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明朝越南叫什麼
交趾
1407年至1428年,中國明朝成祖(永樂皇帝)趁越南皇朝內亂之際,出兵佔領越南,並在升龍設立了交趾布政司(行省),進行直接統治。
Ⅱ 越南的古稱
安南,越南都叫過,曾經是中國領土,五代十國時期越南人打敗了南漢,獲得了獨立。明朝一度佔領越南,後來在宣宗時期撤回,越南再次獨立。
越南南邊是占婆,本來是個獨立國家,後來被越南滅了,南北合並,成了現在的越南的雛形。
Ⅲ 越南在古代叫什麼
越南在古代叫安南。
公元10世紀,中國進入五代十國時期,越南(當時叫安南)利用中國的四分五裂局面,擺脫了中國的控制。
938年的「白藤江之戰」吳權擊敗中國南漢,939年稱王,史稱前吳王,建立吳朝,是越南脫離中國之始。但吳權只有稱王沒有建立國號,而且未能有效統治越南北部,直至968年丁朝建立,越南(交趾)才正式獨立。北屬時期之後的歷史,越南成為中國的藩屬國,並且仍未脫離中華文化影響,使用漢字,採用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建立了多個封建王朝。
968年,丁部領(丁先皇)以武力征服境內的割據勢力,建立國號大瞿越(丁朝),這是越南歷史上第一個正式國號,兩年後(970年)又自稱皇帝,定都華閭(今寧平省寧平),後來接受中國北宋宋太祖冊封為交趾郡王,宋朝皇帝承認越南是自治的藩屬國而不再是中國直接統轄的領土。
980年,黎桓建立前黎朝,並擊退了侯仁寶率領的北宋軍隊的干涉。
11世紀後期,宋朝與越南李朝爆發宋越熙寧戰爭;13世紀中葉,越南陳朝曾擊退蒙古的進攻,中國元朝建立後,越南陳朝又曾兩次擊退元軍的進攻。戰後,陳朝遣使向中國元朝朝貢修好,以示臣服。15世紀明成祖永樂年間,越南陳朝君主遭外戚胡季犛篡位,中國明朝應陳朝遺臣的請求推翻了胡氏政權。明軍順勢收復了越南,設郡縣、置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再次進行了直接統治,即「安南屬明時期」。不過在明成祖死後數年,黎利發動藍山起義將明軍驅逐出越南,但承諾維持與明朝的宗藩關系之後,恢復了獨立,建立了後黎朝(1428年~1789年)。
Ⅳ 越南在明朝以前屬中國嗎
越南古稱交趾,自漢唐以來,一直是中國的屬地,五代以後,方獨立成國。元末戰亂,越南趁機從中國版圖脫幅,一度發兵攻入思明路永平寨,超越元代定界銅柱二百餘里,霸佔丘溫、慶遠等五縣。洪武年間,明太祖朱元璋曾頒詔曉諭越南國王陳日昆,命令歸還,但陳朝此時已由國相黎季犛掌權,他脅迫國王陳日昆,稱兵拒命。朱元璋以戰爭方息,重在安撫,不願再起干戈,於是置之不理,越南從此處於半獨立狀態。
Ⅳ 越南由來
越南國名來源於中國清代嘉慶皇帝。
越南在歷史上的稱呼幾經變更,最早被稱為「交趾」。據說,遠古越南人的兩個腳趾相交,因此被中國人稱為「交趾」,公元前111年漢武帝平定南越國,即在今越南北部設立交趾郡。
唐朝時,設立安南都護府,因此越南又被稱為「安南」。968年丁朝獨立,建國號「大瞿越」,這是越南歷史上第一個正式國號。1054年,李朝聖宗又改國號為「大越」。
「大越」是越南歷史上使用最久的國號,其間雖有15世紀時胡朝改國號為「大虞」的短暫變更,但李朝、陳朝、後黎朝諸朝均以「大越」為號。不過宋朝以來中國歷代仍然以「安南國」稱之(北宋時則多稱為「交趾」)。
1802年,阮福映統一大越,建立阮朝,欲改「大越」國號為「南越」,並請求宗主國中國清朝批准。清朝嘉慶帝認為歷史上的「南越」涵括了廣東、廣西,字面含義與阮氏政權統治交州故地的現實不符而予以否決,並將「南越」顛倒為「越南」。
