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越南戰爭的歷史背景
越戰的背景:
柬埔寨和寮國50年代,獨立建國,並加入聯合國;在我國加入聯合國時柬方了投反對票,寮國投贊成票,越南77入聯,所謂越南建立中南半島國,在各種勢力要求下50年代就破產了,80年代建中南半島國說法是是忽悠人的,柬埔寨問題一直在聯合國的框架下進行,直到90年代初解決!78年阿富汗發生政變,伊朗國內動盪,79年革命爆發,美國忙於出人質安全,79年蘇聯出兵阿富汗,蘇聯戰略印度洋的出口快達成,蘇聯攻擊中國說不現實!國內72年雖然文革,但已經入世界市場,除了美國因台灣事務未建交,德國因東西德事務未建交,其他主要英法日意歐國家都建交,都開始貿易往來,國內在此期間搞了43方案和82方案,43方案為了吃飯穿衣,引進大化肥項目和化纖項目,包括軋鋼,發動機引進,82方案是華帥搞的,,對接國際市場引進寶鋼,包括一些電視機生產線項目,都在80年顯出效益了!76年發生唐山大地震壞事,76年四人幫倒台也算好事,文革結束,國家處於要安心發展良好階段。78年3月,160廣州艦在湛江發生爆炸艦沉,損失11億,130多人死亡,大事故,軍隊整肅開始,人事變動開始!79年2月過了春節,中越戰爭爆發!
Ⅱ 1979越南戰爭
中越戰爭是於1979年2月17日-1979年3月16日爆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越南之間的一場戰爭。中國方面稱之為對越自衛還擊戰。在短暫侵入越南北部之後,中國軍隊在一個月之內撤出了越南。中方和越方都宣布取得了戰勝的勝利。這場戰爭使中、越兩國關系惡化,並使大量華裔越南人逃亡。
起因:中-蘇分裂
在與法國開戰的越南戰爭初期,共產主義的中國也和越南有著很緊密的關系。雙方都對越南的統治者法國不信任。在戰爭期間,中國和蘇聯都為越南提供了援助,共同反對殖民主義敵人。
冷戰後期,中國與蘇聯關系依然緊張,而中美關系則開始正常化。蘇聯出於牽制中國的目的,1978年11月3日與越南簽訂了帶有軍事援助性質的《蘇越友好合作條約》,支持越南實施「地區霸權主義」,建立「印度支那聯邦」。越南在蘇聯的默許下侵略了與中國的盟友之一柬埔寨,推翻了紅色高棉政權。同時在越南國內進行大規模的「排華」;對中國的領海、領土提出主權要求,宣布把屬於中國領海范圍的西沙群島、南沙群島等島嶼納入其版圖范圍,並出兵佔領南沙群島的部分島嶼;在中越邊境集結大量軍隊,製造邊境沖突,侵犯中國領土。中國當局稱「上述種種舉動威脅了中國的邊境安全和影響了東南亞的局勢穩定」,「為了捍衛主權,懲治侵略者」而發動了「自衛還擊戰」。但當時的國際上多數國家卻認為是中國入侵越南,當時的聯合國人權組織還對這場戰爭進行了指責。
戰爭過程
戰爭分別由中國的雲南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兩個作戰方向,分為三個階段進行。雲南省作戰由當時的昆明軍區司令員楊得志指揮;廣西壯族自治區作戰由當時的廣州軍區司令員許世友指揮。總共動用了9個軍(分別為:11軍、13軍、14軍、41軍、42軍、43軍、50軍、54軍、55軍及20軍第58師)、2個炮兵師(炮1師、炮4師)、兩個高炮師(高炮65師、高炮70師),約20萬兵力的解放軍部隊,在約500公里的戰線上對越南發動了攻擊。戰爭中一度攻佔了越南約20多個城鎮和軍事據點。越軍以6個步兵師(第三、三一六A、三三七、三三八、三四五、三四六師),十六個地方團及四個炮兵團,總兵力約十五萬人應戰。由於當時的解放軍戰斗素質、武器裝備和戰術思想受到文化大革命的破壞,與越軍相差甚遠。雖然基層指戰員驍勇善戰,但參戰部隊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後才完成各個階段的作戰任務。
