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義大利為什麼要同德國結盟
希特勒籠絡義大利,推動德意聯盟的建立。他在表面上宣布對意阿戰爭保持中立,暗地裡卻給墨索里尼撐腰打氣。
德國拒絕參加對義大利的任何制裁,相反,1935年冬希特勒指示增加對義大利急需的燃料供應。德國法西斯的這種舉動,贏得了墨索里尼的信任。
侵略野心與經濟軍事實力非常不相稱的義大利,唯有取得德國的支持,才能擺脫在國際上的孤立地位,實現其在地中海和非洲的擴張計劃。
用墨索里尼本人的話說就是,「義大利的唯一出路就是同德國結盟」。因此,義大利開始修正其外交政策,向德國靠攏,從此改變了對德國吞並奧地利的態度。
② 二戰時期,為何義大利成為了德國的豬隊友
首先是沒得選。
歐洲的強國也就是英德法意四國,其他的國家根本不在同一個水平線上。二戰和一戰的大概情況都是老大和老三聯合起來揍老二,老二沒辦法才把老四拉過來。所以德國是沒辦法才選擇義大利。
最後處境相同。
近代歷史上,歐洲的英法都是老牌資本主義強國,而德國和義大利都是新興國家,後起之秀,相互之間沒有利益糾葛,反而是兩國和那些老牌資本主義國家之間存在著沖突,所以兩國自然而然的走到了一起,甚至被坑過也不在乎。
③ 如果不支援義大利,庫爾斯特會戰德軍能勝利嗎
你要分析一下為什麼德軍不放棄義大利這個累贅。首先德意都是法西斯,在政治上他們有共同點,而且同樣都被西方大國所不容。還有,如果義大利不是德國的盟友,那德國在歐洲大陸是什麼局面?歐洲各國把德國包餃子了,就算義大利不打德國,那同時意味著盟軍可能可以從義大利北部攻入德國本土,在義大利投降後也很明顯的說明歐洲大陸上德國孤軍奮戰之有死路一條而且義大利也是老牌帝國主義國家,他也控制了很多殖民地,很多交通要道,這對德國來說是非常有用的,要知道德國的人口,資源也是有限的。
庫爾斯特會戰,德軍的不能算失敗更不是由於義大利拖後腿所造成的,因為,一旦失去義大利德軍在西線戰場上壓力將會灰常大。庫爾斯特會戰,其實只是整個東線戰場一個轉折點,是讓德國在東線失去了戰略主動,轉由被動防守。
事實上,據統計,庫爾斯克會戰蘇聯的傷亡比德國還要大。
④ 二戰中,義大利究竟是德國的包袱還是幫手為什麼
總體上來說,義大利在二戰期間對於德國是個不折不扣的包袱!
從戰略上講,墨索里尼的大局觀遠不如希特勒,而其對擴充領土的野心則一點不比希特勒差。即便能夠和平獲得的東西也要耀武揚威幹上一仗以顯示羅馬帝國之威嚴(舉例:1940年6月17日,新組成的法國貝當政府要求停戰,希特勒邀請墨索里尼前往慕尼黑共商對法行動方略。在二人舉行會晤時,希特勒同意墨索里尼提出的把尼斯、科西嘉、突尼西亞、吉布地和法國南部劃歸義大利的要求。但是墨索里尼覺得這樣得來的勝利有失自己的尊嚴。於是在停戰協定簽訂前,突然向法軍駐守的阿爾卑斯山地區發動閃電戰。結果意軍遭到法軍的迎頭痛擊,損失慘重,631人被打死,5206人受傷,626人失蹤。
齊亞諾曾經說:「墨索里尼並不是想要這要那。他想要的是戰爭,通過和平方式即使他能得到他所要求的兩倍他也不會要」。墨索里尼自己也說過類似的話:「軍事成功遠比完全通過和平途徑去獲取領土更加吸引人」)。於是從1935年入侵衣索比亞到1941年入侵希臘,其軍隊羸弱的戰鬥力在面對弱小的對手時往往損失慘重。尤其是在得知德軍佔領羅馬尼亞後,貿然出兵希臘,結果希臘在英國皇家空軍的支援下接連擊潰義大利軍隊。為迅速穩定南部戰線,德軍不得不推遲巴巴羅薩計劃二個月而先出兵佔領巴爾干半島,以致於有了莫斯科城下遭遇那個慘淡的冬季!
