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小的越南,當年和宋朝為何會形成南北朝的關系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國演義》
上面這段相當大氣磅礴的話是對中國歷史的精準描述,中國歷史上盡管統一是主流,但畢竟農業時代長久維持大一統帝國體制很困難,動亂時期就會出現地方勢力自立甚至國家分裂的情況。但由於「中國認同」深入人心,所以這些政權通常也都會認同自身是「中國」的一部分。
不過,歷史上有這么一個詭異的情況,現在聽起來估計很令人匪夷所思。有一個國家,它認為自身和北宋是南北朝關系,可能有人會說那一定是遼朝了,遼朝的確有類似的想法,這沒什麼奇怪的,但這里說的不是遼朝,而是越南!
是的,在當時的越南人心中,越南和宋朝屬於南北朝關系!
當時的越南政權也是如此,他們雖然獨立了,但可從來沒有否認自己是「中國人」,在他們的定位當中,自身就是一個割據政權。但後來中國歷史的走向大家都知道,是宋朝大致完成了統一。
Ⅱ 中國與越南的歷史淵源
古越南人屬於中國百越族的一支,公元前214年,秦軍征服南越,設立三郡,其中象郡就在越南北部。
創立越南王國的君主最早均為古中華人。越南在秦朝被鬆散地統一,在秦漢的改朝換代中,開國國王當然也是中國人,開國前是秦王朝南海郡民軍司令,乘秦末內亂而獨立為南越王國(首都廣州,管越南北部)。
在公元前2世紀漢武帝及其後的開疆拓土戰爭中,中國將其並入漢國,故土的越南北部分為數郡(越南河內的交趾郡,越南清化的九真郡,越南東河的日南郡)。
公元4世紀東晉時代,中國開始分裂了長達260年的最長、最大分裂,直到隋朝,此時越南北部依然繼續接受中國文化的影響。
中國的大分裂給南方偏遠地區也帶來一些好處,因受中國北方戰亂的影響,大量漢人從北方中原一帶大量南遷到原來沒有太多中華文化的地方,如廣東、廣西、福建和越南等,這些人各種各樣,但最主要的成分卻是著名的客家人(在當時即為漢人)。
在當時幾個地區的漢文化都不高,而且差不多。不幸的是,盡管有大量的華人移民到越南,但那是因各種戰亂而南遷的中華人,他們的南遷都是不得已而為之的舉措。因為殖民和移民的原因,相當部分的越南人多少有華人的血統,甚至說在1000年前他們就是中國人亦無不可。
中國的第二個黃金時代的唐朝帶給中國對外的最大成功,是恢復隋朝的固有疆土。唐王朝最初的目標只希望排除北方突厥汗國的威脅。可是接連不斷的軍事勝利,刺激了當權者的雄心,使唐王朝的疆域回到盛漢王朝時的版圖。唐朝立國60年後,越南重新並人唐帝國,設安南總督府於河內。
唐末的勢微有如漢末,非中華本土部分全部脫幅而去,需要下一個鼎盛的帝國重新拿回。當下一個強盛帝國久久不來時,那這些地區就獨立成功了。
事實上世界歷史上強大帝國周圍的國家,大都是以這種形式完成獨立過程的。南漢王國(建都廣州),幾乎重復了此前800年前漢朝吞並南越王國前的態勢。
越南的失去與宋王朝的軟弱有關。宋朝初曾擺平了獨立了60年左右的南漢王國,但對南漢王國中的越南部分則不在乎了。
本可收復北越南部分,但在宋朝皇帝自己的不爭氣和偏安習性上,加上越南人的乖巧,一個交趾王國遂在中國批准之下,合法成立。第一任交趾國王死後,宋帝國派了些兵想收回,但不幸敗回。
3年後越南人假裝謝罪,同時要求冊封,人類歷來有承認既成事實的習慣,只好同意,第二任交趾國王於是又產生了。後來1000年左右的沖突中,每每越南人一下跪表示謝罪和悔意,古近代中華帝國就會滿意。交趾王國也採用事奉大國政策,對中國的恭順程度,較之高麗王國,有過之無不及。
明朝時因越南的內亂給了明帝國一個機會,派兵攻入越南,此時交趾王國已改名安南。於是,中國宣布撤銷安南王國,改稱交趾省。這個10世紀起脫離中國而獨立的國土,再回歸祖國。但經400餘年的隔絕,統一的條件已非常不成熟,維持了20年的時間後,明朝終於鬆手。