第一階段:1979年2月17日-1979年2月26日。中國政府稱:中國軍隊擊退了入侵中國雲南、廣西兩省邊境的越南軍隊;殲滅了以越南境內的高平、老街兩地區為據點的越南侵略軍預備隊。
第二階段:1979年2月27日-1979年3月5日。中國政府稱:中國軍隊攻克了越南境內的軍事要塞諒山市;殲滅了沙巴地區的越南軍隊。
第三階段:1979年3月6日-1979年3月16日。中國政府稱:該階段中國軍隊以交替掩護,邊清剿邊撤退的方式,於1979年3月16日全部軍隊撤回中國境內。
據戰後中國軍方發表的統計:中國軍隊死6954人,傷14800多人;殲滅、擊潰越南人民軍的第3師、345師、356師,越軍死傷約52000人。越南官方沒有正式發表傷亡人數,只在官方的人民報上羅列了中國軍隊在撤退時對攻佔過的城鎮做出的大規模破壞項目。包括基建設施、廠礦等。而當時負責該項破壞任務的中國軍人透露,被中國軍方破壞的設施多數是中國在抗美援越期間為越南援助和修建的。
戰爭評述
這場戰爭表面上是一場國與國之間由於邊境糾紛而引發的局部戰爭。但從其發動背景來看,應該是一場中國對內凝聚民族向心力以鞏固其政權;對外展示軍事實力和政治決心的戰爭。
對內:當時中國的文化大革命剛結束,新一屆領導集體開始執政。由於文化大革命對國內人民造成的對統治階層的信任危機,中國的領導人有必要發動一場「打擊侵略者」的戰爭,以重新凝聚其國民的民族向心力。
對外:由於當時還處在冷戰時期,中國在世界上代表第三世界弱小國家,在國際上的政治觀點與美國、蘇聯兩超級大國在多個領域多有不同。同時美、蘇對中國周邊國家的軍事支援形成了在戰略上合圍的態勢。為了顯示中國共產黨對國家的統治能力和對軍隊的指揮能力;中國不對外國勢力低頭的一貫強硬態度。當時越南的「後台老闆」蘇聯發動了入侵阿富汗戰爭,暫時無暇對中國施加壓力。而美國由於剛剛與中國改善緩和了關系,也樂於袖手旁觀讓中國教訓一下蘇聯的「小嘍羅」越南,以報其侵越戰爭被打敗的「一箭之仇」。中國抓住了這個時機發動了戰爭。
按照戰後綜合各方發布的戰爭評述:「中國軍隊在戰爭發動後僅用了不到兩小時,就將越軍逐回國內」來看。越南確實是占據了中國的部分領土,只不過占據是象徵性和少量的。不然以當時中國軍隊的作戰能力,沒可能在120分鍾後就能將越軍逐出國境。而且中國在「教訓越南」的目的達到後,在越南國內沒有「占據一寸土地,留下一兵一卒」,雙方都退回到實際控制線內,不存在「侵略佔領越南領土」的情形。但是該次戰爭並沒有使中越邊境恢復到和平態勢。中國軍隊在撤軍後,越南軍隊重新回到邊界線上,中越邊境的沖突一直延續到20世紀80年代後期。期間兩國還發生了多次大規模的邊境戰斗(如1984年4月28日的老山戰役)。戰後中國軍方總結了戰爭帶來的經驗教訓,開始了大規模的軍隊現代化建設。
這場戰爭為中國西南地區創造了比較穩定的周邊環境。
後果
戰爭的後果仍在持續,特別是在越南。今天越南仍然維持著世界上最大的陸軍之一,其中的一些原因就是出於對中國的恐懼。1980年代,在雙方的邊界上仍有小的沖突,並造成一千多人死亡。中越的雙方關系直到1990年代早期才得到改善。
Ⅲ 越南戰爭的歷史背景是什麼
