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越南資訊 > 越南人洗衣服用什麼調料

越南人洗衣服用什麼調料

發布時間:2022-06-26 03:34:15

『壹』 越南人素質都這么低嗎

1.中國
2.朝鮮
3.越南

『貳』 越南飲食習慣

越南盛產大米,人們曰常的主食是粳米,有的民族食糯米為主(如泰族)。同時也有一些雜糧,如玉米、木薯、馬鈴薯等。家常飯食是大米飯、清水煮空心菜、澆魚露和小螃蟹湯。其中用木鱉(一種蔬菜類植物)果汁拌的糯米飯特別受到喜愛,這種飯看上去晶亮鮮紅,味甘且有滋補作用。米飯一般用鍋煮,但在山區也有常用青竹筒燒飯的,糯米則通常用甑子蒸熟食用。麵食主要是烤餅和餡餅,越南人喜歡用米粉做餡餅、薄餅,以及各種各樣的粉條。燴米粉、牛肉粥也是受歡迎的大眾食品。越南的大型方、圓糯米棕子是特色食品,過節時食大個糯米粽子。

副食品有各種蔬菜、肉、禽、蛋、魚等。豬肉、牛肉、魚肉和雞肉是主要肉食原料。調味品主要有豆醬和魚露。餐具為中式的碗、筷等。

越南鄰近我國,廣東菜館在這里早有開設,越南人受廣東口味影響較深,喜歡喝中國茶,喜歡吃魚、蝦、鮑魚、海參、魚翅、瘦肉和雞,也愛吃狗肉。吃萊口味宜清淡,不喜歡吃辣,喜歡吃糖醋類和醋溜類萊餚。烹調喜炸、清蒸、燒鹵等。不論城市或鄉村,火鍋都是經久不衰、受人歡迎的。越南人愛用花生油烹制菜餚。特別喜歡用干蒜瓣來炒牛肉。竹筍是越南人喜吃的萊餚。

越南海岸線長,海產多而價廉,在一些沿海城市如芽庄等,餐廳供應的海鮮很有特色。越南的湖泊、河港、水塘也很多,所以魚在人民生活中佔有重要位置。魚的吃法多種多樣,熬、煎、煮、腌等。越南人將一些墨魚、蝦或魚肉等腌過,將炭爐放在餐桌上,上鋪鐵網,客人就將墨魚等放在網上烤熟,很受遊客歡迎。尤其喜歡食用鮮魚加工而成的「魚露」,魚露是魚肉和鹽溶化而成的汁液。魚露是佐餐必不可少的調味品,故有「看魚露下飯」之說。農村中還喜歡做小螃蟹湯。

越南人喜歡青菜生吃。在越南餐館就餐,您可能會常常看到越南人將鮮綠欲滴的各種青菜生吃,這是越南的傳統吃法。青菜主要有洗凈的空心菜、生菜、綠豆芽,還有各種香菜,如芫荽、薄荷等。生吃的青菜要蘸作料,主要是魚露、酸醋和鮮檸檬汁。越南地處熱帶,氣候炎熱,青菜生吃有生津降火的作用,且有助於消化和營養吸收。

『叄』 越南飲食文化

和精緻豐富的中國菜或法國菜比起來,越南菜實在是「小巫見大巫」,但傳統的越南菜卻具有獨特的地方風味,值得食家們好好品嚐一番,這也是為什麼胡志明市現今,雖然各式各樣的餐廳林立,但傳統的越南餐廳仍然能獲得許多外國遊客青睞的原因。 越南菜是中南半島國家中最具特色與美味,可以提供多樣化的精緻菜餚,除了米飯是主食之外,牛肉、豬肉、海鮮、雞肉、鴨肉都有,同時也運用南洋地區特有的香料,如檸檬草、羅勒、薄荷、芹菜及新鮮的萊姆果等,另外還有著名的沾醬魚露。基本上而言,越南菜著重於辣和酸。此外,越南每個地方也有其獨特風味,例如北部有河粉、蟹湯粉、螺湯粉、烤肉粉、仿狗肉、凍肉、烤魚肉、螺蒸薑汁、豆面糯米飯、木鰲糯米飯、瘦肉團子、豬腿等;中部有豬腿粉、瓜類、炙蝦膾餅片、占米糕、夫婦餅、粉糕、蘇州餅等;南部則有生魚酸湯、石缽魚、椰汁豬肉、鴨蛋蒸磋魚、繕鍋、春卷、煎餅、塘虱魚葫蘆瓜湯、豬頭酸瓜…等。

