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越南資訊 > 越南華人是怎麼發展起來的

越南華人是怎麼發展起來的

發布時間:2022-06-12 18:09:26

⑴ 華人華僑是怎麼樣形成的

[原創]:華僑形成的原因之一——尋世外桃源,避暴政戰火

華僑這個詞最早產生於清末《清實錄。德宗本紀》。清政府於1900年簽署《國籍條例》正式承認海外定居但有中國國籍的人為華僑。

華僑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經商;二是戰亂。在這里主要談一談第二點。

周武王滅商後,對殷商的遺民嚴密監控。有一部分遺民不願臣服於周朝,於是很多人結伴出海,另尋天地,再建故土。史稱「殷人東渡」。結果如何,難有定論,各家爭鳴。有人說東渡日本;有人說南下南洋;近來在美洲發現類似於商代的青銅器,於是有人認為殷人漂洋過海遷到了美洲!!!汗~

漢代通西域,征討西域小國,設立都護駐軍。往往是大舉征伐內地囚犯戍邊。征戰中常有散落在中亞的華人。至今仍有後裔,但少的可憐。

東漢末年和三國時期戰亂不休,不少中國人為躲避戰亂而逃到日本定居。其中許多人屬於王室貴族的後裔。移居以後,大部分人與當地日本人同化。但仍有部分中國人把傳統習慣保留下來。日本人稱他們為歸化人。

隋唐兩代都曾大規模征討過朝鮮。不少軍士流散在當地定居。有一部分東渡去了日本。

唐朝天寶年間,唐朝大將高仙芝率軍與大食在怛邏斯激戰,為大食所敗,數萬降卒被遷到中亞甚至天方一帶。獲釋後也不得歸國,在各地分散聚居。

唐朝末年,黃巢起義,橫掃東南。破廣州城後大肆屠戮外國商人。一時間外國人大量外逃。許多中國人為躲避戰火大量移居到南洋一帶。這是最早大規模的向南洋遷移的華僑浪潮。

南宋滅亡後,許多宋朝官員士、兵流散到東南亞各地定居下來。例如南宋丞相陳宜中就逃到占城,向占城王借兵復國。占城王懼蒙古勢大不允。後來陳宜中又逃到泰國定居當了華僑,死在那裡。有一小部分讀書人反抗元朝失敗逃到了日本。像李竹隱到日本後以朱子學說教化日本人,當地人尊稱其為夫子。

元朝屢次發兵征討東南亞。一征爪哇,兩征緬甸,三征越南。在戰爭中因軍事挫折流失各地的人很多,與當地人混居。

明朝初年,朱元璋平滅東南割據勢力:張士誠、方國珍。二人的余部都是沿海居民,熟悉海上形式。大多數逃往海上,繼續與明朝為敵,一再失敗後散落於南洋各地。另外明中期以後,海寇猖獗,公然反抗海禁政策。他們被擊潰後也是流落南洋,不敢回國。

明朝滅亡,殘余勢力與清朝周旋多年。永曆帝被吳三桂追的逃入緬甸。本人仍不免一死,但余部宗族卻保留下來。其後裔自稱一族,自稱桂家。後來在當地開礦經商,頗有聲望。張皇言與鄭成功合兵攻南京失敗,部隊解散,大部分逃到了南洋各地。明朝將領楊彥迪等人率幾千人逃入越南,在當地墾田自立。因為他們幫助越南的阮氏政權。他們建立的村社稱為「明鄉」。他們的後裔稱為「明鄉人」。在華僑中享受特殊優待。後來有許多人不堪忍受清廷統治而逃往他鄉。像朱舜水到日本向德川幕府借兵復明不成。後定居日本水戶藩,傳授王陽明學說。形成日本的水戶學派。

