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越南資訊 > 為什麼美國要來越南發動戰爭

為什麼美國要來越南發動戰爭

發布時間:2022-06-24 15:46:23

㈠ 美國為什麼要打越南戰爭

越南戰爭是1955年11月至1975年3月間冷戰中,東南亞爆發的一場大規模局部戰爭,也是二戰後持續時間最長,美國損失最為慘重的一場戰爭之一,美國在這場戰爭中打了20年,花費超過2500億美元。更是付出了近6萬人死亡,30餘萬人受傷的代價,光飛機就損失8612架飛機。給越南和寮國等國造成的損失更為慘重,直接死亡100多萬人,經濟損失不計其數,中國和蘇聯為支持北越也付出了不小的代價,另外還有大量的物資支援,直接影響了中國經濟的發展。

在這場戰爭中,可以說美國是失敗的,既輸掉了戰爭,也輸掉了民心,後期國內反戰情緒高漲,更損失了大量的經濟。

那麼美國人為何又要不遠萬里,來到東南亞打戰場戰爭呢?目的又是什麼呢?其實目的非常簡單,和朝鮮戰爭一樣,目的在於扶持親美政權,而且不管是朝鮮還是越南,地理位置和中國都接壤。一旦美國在中國和蘇聯的周邊扶持起來大量的親美政權,對我們來說將沒有戰略緩沖可言,處於親美勢力的包圍圈中,經濟發展將會受限,國防安全直接受到威脅,美國可以直接將軍力部署在你的家門口,這樣做可以為美國謀求霸權地位提供實質性的幫助。

從二戰結束後到今天,美國一直喜歡在全球拉小弟,拉幫結派,目的在於對抗競爭對手。在歐洲建立有北約組織,目的在於俄羅斯的軍力、經濟和政治發展,在中東有沙特、伊拉克和以色列等親美政權,目的在於遏制伊朗、敘利亞的發展,控制中東石油,從而掌控世界石油市場。在亞洲,美國在韓國、日本、菲律賓和關島等地建立有軍事基地,目的是啥?很顯而易見就是為了遏制中國發展,這些國家就是美國的跳板,一顆棋子。

這就是為什麼,二戰結束後美國會在世界各地積極發動戰爭的原因,其目的就是圍困對手,鞏固美國在全球的霸主地位。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會不惜代價出兵朝鮮,抗美援朝和援助北越的原因。如果美國把軍事基地建在了我們的門口,親美政權建在我們門口,對我們形成合圍態勢,未來的發展將會受到更多的限制。

所以,美國人為何要不遠萬里在越南發動戰爭,而且一打就是20年,其目的是顯而易見的。

㈡ 美國為什麼非要介入越戰呢

這場戰爭的發動有很多原因,並不是美國領導人單方面拍腦袋,或者因為某件事情引發的戰爭。美國總統的決策,對社會主義陣營的恐懼,維護美國在世界上的軍事影響等等,都是美國發動越戰的原因之一。

3,美國歷屆政府對越南的錯誤判斷。從1945年的杜魯門開始,到最後尼克松結束,中間每屆的美國政府或多或少都對越南戰爭進行了錯誤的指揮,杜魯門時期,開始援助法國在越南的行動,率先將美國加入到這場有著深遠影響的戰爭里來。下一任艾森豪威爾覺得杜魯門做得對,在下一任肯尼迪也這么認為,到了約翰遜總統時期更加認為前三任總統做得對,繼續對越南實行美國介入的原則。

