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石金錢的葯用價值
石金錢的葯用價值
金錢龜是一種古老神奇的生物,有著極高的葯用價值。古代戰國時期的《山海經》、東漢時代《神農本草經》都有龜類食用葯用的記載:稱龜甲消癰腫,而三線閉殼金錢龜對治療奇難雜症、抗癌、解毒、消炎、益肝和補腎效果尤為明顯。
石金錢龜的肉質細嫩,營養豐富,味道鮮美。經常食用龜肉,能增強抗病能力、美容養顏、延年益壽。越南石龜的肉具有滋陰壯陽、去濕解毒、益肝潤沛、益陰補血等功效,可治勞瘵骨蒸、久咳咯血、血痢、痔血、筋骨疼痛等,對性病、腎炎、胃病及奇難雜症等療效明顯;
龜血可治脫肛、跌打損傷;龜板則是中成葯的主要原料,如治療肺結核治療的「斷板龜注射液」、大補陰丸、大活絡丹和河車大造丸等均以龜板為主要成分;龜板和鱉甲配伍,對治療肝硬化有較好療效。
(1)越南人如何製作石丸擴展閱讀:
金錢龜一直被百姓視為滋補和抗癌極品,其身價也直線飆升。如今,野生金錢龜已難尋蹤跡,大多都是養殖的。即便又貴又難找,還是有腫瘤病人不惜花重金,為一隻金錢龜不惜花費幾萬,甚至十幾萬元。
金錢龜確實有一定的提高白細胞的作用,有利於放化療後的康復,但是其葯效與其價格是並不相稱的,普通的龜板、鱉殼也能達到同樣的功效,但是價格卻非常低廉。
這里要提醒的是,金錢龜是養陰、清熱之物,如果患者體質偏寒,吃了這些龜反而更傷陽氣,導致脾胃生化不好、消化不良,甚至出現貧血。
『貳』 100種香料用途及簡介
香料指稱范圍不同主要指胡椒、丁香、肉豆蔻、肉桂等有芳香氣味或防腐功能的熱帶植物。具有令人愉快的芳香氣味能用於調配香精的化合物或混合物。這里川菜世界微雜志將對烹調中的香料進行簡單的介紹,並對前兩期關於香料的文章進行深入整理。
1.八角
八角又稱茴香、八角茴香、大料和大茴香。是八角樹的果實,學名叫八角茴香,為常用調料。八角能除肉中臭氣,使之重新添香,故又名茴香。八角是我國的特產,盛產於廣東、廣西等地。顏色紫褐,呈八角,形狀似星,有甜味和強烈的芳香氣味,香氣來自其中的揮發性的茴香醛。
八角果實與種子可作調料,還可入葯。具強烈香味,有驅蟲、溫中理氣、健胃止嘔、祛寒、興奮神經等功效。除作調味品外,八角還可供工業上作香水、牙膏、香皂、化妝品等的原料,也可用在醫葯上,作驅風劑及興奮劑。其性溫,味辛。有溫陽散寒,理氣止痛之功效。用於治療寒嘔逆、寒疝腹痛、腎虛腰痛、干濕腳氣等症。
使用小網路
①八角主要用於煮、炸、鹵、醬及燒等烹調加工中,常在製作牛肉、兔肉的菜餚中加入,可除腥膻等異味,增添芳香氣味,並可調劑口味,增進食慾。
②燉肉時,肉下鍋就放入八角,它的香味可充分水解溶入肉內,使肉味更加醇香。
③做上湯白菜時,可在白菜中加入鹽、八角同煮,最後放些香油,這樣做出的菜有濃郁的葷菜味。
④在腌雞蛋、鴨蛋、香椿、香菜時,放入八角則會別具風味。
食療作用:八角性溫,味甘辛。有溫陽散寒,理氣止痛的功效。
提示
①一般人群均可食用。適宜痙攣疼痛者、白細胞減少症患者食用;
②不適宜陰虛火旺者食用。
特別提醒:
①八角基本都是八隻角(偶有9隻角的),六隻角的是假八角,有毒,勿食。
②某些八角表面出現亮晶晶的東西,那種八角是硫磺熏乾的,一種結晶體。自然干八角顏色較暗淡,香味自然,口感純正。
注意:市面上很多八角都是經過硫磺熏制上顏色,所以本站建議八角做菜前用開水煮3-5分鍾,去掉苦味,去掉硫磺,還能增加香味。
2.白豆蔻
白豆蔻又稱白扣,姜科草本植物白豆蔻的成熟果實。產於越南、泰國、寮國等地,我國產於雲南、廣東、廣西。秋季採收,曬干生用,用時搗碎。性味辛溫。有與砂仁相似的化濕行氣、溫中止嘔的功用。常與砂仁同用。
古籍典注
【古籍論述】唐段成式《酉陽雜俎·木篇》:「白豆蔻,出 伽古羅國,呼為多骨。形似芭蕉,葉似杜若,長八、九尺,冬夏不凋,花淺黃色,子作朵如蒲萄,其子初出微青,熟則變白,七月采。」 《本草綱目·草三·白豆蔻》:「白豆蔻子,圓大如白牽牛子,其殼白厚,其仁如縮砂仁,入葯,去皮炒用。」
《開寶本草》:「主積冷氣,止吐逆,反胃,消谷下氣。」
《珍珠囊》:「散肺中滯氣,消谷進食。」
《珍珠囊補遺葯性賦》:「其用有四:破肺中滯氣,退口中臭氣,散胸中冷氣,補上焦元氣。」
《綱目》:「治噎膈,除瘧疾,寒熱,解酒毒。」 用於濕阻中焦,脾胃氣滯證。如《聖濟總錄》白豆蔻丸。
用於惡心嘔吐,如《沈氏尊生書》白豆蔻湯;用於濕溫初起。
《得宜本草》:「得砂仁、甘草,治小兒吐乳;得砂仁、丁香、陳皮,治胃反。」
烹飪指導
①白豆蔻忌見火。
②可粉碎但不可炒用,否則將失去或減弱其特有的芳香美味。
③濕溫初起,身熱不揚,胸悶不飢,濕重於熱者,可與杏仁、薏苡仁、滑石等配伍。
④脾胃寒濕嘔吐者,可與半夏、藿香、生薑等配伍。
⑤烹調用途:作調味料,可去異味,增香辛。用於配製各種鹵湯及供製鹵豬肉、燒雞之用。亦為咖喱粉原料之一。
3.草果
草果又稱草果仁、草果子。草果具有特殊濃郁的辛辣香味,能除腥氣,增進食慾,是烹調佐料中的佳品,被人們譽為食品調味中的「五香之一」。草果用來烹調菜餚,可去腥除膻,增進菜餚味道,烹制魚類和肉類時,有了草果其味更佳。
燉煮牛羊肉時,放點草果,即使羊肉清香可口,又能驅避羊膻味。調制精鹵水和烹制肉類、菜餚等增香,如草果煲牛肉;又如雲南特產封雞中亦採用草果增香。
草果除作食品調料外,還可入葯,味辛性溫,具有溫中、健胃、消食、順氣的功能,主治心腹疼痛、脘腹脹痛、惡心嘔吐、咳嗽痰多等。
使用禁忌:
①草果忌鐵。
②用於寒濕阻滯脾胃、脘腹脹滿、疼痛及嘔吐腹瀉等症,可與草豆蔻、厚朴等同用。
③用於瘧疾,對山嵐瘴氣、穢濁濕邪所致的瘴瘧尤為常用,可與常山、柴胡、知母等配伍。
4.桂皮
桂皮,又稱肉桂、官桂或香桂,是最早被人類使用的香料之一。在公元前2800年的史料記載中就曾提到桂皮;在西方的《聖經》和古埃及文獻中也曾提及肉桂的名稱。秦代以前,桂皮在我國就已作為肉類的調味品與生薑齊名
5.香葉
香葉又稱月桂、甜月桂、月桂冠,是調味料月桂葉的來源。原產於地中海沿岸及小亞細亞一帶灌木岩石區,現已遍布世界各地。葉片深綠色,橢圓形,革質,味苦,清香。乾燥後,苦味減少,香氣增強,可以用作調料,即「香葉」。
多用於醬類菜餚或湯類的調味,此外,煲仔菜亦多使用。干葉亦可作罐頭的矯味劑。為西餐常用芳香調味料之一。適合在烹調肉類的時候,或者是調制肉類的沾醬加一點進去,但因它的味道很重,所以不能加太多,否則會蓋住食物的原味:如果是用在醬料的調制,選小下點的葉子就可以了。
如果是以整片葉子來算,一片葉子煮一鍋肉就綽綽有餘了;以磨成粉末的月桂葉來說,一般家庭煮一大鍋肉,也只需要大約用小指甲挑一點點的分量就夠了。
