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美國為什麼從越南撤軍
1979年,中越戰爭爆發。僅僅開戰沒有多長的時間,勝利的天平就已經傾斜向了我國一方。到了戰爭的後期,我國的軍隊在河內城圍了一段時間之後,我國領導人出於對形勢的考慮,果斷地下令撤軍。
得到命令以後,我國在越南境內的軍隊開始向著國內撤退。本來我軍已經向著國內撤退了,這也就意味著我軍不想再和越南人進行戰斗,大家也可以想像是我國不想再和他計較。
當初在援助越南的時候,我國出於安全和方便的緣故,這些設施都是建在中越邊境上。這些設施建成以後,越南人在裡面囤積了大量的戰略物資,此時也只是為我國准備的。據記載,我軍撤離之後,除這些物資外,很多破銅爛鐵都連根炸毀了。
正因為如此,越南人才會在戰爭以後貧窮到了極點。實踐證明,我們也是惹不起的!(配圖均為對越自衛反擊戰場景,摘自網路,與文無關,如有侵權請聯系運營人員刪除)
⑵ 越南人民軍的概說
在抗日、抗法和抗美戰爭時期中,越軍在胡志明領導下,為越南人民的解放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在越軍初建時期,主要是在1940年9月日本發動侵略印度支那戰爭後建立起來的抗日游擊隊,1941年2月第一支抗日武裝北山游擊隊成立,全隊32人,隨後在各地建立了許多抗日游擊隊。1944年12月22日,武元甲根據胡志明的指示,在高平省原平縣的一個林區里成立了「越南解放軍宣傳隊」,後來把這一天定為越南建軍節。宣傳隊共34人。1945年4月,越南召開首次軍事會議,決定將救國軍、越南解放軍宣傳隊和其他武裝組織統一合並為越南解放軍。同年5月,在太原省則珠地區正式成立越南 解放軍,統一編制和統一進行軍政訓練,全軍編成13個連,約5000人。1945年8月14至25日,越軍參加越南全國的八月起義,取得抗日戰爭勝利,同年9月,越南民主共和國成立,越南解放軍改名為衛國軍,總兵力約5萬人。
1946年11月,越軍投入抗法戰爭。在8年的抗法戰爭中,尤其在後期,在中國援越軍事顧問團的幫助下,越軍部隊發展較快,組織指揮系統已較健全,戰鬥力明顯提高。1946年1月,成立中央軍委協助越黨中央領導軍隊。1946年5月22日衛國軍改編成為國家軍隊,按照團、營、連進行統一編制。同年11月9日,國會軍事委員會與國防部合並為國防部,由武元甲任部長。1949年8月後開始組建師一級的戰斗部隊,最早成立的有6個步兵師和一個兵種師,此期先後組建了通信兵、工程兵、炮兵和高射炮兵。初步建立了主力部隊、地方部隊和游擊隊三結合的武裝體系。1951年2月11日正式定名為「越南人民軍」。在8年抗法戰爭中越軍共消滅了46萬多名法國侵略軍。在著名的奠邊府大捷中,全殲敵軍1.6萬人,取得8年抗戰的決定性勝利,越南北方獲得了解放。此時,越軍總兵力已發展到33萬人,編成12個師另11個獨立團、4個炮兵團、2個工兵團。
抗法戰爭結束後,越南北方進入和平建設時期,越軍人民軍發揚了人民軍隊的光榮傳統,積極參加建設,越軍提出了「建設一支正規化和相當現代化的陸軍,同時為其他軍種、兵種的建設奠定初步基礎」的建軍方針,執行了兩個「五年建軍計劃」,對部隊進行了精簡整編,到1959年,總兵力縮減到17萬人,陸軍編為7個師、5個旅、9個獨立團和9個邊防營。此時,先後建立了海軍、防化兵、武裝公安和裝甲兵等兵種。
1958年頒布義務兵役法和軍官服役條令,實行軍銜制和薪金制,1964年「北部灣事件」以後,美國於1965年3月美國發動了越南戰爭,先後投入美軍達55.5萬人,仆從軍7.2萬餘人,南越軍隊100餘萬人。從此,越軍投入抗美戰爭,大量擴充部隊,又先後組建了空軍、防空軍和特工部隊、同時組建軍一級的作戰部隊。地面作戰部隊擴編到25個師,到抗美戰爭後期總兵力已達100萬人。在最後解放南方的戰爭中,殲滅和瓦解了100多萬南越軍和150萬民團武裝。在歷時近11年抗美戰爭中,美軍在越南被殲5.66萬人、受傷30餘萬人。抗美戰爭結束後,越軍繼續保持戰時的軍事體制。
