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法西斯三國軸心形成的時間
法西斯三個軸心國指德國,日本,義大利。形成三國軸心是1939年。
⑵ 二戰的軸心國是哪幾個又有幾個成員國,哪年開始哪年結束
德國 1940年9月27日加入 1945年5月8日投降
義大利 1940年9月27日加入 1943年9月3日退出
日本 1940年9月27日加入 1945年8月15日投降
匈牙利 1940年11月20日加入 1944年10月16日退出
羅馬尼亞 1940年11月23日加入 1944年8月23日退出
捷克斯洛伐克 1940年11月24日加入 (傀儡政權)
保加利亞 1941年3月1日加入 1944年9月5日退出
南斯拉夫1941年3月25日加入 1941年3月27日退出 (南斯拉夫是在政變後被德國控制,成 為德國的附屬國)
克羅埃西亞 1941年6月15日加入 (傀儡政權)
軸心國(Axis),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結成的法西斯國家聯盟,領導者是納粹德國、義大利和日本及與他們合作的一些國家和佔領國。名稱源於1936年11月1日義大利法西斯獨裁者墨索里尼在《德意同盟條約》簽定後不久對此評價的一次演說:「柏林和羅馬的垂直線不是壁壘,而是軸心」,因柏林和羅馬在同一經度線上,因此,後人就把法西斯同盟稱為「軸心」,參加國稱為「軸心國」。
⑶ 二戰期間軸心國的日本、德國、義大利,這三者有什麼關系
1936年11月,德日簽署了《反共產國際協定》。一年後,義大利也加入這一協定,德、意、日三國間的 柏林-東京-羅馬 軸心正式形成。這看似是一個以反對共產國際名義簽訂的協定,但實際上是法西斯主義瓜分世界的協議。
1939年5月,幕索里尼與希特勒簽訂「鋼鐵條約」,軍事聯盟,一方參戰另一方也支援參戰,不過德國開戰時義大利還沒准備好,幕索里尼宣布暫不參戰。
1940義大利參戰。十月義大利進攻希臘,41年和德國佔領南斯拉夫,主要是在北非和英軍爭奪,多靠著德軍支援,1943年5月德意聯軍被逐出北非戰場。幕索里尼1943被義大利國王捕時,希特勒曾派特種傘兵前去營救。
(3)義大利什麼時候能加入軸心擴展閱讀:
德意日三國的法西斯勢力都已上台,並且對外入侵亦不可避免。但是世界最占優勢的勢力並不是他們三國。
法國則由於一戰損失對德國極其敵視。美國雖然採用孤立主義政策,但是與前宗主國英國關系密切,儼然是鬆散同盟。德國不可能單獨挑戰世界,所以就需要盟友。
而處於和平中的國家與別國結盟必然會被關注,猜測你的意圖,這種結盟會過早引起英法美的警覺。於是障眼法出現了:
由於蘇聯共產主義政權的建立和共產國際意識形態輸出的影響,所以德意日的結盟就以反對共產國際為名義,進行軍事、情報、等各方面的交流。
這樣英法美也不會反對這種結盟,反而希望德意日能當炮灰先去跟蘇聯開打。可事實上德國不但沒跟蘇聯打,還秘密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和瓜分波蘭的密約。
徹底地欺騙了英法美,贏得了時間,並麻痹了對手,直接導致法國的備戰策略出現失誤並亡國。
⑷ 二戰中軸心國的正式建立時間
1936年:3.7 德軍進入萊茵區。
7.17 西班牙內戰。
10.25 德,意簽訂《柏林協定》。
11.25 德,日簽訂《反共產主義協定》。
1937年:4.26「禿鷹軍團」轟炸格尼爾卡。
11.6 義大利加入《反共產主義協定》,「柏林-羅馬-東京」軸心形成。
1939年:4.27 德國廢除波德互不侵犯條約。
5.15 德軍佔領布拉格。
5.22 德,意簽訂《德意同盟條約》即「鋼鐵公約」。
⑸ 徳意日三國軸心形成的時間
1936年11月,德國和日本簽訂《反共產國際協定》,而在此之前,德意兩國已經簽訂了《德意議定書》,一年以後,義大利加入該協定,希特勒將其稱之為「柏林—羅馬—東京軸心」。
「柏林-羅馬-東京軸心」,系30年代德國、義大利、日本三個法西斯國家通過一系列雙邊或多邊國際條約而構成的法西斯侵略擴張體系。1936年10月,德國和義大利在柏林達成了一項秘密協議,史稱「柏林-羅馬軸心」協定。
此後,日本不斷向德國靠攏,並於1936年11月25日與德國在柏林締結了《日德關於共產國際的協定》。在此基礎上,義大利於1937年11月6日宣布加入《日德關於共產國際的協定》,從而最終形成了所謂「柏林-羅馬-東京軸心」。
此軸心的形成、使德、意、日三國的關系更趨密切。不久、日本宣布承認西班牙佛朗哥法西斯政權,承認義大利對衣索比亞的吞並,而德意則承認由日本一手炮製的偽「滿洲國」。繼德國、日本退出國際聯盟之後,義大利於1937年12月亦宣布退出國際聯盟。
在義大利加入《日德關於共產國際的協定》之後,匈牙利、偽「滿州國」以及西班牙亦於1939年先後宣布加入該協定。「柏林-羅馬-東京軸心」的形成,標志著法西斯主義已經成為一種國際勢力和侵略性國家集團,它己使戰爭不可避免。
此軸心的形成是30年代國際關系中的嚴重事件,對其後國際關系及戰爭進程的發展有極其重要的影響。
(5)義大利什麼時候能加入軸心擴展閱讀
反共產國際協定的背景
1933年1月份,希特勒上台後就著手於侵略戰爭的准備,在「大炮代替黃油」的口號下,瘋狂進行擴軍備戰,把經濟迅速推上了軍事化的軌道。1933年,希特勒宣布退出日內瓦國際裁軍會議,並於1933年9月19日又退出了國際聯盟,擺脫了國聯對他擴軍備戰的一切限制。
1935年,希特勒進一步頒布了「國防法」,規定實施普遍義務兵役制,最大限度地擴大了他的兵員額,使德國成了歐洲的戰爭策源地。
在東方,日本法西斯化的步伐也很快,自從佔領了中國的東北以後,1936年3月份,法西斯分子、前外相廣田弘毅的組閣,就表明了日本軍事法西斯專制體制已經完成,當時他們就公開提出對外擴張的要求,把對外發動侵略戰爭作為謀求「帝國的生存和發展」的基本國策。
東西兩個法西斯帝國結成軍事聯盟,目的是為了平分世界,之所以打著反蘇反共的旗號,一方面,他們確實要反蘇反共。
另一方面是為了掩人耳目,避免過早地刺激其他帝國主義國家,果然,美國上了當,聽憑其軍事力量的發展,結果養虎為患,釀成第二次世界大戰,給世界人民帶來一場嚴重的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