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二戰義大利為什麼會那麼逗比那麼弱
在世界人民的歷史認知里,義大利軍隊長期處於「能打」歧視鏈的底端。中文網路廣泛流傳著嘲笑義大利軍隊的段子;日本出產的二戰國家擬人動漫《黑塔利亞》(Axis powers ヘタリア)將主角義大利塑造為喜愛藝術和美食、但毫無戰鬥力的樂觀廢柴;英國網站「沒品笑話網路」上排名靠前的義大利笑話則寫道:
義大利的軍旗長什麼樣?
答:綉著白色十字架的白旗。
這一印象無疑出自義大利的二戰征戰史。1940 年 6 月,義大利在法國戰敗前夕對法國宣戰,但始終未能突破法軍偏師的防線;同年 9 月,義大利入侵埃及,兩個月後就被 3.6 萬英軍的反攻擊潰,超過 13 萬人投降;1940 年 10 月,義大利從阿爾巴尼亞入侵希臘,不到一個月又被打回阿爾巴尼亞境內。每到危急關頭,義大利只得向德軍求援,而德軍的出色表現更強化了兩國軍隊的懸殊對比。
而回顧整個義大利國家史,其軍事成就也的確寥寥無幾:
1866 年,意軍在庫斯托扎會戰中敗於奧地利,其新銳海軍也在利薩海戰中戰敗;
1896 年,進攻衣索比亞的義大利遠征軍在阿杜瓦戰役中覆滅,創下了歐洲國家對非洲國家停戰賠款的記錄;
1899 年,義大利強占浙江三門灣失敗,竟成了清政府成功捍衛主權的範例;
1915 年,義大利趁俄國擊敗奧軍之際對奧宣戰,結果卻沒能佔到便宜,反而在卡波雷托戰役被德奧聯軍打得慘敗,最後靠奧匈帝國的內部崩潰才勉強取勝。
義大利人真的是天生不善戰的民族嗎?
一個失敗國家的誕生
事實上,是否存在一個「義大利」民族,本身就是義大利作為現代民族國家面臨的最嚴峻的問題。
羅馬帝國覆滅後,亞平寧半島經歷了長達 1500 年的分裂,長期以威尼斯、熱那亞等獨立城邦聞名於世。所謂的義大利復興運動,起初只是在分裂格局下反對外國控制,追求自由主義的政治思潮。隨著零星的暴動一再被奧地利、法國剿滅,半島上的政治領袖們這才達成共識:能捍衛革命成果的,只有統一的義大利。
▍從統一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的義大利
1850 年代,最熱衷於實現統一的政權是半島西北部、實行君主立憲制的皮埃蒙特-撒丁王國。在貴族自由派首相加富爾的努力下,皮埃蒙特很快就成了統一派的大本營。不過,統一派內部始終存在分歧:以馬志尼和加里波第為首的共和派希望建立一個超越城邦利益的義大利民族共和國,而以撒丁首相加富爾為首的君憲派則將征服義大利半島視為撒丁王國的榮譽。
▍義大利建國三傑(左起依次為):以播撒思想著稱的馬志尼、以政治手腕著稱的加富爾、以軍事功績著稱的加里波第
義大利就這樣在嚴重分歧中走向統一。1859 年,加富爾在法軍幫助下收復了倫巴第;次年,又策動諸城邦與教皇國北部轄地公投並入撒丁王國,其代價是向法國割讓了尼斯和薩伏伊。對此類勾當深為不齒的加里波第忽然率 1000 名志願兵入侵西西里,承諾要帶來一個共和國,奇跡般迅速顛覆了那不勒斯王國。
但撒丁軍隊迅速開進教皇國,甚至邀請法軍進駐羅馬,與加里波第對峙。為了保全統一的義大利,加里波第最終讓步。1861 年 3 月,加富爾理想的義大利王國宣告成立。
這樣的統一並未如馬志尼和加里波第理想的那樣,帶來一個嶄新的民族國家。
