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義大利分別充當了什麼樣的角色起到了什麼作用
兩次都是軸心國的角色,也是一個打醬油的角色。一戰作用是叛變了德國加入同盟國,二戰作用就是拖德國後腿
㈡ 義大利和德國有那些共同利益使得他們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走到了一起
義大利就是個徹頭徹尾的投機分子,一戰時開始和德國簽訂了同盟協議 條約主要內容:①如義大利遭到法國進攻,德、奧兩國應全力援助,如德國遭受法國侵略,義大利也擔負同樣的義務。②締約國的一國或兩國遭受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大國(指法、俄)進攻,則締約3國應協同作戰。 戰爭打響後卻違約不參戰。之後見同盟國示弱立馬倒向協約國,成了一戰戰勝國。一戰前夕,義大利與德國走到一起是因為義大利和法國爭奪對突尼西亞的控制權,義大利輸了 於是聯合德,奧對抗法國 英國 沙俄 二戰時德意兩國均為法西斯國家 當然會站在一條線上
㈢ 義大利在一戰中得到了什麼什麼好處。
樓主好,與您一起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看一下義大利在一戰中的立場
一戰中,義大利是歐洲大國中最弱的一個,它必須與交戰各方討價還價,和其它帝國主義國家一樣,義大利也積極對外殖民擴張,但由於本身力量的薄弱,其擴張企圖只能利用大國爭霸來實現,這就註定了義大利外交政策的動搖不定,誰對它爭霸擴張有利,它就靠向誰。以便在捲入沖突時獲得可能的、最好的待遇。說白了它就是一個投機主義者。
實際中,它也確實在倒向同盟國還是倒向協約國的選擇中搖擺不定。一戰前義大利是三國同盟的一員,但它跟英、法、俄有更多的共同利益,比如,義大利漫長的海岸線經不起英國強大海軍的攻擊,跟英國開戰對它沒有好處,比如法國給義大利優惠條件的貸款,緩解了它的財政困難,俄國則與默許義大利在北非的擴張,換來了義大利對俄國在黑海海峽擴張的理解。
第三,一戰爆發後,同盟國和協約國都拉攏義大利,都不想讓義大利倒向對方,協約國滿足了義大利的全部要求,特別是答應給義大利的土地比德國許諾給義大利的土地多一倍,加上英國還借給義大利一大筆債款,義大利也看到英法擋住德國最初的進攻後,認定德國與奧匈無法贏得戰爭,而義大利同奧匈又有邊界糾紛,於是,1915年5月,義大利向奧匈帝國宣戰,正式加入協約國一方作戰。
戰後,義大利作為戰勝國參加了巴黎和會,卻沒有想到,作為弱國,它的利益被最小化了,當初協約國許諾給它的土地,竟然成了一紙空文。他當時的地位遠不如土耳其,羅馬尼亞,塞爾維亞等國。而從巴黎和會的分贓結果來看義大利得到的也是符合他當時的國力地位的結果。塞爾維亞消滅了幾十萬奧匈軍隊才變成南斯拉夫。義大利?分你個南蒂羅爾就夠給面子了!
可是義大利自己不這么看,它認為協約國欺騙了它,正所謂期望越大,失望越大,但它沒有辦法,誰讓它實力弱小了,雖有不滿,但也只能打落門牙和血吞。而也正是由於對英法違反承諾心懷怨恨,這才讓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義大利倒向了德國一方.
