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義大利 > 為什麼猶太人講義大利語

為什麼猶太人講義大利語

發布時間:2025-03-07 23:33:23

Ⅰ 為什麼叫做猶太人

猶太人這一稱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希伯來語的「יְהוּדִי」,英語中的「Jew」一詞則源自中古英語的「Gyw, Iewe」,它又來源於古法語的「giu」以及更早的「juieu」,這些詞彙最初是基於拉丁語的「Iudaeum」。在不同語言中,猶太人的稱呼各有不同,如法語的「juif」、丹麥語的「jøde」和西班牙語的「judío」。一些語言中,猶太人也被稱為「希伯來人」,例如義大利語的「Ebreo」和俄語的「Еврей」。
猶太人的種族和歷史文化悠久,1948年以色列國的建立標志著自羅馬摧毀耶路撒冷以來近2000年間的第一個猶太國家。此舉也恢復了希伯來語的正式使用。然而,以色列位於巴勒斯坦地區,這一地理位置引發了與長期居住在那裡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沖突,進而使中東地區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
在21世紀初,美國和以色列成為了猶太人的主要聚居地。在以色列建國之前,巴勒斯坦地區的阿拉伯人占據了絕大多數,而1948年猶太人僅佔6%。由於戰爭以及以色列政府的政策,到了2009年,猶太人已佔總人口的76%,而阿拉伯人只佔19%,其餘5%為其他民族。鑒於猶太人的生育率較其他少數民族為低,同時也有猶太人從以色列移民至歐美等國,以色列政府擔憂未來猶太人可能不再佔多數。

Ⅱ 猶太人的起源歷史

猶太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亞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由於歷史避難,他們後來遷移至尼羅河三角洲的東部地區。公元前79年,猶太人流散至阿拉伯半島,與當地居民混居,同時,猶太教信仰中認為猶太人和阿拉伯人源自同一祖先。中文的「猶太人」源自希伯來語「יְהוּדִי」,英語中的「Jew」起源於中古英語的「Gyw,Iewe」。不同語言中,「猶太人」一詞有各自的表達,如法語的「juif」、丹麥語的「jøde」和西班牙語的「judío」。一些語言中,猶太人也被稱為「希伯來人」,如義大利語的「Ebreo」和俄語的「Еврей」。
猶太人目前主要分為三個族群:人數最多的阿什肯納茲猶太人,主要分布在西歐和東歐;塞法迪猶太人(Sephardim),主要分布在南歐和中東;米茲拉希猶太人(Mizrahim),主要分布在中東和中亞。盡管他們多屬於歐洲高加索人種,但由於歷史上的流散,猶太人如今分布廣泛,包含來自不同國家、文化背景、膚色和語言的人群。因此,將猶太人簡單地等同於白人是錯誤的。
這個民族高度重視教育。猶太人在孩子剛學會說話時就開始教授他們閱讀,約在三至四歲時,孩子們開始在學校學習。每個孩子初次踏入教室時,都會受到熱烈的鼓掌歡迎,以培養他們對學習的熱愛。猶太人認為教育越早開始越好,因此,四歲的孩子就開始接受系統的思維訓練。

Ⅲ 歐洲的每個國家各說什麼語言(請詳盡一些)

英語 : 英國,紐西蘭,芬蘭,瑞典,挪威,冰島,丹麥。 德語 : 德國,奧地利,列支敦斯登,盧森堡,瑞士,荷蘭的一些地區,比利時的靠近德國的小部分地區,義大利北部博爾加諾、科莫等地區,法國的一些地區(靠近德國的洛林地區和斯特拉斯堡地區)。 法語: 法國 , 瑞士 (也用德語、英語), 比利時 (也用弗拉芒語) 盧森堡。 荷蘭語 : 荷蘭(百分之七十已經普及英語)。 冰島語 :冰島(多數已經普及英語)。 希臘語:希臘。 立陶宛語 : 立陶宛 。 斯拉夫語 : 塞爾維亞,黑山,斯洛維尼亞,克羅地等。 俄語 : 烏克蘭,白俄羅斯,有些猶太人也說俄語。 波蘭語 : 波蘭。 捷克語 : 捷克斯洛伐克 。 拉丁語 : 羅馬,部分 西班牙和葡萄牙人。 西班牙語 :西班牙 。 葡萄牙語 :葡萄牙。 義大利語 : 義大利,聖馬利諾,梵蒂岡。 羅馬尼亞語 : 羅馬尼亞(也用拉丁語、葡萄牙語)

