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古代的大秦是現在的哪個地區
大秦是古代中國對羅馬帝國及近東地區的稱呼。
隨著公元前2世紀絲綢之路的開通,加速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當時的中國認為羅馬帝國就像中國一樣擁有高度文明,而羅馬正位於貿易路線上的終點,因此把她命名為"大秦"。
羅馬帝國:包括今天的歐洲:義大利、梵蒂岡、聖馬利諾、安道爾、馬爾他、塞普勒斯、希臘、馬其頓、塞爾維亞和黑山、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阿爾巴尼亞、保加利亞、西班牙、葡萄牙、列支敦斯登、瑞士、比利時、法國、摩納哥、盧森堡全境,奧地利、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大部,匈牙利、德國、羅馬尼亞、英國、荷蘭部分, 亞洲:黎巴嫩、敘利亞、以色列、巴勒斯坦全境,土耳其大部,約旦部分 非洲:突尼西亞全境,埃及、利比亞、摩洛哥部分。
到了唐代,長安與拂菻(拜占廷帝國)之間,有著頻繁的使節和商旅交往。
杜環,中國唐代旅行家,又稱杜還。唐天寶十年(751),隨高仙芝在怛邏斯城(又名呾邏私城,今哈薩克江布爾)與大食(阿拉伯帝國)軍作戰被俘,其後曾游歷西亞、歐洲、北非。他曾到過東羅馬帝國(拜占廷帝國),據他記載:「拂菻國在苫國西,隔山數千里,亦曰大秦。其人顏色紅白,男子悉著素衣,婦人皆服珠錦。……王城方八十里,四面境土各數十里。勝兵約有百萬,常與大食相御。……」「其大秦善醫眼及痢,或未病先見,或開腦出血。」
公元762年,杜環結束了其游歷生涯,隨商船在廣州登岸,回到了中國。隨著公元前2世紀絲綢之路的開通,東西方文明交流逐漸加速,而羅馬正位於貿易路線上的終點,當時的中國把它命名為「大秦」。
《後漢書·西域傳》有關「大秦」的記載:
「大秦國一名犁鞬,以在海西,亦雲海西國。地方數千里,有四百餘城。小國役屬者數十。以石為城郭。列置郵亭,皆堊塈之。有松柏諸木百草。」
《後漢書·西域傳》亦記載了當時羅馬的政治、風貌及特產:
「其王無有常人,皆簡立賢者。國中災異及風雨不時,輒廢而更立,受放者甘黜不怨。其人民皆長大平正,有類中國,故謂之大秦……土多金銀奇寶,有夜光璧、明月珠、駭雞犀、珊瑚、虎魄、琉璃、琅玕、朱丹、青碧。刺金縷綉,織成金縷罽、雜色綾。作黃金塗、火浣布。」
《晉書》記載,大秦國一名犁鞬,在西海之西,其地東西南北各數千里。有城邑,其城周回百餘里。屋宇皆以珊瑚為梲栭,琉璃為牆壁,水精為柱礎。其王有五宮,其宮相去各十里,每旦於一宮聽事,終而復始。若國有災異,輒更立賢人,放其舊王,被放者亦不敢怨。有官曹簿領,而文字習胡,亦有白蓋小車、旌旗之屬,及郵驛制置,一如中州。其人長大,貌類中國人而胡服。其土多出金玉寶物、明珠、大貝,有夜光璧、駭雞犀及火浣布,又能刺金縷綉及積錦縷罽。以金銀為錢,銀錢十當金錢之一。安息、天竺人與之交市於海中,其利百倍。鄰國使到者,輒廩以金錢。途經大海,海水咸苦不可食,商客往來皆齎三歲糧,是以至者稀少。
漢時都護班超遣掾甘英使其國,入海,船人曰:「海中有思慕之物,往者莫不悲懷。若漢使不戀父母妻子者,可入。」英不能渡。武帝太康中,其王遣使貢獻。
《北史·卷九十七·列傳第八十五·西域》:
條支國,在安息西,去代二萬九千四百里。
大秦國,一名黎軒,都安都城,從條支西渡海曲一萬里,去代三萬九千四百里。其海滂出,猶渤海也,而東西與渤海相望,蓋自然之理。地方六千里,居兩海之間。其地平正,人居星布。其王都城分為五城,各方五里,周六十里。王居中城,城置八臣,以主四方。而王城亦置八臣,分主四城。若謀國事及四方有不決者,則四城之臣,集議王所,王自聽之,然後施行。王三年一出觀風化。人有冤枉詣王訴訟者,當方之臣,小則讓責,大則黜退,令其舉賢人以代之。其人端正長大,衣服、車旗,擬儀中國,故外域謂之大秦。其土宜五穀、桑、麻,人務蠶、田。多璆琳、琅玕、神龜、白馬朱鬛、明珠、夜光璧。東南通交趾,又水道通益州永昌郡。多出異物。
大秦西海水之西有河,河西南流。河西有南北山,山西有赤水,西有白玉山,玉山西有西王母山,玉為堂室雲。從安息西界循海曲,亦至大秦,回萬余里。於彼國觀日月星辰,無異中國,而前史雲:條支西行百里,日入處,失之遠矣。
大秦之秦朝 」chinees「俚語:chinee中國人。以「大秦」一詞代表羅馬的習慣直至16世紀末仍然存在,例如在《三才圖會》中的一幅地圖上亦可看見「大秦」這一地方。
② 古羅馬為什麼被稱為「大秦」
古羅馬為什麼被稱為「大秦」?