義大利王國與其說是一個現代民族國家,還不如說是一個撒丁王國的征服王朝。與後來新生的德國不同,義大利王國全盤繼承了撒丁王國的舊制度,包括憲法、軍隊、議會甚至是國旗。作為開國國王的撒丁國王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二世(Victor Emmanuel II)拒絕在新王國把「二世」改成「一世」,甚至反對將首都遷出舊撒丁王國邊境。
▍義大利王國國旗(撒丁王國原國旗)由法國大革命時期北義大利共和國的三色旗加上薩伏伊王室的徽章組成。在 1860 年前,教皇國和那不勒斯王國從未接受過綠白紅三色旗。1946 年,義大利改為共和國,王室徽章被撤除
單方面的統一造成了嚴重的政治後果。在義大利南部,沒受過教育的農民一聽說撒丁國王變成了他們的國王,要實行新的兵役和納稅政策,就成了反抗新王國最頑固的勢力。南義大利陷入了長達十年的內亂,政府以重兵鎮壓,雙方死亡都超過兩萬人才基本平息。
教皇國在義大利統一過程中喪失了大部分領土,但羅馬教皇的聲望卻遠高於新晉的義大利國王,他煽動民眾拒絕參與新政府的任何投票。結果,新王國的議會和政府仍只能代表原撒丁王國的中產階級的狹隘利益,被一小撮政治精英牢牢把持,進一步惡化了國家認同問題。
正因如此,新興的義大利自一開始就受制於陳腐的舊制度,面臨著嚴峻的政治危機。馬志尼不禁哀嘆道:「我要的是一個年輕的義大利,你們卻帶來了一具木乃伊。」
年輕的義大利軍隊不幸正是這具木乃伊的一部分。義大利王家陸軍的制度與文化全盤沿襲自舊撒丁軍,海陸軍高級將領的崗位由保守無能的撒丁貴族子弟壟斷;大規模擴軍和新近安插進來的外邦軍官則使指揮結構變得極為混亂,出身不同地區的軍官和官兵間隔閡極深,使其戰術能力相當差勁。
▍成立於 1872 年的阿爾卑斯山地部隊(Alpini)是義大利陸軍最精銳的部隊,然而大部分只是「掩護友軍撤退」之類的戰績
由此便不難理解,同樣是由義大利人組成的軍隊,義大利正規軍的戰績與戰鬥力,與加里波第按照共和國理想而召集組建的志願軍相比會有如此大的差別。
「以戰促統」的連鎖效應
民族國家構建的失敗是義大利軍事悲劇史的原動力。但義大利軍隊在 1866 至 1918 年一系列丟人表現的主要原因不止於此——為了彌補義大利民族認同不足的問題,義大利煞費苦心地走上了邪路。
▍1860 年代,義大利政府軍在南方進行了為期十年的漫長治安戰
王國政府最初想用鐵路加強國內各地間的聯系,但義大利此時的工業能力並不允許大規模建設。於是,義大利選擇了另一條危險的道路:他們希望以天生不足的軍隊為工具,用對外戰爭挑起民眾的國家意識,強化民族認同。
1866 年的意奧戰爭是用戰爭塑造民族的第一次嘗試,甚至被稱為的「第三次義大利獨立戰爭」。國王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二世親率王家大軍,加里波第率領志願軍偏師,希望塑造全國上下同心協力收復故土的形象。
然而,國王親率的 12 萬意軍卻因指揮混亂,在庫斯托扎會戰中敗於 7.5 萬奧軍之手;加里波第卻接連取勝。不甘折了臉面的國王隨即派出尚未完成備戰的王家海軍,又在利薩海戰中被奧軍擊敗。
▍1866 年利薩海戰,意軍主力鐵甲艦「義大利國王」號被奧地利戰艦撞沉
盡管這兩場敗仗並不嚴重,義大利還在談判桌上收回了威尼托,王家軍隊的戰敗還是引發了一場憲法危機。依照繼承自撒丁王國的憲法,國王獨享軍事指揮權,但反過來說,也要承擔作戰失利的全部責任。王室是這個脆弱國家的主權象徵,其聲譽直接關乎國體。為了保衛主權形象,義大利國王同意退居幕後,不再參與具體軍事決策。
