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南歐的各國概況
義大利
義大利地處歐洲南部,包括亞平寧半島及西西里、薩丁等島嶼,北以阿爾卑斯山為屏障與法國、瑞士、奧地利和斯洛維尼亞接壤,東、南、西三面臨海。義大利國土面積約30.1萬平方公里。全境4/5為山丘地帶。有阿爾卑斯山脈和亞平寧山脈。大部分地區屬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年平均氣溫1月2~10℃,7月23~26℃。年平均降水量500~1000毫米。人口6074萬(2012年)。94%的居民為義大利人,主要語言為義大利語,信奉天主教。首都羅馬。義大利主要礦產有汞和硫磺,是發達工業國家,主要工業為原油加工和鋼鐵、食品、化工、機械。義大利旅遊資源豐富,文物古跡多,有良好的海灘和山區,主要旅遊城市是羅馬、佛羅倫薩和威尼斯。
西班牙
西班牙位於歐洲西南部伊比利亞半島,西鄰葡萄牙,東北與法國、安道爾接壤,北臨比斯開灣,南隔直布羅陀海峽與非洲的摩洛哥相望,東面和東南面瀕臨地中海,面積約50.6萬平方公里。境內多山,是歐洲高山國家之一。主要山脈有坎塔布連、比利牛斯等。主要屬大陸性氣候和海洋性溫帶氣候。 人口4616萬(2012年),其中西班牙人占人口總數70%以上,全國通用語言為西班牙語,信奉天主教。首都馬德里。西班牙主要礦產為汞、煤,是中等發達的資本主義工業國,主要工業部門為造船、鋼鐵,服務業是支柱產業,自然、人文風光優美,著名旅遊勝地有馬德里、巴塞羅那、塞維利亞、太陽海岸、美麗海岸等。
葡萄牙
葡萄牙位於歐洲伊比利亞半島西南部。東、北與西班牙毗鄰,西、南瀕臨大西洋。地形北高南低,多為山地和丘陵,面積約9.24萬平方公里。主要河流有特茹河、杜羅河。大部分地區屬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人口1059萬(2012年)。主要為葡萄牙人。官方語言為葡萄牙語,信奉天主教。首都里斯本。葡萄牙主要礦產為鎢、大理石,歐盟中等發達國家,工業基礎較薄弱,以輕工業為主,出產軟木。
安道爾
安道爾位於法國和西班牙交界處的一個南歐內陸國家。地處比利牛斯山東段的山谷之中,面積為468平方公里。境內地勢崎嶇,海拔900米以上。安道爾屬山地氣候。人口78115人(2009年)。當地人屬加泰羅尼亞族,通用法語和西班牙語。居民大多信奉天主教。首都安道爾城。經濟以旅遊業、商業和金融業為主。
梵蒂岡
梵蒂岡位於義大利首都羅馬城西北角的梵蒂岡高地上。領土包括聖彼得廣場、聖彼得大教堂、梵蒂岡宮和梵蒂岡博物館等。面積為0.44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小的國家。屬亞熱帶地中海型氣候。人口1400(2012年), 主要是義大利人。官方語言為義大利語和拉丁語。旅遊業是梵蒂岡的經濟命脈。
聖馬利諾
聖馬利諾是位於歐洲亞平寧半島東北部的內陸國,四周與義大利接壤。地形以中部的蒂塔諾山為主體,丘陵由此向西南廷展,東北部為平原。屬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人口3.19萬(2011年),官方語言為義大利語,大多信奉天主教。 首都亦名聖馬利諾。聖馬利諾旅遊業、商業、金融業是經濟主體。
馬爾他
馬爾他位於地中海中部,有「地中海心臟」之稱,面積316平方公里,是聞名世界的旅遊勝地,被譽為「歐洲的鄉村」。全國由馬爾他島、戈佐、科米諾、科米諾托和菲爾夫拉島五個島嶼組成。馬爾他島地勢西高東低,無森林、河流或湖泊,缺淡水,屬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人口45.25萬(2011年)信奉天主教,馬爾他語和英語為官方語言。首都瓦萊塔。礦產稀缺,主要發展旅遊業。
斯洛維尼亞
斯洛維尼亞位於歐洲中南部,巴爾干半島西北端,地處阿爾卑斯山和亞得里亞海之間,西接義大利,北鄰奧地利和匈牙利,東部和南部與克羅埃西亞接壤,西南瀕亞得里亞海。面積為20273平方公里。氣候分山地氣候、大陸性氣候和地中海式氣候。斯洛維尼亞約有一半的面積由森林覆蓋,綠化率在歐洲各國僅次於芬蘭和瑞典。人口205.7萬(2012年)。主要民族為斯洛維尼亞族,官方語言為斯洛維尼亞語,主要信奉天主教。首都盧布爾雅那。屬發達國家,經濟以服務業、旅遊業和加工業為主。
克羅埃西亞
克羅埃西亞位於歐洲中南部,巴爾干半島的西北部,亞得里亞海的東岸,面積5.6萬多平方公里。地形以山地為主,氣候以地中海氣候為主。人口429.1萬(2011年)。主要民族是克羅埃西亞族,官方語言為克羅埃西亞語,主要宗教是天主教。 首都薩格勒布。資源較少,工業以食品、造船和紡織為主。
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
