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對越反擊戰時怎麼回事越南為什麼打我們
因為歷史上中蘇交惡,越南在對華對蘇關繫上逐漸開始棘手。而中美在1972年的接觸也讓尚未結束抗美斗爭的越南感到不安。對於奉行實用主義的越南,在國家尚未統一之時,和中國、蘇聯的關系面子上都要維持。1975年越南統一,越南開始決定與蘇聯發展更為親密的外交關系——因為蘇聯比中國強大。
中美關系正常化對蘇聯來說,也是一大壞消息。在中美蘇大三角中,中蘇自六十年代交惡,從此成為死敵。蘇聯原本想利用越南達到對中國在戰略上實行全麵包圍,形勢對中國極其險惡。
越南黨中央親華派如長征、武元甲逐漸靠邊站,不再重用,黨章里的毛澤東思想也被取消。在國內開始瘋狂排華,打壓華僑的正常生活,導致大量越南華僑返回中國。在中越邊境則挑起武裝沖突,派遣武裝人員越界進行侵擾,打傷邊民,推倒界碑,蠶食邊境,製造了浦念嶺、庭毫山等事件。隨著中國與美國恢復外交接觸,中越兩國的關系則開始變得嚴峻了。
越南在蘇聯的默許下,為了阻止紅色高棉對越南僑民的大屠殺,入侵了中國的盟友之一——民主柬埔寨,並推翻了毛澤東主義的紅色高棉政權。越南方對中越邊境的陸地、海洋提出主權要求,宣布將西沙群島、南沙群島等島嶼納入其版圖范圍,出兵繼承了越南共和國(南越)對南沙群島部份島嶼的佔領,並與中國發生了邊境沖突。
對於本次戰爭的起因,中國的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稱:「越南政權三番四次挑起邊界事端,嚴重地騷擾了中國邊民的日常生活和生產活動,中方一再發出警告,越方卻置若罔聞,一意孤行,中國政府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被迫發動邊界自衛反擊戰,對越南實行懲罰。」
(1)越南有中蘇在邊上怎麼還那麼囂張擴展閱讀:
對越自衛反擊戰(又稱中越邊境自衛還擊作戰、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越南稱之為1979年北部邊界戰爭或越中邊界戰爭,國際上將其視為第三次印度支那戰爭的一部分),是指於1979年2~3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邊防部隊對在中越邊境挑釁和入侵的越南軍隊進行的自衛還擊作戰。
越南在蘇聯的支持下,對中國採取敵對行為。中國採取自衛措施,在短時間內佔領了越南北部20餘個重要城市和縣鎮,一個月之內宣布撤出越南。中國邊防部隊撤出越南之後,雙方都宣布戰爭的勝利。這場戰爭令中越兩國關系進一步惡化直至最低點。
2. 中國當年為什麼要頂著蘇聯的威脅,進攻越南白眼狼
看完本回答你會搞清楚兩個問題:
1、為什麼越南為什麼恨中國?
2、中國為什麼要幫越南?
首先要完整的看下最近這一百多年越南的歷史背景,再早不提,越南自明清兩個朝代一直都是中國的屬國,直到19世紀80年代,法國打敗國力疲弱的清朝(當時法國同時武裝佔領了越南與寮國、柬埔寨,合並叫做印度支那聯邦,將殖民地的總督府設置在河內),簽訂中法條約,迫使清朝放棄了對越南的宗主權,使得越南成為了法國的殖民地,此後越南人民一直武裝反抗法國的統治。
20世紀30年代二戰爆發,德國在歐洲打敗了法國,而日本因為與德國結盟,所以日本就順理成章的從法國手裡接管了越南。日本軍國主義分子不僅吞並朝鮮、武裝侵略中國,也佔領了包括越南在內的東南亞國家,建立所謂大東亞共榮圈——東南亞的木材、橡膠、糧食和礦產等被源源不斷的劫往日本,越南作為日本的殖民地,徹底變成了日本法西斯戰爭機器的大後方。
