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越南資訊 > 越南北部是怎麼分出去的

越南北部是怎麼分出去的

發布時間:2022-06-22 12:03:08

⑴ 中越北部灣是怎麼劃界的

中越劃定北部灣邊界海域爭議只剩南海

2004年6月25日,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表決通過關於批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關於兩國在北部灣領海、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的劃界協定》的決定。此前,越南第十一屆國會第五次會議於6月15日通過決議,批准了該協定。至此,《北部灣劃界協定》在中越兩國均完成法律程序,具有了法律效力。

北部灣(越南稱東京灣),位於南海西北部,是一個半封閉海灣,為中越兩國陸地與中國海南島所環抱,面積約12.8萬平方公里。北部灣是我國大西南的海上通道,油氣和海洋生物資源豐富,也是著名漁場。

上世紀70年代以前,北部灣沒有劃界,兩國漁民不分彼此在北部灣共同勞動。但70年代後期,中越關系惡化,由於中國漁民的捕撈裝備較好,越南明顯處於下風,於是越方開始採取控制措施,有時甚至開槍射擊、武裝沒收中國漁船。90年代以後,中越關系好轉,但雙方漁民糾紛仍然不斷,越南屢次沒收中國漁船。

1974年,中越兩國開始就北部灣劃界舉行談判,特別是兩國關系正常化、1999年兩國簽署陸地邊界條約後,這項談判進程加快。2000年12月25日,兩國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關於兩國在北部灣領海、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的劃界協定》。該協定除序言和約尾外,共有11條,其中第一條確認了雙方劃分北部灣的法律根據,並明確了本協定的劃界范圍;第二條至第五條確定了以21個界點劃定兩國在北部灣的領海、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的分界線;協議還明確了對跨界油氣資源和其他礦藏進行開發,以及對生物資源養護利用等事項的合作原則。現在,兩國立法機構先後批准了這一協定,標志著中越在北部灣的海上邊界已然劃定。

劃界與漁業問題關系密切

漁業糾紛是中越兩國在北部灣的重要爭端,因而除劃界外,漁業安排也是北部灣邊界談判的重要內容。兩國對劃界和漁業問題採取捆綁解決的方式,以尋求雙方利益的妥協點,因而《中越北部灣漁業合作協定》與《北部灣劃界協定》同時簽署。《北部灣劃界協定》生效後,《漁業合作協定》生效的條件已趨成熟。

這些協定的簽訂,有利於中越兩國邊界的穩定和北部灣地區的長治久安,有利於進一步推動中越兩國關系的健康發展,符合中國的根本利益。但大量漁船要從傳統作業漁場撤出,仍將對我國瓊桂粵三省區漁業生產帶來影響。過去廣東有6000多艘漁船在北部灣西面海域作業,現在則要退回北部灣東部海域作業;海南省59%的漁船在北部灣海域作業,根據《漁業合作協定》,海南省計劃從2003年起每年淘汰570艘漁船,轉業漁民1.2萬人,2002年至2006年將淘汰報廢2471艘漁船。為應對這種變化,國家已制定漁民轉產計劃,撥專款資助部分漁民上岸轉業。

海上磋商機制繼續運行

中越間的劃界問題包括陸地、北部灣和南海三部分。中越陸地邊界談判歷時22年,於1999年12月30日正式簽署《中越陸地邊界條約》。至2003年底,勘界立碑進程已過半,雙方力爭今年確定另一半碑位。

迄今為止,中越間的領土、海域爭議只剩下南海問題。中越已於1995年成立海上問題專家小組,就南沙群島爭議問題進行談判。海上問題磋商機制現在繼續運行。該機制堅持先易後難的原則,力求通過和平談判,找到正確和長久的解決方法。

北部灣劃好界後的坐標1-9為領海分界線第1界點北緯21度28分12.5秒,東經108度06分04.3秒;第2界點北緯21度28分01.7秒,東經108度06分01.6秒;第3界點北緯21度27分50.1秒,東經108度05分57.7秒;第4界點北緯21度27分39.5秒,東經108度05分51.5秒;第5界點北緯21度27分28.2秒,東經108度05分39.9秒;第6界點北緯21度27分23.1秒,東經108度05分38.8秒;第7界點北緯21度27分08.2秒,東經108度05分43.7秒;第8界點北緯21度16分32秒,東經108度08分05秒;第9界點北緯21度12分35秒,東經108度12分31秒;