Ⅳ 猶太是一個怎麼樣的名族

猶太人歷史始於公元前第二個一千年的頭五百年,始祖是亞伯拉罕、其子以撒和其孫雅各。一場遍及全國的飢荒迫使雅各和他的兒子們,即以色列十二個部落的祖先移居埃及,在那裡他們的後代淪為奴隸。幾個世紀之後,摩西(Moses)率眾人出埃及,擺脫奴役,奔向自由,最終返回以色列故土。他們在西奈(Sinai)沙漠上流浪了40年,在那裡形成了一個民族,並接受了包括十誡在內的摩西律法,他們的始祖們所創立的一神教從此初具規模。

以色列各部落在約書亞(Joshua)的指揮下,征服了以色列故土,並定居下來,但它們往往只是在受到外來威脅時,才在被稱為「士師」的領袖的統領下聯合起來。公元前1028年,掃羅(Saul)建立了君主國;他的繼承者大衛(David)於公元前1000年統一了各部落並建都於耶路撒冷(Jerusalem)。大衛的兒子所羅門把王國發展成為繁榮的商業強國並在耶路撒冷興建了以色列一神教聖殿。考古發掘證實,在所羅門(Solomon)統治時期,曾在一些設防城鎮,如夏瑣、美吉多和基色設立了重要的城市貿易中心。所羅門去逝後,國家分裂成南北朝:一個是[uel]以色列王國(Israel),首都設在撒馬利亞(Samaria);一個是猶太王國(Judah),首都設在耶路撒冷。兩個王國並存兩個世紀之久,由猶太諸王統治,並由先知告誡人們主持社會正義和遵守律法。

公元前722年,以色列王國遭亞述人侵佔,它的人民被迫流亡(史稱「失掉的十個部落」)。公元前586年,猶太王國被巴比倫人(Babylonian)征服,入侵者搗毀了耶路撒冷的聖殿,並將大部分猶太人放逐到巴比倫。

猶太人自治時期(公元前538—60年) 公元前539年,巴比倫帝國被波斯人征服,之後,許多猶太人返回猶大(以色列故土),並在耶路撒冷重建聖殿,猶太人在故土上的生活方式也得以恢復。此後四個世紀,猶太人在波斯人和古希臘人的統治下,享有很大程度的自治權。由於敘利亞塞琉孤王朝強制實行一系列措施,禁止猶太人的宗教信仰,導致爆發了公元前168年由馬加比家族(哈斯蒙尼人)領導的起義,隨後建立了由哈斯蒙尼王朝猶太諸王統治、歷時約80年的獨立猶太王國。

異族統治(公元前60年一公元1948年) 從公元前60年起,國家因內亂而削弱,日益為羅馬所控制。為了擺脫羅馬統治,猶太人發動了一次又一次的起義,其中最大的一次爆發於公元66年。經過4年的戰斗,羅馬人於公元70年征服了猶地亞(猶大),焚毀丁第二聖殿,並將國內的眾多猶太人放逐。猶太人對羅馬進行的最後一次反抗是千餘人固守在馬撒達山頂城堡中。這次反抗於公元73年以守衛者集體自殺而告終。它成為猶太人在自己的土地上爭取自由的象徵。

在羅馬(公元70-313年)和拜占庭(公元313-636年)的統治下,猶太人社會在故土上繼續保持和發展自己的法律、教育及文化制度。公元2世紀,涉及生活方方面面的猶太律法被編集成口傳律法《密西拿經》,後於公元3-5世紀,又擴編成《塔木德經》(Talmud)。這些律法有些後來根據情況而變化作了修改,至今仍為恪守教規的猶太人所遵守。

猶太人重獲國家主權的另一次嘗試是公元132年的巴爾·科赫巴起義,其結果是在猶地亞建立了一個獨立的猶太飛地,以耶路撒冷為都城。但是,三年之後,羅馬人打敗了了巴爾·科赫巴,並且為了斷絕猶太人與故土的聯系,把耶路撒冷改名為埃利亞卡皮托利納,把國家更名為巴勒斯梯那。

從公元7世紀始,國家先後被阿拉伯人(613—1091)、塞爾柱克人(1091—1099)、十字軍(1099—1291)、馬穆魯克人(1291-1516)、奧斯曼帝國的土耳其人(1517一1917)和英國人(1918—1948)所統治。不同時期的統治者任意變動疆界,更改國名。各征服者所建造的王宮殿宇是他們統治這片故土的歷史見證。

盡管千百年來的異族統治使猶太人越來越少,但在這片故土上猶太人一直保持著他們的存在,而且隨著散居各國的猶太人返回故鄉,猶太人口也不斷增加。到了19世紀中葉,稀少的猶太人口出現了猛增的勢頭。

