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義大利面到底有多少種哪幾種義大利面適合自己在家做
黑醬在國內做起來有點難度接受度也不高,所以給個相對材料比較容易找到的白醬意麵的做法吧!畢竟現在國內大超市裡奶油、芝士、乾酪粉、香草碎、培根之類的食材也很容易就能買到了。正宗的義大利面少不了羅勒這類意式香料,一般中國家庭都沒有,所以一般在家裡做義大利面就可以稍微改一改,不一定生搬國外做法,就算搬過來也不一定是家人愛吃的。
❷ 義大利面與中國面,誰更美味
義大利面和中國面本身就屬於不同的菜系,有著不同的風味和口感。
義大利面(Pasta)是義大利菜系的經典代表,它通常是用麵粉、蛋和水製成的,有著柔軟的質地,可以搭配各種醬料和配料。義大利面的風味和口感因醬料和配料的不同而異,但它通常包含濃郁的奶油稿塌、番茄、橄欖油和乳肢敬弊酪等。
中國面則包含了諸如面條、粉絲和米線等多個種類,可以採用煮、炒、煎等多種不同的烹飪方法,並搭配不同的的湯和配菜。中國的面條通常是以麵粉和水為基本原料,口感較為勁道,而且有著豐富的口味和風味,如牛肉麵、小炒肉面、麻辣拌面等。
因此,哪種面更好吃,取決於個人的口味和偏好。同時,嘗試不同的菜品,才能發現更多可能的美味。歷族
❸ 義大利寄來的面條,為什麼煮了十分鍾還是嚼不動
義大利面,世界著名的面條之一。雖然現階段大家認可鮮面條始於中國,但不容置疑,義大利鮮面條在整個宇宙的知名度更大一些,這就導致許多吃貨到了義大利,一定要去品味本地盛名的義大利鮮面條。
那對於義大利人而言,吃那樣硬鮮面條究竟有什麼快樂呢?實際上,義大利人不論是吃面或是吃米飯都喜歡吃較硬口感,即便是白米飯,吃著也像是大家所謂「生飯」一樣硬,小米粒里還可以看到純白色的硬芯,這一點在義大利人來看便是「aldente」,近義筋道的,勁道的。
許多義大利人覺得,義大利面吃著較硬,可以緩解鮮面條被人體吸收時長,以達到吃得少又可吃飽效果,與此同時,義大利面被人體吸收速度降下去,也有減肥的作用。當然,是否那麼厲害,需要由營養專家來作出解釋。
但是,義大利面確實不太適合煮軟燉爛的一種鮮面條,一旦煮軟燉爛了鮮面條,吃著就覺得很惡心想吐,說到底就是用硬質小麥做出來鮮面條,煮軟後口感一定會變得十分差。
❹ 義大利哪個地方美食最多
義大利的首都羅馬的美食最多,也最好吃。首先來談談義大利面,即pasta,相信很多朋友都見過這個樣子的的義大利面
中間的這個,應該就是比較出名的Spaghetti了,這種長長的義大利面是認知度最高,也是最常見的一種pasta,而根據粗細程度的不同,分為spaghetti,thin spaghetti和angel hair(有點類似蘭州牛肉麵的二細,大寬這種叫法),其中angel hair是三者中最細的一種,一般乾的速食angel hair煮個四五分鍾就可以了,而spaghetti這種粗一些的就需要十幾分鍾。
最基本的white risotto的做法很麻煩,首先用小洋蔥(shallot),芹菜(偏白的,嫩的那部分),紅蘿卜在鍋里煸炒,之後加入risotto rice,再加入白酒,等酒精揮發後加入雞湯或者蔬菜湯,直至這種risotto rice差不多膨脹起來,達到了要求的熟讀的時候,關火,加入一塊黃油,攪拌均勻後在表面加上特級橄欖油和芝士(一般是parmesan)就可以了。