⑵ 越南華人的三個時期

進入近代後,一方面法國殖民開發越南,掠奪資源,開礦山、修鐵路需要大量勞動力,所以採取免稅等多種優待手段吸引中國勞力到越南。另一方面,自鴉片戰爭後,外國人侵導致中國社會動盪,人民大批破產,被迫流亡海外。因此,自19世紀中葉後,移居越南的華人迅速增加。到一戰前後十年間,移居越南的華人達到12萬,1921年增加到19. S萬人,1931年為26.7萬人。。抗日戰爭爆發後,中國東南沿海人民,紛紛到越南避難,人數曾達到10萬人以上。1949年冬,國民黨軍黃傑部三萬餘人,夾帶大批百姓人越,到1953年軍隊撤往台灣,隨軍百姓則多數留在了越南,其中許多人在越南廣寧省的東潮、鴻基礦區謀生,到1951年,越南華人猛增至150萬人,其中分布在南越135.7萬人,北越9萬人,越南中部5.3萬人。
華人移居越南歷史悠久,以上各個歷史時期移居的情況僅為史籍所載,而史籍未記載的移居,每個時期都有。華人移居越南後,其中一部分又在不同程度上同當地越族居民融合,成為越南民族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如越南史學家陳重金先生在《越南通史》中說:「無論我們屬於哪一種類,但由於後來中國統治我國一千多年,有時還有40多萬兵,則必然使我們舊的苗裔已與中國人混血之後,才形成今天的越南人。」

⑶ 越南的華人為什麼會被分成華族還有艾族和山由族

大家知道,由於歷史和地緣緣故,東南亞地區也有相當多的華人,不過,華人內部間也是有分類的,一般的國家可能不太分這些,只是華人內部會粗略按照民系分為閩南、潮汕、客家、廣府等(基本上東南亞的華人都是閩粵一帶的),說著不同的方言,然後習俗上有些差異等。

但是,有一個國家是除外的,這就是越南,因為政治體制的原因,越南和我國一樣是有民族識別政策的,那越南是怎麼分華人的?

艾族的漢字文學作品

十九世紀,劉永福帶了大批的軍民從兩廣進入越南北部。十九世紀中葉,太平天國以及清國南方的政治動盪,讓一群又一群來自兩廣地區的軍民從廣西穿過當時的邊境,這些人是陸路進入越南的。

同時,也有一個批人是走海路進入越南,走海線的艾族則是在約十九世紀末從中國廣東廣西沿海移民進入到當時還是受到清廷管轄的廣寧省河檜,中法戰爭之後,越南成為法國保護國,清廷與法國勘定兩國邊境,大量居住在廣寧省的客家人成為了越南的居民(當時存在部分領土交換情況),1920年代部分艾族再次從廣寧省遷徙,抵達今天的北江省以及太原省。

後來,因為歷史原因,越南北部發生排華事件,大量艾人開始往南越遷徙,並且登記為華族(南方的華族歷史比較悠久,而艾族基本都能看出是北邊來的)、山由族、岱依族等其他民族以求自身安全。

也正是因為這些原因,艾族人非常少,因為大部分都改等級其它族群了,根據2019年的調查,艾族只有1600多人。

⑷ 越南沒有人口、沒有科技含量,它的經濟到底是怎麼發展起來的

他的經濟大致發展歷程如下:1986年開始施行革新開放。1995年申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1995年7月,越南加入東盟。 近年來,越同東盟關系日益密切1996年越共八大提出要大力推進國家工業化、現代化。2001年越共九大確定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2003年越南克服了非典(SARS)和自然災害影響。 國內生產總值(2008年)約893億美元。平均國民所得現約1000美元。具前尚落後於大部分的東盟會員國,僅高於緬甸、柬埔寨和寮國手。006年10月26日,世貿工作組批准越南加入文件。2007年1月11日,越南正式加入。1990-2006年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7%2008年越南國內生產總值為1478.695萬億越南盾,2008年越南GDP總量有893.56億美元,平均國民所得有1037美元。


第一,進口替代與出口導向相結合。
第二,國內資本與國外資本並重,不單純依靠國外資
第三,兩種市場相結合為經濟發展拓寬了道路。 國內
國外兩種市場的結合為越南經濟發展提供了更為廣闊
的空間。