此後近500年的時間里,沖突僵持一陣後,越南每每乞求清朝寬容,古近代中國大都面對現實而又顯大度,只求一個名義上的宗主國。
而另一個唐時的殖民地朝鮮自唐末脫離中國後,中國再沒去打擾過它,而且一直受到中國這個宗主國的到保護,至今已獨立了1100年之久,這些年中若有沖突發生,妥協的方式有如越南對中國。
公元前111年,漢武帝平南越設九郡,其中三郡就是越南北部和中部。此後直到五代十國,越南都成為中國封建王朝的郡縣,也就是越南的「郡縣時代」。
在此期間,越南的經濟和文化都得到發展,人民起義也未曾斷絕。到了五代十國,由於中國分裂,安南地方勢力便乘機獨立,建立吳氏割據政權。此後越南又屢次變故,南宋時,越南李氏王朝李英宗被封為安南王,越南正式擁有國號。
李朝政權鞏固後,開始南侵擊敗占婆,他們也曾在北宋時北侵中國,但被宋軍擊敗。1225年,越南進入陳朝統治,陳朝繁榮強大,還曾成功地擊敗了侵略越南的蒙古軍隊,維護了國家獨立。
明代時,因外戚奪權,胡朝建立,明成祖派兵干涉,滅胡朝,佔領越南十三年,後不得已撤軍。越南又進入黎朝時期,此時期的越南軍,南滅占婆、北侵大明,還迫使寮國臣服。黎朝末期,越南分裂,隨後便被西方殖民者控制,後來淪為法國殖民地。
因為越南與中國戰事不斷,所以北部邊疆存在不少領土糾紛,至今未能妥善解決。
(2)越南與南朝有什麼關系擴展閱讀
歷史沿革
北屬時期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的公元前214年,派大軍越過嶺南佔領今日的廣西、廣東、福建,征服當地的百越諸部族,秦朝在這一帶大量移民,設立了三個郡,其中越南北部(即駱越)歸屬於象郡管理。
秦朝末年天下大亂。公元前203年,秦朝的南海尉趙佗自立為南越武王(後改稱「南越武帝」),首都在今廣州。越南中北部成為南越國的一部份。
公元前111年,漢武帝滅南越國,並在越南北部和中部設立了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在之後長達一千多年的時間里,今越南中北部一直是中國各朝代(漢朝、東吳、晉朝、南朝、隋朝、唐朝、南漢)的直屬領土,越南歷史上將這一時期稱為「北屬時期」或「郡縣時代」。
東漢末年(公元192年),今越南中部的占族人區連殺死漢朝的日南郡象林縣令,占據了原日南郡的部分地區,以婆羅門教為國教,建立林邑國(後稱占婆國),與東漢以順化為界。
隋朝時被隋煬帝派兵滅國,置三郡,唐朝時復國,與中國以橫山為界。1190年至1220年,占婆被真臘佔領,後復國。
Ⅲ 朝鮮越南與中國的歷史關系
前108年漢武帝吞並衛氏朝鮮,設立了樂浪(平壤)、帶方、真蕃、臨屯四郡,史稱漢四郡(聽說郡首都是當地的土著而根本不是來自長安-洛陽的漢族流官),統治著朝鮮半島中北部。前82年,漢昭帝劉弗陵廢棄真蕃、臨屯兩郡。同時,朝鮮半島南端出現三個小國——馬韓、辰韓、弁韓,史稱三韓(朝鮮族的祖先)朝鮮半島上還存在伽椰等國家政權。北部的則樂浪、帶方一直穩定地屬於中國的漢、魏、晉管轄。 313年,高句麗趁西晉的混亂和衰落,吞並了帶方、樂浪,成為朝鮮半島最強大的國家。過了三年,西晉滅亡。337年,慕容光在遼寧建立前燕,首都義縣, 352年滅掉漢族冉魏政權,370年被前秦滅亡。384年,慕容垂在定州建立後燕,398年慕容寶被北魏戰敗,逃到老家義縣,407年,後燕高句麗族大將高雲處死慕容熙建立北燕,後來漢族人馮跋成了北燕皇帝,統治著整個遼寧省,高句麗對北燕稱臣。346年和356年,馬韓中的一個小部落統一馬韓諸部,建立了百濟國,國王姓扶餘,系從北方南遷的高句麗人;另一弁韓中的小部落則統一了弁韓、辰韓諸部,建立了新羅國,國王姓金,系本地人士。