古羅馬文明興起於公元前10世紀初的義大利半島中部,歷經羅馬王政時代,公元前510年建立了羅馬共和國,逐步征服了義大利半島。公元前2世紀,羅馬帝國成為地中海霸主。公元1世紀前後擴張成為橫跨歐亞非更為龐大的羅馬帝國,與秦漢時期的中國一樣,是古代世界強大的帝國之一。
羅馬帝國東征西討,滅國無數,與中國秦朝有很多相似之處,西漢以後稱羅馬帝國為大秦。其根本原因還是羅馬帝國對秦王朝的文化影響。公元前3世紀,一支羅馬軍隊戰敗後與主力部隊失去了聯系,彈盡糧絕,流落到中亞,求助於秦國,甘願效忠秦國成就霸業。秦國以糧草接濟,在西域給了很大一快土地「驪苑」讓羅馬軍隊居住,這一支羅馬人就成為秦國的西部屏藩。由於羅馬人的支持,秦國如虎添翼,氣吞六合,迅速統一中國,建立了秦王朝。
兵馬俑己出土的1000多個陶俑陶馬,崇尚寫實的藝術風格。大體上都是經過精雕細刻的,從無一雷同。陶工匠施展塑、堆、捏、貼、刻、畫等雕塑技法,從體、量、形、神、色、質等方面追求藝術效果,造型逼真,維妙維肖,栩栩如生,看上去非常精美,給人明快、深沉、博大、壯觀、精美的印象。
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歷史很久遠,被譽為「兵馬俑之父」的袁仲一先生認為,秦始皇兵馬俑就具有古希臘風格。秦王朝是中國封建中央集權制的楷模,後世多襲秦制。可以說羅馬帝國政治體制是秦王朝政治體制的鼻祖,秦王朝滅亡之後,西漢稱古羅馬為「大秦」就不難理解了。
③ 東漢班超時期,我們稱義大利叫什麼
那個時候的話,還是存在羅馬帝國,所以那個時候應該叫做大秦,這個應該就是對當時歐洲地區的一個稱呼,我覺得應該最遠的話,也只能到當時的羅馬帝國,再往西走的話,那個地方中國人就沒有去過,這也是到了東漢時期能夠到達的最遠的地方,不過也只是聽說過這個國家並沒有到。
④ 「大秦」是指古代中國,還是指古羅馬 中國管古羅馬叫「大秦」,那古羅馬是就是「大秦帝國」
大秦」即Dasnia(這個出自波斯人之口,當時的羅馬在波斯人的帕提亞帝國以西,意思就是「波斯以西的土地」 當時甘英也沒到達羅馬的領土上,也就是到了帕提亞所轄地區,所以了解羅馬也就只能夠從帕提亞的波斯人那裡了解),不過中國古代漢語習慣用音譯+意譯,把非漢語區的地名在讀音的基礎上再賦予一個意義(美好的或者貶損的),比如「大秦」,漢朝人了解到當時的羅馬帝國文化高度發達,國家非常發達,而「秦」這個字本身就有強大,富裕的意思。
類似的還有大「大夏「即Tochari (這個不是指希臘,而是指吐火羅,原先為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在現今的阿富汗),漢朝人來到這里的時候,巴克特里亞王國應該已經解體,這里的土地已經被塞種人(還有部分月氏人)攻佔,後來在公元前1世紀末發展成為了貴霜帝國。雖然塞種人和月氏人比希臘人文化落後,不過依然受到了希臘、印度文化的熏陶,當時的華夏文明也沒有超過希臘、印度,所以漢朝人對這里的文化還是很崇敬的,所以用「華夏」的「夏」來命名此地,因為華夏的「夏」本身也有「禮儀之大」的意思。
同時「秦」「夏」也都對應中國歷史上的王朝,符合古代中國人命名國家的習慣。
中國歷史上一直習慣這樣給非漢語地區命名,直到元明以後,接觸的非漢語地區多了,起不過來了,也就直接音譯了。所以,很多名字會出現了諸如「夏」「秦」「楚」「漢」這些中國古代國名、族名,這些除了讀音巧合,也是中國古人賦予的一些寓意。但是,這些卻被一些歷史虛無主義者利用,並且胡編亂造,無論「西方文明東來說」還是「東方文明西來說」一些或者意淫,或者別有用心的毫無根據、不負責任的荒謬妄言。混淆視聽搞亂人們思想,模糊民族、文化意識。
⑤ 古代中國人,為什麼喜歡把羅馬帝國稱為大秦