1804年,清朝遣使冊封阮福映為「越南國王」,從此越南成為這個國家的新國號。1839年,阮朝明命帝改國號為「大南帝國」,此後同時採用「大南」和「大越南」的雙軌國號。1945年,阮朝保大帝建立「越南帝國」,1945年9月2日胡志明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國,1976年越南南北統一,改名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5)明朝稱呼越南什麼擴展閱讀
中國同越南的邊界。西起十層大山,東至北侖河口,全長1300公里。此線是1884年越南淪為法國"保護國"後,於1885年至1897年,經中、法兩國簽約劃定的。中越兩國相繼獨立後,曾是友好鄰邦,是同志加兄弟的親密關系,對原定邊界線也未提出異議。
但是因為蘇聯的支持,越南對我國不斷挑釁,據不完全統計,僅從1974年到1979年2月就發生邊境事件和武裝沖突達2700多起,嚴重危害我國南部邊境安全。我邊防部隊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被迫於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對越進行自衛還擊。
Ⅵ 越南古稱什麼
越南古稱叫安南
越南,全稱為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英語:Socialist Republic of Vietnam,越南語:Cộng hòa Xã hội Chủ nghĩa Việt Nam),是亞洲的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位於東南亞中南半島東部,北與中國廣西、雲南接壤,西與寮國、柬埔寨交界,國土狹長,面積約33萬平方公里,緊鄰南海,海岸線長3260多公里,是以京族為主體的多民族國家。
歷史上,越南中北部長期為中國領土,968年正式脫離中國獨立建國,之後越南歷經多個封建王朝並不斷向南擴張,但歷朝歷代均為中國的藩屬國。19世紀中葉後逐漸淪為法國殖民地。1945年八月革命以後,胡志明宣布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國,1976年改名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1986年開始施行革新開放,2001年越共九大確定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越南共產黨是該國唯一合法的執政黨。越南也是東南亞國家聯盟成員之一。
2014年5月越南發生針對國外投資者和企業的打砸搶燒嚴重暴力事件。
http://ke..com/view/4205.htm#1_3
Ⅶ 明朝交趾是現在哪裡
在越南北部
交趾承宣布政使司(交趾又作交阯、交址)是中國明朝設置的一個地方一級行政機構,布政使司下設十五府、三十六州、一百八十餘縣。
統治范圍大致為現在越南北緯十七度以北地區。
明成祖永樂五年(1407年)設置,宣德是從小深受理學在德不在險教誨的君主,謹記洪武的不征之國祖訓,一直有放棄交趾的打算,正值明軍剛受到挫敗,又聽到王通私自求和消息,三楊於是順水推舟,明宣宗宣德三年(1428年)正式廢除。嘉靖年間再置,為安南都統使司。
永樂四年(1406)底,明軍進人安南後,紀律嚴明,一再宣告;「黎氏父子,必獲無赦,脅從必釋,毋養亂,毋玩寇,毋毀廬墓,毋害稼牆,毋斥人妻女,毋殺降,有一犯者,雖功不饒。」此舉得到了許多不滿黎氏政權統治的安南各階層的支持,他們積極與明軍配合,提供幫助。永樂五年(1407 } 5月,黎氏父子被抓獲,戰爭勝利結束。在這場戰爭中,黃福受命先至兩廣治辦軍需,很好地保證了明軍的後勤供應,為平定安南提供了有力的物質保證。