1975年底,南北軍隊正式合並。1976年4月,在越南國防部下增設經濟建設總局,武裝公安部隊改編為邊防部隊。1978年3月,越南發布總動員令,繼續擴充軍事力量,越軍總兵力達120萬人。1978年4月,越南以「狠抓階級斗爭,進行土地改革」為由開始大規模的排華,把150萬越南南部華僑強行扭送進拘留中心或趕入大海,把60萬越南北部華僑強行驅趕回中國,期間造成大量華僑非正常死亡。1978年12月25日,越軍出動15個步兵師、20萬人、近200架飛機、500輛坦克,佔領柬埔寨,在柬駐軍有14萬人。同時在寮國駐軍5——6萬人。越南把越軍的60%(70萬人)的兵力部署在越南北部和越中邊境地區、從1973年到1986年越軍向中國雲南、廣西邊境挑起事端達1.037萬次,其中包括師級和團級規模的進攻,發射各種炮彈100餘萬發。同時,越軍派部隊侵佔中國南海南沙群島的21個島礁,1979年2月17日至1990年2月13日,中國軍隊被迫對越進行了自衛還擊作戰。自衛還擊作戰結束之後,越軍又在兩國邊境上進行挑釁,不斷製造流血事件。越軍趁中國邊防部隊後撤之際,竟然大搖大擺的地佔領了邊境上兩國交界線上的許多騎線點。再次非法侵佔羅家坪大山、法卡山、扣林山、老山、者陰山等中國邊境地區。對越自衛反擊戰結束5年中,越軍正規部隊和民兵不斷向中國境內農場、村寨、學校開槍開炮,發射各種槍彈4萬余發,打死打傷中國邊境軍民數百人。迫使中國邊民離開家園,穴居岩洞。致使31793畝土地難以耕種和管理,數十萬畝橡膠無法收割,52所學校被迫停課。忍無可忍之下,中國軍隊再次被迫自衛還擊。1981年12月頒布了新的兵役法和軍官服役條例。以後越軍又進行精減整編,逐步裁減一部分軍隊員額,建設「一支有適當數量的、高質量的軍隊」,1993—1997年,越南又派海、陸軍部隊侵佔了中國南海南沙群島中的八個島礁,至此,從1975——1997年,越南共侵佔了中國南海南沙群島中的29個島礁,大有把中國南海變成「越南海」的野心!
⑶ 無心訓練只想發財,為何如今的越南軍隊會淪落成這樣
因為他們現在喜歡上了消遣娛樂,不想訓練了。
20多年後,越南軍隊已發展成為一支強大的跨國公司。 2014年,越南的軍工企業收入達到137億美元。要知道,這已經占越南經濟總量的7%。最初,越南的軍費開支約為46億美元,但通過這種模式,他們已獲得91億美元的凈利潤。唯一讓人感到難過的是,他們沒有使用這筆錢來改善士兵的福利,而是將所有的錢用於消遣和娛樂,最終導致士兵們不再專注於訓練。相反,他們希望能在一些合資企業中工作以賺更多的錢。
⑷ 中越自衛反擊戰,中國軍隊打入越南境內,為什麼要撤軍
呵呵,又是自衛反擊,又是打入越南,題主這邏輯混亂得……
因為那時中國國家窮,又沒做好戰爭准備。出兵越南主要是出於正治目的,而非軍事目的。將戰爭長期化下去,國力負擔不起。所以在摧毀了越南北部的工業區之後,果斷地撤軍,以防止越南成為中國的阿富汗。可憐的越南,在抗美戰爭的時候,北部是大後方,所以它把北方建設成了工業區。不想被中國來了個斷根,工業化的美夢徹底破碎,直到現在也沒有完全恢復。
之後的中越戰爭就是小成本、低烈度的邊境沖突了,這種方式完全符合中國的國情,無論在經濟還是軍事上都是上策。
中國以兩個軍區,牽制越南舉國之兵十餘年,使其不得不隨時保持全國戰備狀態,不能全力發展經濟。而中國的改革開放搞得風生水起。結果大家都看到了:中國現在已是世界上屈指可數的大國,而越南連突擊步槍都不能國產。
⑸ 對越自衛反擊戰中 中國為何未將越南一分為二