朝鮮半島出現三足鼎立的局面。369年,倭侵佔弁韓(今韓國慶尚南道釜山),建立任那地方,設「日本府」統治之。百濟也成為倭的朝貢國。384年,佛教由東晉僧侶傳入百濟。391年,倭渡海大破百濟、新羅。396年高句麗好太王征伐百濟,百濟臣服。但是,399年,百濟又勾結倭,進攻新羅,倭軍一時遍布新羅。400年高句麗派兵支援新羅,追至任那和加羅。404年,倭軍侵入帶方,又被高句麗打敗。 413年,倭改變策略,主動和中國南朝漢族政權修好,想借中國南朝的權威加強在朝鮮半島的剩餘勢力。438年,倭王要求南朝宋武帝封他為「使持節、督倭· 百濟·新羅·任那·秦韓·慕韓六國諸軍事、安東大將軍、倭國王」,妄圖取得在朝鮮半島的霸主地位,被宋武帝拒絕。420年,南朝宋順帝為了牽制強大的高句麗,將百濟王封為「鎮東大將軍」,但新羅與南朝宋沒有聯系。出於同樣目的,封倭王為「使持節、都督倭·新羅·任那·加羅·秦韓·慕韓六國諸軍事、安東大將軍、倭國王」。 439年,鮮卑族的北魏滅掉漢族的北燕,統一中國北方。亡國的北燕皇帝馮弘跑到高句麗居然繼續在高句麗國王面前作威作福,被高句麗幹掉。五世紀下半葉,倭在朝鮮半島勢力衰退,而以平壤為中心的高句麗勢力逐步強大。後來甚至乘北魏內亂,佔領北魏領土(今遼寧省和河北北部)。這就是現在的韓國人聲稱遼寧和河北省都是韓國領土的歷史淵源。436年,475年,高句麗攻破百濟首都漢城,百濟遷都熊津,力求在南方擴大疆土。479年,倭出兵新羅,蝦夷族士兵起義,不戰自亂。512年,百濟要求倭割讓任那四郡,倭被迫答應。562年,任那政權被新羅所滅亡。這對倭是沉重的打擊。 589年,隋朝統一中國,新羅也逐步強大起來。600年,倭為恢復在任那的統治,遠征新羅,雖然取勝,但沒有達到目的。隋朝也多次進攻高句麗。618年,高句麗派使者到倭聯絡通好。同年,唐朝建立。**5年,唐太宗也派兵進攻高句麗,同時與新羅保持良好關系。 660年,百濟受新羅和唐朝的夾攻,首都陷落,國王被俘,百濟遺臣鬼室福信向倭求救,倭乘機出兵朝鮮。663年,新羅和唐朝在白江村(今朝鮮錦江)大敗倭軍隊,滅了百濟。665年,高句麗發生內亂,668年,高句麗被唐朝滅亡。但高句麗在中國乃至整個東亞歷史上的影響是巨大的,並且對今天的朝鮮族的形成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高句麗在遷都後改稱高麗,高麗國亡後,其國民扶餘人貊貉人主要流入唐朝和渤海,融入漢族和滿族,進入朝鮮半島的只是極少數;今天的朝鮮族的主體來源於半島的土著三韓族;因此高麗之對於朝鮮族的影響主要是在精神上而不是在血緣上,這與拓跋鮮卑人對漢族的影響只是精神而不是血緣頗有些類似之處]。唐朝在平壤建立安東都護府。朝鮮半島僅剩下新羅和唐朝勢力。倭又很快和新羅恢復了國家關系。907年,唐朝滅亡。935年,王建推翻新羅王朝,建立高麗王朝(王氏朝鮮)。936年,乘中國的分裂,高麗統一朝鮮半島。英語中KOREA就是「高麗」的譯音。 1368年,明朝推翻元朝。1392年,李成桂推翻高麗王朝建立李氏朝鮮,明太祖朱元璋同意「朝鮮」作為李氏政權的國號,這是「朝鮮」作為國號的開始。李氏朝鮮尊明朝為永世的父國和天朝,直到甲午戰爭後朝鮮「獨立」為止。
在秦始皇吞並六國、統一中原之後,他又繼續出兵征伐「嶺南」,[1]並於公元前214年兼並嶺南地區。秦帝國於公元前207年崩潰後,前秦將領「趙陀」趁機佔領嶺南並於公元前204年建立「南越國」並定都於「番禺」[2](張榮芳、黃淼章1995:56-68)。公元前111年中國漢朝的漢武帝出兵殲滅「南越國」,並在其地設「交趾部」,分為九郡。其中三郡「交趾」、「九真」和「日南」相當於現今「越南」之北部和中北部地區。從那時起越南第一次正式被納入中國的版圖;而在越南也將此歷史稱為第一次北屬時期(陳重金1992:28)。[3]
