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曾經無比風光的義大利,它究竟是如何驟然衰落的
因為大航海時代的來臨,義大利就開始被迫的沒落了。其實講義大利還是挺可憐的,當年輝煌的時候,就是靠著自己的位置,沒落的時候,也是因為自己的位置,義大利也沒打什麼敗仗,純粹是輸給了自己。
大航海時代的來臨,地中海的核心位置不再。開始的時候大家對航海技術並不先進,所以說無法遠航。這時候,陸地上的文化交流是最鼎盛的,地中海貿易圈由此而來,畢竟依山靠海,風景優美,大家都喜歡來著交流感情。而義大利,這位於地中海的中央位置,可以說是非常理想的貿易中心了,於是義大利靠著地中海崛起。不過一旦當人們發明了遠航技術,大家都開始往外面跑,跑去佔領殖民地這些,義大利於是就被大家忽視,開始沒落。
⑵ 近代義大利,在世界文明史中是種什麼樣的存在
義大利是一個特別的國家,它統一較晚,從未躋身歐洲一流強國之列。但是,它在歐洲歷史上的地位卻是任何國家都無法比擬的。在古典時代,這里興起了恢弘的羅馬帝國;在中世紀,這里是天主教教皇所在。從中世紀向近代過渡中,義大利成為了先驅。要了解世界近代史,必就要先了解歐洲,了解歐洲近代史,就要先了解義大利。
一,近代政治制度起源地之一義大利在中世紀只是一個地理概念,並非國家概念。在中世紀,義大利成為了德意志、法蘭西、阿拉伯爭奪的戰場,這里四分五裂,政治混亂。從9世紀開始,義大利北部的城邦國家開始興起,以威尼斯、佛羅倫薩、熱那亞、米蘭等為代表。它們因為商業而繁榮起來,成為了東西方貿易的中轉站。
不過,隨著工商業的衰落,義大利的思想開始落後於其他西歐國家了。文藝復興傳入整個歐洲後,歐洲又出現了宗教改革、科學革命、啟蒙運動等,而義大利卻鮮有成就。後來義大利的啟蒙思想還是由拿破崙從法國帶來。曾經歐洲的文化中心——佛羅倫薩,也被巴黎取代了。
義大利是歐洲近代史的開端,這里是近代代議制的源頭之一,產生了最早的資本主義,最早的銀行,最早的大學,文藝復興等。但是義大利卻在大航海時代落伍了,它的政治、經濟、文化都從領先歐洲到落後於世界潮流。國家之間的競爭也如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義大利只是多享受了一會舊商路的夕陽,結果卻被大西洋的新路線給甩開了。可見,居安思危,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是多麼的重要。
⑶ 分裂一千五百年的義大利,為何在19世紀下半頁突然完成統一
有幾個原因,義大利獨立的地緣格局與獨特的歷史。義大利由義大利半島和波河平原兩大次級板塊組成,三面環海,北面與波河平原相連。波河平原以北是阿爾卑斯山脈,將義大利與歐洲大陸隔離開來,使得義大利具有獨立的地緣格局。教權的衰落。直接建立政教合一的大一統國家,但依然在義大利半島中部擁有一個教皇國的直轄領地。
統一後的義大利王國,將覆蓋歐洲的技術革命成果用於本國的工業化生產及轉型,同時,也效仿了歐洲列強開啟了殖民擴張之路。不過,比起同一時期崛起的美國、德國、日本來說,義大利在殖民擴張之路並不順利,獲得的利益相較而言也處於末位。
⑷ 為什麼紀錄片《大國崛起》里沒有講義大利、奧地利和比利時的
因為進入近代之後 這些國家沒有崛起 反而是衰弱了 《大國崛起》講的是在進入近代後崛起的國家,而不是講殖民國家。
⑸ 為什麼世界三大足球強國巴西、義大利、德國集體衰落了 -
足球世界的三座高峰——巴西、義大利與德國——如今似乎站在了歷史的低谷。然而,若深入探討,這些國家的足球現狀並非一敗塗地,而是面臨著轉型的陣痛與挑戰。
巴西與義大利的年輕一代球員,如維尼修斯、羅德里戈、穆西亞拉以及巴雷拉、托納利,正逐步展示出他們的才華,這表明國家足球實力的根基並未徹底動搖。然而,從歷史地位的角度審視,它們確實處於相對低谷。
歐洲足壇的系統化培訓模式,正逐漸抹去球員獨特的個性,羅納爾多、羅納爾迪尼奧等傳奇球星的風采難以重現,更多適應不同陣型的多面手成為主流。這反映出足球發展正趨向於科學化、精密化,更強調快速融入比賽,而過於獨特或單一的風格難以被廣泛接受。
英格蘭、荷蘭、法國等國的青訓體系同樣遵循這一趨勢,高水平教練的戰術引導進一步推動了這一轉變。國際足壇的差異化縮小,亞洲、非洲球隊的崛起也加大了傳統強隊維持領先地位的難度。
然而,這種趨勢也導致了一些球隊發展路徑上的誤區。巴西、阿根廷等國的俱樂部面臨著與歐洲俱樂部差距擴大的問題,這與資本流向、市場吸引力等因素密切相關。歐洲俱樂部如曼城、巴黎等擁有更強的市場號召力和盈利能力,吸引大量資金投入。相比之下,南美俱樂部的競爭力相對減弱,被迫依賴挖掘、培養並向歐洲輸送優秀球員的模式。
巴西、阿根廷的桑巴風格逐漸淡化,歐洲體系化的影子越來越濃,但它們仍在進步中。盡管短期內經歷了失敗,但巴西仍然是世界頂級強隊之一。