猶太復國主義 多少世紀以來,盼望有朝一日能返回錫安(Sion,Zion,希伯來人的神殿山,其重要程度相當於羅馬人的卡皮托山(Capitol)。傳統上是耶路撒冷和以色列故土的同義詞),一直是散居世界各地的猶太人的生活支柱。到了19世紀末,由於東歐的猶太人不斷遭到壓迫和迫害,而西歐的猶太人對既未結束種族歧視也未使猶太人與所在國家的社會融為一體的那種形式上的解放所抱幻想日益破滅,猶太復國主義作為一種民族解放運動而出現。1897年,西奧多·赫茨爾在瑞士的巴塞爾召開了第一屆猶太復國主義大會。在會上,猶太復國主義運動成為一個正式的政治組織,它號召猶太人返回以色列故土,在祖先的家園復興猶太民族生活。

在猶太復國主義思想的感召下,成千上萬的猶太人開始返回故土,當時這片故土是奧斯曼帝國的一部分,人煙稀少,為世人所忽視。早期的開拓者在這里排干沼澤,開墾荒地,在禿山上植樹造林,興辦工業,建設城市和鄉村。他們建立了社區機構和服務設施,並使長期以來僅用於禮拜儀式和文學的希伯來語在日常生活中恢復使用。

一塊土地,兩個民族 國際聯盟基於承認「猶太人與巴勒斯坦(以色列故土)有著歷史的聯系」和「在那個國家重建猶太民族家園」的考慮,於1922年委託英國統治這片故土,並特別責成英國「為這個國家創造各種確保建立猶太民族家園的政治、行政和經濟環境。」

同年,英國在這塊託管地境內四分之三的土地上建立了阿拉伯外約旦酋長國(即今日的哈希姆約旦王國),只把約旦河以西的地方留作發展猶太民族家園之用。阿拉伯極端領導人就連在這樣小的區域建立猶太民族家園也要反對,他們煽動襲擊猶太社區,甚至打擊主張阿拉伯一猶太人共處的阿拉伯人。英國對猶太移民和定居的限制並沒有使阿拉伯好戰分子善罷甘休,暴力事件屢屢發生,持續不斷,直到二次大戰爆發為止。

二戰期間,納粹殺害了約600萬歐洲猶太人,其中包括150萬兒童。戰後,盡管迫切需要為在納粹大屠殺中倖免於難的猶太人尋找避難所,但英國並未取消猶太移民的限額。為了郵票說明:安娜·富蘭克及家人在這所房子里躲避納粹迫害達兩年之久對付英國限制移民的政策,故土上的猶太社團與世界各地猶太人一起,動員一切人力物力,組織了一場「非法」移民運動先後把85,000難民從歐洲轉送到故土上。

阿拉伯人反對猶太人在故土上定居,猶太人則堅持要求解除對猶太移民的限制,英國在無法調解的情況下,遂將問題移交給聯合國。聯合國大會於1947年11月29日表決在約旦河以西地區建立兩個國家:一個猶太國和一個阿拉伯國。猶太人接受丁這個分治計劃而阿拉伯人則予以拒絕。

國家地位 1948年5月14日英國託管結束,猶太人隨即宣布建立以色列國。此後不到24小時,五個阿拉伯國家的軍隊入侵了這個新國家。這場以色列獨立戰爭斷斷續續打了一年多,於1949年7月以停火線為基礎分別與接壤的阿拉伯國家簽定了停戰協議。

以色列在立國宣言中表明它「向所有鄰國及其人民伸出和平及睦鄰之手。」盡管歷屆以色列總理一再重申這一呼籲,但始終遭到拒絕或不受理睬。阿拉伯恐怖分子不斷襲擊以色列居民中心,阿拉伯國家不僅支持和鼓勵襲擊行動,而且還實行經濟和外交抵制,封鎖以色列海運的國際航道並挑起全面戰爭。1956年和1967年,以色列發動先發制人的攻擊,對蓄意挑釁作出反應。1973年,以色列擊退了阿拉伯鄰國同時從三條戰線發動的全面進攻。1982年,因加利利北部居民屢遭恐怖分子的襲擊,以色列採取行動,摧毀巴解(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在南黎巴嫩搞恐怖活動的基地。