㈢ 請問美國為什麼要和越南打戰

越南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是法國的殖民地,二戰中則被日本佔領。1945年二戰結束前後,胡志明領導的越盟在越南北方的河內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國(稱「北越」)。法國則挾持保大皇帝在南方的西貢立國。為爭奪對越南全境的控制權,北越和法國進行了長達9年的法越戰爭/印度支那戰爭。1954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軍事援助下,北越在奠邊府戰役中贏得對法軍的決定性勝利,法國撤出越南北部。根據日內瓦會議(1954年)的決議,南北越暫時以北緯17度線分治,北越由胡志明統治,南越在保大皇帝的控制之下。1955年,吳庭艷在西貢發動政變,建立越南共和國(稱「南越」)。
日內瓦會議(1954年)規定,統一國家的選舉定於1956年7月舉行,但是這場選舉從來沒有舉行。在冷戰的環境中,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開始將東南亞看成冷戰中潛在的關鍵戰場,美國的政策制定者害怕民主選舉將使共產主義的影響進入南越政府,因此吳庭艷得到美國的支持,在南越行個人獨斷獨行的威權統治,這也使北越贏得公共關系戰的勝利。北越實現了大規模的農業改革,將土地分發給農民,引起了南方人民的嚮往。有人認為,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艾森豪威爾才在其備忘錄中寫道,如果全國選舉舉行,共產主義將會獲勝。(不過另外一個解釋是,北方的共產主義者不可能允許自由的選舉在他們那一半越南舉行。)最後,美國和兩越都沒有簽署協議中的選舉條款。這樣看來,分裂的越南似乎將成為常態,就像分裂的朝鮮一樣。
[編輯本段]步入戰爭
受傷的美軍士兵1959年,越共中央委員會決定武裝統一越南,並派遣大量軍事人員前往南越組織武裝顛覆。1960年,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成立,它由反吳庭艷政府的各派組成,事實上由越共中央委員會控制。同年,「中蘇論戰」爆發,中國和蘇聯都需要在「國際共運」中樹立自己的形象,因而都積極支持北越對南方進攻。
1961年6月,美國總統肯尼迪和蘇聯領導人尼基塔·謝爾蓋耶維奇·赫魯曉夫在維也納會面。赫魯曉夫肆意欺凌這位年輕的美國總統,試圖通過恫嚇的方式使他在某些關鍵爭端上向蘇聯讓步。特別是柏林,那裡大量的技術工人都已逃到西方。赫魯曉夫的恫嚇行動步步升級,8月,「柏林牆」在一夜間修成,西柏林被東德封鎖,9月,蘇聯恢復核試驗。嚴峻的形勢使肯尼迪認為,「如果美國從亞洲撤退,就可能打亂全世界的均勢(施萊辛格語)。」這時候中南半島的沖突是當時冷戰中唯一的熱戰。肯尼迪和他的顧問很快決定,要在越南問題上顯示出美國的力量和對抗共產主義的決心。同時認為,沖突最好遵循朝鮮模式,只局限在通過代理方使用常規武器,作為減輕兩超級強權間直接核戰爭威脅的一種方式。
此時,民族解放陣線已經控制了越南南方的大部分鄉村,雖然有美國的軍事援助,但政治上的威權與腐敗導致吳庭艷政府民心喪盡,無力阻止民族解放戰線擴大勢力。1961年5月,為了進一步幫助吳庭艷政府,肯尼迪派遣一支特種部隊進駐南越,開啟了美軍戰斗部隊進入越南的先河。這一事件也常被認為是越戰開始的標志。

http://ke..com/view/14949.html?wtp=tt

㈣ 美國當初為什麼打越南戰爭呢

美國與越南的戰爭始於1955年,結束於1975年。在這20年的戰爭中,雙方損失慘重。據美國的統計,在整個越南戰爭中,美軍共損失8612架飛機,5萬多美軍士兵陣亡,30多萬人受傷。相比之下,越南損失更加慘重。盡管北越政府統一了越南全國,但這場戰爭造成160多萬越南人死亡和1000多萬難民流離失所。

到了1973年,美國決定撤軍,南越政府被北越軍隊消滅。1976年,北越政府宣布統一越南全國,建立了今天的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㈤ 美國發動越南戰爭原因 美國為什麼打越南

越南戰爭發生在1955年至1975年之間,又稱為第二次印度支那戰爭,其本質是美國等資本主義陣營國家支持的南越(越南共和國)對抗由蘇聯和中國等社會主義陣營國家支持的北越(越南民主共和國)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的一場戰爭。發生於冷戰時期的越南(主戰場)、寮國、柬埔寨。

越戰是二戰以後美國參戰人數最多、影響最重大的戰爭,最後美國在越南戰爭中失敗。越南人民軍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最終推翻了越南共和國,統一了越南全國。

美國發動越戰原因:在冷戰的環境中,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開始將東南亞國家聯盟看成冷戰中潛在的關鍵戰場,美國政府害怕資本主義民主選舉將使社會主義的影響進入越南共和國政府,因此越南共和國得到美國的支持。——常識歷史篇。