公元939年,越南利用唐朝末年大亂之時脫離中國的直接統治而獨立;雖然是獨立,但是越南仍必須定期向中國朝貢並承認中國的「宗主國」地位;這藩屬關系一直到十九世紀後半段法國侵略越南,才由法國取代中國的宗主國地位。(SarDesai 1992:19)
在越南獨立、但稱臣於中國的期間,越南也和中國一樣建立起封建的社會制度。特別在李朝(公元1010-1225)和陳朝(1225-1428)時期,越南從中國引進各式政治、文物制度,特別是「科舉制度」和「儒家思想」來穩定朝代的封建基礎。換一句話說,雖然越南不再受中國的直接統治,但是中國對越南仍有極大的影響。(SarDesai 1992:21)這也是為什麼越南已故近代的歷史學者陳重金(Tran Trong Kim 1882-1953年)在他的名著《越南通史》[4]里感嘆地說:
...不管大人小孩,誰去上學都只學中國歷史,而不學本國史。詩賦文章也要取典於中國,對本國之事則是隻字不提。國人把本國歷史看成微不足道,論為知之無用。這也是由於自古以來自己沒有國文,終生只藉助於他人的語言、他人的文字而學,什麼事情都受人家感化,而自身無任何特色,形成像俗語所說 「嫌里媚外」 的那種狀況...(陳重金1992:1-2)
公元1858年,法國利用傳教士受迫害做藉口而向越南出兵。越南末代朝廷「阮朝」不敵法軍,而於1862年割讓南部「嘉定」、「邊和」、和「定祥」三省給法國以求和。當然法國並不以此為滿足,稍後並陸續侵佔其他各省,終於於1885年完全征服越南。越南遭受法國襲擊之時亦曾向中國求援,然當時之中國已病入膏肓,所派遣前來應戰之軍隊並無法有力遏止法軍之侵略。最後中法雙方於1885年簽定協議停戰的「天津條約」。在條約中,中國正式放棄對越南之宗主國地位並承認越南改由法國保護(陳重金1992:406)。從此越南受法國的直接統治,直到1945年胡志明利用二次大戰剛結束之國際局勢宣布越南獨立並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國」之後,情勢才開始改變。
在胡志明宣布越南獨立之後,法國及各國政府並未馬上承認越南民主共和國之合法性,法國甚至起兵鎮壓獨立運動者。為求建國,越南人民也興起10年的抗法獨立戰爭,直到1954年的日內瓦協議(Geneva Accords)才確立越南獨立的合法性;然而在歐、美、蘇聯及中國的介入下,越南隨即被一分為二,也就是我們所認知的「南越」和「北越」。南北分裂之局面持續到1975年,當美軍從越南撤退且南越首都「西貢」淪陷於越共手裡,才由越南共產黨一統南北。南北越於1976年正式合並,改國號為「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定都於「河內」;此統一局面一直維持到現今仍不變。
越南幾個王朝的開國國王本人或其始祖全為華裔,例如吳朝的吳權(冀人)、丁朝的丁部領(粵人)、前黎朝的黎桓(蜀人)、李朝的李公蘊(閩人)、陳朝的陳日煚(閩人)(煚讀jiong3聲)、胡朝的胡季犛(浙人)、莫朝的莫登庸(粵人)、後黎朝的黎利(閩人)、鄭朝的鄭檢(閩人)、阮朝的阮福映(閩人)等等。
總而言之,朝鮮被中國直接統治的時間比較短暫,大多數時間都是屬國。而越南被中國直接統治時間超過1000年,而且即使在非直接統治的絕大多數時間也自認為中國南朝,其人民在近代以前也一直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甚至對於漢字的讀音,越南人一直認為自己的讀音才是古漢語音,而現在的漢語是與北方少數民族融合後的非正統漢語。從這個意義上講,越南可以說是中國失去的國土,比內蒙、西藏、新疆更應該屬於中國。
Ⅳ 古代中國和越南的關系是怎樣的請盡量詳細一些,謝謝!!