以上,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㈣ 義大利加入協約國一方參戰說明了一戰的什麼
首先,這是由義大利的孱弱和對外擴張政策所決定的。1871年,長期四分五裂的義大利實現了統一,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但統一是自上而下完成的,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余,這又嚴重阻礙了義大利經濟進一步發展,造成義大利的落後,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農業落後,糧食產量極低,每年三分之一的糧食靠進口。第二、重工業不發達,遠遠落後於其它帝國主義國家。第三、人民生活極端困難,大量貧民逃往外國謀生。因此,義大利有「貧窮的帝國主義」之稱。和其它帝國主義國家一樣,義大利也積極對外殖民擴張,但由於本身力量的薄弱,其擴張企圖只能利用大國爭霸來實現,這就註定了義大利外交政策的動搖不定,誰對它爭霸擴張有利,它就靠向誰。
其次,這也是由義大利的國家利益所決定的。義大利和英、法、俄三國有更多的共同利益,表現在:義大利對英國得罪不起,因為其漫長的海岸線經不起英國強大海軍的攻擊,所以一開始就表示不參加任何對抗英國的行動。義大利這個「貧窮的帝國主義」在財政上對「高利貸帝國主義」的法國有所依賴,特別是1887年和1895年兩次對衣索比亞的都以失敗而告終,被迫無條件承認其獨立,並賠款1000萬里拉,這使義大利財政經濟出現嚴重困難,這時,法國乘機以貸款為條件,並施展靈活的外交手腕,使義大利與法國簽定條約,雙方對各自在非洲擴張范圍和已取得的利益達成一致。義大利為了順利地在非洲擴張,也與俄國達成協議,雙方簽約表示,共同抵抗奧匈帝國在巴爾乾的擴張,意對俄在黑海海峽的擴張持「善意態度」,俄對意在北非的擴張表示理解。由以上事實可以看出,一戰爆發前,義大利由於利害關系,實際上已經從三國同盟中分化出來,靠向了協約國一方。
第三、一戰爆發後,協約國全部滿足了義大利領土方面的要求。一戰爆發後,義大利借口奧匈帝國對塞爾維亞宣戰沒有同義大利磋商,宣布「中立」,企圖以參戰為條件,與交戰雙方討價還價,以便獲得更多的好處。後來,協約國滿足了義大利的全部要求,特別是答應給義大利的土地比德國許諾給義大利的土地多一倍,加上英國還借給義大利一大筆債款,於是,1915年5月,義大利向奧匈帝國宣戰,正式加入協約國一方作戰。
㈤ 一戰的問題
一戰時義大利加入了英法俄為首的協約國組織,所以作為戰勝國其只有對戰敗國的瓜分而沒有什麼懲罰。
《凡爾賽條約》或《凡爾賽和約》,全稱《協約國和參戰各國對德和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戰勝國 (協約國)對戰敗國 (同盟國)的和約。協約國和同盟國於1918年11月11日宣布停火,經過巴黎和會長達6個月的談判後,於1919年6月28日在巴黎的凡爾賽宮簽署條約,標志著第一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得到國際聯盟的承認後,於1920年1月10日正式生效。 《凡爾賽條約》的主要目的是懲罰和削弱德國。中國在五四運動後,沒有簽署凡爾賽條約,但與德國另簽訂和約。美國則因其國會表決多數反對,所以也不簽凡爾賽條約。
我們先看看德奧意三國同盟怎麼形成的。本來德國和奧匈帝國在巴爾干半島上於1876年產生了矛盾,但1879年就締結了同盟。大概是當時協約國三國同盟大勢已成,所以只好和奧匈帝國聯盟。後來,剛剛統一而且面臨孤立的弱小的義大利大概看協約國進不去,而同盟國集團急需同盟,就加入了同盟國集團,免得打起仗來兩面不是人。
但仗一打起來,義大利就發現勢頭不對,而且協約國為了爭奪地中海的利益,以便控制非洲和巴爾干半島地區問題,就極力籠絡義大利,比如,許諾,保證義大利在東地中海的霸權。於是,義大利就倒向了協約國集團。
反正當時義大利也不是什麼強國,不是為了崛起,只是為了自保而已,
義大利卻沒能從《凡爾賽條約》的分贓中獲得些什麼
㈥ 義大利一戰在同盟國
實際中,它也確實在倒向同盟國還是倒向協約國的選擇中搖擺不定。一戰前義大利是三國同盟的一員,但它跟英、法、俄有更多的共同利益,比如,義大利漫長的海岸線經不起英國強大海軍的攻擊,跟英國開戰對它沒有好處,比如法國給義大利優惠條件的貸款,緩解了它的財政困難,俄國則與默許義大利在北非的擴張,換來了義大利對俄國在黑海海峽擴張的理解。
一戰爆發後,同盟國和協約國都拉攏義大利,都不想讓義大利倒向對方,協約國滿足了義大利的全部要求,特別是答應給義大利的土地比德國許諾給義大利的土地多一倍,加上英國還借給義大利一大筆債款,義大利也看到英法擋住德國最初的進攻後,認定德國與奧匈無法贏得戰爭,而義大利同奧匈又有邊界糾紛,於是,1915年5月,義大利向奧匈帝國宣戰,正式加入協約國一方作戰。
㈦ 義大利在一戰中為何倒戈
1915年5月,義大利因為英法答應在戰後分得阜姆和達爾馬提亞,於是投向協約國一方
5月23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義大利在向奧匈帝國宣戰後加入協約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