6.甘松
甘松又名松香、香松。近年來是新派火鍋的寵兒,為敗醬科植物甘松和寬葉甘松根及根莖。甘松為多年生草本,生於海拔3500至4500米的高山草原地帶,分布於甘肅、青海、四川、雲南西北部;寬葉甘松生於3000米以上的高山草原或疏林中,分布於四川、雲南、西藏等地。
秋末冬初莖葉將枯萎時挖根,抖凈泥沙,不可水洗,除去殘莖及須根,陰干或曬干。
甘松根莖略呈圓錐形,多彎曲,長5~18cm。 根莖短小,上端有莖、葉殘基,呈狹長的膜質片狀或纖維狀。外層黑棕色,內層棕色或黃色。根單一或數條交結、分枝或並列,直徑0.3~1cm。表面棕褐色,皺縮,有細根及須根。質鬆脆,易折斷,斷面粗糙,皮部深棕色,常成裂片狀,木部黃白色。氣特異,味苦而辛,有清涼感。
以條長、根粗、香氣濃者為佳。
7.公丁香
丁香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花蕾。丁香常綠喬木,原產馬來西亞群島及非洲。我國廣東、海南、廣西、雲南等地植物園有少量栽培。當花蕾由綠色轉紅色時採摘,曬干。
丁香花蕾略呈研棒狀,稍似丁字形,長1至2厘米。花呈圓球形,直徑0.3至0.5厘米,花辨4,覆瓦狀抱合,棕褐色或黃褐色,花瓣內雄蕊多數,花絲彎曲,花柱直立,萼筒圓柱形,略扁稍彎曲,長0.7至1.4厘米,直徑0.3至0.6厘米,紅棕色或棕褐色,上端有4枚三角狀的萼片,十字狀分開。質堅實,富油性,入水則萼筒垂直下沉,芳香,味辛辣有有麻舌感。以油性富、香氣烈,入水下沉者為佳 。
烹調用途:作調味料,可矯味增香。常用於製作肉類鹵菜,亦用於糕點、腌制食品、炒貨、蜜餞、飲料的製作;亦為「五香粉」和「咖喱粉」原料之一。
8.排草
排草為報春花科植物細梗香草的全草,又叫排香,香排草,香羊,毛柄珍珠菜。是近年來在麻辣火鍋中運用普遍的一味香料。其性味甘平。具有治感冒、咳嗽、風濕病、月經不調等作用。
在麻辣火鍋中用量也不宜多,3~5克即可,也可在鹵水中使用。
9.香砂
香砂又名川砂仁、陽春砂,用於烹調有增濃、增厚復合香味,壓異之效。系植物陽春砂的果實,氣味辛涼,常被用作香料。性溫,味辛。另外說明的是香砂和砂仁不是一種東西,外形很相似,只是香砂大一點,外皮薄。而砂仁小,外皮厚、堅硬。兩種東西都是香料、中葯,氣味不同。
10.小茴香
小茴香又名茴香、谷茴香、香子。味辛,性溫。茴香原產歐洲地中海沿岸,新鮮的莖葉具特殊香辛味,可作為蔬菜食用。種子是重要的香料之一,也是常用的調料。主治:中焦有寒,惡心嘔吐,腹部冷痛;疝氣疼痛,睾丸腫痛;脾胃氣滯,脘腹脹滿作痛。含揮發油,主要為茴香醚、小茴香酮、甲基胡椒酚、茴香醛等成分。
小茴香多年生草本,作一、二年生栽培。全株具特殊香辛味,表面有白粉。葉羽狀分裂,裂片線形。夏季開黃色花,復傘形花序。果橢圓形,黃綠色。性喜溫暖,適於砂壤土生長;忌在粘土及過濕之地栽種。春秋均可播種或春季分株繁殖。原產地中海地區,我國各地普遍栽培,適應性較強。我國北方主要春秋兩季栽培。(露地栽培)春播:3月下~4月上旬,5月中、下旬收獲。秋播:7~8月份,九月份收獲。果實為雙懸果,呈圓柱形,有的稍彎曲,兩端略尖,長4~8mm,直徑1.5~2.5mm。表面黃綠或淡黃色,頂端殘留有黃棕色突起的柱基,基部有時有細小的果梗。分果呈長橢圓形,背面有縱棱5條,接合面平坦而較寬。橫切面略呈5邊形,背面的4邊約等長。有特異茴香氣,味微甜、辛。
11.孜然
學名為枯茗,也叫安息茴香、野茴香、阿拉伯小茴香,為傘形花科孜然芹一年生草本植物。它的原始產地在北非和地中海沿岸地區。
孜然富有油性,氣味芳香濃烈,油爆或火烤後的香氣會更明顯,遇熱後的孜然味道稍微會有點改變;有除腥膻、增香味的作用。孜然是燒烤食品必用的佐料,主要用作解羊肉膻味,祛腥解膩,並能令其肉質更加鮮美芳香,增加人的食慾;也是配製咖哩粉的主要原料之一。
提示:用孜然調味,用量不宜過多。孜然性熱,所以夏季應少食。便秘或患有痔瘡者應少食或不食。
【香料】---烹飪常用香料的用途及簡介(下)
香料指稱范圍不同,主要指胡椒、丁香、肉豆蔻、肉桂等有芳香氣味或防腐功能的熱帶植物。具有令人愉快的芳香氣味能用於調配香精的化合物或混合物。本期川菜世界微雜志將再介紹近20種香料。
1.白芷
白芷為傘形科當歸屬的植物。分布在中國大陸的東北及華北等地,生長於海拔200米至1,500米的地區,一般生於林下、林緣、溪旁、灌叢和山穀草地。
別名:興安白芷(中國高等植物圖鑒)、大活、香大活、走馬芹、走馬芹筒子(東北)
【真品白芷】:外觀呈類圓錐形而無明顯的棱骨,長約10~24厘米,直徑約1.5~2厘米,有時附有支根,頂端有凹窪的莖痕,也有多數同心環狀的紋理。表面黃色或淡棕色,有眾多皺紋,分布有少數長0.5~1厘米的皮孔樣橫向突起,突起處色較深,有時有支根切除的痕跡,顯淡棕色;質堅硬而較輕,斷麵粉質,全部淡棕色,隨處密布棕色油點,形成層環狀,層環為明顯的棕色,木質部約占橫斷面的1/3以上,射線緊密,自中心向四周幅射;聞之氣味芳香,口嘗味辛,微有苦味。
【偽品岩白芷】:外觀呈圓柱形或圓錐形,稍彎曲,表面黃棕色至紅棕色,根頭部有環紋,四周有少數呈毛狀的基生葉柄殘基;質脆,易折斷,斷麵皮部白色,木部黃白色,有少數裂隙;聞之氣微,無芳香味,口嘗味淡而後口甜。
在烹飪中用於增香。
2.老蔻
3、陳皮
陳皮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變種的乾燥成熟果皮。果皮以陳者良,故名。
葯材分為「陳皮」和「廣陳皮」。採摘成熟果實,剝取果皮,曬干或低溫乾燥。烹飪中主要用於去腥。
4.當歸
當歸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之功效。用於血虛萎黃,眩暈心悸,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虛寒腹痛,腸燥便秘,風濕痹痛,跌撲損傷,癰疽瘡瘍。
如何鑒別當歸:
①看:濕熏的當歸顏色金黃,干熏的難辨認,但是仔細看,也有不均勻的黃色完全不熏的就是自然的土棕色或者是土黃色或者是土黑色;
②聞:熏過的當歸仔細聞有刺鼻的硫磺味,特別是剛拆開密封包裝的時候,但是時當歸間長了的好話也不容易聞出來,無硫熏有股葯香夾著土腥的味道;
③吃:都洗干凈,然後吃表皮,硫熏的會有酸辣味,無硫熏的是辣甜麻苦但是不酸;
④時間檢測:熏過的一般自然存放半年以內不會生蟲,有的甚至能放2-3年也看不出是陳年舊貨,無硫熏的就比較慘了,頭部跟股子縫隙都能看到蟲卵跟蟲屎,內部已經有蟲啦!