以下為經濟區分界線:

第10界點北緯20度24分05秒,東經108度22分45秒;第11界點北緯19度39分33秒,東經107度55分47秒;第12界點北緯19度39分33秒,東經107度31分40秒;第13界點北緯19度25分26秒,東經107度21分00秒;第14界點北緯19度25分26秒,東經107度12分43秒;第15界點北緯19度16分04秒,東經107度11分23秒;第16界點北緯19度12分55秒,東經107度09分34秒;第17界點北緯18度42分52秒,東經107度09分34秒;第18界點北緯18度13分49秒,東經107度34分00秒;第19界點北緯18度07分08秒,東經107度37分34秒;第20界點北緯18度04分13秒,東經107度39分09秒;第21界點北緯17度47分00秒,東經107度58分00秒;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批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關於兩國在北部灣領海、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的劃界協定》的決定

(2004年6月25日通過)

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決定:批准外交部部長唐家璇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於2000年12月25日在北京簽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關於兩國在北部灣領海、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的劃界協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關於兩國在北部灣領海、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的劃界協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以下簡稱「締約雙方」),為鞏固和發展中越兩國和兩國人民之間的傳統睦鄰友好關系,維護和促進北部灣的穩定和發展,在相互尊重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處的原則基礎上,本著互諒互讓、友好協商和公平合理地解決劃分北部灣問題的精神,達成協議如下:

第一條

一、締約雙方根據一九八二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公認的國際法各項原則和國際實踐,在充分考慮北部灣所有有關情況的基礎上,按照公平原則,通過友好協商,確定了兩國在北部灣的領海、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的分界線。

二、在本協定中,「北部灣」系指北面為中國和越南兩國陸地領土海岸、東面為中國雷州半島和海南島海岸、西面為越南大陸海岸所環抱的半封閉海灣,其南部界限是自地理坐標為北緯18度30分19秒、東經108度41分17秒的中國海南島鶯歌嘴最外緣突出點經越南昏果島至越南海岸上地理坐標為北緯16度57分40秒、東經107度08分42秒的一點之間的直線連線。

締約雙方確定,上述區域構成本協定的劃界范圍。

第二條

締約雙方同意,兩國在北部灣的領海、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分界線由以下21個界點以直線順次連接確定,其地理坐標如下:

第1界點北緯21度28分12.5秒,東經108度06分04.3秒;

第2界點北緯21度28分01.7秒,東經108度06分01.6秒;

第3界點北緯21度27分50.1秒,東經108度05分57.7秒;

第4界點北緯21度27分39.5秒,東經108度05分51.5秒;

第5界點北緯21度27分28.2秒,東經108度05分39.9秒;

第6界點北緯21度27分23.1秒,東經108度05分38.8秒;

第7界點北緯21度27分08.2秒,東經108度05分43.7秒;

第8界點北緯21度16分32秒,東經108度08分05秒;

第9界點北緯21度12分35秒,東經108度12分31秒;

第10界點北緯20度24分05秒,東經108度22分45秒;

第11界點北緯19度57分33秒,東經107度55分47秒;

第12界點北緯19度39分33秒,東經107度31分40秒;

第13界點北緯19度25分26秒,東經107度21分00秒;

第14界點北緯19度25分26秒,東經107度12分43秒;

第15界點北緯19度16分04秒,東經107度11分23秒;

第16界點北緯19度12分55秒,東經107度09分34秒;

第17界點北緯18度42分52秒,東經107度09分34秒;

第18界點北緯18度13分49秒,東經107度34分00秒;

第19界點北緯18度07分08秒,東經107度37分34秒;

第20界點北緯18度04分13秒,東經107度39分09秒;

第21界點北緯17度47分00秒,東經107度58分00秒。

第三條

一、本協定第二條所規定的第1界點至第9界點的分界線是兩國在北部灣的領海分界線。

二、本條第一款所規定的兩國領海分界線沿垂直方向劃分兩國領海的上空、海床和底土。

三、除非締約雙方另有協議,任何地形變化不改變本條第一款所規定的第1界點至第7界點的兩國領海分界線。

第四條

本協定第二條所規定的第9界點至第21界點的分界線是兩國在北部灣的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的分界線。