中國是越南的宗主國。
——————————
以下文字來自維基網路【越南歷史】條目:
根據越南的神話傳說,越南歷史可從現代上溯至4000年前。越南人的族淵可上述到百越民族,越者粵也。今日中國長江以南大部地區幾乎皆百越族活動的范圍。百越族裔分為東甌、閩越、南越、山越、以及雒越等部落聯盟。秦漢時期中原軍隊逐漸兼並了越人的領地,並向當地殖民,部分越族與遷徙而來的漢族融合,或者遷居到南方至今日的越南一帶。在前1世紀至10世紀的大部份時間中,越南是在中國古代各政權的統治之下。968年,丁部領統一境內的割據勢力而建國,在李朝建立後受中國宋朝承認其主權。在脫離北屬之後的歷史中,越南成為中國的朝貢國或藩屬國。
大蒙古國時期,越南曾擊退蒙古人的入侵。元朝建立後,越南又曾兩次擊退元軍的入侵。在中國明朝建立後,由於越南陳朝君主遭外戚胡季犛篡奪,國內混亂,明應陳朝的遺臣請求推翻胡氏政權,明軍佔領越南後便著手進行直接統治,設郡縣、置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在越南推動儒學,嘗試重新推動漢化統治。不過在明成祖死後數年,黎利將明軍趕出越南,但承諾維持與中原政權的宗藩關系,之後作為中國的藩屬國,又重新恢復獨立。
在19世紀中葉後,法國開始入侵越南,並在西貢設立殖民政府;中國為確保對越南的宗主權導致了中法戰爭,結果清朝戰敗,雙方簽訂了中法新約,使越南正式成為法國殖民地,是為法屬印度支那的一部份。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日本佔領了越南。戰後,法國企圖重新控制越南,但最後奠邊府失守,法軍退出越南。
日內瓦會議把越南分割成南北兩部份,並承諾將推行越南統一的選舉,但這選舉並未舉行。在越戰時,北越由蘇聯及中共支援,而南越則主要由美國支援。這場戰爭不僅導致幾百萬名越南人死亡,美軍也傷亡慘重。1973年3月美國撤退。1975年4月西貢(今胡志明市)被北越軍隊佔領,戰爭結束。在越南統一之後的10年間,越南赤貧,國內政治壓迫、國外經濟孤立。1986年,執政的越南共產黨開始改變其經濟政策,學習市場經濟和對外開放投資的模式,此政策稱為「革新開放」。
Ⅳ 越南的由來
古代越南北部屬於百越中的雒越之地(又作駱越,是越南主體民族京族的祖先)。中國皇帝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的公元前214年,派大軍越過嶺南佔領今日的廣西、廣東、福建,征服當地的百越諸部族,中國在這一帶設立了三個郡,越南北部(即駱越)是中國象郡的一部分。
公元前111年,中國皇帝漢武帝滅南越國,並在越南北部和中部設立了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在之後長達一千多年的時間里,今越南中北部一直是中國(漢朝、東吳、晉朝、南朝、隋朝、唐朝、南漢)的直屬領土,越南獨立後將這一時期稱為「北屬時期」或「郡縣時代」。
10世紀,中國進入五代十國時期,中國四分五裂,越南(當時叫安南)脫離了中國的控制。
938年的「白藤江之戰」,吳權擊敗中國南漢,939年稱王,史稱前吳王,建立吳朝,是越南脫離中國之始。但吳權只有稱王沒有建立國號,且未能有效統治越南北部。
1771年,爆發西山起義,阮文惠三兄弟先後滅阮、鄭,統一全國,建立西山朝。後黎朝末代君主黎維祁逃往中國,請求清軍援助其復國。西山軍在1789年擊退了清朝干涉軍,後黎朝徹底滅亡。1802年,原阮氏家族的後代阮福映在法國支持下滅西山朝,建立阮朝(1802年~1945年)。次年阮福映遣使宗主國中國,請求改國號為「南越」,最終嘉慶皇帝下賜國號「越南」,並冊封阮福映為「越南國王」。這就是越南國名的由來。