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正式打響,中國軍隊以摧枯拉朽之勢迅速推進,越南軍隊步步潰退,中國軍隊直逼河內。然後,中國宣布自衛反擊達到目的,將自行撤兵回國,自衛反擊戰正式結束。 自衛反擊戰以中國的勝利告終,以越南的潰敗而落幕,這是長期以來我們的宣傳和描述。然而隨著時光的流逝,來自政府的文件和越南的資料顯示,自衛反擊戰遠沒有以前宣傳得那麼樂觀,其中許多沉痛的教訓不容我們不深刻反思。 其一,嚴肅的軍紀讓我們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在國共內戰中,以「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為核心的嚴明軍紀功不可沒,它不僅幫助贏得了民心,更加強了軍隊的戰鬥力。但是,那畢竟是內戰,敵對雙方爭奪的都是本國的老百姓,誰更正義、公平、公正,老百姓自然就倒向誰。 當我們進入越南作戰去打擊越南軍隊和越南政府時,又要用「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進行自我約束,以此爭取越南人民的支持和幫助,無異於對牛彈琴自取其辱。 越南人民並非中國公民,他們緣何會親近攻入他們國家的外國軍人?當我們的軍隊去親近和愛護越南老百姓時,敵視的越南百姓和潛藏其中的越南軍人卻在伺機向中國軍人痛下毒手,以這種方式犧牲的中國軍人居然難以計數,豈不悲哉? 戰爭就是戰爭,尤其是國與國之間的戰爭,你不能寄希望於別國人民會敲鑼打鼓地歡迎你的入侵,那顯然是自欺欺人的掩耳盜鈴之舉! 其二,空軍發展的滯後缺乏攻擊能力。 對越自衛反擊戰極其慘烈,當地面部隊艱難地向前推進滲透時,焦慮的陸軍最渴望的就是來自中國空軍的強大支援。他們在奮勇沖殺中翹首以待,盼來的只是中國空軍的持續沉默。 倒是耐不住性子的越南空軍率先升空挑釁,我們的戰機不得不應急出動,面對數倍於己的空中敵機,越南飛機倉皇回撤,我們的戰機果斷發射數枚導彈,竟無一枚命中。 正當越南飛行員大呼僥幸時,飛機突然中彈墜落,擊落越南飛機的居然是我們的地面炮火。自此以後,越南飛機不敢出動,我們的戰機也不升空,雙方幾乎達成了默契,整個自衛反擊戰,我們的空軍便無所作為。 中國空軍為何會窘迫至此?一方面我們的飛機居然缺乏一個叫定位裝置的東東,沒有它我們的空中導彈就難以有效命中目標,而且這種東東在我們的人造地球衛星上早已使用,居然沒人想到要把它裝到戰斗機上; 另一方面由於文革的長期影響,我們的空軍缺乏足夠的飛行訓練,訓練不出經驗老到的飛行員,再先進的戰斗機也形成不了什麼有效的戰鬥力。 據說至今咱們的空軍還在懼怕訓練事故,為此不惜大大削減訓練難度,而且飛行時數也比外軍相去甚遠。如果這種狀況不趕緊改善,自衛反擊戰中的空軍尷尬就會再度重演。 其三,靜悄悄的南海,當時的海軍還待發展。 對越自衛反擊戰幾乎全部局限於越南本土上的陸地作戰,幾乎沒有發現來自南海里的任何硝煙和戰火。 發動自衛反擊戰的本意就是教訓越南收回被占國土,陸上邊界附近被越南強占的基本全部收回,為何獨獨不去收回南海中被越南霸佔的島嶼?難道是擔心戰事會無限升級嗎?可兩國不是已經全面開戰了嗎?難道那不是我們的島嶼?可我們不是至今仍聲稱那是我們的神聖不可侵犯的領土嗎? 唯一的解釋就是,我們的海軍還不夠強,不僅不足以擊退佔領我島嶼的越南海軍,而且也難以在那裡駐扎並擊退任何來犯之敵。令人遺憾的是,南海島嶼幾乎被周圍鄰國瓜分殆盡,我們的海軍至今仍未擁有解放和保衛我們神聖海島的能力,值得關注加強啊! 其四,外界壓力,倉促撤軍,損失慘重。 當我們的軍隊已經逼近河內,在蘇聯為首的國際勢力的施壓下,我們不僅宣布停止進攻,而且公開宣布立即撤軍,大軍於是立即開始緩緩後撤。