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紅色高棉出自何處
出自柬埔寨。是以波爾布特為首的柬共,又叫赤柬。他們是群魔鬼,其罪孽罄竹難書。
以下資料可以參考:
紅色高棉黨旗紅色高棉(高棉語:Khmaey Krahom,法語:Khmer Rouge)又稱赤柬,1951年成立時前身為印度支那共產黨柬埔寨支部,1966年改名為柬埔寨共產黨,1981年12月8日宣布解散。該黨是一共產主義組織,但奉行極左政策。該黨於1975年至1979年間,先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及泰國的不同程度支持下,成為柬埔寨的執政黨,建立民主柬埔寨政權[1]。
在紅色高棉的「三年零八個月」管治期間,估計有四十萬至三百萬人死於飢荒、勞役、疾病或迫害等非正常原因,是20世紀最為血腥暴力的人為大災難之一[2]。據柬埔寨歷史資料收集中心報告,他們在美國、澳大利亞、荷蘭三國的協助下,在全柬一百七十個縣中的八十一個縣進行了勘察,在9138個坑葬點,發掘出近150萬個骷髏[1]。法國學者吉恩·拉古特發明一詞自我屠殺來形容紅色高棉[3]。
2007年,由聯合國與柬埔寨共同組建的柬埔寨法院特別法庭陸續逮捕了赤柬二號人物農謝、三號人物英沙里及他的夫人英蒂迪以及五號人物喬森潘,加上已於1999年被捕的康克由,構成了特別法庭的主要被告[4]。2009年2月18日,特別法庭開庭提審康克由[5],拉開審判前紅色高棉成員及主要領導人的序幕[6]。2010年7月26日,特別法庭以戰爭罪、反人類罪、酷刑和謀殺罪判處紅色高棉統治柬埔寨期間S-21集中營的監獄長康克由35年監禁[7]。
紅色高棉的意識形態集結了毛澤東思想、馬列主義等思想,屬於共產黨分支中的極端派別。他們奉行的是「最純潔」的共產主義,要消滅一切資產階級和私有制。
紅色高棉直接消滅城市、取消貨幣、取消正常的夫妻關系,一切受政府配給控制,實行最純粹的「共產主義」。
㈡ 紅色高棉是怎樣一個組織
紅色高棉意為柬埔寨共產黨,由波爾布特組建。 1960年9月30日,在金邊火車站的一間破舊房屋裡,柬埔寨勞動黨宣告成立。在新建的組 織里,一批五十年代留法歸來者如波爾布特、英薩利、宋成、喬森潘等進入中央領導層。 1962年柬共總書記杜斯木神秘失蹤,波爾布特繼任。從此,「留法派」成為柬埔寨革命的領 導核心。六十年代初的柬埔寨,是絕不允許共產黨組織存在。1963年5月,波爾布特、宋成、英 薩利等被迫逃入磅湛叢林,在農村進行革命宣傳。 1967年4月,馬德望三洛地區農民爆發反征稅暴動。已正式改名的柬埔寨共產黨,他們覺得 開展武裝斗爭的時機已成熟,於是建立起自己的武裝——柬埔寨革命軍,並在各地發動起義。柬革命 軍在政府軍圍剿下東躲西藏,疲於應付。然而,美國對柬埔寨的干涉為紅色高棉帶來了崛起的意外機 遇。正在忙於越南戰爭的美國對西哈努克政府的中立偏左政策深為不滿,1969年3月起派飛機轟 炸成為北越「庇護所」的柬埔寨領土。民族矛盾上升為柬國內主要矛盾。柬共轉而扛起抗美救國的旗 幟。年底革命軍就增至2500人。 1970年3月18日美國策動柬右翼勢力朗諾、施里瑪達等發動政變,廢黜西哈努克。1970年 4月美國和南越軍隊入侵柬埔寨南部。大敵當前,西哈努克和柬共拚棄前嫌,攜手抗美,結成抗美救 國統一戰線。 1971年底抵抗力量粉碎朗諾政府的「真臘二號」軍事行動,已取得戰場上的主動。1973 年8月美機停止轟炸。民族解放武裝力量發展到5萬人,解放了90%以上的國土,完全控制金邊外 圍地區。1975年元旦,抵抗力量發起總攻。4月1日,朗諾以去外國治病的名義離開金邊。4月 17日,金邊掛起了白旗。紅色高棉取得了抗美救國戰爭的全面勝利,在世界上再創了一個農村包圍 城市的成功例子。 ●要「一舉建成共產主義」帶來的災難 金邊居民慶幸戰爭結束,但還沒來得及歡迎勝利者,就接到緊急疏散的命令。人們匆忙帶著點隨身用 品,沒有明確目標地逃往農村。三天後,200萬人的金邊成了「居民不足三萬、只有一家商店」、 「沒有小汽車,人人都靠步行」的空城。至少有兩三萬人死於疏散途中。 紅色高棉稱這是因美國飛機馬上要來轟炸,後來又說是怕城裡隱藏著大量階級敵人。事實上,是 紅色高棉沒有經驗、也不準備學會管理大城市。在他們看來,城市是資本主義的丑惡象徵。它會腐化 幹部和群眾。要建設理想社會,就必須消滅城市。紅色高棉宣布要在十到十五年內使國家實現現代化 。把柬變成一個農業社會後,它著手推廣原在解放區實行的合作社制度。取消貨幣和市場,實行按需 分配和全民供給制。男女老少集體勞動,在公共食堂集體就餐。柬埔寨原是個魚米之鄉,但因糧食產 量逐年下降,人們只能勉強喝上稀粥。紅色高棉禁止私人擁有財產,取消家庭,甚至婚姻也由組織安 排,婚後夫婦要分開居住。禁止人們從事宗教活動,勒令僧侶還俗。視知識為罪惡,不設正規學校, 禁用書籍和印刷品。只唱革命歌,跳革命舞,取締傳統歌舞戲劇,嚴禁西方文化傳播。人們不能自由 流動。全國沒有郵政電信,也沒有醫院。紅色高棉把人分為「舊人」和「新人」。「舊人」是攻克金 邊前已在解放區的人口,主要是農民。「新人」則是舊政權的軍政人員、知識分子、僧侶、技術工人 、商人、城市居民等 他們處在「舊人」的監督和管制下,食不果腹地從事超強度的體力勞動,餓死 、累死和被隨意處死者不計其數。 1976年1月柬頒布新憲法,改國名為民主柬埔寨。4月西哈努克被迫退休,隨後遭到軟禁。 他的子女親屬十幾人照樣作為「新人」下放勞動,最後下落不明。 1976年夏,一直處在幕後的波爾布特出任政府總理。年底他憂心忡忡地指出「黨的軀體已經 生病了」,而後開始了對黨組織的內部清洗。大批革命志士成為自己同志的刀下鬼。僅金邊南部的「 圖士楞」監獄就處決了14000名柬共幹部及其家屬。民柬對外也處在自我封閉狀態。到1978 年底,除幾個社會主義國家外,全世界只有埃及在這個國家派有外交人員。柬共認為,革命後柬已進 入社會主義革命階段,要消滅各種差別,「在柬埔寨一舉建成共產主義」。而柬共的「組織絕對正確 」論和波爾布特在黨內的絕對權威,使紅色高棉的種種極端乃至殘暴的政策得以實施。在其執政的 三年多時間里,柬埔寨至少有100萬人非正常死亡,而當時該國總人口只有700萬人。 ●在十四年抗越戰爭中重整旗鼓 1978年12月25日,越南10萬「志願軍」兵分七路入侵柬埔寨。1979年1月7日越 軍佔領了柬首都金邊。翌日越南拼湊成立韓桑林傀儡政權,即「柬埔寨人民共和國」。民柬執政時代 結束。僅僅兩周時間,民柬就兵敗如山倒,政權不保。除兵不如人外,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普通百姓希 望早日結束民柬的恐怖統治,並不響應政府發出的抗敵號召。四下逃散的紅色高棉官兵漸漸聚集起來 。他們整編軍隊,在西北和西南山區建立根據地,進行有組織的武裝抵抗斗爭。1981年後民柬國 民軍逐漸恢復了元氣,擺脫被動防禦。民柬領導人也多少進行了一些反思,在經濟、社會和文化、宗 教政策上,民柬也作出重大調整,重新贏得了部分民心。1981年12月柬共宣布自動解散。19 85年波爾布特、農謝和切春宣布退休。這些舉措改善了紅色高棉的外部形象。實際上柬共仍然存在 ,而且這些「退休者」仍決定著紅色高棉的一切。 