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香料(桂皮,八角等)能不能出境需要向海關申報嗎
能出國。
樓主只要少量攜帶,在中國辦理出境時,不需要向海關申報。
桂皮、八角,不是危險品,也不是管製品,更不是中國限制出境的物品,不會引起麻煩的。
❷ 桂皮允許進口嗎
摘要 你好,很高興能夠解答您的問題,是允許的不過有限制國家,目前我國允許進口桂皮的原產國和地區 有緬甸、越南、印度尼西亞。
❸ 桂皮出口有退稅嗎
桂皮做為調味香料,可以歸到0910990000,出口退稅率為5%
❹ 東南亞進口肉桂、丁香和胡椒這些產品能免關稅和增值稅嗎
關於對20種商品停止減免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的公告
胡椒、辣椒粉、肉桂、丁香、肉豆蔻、八角、茴香、咖喱等調味香料
❺ 今年疫情對桂皮出口有影響嗎
肯定有影響啊,反正阻礙經濟發展,只要有一個環節出現了問題。他就其他產業都會受到的影響,只不過是影響大還是影響小而已。
❻ 什麼是上肉桂
肉桂皮從莖和枝條剝取,擱置乾燥後,捲曲成卷。有的品種則為刮取。刮取者薄而為亮紅褐色,未刮過的樹皮厚而為灰色。肉桂粉淺紅褐色。中國產肉桂的香味稍遜於越南和印度尼西亞產者,三者均具芳香,味甜而辣。越南肉桂(西貢肉桂)質地最佳。中國肉桂和牡桂(C. loureirii)的未成熟果實貼生於硬而具皺的灰褐色杯狀花萼中,通常長11公釐(0.4吋,包括萼筒);上部徑約6公釐(0.25吋),連萼筒摘下乾燥即稱肉桂芽。有似桂皮的芳香和肉桂皮的甜辣味,用於食品調味。
❼ 越南主要出什麼
越南主要出什麼
豐富的物產資源
「一根扁擔挑著兩筐稻穀」和「金山銀海」是人們對越南物產資源最確切的概括和贊美。「一根扁擔」是指越南中部的狹長地帶,它挑起的「兩筐稻穀」是指紅河平原和湄公河平原這兩個著名的糧倉。在越南西部和北部山區,山上有鬱郁蔥蔥的森林,盛產貴重木材和其他林產,活動著多種珍禽異獸;地下蘊藏著珍貴豐富的礦產,這是名副其實的「金山」;而越南江湖河海里各種各樣的水產資源則表明「銀海」的美譽是當之無愧的。
(一)世界第三稻米出口國
紅河平原和湄公河平原地處亞熱帶,氣候炎熱,雨量充足,土壤肥沃,灌溉便利,為發展農業生產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很適合種植水稻,大部分地區一年可種兩造,有些地方一年可收獲三造。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越南每年產大米650萬噸,其中1/3用於出口,佔世界大米出口總量的1/4。越南大米,不僅銷往法國,還向香港、日本、印度、菲律賓、新加坡、中國等國家和地區出口。當時的西貢,是和仰光、曼谷齊名的世界三大米市之一。40年代以後,由於連年戰爭,農業生產受到很大影響。1954年抗法戰爭勝利後,同工業生產一樣,越南北方的農業經濟也得到一定的恢復和發展。從1961年到1965年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糧食產量比歷史最高水平的1939年增加兩倍多,畜牧業增加近1倍,經濟作物總產值增加6倍。1964年8月5日,美帝國主義把侵略戰火擴大到越南北方,越南北方經濟建設轉向為抗美救國戰爭服務。在農業生產戰線上,廣大農業生產合作社社員一手拿槍,一手拿鋤,為支援前線和保證國家的正常生活作出了傑出的貢獻。1973年關於越南問題的「巴黎協定」簽訂後,特別是1975年越南全國解放以後,越南黨和政府為恢復和發展生產、解決糧食問題作出了許多努力。從1975年到1980年,全國開荒70萬公頃,其中投入生產的有56萬公頃。糧食單位面積產量有了較大提高。比如,1944年水稻平均一造單產為每公頃1.07噸,1975年達到每公頃2.13噸。繼1966年太平省首先成為5噸省(全省全年單位面積產量達到平均每公頃5噸)以後,到1982年有13個省、市達到平均單位面積產量5噸,其中有6個省、市達到6噸以上。平均單產每公頃5噸以上的縣已經很普遍,1982年有50個縣達到平均單產每公頃7噸以上,其中有三個縣達到9噸以上。廣南—峴港省大祿縣大福農業生產合作社1982年平均每公頃產量為21.5噸(三造),這是越南全國最高的單產。
