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二戰義大利都幹了什麼
1. 義大利在二戰期間的表現常常被人們用來作為笑料,其作為德國的盟友,卻經常起到「幫倒忙」的作用。
2. 墨索里尼作為法西斯的創始人,雖然德國與其結盟,但實際上他的作用對於德國來說更多的是增加自己的傷亡。
3. 1943年,義大利投降,而在此前後,羅馬尼亞、匈牙利、保加利亞、芬蘭等國家也相繼投降。義大利的投降甚至早於一些小國。
4. 在對南斯拉夫的戰爭中,義大利數年未能攻下這個小國,而德軍到來後,幾個月就解決了問題。
5. 1943年,墨索里尼被關在大薩索山,被德軍突擊隊救出。在西西里島戰役時,主要是德軍抵抗了盟軍。
6. 義大利的參戰對於德國來說並沒有什麼好處,反而常常幫倒忙。孫子曰「主不可怒而興師,將不可慍而敵戰」,而墨索里尼則完全相反,他常常是意氣用事。
7. 戰前德國有一個流行的笑話,認為如果義大利保持中立,可以牽制敵方10個師,如果加入對方,德國只需要5個師就可以擊敗它。
8. 希特勒曾嚴令禁止義大利在巴爾干採取行動,但義大利在1940年10月28日入侵希臘,打亂了希特勒的戰略計劃。
9. 義大利的失敗在北非戰場上同樣明顯,這導致希特勒將隆美爾派到北非。
10. 義大利對同盟國也有一定的貢獻,比如破壞了希特勒的計劃,使得英國有了重整士氣的機會,為未來的北非戰役奠定了基礎。
11. 義大利的表現之所以如此糟糕,原因有很多,比如全國上下從未認真對待戰爭,墨索里尼的政績虛有其表,軍官缺乏職業精神等等。
⑵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義大利都做了哪些事情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每個國家都有自己不同的戲份,有的是主角,有的是配角,有的只是跑龍套。義大利是一個奇怪的角色。按照戲份,它是德國重要盟友,實力也能在歐洲列強中排一個名分。但在後來人們對它的評價中,義大利在二戰的表現並不算多好。那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義大利都做了哪些事情呢?
<img p=""
其實在二戰爆發的最初階段,義大利並不願意跟著德國投入到戰爭當中。原因很簡單。在二戰爆發以前,義大利就已經是在連年的戰爭中度過。從攻打非洲衣索比亞後,義大利又投身參加了西班牙內戰。結果西班牙內戰還沒休息幾個月,義大利又投入到入侵阿爾巴尼亞的戰爭當中,頻繁的戰爭,讓義大利覺得自己的體力快跟不上了。所以,當德國拉著義大利,准備一起參加二戰的時候,義大利一開始是拒絕的。
不過,義大利跟德國之間的關系,實在是太過特殊。這兩個國家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同盟國。當年希特勒創建納粹黨,很大程度上,就是模肢山弊仿了義大利的墨索里尼。也正是這個原因,墨索里尼跟希特勒講話,經常是一副導師的口吻。
<img p=""