整個過程非常繁瑣,不算做雞湯高湯的時間,也需要接近20分鍾,這二十分鍾你要不停攪拌直到米飯成型,所以一般來說是一道收費比較高,並且十分考驗廚藝的義大利美食。
❺ 誰能跟我介紹下真實的義大利的風土人情
她的美是需要親身體驗的,這個暑假遊走在巴黎(在這里讀書),倫敦以及義大利5市,感受是分明的。
如果你去過義大利以及梵蒂岡,歸來不再看任何教堂(除了,西班牙的聖家堂)
如果你去過大英博物館以及V&A博物館,其它的一般的博物館也許興趣寥寥。
去過羅浮宮(louvre)以及奧塞(orsay)基本上別的畫作博物館也會感覺沒那麼精彩。
但是在義大利你能感受到更熱情的民風,在羅馬你會感受到,歷史與你同在。遍地都是雪糕店還有各式小店(賣設計的東西)。
很難一一說明,但是義大利不可以不去,因為它就是歐洲近代文化的母親。(文化復興開始)
PS,義大利的消費水平是比法國以及英國低的。
❻ 移民到義大利不可不知的義大利面歷史
【 #義大利移民# 導語】有關面條的起源,歷來眾說紛紜。有人說是中國,有人說是波斯,也有人說是約旦河谷。但可以肯定,與流行說法不同的是,面條並不是被馬可波羅引入義大利的。我們現在吃的義大利乾麵條起源於阿拉伯,是早期阿拉伯商人穿越沙漠攜帶的干糧。在公元9世紀,阿拉伯菜譜中就出現了乾麵條;到了10世紀,阿拉伯文字記載了一種叫itriyah的在商店賣的長條型乾麵。這種乾麵條很快傳到了希臘,被稱作itria,後來又傳到了阿拉伯人控制的西西里島。一位阿拉伯地理學家在1150年留下了有關製作和出口乾麵條的記載。馬可波羅1292年才回到義大利,而這些證據都早於1292年,充分說明馬可波羅將面條引入義大利的說法是不準確的。
早在中世紀,義大利面就有不同的形狀和大小,這種特色一直保持到今天。15世紀,製作面條的工藝傳到義大利其他地方。當時流傳下來的一種製作通心粉(macaroni)的方法就是在面團中加玫瑰水,這仍然反映出阿拉伯的影響,如果現在有哪家餐廳採用這種做法,他們一定會打出新世紀fusion菜的招牌。到了1574年,一個名叫面條生產商社團的行會成立了,1577年還制定了面條大師社團規章。顯然,幾個世紀來,義大利人一直把做義大利面當成一項嚴肅的事業。
直到17世紀蔽租,義大利面一直是富人們享用的宏氏兆佳餚。後來在那不勒斯出現了機械壓面機,生產成本降低了,普通人也能吃上義大利面了。那不勒斯城的窮人們幾乎頓頓都要吃面,所以有人叫他們吃通心粉的民族。在19世紀晚期,大量生產面條的新機器出現了,面條的種類和形狀也越來越豐富。
當然,大家都知道,義大利面必須有沙司醬來配。最早的沙司醬是豬油和乳酪,富人們則用糖和肉桂。番茄沙司到19世紀才成為義大利面的佐餐佳料。別忘了,番茄是被西班牙人從美洲帶入歐洲的,幾年後,它才開始在意式美食中扮演重要角色。如果你打算去羅馬旅行,一定別忘了去那兒的麵食博物館看看,詳細了解一下義大利面的歷史。
現在的義大利面,包括在北核緩京能吃到的義大利面,基本上都是乾麵。義大利法律規定,乾麵條只能用硬質小麥粉和水做,不能摻其他東西。乾麵條的形狀多得數不過來,大多數是根據形狀命名的,比如farfalle(蝴蝶形面);conchiglie(貝殼面);spaghetti(細面);penne(管形面);orrichiete(小耳朵面),很像中國的貓耳朵麵食。