從1981年到1983年,越南糧食連續三年獲得豐收,平均每年增產近100萬噸。越南官方宣布,1983年全國糧食總產量達到近1700萬噸,平均每人佔有糧食300公斤,達到了低標準的糧食自給。農業連續取得豐收同氣候條件好、連年風調雨順有關,但是人們普遍認為更重要的一個原因是,越南在農業戰線上陸續實施一系列的措施,把農村的改革逐步推向深入所致。1981年1月13日,越共中央書記處發出了第100號指示,推廣農業包產到勞動者個人和勞動小組的做法。1988年4月,越共中央政治局又作出了改革農業經營管理的第10號決議。大部分土地按人口和勞動力分配到戶的新承包制,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1989年越南一躍成為世界第三大米出口國,由原來每年進口大米40萬噸到60萬噸,到當年出口大米150萬噸。1990年繼續保持了出口大米150萬噸的勢頭。1991年越南農業生產遇到嚴重困難,仍然出口大米100多萬噸。1992年是越南糧食生產空前豐收的一年,總產量摺合稻穀達到2400萬噸,出口大米近200萬噸。此後又繼續發展,1993年糧食總產量達到近2500萬噸,超過了1995年的計劃指標。1994年雖然遭受了嚴重的自然災害,糧食總產量仍然達到近2600萬噸。1995年又開創了2744.7萬噸的歷史最高紀錄,比1976年的1350萬噸翻了一番。
(二)金山銀海
越南全國山林面積16萬平方公里,占土地面積的50%左右,其中森林面積10.4萬平方公里,覆蓋1/3的國土面積。森林裡匯聚了東南亞乃至世界上多種動、植物,包括300多種獸類和成千種鳥類,盛產名貴木材和1000多種葯材。在北部的深山密林中,有罕見的高達60米的大樹。中部西原地區,綿延不斷的森林像遼闊無邊的大海,面積達200多萬公頃。西原森林出產的油楠,色澤紅得如胭脂,烏木油黑閃光,檀木芬芳誘人。這些木材質地堅實如鐵,不怕蟲蛀,是建築和製造傢具的上等材料。在大叻一帶深邃的松林中,有二葉松、三葉松和世界上稀有的五葉松。西原還生長有幾十萬公頃的茂密竹林、白藤、紅藤,出產何首烏、砂仁、玉桂、蜂蜜、蜂蠟等名貴葯材。森林裡還有老虎、大象、犀牛、孔雀等珍貴動物。西原地區既有遼闊的森林,也有遼闊的草地,是發展畜牧業的好地方。它那肥沃的紅土泥層及溫和的氣候,充沛的雨水和豐富的水源,又十分有利於熱帶經濟作物的生長。早在法屬時代,西原地區就出現了許多大種植園:橡膠園、金雞納樹園、咖啡園、茶園、胡椒園等等。西原出產的茶葉,聞名於世界市場。特別是波來古的達克朵茶園生產的紅茶、綠茶,那香淳濃郁的氣味是其他茶葉無法比擬的。西原地區湍急的河流,蘊藏著巨大的水力資源,而一個個溫泉又是人們極好的去處。西原地區還有多種礦產,由於礦層接近地表,開采就比較容易。
越南擁有包括燃料、金屬、非金屬等50多種地下礦藏。主要有煤、鐵、銅、錫、鋅、鉛、鉻、銻等。其中煤的儲藏量極為可觀。煤礦長達幾百公里,儲量達到幾十億噸,而且品質優良,容易開采。著名的鴻基煤礦、北太鐵礦、老街磷灰石礦、高平錫礦、清化鉻鐵礦等儲量豐富,礦質良好。
越南盛產黃麻、蒲草、橡膠、椰子、胡椒、咖啡等經濟作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每年生產的橡膠就達一萬噸,居世界第四位。越南的甘蔗生長快,糖分多,全國到處都可以種植。咖啡、胡椒、漆等越南特產,遠銷國外,享有國際聲譽。桂皮也是越南的特產,人說價值可比黃金,作用可比人參。此外,香蕉、菠蘿、檸檬、柑桔、芒果、龍眼、荔枝、木瓜等熱帶水果,味美可口,從南到北,到處都有,四季不斷。布夏的柑、興安的龍眼、清河的荔枝、大黃的香蕉,在越南北方歷來膾炙人口。
越南有3200多公里長的海岸線,沿海處於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處於熱帶和亞熱帶海流的交匯點,又有眾多的河流出海口,適宜的氣候,豐富的食物,十分有利於各種海產生長。據統計,越南沿海有1200種魚、70種蝦,許多種魚蝦都有著重要的開發價值。僅北部灣就有900種魚,中部沿海、南部東區沿海和暹邏灣等海域,每年的海魚產量都可達到數十萬噸。與此同時,海產養殖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
(三)七大農業區
越南全國有近1000萬公頃的平原。紅河平原150萬公頃,九龍江平原600多萬公頃。在這兩個大平原之間,東部沿海的清化—義靜平原(68萬公頃)、賓士天平原(20萬公頃)和中部南區平原(61萬公頃)連在一起,是越南經濟作物的重要產區。