1945年日本投降後,越南人民期待獨立,流亡法國的越盟領導人胡志明致信美國總統,希望美國支持越南獨立,美國因為歷史上也是從英國的殖民地獨立的國家,對希望拜託殖民地位成為獨立民族國家的越南理應抱有同情,但此時剛剛結束二戰,美國無法得罪他的二戰盟友法國,因此對越南的合理訴求,採取了不聞不問的綏靖態度。而法國急於從日本人手裡接管並恢復戰前的殖民地,要求在越南繼續進行殖民統治,不顧越南人民的反對,大舉派兵到越南強行恢復殖民統治,因此爆發了越南抗法戰爭。此間越南的游擊隊和抵抗力量一度被法國的強大武力從大城市趕到農村,甚至趕到鄰國柬埔寨。後來越盟在奠邊府打敗了法軍,第一次整建制的消滅了法國殖民軍,給越南抵抗力量極大的信息,各地的武裝斗爭更加激烈,從而使法國在越南的處境越來越艱難,無以為繼,此後胡志明的武裝力量逐漸佔領了越南北方,並在河內宣布獨立建國,法國殖民勢力被壓縮到越南南方。
20世紀50年代以後,世界進入了冷戰階段,美蘇為首的世界大國一起召開日內瓦會議(中國周恩來總理代表出席),將越南沿北緯17度線分為了南北兩個國家。胡志明和越盟在中蘇的「協調」下被迫接受了越南被人為分裂的現實(簡直是朝鮮分裂的翻版,為什麼朝鮮和越南都不感謝中國,歷史上中國對朝鮮越南的納貢也是一種以大欺小,而冷戰中為了對抗西方,人為分裂朝鮮和越南這樣的單一民族國家,在此問題上我不認為中蘇做的是正義的事業,都有自己的私心在里邊,而且處理問題的方式也太過意識形態,客觀上犧牲了所在國的民族利益!!!)。此後,北越是蘇聯支持的胡志明領導的越盟「社會主義」國家,南越是美國支持的吳庭艷「民主」國家(實際是軍人獨裁國家),後來獨裁者吳庭艷被南越軍人政變推翻(吳被叛軍槍殺在街頭),南越陷入了軍閥輪番爭霸的戰亂,這時受北越領導在南越從事地下活動的越共游擊隊認為有機可乘,就在南方開展了旨在統一越南的「解放」戰爭。為了維持越南南北的分裂格局,維持冷戰平衡,美國開始向南越提供軍事援助,幫助其掃盪在越南南方進行游擊戰爭的越共,此時中國和蘇聯關系尚好,中蘇都支持越共,尤其剛剛結束了朝鮮戰爭的中國,更是舉全國之力,耗資數百億人民幣,支持越南人民的解放戰爭。
20世紀60年代,爆發了北部灣事件,為了消弱越南南方的游擊隊,美國開始大規模空襲北越的軍事目標,中國和蘇聯雖有矛盾,但是在志願越南的問題上卻各自出力,中國甚至直接派防空兵和工程兵到越南,直接幫助北越進行要地防空和修復被美國炸毀的道路設施,秘密參加抗美援越的戰爭,中國的兵器工業也為越南提供了數量龐大的軍備,毫不誇張的說,中國最新的兵器全都用來武裝越南了,而這些無償援助也給中國國內經濟加上了沉重的負擔。有了中蘇這兩個老大哥的支持,表面看是越共和美國的戰爭,實則是兩大陣營的冷戰的繼續,是朝鮮戰爭在越南的繼續……
1969年中蘇爆發珍寶島武裝沖突,中蘇之間的戰爭一觸即發,美國趁中蘇關系全面破裂,開始拉攏中國,此後中國受到蘇聯的強大壓力,為了自保,逐漸靠向美國,同時中國由於政治動亂,經濟衰退,再也無力維持龐大的對外「援助」,於是在70年代中後期開始大幅減少了對越南的「無償援助」(80年代開始也減少了對朝鮮的經濟援助,甚至開始向兩伊出售武器來減輕對外援助的經濟負擔,中國開始「做軍火商」了)。20世紀70年代,號稱世界第四軍事強國的越南悍然出兵入侵了柬埔寨,開始挑戰中國在東南亞的傳統勢力范圍(大白話是吞並了中國的柬埔寨小弟,柬埔寨此時被紅色高棉控制,越南推翻了中國的盟國紅色高棉,中國自然是老大不高興,但其實柬埔寨人民倒是挺歡迎越南人把獨裁者給搞掉的,做越南的附庸總比被波爾布特砍頭和關進集中營要好!),而蘇聯更是對此暗中支持,意在培養一個反對中國的越南,使中國得以削弱,從中漁利。中國也明顯感到南北方同時受到蘇聯的威脅(南方的越南此時已經擁有了70萬現代化的經過戰火洗禮的軍隊,從裝備和戰斗經驗來評估戰鬥力的話甚至比中國還強!),開始醞釀對越南的懲罰。
