中國西北地區各民族政權的分裂、對立,使絲路上的安全難以保障,這就降低了這條陸上通道的重要性。在蒙元時期,由於蒙古的西征和對中亞、西亞廣大地區的直接統治,使東西驛路通暢,許多歐洲使者、教士和商人,都沿此路東來中國,絲路又繁榮一時。明朝建立後,採取閉關政策,雖然出嘉峪關經哈密去中亞的道路未斷,但陸上絲路作為中西交通路線已遠不如海路重要了。
走向絲綢之路的基本走向奠定於兩漢時期。大致東起漢長安,西行上隴坂,通過河西走廊的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郡,出玉門關或陽關,穿過白龍堆,先到樓蘭。樓蘭在古鹽澤(蒲昌海,今羅布泊西北部今羅布泊已近乾涸,古樓蘭遺址幾全為荒沙所湮沒)。漢代西域有南北兩道,樓蘭是兩道的分岔點。北道自此向西,沿孔雀河至渠犁(今新疆庫爾勒 、烏壘、輪台,再西經龜茲(今新疆庫車)、姑墨(今新疆阿克蘇)至疏勒(今新疆喀什)。南道自鄯善的扜泥城,西南沿今車爾臣河,經且末、扜彌、於闐(今新疆和田)、皮山、莎車至疏勒。由於千餘年戈壁沙漠向南移徙,致使南道東段逐漸沙漠化,伊循、扜泥諸古城均為沙漠所湮,所以今日的南道東段已遠在古南道之南。永平十六年(公元73)漢明帝北攻匈奴取得伊吾廬(今新疆哈密)地,置宜禾都尉屯田,以阻截北匈奴之南侵西域。此後「新北道」,改由敦煌向北到伊吾,然後西經柳中、高昌壁、車師前部交河城(均在今吐魯番盆地)、越天山經焉耆至龜茲,再循漢北道西行抵疏勒。南北朝時期,南朝與西域的往來,主要是從益州(今四川成都)北上龍涸(今四川松潘),經青海湖旁吐谷渾都城,向西經柴達木盆地,北上敦煌,或更向西越阿爾金山口進入西域鄯善地區。隋唐時期,又開辟了從瓜州北玉門關經伊州、北庭、輪台,越伊犁河至碎葉進入中亞的道路,即北新道。在上述絲路干線外,還有許多支路,而且隨著時代變遷,政治、宗教形勢的演變,各條路線在不同時期的重要性不同,而且不斷有新的道路開辟。一些學者更擴大了絲綢之路的概念,認為上述道路只是通過沙漠綠洲的道路,因稱之為綠洲道。又將通過中國北方游牧民族地區的道路稱為草原道,經中國南方海上西行的道路稱為「海上絲綢之路」或「南海道」等等。這些提法雖然對研究東西交通有意義,但已非原來意義上的絲路了。
絲綢之路上的古驛站遺址.唐代�盤陀遺址是絲綢之路必經之地.歷史意義絲綢之路不僅是東西商業貿易之路,而且是中國和亞歐各國間政治往來、文化交流的通道。西方的音樂、舞蹈、繪畫、雕塑、建築等藝術,天文、歷算、醫葯等科技知識,佛教、祆教、摩尼教、景教、伊斯蘭教等宗教,通過此路先後傳來中國,並在中國產生了很大影響。中國的紡織、造紙、印刷、火葯、指南針、制瓷等工藝技術,繪畫等藝術手法,儒家、道教思想,也通過此路傳向西方,產生了影響。絲綢之路是東西交往的友好象徵。敦煌莫高窟壁畫中的商隊圖,描繪了唐代中外商人在絲綢之路上的情景

Ⅲ 什麼是海上絲綢之路

我國是最早養蠶織絲的國家,而且直至公元前6世紀,我國的養蠶織絲技術外傳以前,是世界上唯一的飼養家蠶和織造絲綢的國家。絲織品通過陸路與海路向世界各地傳播。從傳播時間看,陸上絲綢之路的形成時間稍早於海上絲綢之路。