驚恐仆定的越南當局隨即宣布全線反攻,攻守於是立即易勢,邊退邊守的中國軍隊居然比進攻時傷亡還大。 這是個巨大的政治和軍事錯誤,撤軍之前就公開宣布,無疑授敵以從容不迫地准備反擊的時間和空間,敵有備而我乏備,敵從容而我張皇,不付出巨大傷亡無有是處。 其五,肢解越南,錯失良機。 攻打越南,我們只是想教訓一下越南當局;兵臨河內,卻又匆匆撤出軍隊。既然我們已經攻入越南腹地了,自然就已經是侵入,還死抱著正義的面具,儼然我們就是正義的鬥士。 軍隊已經逼近河內,大半個越南已經在我們的掌握之下,即使我們不要繼續推進以完全覆滅越南當局,也應該就地扶持一個親中國的越南政權。扶起一個親中國的越南政權後,要麼武裝、援助並支持它解放整個越南,要麼就此南北分治將越南肢解成兩個國家。 如此一來,一個親中國的越南政權,或一個親中國的越北政權,就能成為中國的友好鄰邦,不僅一舉解決掉中越之間的領土和主權問題,也能一舉粉碎越南在東南亞的霸權行徑。可惜,我們沒那個打算,更沒那個戰略,更別說什麼預先准備了。 對越自衛反擊戰已經快三十年了,國際局勢業已滄海桑田,中國面貌也幾番更新,中國已非昨日之中國了。 然而痛定思痛,鑒古知今,總結過去,迎接未來。在歷史的錯誤中我們要擠出智慧,在舊有的遺憾里我們不要重蹈覆轍,建設強大的國防、構建恢宏的戰略是中華崛起和興盛的根本之基。 相關閱讀 中越戰爭中越軍吹牛吹上天:一定要活捉張萬年 在中國對越自衛反擊戰中升起的28位將星(圖) 戰後被男人無情遺忘 越南女兵參軍代價有多大
⑹ 越南人民軍的整編
越南人民軍1944年12月22日在抗日戰爭中建軍。二戰結束後,隨著法國和美國相繼入侵,越南人民軍在抗法、抗美戰爭中逐漸崛起,並形成由主力部隊、地方部隊和民兵自衛隊組成的三結合「全民國防」體制。冷戰結束後,越南將其軍事戰略由對外進攻型轉變為對內防禦型,並試圖通過大幅度裁軍、整編和現代化建設,把人民軍建成一支總體質量高,編組合理、平衡,精幹有力,紀律嚴明,處於高度戰備狀態和戰鬥力強的現代化正規軍隊。
到1976年越南南北統一,越南人民軍已發展成為一支擁有100多萬兵力的龐大軍隊。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越南軍隊陷入侵柬反華之中,僅在柬埔寨就駐扎了10餘萬兵力,
駐扎在寮國的兵力也有數萬人。80年代後期,隨著兩極對立世界格局的逐步變化和越南國內革新和建設的需要,越南難以維持龐大的軍費開支和繼續過去的擴軍政策,便於1986年9月提出要精簡整編,裁減人員,建設一支有適當數量、高質量、符合國家經濟實力的軍隊。
越南人民軍裁軍整編工作從1987年開始。最初,越共六屆二中全會決定裁軍40萬人,占其軍隊總額的1/3。1988年又進一步將裁軍幅度提高到1/2,即60萬人左右。機關和非作戰部隊被精簡合並,大批作戰部隊轉為擔負從事生產建設和預備役訓練任務,一些作戰建制被撤銷,軍官削減20%。進入90年代,裁軍60萬人的戰略任務基本完成,裁軍後越軍總兵力約60萬人。
越南的大規模裁軍,主要是裁減陸軍。原有陸軍110萬人,裁減後不足50萬人。裁軍中,海軍雖然撤銷了第二沿海區司令部,空軍撤銷了新山指揮部、372航空師、901團等部,但實際上海、空軍數量並沒有減少,海、空軍的地位、質量和條件反而得到了提高和改善。海軍由原來的5萬人增至5.5萬人,佔全軍總兵力的比例也由6%上升到9%,並進一步健全西貢港和海防港的設施。空軍人員基本上沒有增減,但所佔比重卻由原來的3.5%提高到6%,而且武器裝備得到了改善,越南還准備從俄羅斯購買蘇-23戰斗機和新式殲擊轟炸機,以擴大其攻擊能力。 調整後,越南人民軍兵種比例相對協調、合理,已基本上擁有兩棲作戰和陸海空軍配合展開立體空間作戰的能力。
⑺ 對越自衛反擊戰時為什麼撤退