盡管西哈努克憎惡紅色高棉,為了共同的抗越大計,還是再度與之攜手合作。1982年6月, 民柬、西哈努克和宋雙三方決定成立民柬聯合政府。西哈努克任主席,喬森潘任副主席兼國民軍總司 令,宋雙任總理。團結抗越局面的形成為紅色高棉贏得了極為有利的外交環境。到八十年代末,紅色 高棉是抗越力量三方中最大的派別,也是僅次於金邊當局的柬第二大政治軍事勢力。 ●戰略失策和內部分裂導致衰亡 1989年9月越南從柬埔寨撤軍。1991年10月23日,柬沖突四方在巴黎簽署《巴黎和 平協定》。柬將實現民族和解,在聯合國監督下進行大選。組成新政府。從1992年2月起,聯合 國陸續派出2 2萬工作人員,花費近28億美元來幫助柬實施和平協定。而作為協定簽字方之一的 紅色高棉卻拒絕與聯合國合作,抵制大選。除紅色高棉外,其他19個政黨都參加了1993年5月 舉行的大選。而紅色高棉白白葬送了合法回歸柬政壇的歷史性機遇。大選後柬組成王國政府,奉辛比 克黨和人民黨達成妥協聯合執政,拉那烈任第一首相,洪森為第二首相。紅色高棉失去國內盟友和國 際支持,陷入全面孤立。紅色高棉雖想在新政府中謀取一席之地,但又不願面對宿敵洪森派控制新政 府的現實,更不願交出控制區和解散武裝。雙方的兩次圓桌會議都無法達成協議。1994年7月7 日,柬議會宣布紅色高棉為非法組織。 在政府的軍事壓力和政治攻勢下,紅色高棉內部思想混亂,官兵厭戰思鄉,開始逃離。對此,強 硬派領導人始終沒有制定切合實際的對策。波爾布特對外迷戀軍事斗爭的魔力;對內他堅持抗美時期 的做法,反對自由經濟和私有財產,強化他的絕對領導,清除不同意見者,結果激起內變。紅色高棉 二號人物英薩利主張政治和談和內部改革,但不為波爾布特所容,作為「享樂主義」和「投降主義」 傾向受到批判。1996年8月他率領兩個師「與波爾布特派分道揚鑣」。拉那烈和洪森馬上與他達 成和解協議,允許他在其控制區享有自治權利。西哈努克國王還下令赦免英薩利。英薩利的分裂使紅 色高棉喪失了4000人的精銳之師,又失去了重要的木材和寶石等經濟來源。而政府既往不咎的和 解政策,則摧垮了紅色高棉官兵的心理防線。紅色高棉的解體已是不可避免。不久又有十幾個師脫離 波爾布特,而後改組並入政府軍隊。到1997年5月,紅色高棉已喪失了近80%的作戰部隊,大 勢已去。 1997年6月民柬國民軍總司令宋成密謀投誠,波爾布特得知後派人槍殺宋成夫婦及其8個子 女。紅色高棉官兵忍無可忍,第一次把槍口對准了自己的「一號大哥」。波爾布特倉皇逃命,但為部 下抓獲,隨後被公審判處終身監禁。紅色高棉希望通過此舉改善形象,尋找出路,但因波爾布特是紅 色高棉的靈魂和象徵,對他的審判顯然更使民柬群眾士氣渙散。 1997年奉辛比克黨與人民黨明爭暗鬥,又給殘存的紅色高棉一線希望,部分民柬武裝甚至與 拉那烈派結盟反對人民黨。然而,7月初洪森以武力驅逐了拉那烈,完全控制了局勢。紅色高棉的如 意算盤又一次落空。此後在國際壓力下,柬再次舉行大選,拉那烈派與洪森派重新妥協,聯合執政。 紅色高棉對前途已完全絕望。 波爾布特1998年4月去世後,剩下的紅色高棉領導人陸續走出叢林,形成又一輪投誠浪潮。 最後是12月5日肯農等8位將軍率數千餘部的投誠,以及民柬前主席喬森潘和前人大委員長農謝的 回歸。1998年成了紅色高棉的投誠年和終結年。
㈢ 什麼是「紅色高綿運動」
1953年11月9日,柬埔寨擺脫法國的殖民統治,「柬埔寨人民革命黨」從印度支那共產黨分離。
波爾布特等人與人民革命黨取得了聯系,以教員身份進行地下活動,後來,他們以「人民派」身份出現,並創辦報紙《人民報》。
1955年3月,西哈努克創建了「人民社會同盟」。「人民社會同盟」在9月11日舉行的全國大選中獲得全勝,統攬91個席位。反對黨民主黨領導人山玉成等在大選中失敗後逃到國外。「人民派」也有20多人被抓。
1960年8月23日,西哈努克命令警察查封了《人民報》、《統一報》、《友誼報》等報紙。 他把山玉成等稱為「自由高棉」。西哈努克首次在他主辦的《民族主義者》周刊上發表文章,把「人民派」說成是「紅色叛徒」,之後又把「紅色叛徒」稱為「紅色高棉」。喬森潘主辦的法文《新觀察家報》也被查封。社長喬森潘被逮捕。9月21日,喬森潘被警察釋放。
1960年9月30日,來自全國的21名紅色高棉代表(農民代表14人、城市代表7人)在金邊火車站的兩節破舊車廂里舉行會議。紅色高棉把這次大會稱「柬埔寨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這一天也是黨的誕生日。這次代表大會後,波爾布特進入了紅色高棉的核心領導班子。
1962年7月20日,紅色高棉總書記遇害身亡。不久,波爾布特接任總書記。 從此,他就成為一名神秘人物。而喬森潘、胡榮在這一年的10月6日被西哈努克納入康托爾親王的內閣。喬森潘出任貿易國務秘書,胡榮出任計劃國務秘書。這3人還成為國民議會議員。 但是,紅色高棉認為這是政府設下的圈套。紅色高棉決定,除了喬森潘等人以公開身份活動外,所有紅色高棉領導人轉入地下,以防不測。隨後,紅色高棉決定撤出金邊,轉移到東北部地區。
1967年4月2日,柬埔寨西北的馬德望省三洛地區爆發了農民反對征糧的武裝起義。紅色高棉領導人決定借機開展武裝斗爭。 1968年1月17日,紅色高棉革命軍宣布成立,並在北部的上丁省建立了軍事學校,軍事力量從幾百人發展到2500多人。
1970年1月,西哈努克去法國治病。3月18日,美國策動朗諾發動了推翻西哈努克的政變。
3月23日,西哈努克發表聲明, 號召全國人民奮起進行抗美救國斗爭。紅色高棉領導人喬森潘、胡榮、 符寧於3月25日發表聲明, 積極響應西哈努克的號召,願意團結在西哈努克的領導下抗戰到底。
美國飛機對紅色高棉控制區和游擊區進行狂轟濫炸後,成千上萬的老百姓到了紅色高棉控制區,使紅色高棉領導的武裝力量迅速壯大。紅色高棉的抗美救國斗爭如火如荼,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內使朗諾集團幾乎失去了半個江山。朗諾也哀嘆:「紅色高棉是一支很難對付的軍隊。」
1973年3月到4月,西哈努克成功地走訪了紅色高棉控制區。美國國務卿基辛格也哀嘆:「柬埔寨落入紅色高棉手中是不可避免的了。」
1971年1月,紅色高棉決定:將工作重點轉向農村, 發動農民和組織農民,在西哈努克領導下打一場民族解放戰爭。
1975年1月,紅色高棉已經在金邊周圍部署了1.8萬人的軍隊,擺出直搗金邊的態勢。紅色高棉的炮火不時地轟擊金邊國際機場、朗諾所在的「總統府」,金邊市內人心惶惶,一片混亂。朗諾政權搖搖欲墜。
4月1日,朗諾以出國檢查身體為由離開了金邊到達印尼。11日,又從印尼逃亡美國。美國駐金邊大使館在4月12日降下了國旗,關閉了使館,並於當天撤出美國外交官和家眷。4月17日,紅色高棉從四面八方攻入金邊市,朗諾軍隊全軍覆沒,偽「高棉共和國」土崩瓦解。紅色高棉宣告執政,成立「民主柬埔寨」。
紅色高棉執政後,波爾布特精心描畫了一幅沒有法律,沒有貨幣,沒有家庭的治國藍圖。西哈努克預言:「一個可怕的時期即將來臨。」 金邊這個160萬人的城市在幾天之內變成了一座空城,紅色高棉頒布的新憲法廢除了君主制。西哈努克申請退休,枯坐王宮。
在3年8個月零20天的執政期間,紅色高棉推行的「大撤民、大鍋飯、大生產」的政策導致很多人餓死、病死、累死。紅色高棉執行的「先群眾,後黨內」的大肅反、大清洗,使一大批幹部被秘密逮捕和處決。