1979年,剛剛結束了文革,宣布改革開放,鄧小平領導的第二代中國領導人認為我們必須要跟越南打一仗來換取一個相對長的和平發展的時期。因此,可以說為了轉移文革結束後激烈的國內矛盾,也可以說是為了創造今後三十年和平發展的機遇期,還可以說是討好美國,所以中國在有十足把握的前提下,選擇了集中優勢兵力,大火力、高強度、閃電戰、有限度的狠狠懲罰了狼子野心的越南。這一戰雖然付出了死傷的代價,也暴露了長期以來廢弛軍隊訓練和武器裝備不足的惡果!(實際我們在越南表現出的戰斗經驗確實不如越南常年經過戰火洗禮的部隊)但是戰略目的已經達成,解放軍搗毀了越南河內以北大部分的工業基礎,將能帶回來的機器設備全部拆除帶回國內,使得越南北方的生產力又回到了幾十年前!解除了蘇聯支持下的越南對中國及其盟國的威脅,迫使越南從柬埔寨撤軍(不過話說回來,就波爾布特那樣的流氓恐怖分子,中國為什麼要支持他呢?!再看看中國後來的幾個好兄弟——卡扎菲、卡斯特羅、薩達姆、阿薩德、金正恩……無一不是戰爭強人,可能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不管人品好壞吧)
以上可以參考越南戰爭相關的書籍和電視紀錄片,也可以私信來討論。
其實歷史總是不容假設的,永遠也回不到過去的,我們只有接受現實,溫故而知新吧,希望上述的回答能幫到你(我可真是用手打字的,希望被採納)。
3. 越南以前是中國的一個省,現在怎麼這么囂張
越南北部曾為中國的一部分,早已分離數百年,感情上與中國已無關系。數十年前,兩國在越南統一與要建大印支聯邦等問題上出現原則性矛盾,最後兵戎相見,以致越南對華提防恐懼至今。越南現在之所以投靠美國,充當美的馬前卒,皆源於對華的恐懼。
4. 剛完成統一的越南,就和中國交惡,這是為何
二戰結束後,很多國家都迎來了和平,但有一個國家卻是例外,那就是越南。在世界各國人民都在為新的生活而做准備時,越南卻還處於戰亂之中。在戰爭期間,越南還向我國尋求了幫助,隨後我國向越南提供了全面無私的軍事援助。
基辛格在其著作《論中國》中提到,自己有一次去越南河內游覽。當時中越兩國在名義上還是盟友,結果負責接待基辛格的越南軍官,卻帶他看了很多越南與中原王朝抗爭的歷史遺跡,臉上相當自豪。可見,越南一直以來都對中國充滿了敵意。
5. 越戰結束後,為何越南能這么囂張,敢同時和三國開戰
世界第二次世界結束之後,美蘇作為兩個強國免不了糾紛,這也推動了冷戰的發生。美蘇雙方的冷戰是進行軍備競賽,這是和平時期雙方在軍事方面上進行斗爭的方式,為了應對雙方可能會發生戰爭的概率,是一種預防式的對抗。
而越南戰爭是冷戰時期重要的局部戰爭,最先是越南南北雙方的武裝斗爭,但隨著美國的介入,使得蘇聯方面也對越南進行了軍事的介入,當時我們是跟隨著蘇聯的腳步的。越南戰爭在雙方介入之後,局勢變得更加的復雜,在我們的援助下,越南擊退了美國,使得他們越發的驕傲自詡強國,甚至在戰後還敢同時和三個國家交戰,可謂是狂妄至極。
當時越南收繳的美軍裝備數量、價值龐大,即使放在現在也是一筆不菲的數目,這也是越南的底氣所在,不然單靠蘇聯在軍備上的支持還不足以使越南與三個國家同時叫板。
6. 中國對越自衛反擊戰時,僅有這兩個小國支持我國,他們是誰
國際上國與國的關系是復雜多變的,正所謂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比如說中國自建國以來與世界上其他國家的關系就發生了很多個階段的改變。但中國也有一個「老鐵」,那就是巴基斯坦,兩個國家的關系一直都很好,從未出現過敵對立場。在中國遭受疫情的時候,巴基斯坦也盡自己所能給出了一份力。
對越反擊戰本來是一次正義的保衛戰,但中國在當時居然只得到朝鮮與柬埔寨兩個國家的支持,可見對於實力弱小的國家來說,根本就沒有正義這種東西可言。不過中國憑借著自身的實力贏得了這次正義的保衛戰,在之後逐漸發展壯大,逐漸在國際上取得了話語權。
7. 越南謀求地區的霸主,他與蘇聯結盟,為何還會被我國打斷