食譜:當歸補血湯
原料:紅蟹2隻(約750克),當歸10克,黃芪50克,枸杞子50克,杜仲50克,黑棗100克,米酒250克,清水適量。
做法
1.紅蟹洗凈、起殼、去鰓,切塊備用。
2.將切好的紅蟹放入鍋內,加入當歸、黃芪、枸杞子、杜仲、黑棗及適量清水,再加入米酒,用文火燜煮約1小時即可。功效:黃芪、當歸補氣生血;杜仲補肝腎、強筋骨、安胎;枸杞子滋補肝腎、益精明目;黑棗與紅棗成分、功效類同,但黑棗補血的效果更佳。幾者合用共奏益氣養血之功效。
應用:適用於氣血不足之少氣懶言、面色無華、倦怠乏力等症。
桂圓菊花羊蹄湯
材料:羊蹄750克、枸杞子15克、桂圓肉10克,當歸5克,陳皮3克,白菊花5克。當歸桂圓菊花羊蹄湯[4]
調料:料酒、薑片、鹽各適量。
做法:
1、羊蹄處理干凈,切塊,焯後撈出;枸杞子、桂圓肉、當歸、陳皮、白菊花分別洗凈。
2、碗中放入羊蹄、枸杞子、桂圓肉、當歸、陳皮、料酒、薑片,加適量水,蓋上蓋,放入沸水鍋中,隔水燉2小時,至羊蹄熟爛。
3、打開蓋,去掉薑片、陳皮,放入白菊花、鹽,煲5分鍾即可。
如果羊蹄用熱油炸過後再煲湯,可以使用油脂減少,口感更加爽滑。
粥
1、將當歸洗凈後放入沙鍋內,用溫水約600毫升浸泡10分鍾,在火上煎熬兩次當歸粥,每次煮沸後再慢煎20至30分鍾,共收汁150毫升。
2、紅棗浸泡洗凈。
3、粳米淘洗干凈。
4、將粳米、紅棗、白糖同入鍋中,加入葯汁,加水適量煮粥。
貝母苦參丸
處方:當歸15克,川貝母粉3克(分沖),苦參15克,炙百部15克,前胡12克,白前10克,杏仁10克,桃仁10克,薏苡仁30克,桑白皮10克。
用法與用量:服上方5劑後,咳嗽、氣急已減大半,黃稠痰、黃膩苔已除,上方加減共服10劑,諸症消失,病告而愈。
療效:證屬痰熱蘊肺,氣道瘀阻,宣降失司。治宜清熱宣肺,化痰逐瘀。
5.黨參
人參與黨參均具有補脾氣、補肺氣、益氣生津、益氣生血及扶正祛邪之功,均可用於脾氣虛、肺氣虛、津傷口渴、消渴、血虛及氣虛邪實之證。
但黨參性味甘平,作用緩和,葯力薄弱,古方用以主治以上輕症和慢性疾患者,可用黨參加大用量代替,而急症、重症仍以人參為宜。但黨參不具有人參益氣救脫之功,凡元氣虛脫之證,應以人參急救虛脫,不能以黨參代替。此外,人參還長於益氣助陽,安神增智,而黨參則類似作用不明顯。但黨參兼有補血之功。
葯膳
1、參苓粥:黨參、茯苓、生薑各10克,粳米100克。先將黨參等三味煎水取汁,後下米煮成粥。可加鹽調味食。
源於《聖濟總錄》。本方以黨參、茯苓補脾益胃,生薑溫中健胃、止嘔,粳米益脾養胃。用於脾胃虛弱,少食慾嘔,消瘦乏力。
2、參棗米飯:黨參10克,大棗10個,糯米150克。先將參、棗洗凈,煎水取汁,另將糯米隔水蒸熟後反扣於碗中,上澆參、棗及其汁液,放入適量白糖。每日可食二次。
源於《醒園錄》。本方以黨參補脾益氣,大棗、糯米與黨參協同奏效。用於脾虛氣弱。
3、參芪粳米粥:黨參、黃芪各10克,粳米100克。參、芪煎水取汁,下粳米煮成粥。以白糖調味食。
本方取參、芪均能補益脾肺之氣,黃芪又能固表止汗。用於肺、脾氣虛,體倦乏力,短氣自汗,少食便溏。
4、兩儀膏:黨參、熟地黃各等分。加水煎取濃汁,另加等量白糖再煎至濃稠。每次吃1~2匙,或以溫水沖化飲。
源於《景岳全書》。本方以黨參補氣,熟地黃補血。用於氣血兩虛,體倦乏力,頭暈目眩。
5、花膠排骨:花膠150克、排骨400克、黃黨( 黨參)50克、杞子兩湯匙、淮山5 片、姜5 片、蔥1棵。
6、甘草
別名:生甘草、粉甘草、甘草梢、甜根子、美草、蜜草、國老、甜草、粉草、蜜甘。
甘草味甘甜,性平和,入心、脾、肺、胃四經。生用偏涼,可瀉火解毒、緩急止痛;炙用偏溫,能散表寒、補中益氣。此外,甘草還善於調和葯性,解百葯之毒。
綠豆甘草湯
綠豆100克,生甘草10克。水煎服,每日1劑。具有清熱、解毒、利濕的功效。
甘草山楂茶
材料:山楂75克,洛神花20克,甘草4克,水600毫升,冰糖適量。
做法:
1、首先將所有茶材放入鍋中,加水煮開。
2、然後轉小火,繼續煮巧分鍾後即一可關火。
3、最後加適量冰糖煮化,濾去殘渣即可。
甘草乾薑湯
材料:甘草(炙)4兩(12g),乾薑(炮)2兩(6g)。
來源:傷寒論:甘草乾薑湯方
甘草四兩(炙) 乾薑二兩(炮)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溫再服。
古方一兩有考證為今方三分之一兩。
甘草在鹵水中常用 ,起到回甜作用。
7.廣木香
8.白鬍椒
胡椒氣味芳香,是人們喜愛的調味品之一。胡椒大部分都生長於高溫和長期濕潤地區,性味辛熱,因此溫中散寒止痛的作用比較強。生長地點越偏南方的胡椒,性越溫熱,因為充分吸收了南方的陽熱之氣。所以,海南胡椒溫熱力最強。
①胡椒的主要成分是胡椒鹼,也含有一定量的芳香油、粗蛋白、澱粉及可溶性氮,具有祛腥、解油膩、助消化的作用,其芳香的氣味能令人們胃口大開,增進食慾;
②胡椒性溫熱,善於溫中散寒,對胃寒所致的胃腹冷痛、腸鳴腹瀉都有很好的緩解作用,並可促使發汗,治療風寒感冒;
③有胡椒的菜餚不易變質,說明胡椒還有防腐抑菌的作用,而且它可以解魚蝦肉毒。
9.紅豆蔻
紅豆蔻為姜科植物大高良姜的成熟果實。大高良姜多年生草本,生於山坡、曠野草地或灌叢中。分布於廣東、海南、廣西、雲南等地。栽培第3年開花結果,於果實剛呈紅色時採收,將穗割,攤放陰涼通風處4至7日,待果皮變成深紅色時脫粒,去掉枝桿,揚凈,曬干。
紅豆蔻成熟果實呈長球形,中部略細,長0.7至1.5厘米,直徑0.5至1厘米。表面紅棕色或暗紅色,略皺縮,頂端有黃白色管狀宿萼,基部有果梗痕。果皮薄,種子6,扁圓形或三角狀多面形,黑棕色或紅棕色,外被黃白色膜質假種皮,胚乳灰白色。氣香,濃,味辛辣。以粒大、飽滿、香氣濃者為佳。
10.黃梔子
梔子:別名黃梔子、山梔、白蟾,是茜草科植物梔子的果實。
製作菜餚經常用它來上 黃色,是一種對人無害的天然黃色素。
11、良姜
基原物料的生態:多年生草本。根莖圓柱形,具芳香氣,有節,節處有環形膜質鱗片,節上花葉良姜生根。葉二列,長披針狀,無柄,葉鞘開放抱莖。圓錐形總狀花序,頂生,花軸標紅色,花冠漏斗狀,白色或淺紅色。蒴果不開裂,球形,成熟時橘紅色。種子具有乾燥的假種皮。花期4~10月。
12.羅漢果
止咳化痰、戒煙潤肺、清熱利咽、排毒保濕、潤腸通便。用於肺火燥咳,咽痛失音,腸燥便秘。
優質的羅漢果外皮烤制過後非常的脆,運輸過程容易破碎,果皮果肉都是上好的葯材,不影響正常食用。
羅漢果具有清熱潤肺、消暑生津、滑腸通便,清咽止咳之功效,也是飲料和調味佳果。羅漢果含有豐富的純蛋白、粗蛋白、多種維生素、果糖以及20多種微量元素,還具有抗衰老,防肺結核作用。
如何區分羅漢果的好壞?
①外表:新鮮的羅漢果表面有絨毛,體積越大相對來說越好。
②搖一搖:不響最好。
③兩個碰一碰,清脆響聲,有彈性最好。
④泡一泡,甜為好,苦為差。
要綜合運用上面四條來選擇羅漢果,不能單憑一條決定好壞。
13.千里香
千里香為芸香科小喬木植物。生於低丘陵或海拔高的山地疏林或密林中。石灰岩地區較常見,花崗岩地區也有,有時為小面積范圍內的單優種。根、葉用作草葯。味微辛,苦而麻辣。主要用於麻辣火鍋中。
14.肉蔻
為四川菜常用調料,常用於配製鹵湯、腌制食品或燉制肉類,有去異味、增香辛的作用。作調味料,可 去異味、增辛香。供製醬肉之用,亦為急汁(CatchuP)的原料之一。豆蔻瓣粉末多用作制甜品,如布丁(Pudding)和巧克力(Chocolate)等。
15.山奈
沙姜又稱山萘,為一年生草本植物,其性耐旱耐瘠怕浸。多為圓形或近圓形的橫切片,直徑1~2cm,厚0.3~0.5cm。外皮淺褐色或黃褐色,皺縮,有的有根痕或殘存須根;切面類白色,粉性,常鼓凸;沙姜質脆,易折斷;氣香特異,味辛辣。功能主治行氣溫中,消食,止痛。用於胸膈脹滿,脘腹冷痛,飲食不消。
山奈在烹調中多用於燒菜、鹵菜及麻辣火鍋,在湘菜系中有「三奈菜」一說,此類菜餚用主料加大量的三奈和干紅辣椒、乾花椒烹制而成,其味芬香奇特,受人稱道。三奈葯性溫良,注重養生的廣東人喜用它烹雞,「沙姜雞」因此得名。用好用對了這味香料,能為菜餚添色不少!
16.香果
香果的功效與作用:活血祛瘀;行氣開郁;祛風止痛。香果的功效與作用還自傲與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疼,疏肝解郁的作用,並且香果能擴大頭部毛細血管,增進血液循環,延緩白發生長,保持頭發潤澤。香果主要用於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胸脅剌痛,跌撲腫疼,頭疼,風濕痹痛。
17.香茅草
生於印度的檸檬香茅草,是泰式料理中不可或缺的香料,現在主要被用來當茶飲用以幫助消化。
檸檬香茅草的外表平平無奇,如果是長在路邊,你會將它當做普通的茅草而忽略掉。但是只要你搓一搓它的葉子或莖,它就會散發出好象檸檬般怡人的清香。這種香味來自檸檬醛,檸檬也因為同樣的成分而擁有清香。用檸檬香茅草沖泡茶,最好先用手輕揉那些切成1—2厘米的草段,使香味更易泡出來,在玻璃茶壺中好象水草般的草葉會映襯得整個壺像是一顆綠水晶,十分美麗。檸檬香茅草也可以當做調料來用,在東南亞地區,人們拿它的根部的白色莖來煮菜,泰國菜中的酸辣湯就是用它調理的。越南的風味食品中,它的用途更廣泛,如將其切絲放於煮好的米粉、蔬菜或肉上,或與肉共煮作芳香調料。
18.紫草
紫草又名山紫草、紫草根 。有顯著的祛痘和消炎的效果,有很大的美容價值。
19.蓽撥
蓽撥分別是蓽茇和假蒟的別名。
產地:印尼、越南、我我國雲南亦有產。
性狀鑒別:果穗呈圓柱狀,有時稍彎曲,長約2~5厘米,直徑5~8毫米,少數帶有1~2厘米長的果柄。外表面黃棕色或深棕色,由多數細小的瘦果聚集而成,排列緊密整齊形成交錯的小突起,小瘦果略呈圓球形,直徑約1毫米,質堅脆,斷面稍發紅或帶白點。清香,味辛辣。
以身乾肥發色黑味濃者為佳。
主要成分:含胡椒鹼,另含揮發油。
功效與作用:祛風、散寒、鎮痛、消腫。
性味:辛、大溫。
歸經:入胃、大腸經。
功能:溫中散寒。止痛。
『叄』 今天收到一個客戶發過來的文件,是越南語,請幫助翻譯一下,謝謝!
