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河內是個什麼樣的佛教聖地
河內是越南首都,越南第二大城市,地處紅河三角洲西北部,位於紅河與墩河匯流處,四周分別與河北省、北太省、永富省、河西省接壤。紅河從市區旁邊緩緩流過。
河內是一座擁有1000多年歷史的古城,從公元11世紀起就是越南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歷史文物豐富,名勝古跡遍布,享有「千年文物之地」的美稱。市區內寶塔高聳、寺廟林立,整個河內據說有200多座大大小小的寺廟,河內的寺廟、道觀、家祠數量之多,超過了國內的大部分城市。其中最有名氣的當屬獨柱寺與鎮國寺。
佛教史上有名的《牟子理惑論》出現於公元2世紀末,作者牟子。牟子從蒼梧奉母到交趾居住,並篤志奉佛,著《理惑論》37篇,宣揚佛教。由此可知,此時越南已有佛教的傳播。此後,佛教經多種途徑傳入越南。首先,由於中國中原戰亂,大批士民流入交州,將佛教帶入;其次,南亞、西亞的移民及僧侶從海路進入交州,傳入佛教;第三,也可能經由緬甸、雲南進入紅河谷地。據義凈說,當時占婆的佛教徒大部分屬於正量部,也有少部分是一切有部。這可以說是越南佛教的初傳期。
6世紀後,越南的僧團逐漸形成,有了宗派的分別。574年,印度僧人比尼多流支(滅喜)到達長安,後來師事禪宗三祖僧璨,580年至交州住法雲寺,弘傳禪宗。這一派系稱為「滅喜禪派」,又稱「南方派」,共傳十九代法主,活動於公元580~1216年之間。著名禪僧有法順、萬行、惠生等。
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唐代僧人無言通游化至北寧建初寺,創立新的禪派,稱「無言通禪派」。無言通師從百丈懷海,宣傳中國惠南一系的南宗禪。由於這一派實行面壁禪觀,所以也稱為「觀壁派」。這一派是越南佛教的主要宗派,歷經十五代,活躍於公元820~1221年間。
越南禪宗的另一個宗派是雪竇明覺派,也稱草堂禪派,是北宋雲門宗僧人草堂所創。草堂是雪竇重顯的弟子,到越南後受到李聖宗重視,被封為國師,住開國寺。這一派主要傳「雪竇百則」,提倡禪凈一致,把修禪與念佛結合起來。草堂派傳五代,活動於1009~1205年間。
竹林禪派,承襲無言通派法統。公元13世紀間,越南陳太宗受教於由中國去越的天封禪師,又從宋朝德誠禪師參學。後傳至陳仁宗,更篤志禪學,出家為僧,稱為竹林調御,被奉為竹林禪派初祖。這一派以臨濟宗為主,宣揚佛法不離世間法,主張坐禪,採用「臨濟宗,四賓主」的師徒問答方式傳道,並企圖調和儒釋道三教。此派是陳朝時期越南佛教的主要派別,對越南佛教的發展影響很大。
17世紀,越南佛教復興。竹林禪派名僧白梅麟角將竹林教義與凈土宗融合為一體,在河內創立了新教派蓮宗。主張禪教雙運,以教為眼,禪是佛心,以阿彌陀佛為禪的公案,實修上專念彌陀名號,藉此開悟。此外,越南北方有中國僧人拙公創立的拙公派。這一派以臨濟宗為主,但受到凈土宗影響,也稱為竹林新派。在阮氏王府統治下的南方,中國僧人原紹創建了臨濟正宗的原紹禪派,造平定十塔寺,宣揚禪凈並修的教義,在越南中部和南部有相當影響。後來,了觀加以總結、改革,創建了了觀禪派。
1848年,越南南部西安寺主持段明嬡、寶山奇香組織寶山奇香派,提倡無寺、無僧、念佛和「四思」(思祖先、思國家、思佛教三寶、思人間)的教義,在湄公河三角洲農民中廣為傳播。
⑵ 越南河內的治安狀況如何
曾經去過越南河內兩次,呆了一個多月。