首先 當年自衛反擊戰是有限的局部戰爭雙方都沒有出動空軍和海軍,而且時間1979年2月17日-1979年3月16日,一個多月中國就打到了越南首都城下,至於你所說的纏斗十年,主動權不在越南而是在中國。
中國之所以不打入越南首都 我推測有主要兩點
第一 當時是局部沖突,雙方也的確在戰略上保持
中國官方也沒把該軍事行動稱之為戰爭,自衛反擊戰這個說法把該戰定義為軍事沖突。一旦打下越南首都,將會讓沖突變質,成為全面戰爭,越南境內的中國軍隊將會面臨越南傾國之力的全力反撲,中國沒有這個打算。
第二 中國的戰略目標不是打倒越南當局 而是為了拖垮蘇聯
七九年三月撤軍的時候,我軍撤退途中一路破壞,工廠~學校~鐵路~政府機關~反正除了民居和醫院,什麼都炸,連電線桿子也逐根爆破,廢銅爛鐵全部拉回中國。不幸的是越南所有的重工業和絕大部分的經濟重點區域全部都在首都以北~~對越南本身就不強大的國力和戰爭潛力進行閹割,隨後更是挑起長達十年的邊境沖突,把南疆變成練兵場,各大軍區主力輪流大練兵,培養了一大批有實戰經驗的戰士和低中高層軍官。而苦逼的越南當了陪練,最慘的是蘇聯。八十年代蘇聯已經是日薄西山,越南的一系列損失,全部承擔著為蘇聯。
⑻ 對越自衛反擊戰為啥撤退
對越自衛反擊戰撤退是因為對越反擊戰的目的不是佔領對方的大量國土,而是讓越南知道中國的實力,但是中國人民素來以和為貴,這次反擊只是讓越南知道中國不可欺,因此在一個月之內便宣布勝利,並撤出了越南。
對越自衛反擊戰(中國官方稱為中越邊境自衛還擊作戰或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在民間被習慣稱作對越自衛反擊戰,越南稱之為1979年北部邊界戰爭或越中邊界戰爭,國際上則又將其視為第三次印度支那戰爭的一部分),是指於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爆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以下簡稱中國)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以下簡稱越南)之間的戰爭。
中國人民解放軍在短時間內佔領了越南北部20餘個重要城市和縣鎮,越方在中方撤出之後也宣布取得了戰爭的勝利。這場戰爭令中越兩國關系進一步惡化直至最低點。進入八十年代後兩國繼續對抗,在羅家坪大山、法卡山、扣林山、老山、者陰山等地區又相繼爆發了邊界沖突,時間持續達十年。九十年代蘇聯解體後,兩國關系逐步恢復正常,陸地邊界也最終劃定。
⑼ 越南戰爭(美國vs越南)美國撤軍的原因是什麼
越南戰爭(美國vs越南)美國撤軍的原因
首先,美國無法擴大戰爭規模。對於美國來說,不擴大戰爭未必會輸,但擴大戰爭則一定會輸。美國最大的敵人是蘇聯,美國最需要保護的是歐洲。越南方面擴大戰爭規模,則大量軍隊投入遠離歐洲的地區,而且直接與中國軍隊消耗,而不是蘇聯。這意味著,美國把自己的軟肋露出來給蘇聯,而把實力消耗在一個不可能威脅到歐洲的對手身上。因此,擴大戰爭規模,無論與中越打的如何,美國在戰略上都已經輸了。更何況,美國從朝鮮戰爭已經知道,與中國在山嶽地帶交手,自己也未必能贏。所以,美國首先就無法擴大戰爭規模。
第二,中國在支持北越。這首先導致,美國的地面部隊不能夠深入北越對北越產生實質性打擊。光靠空軍,無法解決問題。而中國的糧食及軍械支援,使得北越可以全民皆兵,不必顧忌生產問題。而越南的主要意識形態,也是民粹動員能力非常強的一種。所以盡管北越傷亡遠高於美軍,他們仍然能堅持打下去。這和阿富汗面對蘇聯是一樣的。只不過阿富汗的民粹主義動員靠的是另一種意識形態,而支持阿富汗的,變成了美國。
第三,美國軍隊在越南基本上是坐等挨打。美國陸軍不能夠深入北越,實打實地消滅對手,而北越軍隊則想來就來,想走就走。這從戰略上對美軍就是不利的。