㈥ 在法國被越南打敗的情況下,美國為何還要向越南開戰

美國發動越南戰爭:一方面為了防止社會主義陣營的蔓延,保護自身利益;一方面是美國實行全球戰略的步驟之一。

總之,美國向越南開戰主要是向北越開戰,主要目的是為了防止社會主義陣營的蔓延,為了自身全球戰略的推進。

㈦ 美國為什麼要發動越南戰爭美軍如此強大打不過越南

你這個問題非常大,逐一回答
1為什麼發動越戰。在法國戰敗,越南成了南北對立之後,老美的戰略專家提出一個多米諾理論,認為紅色勢力會向東南亞滲透。如果不能及時阻止,整個東南亞就會變色。越南就是第一塊牌,必須支持住。所以美國捲入越戰
2美國實際上沒有輸。雙方的傷亡比超過1:15,在連以上的戰斗中,老美贏了95%。但美國政府將作戰區域限定在南方。這樣老美就無法打擊對方的後方,只能陷入持久戰,消耗大量資源,最後發現影響了歐洲的部署以及國民經濟。加上反戰情緒,最後只能撤退。
3嚴格的說是陣亡人數比朝鮮多,傷亡總人數少於朝鮮
4中國參戰了,排出了大約20萬的防空和工兵到北越協防。還派出了部分指揮官到南越指揮作戰
5中國和越南的恩怨由來已久。1927年胡志明組建了印度支那Gcd,其意思就是將越南,寮國,柬埔寨聯合起來。他跑到中國尋求幫助,當時剛經歷412的中國同志一聽名稱就警惕了,拉上毛子顧問,猛批他們的大國沙文主義,逼著人家改名。
49年,中國建國之後,胡志明又來尋求幫助,中國幫著訓練部隊,派顧問團,大家合作的不錯。可痶邊府戰役結束後,胡志明本想順勢統一越南。可正在和法國談判的中國強令胡志明接受北緯17度線。這是否讓你想起49年不讓中國渡過長江的毛子
到了越戰的時候,中國還在和美國人談建交。每當談判陷入僵局,就讓越南發動攻勢,你說越南人怎麼想。到了美國人撤退之後,中國又希望越南維持南北對立局面,結果越南倒向蘇聯。這種情況下,中國面臨兩面受敵。為了解除這個危險,同時交投名狀,中國在79年對越作戰

㈧ 當年美國發動越南戰爭的原因,原因是什麼

越南戰爭(1961年—1975年),簡稱越戰,又稱第二次印度支那戰爭,越共稱抗美救國戰爭(越南語:Chi�6�5n Tranh Ch�6�3ng M�6�3 C�6�7u N�0�6�6�3c),為越南共和國及美國對抗共產主義的越南民主共和國及「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又稱越共)的一場戰爭。越戰是二戰以後美國參戰人數最多、影響最重大的戰爭,也是該國至今戰敗的戰爭(雖然美國政府自稱是「光榮的撤退」)。越戰是冷戰中的「一次熱戰」,希望統一越南的北越領導人胡志明支持南方的游擊隊「民族解放陣線」反對南越吳庭艷政府。美國則出兵幫助南越。最開始援助南越的美國總統是艾森豪威爾;約翰·菲茨傑拉德·肯尼迪開始支持在越南作戰;林登·約翰遜將戰爭擴大。在尼克松執政時期,美國因國內的反戰浪潮,逐步將軍隊撤出越南。北越軍和南越共軍最終打敗了南越政府軍隊,攻佔了全越南。
越南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是法國的殖民地,二戰中則被日本佔領。1945年二戰結束前後,胡志明領導的越盟在越南北方的河內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國(稱「北越」)。法國則挾持保大皇帝在南方的西貢立國。為爭奪對越南全境的控制權,北越和法國進行了長達9年的法越戰爭/印度支那戰爭。1954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軍事援助下,北越在奠邊府戰役中贏得對法軍的決定性勝利,法國撤出越南北部。根據日內瓦會議(1954年)的決議,南北越暫時以北緯17度線分治,北越由胡志明統治,南越在保大皇帝的控制之下。1955年,吳庭艷在西貢發動政變,建立越南共和國(稱「南越」)。