1979年1月7日,越南攻佔金邊,紅色高棉政權頃刻倒台。從此,國家陷入新的戰亂。紅色高棉被迫退居西部和北部崇山峻嶺之中。1979年9月9日,紅色高棉宣布了「柬埔寨愛國民族大團結陣線」政治綱領,廢除了紅色高棉在1976年4月通過的新憲法,呼籲組成最廣泛的民族統一陣線並宣布在西哈努克領導下進行抵抗。
1981年12月8日,柬埔寨共產黨宣布解散,波爾布特宣布退休。次年6月22日,紅色高棉與其他兩方組成王國民族團結政府。西哈努克出任國家元首,宋雙出任政府總理。從表面上看,紅色高棉的色彩大大淡化了,但實際上紅色高棉仍然是各派抵抗力量的主力。
為結束柬埔寨戰爭,聯合國安理會5個常任理事國與有關國家以及柬埔寨沖突四方進行了1年多的反復磋商和會談,終於在1991年10月23日達成了關於解決柬埔寨問題的巴黎和平協定。根據這項協定,聯合國耗資20億美元,派遣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2.2萬人進駐柬埔寨。
紅色高棉是巴黎和平協定的簽字一方,但從維持和平行動一開始,就針對維和行動不斷製造麻煩。1992年6月,紅色高棉宣布退出和平進程,盤算保存實力,以便東山再起。可是,退出和平進程使紅色高棉失去了重返政壇的良機,也使紅色高棉徹底失去了國際社會的支持和援助。雖然西哈努克力謀挽救,但紅色高棉仍一意孤行,終於走進了死胡同。這是紅色高棉走向衰敗的一個重大轉折。
在紅色高棉是否參加聯合國組織的全國大選問題上,紅色高棉內部發生了重大分歧。波爾布特、農謝等堅決抵制大選。英薩利等提出了與波爾布特完全相反的意見。他主張參加大選,以便在將來的政府中佔有一席之地。波爾布特、宋成對英薩利極為不滿,紅色高棉總部決定派宋成和達莫前往梅萊山接管英薩利的權力。宋成、達莫到了梅萊山之後,對英薩利部下實行全面整頓和無情打擊,暗中處決了一批幹部。 但是,跟隨英薩利多年的駐梅萊山450師、駐拜林415師和駐詩梳風以南的250兵團宣布拒絕宋成和達莫的領導,迫使宋成等30多人逃離梅萊山。從此,紅色高棉總部失去了對梅萊山的控制權。
1994年7月7日,柬埔寨王國國民議會通過了「民主柬埔寨為非法組織案」。接著,王國政府名正言順地向紅色高棉主要基地發動了多次軍事攻勢。紅色高棉雖有一定的實力,但沒有外來援助,又有大批部隊向政府投誠。經過幾次掃盪之後,紅色高棉不僅大傷元氣,而且失去了大片游擊區和控制區,並失去了再收復的能力。
1996年8月,紅色高棉高級領導人, 波爾布特的連襟英薩利宣布向政府投誠。這不僅使紅色高棉失去了拜林這個重要的軍事和經濟基地,還沉重打擊了紅色高棉的軍心,由此拉開了紅色高棉瓦解的序幕。
英薩利1924年出生於波羅勉省。1947年在金邊學習時和波爾布特結成摯友。1950年至1956年在法國留學。無論是在法國學習時,還是回國後從事地下工作期間,英薩利都是波爾布特堅定的助手。
1960年柬埔寨勞動黨成立時,英薩利和波爾布特同為中央委員。1963年,因遭到警方懷疑,英薩利和波爾布特一起離開金邊進入叢林,建立紅色高棉的武裝力量。
紅色高棉1993年抵制大選重返叢林後,處境日益艱難。政府不斷對紅色高棉進行政治和軍事攻勢,從各個方面削弱紅色高棉。而這個時候,紅色高棉內部也不再像原來那樣團結,英薩利和波爾布特的政治分歧越來越明顯,兩人的關系出現裂痕。
隨著1998年大選的臨近,政府中的拉那烈和洪森都加快了拉攏紅色高棉這支尚沒有歸屬的力量的努力。在得知英薩利和波爾布特的情況後,洪森加緊對英薩利進行策反。經過數月秘密策反,英薩利終於投向政府。
波爾布特的衛兵發現紅色高棉總司令宋成與王國政府第二首相洪森有私下聯絡。1997年6月11日,他命令衛兵把宋成全家抄斬。 同年7月25日,紅色高棉的「人民法庭」判處波爾布特終身監禁。紅色高棉成立了一個「九人委員會」接管波爾布特的權力機構,主要領導人是農謝、達莫和喬森潘。
1998年3月底,安隆汶的1500名紅色高棉官兵宣布倒戈, 幫助政府軍攻佔了這個紅色高棉的最後堡壘。喬森潘、塔莫帶著波爾布特和幾百名官兵逃到柬泰邊境的「200號山頭」, 既無糧草,亦無援兵。此時的波爾布特已經極度虛弱。4月15日夜,波爾布特的妻子幫他放蚊帳,准備讓他休息時, 發現他雙手緊握,已經長眠不醒。
3天後,紅色高棉為波爾布特舉行了火葬。他的妻女沒有出席葬禮, 他昔日的夥伴沒有來看他最後一眼,熊熊烈火中,陪伴他走完這最後一程的,只有他坐慣了的藤椅和從不離手的蒲扇。
紅色高棉38年,歷經曲折與坎坷,終於退出了歷史舞台。
㈣ 關於柬埔寨紅色高棉的完整歷史
紅色高棉的崛起具有戲劇性,它是隨著老一代親越革命黨人的失勢而逐步興起的。
1949年秋天,有一位農家出身青年,獲得柬埔寨政府的獎學金,正前往法國巴黎留學,他名叫沙洛特紹,他另一個化名叫波爾布特,但這個名字很少有人知道,包括他的家人,此名在1975年以後才公開。
沙洛特紹在1947年第一次全國大選時,因為民主黨助選有功,被民主黨政府選中出國留學,與他同行的還有20個柬埔寨青年。
沙洛特紹在巴黎與柬埔寨進步學生建立了聯系,參加了「高棉學生聯合會」。該組織有不同派系,沙洛特紹參加左派,他反對法國殖民統治和柬埔寨的君主制,探索解放柬埔寨,特別是國內的農民。
這個左派組織主要是沙洛特紹和英薩利,他們倆和其他一些左派參加了法國共產黨。1950年,沙洛特紹、英薩利等十餘人建立了「柬埔寨馬克思主義小組」,英薩利任書記,沙洛特紹為三人委員之一。他們主要學習列寧、斯大林、毛澤東的著作。
高棉學生聯合會的一些激進活動引起法國當局關注,在壓力下,該組織解散了。
1953年沙洛特紹回到柬埔寨,參加伊沙拉聯合陣線,在總部工作,他奉命去從事發動群眾工作,建立鄉一級伊沙拉委員會。
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結束後,沙洛特紹屬於留下繼續進行地下活動的革命者之一,他被秘密派到金邊。黨組織不健全,只有「高棉人民革命黨黨臨時中央委員會」,越南指定紹興任書記,杜斯木負責城市工作,沙洛特紹在他手下工作。
1956年.英薩利回到柬埔寨,以教師職業作掩護從事地下工作。沙洛特紹和英薩利將身邊的留法青年組織成一個集團,後來,他們被稱為「巴黎幫」。
他們不重視、甚至蔑視參加過越南控制下的印度支那共產黨的高棉老戰士,認為他們是缺乏理論知識的「鄉巴佬」;而高棉老戰士認為「巴黎幫」無視柬埔寨的國內條件,只會抄襲馬列主義詞句。
他們之間的分歧還遠不止這些,高棉老戰士認為主要革命對象是美帝國主義;「巴黎幫」則認為是封建主義。在革命策略上,老戰士主張聯合越南和西哈努克,反對美國勢力染指印度支那;「巴黎幫」則主張切斷與越南聯系,獨立進行反封建革命。
正當「巴黎幫」形成一股新興政治勢力時,喬森潘、胡榮、符寧在巴黎完成學業,獲得博士學位,他們也成為「巴黎幫」。但他們在政治上比較溫和,傾向於老戰士的政治見解。
他們的溫和立場引起西哈努克的注意,他欣賞他們的才能,一度起用他們,喬森潘任商務部長、胡榮任經濟計劃部長、符寧若國務部長,他們幾個人從未與「巴黎幫」中斷過聯系。1963年學生運動高漲時,他們被解職。
他們與西哈努克的合作繼續到1967年,這一年,柬埔寨發生了「三洛暴動」,政府鎮壓農民,他們對西哈努克失去信心,進入叢林,加入沙洛特紹早已控制的高棉勞動黨武裝力量。