不能擴大戰爭規模,不能深入敵境徹底掃盪,只能消耗,還面對最不懼怕消耗的民粹主義動員模式,敵方更有大國支持(物資上有能力對耗),地形也有利於游擊戰。於是只能拖來拖去,最後經濟壓力太大,就撤軍了事。
⑽ 1979年:兵臨越南河內城下的中國軍隊 為什麼要突然撤軍
1979年:兵臨越南河內城下的中國軍隊為什麼要突然撤軍? 時間:2012-07-04 作者:巴將蜀相周安斌來源於:周安斌的博客 在1979年的對越自衛還擊作戰中,兵臨越南首都的中國軍隊突然撤軍,成為軍事界長期爭論的話題! 話還得從當時中國的國內國外形勢說起。1979年,在粉碎了「四人幫」以後,鄧小平得以重新復出,並欲變革國家的發展方式:即從政治斗爭轉到經濟發展,從嚴肅管制到溫和寬容,這就是改革開放。 但國內外形勢不是中國想開放就可以開放的:一方面,蘇聯在中國北方陳兵100萬,由於中國戰力、武器相差懸殊,中國在北方放了400萬軍隊與其對峙,形成了所謂的西北、華北、東北「三北」防線。越南見中蘇對峙,便一方面出兵被紅色高棉搞的筋疲力竭的柬埔寨;同時向越北集結,准備奪取在宋朝時曾占據的我國廣東和廣西地區。另一方面,黨內有一部分力量千方百計地阻撓鄧小平搞改革開放。 鄧小平迫切需要一場戰爭,對內,樹立英雄領導人形象,從而建立領導權威;對外,殺雞駭猴,尤其是要警告像越南這樣過分自我的國家(越南認為自己是繼美國和蘇聯之後的第3軍事強國),從而為中國的改革開放奠定良好的外部環境和基礎。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中蘇交惡,中美為了共同的最大敵人不得不走在一起。1972年,在美國的放水下,中國進入聯合國並入常。1979年,中國決定教訓蘇聯的小弟越南,而和美國建交。 越南由於過分相信自己的實力,以及蘇聯的威脅,所以對中國的戰爭威脅和集結並不重視。越南認為,在蘇聯強大的壓力下,中國絕不可能調動主力部隊對越南進行作戰;況且,20年的美越戰爭不也是以越南的勝利而告終的嗎? 因為蘇聯的壓力,中國對越的作戰部隊主要是邊防軍、廣西民兵、以及少數特殊精銳部隊;論戰力和裝備,遠遠不如擁有美式和蘇式裝備、且打了幾十年仗的越南。但中國軍隊最大的優勢是重型裝備,比如坦克和大炮很多,對越南形成了壓倒性的優勢。 中越戰爭一爆發,成建制的中國軍隊在坦克大炮的掩護下,一路勢如破竹,越南只能憑借越北山區異常復雜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及山嶽叢林地帶,依靠天然的洞穴工事、石山峽谷,採取游擊戰、伏擊戰進行有限阻擊。即便是像諒山這樣堅固的越南防禦工事,在中國排山倒海的火炮攻擊下,很快崩潰。戰爭才進行不到半個月,越南北部所有針對中國的戰略要地盡失,其首都河內成為了一座炮口下待屠宰的城市。 越南一邊將其黨政軍高層從河內撤出,一邊從柬埔寨撤回主力。而在國際上,前蘇聯及其東歐國家一邊倒的要求中國從越南撤軍(但並不要求越南從柬埔寨撤軍),而全世界的絕大多數國家,除了朝鮮和紅色高棉之外,都主張中國從越南撤軍,同時越南從柬埔寨撤軍。 此時此刻,中國的對越自衛還擊戰,在兵臨越南首都河內後,在前蘇聯及其東歐國家眼中,已經變成了侵略戰爭。蘇聯不甘心自己的小弟敗得如此之慘,以要求對中國核戰爭相威脅,但被美國阻止。美國作為中國的盟國,雖然希望中蘇兩敗俱傷,但美國並不想將自己拖入核戰爭的泥潭(蘇聯對中國進行核戰,將造成韓日也被核污染)。事實上,1979年時的美國已經看到了經濟復甦和星球大戰的勝利曙光,美國不需要冒軍事斗爭的風險,一樣可以戰勝蘇聯。 在此背景下,美國建議中國光榮撤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