秦始皇所建立的秦帝國,是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之一,不過由於內部權力交接出現偏差,導致這樣一個強盛的王朝僅僅存在了14年就宣告結束。
不過好在秦王朝所確立的一系列制度都被後繼的漢王朝繼承和延續了下來,所以常常有「漢承秦制」的說法。不得不說,劉邦所建立的漢王朝不僅把中華文明發揚光大,更是形成了一個特定的族群:漢族,想必秦始皇也泉下有知了。
不過在漢朝時,統治者根本沒這么狹隘,可以說對於前朝的國號是非常寬容的,這是因為劉邦原本就是秦朝的亭長,他對於秦朝的強盛也是很認同的,漢朝否決的是秦朝的治國舉措,但並不反對秦朝的各項制度。
秦亡後,秦這個稱呼在漢朝人眼中就是「強悍之邦」的意思,《史記》中就有很多這樣的用法。所以,漢朝稱羅馬為秦國,是指遠方的強悍國家。至於大字,那就更好理解了。漢朝稱自己為大漢,但對於當時的大國也都加了大字,比如大月氏、大宛國等。
⑥ 羅馬帝國為什麼被漢朝叫做「大秦
秦始皇所樹立的秦帝國,是事先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度之一,不外因為外部權利交代呈現偏向,招致如許一個強大的王朝僅僅存在了14年就宣布完畢。
不外幸虧秦王朝所建立的一系列軌制都被後繼的漢王朝承繼和持續了上去,以是常常有「漢承秦制」的說法。不得不說,劉邦所樹立的漢王朝不僅把中華文化發揚光大,更是形成了一個特定的族群:漢族,想必秦始皇也泉下有知了。
秦始皇
與秦王朝同一時期的東方,義大利半島的羅馬共和國強勢興起,在打贏了布匿和平後,羅馬共和國成為高出歐亞非的羅馬帝國。固然,這個時候秦代曾經淪亡,漢代也已建國百餘年。
以是,羅馬與漢代就成為事先世界上工具兩頭的兩個泱泱大國,無論是國力位置仍是文化軌制都遙相照映。不僅如此,漢代與羅馬因為絲綢之路的緣由,早就相互曉得對方,羅馬以至派出了使者到訪洛陽。
羅馬帝國時代的歐亞大陸
不外漢代對羅馬的稱謂卻有點奇異,是用「大秦」來稱謂對方的。大字很好了解,是現代中國人用來暗示強大和彰顯國力的,比方大漢、大唐、大明等。但「秦」字就比擬難了解了,並且這個稱謂也是從漢代才開端的。
《後漢書》的注釋是「其群眾皆長大平允,有類中國,故謂之大秦」。也就是說,是因為羅馬帝國跟中國相似才被叫做大秦。
凱撒
不外這個注釋明顯說欠亨,因為《後漢書》是200年以後才寫的,而早在西漢時羅馬就被叫做大秦國了。這其中最大的疑問就是,漢代為何會用前朝的國名來稱謂一個域外國度,並且還加了個「大」字?
1、漢代人以為羅馬是一個偉大的文化,必需是秦代的後嗣。2、因為羅馬花了許多黃金買漢代的絲綢,以是大秦是「偉大的黃金」的意義。3、花木蘭擊敗了匈奴人,而羅馬人趕來營救了他們的盟友,以是羅馬人被叫做秦人。(這是哪跟哪?)4、秦是東方的意義,以是他們把位於東方的羅馬稱作大秦。
固然,日本學者另有一種說法是,「大秦」是依據西域對羅馬的稱謂音譯過去的。
我們都曉得,一個朝代代替前一個朝代後,關於前朝的稱號和工具都是比擬隱諱的,比方清代搞的許多筆墨獄就是因為文章中帶了個明代的「明」字。
劉邦
不外在漢代時,統治者基本沒這么狹窄,可以說關於前朝的國號是十分寬大的,這是因為劉邦本來就是秦代的亭長,他關於秦代的強大也是很認同的,漢代反對的是秦代的治國辦法,但其實不支持秦代的各項軌制。
秦亡後,秦這個稱謂在漢代人眼中就是「刁悍之邦」的意義,《史記》中就有許多如許的用法。以是,漢代稱羅馬為秦國,是指遠方的刁悍國度。至於大字,那就更好了解了。漢代稱本人為大漢,但關於事先的大國也都加了大字,比方大月氏、大宛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