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越南盛產什麼水果
你好,能盛產的水果也不少,也很多,以下就是越南比較有名的水果1.
牛奶果。牛奶果是越南較獨特的一種水果,切開後,裡面露出白色果實,香甜滑嫩,味道極像牛奶,因此叫牛奶果。
2.
椰子。越南盛產椰子,椰子汁清如水、味甘甜,晶瑩透亮,是極好的清涼解渴之品。椰肉微甜,還帶有一股清香。
3.
番荔枝。越南番荔枝有軟、硬兩種,形狀分別為橢圓型和圓型。番荔枝果皮較厚,呈現綠色或者白綠相間白色的果肉裡麵包含了黑色的種子。
4.
檳榔。在越南,檳榔是紅白喜事、祭祀禮佛的物品,青年男女戀愛的信物,家中待客必備的水果。
5.
火龍果。越南盛產火龍果,火龍果清甜可口,果肉嫩滑,水分充足,果中含有一般植物少有的植物性蛋白、花青素,並且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水溶性膳食纖維,是一種低能量、高纖維、高營養的水果
B. 荔枝的分布情況如何
無患子科荔枝屬,常綠果樹,大喬木。又名離支。學名Litchi chinensis Sonn.。除上種外,還有中國雲南野生荔枝新變種(L.chinensis Sonn.var.spontaneus Pei Var nov.)及菲律賓野生荔枝(L.philippinensis Radl),但均無栽培。
起源與分布
荔枝原產中國南方,海南島至今保留野生荔枝林,廣西和雲南南部也發現野生荔枝。栽培歷史已有2000多年,早在秦惠王後九年(公元前316年)已有文獻記述,漢武帝元鼎年間(公元前116~前111年),已有從兩廣地區移植荔枝的記載。3世紀時,廣西蒼梧一帶已有大面積栽培,並引入四川,11世紀福建已盛產荔枝,18世紀後,台灣也有栽培荔枝。目前以廣東、台灣、福建、廣西等省(自治區)栽培最多,海南、四川次之,雲南、貴州、浙江南部也有少量栽培。約在宋代(12世紀前)已傳入印度,17世紀傳入緬甸。以後熱帶、亞熱帶各國先後引種。目前栽培較多的除中國外,有印度、泰國、南非、澳大利亞和美國佛羅里達及夏威夷州。此外,緬甸、越南、孟加拉國、模里西斯、馬達加斯加等國也有栽培。
特徵與特性
株高約8~10米。主幹粗大,分枝多,略彎曲。樹冠半球形。根群龐大,嫁接苗主根深生,吸收根主要分布在60厘米以上土層,水平根分布可達樹冠寬的1~2倍;須根與真菌共生而構成內菌根,有利於根群對礦物質營養的吸收。荔枝的枝條較密集,嫁接苗單干直立,壓條苗枝條多,抽生的角度大。葉為偶數羽狀復葉,小葉2~4對,對生或互生,葉片全緣革質,具短柄,葉面深綠色,葉背淡綠色,披針形、長橢圓形或倒卵形,先端漸尖或短尖,側脈不明顯。花為復總狀圓錐花序,由3朵小花構成1小穗,由數個小穗構成1個側穗,再由多個側穗著生於花軸上構成花序,每1花序有小花數百至3000朵以上,小花黃白色,多數花瓣退化,萼片呈小杯狀,雄蕊被茸毛,花絲基部有蜜腺。花型有雌花、雄花、兩性花和變態花,前兩種在生產上作用大,雄花的雄蕊發育完全,雌蕊退化,花絲長,雄蕊5~11。雌花的雌蕊發育完全,雄蕊退化,子房發達,通常2室,柱頭羽狀2裂,成熟時分泌粘液,通過授粉才結實。果實圓形、橢圓形、卵形或心臟形,成熟時果皮有鮮紅、淡紅、蠟黃等色。果皮有平滑或隆起的龜裂片,龜裂片的大小、凸凹、尖平及其排列形式,是區別品種的主要特徵。果實內部為半透明如凝脂的果肉,為假種皮,外麵包有一層很薄的內果皮,果肉內藏種子1枚,種子棕褐色,橢圓形,種皮光滑。優良品種核小或退化(見圖)。