⑸ 越南華人的歷史貢獻

華人進入越南後,以自己的生產、科學文化知識和積累的豐富經驗,辛勤勞動,為越南各個時期社會的發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首先,華人在越南的貢獻表現為極大地促進了當地早期經濟的開發。
早期移居的華人,帶去了中國當時較為先進的農業技術,在航海及貿易等方面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眾多的華人就是憑借著這些知識技能和經驗,與當地人民一道開發建設家鄉。據越南史籍記載:1671年,明將莫玖率眾開發河仙地區;1679年,龍門總兵楊彥迪、副將黃進率部經越南中部艦港進入美荻(定祥)進行開發;高雷廉總兵陳上川,副將陳安平率部進入邊和地區:他們「闢田地,構鋪舍,清人及西洋、日本、閣婆(爪哇.)諸國商船的湊集,由是漢風漬於東埔矣。" 1778年華人開發西貢、堤岸一帶,並於1819年開浚安通河和邊曦河,為紀念華人的功績,安通河改稱西貢河,邊曦河改稱中國河。而且,早期華人在開墾荒地、建造港口、開發礦山、修建道路等方面,作出一了重要的貢獻。
其次,華人的貢獻還表現於促進越南各個時期工農業及商業貿易的發展。
隨著華人不斷移居越南,各種中國先進的農耕技術和經驗也得到了廣泛傳播。如越南河仙省和富國島的胡椒園,堤岸和西貢等城市周圍的蔬菜種植等都是在華僑的精心耕作下得到發展的。在手工業上,越南的陶器製造、蠶絲業也是由華僑把整套技術傳人後才不斷發展起來的。其他如印刷、冶金、編織、木器、雕刻等也是如此。采礦業、交通運輸業也傾注了華僑的心血:如越南最大的煤礦鴻基煤礦,曾有1.2萬華人工作過。而近代滇越鐵路南段的建成就有18001〕多名華人付出了艱辛的勞動。在商業貿易上,移居越南的華人不僅經商的多,而且在當地經濟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據統計,1951年越南北部有華僑商號3821家,主要集中於河內和海防;中一部有華僑商號千餘家,主要集中於幌港、歸仁、順化、藩切等地;華僑主要經營工商業,包括碾米、製糖、軋棉、紡織、造船、釀酒、榨油、煙草、陶瓷、葯材、采礦、蠶絲、茶葉、塑料、化工、煉鋼、電器、食品、機械等行業,活動范圍十分廣泛,據1953年統計,當時越南的工商戶數為100789家(未包括中部),其中華僑工商業戶25564家,佔23.36%。在華僑最集中的西貢、堤岸(胡志明市),華僑工商業戶則占堤市62.4a1o};南部的華僑商號1955年有11790家,其中西貢、堤岸聯區就高達8225家。。到1974年底,西貢的紡織、鋼鐵、化工等較大行業中,華人資本就佔80%左右,造紙業也佔60 %,在18家年經營額超50億越幣的企業中,華人佔10家。。據越南1985年內部統計,胡志明市華人的生產單位佔全市的31.5%,小手工業中華人勞動力佔29,華人創造的產值佔全市總產值的38%。另外,在生產的各條戰線上,廣大華僑辛勤工作,涌現出許多「勞動模範」「勞動英雄」「先進工作者」,如:1957年越南工業戰線「勞動模範」中華僑佔6.45%a} 19f1年,海防港口第一裝卸大隊有171名華僑工人,局秋煤礦有241名華僑工人,防「八一九」機器廠有60名華僑工人被評為「先進作者」。
總之,華人的經濟活動極大地豐富和促進了越南社會經濟的發展。
第三,華人傳播的以儒家思想為主的中國傳統文化,對越南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也是我國歷代與越南交往的橋梁和紐帶。
從古代到近代移居越南的華人不斷將中匡先進的科學、思想文化傳人越南,對越南社會生活產生了重大影響。約公元前2a7年,南海尉趙佗建立南越政權,實行秦制,「越王令二使者典主交趾、九真二郡民」。趙佗在位時,從中原地區吸收大批有漢文知識的「徙民」,「與越雜處」,大力推行漢詩書,獎勵發展漢文化,設立學校教授漢學:正如黎篙在《越鑒通考總論》中說:「趙佗並其地,輸人漢文化使越北進入文明之邦,當由此始。」。東漢時,交趾、九真太守錫光、任延「教民禮其地,輸人漢文化使越北進入文明之邦,當由此始。」。東漢時,交趾、九真太守錫光、任延「教民札儀」。《後漢書·任延傳》說:「嶺南華風,始於二守焉。」