第五條

本協定第二條所規定的第1界點至第7界點的兩國領海分界線用黑線標繪在締約雙方於二○○○年共同測制的比例尺為一萬分之一的北侖河口專題地圖上,第7界點至第21界點的兩國領海、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分界線用黑線標繪在由締約雙方於二○○○年共同測制的比例尺為五十萬分之一的北部灣全圖上。上述分界線均為大地線。

上述北侖河口專題地圖和北部灣全圖為本協定的附圖。上述地圖採用ITRF-96坐標系。本協定第二條所規定各界點的地理坐標均系從上述地圖上量取。本協定所規定的分界線標繪在本協定附圖上,僅用於說明的目的。

第六條

締約雙方應相互尊重按照本協定所確定的兩國各自在北部灣的領海、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的主權、主權權利和管轄權。

第七條

如果任何石油、天然氣單一地質構造或其他礦藏跨越本協定第二條所規定的分界線,締約雙方應通過友好協商就該構造或礦藏的最有效開發以及公平分享開發收益達成協議。

第八條

締約雙方同意就北部灣生物資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續發展以及兩國在北部灣專屬經濟區的生物資源養護、管理和利用的有關合作事項進行協商。

第九條

兩國根據本協定對北部灣領海、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分界線的劃定對締約各方有關海洋法方面國際法規則的立場不造成任何影響或妨害。

第十條

締約雙方對本協定的解釋或適用所產生的任何爭議,應通過友好協商和談判予以解決。

第十一條

本協定須經締約雙方批准,並自互換批准書之日起生效。批准書在河內互換。

本協定於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在北京簽訂,一式兩份,每份都用中文和越文寫成,兩種文本同等作準。

中華人民共和國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全權代表全權代表

唐家璇阮怡年

(簽字)(簽字)相關文件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批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關於兩國在北部灣領海、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的劃界協定》的決定

⑵ 越南是什麼時候從中國領土獨立出去的

現在的越南北部在秦朝以後都是中央王朝直屬的一塊王土。從秦朝進軍西南夷以來,在廣西置象郡(一說象郡在越南中部)開始,西漢、東漢、東吳、西晉、東晉、劉宋、齊、梁、陳、隋時期,北部一直是中央王朝的交趾郡,當然南朝時對於交趾還有西分。像南朝最弱的陳朝,越南北部分為寧海郡和九真郡,領有黃州、交州、興州愛州和德州,最南到橫山,翻過橫山就是林邑(越南南部的一個國家)! 轉自81.china.com
轉自81.china.com
唐朝初期越南北部屬於嶺南道,中期時在交州置安南都護府,後期抵抗南詔對於越南北部的侵略,置安南經略使。朱溫建立後梁後,唐朝滅亡,中原王朝徹底陷入軍閥割據的狀態!安南(越南北部)割據著若干使君豪強,其中強者受後梁、後唐中原政權的冊封,實則割據一方。 轉自81.china.com
轉自81.china.com
到了後晉時期,不能不提到一個人,這個人就是吳權!吳權歷史上被稱為前吳王。早年是安南豪強楊廷藝的牙將,後娶楊廷藝的女兒為妻,當了楊廷藝的女婿。而楊廷藝後來被矯公羨所殺,吳權便在後晉高祖天福三年(938年)十二月自愛州舉兵討伐矯公羨,矯公羨賂求南漢支援。南漢派萬王劉洪操為靜海節度使,發兵救矯公羨。劉洪操的南漢援軍未到交州時,吳權大軍已攻下人羅城殺了矯公羨。939年初,吳權與南漢軍在白藤汀大戰,擊敗了南漢援軍,並將劉洪操殺死。此後吳權稱王,並戈官職、制朝儀、定服色,開始整頓朝政。吳權隨未統一安南,但已是安南最強割據政權,各使君隨受冊封,但實依然割據。晉出帝開運元年(944 年)吳權過世,吳權死後,安南開始混亂。 吳權有兩個兒子吳昌岌和吳昌文,吳權曾立楊廷藝之女楊氏為後,並將共子吳昌岌委託與楊後之弟楊三哥輔佐。而楊三哥自封楊平王(945--950年),公開奪權,吳昌岌出逃,楊遣兵追捕,未果。遂收岌之弟吳昌文為養子。950年,吳昌文在一次平亂途中,反擊楊,克之,擒獲楊。吳昌文自稱南晉王,遣使迎其兄昌岌共治安南,昌岌稱天策王,兄弟同時稱王,史稱後吳。後吳朝不久,天策王欲獨攬大權,二人不和,而且各地使君仍不肯臣服。有華間洞(城)人丁部領,負茄山險,固守本土,對後吳王不修臣職。二王欲討伐丁,丁懼,遣子為貢!二王挾其子伐丁,無果。隨後,天策王荒淫無道,很不得人心,而南晉王不願參與政事。後周顯德元年(954年),天策王過世。南晉王遣使到南漢要求冊封,南漢劉悵命南晉王為安南靜海節度使,仍為中國地方封建割據政權。宋太祖乾德三年(96年),南晉王在率師平定太平、唐阮二村之亂時,不幸為伏弩所中而亡。之後,天策王之子吳昌熾即位,但是國勢在連年征戰後已和脆弱。王權有名無實,各使君不一肯從命。安南從此陷入「十二使君之亂」!丁部領在數年的混戰之後,於968年稱帝,國號大瞿越,自稱大勝明皇帝,定都華閭(今嘉遠),這就是越南歷史上第一個獨立的王朝--丁朝。 轉自81.china.com
轉自81.china.com
當時的中原北宋王朝立國不久,開寶三年(970), 大將潘美率十州兵攻南漢。9月,圍攻賀州(今廣西賀縣東南),得知南漢的援軍將要到來,就佯退20里,在南鄉(今賀縣南信都)設伏,大敗南漢援軍萬余,後攻克賀州。隨後開始攻打韶州(今廣東韶關),以強弓勁弩大破南漢軍象陣,擊敗其主力10餘萬,攻克韶州。次年二月,開始進攻南漢都城廣州城,與南漢軍6萬對峙於廣州城北馬逕,派奇軍趁夜火攻其營,俘斬萬計,隨後攻克廣州滅了南漢。宋軍攻滅南漢之後,潘美曾主張乘勢南下一舉收服安南,可惜被趙匡胤卻另有打算,莫名其妙的放過了收復安南的大好時機!當時安南正是吳朝末期,衰弱不堪,「十二使君之亂」更是鬧得天昏地暗,本是一舉收復安南的大好時機。痛哉!惜哉!