河內交通混亂,但是治安感覺還是不錯的,我有幾次晚上十二點多還在外面打車都沒事。而且那麼久也沒有聽說過打架斗毆,殺人放火的事情。
在河內的外國人是很多的,你晚上到還劍湖走走,會發現很多語言(英語、中文、韓語、日語等),那裡是個浪漫的地方,還有很多越南的情侶依偎在湖邊的石凳上,一派和諧的場景,所以越南人並不排外。
當然最多的外國人是中國人,你走在大街上有時候都能聽到普通話。可以說,越南老一輩的人對中國還是很有感情的,很多都會講中文。但是最近這幾年中國人去那裡實在是太多了,三教九流,有些人的有些行為敗壞了中國人在那裡的名聲。曾經有一個越南女孩子跟我說,在越南的外國人,中國人是最不受歡迎的,當然只是相對的。絕大多數中國人在越南還是很好的,其實我在那裡那麼久,也沒感覺他們對我有什麼不友好的地方。
特別是現在越南的年輕人,思想很開放,待人熱情。我剛去的時候迷路了,還是幾個越南年輕人幫助我找到我的朋友。後來我在那認識了幾個大學生,常常騎著摩托車帶我去喝咖啡,那咖啡店的小夫妻也是學漢語的。
其實很簡單,你對別人友好,別人自然也會對你友好。在民間,一般時候,不要考慮政治色彩。
⑶ 甚至都沒有我國小縣城繁榮,越南首都河內並不窮,為何卻如此不堪
提到越南大家首先會聯想到什麼詞彙,其實越南的一些城市也並非大家所想像的那樣窮,越南首都河內並不窮,可是甚至都不如我國的小縣城繁榮,為什麼會如此不堪呢?
越南一直以來都非常落後,這個國家的科技並不發達,更別說有什麼突出的領域了,越南在許多的外國人眼裡就是貧窮的代名詞,而很多來到越南的遊客無非就是想目睹一下不一樣的風土人情。
越南河內雖然是越南的首都,也算得上是一線城市了但是缺少現代化建設,這與越南的經濟水平有著一定的關系,其次越南為了保護首都文化遺產也很抗拒存在現代化建設,越南人缺乏前瞻性,所以才導致河內一直破敗不堪。一個國家哪怕經濟並不是特別發達,但是總會有一個比較現代化的城市但是在越南完全沒有,而如今越南想要做出改變可謂是非常艱難,而河內這座城市對於不少人來說也是非常陌生的。
⑷ 越南的文化習俗
一、飲食
越南菜餚既美味,雅觀,而且營養豐富。在南方,人們可常吃到調味品濃厚的菜餚,而北方的食譜卻帶有中國清雅的風味。越南人主食米飯,此外,牛肉或雞肉粉條也是越南人民的主要食品。由於海岸線長,越南的海產既多又新鮮,而且價格相當便宜。
二,服飾
越服形制類似中國的漢服。越南苗族、瑤族的服飾與中國苗、瑤族大體相似。進入寺廟或參加重要的儀式時不應穿著西裝短褲、短衣。
二、語言
在越南,主要語言是越語,今日,學外語運動較為發展,尤其是在河內、胡志明市、順化、峴港等大城市裡英語、法語很通用,各家旅行社的導游會講英語、法語、俄語、漢語、日語、德語、西班牙語等。
三、過春節
亞洲只有少數幾個國家過春節和中國大致相同,越南便是其中之一。越南人家春節的時候必備的兩樣東西是是金桔和桃枝。金桔寓意吉祥如意,財源廣進;桃枝則是用於辟邪,在這里春節是非常重要的階梯,因此會持續相當長一段時間。
在越南過春節也有貼春聯、除夕守歲的習慣。也有到親友家拜年的風俗。最早到家裡拜年的客人特別受重視,據說他會給主人帶來好運。
四、越南文化
越南文化是在漢文化的影響下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在語言、文學、音樂、美術、戲劇、哲學、習俗等方面,隨處都可見到漢文化的特徵。越南也使用十二生肖,但其中一個生肖和中國不同:中國的「兔年」,在越南成了「貓年」。
