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再次印證了什麼的事實
【環球時報記者 葉琦 林日 青木 陶短房 陳康】「這一發現可能重塑(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的歷史。」 路透社16日引述義大利米蘭國家癌症研究所(INT)最新發表的一項研究報告稱,該國2019年9月採集的居民血液樣本中已測出新冠病毒抗體,這意味著新冠病毒在義大利的傳播時間遠早於今年2月,可能要追溯至2019年夏天。此前,多國的多個科學研究都表明,早在去年12月武漢出現疫情之前,新冠病毒就已在多國出現。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17日表示,這一消息再次印證病毒溯源是一個復雜的科學問題,應該由科學家在全球范圍開展國際科學研究合作。
2. 義大利疫情嚴重,用了中葯有效果嗎中葯會因此走向世界
義大利疫情嚴重,用了10萬連花清瘟有效果嗎?中葯會因此走向世界?
這一場新冠肺炎疫情中,我們重新認識了義大利這個文明古國。以往我們對義大利只有意呆利、豬隊友的看法。經過疫情期間的閱讀和思考,我們知道了義大利是我國的友好國家,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更了解了這個文明古國背後的文化氛圍。
中醫葯這門生意,要想做大做強,恐怕要走的路還有很長。
3. 義大利宣布封城,居民連夜出逃,義大利封城和我們封城有哪些不同
義大利的封城與我們不同主要是兩國之間的國情造成的,具體不同點將以下細說:
一、信息管控上,義大利無法做到跟我們一樣精準。
義大利的實名制系統,並沒有我們那麼完善,在當年我們做實名制、刷臉、裝交通相關的監控的時候,西方部分人士以“自由”為由,各種嘲諷曬優越,而在這次的疫情之中,封城的義大利在人口的路徑監控上面,完全無法做到像中國一樣條理清晰。
總的來說,對疫情的恐慌是所有人都有的,但是對疫情的管控,我國的做法他們在借鑒;只是我國的防疫成功卻是不可復制的,畢竟其他國家做不到像我們這樣封一城,然後“一省包一市”全國支援。
4. 定居義大利的西安人:我為什麼沒有選擇回國
在義大利這片土地上,我,一位來自西安的定居歌唱家聶紅梅,見證了這場疫情的起伏與考驗。自疫情初期,義大利累計確診病例超過6萬,死亡率雖高,但封城初期的物資緊張逐漸平穩。封城政策並非強制,而是建立在公民的自律之上,體現著義大利人民的秩序與自覺。
我分享的早期經歷,中國疫情曾在義大利引起廣泛關注,同時也伴隨著一些種族歧視事件。然而,義大利對中國援助的積極反應,讓我深深感受到了人與人之間的溫暖。封城後,盡管居民出門需攜帶出門聲明,超市物資豐富,信息透明但尊重隱私,人們的生活並未完全停滯,只是多了份謹慎和關愛。
隨著疫情升級,義大利從允許戶外活動到限制辦公,街上幾乎空無一人。人們從最初的不習慣到主動佩戴口罩和手套,口罩和消毒物資一度緊俏。社交活動受限,學校、體育賽事和宗教活動被迫暫停,尤其是在疫情重災區貝加莫,人們在失去親人的痛苦中,以火化代替傳統的土葬方式應對。
盡管義大利醫療體系完備,醫療費用由國家承擔,但在疫情下,人們更加關注生存。家庭糾紛在危機中減少,人們團結互助,共同面對。政府採取措施,如改造米蘭博覽會場地為臨時醫院,調整超市營業時間以緩解民眾焦慮,封城期間,市長的閃光燈行動更是體現了義大利人的樂觀與堅韌。
對於回國的選擇,我認為在疫情剛有穩定跡象時,大規模回國可能會打破這來之不易的平靜。在國外自我隔離不僅是一種責任,也是對國家的一種貢獻。我們呼籲大家理解並尊重華人,他們許多人在困難時刻挺身而出,展現了人類的共情與勇氣。
盡管義大利當前面臨嚴峻考驗,但這里的人們依然保持著善良與堅韌。在全球共渡難關的時刻,我們期待著彼此的支持和理解。這就是我在義大利的生活,一個既充滿挑戰又充滿人文關懷的地方。
口述:聶紅梅
整理:湯加
5. 義大利網友刷屏感謝中國,為何中國會對義大利做出這么大的貢獻
義大利網友刷屏感謝中國,為何中國會對義大利做出這么大的貢獻?中國對於義大利的幫助非常大,主要分為幾個方面,下面給大傢具體的介紹一下,朋友們就會明白詳細的情況:
三、中國給義大利帶來各類醫護設備,對於義大利幫助極大:
義大利在新冠狀病毒疫情爆發之後,他們缺少很多的醫療設備,此時中國通過捐助,幫助了義大利,所以義大利的老百姓十分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