⑶ 越南地理分為三大地區是什麼歷史原因導致的

越南地理上猶如一條橫卧在中南半島的小龍,全國分為三個地區,越南人稱之為“三圻”。不過越南這種地理劃分在兩百年前的阮朝才形成,形成了越南三種各有不同的文化。

昔日的南圻西貢,今日越南最大城市胡志明市

總之,越南經過千年的發展,在阮朝奠定了如今越南地理版圖,由於歷史發展的緣故,越南也最終形成今日的三圻之地的地理格局。

⑷ 越南是如何從中國獨立出去的

越南概況

越南地處亞州東南部,中南半島東部。面積近33萬平方公里,其中南北長1600公里,海岸線長3200多公里,東西最窄處僅為50公里,是世界上最狹長的國家之一。

丁朝的建立標志著越南的正式獨立

968年(南漢大寶十一年,北宋乾德六年),由於南漢王朝岌岌可危,丁部領自稱「大勝明皇帝」,仿照中國蓋宮殿,制朝儀,置百官,立社稷,建國立號,號稱「大瞿越」。越南從此擺脫中國的封建統治,建立起獨立的封建國家,開始了越南歷史上的開國朝代丁朝。

兩次宋越戰爭

丁朝建立以後迅速向統一中原的宋朝請封。宋太祖採取睦鄰政策,接受了丁部領的請求,封丁部領為檢校太尉、越南郡王。公元980年,丁朝權臣黎桓篡位,將丁漩及太後逐出皇宮,加以軟禁。消息傳到北宋,宋太宗大怒,派孫全興率陸路兵馬,劉澄率水路兵馬進攻越南,打算懲罰黎桓,但是最終失敗,越南獨立地位得到加強;

公元1075年(越南太寧四年,北宋熙寧八年)11月至1076年(越南太寧五年、北宋熙寧九年)12月之間,越南李朝與北宋再次爆發戰爭。原因是越南李朝認為北宋遲早會再次進攻越南,因而主動出擊進攻。由大將李常傑領兵,攻破中國欽州、廉州、邕州等地。在邕州一役中,知州蘇緘奮力抵抗,城破後自焚而死。而李軍則大行殺戮,在欽、廉、邕三州屠殺數十萬人,並俘擄民眾而回。隨後宋朝反擊,擊敗越南軍隊,並擊殺越主將紅真太子。李朝仁宗求和,同時歸還所擄宋朝軍民。而宋朝亦因傷亡過大而沒有繼續擴大戰爭。

