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關於越南戰爭的越軍陷阱
種類太多。
其中最出名的就是三角伏擊陣,3-5個伏擊人員加上3-4桿AK加一挺狙擊,可以無損消滅一個野戰排的兵力
㈡ 地道戰是怎樣戰斗的
無論是70後,還是80後,只要看過電影地道戰的一定都會唱首經典的老歌《地道戰》,其中歌中唱到:「地道戰嘿地道戰,埋伏下神兵千百萬,嘿埋伏下神兵千百萬,千里大平原展開了游擊戰,村與村戶與戶地道連成片,侵略者,他敢來,打得他魂飛膽也顫。」歌曲可以說是盪氣回腸,催人奮進。人們會問真實的地道戰是否象歌中唱到的一樣那麼神么?電影中的橋段和現實的革命戰爭中有些有別差別呢,今天我們來一起探討下:
我們可以從地道的的構造中可以推想,當有敵人進攻時我軍民可以藏入地道,然後利用地道內的作戰槍眼對外面的敵人進行點射,消滅敵人。如果敵人不了解地道的結構,貿然進入地道,我方已經准備好了迷魂陣,類似於現在的迷宮,由於內部位置狹小,進入的敵人很難前進和施展火力,配合迷魂陣內的陷阱,可以很快的消滅進犯之敵。如果敵人找到入口後不敢進入,而是使用火攻、水攻或釋放毒氣,地道內有可以使用多處的翻口和卡口等機關,將有毒的煙和水釋放到外面里,避免地道內的人員傷亡。
地道的不斷改進和完善是當時根據地軍民思想智慧的結晶,後又用利用地道戰這種獨特的戰術消滅敵人更是戰法上的一大突破。即使是現在當我們面對四通八達的地道建築,也不僅為當時人民的勤勞和智慧所慨嘆。
㈢ 電影地道戰中的那個村莊在什麼地方,現在還在嗎
1942年,夏季反「掃盪」開始後,中共冀中區委和冀中軍區號召冀中人民普遍開展挖地道的活動,地道的構造不斷改進和完善,初步形成戶戶相通、村村相連,既能隱蔽、轉移,又便於依託作戰的地道網路,成為長期堅持冀中平原抗日斗爭的堅強地下堡壘。冉庄的地道也有較大的發展,共有4條主要干線、24條支線,村內戶戶相通,向外可通往孫庄、姜庄、隋家墳、河坡等村,全長30餘華里。地道一般寬2米、高1.5米、頂部土厚2米以上;地道內設有瞭望孔、射擊孔、通氣孔、陷阱、活動翻板、指路牌、水井、儲糧室等,便於進行對敵斗爭。
1939年初,日軍侵佔了冀中河北省保定市蠡縣後,經常包圍村鎮,製造了一次又一次血案。慘痛的教訓,逼得蠡縣的抗日軍民不得不想個好辦法,以躲避敵人的突然襲擊。
地道的分布范圍大概是北起北京南郊,西到河北省保定中部偏南,東到滄州以西廊坊偏南,南至石家莊北部及衡水中北部地區。面積大概是以保定中東部為中心方圓直徑為130公里。
冉庄(地道戰重要標志之一)地道戰遺址,位於河北省保定市西南30公里處,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華北抗日斗爭中一處重要的戰爭遺址。這里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西有京廣鐵路、北有京深高速公路、東有保衡公路,張望公路穿境而過。
㈣ 關於地道(戰)
地道戰
1941年,河北平原抗日根據地的道溝地道戰,是這種形式的前身,但當時還不普遍,也不完善。1942年敵人大掃盪以後,斗爭環境異常殘酷。為了便於我軍民堅持平原對敵斗爭,黨根據幾年來開展道溝地道戰的經驗,在廣大平原地區領導軍民進一步開展了地道戰。初期的地道主要是為了我地方幹部隱蔽斗爭,在一些黨員或「堡壘戶」的住宅院內,挖掘能容納一、二人的小地洞。雖然這種地道在反「掃盪」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很不靈活,一旦被敵人發覺,沒法躲避。為了使敵人不易發現洞口,就逐漸把洞口加以改善或挖兩層,或修兩個洞口,或把兩個洞連接挖通。這樣,雖有了一定的靈活性,但它只能作為臨時藏身躲險的處所。
從1943年開始,地道戰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在冀中平原和冀南一些地方,逐漸形成了房連房、街連街、村連村的地道網,形成了內外聯防,互相配合,打擊敵人的陣地。地道戰開始後,敵人也曾費盡心機,採用尋找洞口和放火、放水、放毒等辦法進行破壞。但是,黨領導群眾不斷改進地道,使其更加完善。為使敵人不易發現洞口,除對群眾進行必要的保密教育外,還把洞口巧妙地隱蔽起來,用牆壁、鍋台、水井、土炕做掩護;為使敵人不敢進入洞內,在洞口修築陷阱、埋設地雷、插上尖刀,或者在洞內挖掘縱橫交錯的「棋盤路」;為了防止敵人用水、火、毒破壞地道,還在洞內設有卡口、翻板和防毒、防水門,或者將地道挖得忽高忽低、忽粗忽細、並且設有直通村外的突圍口。這樣,地道便成了進可攻、防可守、退可走的地下堡壘。
地道戰的廣泛開展,對平原地區進行嚴酷的反「掃盪」斗爭起了重大的作用。例如,1943年3月,駐靈壽的日偽軍200多人包圍了正定縣高平村。拂曉,敵人開始進攻,群眾已進入地道,民兵游擊組、爆炸組利用地道工事監視敵人。當敵人進入地雷陣時,先後兩次拉響4枚地雷,炸死20多個鬼子,敵人嚇得在街上亂跑,又接連響了9個地雷,加上手榴彈和冷槍,打得敵人亂跑亂竄,防不勝防。至中午,敵人傷亡40多人,狼狽逃回據點。
1945年4月1日,敵人約一個團的兵力向清苑縣冉庄進攻,冉庄群眾依靠地道擊斃敵人17名。4月3日又打退了敵人三個團的兵力進犯,擊斃團長以下40人,打得敵人不敢再來進犯。地道戰是平原人民對敵斗爭的偉大創舉,在河北平原抗日斗爭史上閃爍著燦爛的光輝!