1977年,埃及總統薩達特應貝京總理邀請訪問耶路撒冷,從而打破了拒和的僵局。這次訪問導致了雙方的談判,其結果是1979年3月26日簽署《埃以和平條約》並達成《戴維營協》,該協議包括實現中東和平的有關條款及就1967年以來以色列管理的猶地亞、撒馬利亞及加沙地帶未來地位所做的一項安排。隨著這些地區在1987年爆發了暴力抗議行動,阿以沖突的焦點集中在巴勒斯坦阿拉伯方面。以色列確信有關各方只有通過直接談判才能解決問題,因此,對由美俄主持下,於1991年10月30日在馬德里舉行的中東和平會議提供的對話機會表示歡迎。這次會議使以色列、黎巴嫩、敘利亞以及約旦一巴勒斯坦代表團坐在一起,為以色列隨後與其每個阿拉伯鄰國間的雙邊談判及為解決區域問題舉行多邊會談奠定了基礎。公元2世紀大流散前,猶太人已成為一個民族,這是人所共知的史實。公元135~138年,猶太人反抗羅馬統治的最後一次斗爭失敗後,羅馬統治者進行殘酷的大屠殺,迫使大多數猶太人開始了猶太歷史上規模空前的、影響深遠的大流散。

猶太人在經歷了1700多年的大流散後,遍及世界各地。到19世紀末,他們到底還是不是一個民族,至今學術界仍存在分歧。產生歧意的根本原因,是用什麼標准來判斷猶太人是不是一個民族。筆者認為必須弄清三個問題:一是結合猶太人的具體歷史實際,正確認識和掌握斯大林提出的民族定義;二是正確分析和估價猶太人的同化問題;三是嚴格區別民族的分散與分裂狀態和民族的整體概念。

關於第一個問題。猶太人大流散後失去了共同地域,分布在世界各地。但從居住情況看,他們在流散地大都採取大分散、小集中的居住方式,生活在猶太區。區內有猶太人進行集體活動的猶太教會堂、學校、法院、監獄和一些管理機構,也有猶太人離不開的浴池、面色房、屠宰場、旅社、公墓等設施。猶太人可以自成一體,基本上不受外界干擾,按照自己的教法生活。因此,猶太人很容易把自己特有的文化傳統、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等民族特性牢固地繼承下來。

猶太區最早產生於公元l世紀,它是出於維護猶太民族的同一性、保障其生命安全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後來,非猶太社會的反猶勢力,為了排斥猶太人,不斷強化反猶、排猶政策,使猶太區的性質發生了變化。一些猶太區逐漸具有強迫隔離的性質。特別是12世紀以後,基督教國家裡「隔都」的出現,更是基督教會迫害、孤立和羞辱猶太人的一種惡劣手段。當然,在保持猶太民族宗教文化傳統和加強猶太人的團結協作方面,「隔都」與猶太區起著相同的促進作用。

直至19世紀,猶太人的這種生活方式,也未因歐洲社會政治經濟的變化和猶太人同化程度的不斷加深而完全改變。盡管一些猶太上層人士離開了猶太區,進入了居住國的上層社會和社會主流之中,但大多數猶太人仍生活在猶太區內。他們的民族特性和民族意識不僅沒有因失去共同地域而消失,反而呈曲線式的增強態勢,並最終保持下來。

猶太人的共同語言希伯來語在長期流散中雖然未能作為口頭或書面語言被保存下來,但受居住國語言的影響,形成了許多不同地域猶太人使用的語言和方言。如猶太一阿拉伯語,猶太一貝爾伯語,猶太一希臘語,猶太——西班牙語,猶太一義大利語,猶太一波斯語,意第緒語……等。這些猶太語言和方言都受到了猶太宗教經典語言——希伯來語和阿拉米語的影響,並用希伯來語字母書寫。這表明,它們仍是具有共同的猶太人社會特點的特殊的語言聯合體,從一定意義上說,它們把不同地域的猶太人從思想到民族感情聯系在一起。

從經濟生活方式看,猶太人離開巴勒斯坦後,大多居住在世界各地的城鎮,主要充當小商和小販。隨著商業的發展,貿易成了他們涉足的領域。由於基督教禁止基督徒發放有息貸款,猶太人便從事高利貸活動。18、19世紀,現代工業興起,猶太人憑借他們的經濟頭腦和從商經驗,在一些工業領域里大顯身手,涌現出一批頗具影響的金融家和工商業巨頭。猶太人的這種謀生方式,