事實上,深受中華文化薰陶的越南人,在飲食文化方面也受到中國相當大的影響,甚至許多食品的作法都來自中國。此外,由於越南境內種族復雜,各有自己特別的烹調法,所以現在所謂的越南菜,多少已摻雜其它菜系的口味。

歷經多年戰亂,加上解放後經濟活動全部停頓,使得在貧乏邊緣掙扎的越南人毫無「心情」改良「吃的藝術」,而學有專精的大師傅也多流離海外,所以近年從海外回越南探親的越南人,總覺得口味已大不如(解放)前。所幸,越南得天獨厚的農、海、山產資源豐富,至少能夠提供絕對新鮮的材料,特別海產是非常充沛,越南可說是一個「海鮮天堂」。

一般說來,口味清淡的人比較容易接受越南菜,因為大多數的越南菜只放少許香料,而且烹飪時很少用煎炸。越南菜最大的特色是盡量保持原汁原味,例如菜桌上最常見的青菜幾乎都是生吃的。越南菜最重要的秘訣是桌上那一碗魚露配料,吃過越南菜的人都不會忘記菜旁都少不了一碗一碗黃色褐色的沾料。它的味道聞起來實在很難頂,更有人說是又腥又臭,但醮上食物後送入口時,卻有種說不出的鮮美,令人回味無窮,也是這時候才能領會越南菜的「美」。

其實並不是人人都可以調出最可口的魚露配方,如果調配時辣椒、糖、醋(或用檸檬)、蒜、水等比例不當,很可能使魚露的風味盡失。(如果外國人受不了那腥臭味,可用蒜頭辣椒起鑊爆香,將魚露趁熱濺入,熄火冷卻後的魚露便腥臭全消。)各位可別小看這碗調料,它可說是越南婦女身裁窈窕的「秘方」哦!據說,魚露相當滋陰,婦女若長期服用可永保青春體態。不過,如果當你親自看過魚露的製造過程,恐怕三年都不敢吃魚露。據越南當地人解釋,製造魚露並不困難,只要將新鮮的魚加鹽後腌在封閉的木桶中,待其發酵流出汁液,再過濾後便可獲得精醇的魚露。從前在鄉下,幾乎家家自製,但現在有工廠大量生產。

不論是在正式餐廳或路邊餐廳,點菜前最好先弄清楚每道菜的份量,一方面因為有些越南人吃飯時習慣各有各點的,又有一些叫合菜,份量又超過想像。此外,許多海鮮或山產的價格是按公斤計算,如果事前沒有考慮,很容易造成浪費或發生誤會糾紛。在越南去餐廳還必須特別留意,侍者所提供的「服務」,包括毛巾、花生、酸菜都要付費的,最好在使用前有個心理准備。

但對一般遊客而言,越南的「吃」算是相當便宜,在最富盛名的傳統越南餐廳約每人三、四美元左右,當然路邊的消費更便宜,一美元便可吃一頓,不過小心在外國嬌生慣養的腸胃,可能受不起當地的衛生環境,可免則免吧。越南人雖然也製作各式甜點,如豆沙糕、千層糕、榴連糯米飯等。但一般並沒有餐後吃甜點的習慣,但有水果代替,因越南盛產水果.當地越南人沒有給小費的習慣,一般只有遊客出入的餐廳才有給小費的風氣,至於費用多少完全自己決定,不必太「打腫臉皮充胖子」。

『肆』 越南最常見的見面禮是

(一)言語禁忌

1.年初、月初說話,不說可能帶來壞運氣的詞,如猴、死等;
2.年初、月初忌發脾氣,怕全年、全月都愁眉苦臉;
3.年初、月初忌說粗話,怕給全年、全月帶來惡運;
4.釣魚忌諱說貓,怕因此釣不到魚;
5.寫文章時忌諱聽到悲慘的聲音;
6.忌諱稱贊小孩胖;
7.孩子忌諱說祖父母、父母的名字。