德國的崛起與低谷同樣值得分析。從2000年歐洲杯的失利到2006年的復興,德國足球重新回到了應有的位置。然而,自2014年起,德國隊陷入了追求傳控踢法的誤區,無鋒陣戰術的嘗試反而削弱了球隊的競爭力。德國需要改進思維,回歸更適合自身的戰術,如中鋒與高空轟炸的優勢,而不僅僅是追求傳控。
義大利的問題更為嚴重,青訓體系出現了問題,與經濟因素緊密相關。義大利的經濟狀況不佳,年輕人外流,導致體育資金的不足,影響了青訓質量。球隊的防線與鋒線實力下滑,尤其是缺乏中鋒與支點,這與傳統強隊的差距明顯。
盡管如此,強隊衰落的過程並非一蹴而就。它們雖然處在低谷,但巴西等國仍在進步。維持領先地位的挑戰愈發艱巨,尤其是在亞非球隊迅速崛起的情況下。為了保持優勢,傳統強隊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同時進行改革與創新。
在這一背景下,足球的發展正面臨新的挑戰與機遇。保持競爭與活力,不斷進步與創新,是足球保持吸引力的關鍵。對於球迷而言,見證足球的持續發展與進步,無疑是最令人欣慰的。足球的勝利與進步,才是真正的價值所在。
⑹ 西歐擴充時期,義大利為何走向衰落
1,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攻滅拜占庭帝國後不僅而威尼斯,比薩,熱內亞等義大利城邦共和國失去了最大的貿易對象,而且通往東方的貿易通道也被土耳其阻斷,利潤豐厚的東西方貿易中斷。歐洲紛紛開始尋找通往東方的新航道,大航海時代開始,西班牙和葡萄牙等新興航海國家崛起,歐洲經濟和貿易中心開始從地中海沿岸轉移到大西洋沿岸。原來居於地中海中心位置的義大利喪失了地理優勢。
2,義大利長期處於奧地利,西班牙,法國等周邊國家的爭奪中,國內又邦國林立,長期得不到統一。使得世界資本主義歲萌芽於義大利,但是資本主義經濟長期得不到充分發展。
3,梵蒂岡教皇國長期通知義大利中部,反科學的天主教黑暗勢力強大,雖有文藝復興的曙光,但也只能開花結果在境外,在義大利本土文化科學的發展長期被教會桎梏和壓迫並最終衰落。
⑺ 為什麼自羅馬帝國滅亡之後,義大利人再也沒
羅馬帝國強大後重心已經不在亞平寧半島了。特別是西羅馬滅亡後,東羅馬已經亞細亞化了,跟現在義大利沒啥關系,他的重心在小亞細亞。
現代義大利人絕大部分是倫巴第人,極少部分是南亞平寧半島羅馬人,現在血統最為純正的羅馬人是羅馬尼亞人,圖拉真大帝征服羅馬尼亞之後動員國內貧民和下層軍士去的,而且義大利半島長期處於城邦分裂狀態,長期沒有統一國家,導致民族凝聚力不強,直到義大利民族英雄加里波第將自己一生獻於祖國統一事業,將義大利人整合為一個國家,但是義大利骨子裡的散漫,懶惰,貪圖安逸的性格沒有消除,所以才會沒有崛起
⑻ 大國崛起沒有介紹哪個國家
大國崛起沒有介紹義大利、奧地利、比利時。
因為進入近代之後,這些國家沒有崛起,反而是衰弱了。《大國崛起》講的是在進入近代後崛起的國家,而不是講殖民國家。
《大國崛起》是2006年在中國中央電視台經濟頻道(CCTV-2)首播的一部12集電視紀錄片,記錄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俄國、日本、美國九個世界級大國相繼崛起的過程,並總結大國崛起的規律。
該電視片在2006年11月13日—24日(CCTV-2)黃金時間21:30首播,每集大約50分鍾。
本片播出後,中國中央電視台與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合作推出了本片的一套八冊同名系列圖書,內容有了大規模擴充;並於2007年5月1日黃金時間20:55起在中國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CCTV-1)再次播出。
該電視片采訪的名人有《大國的興衰》一書的作者保羅·肯尼迪、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約瑟夫·尤金·斯蒂格利茨、耶魯法學院教授布魯斯·阿克曼、法國前總統德斯坦、馬來西亞前首相馬哈迪等。
由於片中涉及諸多政治敏感內容,《大國崛起》在首播後引起巨大轟動,並在中國中央電視台創造了一個月內重播兩次的紀錄。韓國教育放送公社和香港無線電視翡翠台亦於2007年引進和播出該片。
整個紀錄片共12集。
製片人任學安表示,自己在2003年開始反思中華文明五千年來的「天朝上國」等傲慢、愚昧觀念。在「天朝美夢」被擊碎,以及改革開放後新的歷史形勢下,中國應重新審視世界近五百年來的發展歷史,並且探索和思考中國自身的復興道路。由此自己便有了拍攝《大國崛起》的念頭。
該片於2004年初正式在中國中央電視台立項。製作團隊在撰寫解說詞時耗費了大量時間,如俄羅斯部分的劇本花費了一年時間才完成。2005年4月,《大國崛起》通過了中國中央電視台高層的審查。
該片由7個攝制組在9個國家進行取景和采訪,於2005年10月完成全部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