要求他們加強聯系,互通信息,交流經驗,擴大合作。而猶太人的居住方式,又為他們實現這種願望提供了方便。各地猶太人亦在這種經濟交往中增強了聯系和感情。

然而,對流散各地的猶太人來說,最主要的共同點則是他們具有共同的文化心理素質。這種心理素質,特別是猶太民族自我意識,在長期的大流散中,在特殊的歷史條件下,從總的趨勢看不是減弱,而是逐步有所增強。這從19世紀末猶太人所表現出來的民族意識、民族情緒乃至復國思想中得到證實。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個是猶太教的作用;另一個是反猶太主義的作用。

猶太教不僅是一種宗教信仰,更是一種民族精神。猶太人每到一個地方,首先建立猶太教會堂作為他們的活動中心。除定期舉行宗教儀式外,還對青年人進行宗教教育。共同的宗教信仰和律法使地域分散的猶太人仍能保持自己的民族特性。

反猶太主義也增強了猶太人的凝聚力。歷史上每出現一次反猶濁浪,猶太人的民族意識便得到一次增強。19世紀出現的以種族主義為基礎的新的反猶太主義,從外部設置了一道阻止猶太人通向同化的屏障,從而使猶太人的民族覺悟迅速提高。在19世紀 80年代沙皇俄國對猶太人大肆迫害的日子裡,一位訪問俄國的西方觀察家提到了猶太人「異常的團結」,「他們似乎從來沒有失去過一種意識,那就是他們是一個不同的民族」。

此外,在確認猶太民族時,還必須正確評估同化對猶太人的影響。不可否認,猶太人在歷史的長河中受到居住國民族不同程度的同化,其某些民族特徵不再保持完整。但是,猶太人具有的民族特性及其所處的特殊外部環境,使他們的同化呈復雜多變的態勢。一是強迫同化多於自然同化,從而使這種同化容易出現反復。二是多樣化的同化方式,包括宗教同化、文化同化和社會同化。這一道道障礙使猶太人的同化過程艱難曲折,三是同化中的逆轉現象,使猶太人對同化持矛盾和迷茫的心態。因此,直到19世紀末,猶太人並未真正融入當地民族之中。從整體看,他們的主要民族特性並未發生實質性變化;從個體看,同化的程度也有差別。實際上大部分猶太人沒有被同化,繼續保持著猶太民族的宗教和文化特徵。

在探討猶太人是不是一個民族時,還應注意區分民族分散與分裂狀態和民族整體概念。前者指民族存在的方式,這種方式會因主客觀條件的變化而改變。後者指由共同的物質和精神因素結合在一起的民族共同體,它的存在是由構成民族的若干要素所決定的,不會因其存在方式的變化而突然消失。因此,猶太人雖然分散在許多不同的國家和地區,但具有共同的民族特徵,同屬一個民族。

由此可見,猶太民族在形成之後雖經長期流散,但直至19世紀末猶太復國主義運動產生時仍然存在。盡管它的民族特徵因受同化的影響有某些變化,與一般正常民族相比有較大差異,但仍然是一個民族共同體。二、由來已久的回鄉觀念和一再出現的救世運動猶太人聲稱,迦南(今巴勒斯坦)是上帝特許給他們的土地,

即「應許之地」。據《聖經》記載,公元前19世紀,希伯來人從兩河流域的烏爾來到迦南,上帝與希伯來人的始祖亞伯拉罕立約:「我要將你現在寄居的地,就是迦南全地,賜給你和你的後裔,永遠為業。」以後上帝又先後向亞伯拉罕的兒子以撒和孫子雅各重申了這一應許。

以上回答供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杭州圖書館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猶太人講義大利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義大利的傢具有哪些 瀏覽:278
中國播音學是屬於什麼樣的專業 瀏覽:616
5萬越南幣等於中國多少錢 瀏覽:899
印尼醫療和中國哪個好 瀏覽:658
印度白糖什麼時間種植 瀏覽:828
越南春卷里的豬肉如何做 瀏覽:129
去印尼怎麼打電話便宜 瀏覽:898
伊朗總理和總統哪個權力大 瀏覽:285
伊朗最高戰略是什麼 瀏覽:521
中國式離婚冷靜期多久 瀏覽:55
唱中國的歌曲有哪些歌曲 瀏覽:668
義大利英語音標怎麼寫 瀏覽:832
義大利vs西班牙在哪個場地 瀏覽:372
怎麼評價印尼這個國家 瀏覽:997
印尼市場適合賣什麼 瀏覽:920
印尼椰蒂盤了是什麼顏色 瀏覽:374
大連海中國房子怎麼樣 瀏覽:626
越南斗雞體型多少錢一隻 瀏覽:96
在義大利生活拍自媒體的有哪些人 瀏覽:856
印尼要用什麼轉換插頭 瀏覽: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