但在國王退場後,新的軍事決策機制卻沒能建立起來。依照憲法,王家軍隊為君主所有,文官系統不敢結交軍隊將領,以防背上「悖逆」惡名。結果,文官主掌的內政外交與軍人主掌的軍事逐漸開始脫節。混亂的制度很快帶來了惡果。
▍撒丁王國 1848 年頒布的《阿爾貝蒂諾憲章》(Statuto Albertino)被沿用為義大利王國憲法,為國王賦予了相當大的權力。但義大利國王怠於行使職權,對國家軍政影響深遠
1880 年代,義大利首相剋里斯皮把「以戰促統」的舞台擺到了非洲,開始在東非建立殖民地。
1896 年初,義大利遠征軍與一支衣索比亞軍隊在阿杜瓦對峙。此時,義大利王室恰巧捲入一場銀行丑聞,克里斯皮擔心對王室聲譽的打擊將危及國體,電令前線發動進攻,想用一場勝利化解輿論壓力。然而,沒有一位軍人告知首相前線的真實狀況或提供參謀建議。近 1.8 萬意軍隨即陷入 12 萬敵軍的重圍中,幾乎全軍覆沒。
▍弗朗西斯科·克里斯皮,1887-1891 年、1893-1896 年兩度出任義大利首相。盡管出生於西西里,卻是最激進的義大利愛國主義和擴張主義者之一
衣索比亞戰爭後,義大利政治與軍事間的致命脫節仍沒有絲毫改進。正因如此,清政府才敢在 1899 年三門灣事件中表現得異常強硬:盡管義大利已經擁有世界第三的強大海軍,但其外交與軍事的配合卻無比拙劣,根本不值得擔心。
類似的情況還發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 年一戰爆發後,自知無力參戰的義大利內閣決定保持中立,陸軍參謀長卻同時向國王遞交了一份聯德抗法的作戰計劃,且得到了批准,差點真被執行。隨著奧匈帝國接連被俄國擊敗,收復失地、「以戰促統」的聲浪再次高漲起來。
到 1915 年 5 月 2 日,這位參謀長忽然發現,外交部已經在 4 月 26 日瞞著他與英法達成協議,約定在 5 月 26 日對奧匈帝國宣戰。不僅如此,一戰間的軍工生產直至 1917 年慘敗後才步入正軌。這種讓自家人比敵人還摸不著頭腦的政治配合,自然很難帶來任何勝利。
▍一戰中在阿爾卑斯山脈冰雪中堅守的義大利士兵
讓義大利政治精英更感汗顏的是,長期實行的「以戰促統」政策最終以一種荒誕的方式收到了奇效。
由於戰後因償還巨額外債引發的通貨膨脹,左翼的社會黨在 1919 年議會選舉中成為第一大黨。在俄國革命刺激下,社會黨高呼無產階級專政口號,要求實行土地集體化,很快就把南方農民、北方有產者、天主教徒和國王逼得團結到了一起。
社會黨在戰爭期間專事反戰罷工,更使得為國賣命的軍人們憤怒無比。在各方合力下,左派運動遭到鎮壓,軟弱的自由派政府黯然下台。義大利迎來了一位民族主義的集權首相——貝尼托·墨索里尼。
只可惜,這位民族主義的首相並未給義大利軍隊帶來多少改觀。
來自法西斯的最後一擊
在法西斯黨上台前,義大利王國的軍隊雖然表現拙劣,但也不算離奇。義大利的軍費遠遜於英、法、德、奧等歐陸大國,盡管危機不斷,總算熬贏了一戰。
而在墨索里尼執政時期,義大利的軍費已趕上了一流強國。在 1926 至 1940 年間,義大利的總軍費達到了英國的 80%,法國的 97%;在 1935 至 1939 年的主要備戰期,義大利的軍費達到了英國的 90%,甚至比法國多出 23%。
而在 1940 年,義大利的國家財政收入僅為英國的 24%,法國的 42%。兩相對比,不難看出法西斯對軍事的巨大投入,卻也凸顯了意軍在二戰中的異常低能。
▍英屬南非部隊 1941 年在東非戰場俘獲了義大利軍旗,士兵喜笑顏開與之合影
義大利為什麼要耗費如此巨額的軍費呢?