越南謀求地區的霸主,他與蘇聯結盟,為何還會被我國打斷,今天小編幫大家解答這一問題,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具體內容,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作為中國的鄰國,越南和中國有著深厚的淵源。在古代,它也是一個由中原王朝統治的地方。獨立後,它一直是中原王朝的附庸國。直到清朝末年,中法戰爭之後,越南才完全脫離中國的控制。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越南形成了南北對抗的狀態。雙方為統一而斗爭。南方政權由美國支持,而北方政權則由蘇聯支持。
越南在邊境挑釁我們的邊防部隊。因此,中越邊境沖突在所難免。在越南的傲慢和蘇聯的支持下,越南有勇氣挑釁中國。1979年,中國發起了反擊。對越南的自衛反擊開始了。在廣西和雲南之間的邊境,發起了大規模的反擊。一個月內,被越南佔領的領土將被收回。襲擊越南。此時,越南陷入恐慌。幸運的是,中國沒有入侵越南的想法。然而,雙方之間的沖突並沒有停止。雙方邊界上不時發生沖突。中國先後出兵戰場,利用越南軍隊磨煉戰鬥力。
綜上所述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全部內容了,你了解清楚了嗎
8. 為什麼越南卻總跟中國較勁
作為「兄弟之邦」的越南卻為何總跟中國較勁?
在與中國爭奪南海的過程中,越南與菲律賓兩國最為賣力,並大有抱團取暖之勢。但相較於菲律賓的張狂和毫無顧忌,越南在與中國的南海爭端中展現出陰鷙的特徵。一方面,他不斷釋放出強硬氣息,不僅在言辭上毫不讓步,甚至不惜發動漁船沖擊有中國大批軍警艦船護衛的海上鑽井平台,明知是以卵擊石也在所不惜;但另一方面,它又在暗中保持著種種克制,從未真正與中國發生武裝沖突,並想方設法與中國溝通,極力避免與中國徹底撕破臉皮。
越南之所以如此,固然有體制、意識形態以及經濟等多方面的各種原因。但在這些可變條件的背後,亦不乏不可變的地緣因素考量。本篇中,我們不妨分析一二。
越南,位於中南半島東部,領土面積33萬平方公里,海岸線3260平方公里,人口8000餘萬,整個疆域呈南北向條狀分布,北部的紅河平原和南部的湄公河平原較為方正廣闊,中間有近千公里的狹長連接帶。
如果僅從本身的地緣條件來看,越南這種兩頭大、中間狹長的杠鈴式地貌,並不適合造就一個統一的國家。作為越南的兩大核心板塊,紅河平原和湄公河三角洲地緣實力半斤八兩,而連接兩大板塊的中間帶既長又窄。這種兩頭大中間小的地緣格局,導致了兩大板塊的結構性矛盾,幾乎不可能消除。
通常情況下,這種結構下的地緣板塊,在競爭中會處於誰也不服誰,但誰也「吃」不掉誰的地步,最終形成兩個獨立的國家。
事實上,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越南也確實處於南北分治的狀態。但最終,越南仍統一到了一起——具體到其內部,則是紅河平原壓過湄公河平原,主導實現了兩大地緣板塊的統一。而之所以能如此,中國因素居功至偉。
古典時期,中國是東亞世界的核心,而其高度發達的農耕文明,也對其周邊適合農耕的地區產生巨大的影響。
就東南亞而言,越南是受中國地緣輻射最為深厚的地區。緬甸、寮國雖也與中國接壤,但其接壤部為雲南這一古代中國的極邊緣地帶,區域內多高山密林,交通艱難,本身也不適宜農耕開發。
而越南則不同。其與中國的陸上接壤部為滇東和廣西,雖然在中國仍處邊緣,但地勢較低,比雲南文明程度要高;且越南與中國隔海相望,還可以通過海路與閩粵相通,交通相對方便。同時,適合農耕開發的紅河平原與中國又十分接近,能夠更好的承接中華農耕文明並將其落地生根。綜合以上因素,越南自然就成為整個東南亞最中國化的地區。
但這並不意味著越南就能成為一個獨立的文明國家。按常理,對這樣一個與自己山水相連、且適合農耕的平原,古代中國沒有理由不把它收入囊中。
事實上,在由漢至唐的千年時光里,北越一直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直到宋代開始才脫離中國版圖,而這種脫離,則要感謝中國更北方的游牧政權。