(二)飲食禁忌

1.小孩上學忌吃飯鍋巴,怕變得愚笨;
2.小孩上學忌吃雞爪,怕寫字時手抖;
3.經商的人忌諱吃燒焦了的飯,怕不吉利;
4.打牌的人忌諱吃燒焦了的飯,怕輸;
5.出門的人忌諱吃燒焦了的飯,怕遇到口舌是非;
6.學生考試忌諱吃蝦,因為蝦的形狀同「劣」字第一個字母大寫「L」很相像;
7.喝酒忌諱把酒杯扣過來,或把酒瓶倒過來;
8.打牌忌諱吃鴨頭,怕輸;
9.打牌忌諱吃甘蔗,怕早散;
10.在廟里忌諱吃狗肉。

(三)婚喪禁忌

1.牛月不嫁娶,怕夫婦倆像牛郎織女一樣分離;
2.婆婆懷孕時不娶兒媳婦;
3.忌諱一年之中連嫁兩個女兒;
4.忌諱父母送女兒到婆家;
5.家有喪事,忌諱紅顏色;
6.守孝的人不吃檳榔,不參加喜慶活動,不穿絲綢衣服;
7.忌諱穿死者生前穿過的衣服,忌諱睡死者生前睡過的床;
8.忌諱外村抬死人經過本村的地界,特別忌諱外村抬死人經過本村祠堂前。

(四)建房禁忌

l.年底、月底不建房,怕不吉利;
2.建房間數不能是雙數,只能是3間、5間。7間等單數;
3.房屋大門不能正對著別人家的大門,怕鬥口吵架;
4.房屋的正間不能正對池塘的角、祠堂的飛檐和別人家的屋頂;
5.建房埋柱子,忌諱木柱倒置;
6.忌諱別人在自家門前蓋房;
7.年初村裡舉行動土儀式之前,不能挖土,不能動碓臼。

(五)經商禁忌

1.商店開門要選吉日,忌諱不吉利的日子開張;
2.經商忌諱碰掉煙斗、碰倒魚露、碰倒石灰桶;
3.經商忌諱賒賬;
4.忌諱債主在年初、月初討債。欠債人怕因此帶來惡運,整年整月有人上門討債。還不起債的人除夕出外躲債,過了午夜才敢回家。債主也總是要在大年三十之前把債收回來;
5.經商忌諱顧客還價一次,怕因此貨賣不出去。顧客既然還價,不想買也要討價還價幾次;
6.經商忌諱說猴、綿羊、虎、豹,怕貨賣不掉。

(六)其他日常生活禁忌

1.年初、月初忌穿白色、藍靛色衣服,白色、藍靛色是喪服的顏色,年初、月初穿白色、藍靛色衣服怕成為凶兆。
2.在喜慶和祭祀活動中,忌諱穿白色服裝,辦喪事除外;
3.夫婦倆忌諱用一條洗臉毛巾;
4.夫婦倆忌諱互遞牙簽;
5.忌諱除自己丈夫或妻子以外的人用自己的梳子;
6.忌諱床上的席子反著鋪;
7.忌諱背對供桌而坐;
8.忌諱在屋內戴斗笠;
9.照相時忌諱三個人合影,據說中間的人將遭遇不吉利;
10.忌諱在年初打掃屋子。這樣做,據說會一年辦事不順利;
11.妻子懷孕時,忌諱丈夫殺生或打樁;
12.懷孕的婦女忌諱宰雞宰鴨;
13.忌諱孕婦從外地回家裡生孩子;
14.家有產婦,忌諱外人進屋;
15.孕婦忌諱靠近死者,忌諱參加葬禮,家裡有大喪事除外;
16.忌諱用拼接起來的布為小孩做衣服;
17.不在夜晚摘水果;
18.不在大樹底下小便,怕遇到鬼。