Ⅵ 南朝陳霸先 和越南的陳朝有什麼關系嗎
這兩者應該沒什麼關系,至少目前公開的資料未見這兩者有什麼必然聯系。但越南的實際建國者陳守度和第一位正式的開國陳煚(陳守度的侄子),根據資料上說,其先祖為中國閔人(即:福建人)。
尤其是陳煚(1218年-1277年)。雖然《大越史記全書》並沒有明確記載陳煚的祖籍來自何方。不過在中國的野史中流傳著兩種不同版本:第一種版本稱,陳煚原名「謝升卿」,來自福州長樂邑,後經邕州(今屬中國廣西)入安南,被安南丞相招為贅婿,改姓為陳。第二種版本稱泉州晉江安海鎮的陳厝坑,後渡海至安南做生意之後成為李朝的入贅駙馬。
雖野史不可盡信,但據兩種版本的野史推斷,陳煚的祖籍確為中國福建。至於說,這叔侄倆與大約700多年前的陳霸先(503年—559年,浙江長興人)或其陳氏宗族有沒有什麼關系,還有待考證~~
Ⅶ 越南在歷史上是中國的嗎
越南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是屬於中國的,直到秦末漢初,越南才脫離中國 自立 雖然自立但是在此後的時間里一直是中國的藩屬國,直到1945年胡志明宣布越南獨立後才正式劃清與中國的關系。
歷史上,越南中北部長期為中國領土,968年正式脫離中國獨立建國,之後越南歷經多個封建王朝並不斷向南擴張,但歷朝歷代均為中國的藩屬國。19世紀中葉後逐漸淪為法國殖民地。1945年八月革命以後,胡志明宣布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國,1976年改名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1986年開始施行革新開放,2001年越共九大確定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越南共產黨是該國唯一合法的執政黨。越南也是東南亞國家聯盟成員之一。
越南,全稱為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英語:Socialist Republic of Vietnam,越南語:Cộng hòa Xã hội Chủ nghĩa Việt Nam),是亞洲的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位於東南亞中南半島東部,北與中國廣西、雲南接壤,西與寮國、柬埔寨交界,國土狹長,面積約33萬平方公里,緊鄰南海,海岸線長3260多公里,是以京族為主體的多民族國家。
Ⅷ 越南以前是中國領土嗎 如果是請問是哪個朝代
是的,秦朝、漢朝、隋朝、唐朝等時期越南都是中國的領土。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的公元前214年,派大軍越過嶺南佔領今日的廣西、廣東、福建,征服當地的百越諸部族,秦朝在這一帶大量移民,設立了三個郡,其中越南北部(即駱越)歸屬於象郡管理。
秦朝末年天下大亂。公元前203年,秦朝的南海尉趙佗自立為南越武王(後改稱「南越武帝」),首都在今廣州。越南中北部成為南越國的一部份。