廣袤的蒙古高原,培育了農耕時代世界上最強大的游牧軍事力量。盡管中國是古典時期最強大的農耕文明。但游牧文明在軍事上的天然優勢,使中國也不得不集結全部資源,才能堪堪應對。這也就意味著,中國雖然有無比強大的物質資源,但他卻不得不把它們投之於北方邊境,以保證自己的安全。
由於重心向北,中國在南方的力量投入必然是孱弱的。而這種戰略導向的長期性存在,使得中國不僅無法繼續向南拓展,甚至維持都十分費勁。
越南就是在這種大背景下獨立成國的。中國的農耕文明在發展,但發展出來的成果都被運到北方,消耗在與游牧民族的戰爭中。而紅河平原在吸收中國文明的成果、壯大自身實力的同時,卻又可以利用處於中國南方邊緣地帶、朝廷鞭長莫及的優勢,在政治上擺脫中國的控制。到宋朝時,中國北方壓力空前加大,紅河平原脫離出去也就理所當然了。
面對北方的壓力,中國無力恢復對紅河平原的統治,為免南方受騷擾,便與其建立宗藩關系。而擺脫了中國控制和威脅的紅河平原政權,則開始向南拓展。
鑒於紅河平原在地緣上與中國更緊密,其文明發達程度自然也就高過湄公河三角洲,這種受外來因素影響造成的兩大地緣板塊實力失衡,成為北越壓倒南越,一統天南的最大資本,並最終造就了後來的越南。
到近代,中華文明衰落,海洋文明興起,紅河平原借中國之勢壓倒湄公河三角洲的優勢不復存在;與此同時,湄公河三角洲在地理上更靠近馬六甲海峽,而湄公河作為縱貫中南半島最主要河流,其地緣政治價值和經濟價值也超過紅河,種種因素交匯,使湄公河平原的地緣實力逐漸超過了紅河平原,進而會對北統南的傳統政治格局形成挑戰。反應在現實層面,則是二戰後的南北越對峙和內戰。
這場越南內戰最終還是以北越獲勝而告終。但這種局面的形成,並不是北越人品爆發,而是大國博弈的結果。
畢竟越南是個小國,他們的紛爭說到底都是螺絲殼里做道場。一旦有大國力量介入,無論紅河平原還是湄公河三角洲,它們的那點地緣實力對局勢的影響都顯得微不足道。在這場越南戰爭中,憑借地緣上的緊密性,中蘇得以便捷的對北越提供大量支持,而作為南越後台的美國則遠在風馬牛不相及的太平洋彼端,強行插手的後果則是國力大傷。正是這種地緣格局的不利,使美國空有強過中蘇之力,在越南戰爭中也只能黯然出局。
不過,南越板塊雖然在政治上一時失敗,但其對北越的地緣實力優勢卻沒有改變。所以直到今天,南越的經濟實力依然強過北越、越南的經濟中心也是胡志明市而非首都河內。
地緣上的優勢,體現在經濟層面,最終也會體現在政治層面。形象的說,就是從湄公河三角洲走出來的資本權力和政治權力,要壓過紅河平原,取得對國家的主導權。
這當然不是紅河平原所能接受的。且不說現在的越南政權由北越勢力建立,即便當初是南越獲勝,作為同一級別的地緣板塊,紅河平原也不會甘心國家被湄公河三角洲主導。
雖然現在的紅河平原不能憑本身力量壓過湄公河三角洲,但它依然有保證優勢的辦法——遵循古代套路,借中國之勢。
如果放在三十年前,北越是不會這么做的。那時的中國既窮且弱,又孤立於全世界。國家內戰時,利用中國打擊南越倒還可以;一旦內戰結束,作為全越南的統治者,越南政府再繼續親華,不僅得不到太多好處,反而會得罪蘇聯,更必須放棄對邊境和南海的領土主張——這是巨大的潛在利益。
而摒棄中國,以當時中國的國力和國際形勢,中國也無力對越南做出全方面報復。所以,越南在統一後立刻與中國翻臉,是符合其國家利益的。中國除了通過邊境戰爭消耗越南,也無法展開進一步報復。
但今時不同往日。如今的中國,經過三十年的改革,地緣實力已極大恢復,基本坐上世界第二大國交椅,且國力穩步提升。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越南效法先賢,採取親華立場,將會像古代一樣,承接來自中華文明的巨大影響。
在緊靠中國的情況下,紅河平原的地緣價值將大幅提升,重新像古代一樣,確立對湄公河平原的優勢地位。這對紮根北越的政治與資本權力來說,自然是求之不得的。
當然,湄公河平原不會樂意接受這種格局。但它們無力改變——三十年前,中國貧弱至極,尚且能幫助北越攻滅有美國鼎力支持的南越,何況今日?