在平定安南後,南策州官員莫邃與安南著老尹沛等1100餘人聯名給明軍統帥張輔上書:「安南本古中國之地,其後淪棄,溺於夷俗,不聞禮儀之教,幸遇聖朝掃除凶孽,軍民老稚得睹中華衣冠之盛,不勝慶幸,咸願復古郡縣,庶幾漸革夷風,永沾聖化。」
張輔根據當地人民要求,上書成祖,成祖於永樂五年(1407)宣布設立交趾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任命黃福以尚書兼掌布政、按察二司事,全權處理交趾的民政與司法工作,後又命英國公張輔鎮守交趾。
黃福在交趾任上,一直面臨著極為尖銳的民族矛盾。他意識到僅靠大量軍隊是難以穩定交趾局勢的。他寫信給張輔,力主在補充兵伍、完善兵制的基礎上用文治的辦法讓交趾人民安居樂業,使交趾局勢不致生變。為此,在任期間既協調完善軍隊又重點採取了種種穩定交趾局勢、發展交趾經濟、造福當地人民的舉措。
Ⅷ 明朝安南是哪個國家
明朝安南是現在越南。
1406年,明成祖朱棣派張輔率軍深入安南,至1407年,大獲全勝,消滅了纂位的安南胡氏政權(即胡朝),得府州十五、人民三百十二萬。1407年農歷六月,明朝消滅越南胡朝後,聲稱為了回應當地官吏耆老「原復古郡縣」的請求,便將之改名「交趾」,朱棣改安南國為交趾布政使司,自此明朝成功收復安南。
官員經營和管理交趾,確實存在許多疏忽和弊端。至明宣宗時,宣宗全面戰略收縮,楊士奇、楊榮等大臣乘機進言,宣宗決計罷兵,詔尚在安南的王通等人率軍八萬餘人北返,罷交趾布政使司。
明世宗嘉靖十八年(1539年)3月,莫登庸遣使至鎮南關請降,將安南土地冊及戶籍獻於大明。1540年十一月初三,莫登庸與大臣數十人自縛跪拜,入鎮南關向明朝官員納地請降,明朝將安南國降為安南都統使司從屬國降為屬地,改其十三道為十三宣撫司,各設宣撫、同知、副使、僉事,聽都統黜陟。自此至明亡,越南始終是作為明朝版圖內一個行政自治單位的地位存在。
(8)明朝稱呼越南什麼擴展閱讀
越南學者認為,明朝郡縣安南後將它「變成一個作為與東南亞和西歐各國船舶往來通商的根據地」。「郡縣安南」大大提升了明朝對南海的控制力和影響力,為鄭和下西洋的順利進行提供了保障。
另外,安南作為一個肆無忌憚挑戰明朝宗主國地位的典型被興師問罪,並被納入明朝的直接管轄之下,這對西洋番國起到了殺雞做猴的警示作用。事實上,成祖在郡縣安南後,曾多次以安南之事警誡、震懾不安分的番國。「問罪之師」、「安南之鑒」震懾諸國的效果很顯著。
「郡縣安南」與「鄭和下西洋」同為永樂對外關系中的大事,然而後人對二者的評價卻截然不同。前者被認為是朱棣外交活動中的重大失誤,後者被認為是震驚世界的壯舉。如果孤立地看待它們,好像確實有道理。「郡縣安南」最終以失敗告終,「鄭和下西洋」則促進了中國與西洋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但是,若將「郡縣安南」與「鄭和下西洋」兩件人事聯系起來看,朱棣「郡縣安南」的戰略意義不可低估。
Ⅸ 越南明朝時是中國的屬國嗎叫什麼
明朝時越南是中國的附屬國,那時叫安南
Ⅹ 越南故稱
越南史稱大越國、安南。
越南北方在中國秦朝時歸象郡管轄,西漢時又設置交趾等九郡,東漢市設交州,三國時期(226年)東吳又將交州分為廣州、交州2州。到了唐朝設交州總管府。651年改稱安南都督府。到了明朝設交趾承宣布政使司(交趾行省)。
越南的主要朝代為李朝(1010年—1225年),陳朝(1225年—1400年),黎朝(1428年—1527年),西山朝(1778年—1802年),阮朝(1802年—194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