中越戰爭是於1979年2月17日-1979年3月16日爆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越南之間的一場戰爭。中國方面稱之為對越自衛還擊戰。在短暫侵入越南北部之後,中國軍隊在一個月之內撤出了越南。中方和越方都宣布取得了戰勝的勝利。這場戰爭使中、越兩國關系惡化,並使大量華裔越南人逃亡。
起因:中-蘇分裂
在與法國開戰的越南戰爭初期,共產主義的中國也和越南有著很緊密的關系。雙方都對越南的統治者法國不信任。在戰爭期間,中國和蘇聯都為越南提供了援助,共同反對殖民主義敵人。
冷戰後期,中國與蘇聯關系依然緊張,而中美關系則開始正常化。蘇聯出於牽制中國的目的,1978年11月3日與越南簽訂了帶有軍事援助性質的《蘇越友好合作條約》,支持越南實施「地區霸權主義」,建立「印度支那聯邦」。越南在蘇聯的默許下侵略了與中國的盟友之一柬埔寨,推翻了紅色高棉政權。同時在越南國內進行大規模的「排華」;對中國的領海、領土提出主權要求,宣布把屬於中國領海范圍的西沙群島、南沙群島等島嶼納入其版圖范圍,並出兵佔領南沙群島的部分島嶼;在中越邊境集結大量軍隊,製造邊境沖突,侵犯中國領土。中國當局稱「上述種種舉動威脅了中國的邊境安全和影響了東南亞的局勢穩定」,「為了捍衛主權,懲治侵略者」而發動了「自衛還擊戰」。但當時的國際上多數國家卻認為是中國入侵越南,當時的聯合國人權組織還對這場戰爭進行了指責。
戰爭過程
戰爭分別由中國的雲南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兩個作戰方向,分為三個階段進行。雲南省作戰由當時的昆明軍區司令員楊得志指揮;廣西壯族自治區作戰由當時的廣州軍區司令員許世友指揮。總共動用了9個軍(分別為:11軍、13軍、14軍、41軍、42軍、43軍、50軍、54軍、55軍及20軍第58師)、2個炮兵師(炮1師、炮4師)、兩個高炮師(高炮65師、高炮70師),約20萬兵力的解放軍部隊,在約500公里的戰線上對越南發動了攻擊。戰爭中一度攻佔了越南約20多個城鎮和軍事據點。越軍以6個步兵師(第三、三一六A、三三七、三三八、三四五、三四六師),十六個地方團及四個炮兵團,總兵力約十五萬人應戰。由於當時的解放軍戰斗素質、武器裝備和戰術思想受到文化大革命的破壞,與越軍相差甚遠。雖然基層指戰員驍勇善戰,但參戰部隊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後才完成各個階段的作戰任務。
第一階段:1979年2月17日-1979年2月26日。中國政府稱:中國軍隊擊退了入侵中國雲南、廣西兩省邊境的越南軍隊;殲滅了以越南境內的高平、老街兩地區為據點的越南侵略軍預備隊。
第二階段:1979年2月27日-1979年3月5日。中國政府稱:中國軍隊攻克了越南境內的軍事要塞諒山市;殲滅了沙巴地區的越南軍隊。
第三階段:1979年3月6日-1979年3月16日。中國政府稱:該階段中國軍隊以交替掩護,邊清剿邊撤退的方式,於1979年3月16日全部軍隊撤回中國境內。
據戰後中國軍方發表的統計:中國軍隊死6954人,傷14800多人;殲滅、擊潰越南人民軍的第3師、345師、356師,越軍死傷約52000人。越南官方沒有正式發表傷亡人數,只在官方的人民報上羅列了中國軍隊在撤退時對攻佔過的城鎮做出的大規模破壞項目。包括基建設施、廠礦等。而當時負責該項破壞任務的中國軍人透露,被中國軍方破壞的設施多數是中國在抗美援越期間為越南援助和修建的。
戰爭評述
這場戰爭表面上是一場國與國之間由於邊境糾紛而引發的局部戰爭。但從其發動背景來看,應該是一場中國對內凝聚民族向心力以鞏固其政權;對外展示軍事實力和政治決心的戰爭。