⑸ 越南河內怎麼樣
河內是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的首都。位於紅河三角洲西北部,紅河與墩河匯流處。是越南政治、經濟、交通和文化的中心,也是越南北方最大的城市。
河內市面積為597萬平方公里。通用語為越南語。主要信奉的宗教有佛教和天主教,還有好教和高台教等。
河內的氣候屬於熱帶季風氣候,氣溫高,濕度大,風雨多,旱季和雨季明顯。一年當中有120天至150天下雨。年平均降水量為3000毫米左右。
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原稱越南民主共和國。1950年1月18日中國同越南建立外交關系。1994年10月6日北京和河內結為友好城市。
河內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1945年越南八月革命勝利後,被定為首都。它有「百花春城」的美稱,樹木終年常青,鮮花四季盛開,風光綺麗,具有熱帶城市的特色。市區內外湖泊星羅棋布,著名的有還劍湖、西湖、竹帛湖等。
1945年9月2日,胡志明主席在巴亭廣場宣讀越南獨立宣言,宣布越南民主共和國成立。廣場長越320米,寬約100米,可容納20萬人,東面建有巴亭會堂。胡志明主席陵坐落在廣場西端。河內市區以還劍湖為中心,數條筆直的大道縱橫排列,其中以桃街、糖街、炯前街和同春街最為繁華、熱鬧。
河內自16世紀起就已經發展成為重要的貿易港口。殖民統治時代,一般日用品也靠進口。越南解放後,發展了機械、化肥、建築材料、紡織、製糖、卷煙等工業。河內現有機械、化工、輕工企業180多家。
河內是越南最大的交通樞紐,為鐵路和公路、水路的中心。其鐵路南可抵胡志明市,北可達太原,東可達海防,西北可達中國雲南,東北經諒山可達中國廣西。其中河內至胡志明市線,全長1730公里,為越南南北交通的大動脈。公路以河內為中心向四面八方輻射,通往越南各地。水路可由紅河向東直達大海。越南首都國際機場在河內西北45公里處,現有河內到金邊、萬象和曼谷等地的國際航班和河內到胡志明市、富拜、芽庄等九個城市的國內航線。
河內有大專院校29所。其中主要的院校有綜合大學、網路大學、外語師范大學、醫科大學、師范大學等。河內有許多科研機構,義都科學研究中心是目前越南最大的科研中心。設在河內的廣播、電視機構有越南之聲廣播電台和越南中央電視台。越南的25個出版社全部集中在河內市,最重要的有真理出版社、教育出版社、文學出版社等。河內發行的主要報刊有《人民報》《人民軍隊報》《新河內日報》等。
河內每年的主要節日有,統一日(4月30日)、國慶節(9月2日)、建軍節(12月22日)。民族節日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其時間和風俗習慣與中國的傳統節日大致相同。
河內被譽為「千年文物之地」,名勝古跡很多。著名的有位於巴亭廣場西南的獨柱寺,位於還劍湖北部的玉山祠,位於巴亭廣場以北的鎮武觀,以及奉祭孔子的文廟和蓮派寺。此外,河內還有二征廟、浪寺、石夫人寺、象伏寺、金鼓祠和醫廟等。
越南北部有著名風景區香山,距河內市區60公里,原名香積山,包括十幾處古寺以及溪澗、峰巒、岩洞奇景,山奇水秀,景色壯麗。每逢春季,香積寺舉行盛大廟會,遊人如雲。香山特產青梅聞名於世。
更多的資料在下面的網站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