中央王朝放棄越南

放棄第一次重新統一越南的機會

第二次宋越戰爭雙方勝負未分,但是大宋朝庭最終決定不再繼續討伐越南,這其中有一部分是因為越南自身開始強大,攻下越南自己也會造成巨大的傷亡;另一方面,這時的中國並不熱衷於盲目擴邊。有人認為這次的宋越之戰是得到了王安石的授意和支持,意圖通過擴邊之功來推動變法的順利實行,但是從交戰初期宋朝因准備不足而被連下三成的結果來看,這種說法根本站不住腳。

放棄第二次重新統一越南的機會

第四次北屬時期,明朝應陳朝遺臣要求出兵越南滅亡了篡位的胡朝。但是滅亡胡朝以後,因為陳朝子嗣斷絕,明朝在越南設置「交址都指揮使司」、「交址等處承宣布政使司」、「交址等處提刑按察使司」等官署,將之直接管轄,採取移風易俗及推行儒學教化的政策。

但是明朝的做法激起了越南的普遍反抗。斗爭越來越激烈,延續了20年。在最激烈的康明十年戰爭之後,明朝結束了在越南的統治,撤兵安南。

這個時候的明朝國勢鼎盛,而越南則民生凋敝,如果明朝決定卷土重來未嘗不可一舉評判。但是傷亡也確實是太大,而且佔領安南對明朝來說並沒有太大的用,終明一朝的最大威脅始終來自於北方。在權衡得失以後,明宣宗終於決定不在安南花費精力,以「數年以來,一方不靖,屢勤王師」的名義撤軍,之後未曾再染指越南。

而上個世紀70年代末發生的中越邊境戰爭則是一個有趣的插曲,竟然會有那麼天真的國家認為中國也是他能欺負的!

⑸ 南越和北越什麼時候分開的什麼時候統一的

越南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是法國的殖民地,二戰中則被日本佔領。1945年二戰結束前後,胡志明領導的越盟在越南北方的河內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國(稱「北越」)。法國則挾持保大皇帝在南方的西貢立國。

為爭奪對越南全境的控制權,北越和法國進行了長達9年的法越戰爭/印度支那戰爭。

1954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軍事援助下,北越在奠邊府戰役中贏得對法軍的決定性勝利,法國撤出越南北部。根據日內瓦會議(1954年)的決議,南北越暫時以北緯17度線分治,北越由胡志明統治,南越在保大皇帝的控制之下。1955年,吳庭艷在西貢發動政變,建立越南共和國(稱「南越」)。

1955年7月17日,美國撕毀了《日內瓦協議》,取代法國在越南南方的地位,設定了所謂越南共和國,吳廷琰當總統。自此,越南南方淪為美國新殖民主義的殖民地。美國日益深入干涉越南南方,越南南方人民的斗爭日益高漲。

1973年1月27日簽訂《巴黎協定》,美國必須承認越南在國際上的法律地位,從越南南方撤出全部軍 隊及其同盟者軍隊和軍事人員。
《巴黎協定》簽訂後至1975年4月30日,越南革命進入決定性階段,解放南方。統一全國。1975年3月10日,邦美蜀戰役作為關鍵性戰役為1975年春季總進攻打響第一炮。

1975年4月30日的胡志明戰役解放了西貢。越南邁進自由,獨立和統一的新紀元。
1973年1月越美在巴黎簽訂關於在越南結束戰爭、恢復和平的協定,美軍開始從南方撤走。1975年5月南方全部解放,1976年4月選出統一的國會,7月宣布全國統一,定國名為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⑹ 越南為何會從古代中國分離出去根本原因是什麼

越南,原名交趾,位於中國南部。越南和中國領土相接,是中國的鄰國。同作為東南亞國家,越南和中國的文化高度相似,甚至宗教信仰,也是驚人的一致,舉國推崇儒釋道文化。事實上,自漢唐以來,越南就是中國的屬地,五代之後,才獨立出去,成為一個國家。