3、 精細研磨階段:
。 3毫米的石料原料經過HOSOKAWA球磨機後,經分離系統分離出符合規格的尺寸,送至不同的傳送帶。
。全程由自動化控制系統,具有極高精確度。
4、選礦階段:
。在精細研磨之後將進入硬脂酸選礦階段,酸性物質用於石丸階段的煅燒,經過高壓噴霧系統,保證在進入選礦機時每個鈣粒的表面都有一層薄霧,使以在選礦過程中保持產品的活動性。
。經過配比自動檢測系統的挑選,使產品在經過選礦後擔保礦粒尺寸及質量同步化。
『肆』 一種美食 資料
廣東美食
粵菜由廣州菜、潮汕菜、東江菜組成,是我國四大菜系之一。
廣州菜是在匯集我省各地優秀民間美食的基礎上不斷地吸取我國各大菜系之精華,借鑒西方食譜之所長,融匯貫通而成一家的。廣州菜用料廣博,選料精細,技藝精良,善於變化,品種多樣。1956年「廣州名菜美點展覽會」上介紹的萊品便有5447個。與菜品有淵源關系的點心815款,小吃品數百個。廣州菜是粵菜的主體和代表。廣州菜的烹調方法有二十一種之多,尤以炒、煎、燜、炸、煲、燉、扣等見長,講究火候,制出的菜餚注重色、香、味、形。口味上以清、鮮、嫩、脆為主,講究清而不淡,鮮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膩。時令性強,夏秋力求清淡,冬春偏重濃郁。較為常見的廣州菜色有白切雞、白灼海蝦、明爐乳豬、掛爐燒鴨、蛇羹、油泡蝦仁、紅燒大裙翅、清蒸海鮮、蝦籽扒婆參等……
潮汕地區的飲食習慣與閩南接近,同時又受廣州地區的影響,漸漸地匯兩家之所長,風味自成一格。近年來新派潮菜吸收了世界各地美食的精華,聲名大振,成為聞名中外的菜系。潮菜注重刀工和造型,烹調技藝以燜、燉、燒、炸、蒸、炒、泡等法擅長。以烹制海鮮、湯類和甜菜最具特色。味尚清鮮,郁而不膩。愛用魚露、沙茶醬、梅糕醬、紅醋等調味品。風味名菜有燒雁鵝、護國萊、清湯蟹丸、油泡螺球、縐紗甜肉、太極芋泥等。
東江菜又稱客家菜。客家原是中原人,南遷後,其風俗習食仍保留著一定的中原風貌。菜品多用肉類,極少水產,主料突出,講求香濃,下油重,味偏咸,以砂鍋菜見長。代表菜有鹽鋦雞、黃道鴨、梅菜扣肉、牛肉丸、海參酥丸……等。
除了正式菜點,廣東的小食、點心也製作精巧,而各地的飲食風俗也有其獨到之處,如廣州的早茶,潮汕的功夫茶,這些飲食風俗已經超出「吃」的范疇,成為廣東的飲食文化。
廣州美食
廣州人愛吃、會吃,天下聞名,誇張點的說法就是:廣州人除了四足的桌子不吃外,什麼都吃,於是,麻雀、鷓鴣、穿山甲、蝙蝠、海狗、鼠、貓、狗、蛇、猴、龜……超過一千種材料可以變成桌上佳餚,甚至不識者誤認為"螞蝗"的禾蟲,亦在烹制之列,而且一經廚師之手,頓時就變成異品奇珍、美味佳餚,令中外人士刮目相看,十分驚異。
廣州地處亞熱帶,熱帶亞熱帶水果品種繁多,一年四季都有鮮果上市,故有「水果之鄉」的盛譽。廣州的水果品種有500多種,其中以荔枝、香蕉、木瓜、菠蘿分布最廣,產量最多,質量最好,被譽為嶺南四大名果。
食在廣州,流傳歷史已久,海內外皆負盛名。而中國八大菜系之一的粵菜,以其取材不限、注重質和味,滋味清鮮、百菜百味、變化無窮,遂成為海內外最受歡迎的菜式。它是由廣州菜、潮汕菜、東江菜組成,而以廣州菜為主體,具有選料博雜、製作精細、口味趨於清淡、富於季節性變化、講求營養科學的特點。廣州飲食業規模在全國首屈一指。
粵式點心的特點是選料廣泛,製作精細,花式繁多,咸甜兼備,口味清新。各款點心都講究色澤和諧,造型各異,相映成趣,令人百食不厭。
富有地方特色的點心小食有:蝦餃、干蒸燒賣、粉果、泮塘馬蹄糕、蜂巢香芋角、雞仔餅、糯米雞、家鄉鹹水角等等。名點、名小食、名風味食品不勝枚舉。如廣州酒家的滿漢全筵、北園酒家的時果美點、泮溪酒家的點心宴、南國酒家的潮州菜、大三園酒家的紅燒大裙翅、大同酒家的金牌化皮乳豬等。
廣州多數酒家、餐館都經營「三茶兩飯一夜宵」,而且集飲食娛樂於一體,營業時間長,飲食市場各種風味兼容並蓄,多方面滿足了各類遊客的需要。
廣東風味
廣東小吃屬嶺南風味,多來源於民間,大都被流傳下來而成為傳統名食。現時的廣東小吃和點心有區別,小吃品是專指那些街邊小店經營的米、面小型食品,製作較簡朴;點心是茶樓、早茶的繁多品種,以及星期美點等,特點是:花式品種較多,造型精細。
廣東小吃的成熟方法多為蒸、煎、煮、炸4種,可分為6類:油品,即油炸小吃,以米、面和雜糧為原料,風味各異;糕品,以米、面為主,雜糧次之都是蒸炊至熟的,可分為發酵和不發酵的兩大類;粉、麵食品,以米、面為原料,大都是煮熟而成的。粥品,名目繁多,其名大都以用料而定,也有以粥的風味特色而稱的;甜品,指各種甜味小吃品種,不包括面點、糕團在內,用料除蛋、奶以外,多為植物的根、莖、梗、花、果、仁等;雜食,凡不屬上述各類者皆是,因其用料很雜而得名,以價格低廉,風味多樣而著稱。
酥皮蓮蓉包
以半發酵面和酥心(油酥面團)摺疊作皮,蓮蓉作餡包成圓形,蒸制而成。其皮色潔白,層次分明,松軟而稍爽韌,香甜可口。粉果用淀麵粉包裹蝦仁、豬肉等拌成的餡料,作成角形蒸制而成。皮薄白、爽軟、半透明,可見角內餡料,餡鮮美甘香。此品歷史悠久。明末清初,屈大均《廣東新語》記述廣州飲食習俗一書中載:「以白米浸至半月,入白粳飯其中,乃舂為粉,以豬油潤之,鮮明而薄以為外,茶蘼露、竹脂(筍)、肉粒、鵝膏滿其中以為內,一名曰粉角。」20世紀20—30年代,各酒家、茶樓爭相創名牌菜點以招徠客人,茶香室一名娥姐的女點心師的所創的粉果獨占鰲頭,人們稱之為娥姐粉果。40年代,茶香室歇業,娥姐的傳人轉至大同酒家,娥姐粉果也就成為大同酒家的名牌點心。50年代以後,各大茶樓、酒家也把它作茶點供應。粉果也就成為羊城美點之一。
馬蹄糕
以糖水拌合荸薺粉蒸制而成。荸薺,粵語別稱馬蹄,故名。其色茶黃,呈半透明,可折而不裂,撅而不斷,軟、滑、爽、韌兼備,味極香甜。此品以廣州市泮溪酒家的為最有名。因其所處的泮壙是盛產馬蹄的地方。所產的馬蹄粉,粉質細膩,結晶體大,味道香甜,可以做成多種點心、小吃。以它做成的馬蹄糕,是泮溪酒家的傳統名食,四季皆宜。
倫教糕
用大米漿經發酵蒸制而成。其糕體晶瑩雪白,表層油潤光潔;內層小眼橫豎相連,均勻有序;質爽軟而潤滑,味甜冽而清香。此品因首創於順德縣的倫教鎮而得名,已有數百年的歷史。清咸豐間成書的《順德縣志》載:「倫教糕,前明士大夫每不遠百里,泊舟就之。其實,當時馳名者止一家,在華豐圩橋旁,河底有石,沁出清泉,其家適設石上,取以洗糖,澄清去濁,非他人所用。」但後人採用在煮糖時加雞蛋清去濁之法而一直傳下來,並隨著華僑的足跡而傳至東南亞各地。
蜂巢芋角
用芋泥作皮,豬瘦肉、蝦肉、冬菇等炒熟後作餡,包製成角形,下油鍋炸制而成。其皮色金黃,表層小眼密布,狀若蜂巢,外皮酥脆,內層軟滑,餡有微汁,鮮美香濃。此品是茶市必備的點心,廣西、海南均盛行。以廣西荔浦所產的香芋做的最佳,故又稱荔浦芋角。
捶肉丸
捶肉丸是營養豐富,風味獨特的客家湯菜。用新鮮牛肉或瘦豬肉作原料,薯粉、胡椒、作佐料,將鮮肉用厚鐵墊剁成肉泥,加入佐料,擠成丸子,用豬骨上湯慢火煮熟。肉法家丸嫩滑、爽脆,別有風味,老少喜歡。
蘸仔鴨