1955年,柬埔寨大選,西哈努克的「人民社會同盟」獲得全勝,奪取國民議會全部議席,人民革命黨的一些高級幹部悲觀失望,黨的主要領導人紹興叛變 革命,造成大批黨組織的瓦解。
《柬共歷史》寫道:「1955-1959年期間農村地區的黨委損失了90%的幹部和黨員…」,這似乎證明了青年左派對老一代高棉革命者的蔑視是有道理的。同時,「巴黎幫」向全黨顯示了這個左派組織革命的堅定性,該集團在黨內的影響迅速擴大。
到1960年,以波爾布特為首的激進派再也不能容忍黨的軟弱無力了。這時,中央領導只有杜斯木和索兩個人,年輕人要想問鼎黨的最高領導權。
在這種形勢下,高棉人民革命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金邊火車站一座破房子里召開了,21名代表參加,選舉了8名中央委員,並決定改名柬埔寨勞動黨。
這次會議是老戰士派和青年激進派的一次較量,結果老戰士派略占上風,兩派各有3個中委(山玉明等幾人在越南),但書記、副書記仍是老戰士。
1962年7月,中央書記杜斯木被暗殺,引發第二次較量。
1963年2月,柬埔寨勞動黨又一次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青年激進派佔了絕對優勢,波爾布特當選為書記,英薩利進入常委,因他們是連襟的親戚關系,使權力的核心更加牢固。會議決定,黨獨立領導柬埔寨革命,開展農村武裝斗爭,這更意味著老戰士派徹底失利了。
(4)越南的紅色高棉是哪裡擴展閱讀
紅色高棉的領導者
在紅色高棉管治時期(1975年-1979年),該黨的主要領導人如下:
1、波爾布特(Pol Pot,原名桑洛沙(Saloth Sar),1928年5月19日-1998年4月15日)-頭號人物,柬埔寨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1976年至1979年間出任民主柬埔寨政府總理。
2、農謝(Nuon Chea,1926年7月7日-)-二號人物,柬埔寨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副書記、民主柬埔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
3、英沙里(Ieng Sary,1925年10月24日-)-三號人物,民主柬埔寨副總理兼外交部長。
4、塔莫(Ta Mok,1926年-2006年7月21日)-四號人物,波爾布特死後紅色高棉最後的領導人,西南區書記。
5、喬森潘(Khieu Samphan,1931年6月27日-)-五號人物,民主柬埔寨國家主席團主席(國家元首),後接替波爾布特出任總理。
6、宋先(Son Sen,1930年6月12日-1997年6月10日)- 國防部長。1997年因試圖與柬埔寨政府展開和平談判,其與妻子雲雅遭波爾布特以「金邊政體的間諜」為由殺害,終年67歲。
7、符寧(Hu Nim,1930年或1932年-1977年)- 新聞部長,1977年在S-21集中營被處決。
8、胡榮(Hou Yuon,1930年-1975年?) - 合作社部長,死因說法多種。
9、雲雅特(Yun Yat ?-1997年6月10日)- 宋先的妻子,1977年接替符寧出任新聞部長。
10、柯袍(Ke Pauk,1934年-2002年2月15日)-13號人物,中部地區(之前為北部)書記。
11、英蒂迪 (Ieng Thirith,1932年-)- 英沙里的妻子,波爾布特的妹妹,民主柬埔寨社會事務部長。
12、康克由(Kang Kek Iew,1942年11月17日-)- S-21集中營監獄長、瓊邑克滅絕中心負責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紅色高棉
㈤ 紅色高棉政權的簡介
但它的執政卻只維持了四年, 1998年4月16日深夜11點15分柬埔寨北部紅色高棉的重鎮安隆汶,紅色高棉領袖波爾布特的病逝,標志了紅色高棉的正式結束。
1978年12月25日,越南10萬「志願軍」兵分七路入侵柬埔寨。1979年1月7日越 軍佔領了柬首都金邊。翌日越南拼湊成立韓桑林傀儡政權,即「柬埔寨人民共和國」。民柬執政時代結束。僅僅兩周時間,民柬就兵敗如山倒,政權不保。除兵不如人外,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普通百姓希望早日結束民柬的恐怖統治,並不響應政府發出的抗敵號召。四下逃散的紅色高棉官兵漸漸聚集起來 。他們整編軍隊,在西北和西南山區建立跟據地,進行有組織的武裝抵抗斗爭。
1981年後民柬國 民軍逐漸恢復了元氣,擺脫被動防禦。民柬領導人也多少進行了一些反思,在經濟、社會和文化、宗教政策上,民柬也作出重大調整,重新贏得了部分民心。1981年12月柬共宣布自動解散。1985年波爾布特、農謝和切春宣布退休。這些舉措改善了紅色高棉的外部形象。實際上柬共仍然存在 ,而且這些「退休者」仍決定著紅色高棉的一切。 盡管西哈努克憎惡紅色高棉,為了共同的抗越大計,還是再度與之攜手合作。1982年6月,民柬、西哈努克和宋雙三方決定成立民柬聯合政府。西哈努克任主席,喬森潘任副主席兼國民軍總司令,宋雙任總理。團結抗越局面的形成為紅色高棉贏得了極為有利的外交環境。到八十年代末,紅色 高棉是抗越力量三方中最大的派別,也是僅次於金邊當局的柬第二大政治軍事勢力。 1989年9月越南從柬埔寨撤軍。1991年10月23日,柬沖突四方在巴黎簽署《巴黎和平協定》。柬將實現民族和解,在聯合國監督下進行大選。組成新政府。從1992年2月起,聯合國陸續派出22萬工作人員,花費近28億美元來幫助柬實施和平協定。而作為協定簽字方之一的紅色高棉卻拒絕與聯合國合作,抵制大選。除紅色高棉外,其他19個政黨都參加了1993年5月 舉行的大選。而紅色高棉白白葬送了合法回歸柬政壇的歷史性機遇。大選後柬組成王國政府,奉辛比 克黨和人民黨達成妥協聯合執政,拉那烈任第一首相,洪森為第二首相。紅色高棉失去國內盟友和國 際支持,陷入全面孤立。紅色高棉雖想在新政府中謀取一席之地,但又不願面對宿敵洪森派控制新政 府的現實,更不願交出控制區和解散武裝。雙方的兩次圓桌會議都無法達成協議。1994年7月7日,柬議會宣布紅色高棉為非法組織。 在政府的軍事壓力和政治攻勢下,紅色高棉內部思想混亂,官兵厭戰思鄉,開始逃離。對此,強硬派領導人始終沒有制定切合實際的對策。波爾布特對外迷戀軍事斗爭的魔力;對內他堅持抗美時期的做法,反對自由經濟和私有財產,強化他的絕對領導,清除不同意見者,結果激起內變。紅色高棉二號人物英薩利主張政治和談和內部改革,但不為波爾布特所容,作為「享樂主義」和「投降主義」 傾向受到批判。1996年8月他率領兩個師「與波爾布特派分道揚鑣」。拉那烈和洪森馬上與他達成和解協議,允許他在其控制區享有自治權利。西哈努克國王還下令赦免英薩利。英薩利的分裂使紅 色高棉喪失了4000人的精銳之師,又失去了重要的木材和寶石等經濟來源。而政府既往不咎的和解政策,則摧垮了紅色高棉官兵的心理防線。紅色高棉的解體已是不可避免。不久又有十幾個師脫離 波爾布特,而後改組並入政府軍隊。到1997年5月,紅色高棉已喪失了近80%的作戰部隊,大勢已去。