對內:當時中國的文化大革命剛結束,新一屆領導集體開始執政。由於文化大革命對國內人民造成的對統治階層的信任危機,中國的領導人有必要發動一場「打擊侵略者」的戰爭,以重新凝聚其國民的民族向心力。
對外:由於當時還處在冷戰時期,中國在世界上代表第三世界弱小國家,在國際上的政治觀點與美國、蘇聯兩超級大國在多個領域多有不同。同時美、蘇對中國周邊國家的軍事支援形成了在戰略上合圍的態勢。為了顯示中國共產黨對國家的統治能力和對軍隊的指揮能力;中國不對外國勢力低頭的一貫強硬態度。當時越南的「後台老闆」蘇聯發動了入侵阿富汗戰爭,暫時無暇對中國施加壓力。而美國由於剛剛與中國改善緩和了關系,也樂於袖手旁觀讓中國教訓一下蘇聯的「小嘍羅」越南,以報其侵越戰爭被打敗的「一箭之仇」。中國抓住了這個時機發動了戰爭。
按照戰後綜合各方發布的戰爭評述:「中國軍隊在戰爭發動後僅用了不到兩小時,就將越軍逐回國內」來看。越南確實是占據了中國的部分領土,只不過占據是象徵性和少量的。不然以當時中國軍隊的作戰能力,沒可能在120分鍾後就能將越軍逐出國境。而且中國在「教訓越南」的目的達到後,在越南國內沒有「占據一寸土地,留下一兵一卒」,雙方都退回到實際控制線內,不存在「侵略佔領越南領土」的情形。但是該次戰爭並沒有使中越邊境恢復到和平態勢。中國軍隊在撤軍後,越南軍隊重新回到邊界線上,中越邊境的沖突一直延續到20世紀80年代後期。期間兩國還發生了多次大規模的邊境戰斗(如1984年4月28日的老山戰役)。戰後中國軍方總結了戰爭帶來的經驗教訓,開始了大規模的軍隊現代化建設。
這場戰爭為中國西南地區創造了比較穩定的周邊環境。
後果
戰爭的後果仍在持續,特別是在越南。今天越南仍然維持著世界上最大的陸軍之一,其中的一些原因就是出於對中國的恐懼。1980年代,在雙方的邊界上仍有小的沖突,並造成一千多人死亡。中越的雙方關系直到1990年代早期才得到改善。
這場戰爭還造成在越的華裔受到歧視並被迫移民。他們從新在一些唐人街定居,或移居到澳大利亞、歐洲或北美的其他亞裔社區。
Ⅳ 越南戰爭是怎麼回事
國際關系永恆不變的真理: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
看你的意思是中國的對越自衛反擊戰。
中國的形狀是雄雞,越南的形狀是螞蟥。這條螞蟥數千來和雄雞之間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關系,同志加兄弟也好,如何如何也好。
大致情況是:
新中國建國後,四面楚歌,中國急需外圍的安定,所以對越南的抗法戰爭,抗美救國都給了很大的幫助。
螞蟥自以為很聰明,在中蘇關系惡化之後游戲於中蘇之間,旨在獲取實際的利益。小國家嘛,這是難免的。但在德高望重的胡伯伯領導下,中越關系總的是不錯的。可惜老人家革命尚未成功,已駕鶴西遊,留下了親蘇的黎筍掌管越南。
小黎和大中華走得太遠,中國又急需一個安定的國際環境,所以在中美建交時決定不再資助野心勃勃的越南,退出了抗美援越戰爭。
越南人以為中國背叛了社會主義兄弟,所以在和美國的戰事一結束後就開始排華,大量驅趕旅越華僑,同時開始入侵柬埔寨。當時的情況如何?西哈努克是鄧爺爺的鐵哥們兒,他一到北京搬救兵,當然我們得出面呀,加上中國當時剛從動亂中出來,鄧爺爺也要展示一下威風凝聚一下民心,所以就出動了大量兵力到中越邊境練兵去了。越南人南北兩面作戰,那有什麼好說的?中國各大軍區輪流派兵去雲南廣西練習打靶,給越南人留下了非常慘痛的記憶,這就是對越自衛反擊戰的來歷。