蘸仔鴨是客家人閑不住夏季的美食。五七月間是鴨仔上市的的季節,在客家城鄉隨時可以品嘗到這道鮮美的時菜。
蘸仔鴨用嫩鴨作原料,以生僵、大蒜、醋、白糖、糯米灑作配料。將鴨宰殺,去除內臟、洗凈、燙熟,用新鮮豬油塗抹一遍,切成長方小塊。然後蘸以僵油,金不換或蒜仁醋,風味獨特。
蜜汁叉燒
為傳統菜餚。其製法是,將去皮半肥瘦豬肉切成菜,放入瓦盤內,加作料腌制45分鍾後,用叉燒環串起,放入烤爐烤30分鍾至熟,用糖漿淋勻,回烤2分鍾後即成。此菜肉質內咸外甜,略有蜜味,瘦肉焦香,肥肉甘化。
燒鵝
燒鵝是廣州傳統的燒烤肉食。燒鵝源於燒鴨,鵝以中、小個的清遠黑棕鵝為優,去翼、腳、內臟的整鵝,吹氣,塗五香料,縫肚,滾水燙皮,過冷水,糖水勻皮,晾風而後腌制,最後掛在烤爐里或明火上轉動烤成,斬件上碟,便可進食。燒鵝色澤金紅,味美可口。廣州市面上燒鵝店鋪眾多,最為有名的是長堤的裕記燒鵝飯店的燒鵝和黃埔區長洲島上的深井燒鵝。
西餐
西餐自80年代進入深圳後很受人們歡迎,目前,各大星級酒店皆設有西餐廳。除西餐廳外,東南亞各國風味菜餚也逐漸進入深圳。首先是泰國菜,由中泰大酒樓經營,頗受歡迎。南國影聯二樓開設一越南菜館,上林苑酒店、粵海酒店、陽光酒店等先後開設了朝鮮菜和日本料理,華僑城的一家小吃店則專營印尼風味菜。
東北菜
東北菜,在滿族菜餚的基礎上,吸收全國各地菜系,特別是魯菜和京菜特長,不斷發展,形成獨特的風味。其特點是:咸甜分明,酥爛香脆,色鮮味濃,明油亮芡,講究造型,烹調方法長於扒、炸、燒、烤、蒸、燉、氽。「白肉血腸」、「什錦火鍋」、「鴛鴦大蝦」等菜餚別人一格。
深圳現有不少東北人,東北菜自然也被搬到了深圳,尤其是東北人開的水餃店,很受歡迎。
京菜
京菜的特色是由宮廷風味、清真風味和山東風味融合形成的。烹飪技藝擅長烤、爆、熘、燒。菜餚質地重其嫩脆,口味重於鮮香,講究造型美觀。著名菜有:北京烤鴨、北京水餅、涮羊肉等。
白雲豬手
白雲豬手是廣州歷史名菜之一。其製法是,將豬手(前腿)洗凈,斬件,煮熟,再放到流動的泉水中漂洗一天,撈起,再用白醋,白糖,鹽一同煮沸,冷卻後再泡數小時,即可食用。因泡豬手的泉水取自白雲山,故名「白雲豬手」。
白雲豬手這個菜式酸中帶甜,肥而不膩,皮爽脆,食而不厭。製作此菜著重色、香、味、型,加上「五柳料」或紅椒絲點綴,則色澤亮麗,口味更佳。
紅燒大裙翅
紅燒大裙翅是高級宴席中的高級佳餚。其菜一是美味可口,二是選用質地上乘的裙翅,由大量的各種肉類煮出的湯汁煨制而成。
30年代,由大三元酒家號稱「翅王」的吳鸞主制的這種菜式,以其在烹飪方法上的獨到之處,烹制出韌中帶脆,湯清味鮮,濃而不膩的翅中上品,而深受食客的好評。
龜苓膏
龜苓膏是神秘的棕褐色,呈膠狀,容器是什麼形狀它便是什麼形狀,一小缽一小缽,加蜜後顯得晶瑩,拿勺子橫七豎八切成小塊,一塊塊擠在一起,藕斷絲連,入口甜,回味苦,據說越苦越好,可以清熱敗火,多吃為宜。
廣東粽子
廣東粽子個頭大,外形別致,除鮮肉粽、豆沙粽外,還有用雞肉丁、鴨肉丁、叉燒肉、蛋黃、冬菇、綠豆蓉等調配為餡料的什錦粽。
廣東美食 廣東小吃與點心同源,歷史悠久,屈大均的《廣東新語》中記有多種民間美食,如粉果、沙翁、粽子、薄脆等,至今久盛不衰。小吃的品種雖不如點心多,但用料比點心更雜,可分為六類,除粥品外,還有:油器,即油炸米麵食品,鹹的有油條;甜的白糖沙翁、笑口棗、脆麻花;咸甜相雜的有咸煎餅等。這類小吃,季節性不強,常年供應,但以冬季最盛,食時,一般與粥品相配,使之稀稠相輔。
麵食
品種有油條、伊面、雲吞,水餃等。雲吞很早就傳來廣東。現在,廣東以雲吞和面同吃最盛行,叫雲吞面,城鄉皆備。它是用雞蛋液和面,擀成薄皮,包上豬肉糜、蝦仁等製成的餡料,和全蛋面條一起烹熟,加蝦子上湯食用的,以面爽、餡嫩、湯鮮為上。
糕粉
糕的名品有倫教糕、松糕、棉花糕、缽仔糕、面糕、蘿卜糕、芋頭糕、馬蹄糕等,其中倫教糕因產於倫教鎮而得名。據《順德縣志》所記,明代已經盛行,足有數百年歷史。現已傳遍省內外,乃至東南亞各地了。粉的名品有腸粉、沙河粉、瀨粉等。腸粉的外形有點象豬腸,故名。其餡料可隨時隨地而變。用豬肉的叫豬腸,用牛肉的叫牛腸,還有用蝦米、豬肝、魚片的,均按餡料而稱。沙河粉 以廣州市郊沙河鎮產的最佳,故名。
『伍』 魚丸蝦丸到底是用什麼原料做的
主要是用澱粉,然後加入色素,魚粉。蝦粉
魚丸(食品)[yú wán]
魚丸是福州、閩南、廣州、台灣一帶經常烹制的漢族傳統名點,屬於粵菜或閩菜系。亦名「水丸」,古時稱「氽魚丸」。因為它味道鮮美,多吃不膩,可作點心配料,又可作湯,是沿海人們不可少的海味佳餚。
魚丸因注重選料和製作工藝而名聞遐邇。多以鮮黃魚、馬鮫魚、鰻魚、小參鯊為主料。剁碎魚肉,加適量薑汁、食鹽、味精,搗成魚泥,調進薯粉,攪勻後擠成小圓球,入沸湯煮熟。其色如瓷,富有彈性,脆而不膩,為宴席常見菜品。
中文名
魚丸
外文名
Fish Ball
別 稱
水丸
主要原料
魚肉,麵粉
是否含防腐劑
否
主要營養成分
維生素A,鎂,鐵,鈣,磷
主要食用功效
滋補健胃,養肝補血,利水消腫,保護心血管系統
目錄
1分類
▪ 福州魚丸
▪ 台灣魚丸
▪ 晉江深滬魚丸
▪ 溫州魚丸
▪ 廈門魚丸
▪ 潮州魚丸
▪ 羅定魚丸
▪ 港式炸魚蛋
▪ 日本竹輪
▪ 三沙魚丸
▪ 魚丸的吃法
2營養成分
3生產製作
▪ 普通魚丸
▪ 章魚丸
▪ 酥炸墨魚丸
▪ 高湯魚丸
▪ 魚丸蒓萊湯
4食用指南
5主要功效
6飲食文化
▪ 魚丸的來歷
▪ 陸豐甲子魚丸
1分類編輯
福州魚丸
福州魚丸是用鰻魚、鯊魚或淡水魚剁茸,加甘薯粉(澱粉)攪拌均勻,再包以豬瘦肉或蝦等餡製成的丸狀食物,是富有福州地方特色的風味小吃之一。
福州魚丸
福州魚丸是以魚肉做外皮的帶餡丸子,選料精細,製作考究,皮薄均勻,色澤潔白晶亮,食之滑潤清脆,湯汁葷香不膩。
福州臨海,水產豐富,於是近千年來魚丸漸漸成為福州魚製品小吃的堂主,廣受好評。
福州有「沒有魚丸不成席」之說。尤其是回榕探親的僑胞,都喜歡品嘗家鄉的魚丸,一飽口福。福州習俗,辦酒席,客人都要「夾酒包」。過去「酒包」中都有魚丸,個頭有小孩子拳頭大,「夾」回家,要切成小塊,大家吃。也有人愛吃無餡的小魚丸,專門請人特製,其彈性非常強。
台灣魚丸
傳統的作法是選新鮮的魚,取魚肉的部份,部分則會夾雜魚刺,然後在低溫狀態下絞成魚絞肉,再把絞肉和鹽加入木研缽里,將魚絞肉用力捶打,魚肉里的鹽溶性蛋白會重組成網狀結構,最後變成綿細而有光澤的魚漿。再將魚漿用湯匙挖成球狀,下沸水中即可煮成魚丸。現在大部分都是利用機
台灣魚丸
器來打魚漿。
台灣的魚丸種類很多,其中口感較脆的作法又稱為「脆丸」。台灣虱目魚丸、淡水鯊魚丸、南方澳鬼頭刀魚丸、高雄旗魚丸是台灣四大代表性魚丸;魚丸在台灣的歷史非常之久,經過長時間的改進發展,台灣魚丸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具有鮮美、營養、保健的美食特色。口感好,色澤潔白玲瓏晶亮,質嫩滑潤清脆,富有彈性,味道鮮美,具有特殊的海鮮風味。包括包心魚丸和實心魚丸,其中包心魚丸最有特色。比較有代表性的包心魚丸有海膽仙桃、海鮮濃湯包、深海鮑魚丸、五月花丸、蟹籽仙桃、蟹籽魚包蛋、鱈魚菠菜丸、鱈魚芝士包、瑤柱海參包、黃金芝心燒和鱈魚豆腐等。比較出名的實心丸有蟹籽龍蝦球、鱈魚海蝦球、蟹籽墨魚球等。市面上賣的比較好的有玖嘉久和漁播的魚丸。