墨索里尼提出「恢復羅馬帝國」的宏偉藍圖,既以民族主義彌合社會矛盾的故技,另一方面也是用收買軍隊鞏固一黨專政的手段。
依照憲法,義大利軍隊屬於國王,軍內有深厚的忠君傳統,是唯一有實力顛覆法西斯政權的勢力。墨索里尼採用胡蘿卜加大棒的策略駕馭軍隊:用高額軍費滿足軍方需要,收買大部分軍人,再打擊少數反對派,在軍中培植親信。這樣的做法無疑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副作用。
在法西斯的滲透和收買下,義大利軍隊幾乎成為世界上最為腐敗的軍事組織。1928 年,烏戈·卡瓦萊羅(Ugo Cavallero)將軍出任安莎爾多兵工廠的經理。在他任上,該廠出現了用普通鋼板頂替巡洋艦的裝甲特種鋼、挑選炮彈應付軍方抽查等丑聞。但所有丑聞都被法西斯遮掩,他的仕途一路暢通,並在 1941 年出任意軍總參謀長。陸軍的主要訓練科目僅是長途行軍,年度演習都是事先安排的表演,士兵的肉食常遭剋扣,法西斯黨也根本無意糾正這些痼疾。
▍墨索里尼曾發動"小麥生產戰役",將牧場改為麥田,結果肉類產量極速降低。墨索里尼認為這不是問題,因為"兩千萬國民明智地養成了不吃肉的習慣"。但 1939 年的調查顯示,四分之一的青年因營養不良而不適合參軍
軍隊黨派化則嚴重阻礙了正常的軍事發展。義大利空軍是一戰後新成立的軍種,沒有陸海軍的歷史羈絆,很快成立法西斯黨徒的自留地。正因如此,法西斯極端強調空軍獨立性,義大利的戰機長期輕視配合陸軍和海軍作戰。
海軍自 1920 年代就計劃建造航空母艦,卻由於「空軍壟斷所有飛機」的原則而遲遲得不到批准,空軍甚至拒絕與海軍聯合建立魚雷機部隊,為日後被英國海軍打得兵敗如山埋下伏筆。
▍1935 年,意軍成立軍需生產總部(CoGeFaG),試圖協調軍工生產。但海軍成功把持了該部門,壟斷了大部分資源和技術人員,沉重打擊了陸空軍武器研發。但由於海軍航空派被空軍壓制,海軍也無法發揮出與投入相當的戰鬥力,新銳戰艦被英國的雙翼飛機打得叫苦不迭
同時,墨索里尼個人權欲膨脹,試圖掌控指導一切的美好願望遠超其實際能力,給義大利軍隊帶來了更嚴重的負面影響
1925 年起,墨索里尼長期兼任海軍、陸軍、空軍部長,全面掌握三軍的財政、行政和軍事決策。他並不是能乾的獨裁者,常常看不到大堆文件中的重點;但他又拒絕成立有實權的總參謀部,嚴防任何軍人的影響力高過自己。更糟糕的是,他並不在乎參謀部的專業意見,常常一意孤行。
▍墨索里尼時期的義大利軍事決策機制。其中最高總參謀部並無實權,員額極少;實際決策由墨索里尼本人和三軍參謀部分頭完成,協調極差。總參謀部到1941年底才獲得實權,但主要功能只是貫徹德軍的要求而已
1935 年到 1939 年,陸軍參謀部多次提出更新軍備的建議。但執著於地中海夢想的墨索里尼卻執意要征服衣索比亞、干涉西班牙內戰,將陸軍軍費的四分之三挪用於東非和西班牙,甚至給弗朗哥送去了一堆意軍自己尚未裝備的坦克飛機。義大利陸軍的戰備情況因此遭受重挫。
1939 年戰爭前夕,海陸軍參謀部認為意軍要到 1942 年後才能完成備戰。而墨索里尼卻在 1940 年 6 月忽然宣戰,驅趕著各方面都准備不足的軍隊朝著法國、埃及、希臘四面出擊,將數十萬大軍置之死地。