地道戰中國自古便有,宋,明,清都有記載,但近代抗日戰爭中被我們的先輩發揮到了及至.大概在1942年左右冀中等中國平原地區開始有個別村莊利用地窖的來躲避倭寇的掃盪直至後來發展到地窖相連甚至村村相連,最終用於殲敵.
當然具我所知不僅僅我們在而二戰是用了地道戰,在太平洋戰爭中倭奴也曾用來抵禦過美軍對倭國本土的進攻,如硫磺島戰役期間,對美軍造成了較大的傷亡.
在後來的美越戰爭中越共也曾用過以抵禦外敵.
可以看出在戰爭雙方裝備相差較大的情況下利用有利因素是完全可以取到預想不到的效果的
㈤ 地道戰的樣子
地道戰戰法從晉察冀邊區保定清苑的冉庄開始經過不斷的發展,從單一的躲藏成為了能打能躲、防水防火防毒的地下工事,並逐漸形成了房連房、形成了內外聯防,互相配合,打擊敵人。
地道戰使原本無堅可守的冀中平原成為中國軍民打擊日本侵略軍的重要作戰區域。
1942年,夏季反「掃盪」開始後,中共冀中區委和冀中軍區號召冀中人民普遍開展挖地道的活動,地道的構造不斷改進和完善,初步形成戶戶相通、村村相連,既能隱蔽、轉移,防火,防水,又便於依託作戰的地道網路,成為長期堅持冀中平原抗日斗爭的堅強地下堡壘。
冉庄的地道也有較大的發展,共有4條主要干線、24條支線,村內戶戶相通,向外可通往孫庄、姜庄、隋家墳、河坡等村,全長30餘華里。地道一般寬2米、高1.5米、頂部土厚2米以上;地道內設有瞭望孔、射擊孔、通氣孔、陷阱、活動翻板、指路牌、水井、儲糧室等,便於進行對敵斗爭 。
(5)越南地道戰旁吉陷阱怎麼畫擴展閱讀
史料記載,「反掃盪」時期,地道戰成效顯著。至1944年底,冀中地道已達1萬公里以上,以保定中東部為中心覆蓋周圍直徑130公里。由於地道戰分散於冀中8000個村莊,主要配合小股游擊隊作戰,殺敵總數未有明確統計 。
據統計,自地道挖成到抗戰勝利兩年時間里,高平軍民用子彈殼製造再生子彈5000餘枚,充分發揮地道戰、地雷、手榴彈的優勢,先後粉碎日偽軍5次大圍剿,斃傷敵人2240多名。冉庄則利用地道對敵作戰72次,配合正規部隊對敵作戰85次,殲滅日偽軍2100多人,自己卻只犧牲了1人[5]。
㈥ 越戰時美軍對付越共地道為什麼要讓人爬進去,不用放毒氣和灌汽油,就
越南人的地道戰是向中國學的,中國的地道戰到中期已經不怕日均的毒氣,越南人當然也不怕
㈦ 越戰中,中國如何對付越南的地道戰
中國對付越南,是中國對越自衛反擊戰,而不是越戰。這場戰爭的時間很短,深入敵境也就一個月而已,越南遊擊隊根本沒有辦法形成有效的地道體系。而且中國去打的目的也不是佔領,所以只要不碰交通線,中國是不管的。
因為時間比較短,坑道也不算深,所以直接炮火覆蓋就可以摧毀大多數的坑道。對於少量的更深的坑道,則採用炸葯包+火焰噴射器的思路,前者是把洞炸塌,後者是消耗掉洞里的氧氣。。總體來說,在A方不以佔領為目的的戰爭中,B方使用地道戰沒什麼用。
㈧ 急需「地道戰」的資料
中的地道戰示意圖http://gz.dayoo.com/gb/content/2005-08/08/content_2168785.htm
抗日戰爭時期,河北省中部清苑縣冉庄民兵挖築地道對日偽軍進行的作戰。
1941年秋,冀中平原的抗日斗爭進入困難階段,日偽軍"掃盪"日益殘酷。冀中人民抗日武裝為了保存自己的力量,長期堅持平原游擊戰爭,開始挖掘和利用地道對日偽軍進行斗爭。冬初,清苑縣冉庄民兵先在自己家中挖了單口隱蔽洞(俗稱蛤蟆蹲),很快遭到日偽軍的破壞。民兵把單口隱蔽洞改造成能進能出的雙口隱蔽地道,但仍不能有效地進行戰斗,多數地道又遭到破壞。