與此相反,義大利北部常吃的新鮮面條是用雞蛋和一種特殊的小麥粉做的。這種小麥粉在北京的有些超市也能買到。在北京,有些義大利餐廳也有新鮮面條,而且總是打出自製的名頭,但大家不一定知道這到底是什麼東西。所以,如果你有任何疑問,一定要問個明白。
❼ 義大利面到底算不算炸醬面
義大利面是西式,面條的醬汁主要是番茄醬和黑椒汁;炸醬面是中式的,面條的用的是甜面醬,還有肉末,一般義大利面沒有肉末。一些配菜也不同,面條也不一樣。
面條也不同,一個用麥粉打的面條,一個用麵粉打的面條。
❽ 去意式餐廳的用餐禮儀是什麼
西餐廳都一樣的禮儀~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吃西餐的六個M
品味西餐文化,傳統是先飽眼福(餐廳布置),再飽耳福(柔和音樂),後飽口福(美味的法國大菜)。學者們經過長期的探討和歸納認為吃西餐最講究6個「M」。
第一個是「Menu」(菜單)
走進西餐館,服務員先引領入座,待坐穩,首先送上來的便是菜單。菜單被視為餐館的門面,看菜單、點菜已成了吃西餐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程序,是種生活方式。
如何點好菜,有個絕招,辦法是,打開菜譜,看哪道菜是以飯店名稱命名的,一定要點,因為哪位廚師也不會拿自己店名開玩笑的。
第二個是「Music」(音樂)
豪華高級的西餐廳,要有樂隊,演奏一些柔和的樂曲,一般的小西餐廳也播放一些美妙的樂曲。但,講究的是樂聲似聽到又聽不到的程度,即要集中精力和友人談話就聽不到,要想休息放鬆一下就聽得到。
第三個是「Mood」(氣氛)
西餐講究環境雅緻,氣氛和諧。一定要有音樂相伴,有潔白的桌布,有鮮花擺放,所有餐具一定潔凈。如遇晚餐,要燈光暗淡,桌上要有紅色蠟燭,營造一種浪漫、迷人、淡雅的氣氛。
第四個是「Meeting」(會面)
和誰一起吃西餐,要有選擇,一定要是親朋好友,趣味相投的人。
第五個是「Manner」(禮俗)
遵循西方習俗,正確使用刀叉,一般會安排男女相鄰而坐,講究「女士優先」的原則,表現出對女士的殷勤。
第六個是「Meal」(食品)
西餐是以營養為核心。
二、怎樣點西餐菜
點西餐菜對許多人來說都還較陌生,以下是西餐上菜順序,以供學習西餐菜者參考:
1.頭盤
也稱為開胃品,一般有冷盤和熱頭盤之分,常見的品種有魚子醬、鵝肝醬、熏鮭魚、雞尾杯。奶油雞酥盒、局蝸牛等。
2.湯
大致可分為清湯、奶油湯、蔬菜湯和冷湯等4類。品種有牛尾清湯、各式奶油湯、海鮮湯、美式蛤蜊湯、意式蔬菜湯、俄式羅宋湯。法式蔥頭湯。
3.副菜
通常水產類菜餚與蛋類、麵包類、酥盒菜餚均稱為副菜。西餐吃魚類菜餚講究使用專用的調味汁,品種有韃靼汁、荷蘭汁、酒店汁、白奶油汁、大主教汁、美國汁和水手魚汁等。
4.主菜
肉、禽類菜餚是主菜。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牛肉或牛排,肉類菜餚配用的調味計主要有西班牙汁、濃燒汁精、蘑菇汁、白尼絲汁等。禽類菜餚的原料取自雞。鴨、鵝;禽類菜餚最多的是雞,可煮、可炸、可烤、可炯,主要的調味汁有咖喱汁、奶油汁等。
5.蔬菜類菜餚
可以安排在肉類菜餚之後,也可以與肉類菜餚同時上桌,蔬菜類菜餚在西餐中稱為沙拉。與主菜同時搭配的沙拉,稱為生蔬菜沙拉,一般用生菜、番茄、黃瓜、蘆筍等製作。還有一類是用魚、肉、蛋類製作的,一般不加味汁。
6.甜品