荔枝生長的適宜溫度為年平均溫12~24℃,在10~12℃時,枝梢生長最速,-2℃是荔枝遭受凍害的臨界溫度。花芽分化需要有14℃以下到0℃以上的低溫,18~24℃開花最盛。荔枝喜光,充足的陽光有利於花芽分化、果實發育和提高品質;生長期需要較充足的水分,開花期忌長期陰雨。對土壤適應性較強,但以土層深厚、疏鬆、富含有機質的微酸性沙壤土最好,酸鹼度的適應范圍以pH5~6為宜。
主要品種
據整理中國荔枝主要品種有140多個,其中廣東品種最多,生產上的良種有:①糯米糍。果皮鮮紅色,肉厚、焦核、肉質軟滑,濃甜多汁,具香味,單果重25克,豐產,優質,種子退化為中晚熟種,但不耐貯。②桂味。肉厚,多數核少,肉質爽脆、清甜多汁,具桂花香味,質優,為中晚熟種。③懷枝。栽培最多,果肉軟滑多汁,有大果、小果,大核、小核,早熟,晚熟等類型,適應性強,單果重22克,豐產,產量穩定。④黑葉。肉厚,肉質軟滑,多汁,為鮮食、制罐、曬干三用良種,適應性較強,單果重20克,較豐產穩產,中熟。⑤三月紅。早熟良種,單果重35克,味甜,微酸,較穩產,耐水肥。⑥妃子笑。果大,肉厚,核細,多汁,清甜芳香,產量較穩定,耐水肥。⑦新興香荔。小型果,種子極細,肉質爽脆,香味濃,質極優,晚熟。⑧增城掛綠。果肉緻密,肉質爽脆,清甜,具特殊香味,質優,但大核居多,晚熟品種。⑨大造。果大,肉滑,味甜,微酸,多汁,核較大,單果重22克,較穩產,適應性強,較耐寒。此外,還有水東、白臘、白糖罌、犀角子、尚書懷、甜岩、雪懷子等良種。廣西品種大致與廣東同,另有靈山香荔,主產於廣西靈山縣,單果重21克,肉質爽脆,味甜帶香,多數焦核,豐產,適應性強,為中晚熟品種。福建良種有:蘭竹,肉厚,肉質軟滑,味甜多汁,較豐產,適應性強,為晚熟種;陳紫,肉厚,肉質軟滑,多汁,味甜微酸,帶香味,豐產,晚熟。台灣主要品種有黑葉、紅荔。四川品種以鉈荔品質最優,肉厚多汁,味甜而香,晚熟;楠木葉,肉質細嫩,略脆,汁多,味甜,微酸,晚熟。浙江南部引種以元紅較好,稍耐寒。荔枝品種大致可分為3種類型,即果皮片峰尖刺型、果皮片峰毛突型、果皮片峰平滑型。這3種不同類型,可作為品種分類的主要依據。此外,對於果實形態、花序、葉片、樹型和成熟期等,也是鑒別品種的重要特徵。
栽培技術要點
荔枝繁殖苗木主要有嫁接和高壓條兩種。嫁接法常用合接、嵌接、補片芽接和切接,一般於春季進行,成活率較高。高壓條全年均可進行,但以春季3月至4月最好,宜選保濕力強的生根基質附於壓條圈口,再用薄膜包裹,發根2~3次後截離母體,假植或定植。平地荔枝園水位不宜高於0.7米,並修築排水溝,培土墩種植;丘陵地荔枝園需修築梯田,防止水土流失。旱地植穴宜深寬各1米,分層埋入綠肥、雜草或腐熟堆肥以作基肥。幼苗移栽要帶泥團,培土輕壓,防止傷根。株行距一般為5~6×6~8米,配置10%左右的授粉樹,春植或秋植均可。定植後要淋水防旱。第一次新梢老熟即可施薄肥,以後每發一次新梢,施肥1~2次。幼樹宜及早選留3~5條分布均勻的健壯枝條作主枝,以便培養成半球形樹冠。幼樹園地可利用株行間種矮生短期作物如蔬菜、豆類等,既有利於園地土壤改良,也可增加近期收入。