國家,是許多公民組成的集合;國與國之間的關系,其實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的放大。中國與越南的關系,是雄雞與螞蟥之間的斗爭,中國地大物博,給你咬兩口無所謂,但太過火了當然不行,一巴掌拍你個半死。本人准備寫本《雄雞與螞蟥》的書,只是最近翻譯太多,書只寫了個頭。
不管如何,戰爭給老百姓留下來的都是傷痛多於利益。
Ⅳ 我想知道關於越南戰爭前期,庭毫山事件和浦念嶺事件的詳細經過,越詳細越好謝謝了。
庭毫山事件:
1978年11月1日,中越邊境的第一起流血事件——庭毫山流血事件:十一月一日,越南當局派出大批武裝人員,侵入我國廣西壯族自治區靖西縣庭毫山地區,用機槍、沖鋒槍、步槍對我當地社員和民兵進行突然襲擊,打傷我社員和民兵十二人,抓走八人,其中六人已被越方殺害。在事件過程中,我民兵始終採取克制態度,沒有還擊一槍。 十一月一日上午,廣西靖西縣湖潤公社的社員和民兵,在該公社所屬的弄教、弄黑地區,清除越方在我國境內非法設置的路障、竹簽,填平越方在我國領土上挖掘的塹壕時,越方出動武裝公安人員和民兵六十多人,侵入我國境內,對我社員和民兵的正當活動進行蠻橫的搗亂和挑釁活動。中國邊境群眾指出他們侵入了中國領土,要求他們返回邊界線越南一側。越南武裝人員不僅不聽勸阻,反而用石頭和匕首刺傷、打傷中國邊境群眾。對此,我方人員始終沒有還手,據理駁斥。正當我方社員和民兵同越方武裝人員說理之時,越方武裝人員突然後撤。在侵入中國境內的越南指揮人員用手槍鳴槍為號,預先埋伏在附近四個不同地點的塹壕里的越南武裝人員,突然同時使用機槍、沖鋒槍、步槍向我社員和民兵射擊五百餘發,當即打傷我社員和民兵十二人,並抓走八人。為了不使事態擴大,我方人員採取克制態度,未作任何還擊,主動後撤。從十二時三十五分到十三時,越方三次向我方瘋狂掃射。十三時以後,越方還陸續向我方打冷槍。
浦念嶺事件:1978年8月25日,發生驅趕難民的「8.25」友誼關血案。越南當局派遣的武裝人員侵佔了按「傳統邊界」屬於中國領土的浦念嶺。根據當時新華社記者的報道:「1978年8月25日下午17時30分左右,越南當局指派的二百多名越南軍人。他們按照預定的計劃,腰裡別著匕首、手槍和手榴彈,身上掛著裝滿石塊的掛包,手裡揮舞著木棒和石塊,呼嘯成群地從三面沖向我國的浦念嶺……連夜在中國的國土上挖工事和架設鐵絲網。到二十六日下午,記者來到友誼關前,看到他們架設的鐵絲網已把中國的浦念嶺圍了進去,並利用居高臨下的地形,用石塊打我邊防人員,使得我邊防人員無法從友誼關走到國境線(0公里界碑)執行任務。記者在友誼關上可以清楚看到,二十六日已有二、三十個越南軍人從我國的浦念嶺到達金雞山腳下,深入我國境約一千米,窺測方向。越方架設的鐵絲網已從浦念嶺一直架到我金雞山下。與此同時,越南軍人占據了友誼關西南十多華里中國邊境村莊弄懷兩側的山頭。」侵佔浦念嶺的「越軍在嶺上修築的環形塹壕深達一米三到一米四,還有能容納幾十人的掩體」,在中國領土上肆意妄為的的越軍,竟然曾得意忘形地揮著拳頭向中國邊防部隊叫喊:「不光這里是我們的,連廣東、廣西也是我們的,凡是有木棉花開的地方,都是越南的領土!」
Ⅵ 廣西退伍越戰老兵被打致死案宣判,最終的審判結果如何
最終被告被判了死刑,在審判過程中被告辯解:自己當時喝了酒,已經處於無意識狀態,打死老人並非預謀,所以不應該認定為故意殺人罪。但法院並沒有支持,法官認為:被告作為成年人,雖然喝了酒,但不可能完全失去意識。在打人過程中專門挑別人要害部位,這明顯有故意行為,所以應當以故意殺人罪判刑。
3、對於這件事我有何看法?