西餐的甜品是主菜後食用的,可以算作是第六道菜。從真正意義上講,它包括所有主菜後的食物,如布丁、冰淇淋、乳酪、水果等等。
7.咖啡
飲咖啡一般要加糖和淡奶油。
三、有條有禮吃西餐
西餐桌上的餐具很多,吃每一樣東西要用特定的餐具,在享受西餐雅緻的就餐氛圍時,舉止更要正確得體,進餐有條有「禮」。
1、就座時,身體要端正,手肘不要放在桌面上,不可蹺足,與餐桌的距離以便於使用餐具為佳。餐台上已擺好的餐具不要隨意擺弄。將餐巾對折輕輕放在膝上。
餐巾布:西餐餐巾一般用布,餐巾布方正平整,色彩素雅。經常放在膝上,在注重禮節場合也可以放在胸前,平時的輕松場合還可以放在桌上,其中一個餐巾角正對胸前,並用碗碟壓住。
餐巾布可以用來擦嘴或擦手,要以對角線疊成三角形狀,或平行疊成長方形狀,污漬應全部擦在裡面,外表看上去一直是整潔的。離開席位時,即使是暫時離開,也應該取下餐巾布隨意疊成方塊或三角形放在盤側或桌角,最好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2、刀、叉、勺的使用
刀:是用來切割食物的,不要用刀挑起食物往嘴裡送。切記:右手拿刀。如果用餐時,有三種不同規格的刀同時出現,一般正確的用法是:帶小小鋸齒的那一把用來切肉制食品;中等大小的用來將大片的蔬菜切成小片;而那種小巧的,刀尖是圓頭的、頂部有些上翹的小刀,則是用來切開小麵包,然後用它挑些果醬、奶油塗在麵包上面。
叉:要左手拿叉,叉起食物往嘴裡送時動作要輕。撿起適量食物一次性放入口中牞叉子撿起食物入嘴時,牙齒只碰到食物,不要咬叉,也不要讓刀叉在齒上或盤中發出聲響。
勺子:在正式場合下,勺有多種,小的是用於咖啡和甜點心的;扁平的用於塗黃油和分食蛋糕;比較大的,用來喝湯或盛碎小食物;最大的是公用於分食湯的,常見於自助餐。
餐具的擺放餐具的擺放是根據上菜先後順序從外到內擺放。有的菜用過後,會撤掉一部分刀叉。
刀叉放的方向和位置都有講究。刀叉放在墊盤上呈八字形,刀口朝內,叉尖向下就表示你還要繼續用餐;刀叉平行擺放在墊盤上刀口向外,叉尖向上則表示你不要用餐。湯勺橫放在湯盤內,匙心向上,也表示用湯餐具可以拿走。記住,任何時候,都不可將刀叉的一端放在盤上,另一端放在桌上。
四、優雅用餐:
每次送入口中的食物不宜過多,在咀嚼時不要說話,更不可主動與人談話。
喝濃湯:勺子應橫拿,由外向內輕舀,不要把勺很重地一掏到底,勺的外側接觸到湯。喝時用嘴唇輕觸勺子內側,不要端起湯盆來喝。湯將喝完時,左手可靠胸前輕輕將湯盆內側抬起,湯汁集中於盆底一側,右手用勺舀清。
餅類:,用刀在盤內切出一塊正好適合一口吃掉的大小,叉子叉住送入口中。
麵包:在餐桌禮儀上,有所謂「左麵包,右水杯」,吃麵包時應一手拿麵包,一手撕下一小塊放入口裡,不要拿著整個麵包咬。抹黃油和果醬時也要先將麵包掰成小塊再抹。
吃雞:多以雞胸脯肉為貴。吃雞腿時應先用力將骨去掉,不要用手拿著吃。
吃魚:不要將魚翻身,要吃完上層後用刀叉將魚骨剔掉後再吃下層吃肉時,要切一塊吃一塊,塊不能切得過大,或一次將肉都切成塊。