中原王朝後來的多次征伐均以失敗告終。直到清末,越南一直是中國的藩屬國。光緒九年(1883),中法戰爭爆發時,在僵持階段時,雙方共同商議簽訂《中法會訂越南條約》。清政府被迫承認法國對越南的保護權以及法越雙方簽訂的條約,越南自此成為法屬殖民地,而中越的宗藩關系正式終結。從此,中國徹底“丟掉”了越南。《中法新約》簽訂,標志著越南正式地脫離了與中國的宗藩關系。

盡管越南最終獨立了出去,但不可忽視的是,在那一千多年與中國內地共為一體的漫長悠久的歲月里,無數的中國內地人士曾湧向那片土地,用他們獨有的智慧和艱苦奮斗的精神為那片土地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⑺ 為什麼越南會從古代中國分離出去怎麼回事呢


中原王朝後來的多次征伐均以失敗告終。直到清末,越南一直是中國的藩屬國。光緒九年(1883),中法戰爭爆發時,在僵持階段時,雙方共同商議簽訂《中法會訂越南條約》。清政府被迫承認法國對越南的保護權以及法越雙方簽訂的條約,越南自此成為法屬殖民地,而中越的宗藩關系正式終結。從此,中國徹底“丟掉”了越南。《中法新約》簽訂,標志著越南正式地脫離了與中國的宗藩關系。

⑻ 越南從中國獨立出去的歷史原因

19世紀末越南淪為法國的殖民地。

歷史上,越南曾受中國的直接統治達千年之久,直到公元十世紀越南才脫離中國而獨立建國,而仍與中國維持一定的藩屬關系。

直到19世紀末越南淪為法國的殖民地,中國才正式放棄對越南的宗主權。歷史上,越南爆發了許多次反抗中國封建王朝統治的起義和戰役。翻開越南的歷史教科書,相當多的篇幅是有關民族英雄抗擊「北方(即中國封建王朝)侵略」和「殘暴統治」的內容。

不少越南人、包括一些越南史學家,對於中國封建王朝統治越南的這段歷史,一直都是耿耿於懷。他們往往從中越兩國現實仍存在的領土爭端的立場出發,認為不但不能忘記這段歷史,而且要「以古鑒今」,「時刻警惕越南周邊的安全環境、防範歷史重演」。

(8)越南北部是怎麼分出去的擴展閱讀:

越南從中國獨立出去的歷史經過:

明朝,朱棣派大軍掃平越南,這個時候,越南再次成為中央直屬領土。就連紫禁城的主要建築師都是一個越南人。但是朱棣死後,越南再度叛亂,宣宗皇帝不願花大力氣去管理越南的叛亂,所以越南獨立。

但是越南還是臣服於中國的,之後大清建立,越南繼續成為大清屬國。值得一說的是,乾隆爺也曾經對越南開戰,但是失敗了,當然贏得了面子上的,越南主動求和,畢竟長久打下去,越南拖不起。自此直到清末,越南一直是中國的藩屬國。

中法戰爭時期,大清還曾經派兵援助,著名的非官方軍隊就是黑旗軍,正規軍還曾經在中越邊境打了一場勝仗,就是著名的鎮南關大捷。但是中法戰爭中國不敗而敗,結果越南成為了法國的殖民地。

⑼ 越南在古代是怎麼成為中國的領土的又是怎麼分裂出去的現在的那些國家是古中國分裂出去的

秦朝時,秦始皇派軍隊征服嶺南,越南北部置於象郡轄下。公元前203年南海郡尉趙佗(河北正定人)在嶺南建立南越國,首都南海(今廣州),此時越南北部歸南越國統治。
公元前111年西漢擊滅南越國,在其地設置交趾郡等九郡。