日內瓦會議(1954年)規定,統一國家的選舉定於1956年7月舉行,但是這場選舉從來沒有舉行。在冷戰的環境中,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Dwight David Eisenhower)開始將東南亞看成冷戰中潛在的關鍵戰場,美國的政策制定者害怕民主選舉將使共產主義的影響進入南越政府,因此吳庭艷得到美國的支持,在南越行個人獨斷獨行的威權統治,這也使北越贏得公共關系戰的勝利。北越實現了大規模的農業改革,將土地分發給農民,引起了南方人民的嚮往。有人認為,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艾森豪威爾才在其備忘錄中寫道,如果全國選舉舉行,共產主義將會獲勝。(不過另外一個解釋是,北方的共產主義者不可能允許自由的選舉在他們那一半越南舉行。)最後,美國和兩越都沒有簽署協議中的選舉條款。這樣看來,分裂的越南似乎將成為常態,就像分裂的朝鮮一樣。

㈨ 美國為什麼打越南,理由是什麼

隨著新中國的成立和中蘇同盟的形成,以及中美兩國在朝鮮戰爭的直接對抗和中國對越南民族解放運動的支持,美國更加意識到這些所構成的現實和潛在的威脅。

冷戰局面形成後,美國在亞洲除了積極扶植日本,「遏制」新中國外,還把關注的目光投向了中南半島。中南半島不僅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和經濟價值,而且越南民族解放運動中極具影響的胡志明還與共產黨有直接的聯系,美國完全不希望看到殖民帝國政權被由蘇聯操控的政治機構所取代。

1948年12月30日,杜魯門總統批准了一份國家安全委員會報告,即48-2號報告。該報告使美國堅定地建立了「防止共產黨在亞洲進一步擴張」的政策,這份文件建議「對法屬印度支那應給予特別的注意」。

1950年和1952年,從遏制共產主義的立場出發,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先後出台了《美國對於印支的立場 》和 《美國在東南亞的目標和行動方針》,認為印度支那沖突是東西方對抗的一部分,具有全球性的意義。

根據這兩個文件的建議,美國有責任在東南亞採取一切切實可行的措施,支持在中南半島的法國人,阻止共產黨進一步擴張,以保護美國的安全利益。1954年4月,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首次使用 「多米諾骨牌效應」這個術語,以說明阻止中南半島「淪陷」的必要性。

20世紀50年代,冷戰的特徵已經有了很大變化,出現了新的形式——「局部戰爭」。

美國艾森豪威爾政府於1954年決定向吳庭艷的南越政權提供援助,以遏制北越的發展,截至8月,艾森豪威爾共任命了300多人為美國駐越南軍事援助顧問團成員,在以後幾年中,美國駐越軍事援助顧問團在訓練、裝備南越軍隊並向其提供建議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肯尼迪主政時期, 「多米諾骨牌效應」理論更是美國對越政策和全部冷戰戰略的指導思想。肯尼迪把越南看作「自由世界在東南亞的柱石、拱頂石和提防要塞」。聲稱如果「赤色浪潮」淹沒了越南,東南亞國家乃至印度、日本的安全會受到嚴重威脅。

在約翰遜時期,美國政府主張應當不斷加強對印度支那,特別是越南的干涉和滲透。1960年11月,約翰·肯尼迪當選為美國總統後繼承了哈里·杜魯門和艾森豪威爾兩位總統在10年前制定的介入越南戰爭的政策。

背景

越南在1885年至二戰前是法國的殖民地,二戰中大日本帝國趁法國戰敗佔領法屬印支,維希法國殖民政府仍然運作但其權力被當地的日軍懸空。1945年二戰結束前,日軍發動三九政變解散法屬印度支那殖民政府改建傀儡政權越南帝國,保大帝為皇帝,以及柬埔寨王國及寮王國等日本傀儡。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二戰結束3天後,中華民國國軍及英軍分別進駐了越南北部及南部將當地的日軍繳械。1945年9月底英軍撤離越南南部,並歸還原本的殖民者一法國。

1946年5月中華民國國軍撤出越北後,胡志明領導的越盟在越南北方的河內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國」,世稱「北越」。法國則挾持保大皇帝在南方的西貢立國。

法國為重奪對越南全境的控制權,北越和法國以及其傀儡政權越南國進行長達9年的法越戰爭(又稱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法國軍隊在美國的支持下,控制西貢、河內等主要城市,但廣大農村已經落在胡志明領導的越南共產黨游擊隊手中。

