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義大利為什麼不吞並梵蒂岡
拉特蘭條約。
19世紀中葉,義大利逐漸統一。當時的義大利王國殺入羅馬城,教皇不得不退居梵蒂岡宮中。忌憚於教皇在全世界天主教徒當中的影響力,義大利政府軍不敢貿然進攻,勢單力薄的教皇也無法組織軍隊收復失地。雙方就這樣處於尷尬的膠著狀態。
後來還是那個臭名昭著的墨索里尼打破了這種沉默。墨索里尼上台後,為了尋求宗教勢力的支持,在1929年與教皇簽訂了《拉特蘭條約》,承認梵蒂岡從義大利獨立出去,成為永久中立國,不參與國際事務的紛爭。
簡介
公元6世紀,基督教獲得了羅馬城的實際控制權,教會的最高神職人員被尊為「教皇」或「教宗」,並在羅馬城的西北角修建了奢華的梵蒂岡宮殿。
公元8世紀,教皇的轄區遭倫巴德人入侵,法蘭克王國國王丕平出兵義大利,打敗了倫巴德人,並將羅馬城和周邊領土送給了教皇,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丕平贈土」。
⑵ 義大利為什麼不把梵蒂岡佔領
義大利不把梵蒂岡佔領的原因是:梵蒂岡是永久中立國,其國土神聖不可侵犯。
梵蒂岡在拉丁語中意為「先知之地」。梵蒂岡原為中世紀教皇國的中心。公元4世紀開始,羅馬城主教利用羅馬帝國的衰亡,乘機掠奪土地,6世紀時獲得羅馬城的實際統治權,稱為「教皇」。
早在公元4世紀,教皇康斯坦就在羅馬城西北角耶穌門徒聖彼得殉難處建立了康斯坦丁大教堂以志紀念。到了15至16世紀,康斯坦丁大教堂被改建成如今的聖彼得大教堂,成為天主教會舉行最隆重儀式的場所。
公元756年,法蘭克國王丕平把羅馬城及其周圍的區域送給教皇(教會史上稱為「丕平獻土」),後來成為西歐教會和政治生活的中心,在義大利境內成立了以羅馬為首都的教皇國,直轄領土面積達4萬平方公里以上。
1870年8月,羅馬爆發了反抗教皇政權的人民起義,義大利國王進駐羅馬,義大利完成統一,教皇權力被剝奪,並被迫退居羅馬城內西北角梵蒂岡。
1929年2月11日,義大利墨索里尼政府同教皇庇護十一世簽訂了「拉特蘭條約」,義大利承認梵蒂岡為主權國家,其主權屬教皇。規定從同年7月起成為獨立的城市國家。國名全稱就叫梵蒂岡城國。
⑶ 義大利怎麼不把梵蒂岡與聖馬利諾這兩個小P國給滅了
這兩個小國能夠存活至今有很大的歷史原因。
在西羅馬帝國破滅以後,義大利地區長期分裂,邦國林立。同時,歐洲進入漫長而黑暗的中世紀。
梵蒂岡以前是叱吒風雲的教宗國,理論上在中世紀是擁有整個歐洲的(當然實際上則是歐洲各個王國各自為政了)。在歐洲,除了神聖羅馬帝國和東羅馬帝國(包括後來的奧斯曼帝國)以外,就只有教皇是有帝冠、有資格稱帝的。後來,隨著拿破崙解散神聖羅馬帝國取得帝冠建立法蘭西帝國,民族國家意識覺醒,教皇就徹底成為一個空殼,大家也就不再遵奉他為正主了。但畢竟教皇以前還是大家的皇帝,大家決定給他留點面子,所以給他留了一座小城也就是梵蒂岡城,並且保證不再侵犯。
聖馬利諾則是因為對義大利統一的領導者有恩,所以得以保留。19世紀中葉,義大利走向統一,紅杉軍領袖曾經跑到聖馬利諾去避難,聖馬利諾不但保護了他還給了他用來統一義大利的資金和資源,所以他很感謝聖馬利諾,表示雖然咱都是義大利人但我還是不強求把你統一了,我尊重你的想法,咱各過各的吧。(在統一這方面外國人的腦迴路的確和咱不太一樣……)當然不得不說,雖然聖馬利諾名義上是獨立的,但是各方面都依賴於義大利,基本上跟統一了沒啥兩樣,可以理解為附庸國那種感覺。
這樣一來,梵蒂岡和聖馬利諾就活到了今天。雖然現在是小,但一個曾經有著叱吒風雲的輝煌歷史,另一個曾經對義大利有恩,所以還是要尊重他們的。
⑷ 羅馬教皇在退居梵蒂岡之後幾百年內,為何義大利始終沒有徵服梵蒂岡
因為這是關乎信仰的問題,義大利是不敢去觸這個霉頭的。梵蒂岡在基督教中的地位就比不多描述了,所以義大利只能幹看著羅馬教皇躲在裡面。
梵蒂岡雖然是一個小得不能再小的國家了,但是它所蘊含的能量無比巨大。它可能人口只有幾千人,國土面積只有我國一個鎮這個大,但是它是基督教的聖城。就算義大利再牛,它也不可能把梵蒂岡給打下來的。在後來的二戰中,法西斯國家也沒有動它,可想而知它的地位是很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