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克羅埃西亞和塞爾維亞兩國之間,面積51129平方公里。人口384萬(2010年),波什尼亞克族為主要民族,通用波斯尼亞語。首都薩拉熱窩。鹽礦、水力豐富,但整體經濟較落後。
塞爾維亞
塞爾維亞位於巴爾干半島中北部,東北與羅馬尼亞,東部與保加利亞,東南與馬其頓,南部與阿爾巴尼亞,西南與黑山,西部與波黑,西北與克羅埃西亞相連。領土面積8.83萬平方公里。歐洲第二大河多瑙河的五分之一流經其境內。人口1000萬(2012年),塞爾維亞族為主要民族,通用塞爾維亞語。主要宗教是東正教。首都貝爾格萊德。工業以冶金、紡織、食品為主,農業發展良好。
黑山
黑山位於歐洲巴爾干半島中西部,東南與阿爾巴尼亞為鄰,東北部與塞爾維亞相連,西北與波黑和克羅埃西亞相接壤,西南部地區瀕臨亞得里亞海,面積1.38萬平方公里。人口62萬(2011年),黑山族為主,官方語言為黑山語,主要宗教是東正教。首都波德戈里察。經濟較落後。
阿爾巴尼亞
阿爾巴尼亞位於東南歐巴爾干半島西部,北部和東北部分別與塞爾維亞和黑山及馬其頓接壤,南部與希臘為鄰,西臨亞德里亞海,隔奧特朗托海峽與義大利相望。面積為2.87萬平方公里。人口319.4萬(2009年),阿爾巴尼亞族為主,官方語言為阿爾巴尼亞語。首都地拉那。經濟較落後。
馬其頓
馬其頓位於巴爾干半島中部,是個多山的內陸國家。東鄰保加利亞,南界希臘,西接阿爾巴尼亞,北傍塞爾維亞和黑山,面積為25713平方公里。人口204.8萬(2010年),主要民族為馬其頓族,信奉東正教,官方語言為馬其頓語。經濟較落後。
保加利亞
保加利亞位於歐洲巴爾干半島東南部。北與羅馬尼亞隔多瑙河相望,西與塞爾維亞、馬其頓相鄰,南與希臘、土耳其接壤,東臨黑海。面積11.1萬平方公里,多山地和丘陵,巴爾干山脈橫貫中部。屬大陸性氣候。人口736萬(2011年),主要為保加利亞族,通用保加利亞語,信奉東正教。首都索菲亞。有色金屬為主要礦產,出產玫瑰、葡萄酒和酸奶。
希臘
希臘位於巴爾干半島最南端,北同保加利亞、馬其頓、阿爾巴尼亞相鄰,東北與土耳其的歐洲部分接壤,西南瀕愛奧尼亞海,東臨愛琴海,南隔地中海與非洲大陸相望,面積約13.2萬平方公里,境內多山。人口1131萬(2009年),多為希臘人,官方語言為希臘語,信奉東正教。首都雅典。受債務危機影響,經濟下滑,工業以造船、加工業為主,出產園藝作物。
羅馬尼亞
羅馬尼亞位於東南歐巴爾干半島東北部,北和東北分別與烏克蘭、摩爾多瓦為鄰,南接保加利亞,西南和西北分別與塞爾維亞、黑山及匈牙利接壤,東南臨黑海,面積為23.84萬平方公里。地形奇特多樣。屬溫帶大陸性氣候。人口1904萬(2013年),羅馬尼亞族為主,官方語言為羅馬尼亞語,信奉東正教。礦產有天然氣、石油和煤,冶金、化工、機械製造為主要工業部門,出產穀物、小麥、玉米、蘆葦,畜牧業發展較好。
2. 義大利被稱為旅遊之國的依據是什麼
地球上不同的地區,有著不同的自然條件與自然礦產資源。有些國家,它擁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就逐漸形成了一系列優美的風景區,隨著現在人們生活質量越來越高,旅遊次數就越來越多,他們就變成了旅遊之國。而有些國家擁有著得天獨厚的礦產資源,他們就將這個作為自己國家發展的基礎,從而向國外銷售自己稀有的礦產,這些國家被稱為資源大國。今天我們說說義大利這個旅遊之國,它擁有獨特的自然風景關以及它的悠久歷史,讓它吸引很多人前來。
義大利被稱為旅遊之國,是因為它的異域風情吸引了很多別的國家前來,並且它還有龐貝古城這一歷史遺跡,見證了地球上的海陸變遷,滄海桑田。它自然資源稀缺,國家主要依靠著旅遊來進行支撐,每個國家都會打造適合自己國家發展的道路,而義大利就選擇了旅遊,這一道路從而利用各種資源和條件發展成了旅遊大國。
3. 聖馬利諾人口只有3萬,為何能在歷次世界大戰中存活下來
因為這個國家戰爭失敗了就投降,所以才在世界大戰中存活下來。
1944年,當英國人襲擊義大利時,戰爭蔓延至聖馬利諾,不加區別的襲擊使聖馬利諾人民受了傷。為了表達聖馬利諾人民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憤慨,聖馬利諾政府於1944年同時向同盟國和軸心國宣戰。在這枯森種情況下,中國還收到了聖馬利諾宣戰的消息。聖馬利諾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向世界宣戰的唯一小國。盡管它只是一個小國,但它敢於向其盟國和軸心國宣戰。不管它是否掌權,它的民族自信心和自尊都是令人欽佩的。聖馬利諾人口少,實力薄弱,可以在任何國家玩。後來,聖馬利諾被德國擊敗,在英國擊敗德國之後,它向英國投降,這意味著聖馬利諾向兩個大國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