吃肉:從左邊開始切,以叉子從左側將肉叉住,再用刀沿著叉子的右側將肉切開,如切下的肉無法一口吃下,可直接用刀子再切小一些,切開剛好一口大小的肉,然後直接以叉子送人口中。重點在於利用刀壓住肉時的力度。用力點是在將刀伸出去的時候,而不是將刀拉回時。不可一開始就將肉全部切成一塊一塊的,否則好吃的肉汁就會全部流出來了。點綴的蔬菜也要全部吃完,蔬菜不只是為了裝飾,同時也是基於營養均衡的考慮而添加的。點用牛排時,首先服務生會詢問燒烤程度,可依你所喜歡的料理方式供應。點排餐時,會附帶一杯調味醬。在正式的場合中,調味醬應是自行取用,而非麻煩服務生服務。調味醬的量約以兩湯匙為最適量。取完調味醬後,將湯勺放在調味醬缽的側邊,並傳給下一個人。
飲酒:飲酒乾杯時,即使不喝,也應將杯口在唇上碰一碰,以示敬意。當別人為你斟酒時,如不要,可簡單地說一聲「不,謝謝!」或以手稍蓋酒杯,表示謝絕。
抽煙:在進餐尚未全部結束時,不可抽煙,直到上咖啡表示用餐結束時方可。如在左右有女客人,應有禮貌地詢問一聲「您不介意吧!」
喝咖啡:如願意添加牛奶或糖,添加後要用小勺攪拌均勻,將小勺放在咖啡的墊碟上。喝時應右手拿杯把,左手端墊碟,直接用嘴喝,不要用小勺一勺一勺地舀著喝。
吃水果:不要拿著水果整個去咬,應先用水果刀切成四或主瓣再用刀去掉皮、核、用叉子叉著吃。
交談:進餐時應與左右客人交談,但應避免高聲談笑。不要只同幾個熟人交談左右客人如不認識,可選自我介紹。別人講話不可搭嘴插話。
不可在餐桌邊化妝,用餐巾擦鼻涕。用餐時打嗝是最大的禁忌,萬一發生此種情況,應立即向周圍的人道歉。取食時不要站立起來,坐著拿不到的食物應請別人傳遞。
吃魚、肉等帶刺或骨的菜餚時,不要直接外吐,可用餐巾捂嘴輕輕吐在叉上放入盤內。如盤內剩餘少量菜餚時,不要用叉子刮盤底,更不要用手指相助食用,應以小塊麵包或叉子相助食用。吃面條時要用叉子先將面條捲起,然後送入口中。
就餐時不可狼吞虎咽。對自己不願吃的食物也應要一點放在盤中,以示禮貌。有時主人勸客人添菜,如有胃口,添菜不算失禮,相反主人也許會引以為榮。
吃西餐時要衣著整潔,坐姿端正,背挺直,脖子伸長。最重要的是手一定要保持干凈,指甲修剪整齊。
五、用餐禮儀八個「不」
用餐時經常會遇到食物塞進牙縫、不小心掉下刀叉,甚至在菜餚中見到「異物」等既普遍又尷尬的情況。倘若處理不當便會予人沒有禮貌的感覺,更糟糕的會影響別人的食慾。要化險為夷,處理得體,便應留意用餐禮儀的八個「不」。
1.不宜塗過濃的香水,以免香水味蓋過菜餚味道。
2.女士出席隆重晚宴時避免戴帽子及穿高筒靴。
3.刀叉、餐巾掉在地上時別隨便趴到桌下撿回,應請服務員另外補給。
4.食物屑塞進牙縫時,別一股腦兒用牙簽把它弄出,應喝點水,試試情況能否改善。若不果,便該到洗手間處理一下。
5.菜餚中有異物時,切勿花容失色地告知鄰座的人,以免影響別人的食慾。應保持鎮定,趕緊用餐巾把它挑出來並棄之。
6.切忌在妙語連珠的時候不自覺地揮舞刀叉。
7.不應在用餐時吐東西,如遇太辣或太燙之食物,可趕快喝下冰水作調適,實在吃不下時便到洗手間處理。
8.女士用餐前應先將口紅擦掉,以免在杯或餐具上留下唇印,予人不潔之感。
六、正規的西餐禮儀
1、預約的竅門。越高檔的飯店越需要事先預約。預約時,不僅要說清人數和時間,也要表明是否要吸煙區或視野良好的座位。如果是生日或其他特別的日子,可以告知宴會的目的和預算。在預定時間內到達,是基本的禮貌。
2、再昂貴的休閑服,也不能隨意穿著上餐廳。
3、吃飯時穿著得體是歐美人的常識。去高檔的餐廳,男士要穿著整潔的上衣和皮鞋;女士要穿套裝和有跟的鞋子。如果指定穿正式服裝的話,男士必須打領帶。