晉江深滬魚丸
深滬水丸選用鰻魚、馬加魚、嘉臘魚、敏魚和五香肉等,剁碎搗爛與地瓜粉一起攪合千捶而成,形狀有圓形、塊狀、魚形各種,堅韌雪白,質地柔軟,並用肉骨清湯、油蔥、瘦肉配煮,下鍋膨脹力強,不易變質,入口鮮美清脆。
溫州魚丸
也稱魚圓,溫州名點,與各地的魚丸都有所不同,外形為不規則
製作方法(19張)
的條狀,呈半透明的玉白色。
以新鮮的鮸魚肉為主料,挑去魚刺後切成細條,用刀刮成魚蓉,用酒、鹽和味精浸漬片刻,加白澱粉,拌入姜絲蔥末均勻混合,用手揉捏直至魚肉彈性十足。下鍋時,將魚肉用手指擠成條狀跌進事先烹調好的沸水中,燙到透明上浮便是熟了。食用時以鍋中的原湯配上米醋、蔥花和胡椒粉。1998年「溫州魚丸」被定為「中華名小吃」。
廈門魚丸
廈門鼓浪嶼最出名的小吃莫過於鼓浪嶼魚丸了。廈門鼓浪嶼的魚
廈門鼓浪嶼魚丸
丸是廈門小吃之一,現在很多都是用機器做的魚丸,真正純手工製造的魚丸工序要求十分嚴格。從選料、刮肉、排斬、攪拌、擠丸,每一個細節都有嚴格的要求。比如說在刮取魚肉時刀法很講究,要求要順纖維紋路刮,刀的傾斜度以45度為宜,將魚肉刮成薄片。將刮下的魚肉漂浮於清水中,去除血筋和混濁雜質,再用潔凈的新紗布濾去水。打魚漿時要用濃鹽水加進魚糜後用手和均,又揉又打,要用力又用勢,將其打出漿來,打漿中還要加入味料。[1]
潮州魚丸
體積較大,白色,用較貴價之魚肉製成,在香港,這種魚丸以香港仔出產的最為知名。通常在潮州面檔或茶餐廳中跟面或河粉一起放在熱湯中吃(也就是魚蛋面或魚蛋河,售價由10-25港元不等)。此外,這種魚蛋在街市和超級市場中都有銷售,香港人還會用魚蛋作火鍋的材料。
羅定魚丸
在羅定,鯪魚有三種食法,叫「魚三味」:魚丸、魚骨丸(又稱酥魚)、魚腐。魚丸用魚膠捏小丸在沸水中滾熟;魚骨丸是將魚骨、魚皮剁碎成茸,再加調味料捏成小丸炸至酥脆而成;魚腐:用魚膠捏小丸在花生油中油炸至淡金黃色即可撈起。
羅定魚丸[2]
相傳羅定市的傳統食品「皺紗魚腐」,起源於清乾隆年間。「皺紗魚腐」這一名菜,從它的起源之時起,就是這個地方宴客必備的菜式之一。當然好的食材需要與時俱進,因此,「羅定皺紗魚腐」列為廣東省羅定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加以保護。
羅定皺紗魚腐之所以質優味美,關鍵在於選料講究,製作精良。在用料上,選用本地新鮮鯪魚,選取適中的鯪魚作原料,因為鯪
羅定皺紗魚腐
魚太大則肉粗,不嫩滑,鯪魚太小則肉質鬆散,香味稍淡。在加工時,先把鮮鯪魚起肉,去骨剝皮,取凈肉剁成肉茸,加雞蛋清、粉心、食鹽、水等調味料,向同一方向反復攪拌成粘稠和有一定彈性的魚膠,然後捏在掌中,壓迫魚膠從虎口處擠出小丸,再用湯匙剔落油鍋;在油炸時,要選用純正的花生油,油溫不能過高,油溫要保持似滾非滾的狀態;要掌握好「火候,炸至淡金黃即可撈起備用。上席前,最好用清水煮沸皺紗魚腐片刻,再配以上湯、青菜即可上席。皺紗魚腐還有炆等食法。
可以說羅定皺紗魚腐可以作為一種食品原料可供廚師任意
陳記港式炸魚蛋
發揮,是屬於一種百搭美食。同時也供有美食創意的你製作出獨具一格的美食。且香港無線電視翡翠台(簡稱TVB)在《日日有食神》節目中均有播出,香港元郎食神梁文韜(即大榮華酒樓揸FIT人)親自主持節目,品嘗此食品後大為稱贊。烹飪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煨、打火鍋、鍋(鑊)仔、煮等。
港式炸魚蛋
美味的咖哩魚蛋和魚蓉燒賣,街頭風味香港的街頭熟食,始於1950年代的流動小販。這種魚蛋用油炸過的,外層金黃色,由較便宜的鯊魚肉製作。通常用竹簽串起數粒出售、也有用紙杯盛裝。小食檔中每串/每杯不定,價格視乎食檔所在地點(約4至10元一串/杯)。有部分小食檔專售魚蛋,類似西方的熱狗攤。吃時常伴以辣椒醬或甜醬。一般的魚蛋檔有辣味與原味兩款魚蛋以供選擇,辣味魚蛋通常泡在咖哩汁或沙爹汁中加熱,原味的魚蛋則會泡在清湯中加熱。
日本竹輪
香港及澳門俗稱獅子狗魚蛋、獅子狗丸、獅子狗卷或獅子狗,最早是一種將魚肉泥、麵粉、蛋白、調味料混合,裹在竹簽上、細木枝上並以火烤或蒸食的小吃,現在多已改用機器製造,不再使用傳統製法。人們將明太魚、鯊魚、飛魚、花鯽魚等的魚肉里加上鹽、糖、澱粉、蛋白等塞入竹圈,以竹製或金屬制的粗棒狀扦子厚厚夾住,然後火烤或蒸熟。竹輪是空心圓柱狀,多數直徑2厘米,長4至6厘米,頭尾淺黃色,中間棕色,有皺紋狀表面,像被燒烤過一樣。而根據不同地域,使用的魚和製作形式及味道,竹輪有各自各的特徵。另一方面,由於竹輪成本低、脂肪含量低及蛋白質含量高,所以有人會將其用作狗糧。
三沙魚丸
三沙,全國著名的五大漁港之一,是閩東漁場所在地,現為福建省主要的漁業生產基地和對台貿易港口,系一級漁港,水產品豐富,經濟魚類眾多。三沙魚丸很有名氣,它是用鰻魚、鯊魚、馬鮫魚或其它魚的肉在臼中搗成茸,加澱粉攪拌均勻製成的,選料精細,製作考究,皮薄均勻,色澤潔白晶亮,食之滑潤清脆,湯汁鮮香,富有彈性。在製作魚丸時,是用刀刮出魚茸做的,講究的要在菜板上墊塊生豬皮,魚肉刮完時刺最後全會陷在肉皮里,也不會刮出菜板的渣子。
還有一種辦法,鮮嫩味道稍差一點,但保證能順利做好:魚先蒸熟,揀出刺,弄碎,加澱粉、蛋清等,調味,再如普通做丸子法製作。如怕碎,可再蒸熟後入湯。
三沙的魚丸貨真料足、風味獨特、富有彈性、味道鮮美、連湯都是海鮮的味道,大海的味道。
魚丸的吃法
湯魚丸
材料用量:
白鰱魚丸300克,雞湯750克,豆苗25克,熟筍片,雞油各20克,水發香菇2各,熟火腿10克。
製作方法:
烹飪方法:將魚丸在沸水中氽一下。另用砂鍋將雞湯煮沸,將魚丸放入,加精鹽,味精和豆苗。熟筍片,香菇沸水略氽後在魚丸上間隔擺放香菇結頂,四周以豆苗襯托,淋上雞油即可。
三色魚丸
【主料】 原料:青魚(或草魚)肉100克,胡蘿卜、青椒、蔥薑末各10克,花生油10毫升,肉湯150毫升、雞蛋1枚、水發木耳5克,芝麻油、食鹽、料酒
【製法】
1.將魚肉去刺,斬泥,分3次加蛋清、食鹽、蔥姜水、澱粉和適量肉湯順一個方向攪均。
2.將魚肉泥擠成丸子,逐個放入80℃的水鍋中,旺火氽熟、撈出。
3.將胡蘿卜、青椒、木耳切丁。
4.起油鍋,旺火下蔥薑末煸香,在放入胡蘿卜、青椒、木耳,略炒,添入所余肉湯。
5.胡蘿卜熟後,用水澱粉勾芡,下入魚丸,淋上芝麻油即成。
煲仔魚丸
【原料】
攪碎鯪魚肉225克,臘腸1條 浸軟發菜20克,粉絲50克,雞清湯100克,生菜100克 醬油、油各20克,生粉、香油各15克,精鹽、胡椒粉各5克,切碎香菜、蔥、蝦各10克。
【製作過程】
蝦粒、臘腸粒、發菜段、香菜、蔥和魚肉攪拌均勻; 雞湯倒入鍋中加熱,魚肉擠成魚丸下到湯中,煮熟後撈出; 將粉絲、生菜放入湯鍋中,隨後放醬油等調味品稍煮,將魚丸排在上面;另用鍋將澱粉勾芡,澆在魚丸上即可。
橘瓣魚丸
原料
凈魚肉400克
荸薺末5克
水發香菇50克
雞湯500克