▍二戰前的義大利陸軍大量裝備適於山地作戰的超輕型坦克,火力裝甲極為薄弱,完全無法與外國坦克相比。而新式中型坦克的性能產量同樣極為不足
更加荒誕的是,由於總參謀部的缺席,義大利在參戰時所有作戰計劃都是由三軍參謀部在毫無協同的情況下分頭制定:海軍只顧計劃與法國艦隊決戰,根本沒考慮給非洲的陸軍護航;陸軍則在未通知海軍時計劃襲擊蘇伊士運河。
軍種間的協作效率因此也極為低下:面對英軍主力已經撤離的孤島馬爾他,義大利始終無法組織起有效的兩棲進攻;地中海戰役則多次出現海軍呼叫空軍支援,空軍遲遲趕到,對己方軍艦投下炸彈的情形。
其實,義大利人絕非沒有贏得軍事榮譽的機會。義大利士兵常常在營養不良、缺乏訓練、後勤不足、武器落後、指揮混亂的極端艱苦的條件下投入戰斗,只要其中某些問題得到改善,他們都能創造強得多的戰績。在許多基層自作主張的小規模的行動中,意軍都有亮眼表現。在斯大林格勒戰役抗擊蘇軍強攻的義大利駐俄軍團,表現也並不比德軍遜色。
2. 二戰時義大利怎麼沒什麼作為
二戰中的義大利
1940年3月10日,希特勒派里賓特洛甫前往羅馬,敦促義大利參戰。但墨索里尼仍在猶豫:部隊還沒有做好准備。希特勒與墨索里尼於3月18日在布倫納口會面。希特勒堅持認為:馮·曼斯坦計劃將要執行,義大利從海上和阿爾卑斯關口進攻法國,將會分散法國抵禦古德里安裝甲部隊的力量。在此期間,墨索里尼還接到羅斯福總統和法國總理保羅·雷諾(取代了反法西斯主義者愛德華·達拉弟)關於讓讓義大利置身事外的請求。
丘吉爾是與墨索里尼長期以來一直與其保持友好關系的惟一一位偉大的政治家。早些時候,丘吉爾曾公開贊揚這位義大利獨裁者,認為他是「歐洲反對布爾什維克主義的保衛者」,並成為他的報紙《義大利人民》日報的特約撰稿人。但丘吉爾5月10日搬入唐寧街10號後卻玩起了奇怪的把戲,這與兩國之間從未公開的神秘通信有關。實際上,1945年4月28日,納粹首領在科莫湖被槍決後,這些聯系信函歸還了丘吉爾,並消失了。歷史學家們懷疑,丘吉爾在信中可能敦促墨索里尼參戰,以減輕希特勒的壓力,並勸說希特勒在法國不可逆轉其失敗命運時,不要繼續與英國作對。基於這一點,墨索里尼會敦促德國對丘吉爾和墨索里尼的共同敵人蘇聯發動進攻。關於這些信件,還有一個不太確定的說法:在信中,丘吉爾承諾不會對義大利領土、科西嘉以及在法國的尼斯和莎沃伊省發動進攻,以此作為對義大利保持中立立場的交換條件。這種說法似乎不合乎情理,因為法國極力想使義大利不參戰,並明確向齊亞諾表示,如果義大利不參戰,法國願意將科西嘉和突尼西亞割讓給義大利,以此為獎賞。實際上,5月30日,墨索里尼向希特勒宣布了他將參戰,並站在希特勒一方的決定。6月10日,正式通知法國和英國大使:義大利參戰。
義大利在阿爾卑斯前線的戰斗規模很小,沒有什麼值得驕傲的,而且突如其來的惡劣天氣阻止了義大利軍隊的前進。6月14日,法國和英國戰艦轟擊了熱那亞。20日,義大利士兵進攻藍色海岸並佔領了芒通。但此時,法國已接近垮台,於6月24日同羅馬簽訂了停戰協議。墨索里尼要求不多:他要求並得到了通往東非吉布地港口的通道——這個要求似乎證明了人們對他和丘吉爾之間有秘密協議的說法,也說明了墨索里尼不願對法國發動進攻的想法。這次短暫的戰役使義大利1300人死亡或失蹤,3000人受傷,2000人被困在阿爾卑斯山脈。正如齊亞諾在日記中所寫,墨索里尼曾宣布他需要用「1000人的生命來祭祀和平」。