1942年夏季反"掃盪"開始後,中共冀中區委和冀中軍區號召冀中人民普遍開展挖地道的活動,地道的構造不斷改進和完善,初步形成戶戶相通、村村相連,既能隱蔽、轉移,又便於依託作戰的地道網路,成為長期堅持冀中平原抗日斗爭的堅強地下堡壘。冉庄的地道也有較大的發展,共有4條主要干線、24條支線,村內戶戶相通,向外可通往孫庄、姜庄、隋家墳、河坡等村,全長30餘華里。地道一般寬1米、高1.5米、頂部土厚2米以上;地道內設有瞭望孔、射擊孔、通氣孔、陷阱、活動翻板、指路牌、水井、儲糧室等,便於進行對敵斗爭。
冉庄民兵依託地道,採取靈活機動的戰術,在多次戰斗中給日偽軍以沉重的打擊。1943年1月7日,30名日偽軍進村搶掠,冉庄民兵利用地道進行作戰,斃傷其4人。
1945年4月1日,日偽軍500餘人向冉庄發動進攻,冉庄民兵20餘人利用地道進行作戰,斃傷日偽軍13人,迫其撤退。6月20日,駐保定日軍率偽軍第14團千餘人向冉庄進犯,冉庄民兵30餘人先在村邊進行阻擊,爾後迅速轉入地道,通過瞭望孔觀察到一群偽軍沖到村東企圖破壞地堡工事,當即拉響地雷,炸死偽軍數人。與此同時,村北老母廟、南口地平堡、東街碾子堡和十字街的民兵,也紛紛從暗室和高房工事等向日偽軍射擊,經數小時激戰,斃傷其29人,日偽軍被迫撤退。23日,日偽軍又調集2000餘人的兵力,再次進犯冉庄,先用迫擊炮向村內猛烈轟擊,隨後,步兵迅速向村內沖擊,當其進至村口時,踏響了民兵用水壺、鐵桶等就便器材製造的地雷,日軍數名被炸死。日偽軍進村後,見四處空無一人,便東沖西撞,盲目射擊。一群偽軍剛進至東街,其中一名偽團長就被小廟工事里的民兵擊斃,1名偽軍去拖曳屍體,又被擊斃。當大批日偽軍進入村北布雷區時,守候在暗室里的5名民兵立即拉響11顆地雷,炸死日偽軍多人。接著,民兵又用步槍斃其10餘人,日偽軍亂作一團,分頭潰逃。數十分鍾後,20餘名偽軍前來收屍,民兵再次拉響地雷,又炸死其5人。經13小時激戰,冉庄民兵僅以輕傷1人的代價斃傷日偽軍33人,打退了日偽軍的進攻。從1942年至抗日戰爭勝利,冉庄民兵共進行地道戰11次,斃傷日偽軍96人,並繳獲許多武器、彈葯和其他軍用物資。
冉庄地道戰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冀中平原抗日軍民的一個創造,是堅持平原游擊戰爭的一種有效的作戰形式。
這里還有一些課本的下載http://www.bgy.gd.cn/wenbo/101.htm
希望我的回答讓你滿意 :)
㈨ 地道戰中地道發揮了怎樣的作用地道戰中人們通過地道用了怎樣的方法戰勝日本人的很急……
地道口上面有一個「蓋子」 敵人扔毒氣就蓋起來 這樣毒氣就進不來了 地道口裡有的裝了竹刺 敵人一下來就把他屁股紮成噴壺 有的地道連接著鍋底 有的連接著豬窩 有的還連接著米麵缸後面 在地道里作戰時,民兵隊長高傳寶利用人群來傳播消息,使隊長的意思能傳播給人群。人們有了地道戰,敵人的「掃盪」粉碎了,冀中人民取得了勝利 另外 地道全長30餘華里 地道一般寬1米、高1.5米、頂部土厚2米以上;地道內設有瞭望孔、射擊孔、通氣孔、陷阱、活動翻板、指路牌、水井、儲糧室等,便於進行對敵斗爭
自己整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