而對中國而言,扶植北越、壓制南越,也符合其利益。
東南亞國家中,越南與中國地緣關系最為緊密,這一點從古到今從未改變。而越南南北縱貫的地理條件,決定了其一旦倒向中國,中國可以以其南段湄公河平原為基點,大大加強對中南半島遠端、馬六甲海峽東側的控制。
只不過,湄公河三角洲與中國相隔較遠,地緣關系疏離,以中國之力直接經營,成本較高、難度較大。但如果借北越之手,逼其就範,則事半功倍。而且,紅河平原與中國的地緣關系,也決定了以北越為根基的越南政權更容易受中國影響、掌控。基於這種借勢的考慮,中國倒也樂意支持北越。
一場北越有意、中國有心的合作,本應該容易達成才對。可南海的存在 ,卻使它看上去有些遙遙無期。
作為一個國土條狀分布,海岸線漫長的臨海國家,南海對越南的誘惑是可想而知的。在這一點上,無論北越還是南越,利益均高度一致。
而對中國而言,南海更是核心利益所在,這比在借湄公河三角洲影響東南亞遠端區域要重要的多。所以,中國不可能為了拿南海去換取對越南的影響——越南也沒這個資本。
所以,現在的越南政府,實際上已經陷入了多重困境——政權中佔主導的北越勢力,理所當然的要維護北越對整個越南的主導權,可以南海為代價換取中國支持又是絕對不能接受的。這樣一來,就給了南越可乘之機。
以總理阮晉勇為代表的南越勢力本就與中國疏離、又要奪北越之權,所以態度強硬,大煽反華之風。而風潮一起,北越勢力被國家大義所困,愈發不敢向中國妥協——否則等同於政治自殺。
只是,如果長期與中國交惡,紅河平原得不到來自北方的支持,只會被湄公河三角洲越甩越遠,最終喪失對國家的主導權。無論北越勢力表面如何強硬,內心也終究明白這一點;加上中越兩國巨大的國力差距,翻臉後越南肯定吃虧更大。基於這種考量,使他們無論出於私心還是公義,都不敢真正與中國撕破臉皮。於是今日越南政府對華「罵而不破」奇怪格局,也就不足為奇了。
當然,任由越南這種形勢發展下去,對中國的越南戰略是不利的。只不過,出於更為重要的南海利益的考量,越南利益的損傷在所難免——魚與熊掌不可兼得,舍魚而取熊掌是也!
而換一種角度考量,這種中國對越戰略的受挫,其實也只是暫時性的。南越在經濟上優於北越是現實,但要將這種優勢轉化到政治上,最終奪取北越的主導權,卻遠非一日之功。只需要北越再撐上一段歷史時期,導致越南不成為中國累贅,等到中國在東亞戰略布局完成,成功破掉美國主導的現有格局,那麼回過頭來扶植親華勢力,也只是舉手之勞而已。
而如果中國破局失敗,那麼即便越南今日開始就倒向中國,亦無甚意義。
綜上所述,有進有止,在不過分刺激越南民族感情的情況下經營南海,正是中國現階段最實惠的選擇。
至於越南,既然無法和中國翻臉,那也只能眼瞅著中國小步前進,然後以待天命了。如果中國最終破局失敗,北越勢力自然也政權難保,奪權成功的南越勢力大可以趁機經營南海。但如果中國成功,越南也只能埋頭認命。
9. 越南沒有蘇聯罩了,怎麼還敢和中國叫板。
原因很簡單,二個字——利益。
當利益有多大,膽量就有多大……
別國參與其中就是它們也能從中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