公元前111年,漢武帝滅南越國,並在越南北部和中部設立了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在之後長達一千多年的時間里,今越南中北部一直是中國各朝代(漢朝、東吳、晉朝、南朝、隋朝、唐朝、南漢)的直屬領土,越南歷史上將這一時期稱為「北屬時期」或「郡縣時代」。
東漢末年(公元192年),今越南中部的占族人區連殺死漢朝的日南郡象林縣令,占據了原日南郡的部分地區,以婆羅門教為國教,建立林邑國(後稱占婆國),與東漢以順化為界。隋朝時被隋煬帝派兵滅國,置三郡,唐朝時復國,與中國以橫山為界。1190年至1220年,占婆被真臘佔領,後復國。
10世紀,中國進入五代十國時期,越南(當時叫安南)利用中國的四分五裂局面,擺脫了中國的控制。
(8)越南與南朝有什麼關系擴展閱讀:
公元930年,南漢君主劉龑派李守鄘、梁克貞討伐交趾,擒靜海節度使曲承美而歸。但不久曲氏的部將楊廷藝就驅逐了南漢軍隊,自稱靜海節度使。
937年,楊廷藝為牙將矯公羨所殺。938年,楊廷藝的女婿吳權在愛州(今清化)起兵,反對矯公羨。矯公羨見吳權勢力強大,於是向南漢求救。
劉龑早已有吞並交趾的野心,趁機任命兒子劉弘操為靜海節度使,封交王,以支援矯公羨的名義,率水軍出兵交趾。劉岩自己則屯兵海門(今廣西省博白縣),為劉弘操的後應。
南漢崇文使蕭益認為此節氣多雨且又道路難行,勸諫劉龑暫時放慢進兵的速度,多用鄉導帶路。但劉龑不聽,仍命令劉弘操率水軍進兵,從海口(下龍灣)進入白藤江。
此時,吳權已經攻破大羅城(Cổ Loa),殺死矯公羨。在得知南漢軍隊到達白藤江之後,命令手下的軍士砍伐樹木,製造木樁,並在木樁頂端包上鋒利的鐵皮。吳權將這些木樁插在白藤江入海處的險要的江心裡,同時在河岸一帶設下伏兵。
白藤江江水因漲潮而上升,淹沒了這些木樁。吳權當即命令部下率水軍向南漢軍挑戰。南漢水軍向前攻擊,吳軍佯敗而退。劉弘操果然命令南漢軍追擊,到達了吳軍的埋伏地點。
敗退的吳軍返回死戰。不久以後,江水退潮,江水下面的木樁全部暴露了出來。許多南漢的大船被刺穿了底部,相繼紛紛沉沒,不少士兵也溺水身亡。吳權的伏兵四起,趁機駕小船襲擊南漢軍,與之展開白刃戰。
南漢軍大敗,損失過半,主將劉弘操陣亡。在得知劉弘操陣亡後,南漢君主劉龑慟哭,率殘部回國。
吳權擊敗南漢軍後,在939年稱王,建立吳朝,都城古螺(Cổ Loa)。從此以後,南漢不再南下攻打交趾。而越南(交趾)開始走向自主獨立發展道路,至968年丁朝建立,越南(交趾)正式從中國獨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越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白藤江之戰
Ⅸ 歷史上的三個南北朝時期,中國,越南各有一個,日本有嗎
在世界歷史上,並不是只有中國歷史有南北朝,與中國接壤的鄰國越南,其歷史發展軌跡跟中國非常像,而且也有一段南北朝時期。與中國隔海相望的日本,歷史上也有一個南北朝時期。
Ⅹ 越南的歷史課本中,為什麼又近八成的內容都是中國
越南的歷史課本中,有八成都是中國的內容,這也是因為越南歷史一直受著中國的影響。
我們要知道,越南的北部一開始是中國的了領土。秦始皇派大軍伐百越,這百越也包括今天越南的北部地區,當時秦始皇把百越地區分為三個郡做管理,其中越南的北部就是屬於象郡。
在明成祖朱棣時候,也曾經把越南作為郡縣,無奈路途遙遠無法控制,最後也只能由它獨立。所以,在之後一千多年越南在中國面前都是藩屬國。包括“越南”這一名詞也是清朝嘉慶帝命的,可以看到中國文化一直深刻影響著越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