1997年6月民柬國民軍總司令宋成密謀投誠,波爾布特得知後派人槍殺宋成夫婦及其8個子女。紅色高棉官兵忍無可忍,第一次把槍口對准了自己的「一號大哥」。波爾布特倉皇逃命,但為部下抓獲,隨後被公審判處終身監禁。紅色高棉希望通過此舉改善形象,尋找出路,但因波爾布特是紅色高棉的靈魂和象徵,對他的審判顯然更使民柬群眾士氣渙散。 1997年奉辛比克黨與人民黨明爭暗鬥,又給殘存的紅色高棉一線希望,部分民柬武裝甚至與拉那烈派結盟反對人民黨。然而,7月初洪森以武力驅逐了拉那烈,完全控制了局勢。紅色高棉的如意算盤又一次落空。此後在國際壓力下,柬再次舉行大選,拉那烈派與洪森派重新妥協,聯合執政。 紅色高棉對前途已完全絕望。 波爾布特1998年4月去世後,剩下的紅色高棉領導人陸續走出叢林,形成又一輪投誠浪潮。 最後是12月5日肯農等8位將軍率數千餘部的投誠,以及民柬前主席喬森潘和前人大委員長農謝的 回歸。
1998年成了紅色高棉的投誠年和終結年。
㈥ 紅色高棉
紅色高棉(Khmer Rouge)
紅色高棉留給世人一個也許永遠無法解答的問題,這就是,一個為人類美好理想奮斗的組織,為何在現實中走得如此之遠。
紅色高棉的歷史�
●農村包圍城市的又一成功實踐
1960年9月30日,在金邊火車站的一間破舊房屋裡,柬埔寨勞動黨宣告成立。在新建的組織里,一批五十年代留法歸來者如波爾布特、英薩利、宋成、喬森潘等進入中央領導層。
1962年柬共總書記杜斯木神秘失蹤,波爾布特繼任。從此,「留法派」成為柬埔寨革命的領導核心。六十年代初的柬埔寨,是絕不允許共產黨組織存在。1963年5月,波爾布特、宋成、英薩利等被迫逃入磅湛叢林,在農村進行革命宣傳。
1967年4月,馬德望三洛地區農民爆發反征稅暴動。已正式改名的柬埔寨共產黨,他們覺得開展武裝斗爭的時機已成熟,於是建立起自己的武裝——柬埔寨革命軍,並在各地發動起義。柬革命軍在政府軍圍剿下東躲西藏,疲於應付。然而,美國對柬埔寨的干涉為紅色高棉帶來了崛起的意外機遇。正在忙於越南戰爭的美國對西哈努克政府的中立偏左政策深為不滿,1969年3月起派飛機轟炸成為北越「庇護所」的柬埔寨領土。民族矛盾上升為柬國內主要矛盾。柬共轉而扛起抗美救國的旗幟。年底革命軍就增至2500人。
1970年3月18日美國策動柬右翼勢力朗諾、施里瑪達等發動政變,廢黜西哈努克。1970年4月美國和南越軍隊入侵柬埔寨南部。大敵當前,西哈努克和柬共拚棄前嫌,攜手抗美,結成抗美救國統一戰線。
1971年底抵抗力量粉碎朗諾政府的「真臘二號」軍事行動,已取得戰場上的主動。1973年8月美機停止轟炸。民族解放武裝力量發展到5萬人,解放了90%以上的國土,完全控制金邊外圍地區。1975年元旦,抵抗力量發起總攻。4月1日,朗諾以去外國治病的名義離開金邊。4月17日,金邊掛起了白旗。紅色高棉取得了抗美救國戰爭的全面勝利,在世界上再創了一個農村包圍城市的成功例子。
●要「一舉建成共產主義」帶來的災難
從1975年1月起,紅色高棉包圍金邊,而由於連年戰亂,柬埔寨工農業生產受到嚴重破壞,1974年糧食產量只有87萬噸,人均大約130公斤,相當於中國1960年60%左右,嚴重飢荒使得朗諾集團喪失政權,但是,也給紅色高棉留下一個極其艱難的攤子。由於戰亂使得原本只有5萬人口的金邊市膨脹到200多萬人口,遠遠超出城市承受能力,在巨大的糧食壓力下,紅色高棉於解放金邊當日就對金邊市民進行遣散。
金邊居民慶幸戰爭結束,但還沒來得及歡迎勝利者,就接到緊急疏散的命令。人們匆忙帶著點隨身用品,沒有明確目標地逃往農村。三天後,200萬人的金邊成了「居民不足三萬、只有一家商店」、「沒有小汽車,人人都靠步行」的空城。至少有兩三萬人死於疏散途中。
紅色高棉稱這是因美國飛機馬上要來轟炸,後來又說是怕城裡隱藏著大量階級敵人。事實上,是紅色高棉沒有經驗、也不準備學會管理大城市。在他們看來,城市是資本主義的丑惡象徵。它會腐化幹部和群眾。要建設理想社會,就必須消滅城市。紅色高棉宣布要在十到十五年內使國家實現現代化。把柬變成一個農業社會後,它著手推廣原在解放區實行的合作社制度。取消貨幣和市場,實行按需分配和全民供給制。男女老少集體勞動,在公共食堂集體就餐。柬埔寨原是個魚米之鄉,但因糧食產量逐年下降,人們只能勉強喝上稀粥。紅色高棉禁止私人擁有財產,取消家庭,甚至婚姻也由組織安排,婚後夫婦要分開居住。禁止人們從事宗教活動,勒令僧侶還俗。視知識為罪惡,不設正規學校,禁用書籍和印刷品。只唱革命歌,跳革命舞,取締傳統歌舞戲劇,嚴禁西方文化傳播。人們不能自由流動。全國沒有郵政電信,也沒有醫院。紅色高棉把人分為「舊人」和「新人」。「舊人」是攻克金邊前已在解放區的人口,主要是農民。「新人」則是舊政權的軍政人員、知識分子、僧侶、技術工人、商人、城市居民等�他們處在「舊人」的監督和管制下,食不果腹地從事超強度的體力勞動,餓死、累死和被隨意處死者不計其數。 盡管如此,在遣散大批金邊市民從事農業勞動後,到1977年,柬埔寨糧食產量達到180萬噸,比1974年翻了一番。
1976年1月柬頒布新憲法,改國名為民主柬埔寨。4月西哈努克被迫退休,隨後遭到軟禁。他的子女親屬十幾人照樣作為「新人」下放勞動,最後下落不明。
1976年夏,一直處在幕後的波爾布特出任政府總理。年底他憂心忡忡地指出「黨的軀體已經生病了」,而後開始了對黨組織的內部清洗。大批革命志士成為自己同志的刀下鬼。僅金邊南部的「圖士楞」監獄就處決了14000名柬共幹部及其家屬。民柬對外也處在自我封閉狀態。到1978年底,除幾個社會主義國家外,全世界只有埃及在這個國家派有外交人員。柬共認為,革命後柬已進入社會主義革命階段,要消滅各種差別,「在柬埔寨一舉建成共產主義」。而柬共的「組織絕對正確」論和波爾布特在黨內的絕對權威,使紅色高棉的種種極端乃至殘暴的政策得以實施。人們認為,在70年代,由於美軍轟炸、朗諾集團、紅色高棉和越南的屠殺,柬埔寨至少有100萬人非正常死亡,而當時該國總人口只有700萬人。
到1980年,越南佔領柬埔寨,統計柬埔寨人口大約640萬,比1970年減少大約60萬,但是一個重要原因是戰亂使大量難民出逃國外,例如當時曼谷就有40萬柬埔寨難民。
●在十四年抗越戰爭中重整旗鼓
1978年12月25日,越南10萬「志願軍」兵分七路入侵柬埔寨。1979年1月7日越軍佔領了柬首都金邊。翌日越南拼湊成立韓桑林傀儡政權,即「柬埔寨人民共和國」。民柬執政時代結束。僅僅兩周時間,民柬就兵敗如山倒,政權不保。除兵不如人外,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普通百姓希望早日結束民柬的恐怖統治,並不響應政府發出的抗敵號召。四下逃散的紅色高棉官兵漸漸聚集起來。他們整編軍隊,在西北和西南山區建立根據地,進行有組織的武裝抵抗斗爭。1981年後民柬國民軍逐漸恢復了元氣,擺脫被動防禦。民柬領導人也多少進行了一些反思,在經濟、社會和文化、宗教政策上,民柬也作出重大調整,重新贏得了部分民心。1981年12月柬共宣布自動解散。1985年波爾布特、農謝和切春宣布退休。這些舉措改善了紅色高棉的外部形象。實際上柬共仍然存在,而且這些「退休者」仍決定著紅色高棉的一切。