大約在公元前6世紀,即相當於西周時期,我國的絲織品首先從陸路向西域傳播,先傳向波斯、印度等中亞、西亞諸國,然後傳到歐洲的古希臘、羅馬。希臘人管產這種織物的國家叫「賽里斯」,可能就是「絲」的譯音,或者是絲織品的一種——「綺」的譯音。有的學者認為,西方管中國叫「支那」,很可能就是從「綺」這個音轉過來的。可見古代我國絲綢對西方社會的影響。

幾乎與西漢初年(公元前138年)漢武帝派遣張騫出使西域,打通我國與中亞各國的交往通道的同時,海上通道也開始出現了。它的標志便是西漢初年的我國——印度洋之間航線的開辟。

從公元前2世紀始,海上絲綢之路開辟後,雖然在隋唐以前,即公元6~7世紀,它只是陸上絲綢之路的一種補充形式,我國的絲織品主要是通過陸上運往西方各國的。但到隋唐時期,由於西域戰火不斷,陸上絲綢之路被戰爭所阻斷。代之而興的便是海上絲綢之路。到唐代,伴隨著我國造船、航海技術的發展,我國通往東南亞、馬六甲海峽、印度洋、紅海,及至非洲大陸的航路的紛紛開通與延伸,海上絲綢之路終於替代了陸上絲綢之路,成為我國對外交往的主要通道。

根據《新唐書·地理志》記載,唐時,我國東南沿海有一條通往東南亞、印度洋北部諸國,紅海沿岸、東北非和波斯灣諸國的海上航路,叫作「廣州通海夷道」,這便是我國海上絲綢之路的最早叫法。當時通過這條通道往外輸出的商品主要有絲綢、瓷器、茶葉和銅鐵器四大宗;往回輸入的主要是香料、花草等一些供宮廷賞玩的奇珍異寶。這種狀況一直延續到宋元時期。到明初鄭和下西洋,把這條海上絲綢之路發展到巔峰狀態。鄭和之後的明清兩代,隨著海禁政策實施,我國航海業的衰敗,這條曾為東西方交往做出巨大貢獻的海上絲綢之路,也隨著愈來愈嚴厲的海禁而逐漸消亡了。

伴隨著海上絲綢之路的形成與發展,在我國東南沿海出現了眾多的以海外貿易與航海、造船而興盛起來的港口城市。其中最為著名的便是廣州、泉州、明州(今寧波)等港口,而尤以泉州港最為著名。元代時,公元13世紀,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認為泉州港是當時世界最大的港口。同時代的另一個阿拉伯旅行家伊本·白圖泰在他的游記中也認為,當時中國與南印度之間的海上交通全部操縱在中國人手中。

海上通道在隋唐時運送的主要大宗貨物是絲綢,所以大家都把這條連接東西方的海道叫作海上絲綢之路。到了宋元時期,瓷器的出口漸漸成為主要貨物,因此,人們也把它叫作「海上陶瓷之路」。同時,還由於輸入的商品歷來主要是香料,因此還有人也把它稱作「海上香料之路」。

東西方間存在著的這條海上航路,是中國人對世界文明的一大貢獻。因為通過這條航路,古代東西方間的許多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交叉傳播,極大地豐富了世界各國人民的生活。而且,這條航路從開辟到衰敗經歷了十幾個世紀,也是人類歷史上絕無僅有的。

Ⅳ 海上絲綢之路往外輸出的主要商品有哪些

出口:自中國出發之貨物主要以絲綢、茶、瓷器、金、銀、五金、書籍等等。

進口:自西方來貨物包括:琉璃、貓眼石、明珠、象牙、香料、寶石、水晶、瑪瑙、琥珀、駱駝皮、乳香、沒葯、安息香、沉香、檀香、蘆薈、胡椒、溫納齊等。

貿易的對象有許多:

1、朝鮮、日本、琉球;

2、位於今中南半島上的國家;

3、東南亞沿岸島嶼;

4、南亞;

5、伊斯蘭世界;