。而漢末三國時期的太守士燮更為越人所捺敬,他治理交州垂四十年,疆場無事,民皆樂業。在任期間,他「教取中夏經傳,翻譯音義,教本國人」。。「化國俗以詩書,淑人心以禮樂。」①《大越史記全書》載:「我國通詩書,習禮樂,為文獻之幫,自士王始,其功德豈特施於當時,而有以遠及於後代。」。越人尊之為「士王」,並入越南歷代帝王廟。漢唐以來,許多文人學士旅居越南,促進了兩地文化的交流,加速了越南地區文化的發展。如著名詩人王勃之父王福疇在交趾大開文教,士民德之,立王夫子祠。。伴隨著漢文化的輸人,漢語詞彙也在唐代系統的、全面的進入越語。宋元時,一些中國藝人流徙到越南,傳播中國的音樂、舞蹈與戲劇。如宋朝的廖守忠、陶娘,元時的李之吉月一寵德等。同時,「明鄉人」鄭懷德著有《嘉定通志》、《北使詩集》、《歷代紀年》等多部著作;潘清簡主持編修了《越南通鑒綱目》、後黎朝吳士連《大越史記全書》、阮朝《大南列傳》、《大南實錄》、黎 《越鑒通考總論》等都是用漢字漢文撰寫的,上述著作在越南史學和文學上佔有重要地位。
從西漢末年始,漢字逐漸通過中原移民傳人越南,並在12世紀成為越南國家的通用文字。到13世紀,出現了越南文字,它是以漢字為基礎,用形聲、會意、假借等造字方法而創造出的文字,即「喃字」。到17世紀,越南文拉丁化,但在中國文化長期深遠影響下,漢語詞彙已經進入了越南語的詞庫,在當今越南語中,漢語借詞約佔全部詞彙的60 %,在某些領域,這一比例甚至高達70%a-80% p。正如越南阮朝嗣德皇帝所說:「蓋上自朝廷,下至村野,自官至民,冠、婚、喪、祭、數理、醫術,無一不用漢字。」④越南著名學者阮文輝也說:「中國書面語言在越南起了重要的作用,它對越南各項制度和越南人民精神生活的一切方面,多留下了抹不掉的印記。」。
此外,在越南的醫葯衛生、建築藝術、繪畫雕刻、民間工藝等方面,華人都作出了重要貢獻。同時,在中國文化的影響下,其宗教信仰、道德觀念、社會風尚無不打上儒家文化的烙印。到現代,華人創辦的教育、社團及報刊都對傳播文化,加深中越關系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第四,華人為越南民族獨立和民族解放作出了巨大貢獻。
作為法國殖民地的越南,從近代以來不斷掀起民族解放斗爭的高潮,旅居越南的華人積極參加越南人民的解放斗爭。近代劉永福率領黑旗軍在越南抗法;馮子材領導取得鎮南關大捷,都沉重打擊了法國殖民統治。二戰中,廣大華人和越南人民一道英勇抗擊日本法西斯侵略,華僑成立了「越南華僑救亡會」,「越南友誼會」等抗日救亡組織。1945年,法國重返越南後,許多華僑積極參加抗法戰爭,其中由華僑組成的「獨立中團」立下了不少戰功,在1949年被授予集體軍功勛章一枚,教導員昊日生(陳生)獲個人一等功勛章一枚,指導員吳林扶、政治員謝華獲個人二等軍功勛章各一枚,班長黃業新獲三等功勛章一枚。在越南南方許多華僑為越南革命獻出生命,如:堤岸華僑17歲姑娘李英,19歲姑娘陳佩姬等,尤其是陳佩姬被授予「二等功臣」稱號。同時,在著名的奠邊府戰役中,華僑踴躍參戰、護路、運輸,以力所能及的方式支援抗法斗爭。在抗美救國戰爭中,越南華人與越南人民一起,同生死、共患難,作出了巨大貢獻。在越南南方敵占區的華人積極出版刊物,宣傳抗美救國戰爭。其中,西貢華運工作單位榮獲「二級銅牆勛章」,華運委員會榮獲「二級解放勛章」。在越北華僑積極參軍參戰,僅廣寧省,1964年至1975年有22000名華僑參軍。1966年海防市鴻龐區有300名華僑申請參軍。海防市一華僑民兵自衛隊,從1965-1967年間參加戰斗100多次戰斗,配合越南人民軍作戰,先後擊落美機22架、集體榮獲「一級戰斗」勛章,3個隊員獲「三級戰功」勛章,其他隊員均獲越南團中央、海防軍區司令部、海防市民兵自衛隊指揮部頒發的獎狀。在戰斗中許多華僑獻出了生命,據統計,從1969年到1974年,僅海防華僑為越南抗美戰爭光榮犧牲的就有27名。
總之,華人在不同歷史時期,為越南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進步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在中越交往史上書寫了豐富而多彩的篇章。