雞蛋4個
製法
魚肉制茸,加調料、荸薺末、雞蛋清,順一個方向邊攪拌邊加水調成糊狀;
鍋內加清水置小火上,用手將魚茸擠成橘瓣形,逐個入鍋後,移旺火氽1分鍾撈出;
雞湯加香菇片、調料置旺火上,下魚丸氽誘起鍋裝碗,撒上蔥花、白鬍椒粉即可。
2營養成分編輯
魚肉含有豐富的鎂元素,魚肉中還富含維生素A、鐵、鈣、磷等。
魚丸
熱量:107 大卡(100克)
碳水化合物:12.7(克)
3生產製作編輯
普通魚丸
清湯魚丸
材料:魚肉500克 清水40克 蛋清3個 濕澱粉50克
調味料:精鹽4克 蔥薑汁25克 味精1.5克、熟豬油50克
做法:
1. 取魚肉500克,剁成魚泥,加清水40克,精鹽4克,蔥薑汁25克,順著一個方向攪勻;
2. 攪至有粘性時,用手試擠一個魚丸,放入冷水中,如能浮起,隨即加入攪打成泡沫狀的蛋清3個、濕澱粉50克、味精1.5克、熟豬油50克仍順一個方向攪勻,即成魚丸料子;
3. 然後,用手將料子擠成直徑3厘米的魚丸放入冷水鍋中,上火煮開(保持微開3分鍾)撇去浮沫,用漏勺將魚丸撈出即成。
章魚丸
材料:低筋麵粉200公克 澄粉30公克 泡打粉1/2小匙 蛋2個 高湯350cc 高麗菜適量 章魚適量 紅姜絲適量 海苔粉適量
調味料 鹽少許 醬油1小匙
醬料 沙拉醬
做法:
1.將材料 低筋麵粉200公克 澄粉30公克 泡打粉1/2小匙 過篩備用
2.將蛋打散成蛋汁,加入高湯及作法1的粉料拌勻成麵糊,再加入調味料調味
3.高麗菜切碎 章魚切小塊備用
4.將章魚燒模型燒熱,再將家用紙巾揉成方便塗油的形狀,沾上油抹模型, 接著將麵糊倒入模型中約5分滿,放入高麗菜 章魚塊及紅姜絲,再淋滿麵糊, 然後反覆旋轉待麵糊燒烤成金黃色的圓球狀時便可盛盤,淋上沙拉醬並撒上海苔粉即可。
酥炸墨魚丸
酥炸墨魚丸——金黃色的海鮮炸彈
材
清湯魚丸
料:(二人分量)墨魚肉三百克,去邊方包兩片,肥肉少許;
調味料:鹽 1/4茶匙,麻油、胡椒粉各少許,蛋白、生粉各一湯匙,紹酒半茶匙
做法:
1、肥肉放入滾水中煮熟後取出,用水沖凍,切粒。
2、方包切粒備用。
3、墨魚肉洗凈,切碎後攪爛。
4、將打碎之墨魚肉與調味料攪拌至起膠,加入肥肉拌勻,做成墨魚丸,滾上方包粒,放入熱油中炒至金黃熟透即成。
點評:新鮮的墨魚口味偏於清淡,沒有其它海產的鮮美或清甜,所以要適當多放些調味料。其最大特點是爽脆細嫩的口感和雪白的肉質,賣相很好。選體積較大的墨魚製成墨魚膠,效果較佳。
高湯魚丸
高湯魚丸
口味:湯鮮味美,魚嫩爽口
主要材料:鯇魚1條1000克左右 雞蛋1個 澱粉適量
調味料:豬油1小匙 高湯15大匙 料酒1/3大匙 精鹽2小匙 味精1小匙
1、鯇魚宰殺洗凈,取其凈肉,用清水漂凈血水;把漂凈的魚肉打成魚茸;
2、往魚茸內加精鹽、味精、料酒、雞蛋清、澱粉、豬油,攪勻;
3、燒開水,把魚茸捏成丸子下鍋煮定形,撈出待用;
4、往鍋內加高湯,下入魚丸,調入精鹽、味精,將魚丸煮熟即成。
魚丸蒓萊湯
魚丸蒓萊湯
主要材料:桂花魚肉斤(約320克),蒓菜1斤9兩(約950克)
調味料:上湯6杯,火腿絲、鹽各少許
(1)魚肉洗凈抹乾,用碎肉機攪成茸,加入少許上湯及鹽,攪成魚腐(呈豆腐狀),再放唧筒內擠出魚丸。
(2)把魚丸放入微沸的水中煮熟,撈起候用。
(3)鍋中注入上湯,煮沸,放入蒓菜及魚丸,煮沸5分鍾,撒上火腿絲,以鹽調味即成。
4食用指南編輯
1.一般人都可食用,如有特殊情況請遵醫囑
2.小心吞食,防止燙傷等
5主要功效編輯
1. 魚肉營養豐富,具有滋補健胃、利水消腫、通乳、清熱解毒、止嗽下氣的功效;
2. 魚肉含有豐富的鎂元素,對心血管系統有很好的保護作用,有利於預防高血壓、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
3. 魚肉中富含維生素A、鐵、鈣、磷等,常吃魚還有養肝補血、澤膚養發健美的功效。
6飲食文化編輯
魚丸的來歷
美味魚丸(18張)
根據稗史的記載,秦始皇好吃魚,他統一全國做了皇帝後,每餐必要有魚,但又不能有刺,如有魚刺則賜廚師死,有好幾個廚師為此喪命;而燒魚肉湯,又怕有詛咒秦始皇「粉身碎骨」之嫌。有一天,某廚師製作御膳,見到魚又膽怯又發狠,就用菜刀背砸魚發泄。一下兩下,砸著砸著,他驚奇地發現,魚刺魚骨竟自動露了出來,魚肉成了魚茸。正在這時,宮中傳膳了,廚師急中生智,揀出魚刺,順手將魚茸捏成丸子,不假思索就投入已燒沸的豹胎湯中,氽成了丸子。不一會兒,一個個色澤潔白,柔軟晶瑩,嘗之鮮嫩的魚丸浮於湯面上,並呈到了秦始皇面前。秦始皇一嘗,極為稱贊,下令給予獎賞。後來,這種做法從宮廷漸漸傳到民間,稱為「氽魚丸」,也就是魚丸。
福州七星魚丸的傳說
古時候,福建閩江之畔有個漁民。一天,有位商人搭他的船南行經商,船出閩江口,進了大海,正遇台風襲擊。船入港灣避風時,不幸觸礁損壞。修船拖誤了時間,糧斷了,天天以魚當飯。商人嘆道:「天天有魚,食之生厭。能不能換換別的口味?」船婦說:「船上糧已斷,唯有薯粉一包。」心靈手巧的船婦便把剛釣到的一條大鰻魚,去皮除刺,把魚肉剁細,抹上薯粉,製成丸子,煮熟一嘗別有風味。 事後,這位商人回到福州,便在城裡開設一家「七星小食店」,特聘這位船婦為廚師,獨家經營「魚丸湯」。開頭,生意並不興隆。一天,一位上京應考的舉子路過此店就餐。店主熱情款待,捧出魚丸。舉子食後,頗覺味道極美,便題贈一詩:
點點星斗布空稀,玉露甘香遊客迷。
南疆雖有千秋飲,難得七星沁詩脾。
店主將詩掛在店堂上,賓客齊來觀賞。從此生意興隆,小店日日春風。「七星魚丸」也從此得名。
晉江深滬魚丸的傳說
晉江深滬魚丸在宋元初就甚有名氣,據傳與泉州太守王十朋有關。
時值泉州大旱,餓殍遍野,王十朋往城外法石寺觀農。他發現秦檜親戚秦興正在寺內為老太君做生日,魚肉滿殿。秦興得知太守到來,便到廂房求王十朋題詞討彩,並願敬送紋銀十兩潤筆。王十朋知秦興沒啥文化,官也是買來的,便提出詩成之後,一定要回市舶司當眾宣讀,紋銀十兩則捐給法石寺作求雨香資,大殿上的供品全部留下讓寺周圍村民分享。秦興滿口答應。 秦興出題:「秦百興升」。王十朋當場揮就:「秦家魚肉滿籮筐,百姓糠菜填飢腸。興福毋忘造福眾,陞官莫作殃民郎。」秦興不知其意,興高采烈與家人阿山回城了。
秦興把詩拿到市舶司宣讀,本想炫耀一番,不料卻傳為笑柄。秦興不敢得罪這些新貴,把王十朋恨得咬牙切齒,同時,也把僕人阿山趕出秦家。
至麥子揚花與灌漿時,泉州連日陰雨。王十朋又到法石寺觀農。路上,阿山攔住叫屈。王十朋便為阿山出了個主意。那次在秦家太君生日宴上,王十朋只吃了一碗水丸湯,但覺得水丸太硬,味道也不佳,他正有改良水丸的想法。於是,在法石寺內,王十朋便將京城御菜的做法與水丸結合起來,為阿山寫下了選料、製作、湯頭和內餡的方法.阿山如獲至寶,帶著王十朋的方子舉家遷往深滬,按照王十朋的方子,做水丸賣魚羹去了。
彭城魚丸的由來
清朝康熙年間,徐州名牌老店悅來酒家,店主門徒李自嘗曾以一尾鯉魚制四菜:銀珠魚、醋溜魚丁、多味龍骨、魚衣羹。其中以「銀珠魚」為最佳。清代狀元李蟠在該店品嘗此菜後曾賦詩贊曰:
鯉魚脫身化銀珠,多味龍骨腹中囿,
大海漂浮王子衣,彎刀紛綸糖醋溜,