荔枝如遇冬季溫暖多雨、春季低溫陰雨,常出現少花或有花少果以至無果,必須通過培養結果母枝,控制花期以改變不良自然條件的影響。通常採用環割、斷根或噴B9、乙烯利,以抑制冬梢萌發,促進花芽分化;但忌在老樹弱樹進行。在花穗形成初期,適量短截花穗,促發側穗以延緩花期,增加授粉機會。花多時疏剪花穗可提高花質,促花早開。荔枝雌雄異熟,要重視花期放蜂或進行人工授粉。花期遇雨,盡可能搖落開過的雄花以利幼果成長。荔枝結果樹一年施肥3次。花前促花肥,要求氮、磷、鉀並重;幼果期保果壯果肥,要加重鉀肥;采果促梢肥則要以氮肥為主,磷鉀配合。根外追肥在果實生長過程噴施,能起保果壯果作用,可用0.4~0.5%尿素;前期加硫酸鎂(0.2%)、後期加磷酸二氫鉀(0.2~0.3%),隔5~7天噴一次。冬季清園要在園地撒施石灰,並培上塘泥、河泥和堆肥。沿海產區習慣施用鹽鹵魚渣,均在初冬掘穴施下。園地中耕,采果前則淺耕10~15厘米,冬至後可深耕15~20厘米,以利新根萌發。荔枝修剪可在采果後一月內,主要剪去徒長枝、病蟲害枝、過密枝以利秋梢茁壯成長。至12月下旬後再修剪一次。應保留樹頂較密枝梢,以光線能透進樹冠為宜。盛果期遇旱應進行灌溉,以確保豐產豐收和秋梢健壯。病蟲害主要有荔枝蝽象、爻紋細蛾、小灰蝶、擬小黃卷葉蛾、褐帶長卷葉蛾、黑點褐卷葉蛾、荔枝擬木蠹蛾、相思擬木蠹蛾、龍眼擬木蠹蛾、星天牛、龜背天牛、樟翠尺蠖、茶黃薊馬、黃胸薊馬、荔枝網紋薊馬、荔枝金龜子、獨角犀、荔枝癭蟎、荔枝霜疫霉病、白蛾蠟蟬、炭疽病、荔枝酸腐病、菟絲子、荔枝潰瘍病、地衣等,為害荔枝樹、梢、花、葉、果等,宜採用綜合防治,並注意採收後清園及冬季清園。
荔枝果實在常溫下不耐貯藏,宜采後立即用塑料薄膜袋小包裝密封,置於2~4℃的低溫條件下,可貯存20~30天。
經濟價值
荔枝是中國南方著名特產,不論鮮果、乾果、罐頭、果汁、果酒、內銷外貿均享有盛譽,需求量大,經濟價值高,營養豐富。廣東荔枝每100毫升鮮果汁含維生素C13.2~71.7毫克,可溶性固形物12.9~21%。果實除供鮮食及加工製品外,民間常用作葯療補品。果殼、果核和根均可入葯,果殼還可提取單寧,種子含澱粉37%,可以釀酒制醋,花為重要蜜源,木材堅實,為建築和高級傢具用材,綜合利用范圍廣泛。中國荔枝品種資源豐富,群眾有長期栽培經驗,適宜發展荔枝的南亞熱帶地區尚有廣闊的丘陵山地未充分利用,開發荔枝生產對國民經濟有重要意義。
參考書目吳仁山:《荔枝》,廣西人民出版社,1980。
《荔枝譜》
中國古代荔枝專著。現存的《荔枝譜》有10部之多,其中蔡襄(1012~1067年)撰寫的《荔枝譜》是中國現存的世界上最早的荔枝專著。蔡襄,字君漠,福建莆陽(今莆田)人,北宋進士,曾兩次任福州知州,在任內關心農業生產。福建在當時已是荔枝的名產區,尤以福州出產最多。作者有感於福建荔枝列品雖高,而寂寥無紀,而於北宋嘉祐四年(1059年)寫成《荔枝譜》。全書分為7篇。前6篇敘述當時福建各地荔枝的栽培盛況,以及栽培技術、加工、運銷等;第7篇記述當時福建栽培的荔枝品種共32個,篇幅約佔全書之半。所記荔枝品種中有些(如陳紫等)至今仍有栽培。蔡襄之後,明代的徐256220、宋珏、曹蕃、鄧慶宷等撰寫的《荔枝譜》和吳載鰲撰寫的《記荔枝》等,都是記述福建荔枝栽培的專著。清代,專門記述福建荔枝栽培的有林嗣環的《荔枝話》和陳定國的《荔譜》;還有陳鼎《荔枝譜》和吳應逵《嶺南荔枝譜》,前者記述福建、廣東、廣西和四川四省(自治區)的荔枝品種,後者是關於廣東荔枝栽培的專著。