現在德國要發動戰爭,義大利自然不能只扶腰不出力。可義大利實在是沒辦法,雙方談歷族來談去。最後,希特勒就提出,希望義大利能在國內輿論上支持德國,在國際上牽制英國跟法國。更重要的一點是,還得為德國提供一些勞動力。幫助德國搞工業跟農業。也就是說,德國軍隊出征後,由義大利人幫忙照顧的內務。對於這個提議,義大利倒沒有拒絕。因為他們既支援了德國,又不用參加二戰。
可隨著德國軍隊在歐洲的接連取勝,義大利又坐不住了。因為他們覺得,如果只靠德國軍隊取得戰爭的勝利,將來年終分紅的時候,肯定沒有自己的那一份。所以,義大利唯塌也跟著插了一腿。他們對當時處於敗勢的法國發動了戰爭,然後被擊敗。對希臘發動戰爭,結果被英國擊沉了5艘艦船。希臘戰爭的失敗,對於納粹德國為首的軸心國集團,還是有不小的打擊。因為在那以前,軸心國的戰績,還算不錯。
除了在進攻英國本土的不列顛之戰沒能取得太大進展。像進攻法國,突破馬奇諾防線這些戰役,都打得非常漂亮。現在義大利的這場敗仗,讓那些原本打算跟著軸心國的國家,現在都暫停了腳步。而隨著義大利的失敗,英國也名正言順的在希臘建起了基地。順帶拉攏了一幫小兄弟,一起投入到英國陣營,共同反對德國。
不只是歐洲戰場上,義大利吃了大虧。在北非戰場上,義大利原本是有絕對優勢的。前面講到,在二戰之前,義大利出兵佔領了衣索比亞跟阿爾巴尼亞。在北非,義大利不止有50萬大軍,更有大片的根據地。可這種局面,依舊沒能讓義大利取得很好的成績。在義大利軍隊的打擊下,占據兵力與地盤優勢的義大利,居然很快就吃不消了。最後的北非戰場,也是以義大利的失敗告終。等到北非戰場結束後,二戰也接近尾聲,義大利也退出了德國的軸心國陣營。
⑶ 二戰的軸心國義大利 都在干什麼
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開始入侵波蘭,墨索里尼於9月24日公開宣布義大利有權選擇進入戰爭或保持中立,這將導致國家失去其國家的尊嚴。墨索里尼告訴他的女婿,他嫉妒希特勒的成就,並希望希特勒的實力將會減慢盟軍反攻。在制定戰爭計劃,墨索里尼和義大利法西斯政權決定吞並大部分非洲和中東,以納入其殖民地,但軍隊司令曾警告說,義大利缺乏進行長期戰爭所需的坦克、裝甲車和飛機,並警告墨索里尼「這是自殺」。最終墨索里尼採納了建議,等德國入侵法國後才決定參與戰爭。由於德國以閃電戰打敗法國,義大利對法國宣戰,法國投降後佔領了邊境地區和科西嘉島,1942年義大利進一步佔領了法國整個東南部。1940年英國皇家海軍突然向義大利發動空襲,擊沉了義大利的數艘戰艦,但對義大利沒有造成嚴重損害。1941年4月,義大利參與南斯拉夫戰役,德國肢解南斯拉夫後,義大利獲得了斯洛維尼亞首都,亞得里亞海沿岸、黑山和科索沃地區,而在希臘戰役後,義大利佔領了希臘大部分地區。1941年12月義大利潛水員放置了炸彈並擊沉兩列英國戰艦。1942年義大利海軍打擊英國護航編隊的行動,令英國海軍多艘船隻沉沒。隨著盟軍登陸北非、義大利的殖民地突尼西亞和利比亞失守,義大利失去優勢。
到了1943年,盟軍已登陸義大利,攻佔了西西里島和義大利南部,此時墨索里尼已經失去義大利政府及民眾的支持,義大利法西斯黨員對墨索里尼提出不信任動議,他們歸咎於義大利失敗之因是因為墨索里尼無能和軍隊缺乏訓練,格蘭迪決議後墨索里尼被國家法西斯黨罷免,墨索里尼被國王奪去權力,法西斯成員投票以廢除墨索里尼作為黨的領袖。幾天後即1943年7月26日,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三世正式取消墨索里尼總理職位,墨索里尼被立即逮捕,9月義大利投降,德國進駐了義大利在南歐、巴爾乾和法國的所有佔領地,然後與同盟國共同對抗納粹德國。