盡管西哈努克憎惡紅色高棉,為了共同的抗越大計,還是再度與之攜手合作。1982年6月,民柬、西哈努克和宋雙三方決定成立民柬聯合政府。西哈努克任主席,喬森潘任副主席兼國民軍總司令,宋雙任總理。團結抗越局面的形成為紅色高棉贏得了極為有利的外交環境。到八十年代末,紅色高棉是抗越力量三方中最大的派別,也是僅次於金邊當局的柬第二大政治軍事勢力。
●戰略失策和內部分裂導致衰亡
1989年9月越南從柬埔寨撤軍。1991年10月23日,柬沖突四方在巴黎簽署《巴黎和平協定》。柬將實現民族和解,在聯合國監督下進行大選。組成新政府。從1992年2月起,聯合國陸續派出2�2萬工作人員,花費近28億美元來幫助柬實施和平協定。而作為協定簽字方之一的紅色高棉卻拒絕與聯合國合作,抵制大選。除紅色高棉外,其他19個政黨都參加了1993年5月舉行的大選。而紅色高棉白白葬送了合法回歸柬政壇的歷史性機遇。大選後柬組成王國政府,奉辛比克黨和人民黨達成妥協聯合執政,拉那烈任第一首相,洪森為第二首相。紅色高棉失去國內盟友和國際支持,陷入全面孤立。紅色高棉雖想在新政府中謀取一席之地,但又不願面對宿敵洪森派控制新政府的現實,更不願交出控制區和解散武裝。雙方的兩次圓桌會議都無法達成協議。1994年7月7日,柬議會宣布紅色高棉為非法組織。
在政府的軍事壓力和政治攻勢下,紅色高棉內部思想混亂,官兵厭戰思鄉,開始逃離。對此,強硬派領導人始終沒有制定切合實際的對策。波爾布特對外迷戀軍事斗爭的魔力;對內他堅持抗美時期的做法,反對自由經濟和私有財產,強化他的絕對領導,清除不同意見者,結果激起內變。紅色高棉二號人物英薩利主張政治和談和內部改革,但不為波爾布特所容,作為「享樂主義」和「投降主義」傾向受到批判。1996年8月他率領兩個師「與波爾布特派分道揚鑣」。拉那烈和洪森馬上與他達成和解協議,允許他在其控制區享有自治權利。西哈努克國王還下令赦免英薩利。英薩利的分裂使紅色高棉喪失了4000人的精銳之師,又失去了重要的木材和寶石等經濟來源。而政府既往不咎的和解政策,則摧垮了紅色高棉官兵的心理防線。紅色高棉的解體已是不可避免。不久又有十幾個師脫離波爾布特,而後改組並入政府軍隊。到1997年5月,紅色高棉已喪失了近80%的作戰部隊,大勢已去。
1997年6月民柬國民軍總司令宋成密謀投誠,波爾布特得知後派人槍殺宋成夫婦及其8個子女。紅色高棉官兵忍無可忍,第一次把槍口對准了自己的「一號大哥」。波爾布特倉皇逃命,但為部下抓獲,隨後被公審判處終身監禁。紅色高棉希望通過此舉改善形象,尋找出路,但因波爾布特是紅色高棉的靈魂和象徵,對他的審判顯然更使民柬群眾士氣渙散。
1997年奉辛比克黨與人民黨明爭暗鬥,又給殘存的紅色高棉一線希望,部分民柬武裝甚至與拉那烈派結盟反對人民黨。然而,7月初洪森以武力驅逐了拉那烈,完全控制了局勢。紅色高棉的如意算盤又一次落空。此後在國際壓力下,柬再次舉行大選,拉那烈派與洪森派重新妥協,聯合執政。紅色高棉對前途已完全絕望。
波爾布特1998年4月去世後,剩下的紅色高棉領導人陸續走出叢林,形成又一輪投誠浪潮。最後是12月5日肯農等8位將軍率數千餘部的投誠,以及民柬前主席喬森潘和前人大委員長農謝的回歸。1998年成了紅色高棉的投誠年和終結年。
㈦ 什麼是紅色高棉
紅色高棉意為柬埔寨共產黨,由波爾布特組建。
1960年9月30日,在金邊火車站的一間破舊房屋裡,柬埔寨勞動黨宣告成立。在新建的組
織里,一批五十年代留法歸來者如波爾布特、英薩利、宋成、喬森潘等進入中央領導層。
1962年柬共總書記杜斯木神秘失蹤,波爾布特繼任。從此,「留法派」成為柬埔寨革命的領
導核心。六十年代初的柬埔寨,是絕不允許共產黨組織存在。1963年5月,波爾布特、宋成、英
薩利等被迫逃入磅湛叢林,在農村進行革命宣傳。
1967年4月,馬德望三洛地區農民爆發反征稅暴動。已正式改名的柬埔寨共產黨,他們覺得
開展武裝斗爭的時機已成熟,於是建立起自己的武裝——柬埔寨革命軍,並在各地發動起義。柬革命
軍在政府軍圍剿下東躲西藏,疲於應付。然而,美國對柬埔寨的干涉為紅色高棉帶來了崛起的意外機
遇。正在忙於越南戰爭的美國對西哈努克政府的中立偏左政策深為不滿,1969年3月起派飛機轟
炸成為北越「庇護所」的柬埔寨領土。民族矛盾上升為柬國內主要矛盾。柬共轉而扛起抗美救國的旗
幟。年底革命軍就增至2500人。
1970年3月18日美國策動柬右翼勢力朗諾、施里瑪達等發動政變,廢黜西哈努克。1970年
4月美國和南越軍隊入侵柬埔寨南部。大敵當前,西哈努克和柬共拚棄前嫌,攜手抗美,結成抗美救
國統一戰線。
1971年底抵抗力量粉碎朗諾政府的「真臘二號」軍事行動,已取得戰場上的主動。1973
年8月美機停止轟炸。民族解放武裝力量發展到5萬人,解放了90%以上的國土,完全控制金邊外
圍地區。1975年元旦,抵抗力量發起總攻。4月1日,朗諾以去外國治病的名義離開金邊。4月
17日,金邊掛起了白旗。紅色高棉取得了抗美救國戰爭的全面勝利,在世界上再創了一個農村包圍
城市的成功例子。
●要「一舉建成共產主義」帶來的災難
金邊居民慶幸戰爭結束,但還沒來得及歡迎勝利者,就接到緊急疏散的命令。人們匆忙帶著點隨身用
品,沒有明確目標地逃往農村。三天後,200萬人的金邊成了「居民不足三萬、只有一家商店」、
「沒有小汽車,人人都靠步行」的空城。至少有兩三萬人死於疏散途中。
紅色高棉稱這是因美國飛機馬上要來轟炸,後來又說是怕城裡隱藏著大量階級敵人。事實上,是
紅色高棉沒有經驗、也不準備學會管理大城市。在他們看來,城市是資本主義的丑惡象徵。它會腐化
幹部和群眾。要建設理想社會,就必須消滅城市。紅色高棉宣布要在十到十五年內使國家實現現代化
。把柬變成一個農業社會後,它著手推廣原在解放區實行的合作社制度。取消貨幣和市場,實行按需
分配和全民供給制。男女老少集體勞動,在公共食堂集體就餐。柬埔寨原是個魚米之鄉,但因糧食產
量逐年下降,人們只能勉強喝上稀粥。紅色高棉禁止私人擁有財產,取消家庭,甚至婚姻也由組織安
排,婚後夫婦要分開居住。禁止人們從事宗教活動,勒令僧侶還俗。視知識為罪惡,不設正規學校,
禁用書籍和印刷品。只唱革命歌,跳革命舞,取締傳統歌舞戲劇,嚴禁西方文化傳播。人們不能自由
流動。全國沒有郵政電信,也沒有醫院。紅色高棉把人分為「舊人」和「新人」。「舊人」是攻克金
邊前已在解放區的人口,主要是農民。「新人」則是舊政權的軍政人員、知識分子、僧侶、技術工人
、商人、城市居民等他們處在「舊人」的監督和管制下,食不果腹地從事超強度的體力勞動,餓死
、累死和被隨意處死者不計其數。
1976年1月柬頒布新憲法,改國名為民主柬埔寨。4月西哈努克被迫退休,隨後遭到軟禁。
他的子女親屬十幾人照樣作為「新人」下放勞動,最後下落不明。
1976年夏,一直處在幕後的波爾布特出任政府總理。年底他憂心忡忡地指出「黨的軀體已經
生病了」,而後開始了對黨組織的內部清洗。大批革命志士成為自己同志的刀下鬼。僅金邊南部的「
圖士楞」監獄就處決了14000名柬共幹部及其家屬。民柬對外也處在自我封閉狀態。到1978
年底,除幾個社會主義國家外,全世界只有埃及在這個國家派有外交人員。柬共認為,革命後柬已進
入社會主義革命階段,要消滅各種差別,「在柬埔寨一舉建成共產主義」。而柬共的「組織絕對正確
」論和波爾布特在黨內的絕對權威,使紅色高棉的種種極端乃至殘暴的政策得以實施。在其執政的