⑹ 越南人的祖先是先秦時代從中原移民過去的漢人後裔嗎

有一部分是過去的遺民,但不是絕對的,不是全部。我們暫時無法得知確切的考證。山越民族一直是一個獨立的民族,而不是由秦朝移民劃分的民族。越南人的祖先是中國人——這個觀點沒錯,但有點籠統。當時的山越民族是一個獨立的民族,但先秦時期沒有人移民,所以越人的祖先不是漢人的後裔。確切的說應該是:北越人的祖先是中國人。但更確切地說,應該是:越南人中的蒙古人是中國人。

隨著中華民族的發展,一些商人或工匠移民到越南並在那裡定居。他們是越南人中漢族的後裔,在越南被稱為華人。雖然他們掌握著越南(尤其是胡志明市)可觀的經濟命脈,但他們只佔越南人口的1.2%。我們不必過多糾結越南人的祖先是不是漢人的後代,在越南,也有很多寺廟祭祀趙佗。如果這么看,越人的祖先是中原秦漢移民與當地百越原住民融合後的居民。

⑺ 華人在越南的處境怎樣

越南現有華僑華人100多萬(其中華僑僅數千人),主要集中在胡志明市及湄公河三角洲一帶。胡志明市現有華人50多萬,其餘分布在胡市鄰近各省和九龍江平原一帶,其中,較集中的蓄臻省約有10萬。