6、歐洲各地,因為此海上絲路多隻到阿拉伯,因此其他到歐陸的物品一般由經由阿拉伯人轉運。

海上絲綢之路,也叫陶瓷之路、香葯之路,是陸上絲綢之路的延伸,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所認定的海上絲綢之路起點位於中國福建省泉州市。形成主因是因為中國東南沿海山多平原少,且內部往來不易,因此自古許多人便積極向海上發展。

又為了解決陸路的不便性,因為陸路受地形影響,前往西域會經過許多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地區,又中國東岸夏、冬兩季有季風助航,因此也增加了由海路通往歐陸的方便性。

尤其於兩宋年間,游牧民族盤據華北地方導致絲路斷流,令海上絲綢之路貿易更加彭勃。在古代中國即有此項交流,尤其是中國東南沿海的居民而言,更是顯著。

(4)絲綢之路義大利有哪些商品擴展閱讀:

航海技術

一、造船

宋代舟船的主要特點是:船體增大。宋朝出使朝鮮高麗王朝的「神舟」,載重達一千五百石以上,大的海船,載重萬石,載船員數百人,能裝載一年的口糧。

船上還設有市井(商店),還可以養豬、釀酒、織布。船舵長達三仗至五丈,船體結構合理:使用鐵釘造船,船體兩側下削,有龍骨貫穿首尾,船底成V字型,便於船的破浪行駛。船內採取密封隔艙,加強了船的安全性。

行船工具的進步:使用了多檣多帆,便於利用多面風向。大船上附設小船,以備運輸、救生、搶險之用。船上有大小兩只錨,有探水設備。船舶開始使用了指南針,航海也就有了全天候的導航工具,較之此前憑借日月星斗來導航,這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宋朝的造船和修船,已經開始使用了船塢,還創造了滑道放船下水的方法。這一時期中國的造船技術和航海技術居於世界的領先地位。

二、針路

據中國古典文獻記載,在宋朝元符年間(1098年-1100年),中國海船已經用羅針導航;到了南宋中期,海船普遍用羅針導航;當時掌管船隻航行方向的舟師都備有秘密的海道針經,詳細列出從廣州或泉州往返西洋各地的針路。

Ⅳ 古代絲綢之路上有哪些著名的城市呢

絲綢之路始於漢朝,是橫跨歐亞大陸的重要商路,始於長安城(今陝西西安),終於羅馬城(義大利首都羅馬),長度達到7000公里,一路經過現在的中國、阿富汗、烏茲別克、印度、巴基斯坦、、敘利亞、土耳其、羅馬尼亞40多個國家、100多個城市。絲綢之路因為以中國的絲綢為大宗貿易而得名,但絲路運輸的遠遠不止絲綢,中原的茶葉、瓷器、西域的玉石、香料阿富汗的青金石、伊朗的染料、阿拉伯的彎刀也是絲路上的重要商品,除此以外,東西方的宗教、科技、歷法等也沿著絲綢之路傳播,因此,絲綢之路不僅是商品流通的重要商路,也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Ⅵ 絲綢之路以絲綢貿易而聞名,路上的主要商品又是什麼

歷史上的絲綢之路,自然是以絲綢貿易而聞名。那麼絲綢之路上還有其他什麼重要的貨物?絲綢之路的主要商品是什麼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絲綢之路的主要商品一直都不是絲綢。之所以從19世紀開始的歷史學家,將其稱為絲綢之路,主要是因為絲綢一度是貿易清單中最較知名的奢侈品,在古典時期的歐洲具有標志性意義。
首先,我們應該明白,絲綢之路並不是隨著絲綢貿易而產生的一條貿易通道。相反,從上古開始就是一條歐亞地區的國際性走廊。除了商品交換和軍事沖突外,這條路線也是民族遷徙的主要捷徑。
而絲綢在張騫出使西域前,就已經被出口到了西亞和地中海等地。甚至可能在張騫的時代之前,就已經不是東亞獨有的手工藝產品了。
現在考古學家已經發現,西域南部的重要城邦於闐,至少在公元1世紀時候就有了自己獨立的絲織產業。當地人不僅可以在自己的作坊里加工進口的生絲,還有自己的養蠶基地,自己出產生絲。
隨著時間的發展,類似的獨立產區也逐步向西擴散。經過中亞河中地區的城市--到波斯北部的裏海沿岸地區--在到希臘本土--義大利半島--西班牙和法國的,幾乎充滿了歐亞大陸。其中的大部分地方,在大航海時代盛世來臨前,就已經完成了產業升級。
所以,至少從公元1世紀開始,絲綢的獨一無二性就已經開始降低了。
6世紀歐洲人,開始在希臘建立自己的絲綢產業。之前他們的作坊主要是加工進口生絲,之後也有了獨立的完整生成鏈。
絲綢就更加不是頂級國際貿易品了。古典時代的羅馬皇帝,以穿絲綢服飾而驚為天人。但這種事情在此後是再也看不到了。