推薦:為二戰中的義大利說點公道話
http://www.qglt.com/bbs/ReadFile?whichfile=16731&typeid=40&openfile=1
3. 歐洲列強非常多,慈禧唯獨看不起哪個國家
慈禧唯獨看不起義大利,因為義大利去征戰別的國家沒打過,就想來和中國打,也是因為慈禧聽說了義大利的戰績。
慈禧,我們都不陌生,慈禧太後是清朝末年實際的統治者,主宰晚清長達半個世紀,在這半個世紀之中,清朝的土地是越來越少,不平等條約也是越簽越多,特別是1894年的甲午一戰,堂堂大清帝國,居然被自己一貫看不起的東洋小國擊敗,更是讓普通百姓唉聲嘆氣,滿朝文武捶胸頓足,面對日本人提出的停戰條件,甚至連慈禧太後也大罵日本人貪婪無恥。但有什麼辦法呢?當時國力衰微,只能是任人宰割。條約簽訂後,起到了很壞的影響,讓很多歐洲列強,認准了清朝是軟柿子,大國小國都想來捏一捏。不過歐洲列強那麼多,也不是每個都能撈到好處,有個國家看到鄰居在清朝賺得盆滿缽滿。
慈禧這個做法給那些東歐的二流國家證明了,大清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
4. 義大利出局的原因(詳盡)
義大利出局了 我也很難過 今年不再看世界盃了。沒意思了。
原因在我看來有如下:
一、 前鋒不夠犀利, 重要時刻掉鏈子
二 、義大利我們都知道是防守反擊的王者 ,但是防守反擊時需要優秀的後衛和前鋒的 , 卡納瓦羅老了 ,防不住求我們不說什麼 。 PEPE和德羅西這些人還是技術不太精, 尤其是昨天最後那個球 pepe面對的幾乎是空門一腳打飛 讓無數義大利球迷傷心。
三、 義大利主帥缺乏創造性, 以前的義大利是防守反擊的典型隊伍 ,現在的義大利明明沒有絕佳的進攻球員 ,還不改變戰術 。 因為以前的卡納瓦羅還年輕 能防的住 ,並且有托蒂, 皮耶羅在 ,進攻和組織進攻能力強 。要是再以前 義大利的憂郁王子 巴喬在的時候 ,就更不用說了, 那是義大利的靈魂 。
四 、自大的心理 。誰都認為義大利不會輸 包括所有隊員 。於是,他們前80分鍾自由散漫 拼搶也不積極 。直到被 斯洛伐克3比一領先 ,時間還剩10分鍾時候才打出了血性。打出了屬於他們的尊嚴 。可是 時間早已經不夠用了。如果再來5分鍾 我想一定會翻盤的。
⑤、門將不夠出色 頻頻丟球 如果布馮沒受傷 天下就是義大利的了。
另外(巴喬 皮耶羅 托蒂 布馮 現在成了球迷心中的傳說 活在了傳說里,可我們期望場上的年輕人也能成長為另一個巴喬 另一個 托蒂。)
請不要怪銀狐,他盡力了!
5. 義大利在二戰表現很差,為何德國始終沒有將其放棄
德國在歐洲的法西斯的盟友國所以德國沒有放棄義大利。很大的程度上有這么一個盟友國還是比多一個敵人要好很多的。德國義大利都想通過法西斯道路對外擴張來擺脫自身發展局限的困境,他們一旦捆綁在一起就沒辦法回頭了,德國也沒辦法放棄義大利。
最重要的還是義大利有墨索里尼,法西斯當然是需要更大的隊伍來完成自己的想法,失去義大利就會少了盟友,武器和金融支持,這都會讓德國更難進行下去,而且就算義大利幫不上忙,畢竟不會成為敵人,多一份力量總歸還是有好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