三年多時間里,柬埔寨至少有100萬人非正常死亡,而當時該國總人口只有700萬人。
●在十四年抗越戰爭中重整旗鼓
1978年12月25日,越南10萬「志願軍」兵分七路入侵柬埔寨。1979年1月7日越
軍佔領了柬首都金邊。翌日越南拼湊成立韓桑林傀儡政權,即「柬埔寨人民共和國」。民柬執政時代
結束。僅僅兩周時間,民柬就兵敗如山倒,政權不保。除兵不如人外,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普通百姓希
望早日結束民柬的恐怖統治,並不響應政府發出的抗敵號召。四下逃散的紅色高棉官兵漸漸聚集起來
。他們整編軍隊,在西北和西南山區建立根據地,進行有組織的武裝抵抗斗爭。1981年後民柬國
民軍逐漸恢復了元氣,擺脫被動防禦。民柬領導人也多少進行了一些反思,在經濟、社會和文化、宗
教政策上,民柬也作出重大調整,重新贏得了部分民心。1981年12月柬共宣布自動解散。19
85年波爾布特、農謝和切春宣布退休。這些舉措改善了紅色高棉的外部形象。實際上柬共仍然存在
,而且這些「退休者」仍決定著紅色高棉的一切。
盡管西哈努克憎惡紅色高棉,為了共同的抗越大計,還是再度與之攜手合作。1982年6月,
民柬、西哈努克和宋雙三方決定成立民柬聯合政府。西哈努克任主席,喬森潘任副主席兼國民軍總司
令,宋雙任總理。團結抗越局面的形成為紅色高棉贏得了極為有利的外交環境。到八十年代末,紅色
高棉是抗越力量三方中最大的派別,也是僅次於金邊當局的柬第二大政治軍事勢力。
●戰略失策和內部分裂導致衰亡
1989年9月越南從柬埔寨撤軍。1991年10月23日,柬沖突四方在巴黎簽署《巴黎和
平協定》。柬將實現民族和解,在聯合國監督下進行大選。組成新政府。從1992年2月起,聯合
國陸續派出22萬工作人員,花費近28億美元來幫助柬實施和平協定。而作為協定簽字方之一的
紅色高棉卻拒絕與聯合國合作,抵制大選。除紅色高棉外,其他19個政黨都參加了1993年5月
舉行的大選。而紅色高棉白白葬送了合法回歸柬政壇的歷史性機遇。大選後柬組成王國政府,奉辛比
克黨和人民黨達成妥協聯合執政,拉那烈任第一首相,洪森為第二首相。紅色高棉失去國內盟友和國
際支持,陷入全面孤立。紅色高棉雖想在新政府中謀取一席之地,但又不願面對宿敵洪森派控制新政
府的現實,更不願交出控制區和解散武裝。雙方的兩次圓桌會議都無法達成協議。1994年7月7
日,柬議會宣布紅色高棉為非法組織。
在政府的軍事壓力和政治攻勢下,紅色高棉內部思想混亂,官兵厭戰思鄉,開始逃離。對此,強
硬派領導人始終沒有制定切合實際的對策。波爾布特對外迷戀軍事斗爭的魔力;對內他堅持抗美時期
的做法,反對自由經濟和私有財產,強化他的絕對領導,清除不同意見者,結果激起內變。紅色高棉
二號人物英薩利主張政治和談和內部改革,但不為波爾布特所容,作為「享樂主義」和「投降主義」
傾向受到批判。1996年8月他率領兩個師「與波爾布特派分道揚鑣」。拉那烈和洪森馬上與他達
成和解協議,允許他在其控制區享有自治權利。西哈努克國王還下令赦免英薩利。英薩利的分裂使紅
色高棉喪失了4000人的精銳之師,又失去了重要的木材和寶石等經濟來源。而政府既往不咎的和
解政策,則摧垮了紅色高棉官兵的心理防線。紅色高棉的解體已是不可避免。不久又有十幾個師脫離
波爾布特,而後改組並入政府軍隊。到1997年5月,紅色高棉已喪失了近80%的作戰部隊,大
勢已去。
1997年6月民柬國民軍總司令宋成密謀投誠,波爾布特得知後派人槍殺宋成夫婦及其8個子
女。紅色高棉官兵忍無可忍,第一次把槍口對准了自己的「一號大哥」。波爾布特倉皇逃命,但為部
下抓獲,隨後被公審判處終身監禁。紅色高棉希望通過此舉改善形象,尋找出路,但因波爾布特是紅
色高棉的靈魂和象徵,對他的審判顯然更使民柬群眾士氣渙散。
1997年奉辛比克黨與人民黨明爭暗鬥,又給殘存的紅色高棉一線希望,部分民柬武裝甚至與
拉那烈派結盟反對人民黨。然而,7月初洪森以武力驅逐了拉那烈,完全控制了局勢。紅色高棉的如
意算盤又一次落空。此後在國際壓力下,柬再次舉行大選,拉那烈派與洪森派重新妥協,聯合執政。
紅色高棉對前途已完全絕望。
波爾布特1998年4月去世後,剩下的紅色高棉領導人陸續走出叢林,形成又一輪投誠浪潮。
最後是12月5日肯農等8位將軍率數千餘部的投誠,以及民柬前主席喬森潘和前人大委員長農謝的
回歸。1998年成了紅色高棉的投誠年和終結年。
㈧ 高棉是哪個國家的
高棉就是柬埔寨。
柬埔寨又稱高棉,位於中南半島南部的亞洲國家,同越南、寮國、泰國等國家相鄰,西南臨泰國灣。柬埔寨高棉族是主體民族,占總人口的80%,佛教為國教,95%以上的居民信奉佛教。柬埔寨是東南亞發展較為落後的國家,經濟以農業為主,工業基礎薄弱。
柬埔寨旅遊景點
1、塔山
塔山也稱塔仔山,山體較小,是金邊的發祥地。相傳古代一名叫「奔」的女子因發大水順湄公河漂流至此,拾到一尊佛像,供奉在小山上,後在此修廟,信徒香客盈門,並逐漸發展成繁華的城鎮,被命名為「百囊奔」,意為「奔夫人之山」,當地華僑譯為「金邊」。塔山高約百米,塔頂供有奔夫人之像,終日香火不斷。
2、金邊王宮
金邊王宮也稱四臂灣大王宮,因位於上湄公河、洞里薩河、下湄公河與巴薩河的交匯處而得名,是諾羅敦國王於1866—1870年建造的。王宮為長方形,長435米,寬402米,外有城牆。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柬埔寨
㈨ 紅色高棉是什麼
紅色高棉意為柬埔寨共產黨,由波爾布特組建。
1960年9月30日,在金邊火車站的一間破舊房屋裡,柬埔寨勞動黨宣告成立。在新建的組
織里,一批五十年代留法歸來者如波爾布特、英薩利、宋成、喬森潘等進入中央領導層。
1962年柬共總書記杜斯木神秘失蹤,波爾布特繼任。從此,「留法派」成為柬埔寨革命的領
導核心。六十年代初的柬埔寨,是絕不允許共產黨組織存在。1963年5月,波爾布特、宋成、英
薩利等被迫逃入磅湛叢林,在農村進行革命宣傳。
1967年4月,馬德望三洛地區農民爆發反征稅暴動。已正式改名的柬埔寨共產黨,他們覺得
開展武裝斗爭的時機已成熟,於是建立起自己的武裝——柬埔寨革命軍,並在各地發動起義。柬革命
軍在政府軍圍剿下東躲西藏,疲於應付。然而,美國對柬埔寨的干涉為紅色高棉帶來了崛起的意外機遇。
正在忙於越南戰爭的美國對西哈努克政府的中立偏左政策深為不滿,1969年3月起派飛機轟
炸成為北越「庇護所」的柬埔寨領土。民族矛盾上升為柬國內主要矛盾。柬共轉而扛起抗美救國的旗
㈩ 紅色高棉是什麼