⑷ 二戰時義大利都在幹些什麼
沒有你說的那麼無能,義大利軍隊在北非和地中海戰場還是有所作為的,至少義大利海軍的表現還是可以的,如果不是義大利海軍對英國海軍的牽制,整個地中的制海權早就是英國人的了,隆美爾在非洲什麼補給都別想得到。
⑸ 表示不知道二戰時義大利是幹了什麼的
回顧義大利的法西斯歷史,確實有許多不同於德國和日本法西斯的地方。納粹德國不僅將整個歐洲捲入了戰爭,而且還對猶太等少數民族、共產黨人、抵抗運動犯下了滔天罪行。雖然這個民族在戰後進行了徹底的清算和深刻的反省,但是歷史上那瘋狂的侵略野心和集中營里令人觸目驚心的暴行仍然使歐洲人心有餘悸。日本在戰爭中對中國和亞洲人民犯下了深重罪孽,然而戰敗後由於美國佔領當局的姑息和冷戰的影響,日本並沒有對軍國主義勢力進行徹底清算,而且至今日本右翼勢力仍在試圖否認戰爭罪行、美化侵略歷史,不能不令亞洲和世界人民擔心。而三國軸心同盟之一的義大利則與德、日多有不同。不僅義大利在戰爭中的暴行與德國法西斯相比稍有遜色,而且其戰後對歷史的反省也與日本右翼的頑固態度形成鮮明對比。對於義大利為何贏得了世界的寬容對待這個問題,主要有以下原因:義大利雖然是法西斯的鼻祖,卻不是戰爭的主犯。一戰後,墨索里尼懷著對戰爭結果的不滿和對社會主義的強烈憎恨,發起了義大利的法西斯運動——「戰斗的法西斯」,並於1922年建立了法西斯專政。所謂法西斯,指的是一種獨裁體制的象徵,正是借著法西斯運動,墨索里尼在義大利建立了自己的獨裁統治。義大利和德國有一點是類似的——兩國都是19世紀末帝國主義瓜分世界狂潮的遲到者,沒有在殖民主義的黃金時期建立起自己的殖民帝國。對於這一點,義大利和德國的帝國主義分子始終耿耿於懷,於是德國提出了奪取生存空間的要求,而義大利則祭起了恢復古羅馬光榮的大旗。在這種擴張主義理論的掩蓋下,義大利和德國一樣,做著擴張和爭霸的美夢。但是義大利又與德國不同。即使義大利本國的有識之士也不得不承認,義大利是一個弱國,從羅馬帝國崩潰後,義大利似乎很少真正配得上「古羅馬的光榮」,中世紀以來長期的政治分裂和內部紛爭使得剛剛走入現代列強體系的義大利顯得先天不足,飽受戰亂之苦及現代工業發展的滯後更使得義大利難以擠進一流列強的行列。因而義大利在外交上長期採取一種實用主義的策略,以圖在大國斗爭之間撈取利益。一戰前義大利在協約國和同盟國集團之間的首鼠兩端以及後來加入協約國集團以牟利的行為就是這種外交策略的典型體現。二戰爆發之前,義大利並不甘心被綁上德國的瘋狂戰車。在德國吞並奧地利的問題上義大利還曾經陳兵德奧邊境,不惜與德國翻臉。甚至到了德國突襲波蘭的前夕,墨索里尼還打算「體面地」擺脫德國人。然而希特勒借支持義大利侵略衣索比亞之機取得了墨索里尼的好感,並進而一步步地將義大利帶進了軸心國的戰爭旋渦。因而不少人認為,從某種程度上講,義大利在二戰中是出於一種實利主義的動機和冒險主義的野心而做了錯誤的選擇。義大利的外交投機曾經在一戰中換來了些許虛幻的利益和光榮,在二戰中卻將其拖進了痛苦的深淵。