荔枝種質資源
具有一定的遺傳物質,在荔枝生產和育種上有利用價值植物的總稱。荔枝屬(Litchi)有2個種。一種產於菲律賓;作為果樹栽培的荔枝(L.chinen-sis Sonn.)原產中國。野生荔枝分布在廣東、廣西的十萬大山、雲開大山以南至海南省,廣東的廉江、化州、茂名、電白、徐聞和廣西的欽州、合浦等縣(市)也有零星分布。
荔枝在中國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歷史。主要採用實生繁殖或高枝壓條繁殖。實生荔枝的栽培面積很廣。長期在不同生態條件的影響下,產生了很多變異。1960年以來,中國經過多次調查、收集,80年代在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建立了國家荔枝種質資源256220,保存80多個荔枝品種。各生產省份整理出一批適於當地種植的品種(系)和優良單株。
栽培荔枝的分類
根據果皮龜裂片形態可分為3種類型,7個品種組。
果皮龜裂片峰尖刺類型
①桂味品種組。有桂味、大丁香、小漢、水晶球、無核荔、麗仔、香荔、玉麒麟、四兩果、鉤背、雞嘴荔果等品種。②妃子笑品種組。有妃子笑、大造、電白、白蠟、細核荔、樊穀子、陳紫、鉈荔等品種。③進奉品種組。有進奉、大肉、小丁香、六月雪、布袋、四季荔、紅荔、靈山香荔、金鋼錘、玫瑰露、脆肉、高州進奉、黃丁香、犀角子、鵝蛋荔、秤鉈、糖坣、烏面花殼、火山荔、蜂糖荔、九里香、福玉、綠羅袍、章邏荔、細荷包、灰果、白糖荔、青皮、黃泥果、雞卵果、塘尾、青糖荔等。
果皮龜裂片峰毛突類型
①三月紅品種組。有三月紅、四月荔、紅牡丹等品種。②黑葉品種組。有黑葉、水車、白糖罌、黃葉、宋家香、青殼、掛綠、鵝蛋黃等品種。
果皮龜裂片峰平滑類型①糯米糍品種組。有糯米糍、小金鍾、龍荔、尚書懷、甜岩、雪懷子、亞娘鞋、紫娘喜、四季荔、糖糖荔、白蠟、水荔等品種。②懷枝品種組。有懷枝、七月香、廣元紅、風吹寮、將軍荔、百薩荔、胭脂紅、江口荔等品種。
品種特性
不同品種遺傳特性和對外界環境條件的適應性不同。①早熟性品種有三月紅。耐濕性強,較豐產穩產。花芽分化對低溫的要求不太嚴格。在較南的地區也能經濟栽培。白糖罌,不耐貯藏:水東;植株矮生,耐濕性強,但易罹病;大造,耐瘠薄、耐濕。樹勢旺盛,豐產穩產。②品質優良的品種有妃子笑、黑葉。糯米糍抗旱性強;懷枝抗旱性強,耐貯藏。桂味較耐貯藏,抗寒和抗熱性都較弱。
世界上已有20多個國家引種了中國的荔枝。其中以泰國、印度和澳大利亞栽植較多。經過馴化和選育,印度選出了抗熱風1號和抗熱風2號晚熟的品種;澳大利亞選出了豐產穩產性較好的粉紅桂味;泰國選出了早熟的鳳花(即大造)等品種。
C. 紅花荔枝產地哪裡的
紅花荔枝產地越南。
荔枝是無患子科、荔枝屬常綠喬木,高約10米。果皮有鱗斑狀突起,鮮紅,紫紅。成熟時至鮮紅色;種子全部被肉質假種皮包裹。花期春季,果期夏季。果肉產鮮時半透明凝脂狀,味香美,但不耐儲藏。
分布於中國的西南部、南部和東南部,廣東和福建南部栽培最盛。亞洲東南部也有栽培,非洲、美洲和大洋洲有引種的記錄。荔枝與香蕉、菠蘿、龍眼一同號稱「南國四大果品」。