越南華僑華人以祖籍廣東、福建者居多,廣東籍中又以廣肇、潮州籍人居多。

在越南的革新開放政策下,華人經濟發展較快。但基本局限在餐飲業、食品加工業、旅遊業、製鞋業、紡織業、金飾加工業、建築業以及金融、銀行等服務、輕工類行業。

越南有華人100萬,以廣東人、潮州人和福建人為主,主要分布在南方,胡志明市有50萬,而在胡志明市則主要分布在第五郡和十一郡,第五郡人數最多,應該有二三十萬,十一郡比例最高,超過50%,有十萬多人,以前華人生活的很可憐的,越南不承認他們是越南人,而他們又不是中國人,確實有很多華人長期生活在越南但沒有加入越南籍(因為我看到最近越南政府有允許未加入越南籍的華人申請加入越南籍,可能這部分人是越南解放區跑去中國或國外,現在又回到越南的),華人不能進入政府機構,不能進入新聞媒體文化等領域,不能參軍,上大學也被許多不平等條件排擠在外,比如軍人子弟可以加分,公務人員子弟可以加分,烈士家屬可以加分...也就是說只要不是華人就可以加分,華人怎麼可以競爭過他們。華人只是生活在他們自己的圈子裡,中國傳統文化在越南華人中保持的比中國還好,華人圈中有很多宗祠和會館,如穗城會館有上百年歷史,這些民間組織等很有錢,也經常做一些慈善。越南的經濟開放給了華人用武之地,華人經商頭腦比越南人好,以前越南人不會做生意的,都是跟華人學的,所以華人又變得有錢了,經濟地位的提高使得華人的社會地位也在逐漸提高,今年春節有一台全部由華人搞的文藝晚會在越南的中央電視台上播出,今年華人也有開始競選基層國會代表了(就是我們的人大代表),說明越南政府在對待華人的政策上慢慢在松動。

以前華人雖然社會地位低,但他們都瞧不起越南人,並不和越南人通婚,誰和越南人結婚將被整個家族所拋棄,如果華人和越南人盟生了愛情就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有一件事情我始終想不通,看過無數越南華人,就沒見過一個美女,越南女人中美女的比例很高的,我看比中國的美女比例高,越南男人中就很少帥哥,只要你看見美女就可以肯定此人不是華人。不過華人中帥哥還是有一些。俗話說青春無丑,可為什麼在20歲左右的華人女孩中都找不出美女,我真的沒見一個,有沒有哪位仁兄見過。我想原因可能和他們不和外族通婚有關,因為血緣比較近,優化人種就必須和外族通婚。我看越南人和越南的少數民族結婚的,生出來的小孩很多非常漂亮的。

大多數越南華人的母語不是越語,而是廣東話、潮州話、閩南話,以廣東話為主,越南語只是成長中的環境語言,絕大多數人不會普通話,因為開放,來了很多台資企業及越南和跟中國重新建立友好關系,懂華語可以拿到高薪,他們才開始去學校補習,我看到很多華人的華語難得很,還不懂裝懂,不管你說什麼,他們不懂絕不會問,只是根據他們從語氣和手勢猜測的意思胡亂翻譯,經常和說者要表達的意思相去甚遠。很多都是會幾句華語混進進入台資中資企業之後邊干邊學的。他們對就業機會不是很珍惜,因為台資和中資企業發展迅猛,使得他們很容易找到工作,而隨意跳槽。而且他們對待中國人絕對不會有我們是「自己人」的感覺,很多剛到越南人生地不熟,見到華人好像找到組織的感覺,但華人不會真心幫你,而有時越南人還會真心幫你,華人很實在,有利就干,無利莫談,而且要立馬兌現,如果他幫了你的忙,而沒有馬上得到回報,下次你就免開尊口了。

⑻ 越南的胡志明市為何會有50萬的華人

胡志明市是越南的經濟中心,也是越南的第一大都市。胡志明市的經濟實力十分強大甚至遠遠超過了越南的首都河內。但是大家可能有所不知,胡志明市作為一個越南城市,其中華人的人數卻是十分多,其華人人口數量佔了越南全部華人數量的一半以上,甚至佔了胡志明市人口的6%。為什麼胡志明市的華人會這么多呢?我們來看看原因所在。但是因為遷徙越南的國人中,男多女少,因此他們被允許和越南的女性通婚,綿延子嗣。所以在越南的華人有很大一部分都擁有著兩種血統。再往後,到了越南的華人開始做生意,並且在鋪州和奈江成立了專門用來買賣的區域。但是有一天,鋪州被西山軍燒殺搶掠,鋪州的華人迫不得已遷到了離鋪州三十公里外的一個堤岸,而這里就是如今的胡志明市的前身。