紅色高棉即赤柬(高棉語:Khmaey Krahom,法語:Khmer Rouge),1950年成立時為印度支那共產黨的分支名為柬埔寨共產黨,1970年後改名為柬埔寨民主黨(Party of Democratic Kampuchea),後成為柬埔寨的執政黨。1998年投降政府。「紅色高棉」是西哈努克對柬左派勢力的稱呼,後由於有了自己的武裝柬埔寨革命軍,在起義勝利以後,它就成了柬共的代名詞。在內部柬共被稱作「安卡」,也就是柬語「組織」的意思。在他們統治下曾發生針對本國同胞的大屠殺,他們不擇手段,包括訴諸暴力、有組織地消滅一部分人口。該黨1951年成立時前身為印度支那共產黨柬埔寨支部,1966年改名為柬埔寨共產黨,1981年12月8日宣布解散。該黨是一共產主義組織,但奉行極左政策。該黨於1975年至1979年間成為柬埔寨的執政黨,建立民主柬埔寨政權。在紅色高棉三年零八個月的管治期間,估計有40萬至300萬人死於飢荒、勞役、疾病或迫害等非正常原因,是20世紀最為血腥暴力的人為大災難之一。據柬埔寨歷史資料收集中心報告,他們在美國、澳大利亞、荷蘭三國的協助下,在全柬170個縣中的81個縣進行了勘察,在9138個坑葬點,發掘出近150萬個骷髏。法國學者吉恩·拉古特發明一詞自我屠殺來形容紅色高棉。在紅色高棉管治時期(1975年-1979年),該黨的主要領導人如下:1.波爾布特 (Pol Pot,原名桑洛沙(Saloth Sar),1928年5月19日-1998年4月15日)-頭號人物,柬埔寨共產黨 中央委員會總書記,1976年至1979年間出任民主柬埔寨政府總理。2.農謝 (Nuon Chea,1926年7月7日-)-二號人物,柬埔寨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副書記、民主柬埔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3.英沙里 (Ieng Sary,1925年10月24日-)-三號人物,民主柬埔寨副總理兼外交部長。4.塔莫 (Ta Mok,1926年-2006年7月21日)-四號人物,波爾布特死後紅色高棉最後的領導人,西南區書記。5.喬森潘 (Khieu Samphan,1931年6月27日-)-五號人物,民主柬埔寨國家主席團主席(國家元首),後接替波爾布特出任總理。6.宋先 (Son Sen,1930年6月12日-1997年6月10日)- 國防部長。1997年因試圖與柬埔寨政府展開和平談判,其與妻子雲雅遭波爾布特以「金邊政體的間諜」為由殺害,終年67歲。7.符寧(Hu Nim,1930年或1932年-1977年)- 新聞部長,1977年在S-21集中營被處決。8.胡榮(Hou Yuon,1930年-1975年?) - 合作社部長,死因說法多種。9.雲雅特(Yun Yat ?-1997年6月10日)- 宋先的妻子,1977年接替符寧出任新聞部長。10.柯袍(Ke Pauk,1934年-2002年2月15日)-13號人物,中部地區(之前為北部)書記。11.英蒂迪 (Ieng Thirith,1932年-)- 英沙里的妻子,波爾布特的妹妹,民主柬埔寨社會事務部長。12.康克由 (Kang Kek Iew,1942年11月17日-)- S-21集中營監獄長、瓊邑克滅絕中心負責人。紅色高棉的意識形態集結了毛澤東思想、馬列主義等思想,屬於共產黨分支中的極端派別。他們奉行的是「最純潔」的共產主義,要消滅一切資產階級和私有制。紅色高棉的社會主義和中國的社會主義很相似,理論基礎和中國基本一致,但實際操作上比六、七十年代的中國更激進。紅色高棉直接消滅城市、取消貨幣、取消正常的夫妻關系,一切受政府配給控制,實行最純粹的「共產主義」。紅色高棉的崛起具有戲劇性,它是隨著老一代親越革命黨人的失勢而逐步興起的。1949年秋天,有一位農家出身青年,獲得柬埔寨政府的獎學金,正前往法國巴黎留學,他名叫沙洛特紹,他另一個化名叫波爾布特,但這個名字很少有人知道,包括他的家人,此名在1975年以後才公開。沙洛特紹在1947年第一次全國大選時,因為民主黨助選有功,被民主黨政府選中出國留學,與他同行的還有20個柬埔寨青年。沙洛特紹在巴黎與柬埔寨進步學生建立了聯系,參加了「高棉學生聯合會」。該組織有不同派系,沙洛特紹參加左派,他反對法國殖民統治和柬埔寨的君主制,探索解放柬埔寨,特別是國內的農民。這個左派組織主要是沙洛特紹和英薩利,他們倆和其他一些左派參加了法國共產黨。1950年,沙洛特紹、英薩利等十餘人建立了「柬埔寨馬克思主義小組」,英薩利任書記,沙洛特紹為三人委員之一。他們主要學習列寧、斯大林、毛澤東的著作。高棉學生聯合會的一些激進活動引起法國當局關注,在壓力下,該組織解散了。1953年沙洛特紹回到柬埔寨,參加伊沙拉聯合陣線,在總部工作,他奉命去從事發動群眾工作,建立鄉一級伊沙拉委員會。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結束後,沙洛特紹屬於留下繼續進行地下活動的革命者之一,他被秘密派到金邊。黨組織不健全,只有「高棉人民革命黨黨臨時中央委員會」,越南指定紹興任書記,杜斯木負責城市工作,沙洛特紹在他手下工作。1956年.英薩利回到柬埔寨,以教師職業作掩護從事地下工作。沙洛特紹和英薩利將身邊的留法青年組織成一個集團,後來,他們被稱為「巴黎幫」。他 們不重視、甚至蔑視參加過越南控制下的印度支那共產黨的高棉老戰士,認為他們是缺乏理論知識的「鄉巴佬」;而高棉老戰士認為「巴黎幫」無視柬埔寨的國內條 件,只會抄襲馬列主義詞句。他們之間的分歧還遠不止這些,高棉老戰士認為主要革命對象是美帝國主義;「巴黎幫」則認為是封建主義。在革命策略上,老戰士主 張聯合越南和西哈努克,反對美國勢力染指印度支那;「巴黎幫」則主張切斷與越南聯系,獨立進行反封建革命。正當「巴黎幫」形成一股新興政治勢力時,喬森潘、胡榮、符寧在巴黎完成學業,獲得博士學位,他們也成為「巴黎幫」。但他們在政治上比較溫和,傾向於 老戰士的政治見解。他們的溫和立場引起西哈努克的注意,他欣賞他們的才能,一度起用他們,喬森潘任商務部長、胡榮任經濟計劃部長、符寧若國務部長,他們幾個人從未與「巴黎幫」中斷過聯系。1963年學生運動高漲時,他們被解職。他們與西哈努克的合作繼續到1967年,這一年,柬埔寨發生了「三洛暴動」,政 府鎮壓農民,他們對西哈努克失去信心,進入叢林,加入沙洛特紹早已控制的高棉勞動黨武裝力量。1955年,柬埔寨大選,西哈努克的「人民社會同盟」獲得全勝,奪取國民議會全部議席,人民革命黨的一些高級幹部悲觀失望,黨的主要領導人紹興叛變 革命,造成大批黨組織的瓦解。《柬共歷史》寫道:「1955-1959年期間農村地區的黨委損失了90%的幹部和黨員…」,這似乎證明了青年左派對老一代 高棉革命者的蔑視是有道理的。同時,「巴黎幫」向全黨顯示了這個左派組織革命的堅定性,該集團在黨內的影響迅速擴大。到1960年,以波爾布特為首的激進派再也不能容忍黨的軟弱無力了。這時,中央領導只有杜斯木和索兩個人,年輕人要想問鼎黨的最高領導權。在這種形勢下,高棉人民革命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金邊火車站一座破房子里召開了,21名代表參加,選舉了8名中央委員,並決定改名柬埔寨勞動黨。這次會議是老戰士派和青年激進派的一次較量,結果老戰士派略占上風,兩派各有3個中委(山玉明等幾人在越南),但書記、副書記仍是老戰士。1962年7月,中央書記杜斯木被暗殺,引發第二次較量。1963年2月,柬埔寨勞動黨又一次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青年激進派佔了絕對優勢,波爾布特當選為書記,英薩利進入常委,因他們是連襟的親戚關系,使權力的核心更加牢固。會議決定,黨獨立領導柬埔寨革命,開展農村武裝斗爭,這更意味著老戰士派徹底失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