中期在俄國戰場和非洲戰場上個別戰役(頓河防禦、阿拉曼攻防戰)的表現上來說,義大利還算得上是一個稱職的隊友,但是一旦陷入包圍或者戰場形勢不利,則最先投降的就是義大利軍隊。
後期因為國內政局不穩,義大利軍隊戰鬥力急劇下降,開小差時有發生。德軍還必須分兵監視這些不穩定的義大利人。在義大利投降後,德軍又抽調21個師組成C集團軍群防守被稱為希特勒的軟肋的亞平寧半島。
從戰爭潛力上來說,整個二戰期間,美國產煤37.6億噸,德國產煤34.5億噸,日本產煤46億噸,義大利產煤8千萬噸;美國產油14.6億噸,德國產油4.6億噸,日本產油2億噸,義大利產油6百萬噸;美國產剛2880萬噸,德國產鋼2265萬噸,日本產鋼647萬噸,義大利產鋼237萬噸。以致於德國在開戰後每個月還要倒貼義大利十萬噸石油,直到失去普洛耶什蒂油田為止。
從軍事准備上來說,義大利國防大臣吹噓可以動員1000萬人,但因武器裝備不足,到1940年6月10 日義大利參戰時,其陸軍總數僅為45萬人,編為74個二二制陸軍師,而參戰那天,74個二二制陸軍師中,只有19個師人員滿編,武器裝備齊全。海軍倒是擁有各類艦艇 257艘。其中3.5萬噸級戰列艦 4艘,萬噸級巡洋艦 7艘,輕型巡洋艦 15艘,驅逐艦 59艘,快艇 67艘。這支海軍足夠和英國的地中海艦隊抗衡,並且在保障北非補給線方面也立過不少戰功,可惜因為缺油,以及在塔蘭托被英國人端了老窩,中後期就只能充當固定炮台了。至於空軍,1939年12月官方數據擁有戰機2300架。但義大利空軍參謀長普里科洛稱:847架因過於陳舊將要被拆卸,約500架因技術性能落後還存放在機庫里。
綜上所述,我們其實可以很清晰的了解到,在二戰開戰前夜,義大利在墨索里尼的鼓動下覺得自己找回了昔日羅馬帝國的榮光,事實上根本沒有做好打一場世界大戰的准備,其軍事實力至多隻能支撐一場為期幾個月的局部戰爭而已。所以在二戰期間,義大利軍隊除了個別閃光點以外,基本都是碌碌無為的魚腩部隊。用一句丘吉爾的話做總結「幸虧義大利人是德國人的盟友,而不是我們的」!
⑤ 有人說德國對於義大利加入軸心國的態度是矛盾的,這是為何
義大利在二戰時期是軸心國的一員,但是義大利的糟糕戰績讓世界上所有國家嘆為觀止,而且讓德國哭笑不得。甚至可以說,義大利加入軸心國,客觀上加速了德國軍隊的失敗。之所以德國人對於義大利人的加入非常矛盾,原因其實也非常簡單。首先就是義大利軍隊的實力雖然比較強大,但是義大利人卻並不願意去進行戰爭。其次就是義大利在北非的糟糕戰績導致德國不得不分兵進行防守。最後就是義大利實際上就是德國的南方大門,如果義大利能夠參戰,並且協助德國,可以讓德國不至於被三面夾擊。
最後就是義大利實際上就是德國的南方大門,如果義大利能夠參戰,並且協助德國,可以讓德國不至於被三面夾擊。義大利在地中海區域,如果沒有義大利,英美盟軍就可以通過中東地區對德國進行進攻,讓德國陷入三面作戰的不利境地。而且正所謂多個朋友多條路,可以結盟的國家也不多,所以即使不放心義大利,但是德國還是讓義大利加入了軸心國。
⑥ 義大利在戰爭中總是投降,為什麼德國不拋棄義大利呢
德國需要盟友。義大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是德國的盟友。雖然義大利最終背叛了德國,但它也有合作的基礎。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主要原因是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受到不平等條約的過度壓迫,這必然會引發德國的反叛心理。德國沒有自大到足以用自己的力量挑戰世界,德國也需要盟友,盡管義大利在二戰期間屬於邊緣化的角色。但它也可以分擔一些壓力。而且除了義大利的脆皮坦克,小口徑無用火炮之外,義大利士兵雖然比不上德國士兵,但是相對於其他國家還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