因而毋庸諱言,義大利是發動法西斯戰爭的「從犯」,其在這場戰爭中所扮演的角色固然極不光彩,卻更為可悲。在西方盟國眼中,義大利法西斯只是「小惡」。無論出於什麼原因,侵略就是不可饒恕的罪行。然而在美英為首的西方盟國眼中,義大利所犯下的戰爭罪行要遠小於納粹德國。義大利法西斯的最大惡行便是其在衣索比亞進行的慘無人道的侵略戰爭。義大利軍隊對裝備落後的埃軍使用了毒氣戰等卑鄙手段,將戰爭變成了屠殺。然而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來看,對於自己手上還沾著殖民地人民鮮血的英、法等國家來說,義大利在衣索比亞的暴行並不是那麼不可容忍。甚至到了二戰後的1956年,英、法為了奪取蘇伊士運河的控制權還發動了侵略埃及的蘇伊士運河戰爭。因而在殖民主義的話語背景下,英、法等老牌殖民國家並不佔有高於義大利的道義優勢。在歐洲戰場,義大利的主要侵略方向是巴爾干國家及希臘而非西方大國,在正面戰場上也不曾給英、法、美等戰勝國造成過重創。因而在西方盟國眼中,義大利並不是一個可怕的魔鬼,而是一個軟弱的敵人。此外,歷史學界傳統上一直認為義大利在法西斯統治的前10年並未對猶太人進行大規模的迫害,即使在德國的敦促下也未曾建立瘋狂殘忍的猶太集中營。雖然近年來有一些歷史學家聲稱義大利也曾對猶太人進行過殘酷的迫害,但西方主流觀點仍將義大利法西斯與納粹德國「區別對待」。不少歐洲人認為墨索里尼是一個暴君,卻不是一個殺人狂。義大利總理貝盧斯科尼2003年曾表示墨索里尼沒有人們說的那樣壞,此言一出雖然激起一片譴責之聲,但也在某種程度上表明了對義大利法西斯歷史評價的一種傳統看法。二戰結束後,戰勝的同盟國不僅擁有著清演算法西斯的權柄,也執掌著衡量這場戰爭的道義標准。他們從自身的悲慘記憶出發,自然會對德國法西斯的罪孽加以更多的關注,而對義大利的惡行寬容地網開一面。在對待日本戰爭反省的問題上,也存在著與此類似的情況,當今不少歐美人士難以理解中國以及東亞人民何以對日本反省歷史的態度揪住不放,其實這正是因為他們仍戴著一副西方中心主義的道義眼鏡。試想如果今天一個德國政治人物發表與日本右翼分子類似的否認戰爭罪行的言論,歐洲人定會做出比中國及東亞人民更為激烈的反應。歐洲近年來由於右翼言論而導致的多次政壇丑聞證明了這一點。不過平心而論,義大利在二戰中所犯罪行與德國相比的確顯得更加「溫和」。義大利民族文化和性格影響了義大利在戰爭中的行為。許多二戰題材的義大利電影和文學作品都較為客觀地表現了義大利人民對法西斯、對戰爭的一種漠不關心和玩世不恭的態度,與德國民眾在納粹統治時期的風尚大不相同,這也許正是義大利民族善良本性的一種展現。義大利最早退出了戰爭,加入了反法西斯陣營。正是由於義大利民族的善良本性,墨索里尼的獨裁統治和野蠻侵略政策始終遭到義大利人民的抵制。從戰爭爆發時起,義大利共產黨人聯合社會黨、共和主義左派等正義力量展開了地下抵抗運動,與法西斯勢力進行了殊死斗爭,在盟軍進入義大利後,抵抗組織發動武裝起義,解放了上百座城市,逮捕並處死了墨索里尼。墨索里尼在戰爭末期的倒行逆施使他最終眾叛親離。1943年7月24日,墨索里尼垮台。4天後,法西斯黨被解散。為了延緩德國的報復,義大利新政府表面上繼續與德國一道作戰,暗中卻開始了與盟國的談判。