由於各條河流從上游帶來的沖擊泥沙,沿海平原逐年向海上延伸,面積不斷擴大。紅河三角洲每年向海上延伸約100米,湄公河三角洲每年向海上延伸60到80米。
根據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越南劃分了七大農業區:
1.紅河平原:主要種植水稻、黃麻、蒲草、蔬菜、甘蔗、桑樹、茶葉以及水產捕撈和養殖。
2.北方山區和半山區:發展茶葉、蠶桑、水果、木材以及家畜飼養。
3.原第四聯區:種植水稻、白薯、木薯、玉米、高粱、小米、豆類、花生、茶葉、咖啡、胡椒以及水產捕撈養殖。
4.中部沿海地區:種植水稻、雜糧、棉花、甘蔗、桑樹、桂樹、水果以及水產捕撈和養殖。
5.西原地區:種植水稻、雜糧、橡膠、咖啡、茶葉、可可、水果、桑樹以及養牛。
6.南部東區:種植橡膠、咖啡、甘蔗、水稻、玉米、豆類、木薯、水果和養牛。
7.九龍江平原:種植水稻、玉米、高粱、黃麻、豆類、蒲草以及魚蝦捕撈和養殖。
❽ 怎麼在市場上挑選桂皮
1、桂皮買乾脆的。桂皮分為桶桂、厚肉桂、薄肉桂。桶桂是嫩桂的樹皮,色澤土黃,味道純正香甜;厚桂皮是桂樹的厚皮,質地較粗糙;薄桂皮味淡,皮比較薄。
2、辨別桂皮最重要的是看它的干濕程度,好的桂皮比較乾脆;劣質桂皮質地酥鬆。天竺桂皮層細胞稍小,排列不整齊,壁普厚,類方形,內含小方晶;中柱鞘部位石細胞2-10成群稀疏散。(8)越南桂皮出口要什麼手續擴展閱讀:
桂皮的儲存注意事項:
1、桂皮置於陰涼乾燥處密封保存即可。
2、一般採用硬質包裝,內袋用鋁箔袋或者塑料袋包裝比較好。每次取茶後袋口扎緊,避免茶葉的香氣受損,或者買些密封性能好的不銹鋼茶葉罐存放。
❾ 肉桂、柴桂、官桂皮、桂皮到底是怎麼區分
肉桂的別名有以下幾種【別 名】:牡桂(《本經》)、紫桂(《葯性論》)、大桂(《唐本草》)、辣桂(《仁齋直指方》)、桂皮(《本草述》)、玉桂(《本草求原》)。原植物肉桂又名:桂木(《山海經》)、梫、木桂(《爾雅》)、桂樹(《爾雅》郭璞注)、糠桂。
肉桂作為葯材有以下幾種叫法①官桂(《本草圖經》)又名:菌桂(《本經》一作箘桂)、筒桂(《唐本草》)、桂爾通、桂通、條桂。②企邊桂又名:清化桂。③板桂(《本草圖經》)又名:桂楠
其中企邊桂:又名清化桂、清化玉桂、清化肉桂。是越南北圻清化所產的野生桂。又分為高山企邊桂、低山企邊桂等規格。以上提到三種葯材的區別如下:
①官桂:剝取栽培5~6年的幼樹干皮和粗枝皮,曬1~2天後,捲成圓筒狀,陰干。 ②企邊桂:剝取十餘年生的干皮,兩端削齊,夾在木製的凸凹板內,曬干。③板桂:剝取老年桂樹的干皮,在離地30厘米處作環狀割口,將皮剝離,夾在桂夾內曬至九成干時取出,縱橫堆疊,加壓,約1個月後即完全乾燥。至於「桂心」,即肉桂加工過程中檢下的邊條,除去栓皮者。各種肉桂商品均宜貯藏於乾燥陰涼處,或入錫盒內,密閉保存。
企邊桂,選取薄厚適中的肉桂樹皮干皮,切為長條狀,用特製模具壓製成兩邊內卷、中心凸起的形狀,並削去兩端外皮。為肉桂商品中之最佳規格。
都是一種物品,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為樟科多年生常綠喬木,以其乾燥樹皮或枝皮入葯,葯材名肉桂。原名牡桂,別名肉桂皮、桂、桂皮、玉桂、企邊桂、桂楠、筒桂及官桂。
柴桂
【別名】臭馬桂、三條筋、桂皮香
【來源】樟科樟屬植物川桂Cinnamomum wilsonii Gamble,以樹皮入葯。立春至處暑期均可采剝,以夏初最宜。
【製法】選樹干徑達15厘米以上的桂樹(過嫩則質量差,不宜砍伐),將樹干鋸成50厘米長的短節,剝下樹皮(切勿折破),置於室內以青草覆蓋「發汗」,至發熱時取出,再按樹皮的厚薄大小,縱切成寬約10~15厘米的條塊,曬干即成。
【性味歸經】辛、甘,大熱。有小毒。
【功能主治】散風寒,止嘔吐,除濕痹,通經脈。用於嘔吐,噎膈,胸悶腹痛,筋骨疼痛,腰膝冷痛,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1~2錢。
【備注】(1)同屬植物三條筋樹Cinnamomum tamala Nees et Eberm.的樹皮在西南地區也稱柴桂。
【摘錄】《全國中草葯匯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