(七)姓名與稱呼

越南主體民族——京族的大姓有阮、陳、吳、黎等。與中國人一樣,越南人也是姓在前,名在後,多數是單姓雙字名,少數也有單姓單字名。越南人在稱呼中,除了第一人稱較常用中性的「我」(發音為「堆」)外,第二人稱「你」和第三人稱「他(她)」都沒有中性的人稱代詞,通常根據對方的輩份或身份來稱呼,以表示親熱或尊重。如對父輩的人,第二人稱直接用「大伯」、「大娘」、「叔叔」、「阿姨」等;第三人稱則用「那位大伯」、「那位大娘」等。越南人問候不分「早晚」,也不分「你好」。「再見」,通常都用一聲「召』朝上稱呼來表示。例如見面時說「召同志」是「同志你好」,分別時說「召同志」是「同志再見」。越南人稱呼對方時,一般是稱呼與最後一個名字連用,很少帶姓連名都叫,那樣被認為是不禮貌。如一位名叫阮興強的男子,可根據他的年齡和親疏程度,稱為「強伯」、「強叔」、「強哥」、「強弟」或「強先生」、「強同志」。

(八)越南社交禮儀

越南人很講究禮節。見了面要打招呼問好,或點頭致意。招呼時對長輩稱大爹、大媽或伯伯、叔叔,對平輩稱兄、姐,對兒童稱小弟、小妹。見面時,通行握手禮,一般不採用擁抱、接吻等方式。一些少數民族如苗、瑤族行抱拳作揖禮,信仰小乘佛教的民族(如高棉族)多行合十禮(雙手合十齊唇或齊額為宜,過頭則是拜鬼)。見面說話要先稱呼對方,尤其對長輩更應如此,否則會被認為沒有禮貌。做客時用水、用煙或用飯前要先說一句:「您先請」,以示禮貌。越南人說話聲音較小,溫文爾雅,很少大喊大叫。

尊老愛幼,對老年人特別禮貌。在北方的京族家裡由輩分最高的男人作主.南方的京族是老太太當家,凡事要多徵求他們的意見,他們同意的事,其他人一般不會表示異議。

各族群眾都特別好客,越南各族人常用他們最喜歡的酒和肉、菜等食物待客,即使不合口味,也要盡量多吃,否則被認為是看不起主人。客人走時,主人還要把自己種的水果、蔬菜和加工的食品送給來客,如果拒絕,會產生誤會,一般客人總要多少收下一些,並相應還禮。南方山區少數民族,喜歡在節日喜慶時邀請客人一同喝壇酒,即輪流用管子從酒壇里吸酒喝,第一輪不能拒絕,否則認為是掃興、失禮。第一輪以後,如不想喝,以雙手抱拳向右肩舉一舉,表示致謝不再喝了。

與越南人交往,可以送對方一些具有紀念意義的禮品,但禮品價值不可過大,否則會受到對方拒絕,有行賄之嫌。但請越南朋友進餐,則在情理之中。

宗教信仰

從公元前111年中國的西漢時代起,儒教、佛教、道教開始從中國傳入越南,對越南人的意識形態起了很大的影響。從中國傳入的佛教為大乘佛教,越南人稱為「北宗」。此外還有部分越南人信仰小乘佛教,並稱之為「南宗」,從泰國和柬埔寨傳入。信教的越南人中,信仰佛教的佔比例最大,其中又以信大乘佛教者居多,各地寺廟不少。佛教徒忌殺生,講因果報應。重大節日、個人生日一般都要到佛寺去拜佛,獻禮,聽和尚誦經。

天主教傳入越南約有500多年歷史。歷世紀初,西方傳教士開始到越南傳教,但遭到官方的禁止。最早到越南傳教的是奧德雷科·巴德諾和弗朗西斯·沙維爾兩位法國傳教士。法屬時期,天主教在越南取得了合法地位,迅速發展。到了1966年,越南南北兩地已有教區11處,天主教信徒300萬人。基督教在越南也有不少信徒,主要分布在河內、海防、河西、承天、廣南現港、波萊古、平順等地。基督教為天主教分裂出來的新教派,傳入越南只不過近百年的歷史,在越南稱為「福音」。1893年基督教牧師大衛·羅拉漢到西貢傳教,隨後陸續有牧師到越南傳教,但遭法國殖民當局的禁止。直到1920年,基督教才在越南立住腳跟。