退休老兵是時代的標志,隨著時間流失,這類人群已經越來越少了。該老人70多歲本應該享受天倫之樂,卻沒想到提前與死神握手。雖說秦某當時喝了酒,但這絕不是逃脫罪名的理由,他的所作所為已經引起了社會群眾公憤,道德上應該被唾棄,法律上應該被嚴懲。另外他的家人也會因為此事遭到議論,秦某犯下如此滔天罪行,和家庭教育脫不了關系。
Ⅶ 越南戰爭真正事實
我查了一下資料,當時並沒有打到河內,而是打到了諒山市,兩者距離不遠。
據我所知,當時越南士兵極其殘忍,曾經在一個有二三百人的解放軍野戰醫院,把傷員和衛生員全部槍殺,針對暴行,我軍以牙還牙,許世友命令見人就殺,確實實行了三光政策,我敢肯定這是無奈之舉,因為在越南那裡,你知道誰是越南遊擊隊,誰是老百姓?所以為了減少傷亡,必須這么做。(曾經發生過一個越南老嫗假裝熱情,然後趁解放軍不備端起沖鋒槍把一個解放軍建制班給滅掉的事)
至於「搶光」,我國在越南確實把一些我國援建的工廠和廠礦設備等運回國內,這是我國所承認的。
不得不說的是,那時我軍和越軍為了避免被對方俘虜,身上都有一個光榮彈,撇開矛盾不說,這確實是兩個民族之間不屈的標志!
第一階段:1979年2月17日-1979年2月26日。中國政府稱:中國雲南、廣西邊防部隊發動了對越南軍隊的自衛還擊戰;殲滅了以越南境內的高平、老街兩地區為據點的越南侵略軍預備隊。
第二階段:1979年2月27日-1979年3月5日。中國政府稱:中國軍隊攻克了越南境內的軍事要塞諒山市;殲滅了沙巴地區的越南軍隊。
第三階段:1979年3月6日-1979年3月16日。中國政府稱:該階段中國軍隊以交替掩護,邊清剿邊撤退的方式,於1979年3月16日全部軍隊撤回中國境內。
Ⅷ 越南戰爭打了幾年
越戰打了20年。
越南戰爭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1955年至1975年間,是美國等資本主義陣營國家支持的南越(越南共和國)對抗由蘇聯等社會主義陣營國家支持的北越(越南民主共和國)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的一場戰爭。發生於冷戰時期的越南(主戰場)、寮國、柬埔寨。
(8)廣西越南戰爭怎麼樣擴展閱讀:
1975年3月美國正式將地面部隊撤出越南,但在越南南方留下2萬多軍事顧問,支持阮文哨傀儡軍蠶食解放區。但越南人民反對美國侵略,1975年4月30日解放西貢,取得了民族解放戰爭的最後勝利,實現了國家統一。
整個越南戰爭期間美國損失飛機8612架,其中3720為固定翼飛機,4892架為直升機(另一統計:消滅美軍飛機3744架,直升機4868架),其中在北越上空擊落美軍飛機1095架,直升機11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