4、由椅子的左側入座.最得體的入座方式是從左側入座。當椅子被拉開後,身體在幾乎要碰到桌子的距離站直,領位者會把椅子推進來,腿彎碰到後面的椅子時,就可以坐下來。
5、用餐時,上臂和背部要靠到椅背,腹部和桌子保持約一個拳頭的距離,兩腳交叉的坐姿最好避免。
6、正式的全套餐點上菜順序是:①菜和湯 ②魚肝油③水果④肉類⑤乳酷酪 ⑥甜點和咖啡 ⑦水果,還有餐前酒和餐酒。沒有必要全部都點,點太多卻吃不完反而失禮。稍有水準的餐廳都不歡迎只點前菜的人。前菜、主菜(魚或肉擇其一)加甜點是最恰當的組合。點菜並不是由前菜開始點,而是先選一樣最想吃的主菜,再配上適合主菜的湯。
7、點酒時不要硬裝內行。在高級餐廳里,會有精於品酒的調酒師拿酒單來.對酒不大了解的人,最好告訴他自己挑選的菜色、預算、喜愛的酒類口味,請調酒師幫忙挑選。
8、主菜若是肉類應搭配紅酒,魚類則搭配白酒。上菜之前,不妨來杯香檳、雪利酒或吉爾酒等較淡的酒。
9、餐巾在用餐前就可以打開。點完菜後,在前菜送來前的這段時間把餐巾打開,往內摺三分之一,讓三分之二平鋪在腿上,蓋住膝蓋以上的雙腿部分。最好不要把餐巾塞入領口。
10、用三根手指輕握杯腳。酒類服務通常由服務員負責將少量酒倒入酒杯中,讓客人鑒別一下品質是否有誤。只須把它當成一種形式,喝一小口並回簽Good。接著,侍者會來倒酒,這時,不要動手去拿酒杯,而應把酒杯放在桌上由侍者去倒。正確的握杯姿勢是用手指輕握杯腳。為避免手的溫度使酒溫增高,應用大拇指、中指、食指握住杯腳,小指放在杯子的底台固定。
11、喝酒的方法。喝酒時絕對不能吸著喝,而是傾斜酒杯,像是將酒放在舌頭上似的喝。輕輕搖動酒杯讓酒與空氣接觸以增加酒味的醇香,但不要猛烈遙晃杯子。此外,一飲而盡,邊喝邊透過酒杯看人,都是失禮的行為。不要用手指擦杯沿上的口紅印,用面巾紙擦較好。
七、怎樣吃沙拉
沙拉的吃法:將大片的生菜葉用叉子切成小塊,如果不好切可以刀叉並用。一次只切一塊,不要一下子將整盤的沙拉都切成小塊。
如果沙拉是一大盤端上來則使用沙拉叉。如果和主菜放在一起則要使用主菜叉來吃。
如果沙拉是主菜和甜品之間的單獨一道菜,通常要與乳酪和炸玉米片等一起食用。先取一兩片麵包放在你的沙拉盤上,再取兩三征玉米片。乳酪和沙拉要用叉子食用用而玉米片則用手拿著吃。
如果主菜沙拉配有沙拉醬,很難將整碗的沙拉都拌上沙拉醬,先將沙拉醬澆在一部分沙拉上,吃完這部分後再加醬。直到加到碗底的生菜葉部分這樣澆汁就容易多了。
八、西餐品酒三部曲
品酒要用眼、鼻和口來監別酒液的色、香與味。簡單來說,品酒可分為以下三個主要步驟:
先用眼睛觀賞酒液的顏色。
選定餐酒後,侍應會先將酒奉上,給你核對瓶上的標簽,以確認餐酒品牌無誤後,就會先倒少許酒液於杯內給你試飲,若你對酒質口味感到滿意,侍應便會繼續添酒。
試酒前,先要微微舉起酒杯,輕輕打圈搖晃,先欣賞酒液的「掛杯」情況,再於燈光下觀賞其色澤,並要留意酒中是否清澈無雜質。
用眼觀賞過後,就要用鼻子去感受酒香。
先握緊杯腳,將酒杯輕輕打圈,讓紅酒在杯內晃動,跟大量空氣接觸,釋放香氣,然後將酒杯湊近鼻子,慢慢享受酒香。只要你多試幾次,慢慢就能分辨出酒液中的果味、木味、花味、泥土味以及橡木味,亦可憑味道分辨出酒的級數。
呷一口酒,讓酒香在口腔中慢慢釋放散開。
忌咕嚕咕嚕」的吞下去,應先呷一口,讓味蕾感受酒的味道,然後才慢慢吞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