9月,義大利和盟軍簽訂了停戰協定。10月,義大利正式退出法西斯集團,並向德國宣戰。正是由於義大利在戰爭後期的明智選擇,不僅避免了自己落得個玉石俱焚的下場,也極大地減少了盟軍的損失,牽制了德軍的部分兵力,有力配合了盟軍南歐戰線的進展,為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自己的貢獻。義大利雖然與德國、日本一道開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災難大門,但是理智的義大利人民最終拋棄了法西斯主義的狂想,加入到正義的陣營。因而義大利應當得到世界人民的尊重和寬容。義大利敢於正視錯誤,對歷史進行了真誠的反省。對於自己在戰爭中犯下的罪行,義大利秉持著一種正視歷史、以史為鑒的態度。正如德國 總理勃蘭特在華沙猶太人紀念碑前謝罪的一跪贏得了受害者的原諒,義大利人對待歷史的方式也得到了應有的尊重。在學校教育中,義大利人從來不隱晦自己的過錯,對義大利侵略別國的歷史也給出了正確的歷史定論。對法西斯主義的態度至今仍是義大利政壇的一道警戒線,任何政治人物的反猶主義或親法西斯言論都會導致廣泛的批評,嚴重者還會因此下台。前面提到的貝盧斯科尼總統的例子便是如此。可以說,義大利人對待歷史的理性態度是獲得世界人民原諒的根本原因。歷史是多解的,對任何歷史事件的評價都應避免絕對化和一元化的傾向,而應該加以歷史唯物主義的觀照。世界人民對義大利的寬恕既與西方盟國的思考立場和意識形態的影響有關,也是由於義大利對歷史的清醒認識和深刻反省。但歷史又是嚴肅的,有其牢不可破的邏輯和不容觸犯的原則,任何人想歪曲歷史、挑戰人類的道義底線都將被歷史證明是不明智的行為。義大利的選擇值得某些國家借鑒。
⑹ 二戰中義大利都幹了什麼
義大利在二戰中的表現可以說是一塌糊塗,不堪一擊,像極了劇中的吳孟達,而德國就像「救火隊」一樣,面對義大利惹出的亂子,德國總是無奈在關鍵時刻出來為義大利夥伴善後「擦屁股」,這也令法西斯的鼻祖墨索里尼大為光火顏面掃地,誰讓自己的軍隊是那樣的不爭氣呢! 具體說義大利在二戰都干什麼了,只能說是在四處「放火」,而每次又都被自己所放的「火」燒到。從戰前的侵略非洲的衣索比亞開始,對付這個比較落後的非洲國家,義大利動用了大批的軍隊,先進的飛機,坦克,大炮甚至令《國際法》禁止使用的毒氣都用上了,才在大半年的時間佔領這個非洲國家;二戰爆發後義大利先是「騎牆」觀察著戰爭的進展,當他看到德國橫掃歐洲大地,直逼法國首都巴黎時,墨索里尼「坐」不住了,也不管國內的形勢狀況,做沒做好戰爭准備,就匆忙向英法宣戰,加入戰團,派出30個義大利師趁火打劫,向法意邊界接壤的法國南部進攻,結果讓8個法國師阻擋在邊界上停滯不前,直到德軍佔領法國北部,法國同時與義大利也簽署合約,才擺脫了義大利初次出兵的尷尬境地;義大利第一次在法國的情形接著又發生在對巴爾干半島上的希臘的戰爭重演,對付這個小國,義大利人本來是胸有成竹的,沒想到讓希臘軍隊「攆」的到處跑,無奈的墨索里尼只能請希特勒出兵幫忙「擺平」;在非洲義大利也做著恢復「羅馬帝國」的美夢,令墨索里尼沒想到的是意軍非洲軍30萬人被英軍3萬人在非洲大地也「攆」的到處跑,只得又求助於盟友希特勒,希特勒派出愛將隆美爾到非洲,才基本扭轉了意軍連敗的紀錄;至於其它的義大利軍隊在歐洲的表現,只能是德國人的仆從軍(在蘇聯,南斯拉夫等地協同德軍作戰),雖然墨索里尼是法西斯鼻祖,不堪居於後起的「小老弟」希特勒之下,奈何意軍實在「不爭氣」,只能是給德軍打打「下手」,無所作為。