與此同時,很多其他更具有持續性的商品,一直在絲綢之路上活躍著。比如從唐宋時期開始對外出口的茶葉。由於在當時東亞本身產量也有限的,而且不容易保質保鮮,所以被製造成類似今天磚茶一類的茶磚。通過外商的馬隊和駝隊,送到中亞、西亞和俄羅斯。
奴隸
這種貿易的結果就是今天的伊朗人、阿拉伯人和土耳其人都嗜茶如命,幾乎每天都要喝上幾次。俄羅斯也成為了歐洲第一個喜好喝茶的民族。這種內陸茶葉貿易,一直到19世紀的天津條約簽訂後,才被從海上來的俄羅斯商船替代。絲綢在那個時候早就不再有此地位。
另一種經久不衰的商品就是奴隸。遠在近代的歐洲人和中世紀的阿拉伯人學會用船進行黑奴、白奴貿易前,中亞的商人就在絲綢之路上進行著類似的事情。
大量的戰俘和掠奪人口,會被販賣到其他地方。當地也成為了歷史上各奴隸部隊的起源地。粟特城市和商隊都會購買奴隸去組織武裝,成為了後來阿拉伯帝國、各突厥系勢力、馬穆魯克人和奧斯曼同類型部隊的始祖。
香料
當然,我們不能忽略一種非常重要的商品--香料。作為絲綢之路起點之一的東亞,除了最低級別的糖外,沒法生產其他很多種類的香料。這類貨物都要從馬魯古群島生產、裝貨,先運到印度等地,再分流到西亞和中亞的次級市場。但海運在這種貿易中所佔據的份額,就遠比陸地效率要高。薩珊波斯人就曾經壟斷過這條路線,後來阿拉伯人取而代之,一直到歐洲人在近代將其壟斷為止。
所以,絲綢之路的主要商品一直不是絲綢。茶葉、奴隸和香料都占據更大的貿易份額,同時在國際市場上更為持久。而其他一些貨物諸如新式的武器、優質的戰馬、食鹽、玻璃製品和毛紡織品等,也比絲綢在這條貿易通道上的表現要好的多。

閱讀全文

與絲綢之路義大利有哪些商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尼雅加達一斤香蕉多少印尼盾 瀏覽:77
印度炸蘿卜餅怎麼做 瀏覽:247
中國八個州什麼意思 瀏覽:64
越南舞卡點舞怎麼跳 瀏覽:376
今日中國經濟如何 瀏覽:992
伊朗什麼時候開放訓練 瀏覽:91
為什麼英國老齡化嚴重 瀏覽:89
越南id怎麼填 瀏覽:771
凱里去越南怎麼去 瀏覽:118
順豐中國到日本郵費多少 瀏覽:912
安卓的遨遊中國怎麼下 瀏覽:140
中國電信awifi怎麼收費 瀏覽:891
中國山水和油畫哪個好 瀏覽:27
義大利為什麼人均低 瀏覽:824
中國與南美洲的合作叫什麼 瀏覽:741
越南美奈房價多少 瀏覽:379
美國為什麼可以禁伊朗石油 瀏覽:561
印度醫療產業怎麼樣 瀏覽:910
中國到伊朗要多少錢火車車票 瀏覽:936
印尼用什麼防蚊子 瀏覽: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