最早關於荔枝的文獻是西漢司馬相如的《上林賦》,文中寫作「離支」,割去枝丫之意。
原來,古人已認識到,這種水果不能離開枝葉,假如連枝割下,保鮮期會加長。
對此,明代李時珍也認可。《本草綱目·果三·荔枝》〔釋名〕:「按白居易雲:若離本枝,一日色變,三日味變。則離支之名,又或取此義也。」大約東漢開始,「離支」寫成「荔枝」。
D. 越南干荔枝產地在哪裡想要去越南產地進干荔枝
除了中國外,荔枝為亞熱帶水果。產荔枝的國家還有越南、泰國、澳洲等地。
E. 越南荔枝的具體位置在哪
海洋省
F. 越南海陽2022年荔枝產量
預計7.5萬噸左右。
海陽荔枝種植面積約11萬畝,相比2021年較少。
荔枝樹受因為氣候,栽培條件,管理水平以及病蟲害因素的影響,會出現營養失調的情況。
G. 還有哪些國家有種荔枝
越南的荔枝比較出名。
H. 荔枝的主要產地是哪裡
中國荔枝主要分布於北緯18-29度范圍內,廣東栽培最多,福建和廣西次之,四川、雲南、貴州及台灣等省也有少量栽培。亞洲東南部也有栽培,非洲、美洲和大洋洲有引種的記錄。
廣東:是中國分布荔枝最多的省,遍及全省80多個縣市,重點產區為廣州市郊的從化、增城、花縣及新會、東莞、中山等,其次為新興、惠東、深圳、惠來、普寧、高州、電白、瓊山等縣市。品種有三月紅、玉荷包、妃子笑、黑葉(烏葉)、桂味、掛綠、糯米技、淮技、尚書懷等。
福建:產荔枝較多的有莆田、漳浦、龍海、福州、閩侯、福清等縣、市;其次漳州、泉州、仙游、南靖、南安、永春等20多個縣市,也有一定產量。品種有元紅、狀元紅、蘭竹、元香、陳紫等。
廣西:產荔枝較多的有桂平、靈山兩縣,其次是橫縣、玉林、蒼梧、隆安、平南、南寧、龍州、上思等20多個縣、市。品種有丁香、黑葉、大糙、水荔等。
四川:荔枝集中產於川南數縣,談合江最多。品種有大紅抱、涌木葉、青皮等。雲南麻栗坡、普洱、蒙自、開遠、新平、景洪、河口、元江等縣有少量的栽培。
貴州:赤水、羅甸、望漠等縣都有少量的栽培。
台灣:高雄、新竹、香山等地也有生產。
(8)越南哪裡有種荔枝擴展閱讀
荔枝的功效與作用:
1、補腦:荔枝所含豐富的糖分具有補充能量,增加營養的作用,研究證明,荔枝對大腦組織有補養作用,能明顯改善失眠、健忘、神疲等症。
2、消腫:荔枝有消腫解毒、止血止痛的作用。
3、美容:荔枝擁有豐富的維生素,可促進微細血管的血液循環,防止雀斑的發生,令皮膚更加光滑。
荔枝的選購技巧:
1、看:一看荔枝頭部。如果荔枝頭部比較尖,表皮上的「釘」密集程度比較高的話,那就說明荔枝還不夠成熟,反之就是一顆成熟的荔枝。二看殼,龜裂片坦,縫合線明顯,這樣的荔枝一定是甘甜無比的,不信就試吧!真正新鮮的荔枝從外表看,顏色不是很鮮艷,暗紅稍帶綠,沒異味。
2、觸:用手觸摸,握在手裡的荔枝,應該是硬實而富有彈性,撥開果皮,裡面的膜應該是白色,如果出現黑斑,說明時間已經長了。
3、聞:用鼻子聞,新鮮的荔枝都有一種清香的味道,如果有酸味或是別的味道,說明已經不是新鮮的荔枝了。
4感:用舌頭來品嘗一下,新鮮的荔枝吃到嘴裡,果肉富有彈性,果汁清香誘人,酸甜可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荔枝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吃荔枝的三大好處荔枝好吃別貪多
I. 荔枝產自哪裡