自此,越南置於中國直接統治下長達1182多年,「交趾」(或作交阯)開始成為越南的名稱。從此開始,有大量的中國人以駐軍和墾荒等形式遷居越南。
東漢置交州(治番禺,今廣州),越南北部屬之。226年東吳將交州分為廣州、交州2州。交州治龍編(今河內東),轄今越南北部和中國雷州半島、欽州地區。
280年西晉統一中國,交州降晉,之後依附於南朝各朝代。542年龍興(今太平省)人李賁起義,544年建國號為「萬春」,即前李朝。次年中國梁朝將其鎮壓,此後仍為中國領土。
621年唐朝在越南設置了交州總管府。651年改稱安南都督府(治今河內)。從此「交州」便正式被稱作安南。866年改設靜海節度使(治今河內)。從此,交趾成為唐末割據藩鎮之一,並走向了割據的道路。
封建時期
公元10世紀,五代十國時,交趾叛亂。938年,十國的南漢政權管轄的交州發生叛亂,靜海軍節度使劉弘操出兵討,愛州(今越南清化)牙將吳權在海門鎮設伏打敗劉弘操,次年稱王。968年越南丁朝建立,安南最終建立了國家,但一直作為中國的屬國或藩屬國。 北宋征服南漢,卻沒有乘勝南下收復交趾。二年後,丁璉(丁部領?)以屬地身份,向中國進貢,請求冊封。宋朝正受北面強敵威脅,只求表面平靜,就封其為交趾郡王,實際上王國在中國批准之下,合法成立。但直到1174年南宋封李英宗為「安南國王」,這個封建國家才得到中國政府的正式承認。越南立國後,仍與中國歷代封建王朝保持「宗屬關系」。北宋不時和安南爆發戰爭,比如白藤江之戰。越南18世紀前,越南官方文字採用漢字及越南根據漢字創造的喃字。越南歷史記載一律採用漢字,越南以奉中國做宗主國為榮,歷代越南新君執政,只有得到中國中央政府的冊封才能算是正統。安南1010年遷都升龍(今河內)建立封建國家。1257年,兩名蒙古汗國使者來到河內「諭降」,他們傳達雲南都元帥的話,要求陳朝准許蒙古軍「途經安南邊邑,欲出邕、桂,會大兵於鄂,以征宋。」越南陳太宗扣留使者。
蒙古(元朝)對越南陳朝的三次戰爭,分別發生在1257年至1258年,1284年至1285年,以及1287年至1288年。在每次戰爭前後,雙方均進行政治交往活動,此後越南繼續為中國的屬國。見蒙古越南戰爭。
1407年至1428年,明成祖出兵佔領越南,並在升龍設立了交趾承宣布政使司(交趾行省),在越南廣置府縣,進行直接統治。明朝初期,安南黎季犛殺死陳日焜,屠戮陳氏宗族百餘人,篡奪了陳氏政權。1404年,原安南陳氏陪臣裴伯耆向明廷告發了黎氏父子弒主篡位、殺害忠良的罪行,請求明政府「哀無辜之眾,興吊伐之師,隆滅絕之義」。與此同時,前安南國王之孫陳天平,由寮國軍民宣慰使刀線歹遣使護送前來中國。陳天平以親身經歷向明廷痛陳了黎氏篡權謀位的經過,請求明朝政府「伐罪弔民,興滅繼絕」,幫助恢復陳氏的統治。1406年(永樂四年)8月,明成祖命成國公朱能為總兵官,西平侯沐晟為左副將軍,新城侯張輔為右將軍,率軍數十萬南征越南。清朝乾隆帝派孫士毅帶軍入安南平叛,清越戰爭。主要朝代為李朝(1010年—1225年),陳朝(1225年—1400年),黎朝(1428年—1527年),西山朝(1778年—1802年),阮朝(1802年—1945年)。
19世紀後期,法國對越南進行殖民侵略,清朝派兵抵抗,馮子材和劉永福、黑旗軍等參戰。1885年,清政府與法國簽訂《中法新約》,被迫承認越南獨立。從此,越南徹底從中國版圖獨立,並淪為法國殖民地。

閱讀全文

與越南北部是怎麼分出去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怎麼會有鑽石 瀏覽:594
伊朗人喜歡吃什麼的 瀏覽:888
越南為什麼開始親華 瀏覽:530
越南土沉香15什麼價格 瀏覽:29
倫敦的位置在英國的哪裡 瀏覽:220
義大利面附近在哪裡 瀏覽:886
哈日族和中國人哪個多 瀏覽:402
章子印尼怎麼加 瀏覽:727
伊朗為什麼不用氣體擴散法 瀏覽:176
印尼用什麼直播軟體 瀏覽:580
英國罰單郵寄多久 瀏覽:153
英國什麼公司進口led燈 瀏覽:661
歐服csgo如何找到中國玩家 瀏覽:668
中國遨遊手機版在哪裡下載 瀏覽:194
義大利語提前怎麼說 瀏覽:104
英國為什麼將軍多 瀏覽:835
中國伊朗25年協議美國怎麼辦 瀏覽:412
特朗普為什麼取消打伊朗 瀏覽:872
義大利威尼斯用的什麼貨幣 瀏覽:149
印度哪裡能買到啤酒 瀏覽: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