1954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軍事援助下,北越在奠邊府戰役中贏得對法軍的決定性勝利,法國撤出越南北部。

戰事結束後,雙方開始和平談判,談判在瑞士日內瓦舉行,1954年7月21日美國、蘇聯、法國、英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北越、南越、柬埔寨、寮國九國外長,達成協議,稱為《日內瓦協定》。根據日內瓦會議的決議,南北越暫時以北緯17度線分治,越南北部由胡志明統治,南部由保大皇帝控制。

《日內瓦協定》內容重點是:法國撤出越南,並承認越南、柬埔寨、寮國為獨立國;以北緯十七度為界,分割南北越南;南北越為中立國家,不得與任何國家締結軍事同盟,不得進口軍火,不得依附任何集團國家;南北越在1956年7月以前實行普選,由普選再統一南北越。

按照1954年日內瓦會議的規定,統一國家的選舉定於1956年7月舉行,但是這場選舉卻沒有舉行。同時北方也沒有同意進行選舉。最後,美國和兩越都沒有簽署協議中的選舉條款。這樣看來,分裂的越南似乎將成為常態,就像分裂的朝鮮半島一樣。

後來只有法國和北越簽署這個協議。法國撤出印支三國之後,美國為了阻止北越的共產黨勢力向南越擴張,全力支持吳廷琰在南越建立反共政權,打算圍堵共產黨,1955年,吳廷琰在西貢發動政變推翻保大帝,建立越南共和國,世稱南越,政權更動下選舉機會渺茫。

面對西方國家再度來越南長期駐軍,主張趕走西方勢力的北越更獲得背後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蘇聯等共產勢力的支持,武裝沖突升級似乎在所難免。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越南戰爭

㈩ 美國當初為什麼打越南戰爭

越南戰爭可以說是自從二戰結束以來,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戰爭了,從1955年開始,直到1975年結束,在這二十年的時間里,越南軍民死亡人數超過160萬,而且還導致1000多萬人無家可歸。

而美軍這邊也很不順,也在這二十年中付出了慘痛的代價,總計有5萬人死亡,30萬人受傷,飛機、坦克等先進的武器裝備的損失更是不計其數。

在接下來的十幾年時間里,美國以絕對優勢,重創了北越軍隊,但是美軍始終都不能完成他們的最終目標——消滅北越。

而且美軍還屬於不長記性的那種,忘了在朝鮮被我國志願軍打敗的事實,試圖通過越南作為跳板,進而侵略我國。

對於美國人的陰謀,我國不可能看不透,於是我國開始源源不斷的派兵和物資援助北越,而且蘇聯也為北越提供了大量先進的武器裝備。

隨著越南戰爭的延長,美國士兵的補給越來越困難,而且美軍的傷亡率也直線上升,甚至在他們國內還出現了“動亂”,比如不斷有民眾遊行反對美國政府的對越戰爭,被逼無奈的美國最後只好宣布從越南撤兵。

而在失去了美軍幫助下的南越,實力遠遠不如北越,僅僅用了兩年時間,北越就徹底打敗了南越,實現了越南的統一。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美國要來越南發動戰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財務部出版社屬於哪個區 瀏覽:523
中國人如何在越南拿到摩托車駕照 瀏覽:483
德國almg3和中國哪個牌子好 瀏覽:353
印尼蒜是什麼東西 瀏覽:321
印度疫情怎麼好轉的 瀏覽:329
如何看待英國5g基站被燒毀 瀏覽:300
印尼增強ct有什麼副作用 瀏覽:23
英國女王開路虎多少錢 瀏覽:358
印度小吃普利球是怎麼做的 瀏覽:800
斜塔是義大利哪裡的 瀏覽:933
美國入境英國要隔離多久 瀏覽:860
印度人搞頭發為什麼要點火 瀏覽:754
印度軍隊用什麼語言 瀏覽:392
和平精英國際服打人怎麼改變顏色 瀏覽:920
印尼簽證中報關是什麼意思呢 瀏覽:276
義大利進口五金品牌有哪些品牌排行 瀏覽:78
英國安妮公主穿什麼裙子 瀏覽:643
南寧哪裡可換越南盾 瀏覽:405
95元人民幣等於多少越南盾 瀏覽:102
越南戰爭讓美國不得越過什麼線 瀏覽: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