⑼ 在越南的中國人,為什麼會變得「樂不思蜀」

因為在越南的生活壓力比較小,所以不少在越南的中國人才會“熱不思蜀”。除此之外,越南的很多生活習俗與中國很像,所以中國人在越南生活也適應的很快,不會有特別大的文化差異。具體來說,“樂不思蜀”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所以,在越南,你會發現很多習俗文化都和中國很像,尤其是客家文化。還有越南的飲食習慣,也和中國差不多。因此,到越南生活的中國人,就像是換了個省份生活一樣,並不會感覺有太大的差別。

04、帶動越南發展

其實,越南本地人是屬於那種很安逸的。就是,我賺多少錢,就享受多少錢。不會像中國人這么拼。因此,有人說越南人的幸福感很強。但是,這樣也造成了越南總是發展不起來。但是,中國人不一樣,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勤勞、最拼的民族。很多中國人到越南之後,各種做生意,都把越南的經濟給帶動起來了。

所以,一些中國人在越南生活的時候,也會有成就感,覺得自己做這些不僅僅是賺錢,還在發展這個地方。

⑽ 越南華人的歷史概述

漢武帝於公元前111年略取南越國後,漢族人就開始從中國北方移民到南越(包含今日兩廣及越南北部)遷居。這些漢族定居者都包括流亡,駐軍與朝廷官司。 特別是在馬援征服征氏姐妹期間,三萬余的漢族駐軍都駐扎在交趾。南越在馬援的領導下,駐軍獲取盤活閑置資源,其次有大部分的與越族女人通婚。大部分的貴族官員都與漢族女性聯姻,第一﹑二代的土生後裔也維持漢族人的文化習俗。然而,有的貴族與後裔也定居在南越,逐漸後代也在三四代之間與越族人同化。漢越兩民族隔閡也逐漸地消失,而他們的混血後代都取代母系的種族身份。
特別是從王莽時期開始,中國朝廷委派漢族行政長官到交趾管理行政。長官秩及推行漢統的政治制度與文化習俗,越族人受到漢族文化的熏陶,開始採取漢族人的姓氏。為數眾多的漢越族後裔也逐漸從商,與中國和其他領國沿海城市進行貿易活動。安南屬明時期間,不少華裔商人搬遷到越南從商。 在黎朝與陳朝的朝廷統治下,越南朝廷授予中國的官員參入朝廷的行政幅度。然而,一般的官員都是來尋庇護,必須與當地人同化,禁止返回中國。而那些輾定駐扎在越南的商人,只能在海港市鎮內遊行活動。朝廷禁止商人宣傳中華文學或與當地人交流。明朝時期,多數的華裔商人在聚集在沿海市鎮興起貿易生意。根據一名屬於荷蘭東印度公司的長官,卓漢.凡.林加 (Johan van Linga) 在1642年記述會安市當時有平均五千名華裔商人遷居起家。

閱讀全文

與越南華人是怎麼發展起來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德州撲克俱樂部如何審批 瀏覽:884
越南情人島珍珠島哪個好玩 瀏覽:87
義大利刀哪裡買 瀏覽:800
印度生產哪些中國香煙 瀏覽:729
義大利簽證可以在哪裡辦理 瀏覽:744
伊朗核設施怎麼掛的 瀏覽:113
想給伊朗捐口罩怎麼辦理 瀏覽:282
2019年伊朗洪水從什麼時候開始 瀏覽:829
英國司登是什麼 瀏覽:345
外國人怎麼在印尼開公司 瀏覽:789
中國面積多少公頃 瀏覽:768
在印尼辦的駕駛證到中國怎麼轉換 瀏覽:718
24萬印尼盾多少美元 瀏覽:129
印尼玉米什麼時候種植 瀏覽:309
英國海關臨時體檢要多久 瀏覽:643
怎麼申請英國vat稅號 瀏覽:423
知乎中國海洋大學會計專碩怎麼樣 瀏覽:522
印度在什麼周 瀏覽:63
英國電氣碩士讀研怎麼樣 瀏覽:386
英國smeartest怎麼做 瀏覽: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