⑺ 二戰義大利投降後做了什麼
二戰時義大利接連在北非、地中海等地失利,墨索里尼政府面臨崩潰,1943年國內大罷工和反戰浪潮猛烈,開始有一些人主張與盟國媾和,而墨索里尼堅持法西斯戰爭,於是義大利貴族把一切後果歸罪於墨索里尼,7月義大利國王埃馬努埃萊三世宣布解除墨索里尼職務,並囚禁起來,巴多格里奧元帥上台。
但是埃馬努埃萊三世也怕法西斯德國報復,所以一邊明面上繼續參戰,一邊暗地裡與盟國密談,沒多久消息走漏,9月希特勒向義大利增兵並救出了墨索里尼,逃往薩羅的墨索里尼成立義大利社會共和國,成為德國的傀儡政權。
墨索里尼成立共和國傀儡政權時,義大利王室埃馬努埃萊三世傳位兒子翁貝托二世,和巴多格里奧內閣逃往南部城市那不勒斯,並發布停戰宣言,倒向盟國,不久宣布對德宣戰,同時英、美、法等盟國承認巴多格里奧政府,所以義大利王室在投降盟國後,幸運逃出了德軍圍追,並沒有受到盟軍的懲罰。
1944年初在義大利南部登陸成功的盟軍向北推進,5月份突破古斯塔夫防線,6月佔領羅馬城,8月份突破哥特防線,10月份盟軍抽調部隊前往希臘救火,到了1945年3月義大利基本解放,墨索里尼逃往德國,共和國傀儡政權垮台。
二戰結束後翁貝托二世想恢復君主制,但不到一個月就被趕下台,隨後翁貝托二世帶著父親埃馬努埃萊三世等王室成員流亡海外,1946年義大利在美國支持下舉行公投,隨後成立義大利共和國,直到今天。
⑻ 義大利在二戰中都幹了些什麼
義大利在二戰中幹了些:
1、破壞了希特勒用間接路線孤立英國的計劃,使英國慘敗之後獲得斗鎮吵重整士氣的機會,發動侵俄戰爭的時間受到了延緩。
2、一部分的德軍在巴爾干戰役後又立即加入侵俄的南線,來不及休整,作戰受到影響。
3、北非戰役使聯軍有了用武之地並為未來奠定基礎,同樣在北非戰場上的失敗,使得希特勒將隆美爾派到北非,但相信失去了「沙漠之狐」雅號而在蘇德戰場上的隆美爾其價值應遠遠大於在沙漠中的作用, 義大利在二戰中的表現反而對同盟國作了間接的貢獻。
(8)二戰義大利做了什麼名字擴展閱讀:
意軍在二戰中的表現異常糟糕,原因如下:
1、因為國家意識太薄弱,人少的驅逐艦跟潛水艇比戰艦還活躍。
2、用大炮機關槍打不過用弓箭的土著人,能用鋼鐵船打輸木船的也只有義大利了。
3、對上義大利軍,敵軍的士氣就會上升,義大利負責的戰線就會被突破,連續打贏義大利兩次的將軍會被人嘲笑。
4、義大利全國上下從來不對戰爭採取認真的態度,這與其民族性有關。 墨索里尼本人的政績都是虛有其表,經不起考驗。 義大利無意充分利用起戰爭潛力,造成許多浪費, 義大利軍官缺乏職業精神,不務正業。
5、美軍登陸義大利,與義大利對峙的時候,美軍感覺到義大利人毫無戰爭意志,因此刻意空侍減弱了攻擊力度。一次德軍偵旅前察機飛過戰場偵查,義大利軍指揮官心想面子太掛不住,而下令裝作正在作戰的樣子攻擊,美軍也毫無干勁地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