點化餚羹瑤台獻,千載毛遂遺風留。
康有為過徐州時。名廚翟世清亦烹銀珠魚奉獻,康品嘗後乃揮毫題聯:「彭城魚丸聞遇邇,聲譽久馳越南北」。自此,銀珠魚改名「彭城魚丸。」
陸豐甲子魚丸
根據《潮州菜的根與史》記載,宋帝昺與陸秀夫到了甲子待渡時,被當地的義軍捉住,驚恐萬狀的宋王,一看不是敵人,而是大宋的百姓,便道出了自己的帝王身份,當時年輕漁民的義軍首領鄭復,連忙讓他的妻子巧姑做當地得心應手的名餚「魚丸」,熱情款待宋王,飢腸轆轆的宋王,一嘗鮮美無比,大飽口福,因此龍心大悅,聲稱「甲子魚丸」有救駕之功,並馬上把隨身佩戴的玉麒麟賜給了鄭復,還下旨封鄭復和他的義軍是當今皇上的「國家」,由於「甲子魚丸」救過聖駕,受過皇封,所以被視為名菜之首,增添了潮菜美食佳話 。
清湯魚丸
甲子魚丸的揚名,有證可據的,要追溯到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初。那時候的《南方日報》有文章專門介紹風靡省、港、澳的甲子魚丸,說它「一不小心跌落地下仍會彈跳起來重新回到桌子上」。經媒體如此誇張的描寫,甲子魚丸更加聲名遠播,狠狠地火了一把又一把。而甲子魚丸的卓著聲名能歷久不衰的根本原因則應歸功於魚丸本身獨特的外觀形態和內在品質。
其一,甲子魚丸的外觀雪白清潔,晶瑩亮麗。
其二,甲子魚丸溫馨柔軟,豐腴飽滿。
其三,甲子魚丸的製作嚴謹考究,精巧細致。從取料、刮鱗、剔刺到剁茸,從錘煉、拍打、成丸到漂滌,都有一套十分完整而經典的程序,苟且不得,馬虎不得。如此精製出來的丸子,顆顆生脆,粒粒溢香,要想它不出名都難了。
網上有從蘇東坡歌詠嶺南荔枝脫胎而來的兩句詩,說是「日啖魚丸三百顆,不辭長作甲子人」,道盡了甲子魚丸的強大魅力。其實,不用三百顆。再饕餮之徒,熱氣騰騰的一大碗,足矣!
每年從甲子鎮這個大漁港銷往粵港澳,東南亞等地區的魚丸有有幾千噸左右,潮州人精煉的性格和細膩的手工終於把魚丸做到登峰造極的成就。一般在廣東各大城市都能吃到正宗的甲子魚丸,尤其在香港,東南亞地區都是有口皆碑的。
『陸』 越南有什麼特色小吃
1、越南河粉
越南河粉是越南百年經典美食,融入了中國和法國的烹飪文化,憑借其獨到而特別的味道越南河粉在越南大名鼎鼎,屬越南的國食。最早是由廣東移民在20世紀初期帶入越南。越南河粉成功銷售世界各地在倫敦、巴黎、柏林、科隆、紐約等城市都可以發現越南河粉的身影。
『柒』 白酒酒麴怎樣製造
白酒的酒麴其中汾酒麴其製作方法為:
1.原料粉碎:把大麥60%、豌豆40%按比例配好,混勻粉碎,要求通過20孔篩的細粉佔20~30%。
2.踩曲:粉料加水拌勻,在曲模中踩成曲坯,由坯含水量為36~38%,要求踩的平整,飽滿。
3.入房排列:曲室溫度預先調節在15~20℃,地面鋪上稻皮,把曲坯運入房中排列成行,間隔2~3厘米,每層上放置蘆葦稈,再在上面放置一層曲塊,共放三層。
4.長霉:將曲室封閉,溫度會逐漸上升,一天後曲坯表面出現黴菌斑點,經36~37小時,品溫升到38~39℃,應控制升溫緩慢,使上霉良好。
5.晾霉:曲坯品溫升至38~39℃,打開門窗,揭去保溫層,排潮降溫,並把曲坯上下翻倒一次,拉開間距,以控制微生物生長,使曲坯表面乾燥,固定成形,稱為晾霉。晾霉時,不應在室內產生對流風,防止曲皮乾裂。晾霉2~3天,每天翻曲一次,曲層分別由三層增到四層和五層。
6.起潮火:晾霉後,再封閉門窗進入潮火,品溫上至36~38℃,進行翻曲,曲層由五層增到六層,並排列成「人」字形,每1~2天翻曲一次,晝夜門窗兩封兩啟,品溫兩起兩落,經4~5天曲坯38℃逐漸升到45~46℃,進入大火期,曲坯增到七層。
7.大火(高溫)期:這時微生物菌絲由表面向里生長,水分和熱量由里向外散失,可開啟門窗調節品溫,保持44~46%的高溫7~8天,每天翻曲一次。大火期結束,有50~70%的曲坯已成熟。
8.後火期:曲坯逐漸乾燥,品溫下降,由44~46℃降到32~33℃或更低,後火期3~5天。
9.養曲:後火期後,為使曲坯繼續蒸發水分,品溫控制在28~30℃進行養曲。
10.出房:把曲塊出房,堆成間距10厘米的曲堆。
『捌』 水晶菜團子的製作方法是什麼
因為我們內蒙古自治區有很多東北人住在這里,而且離東北也很近,所以我們的飲食習慣和東北人非常相似。基本上,玉米面烤餅所用的餡料大多是用芥藍腌制而成,用豬肉餡和通心粉,加雞蛋、糖、老面條。將其與塊狀物混合放置一段時間後醒來,再在表面搓上長條,然後剪下工位,做成鳥巢的形狀,這就是俗稱的鳥巢。適當改變飲食結構,補充不同的營養素。用玉米粉和綠色蔬菜做成的蔬菜球,有一層金黃的皮,餡很大。它有一種美味的味道。很好吃的呢。
『玖』 怎樣製造豆腐
黃豆泡開,大約要泡一個晚上,上磨拉成豆漿,放在很大的鍋里熬,直到熬開,停火。這時,要過包,使豆腐渣和豆漿分離。在棚上吊一個十字架,將一塊方形的豆腐包吊在十字架的四個角上,就形成了一個很大的網兜。
將熬開的豆漿一飄一瓢地倒進豆腐包中,另一個人就一搖一搖地晃動著豆腐包,使純豆漿從豆腐包中漏下來,流到放在下面的大缸里。到一定的程度,要用夾板夾住豆腐包中剩下的豆腐渣,將殘留的豆漿擠凈。直到所有的豆漿都過完包了,豆腐渣就和豆漿完全分離了。
將豆漿放在大缸里稍微涼一下以後,就開始點鹵水了。豆腐倌將鹵水盛在一個小碗里,倒里邊一點,就用勺子在豆漿中攪一攪,眼睛始終注意著豆漿的變化。再放一點鹵水,再攪一攪,直到認為滿意為止。這是做豆腐的最關鍵的手藝,不是一般人都可以會的。每一個豆腐倌都有自己的訣竅,密不傳人,因為更多的人會了這套手藝,自己的飯碗就會不牢。
這時候,把缸的蓋子蓋上,等一會兒,看到豆漿已經成了腦了,里邊有一朵一朵的豆腐花,與清水相伴的時候,也就是豆漿分離為豆腐花和清水的時候,就可以壓豆腐了。
先將壓大豆腐的木框擺好,用那種大豆腐包,即極為寬大的方形豆腐包放在木框之中,開始將豆腐花一瓢一瓢地舀到木框里,水嘩嘩地從下邊流出來,豆腐花沉積在木框里。等到木框里的豆腐花積滿了,將豆腐包的四角翻過來,將豆腐花包住,上面用木板壓好,上邊再用石頭壓好。等到豆腐不老又不嫩的時候,揭開木板和豆腐包,豆腐就做成了。用刀割成一塊一塊的,就是好吃的豆腐了。
『拾』 越南有什麼特產
1、越南牛角梳
越南牛角梳,越南特產,本物品由越南正宗的牛角製作,因越南牛角便宜,越南的牛角製品比中國厚實,做工精細,表面光滑,並且結實耐用。
2、越南香水
越南生產的香水每款都各有特色,玻璃瓶型靚麗誘人、香氣持久淡雅,由於越南經濟剛起步,所以產品價格很低,極具競爭吸引力。
3、越南咖啡
越南咖啡,香味較濃,酸味較淡,口感細滑濕潤,香醇中微含點苦,芳香濃郁,代表性產品是摩氏咖啡、中原咖啡、西貢咖啡、高地咖啡。
4、白虎活絡膏
白虎活絡膏是由越南民間祖傳秘方並採用名山葯草及高級葯料,以最新科學方法,精細多次連續及復雜提煉過程而成為最純正的一種高級外用膏。
5、越南排糖
越南排糖,越南特產,越南排糖雖然叫糖,但其實不是糖,是裡面夾著花生,中間一層夾有奶油,最外裹上椰絲,外脆里嫩,香甜不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