原產於我國南部,主要分布在廣東,廣西,福建,海南,台灣等省區。但是雲南,貴州,四川等地也有少量栽培。在18世紀時廣泛傳播,現在栽培面積較大且成為商品性生產國家的有泰國,越南,印度,澳大利亞,美國,南非等。
J. 各種荔枝品種的產地
水果
荔枝剝皮前後,和中間果實的樣子荔枝(學名 Litchi chinensis)是中國南部出產的一種熱帶水果。果子是像葡萄一樣一串一串掛在樹上,一般是一寸左右的圓球形狀,外邊是薄薄的紅色硬殼,裡麵包著白嫩透明的果肉,中心是深棕色的核。荔枝是華南的重要水果農作物,每年產量超過一百萬噸。
在今日的中國,廣東,廣西,海南,福建,四川,雲南及台灣都有種植荔枝,大約是從北緯18度至北緯28度都有。中國以外很多國家亦有種植,近者東南亞大部份國家如越南,泰國等都有荔枝出產,遠者地球另一方的美國佛羅里達州及加利福尼亞,及澳洲的昆士蘭亦有引入荔枝裁種。
未經保存處理的荔枝有「一日色變,二日香變,三日味變,四日色香味盡去」的特點。荔枝的保鮮相對較為困難。傳聞唐代唐明皇為搏楊貴妃一笑,從嶺南(亦有說是四川)把荔枝送到長安,為了保存荔枝的色香味,要把整棵荔枝樹砍掉然後以快騎驛送。現代一般常用的保存方法是挑選易於保存的品種,以低溫高濕(攝氏二至四度,濕度90%至95%)保存。亦有配合使用氣調,降低氧氣比例以減慢氧化;或配合葯物來殺菌防腐。
新鮮的荔枝每年五開始上市,七至八月是最當造的時節。產地附近的城市經常可以買到剛剛摘下來的新鮮荔枝。至於離產地較遠的地方,便只可以買到冰凍過的。荔枝罐頭也非常流行,一般是去殼去核,泡在淡糖水裡。味道和新鮮的差的很遠,經常用來作冷飲或甜點。
種類
荔枝有多個品種,當中桂味,糯米糍是上佳的品種,亦是鮮食之選;掛綠更是珍貴難求的品種。「羅崗桂味」,「筆村糯米糍」及「增城桂綠」有「荔枝三傑」之稱。
掛綠:因外殼四分微綠六分紅,每個都有一圈綠線而名。據《廣東新語》說,掛綠「爽脆如梨,漿液不見,去殼懷之,三日不變。」當中增城掛綠歷來都是皇帝的貢品。據聞乾隆年間,增城人因為不堪每年納貢之擾,把百棵掛綠砍掉,只存一棵母樹現仍存在增城荔枝鎮掛綠園,稱」西圓掛綠」。西圓掛綠每年仍有結果,2001年便有一顆西圓掛綠荔枝,在拍賣會中創下」最貴水果」的世界紀錄。
桂味:特點是有桂花味,肉爽而清甜。果皮淺紅色,皮上的裂片峰尖刺手,皮薄而脆;核有正常發育的大核,亦有退化的焦核。桂味中有一種叫」鴨頭綠」,有墨綠色的斑片,是特佳的品種。
糯米糍:特點是肉厚,多汁,濃甜如蜜。果皮鮮紅,皮薄,皮上裂片無峰尖。核小,更有退化成無核的。
其他常見的主要荔枝品種還有:
三月紅:是最早熟的品種,每年五月左右就會上市。
妃子笑:較早熟的品種,皮淡紅。傳說當年唐明皇為搏楊貴妃一笑,千里送的荔枝就是妃子笑。
懷枝:傳聞古時有尚書路過嶺南,把鄉親送的荔枝入懷中,故名。
黑葉
白糖罌
白臘
玉荷包:結果碩大,肉厚核小。
營養
荔枝果肉中含糖量高達20%;每一百毫升果汁中,維生素C含量最高可達70毫克,此外還含有蛋白質、脂肪、磷、鈣、鐵等成分。
不過荔枝火氣很大,有些人吃多了會爛嘴巴或流鼻血。廣東人有一句話,「一隻荔枝三把火」。本身火氣大的人吃了十來個就會有反應。民間流行的解決方法是喝適量的淡鹽水或蜜糖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