越南南部的西寧、迪石等地的京族農民大部分信仰高台教,該教的全稱為「大道三期普渡高台教」,為吳文昭、黎文忠於1926年創立。該教將佛教、天主教、基督教、道教、儒教探合在一起,信奉孔子(人道)、姜太公(神道)、耶酥(聖道)、老子(仙道)、釋跡(佛道)。高台教信徒可以供奉祖宗,但不能供草,不能使用紙馬,要忌殺生、忌貪欲、忌葷、忌色、忌粗口,每日6點、12點、18點、24點要焚香誦經。

在越南南部的安江、同塔梅、河仙、東川等地,有不少人加入和好教。該教為佛教的變體,由越南人黃富楚創立於1939年,因黃富楚居住的村子名為「和好村」,故以此取名,其含義為孝和交好。與佛教一樣,該教也講慈悲。博愛、大同和因果報應,信徒多為農民,又被稱為「農民佛教」。和好教設僧侶,但不建寺廟,用一塊紅布代替神佛的圖像,信徒早晚供佛兩次,供品為鮮花和清水,鮮花代表堅貞,清水代表純潔。

美食服飾

古代時,越南的京族人穿各種套頭的衣服和長裙。到了中世紀,平民穿褐色布衣,官吏穿藍葛衣。到了15世紀後,富者通常穿錦羅沙葛,參加祭掃和宴會時穿紅袍,吏役穿褐色或黑色布衣,官吏們穿青色衣,平民百姓穿赧色粗布衣。法國人進入越南後,平民的衣著開始有了較大變化,婦女穿結紐上衣和褲子。進入現代,越南城市的男子多穿西裝,婦女穿花色窄油長袍。越南婦女的長袍可以說是越南女子的國服,上身束腰,突出身段,使女子顯得啊娜多姿,下擺舒展,開權至腰際,活動方便。特別講究的是,越南婦女穿長袍時,還穿一條黑色或白色的寬腿拖地長褲。越南婦女喜戴項鏈、手閾、戒指,多留披肩長發,或用發夾束於腦後。

小吃

到越南旅遊,不可不品嘗越南的小吃,以一飽口福。通常在旅遊者下榻的賓館,一般都會提供早餐,但這樣的早餐品種單一,如中餐就是炒粉,西餐無非是麵包、黃油、煎雞蛋之類,這些品種國內都有,毫無新鮮感覺。如果您真的想品嘗越南的小吃,不枉此行,還是要到大排檔去,在那裡才能嘗到地道的越南小吃。當然有些時候需要一點膽量,對衛生條件不要那麼過分挑剔。

首先應該品嘗河內的螺獅粉。清晨,在上班和上學的時間里,在河內的街頭,常可遇到賣螺獅粉的攤檔。這種小攤實際上只是小販挑著的兩個竹籃,上面奶水、爐火、佐料、碗筷一應俱全,外加若干張小小的板凳。當您走到攤前,攤主(通常是中年婦女)會熱情地邀請您落座,然後麻利地取出一碟圓粉條放入開水鍋中燙。這種圓粉條略細於桂林米粉和雲南米線,使用優質大米,粉質細膩柔韌,白凈透明,吃起來很爽口。螺軟是現挑現吃,用竹針挑出放在粉中,然後加上螺獅場、辣椒和其他調味品。一碗二兩的螺獅粉2400越盾,約合人民幣1.6元,味道鮮美。

河內的雞粉久負盛名,也可在河內街頭攤檔上吃到。雞粉用料講究,除雞絲外,還配有肉絲、蛋絲、木耳絲、蔥絲、香菜絲。蛋絲製作獨特,攤成薄薄的片,切成細細的絲,不粘不連,撒在粉上與紅的肉絲、白的雞絲相輝映,格外撩人食慾。吃雞粉時,桌上還擺有切開的鮮檸檬,輕輕一拐,幾滴檸檬汁落人碗中,原先滾燙鮮美的雞粉,又添了一縷清香,吃起來更加爽口。一碗雞粉比螺獅粉資一倍多,約5000越盾,但值得一嘗。

與雞粉齊名的還有河內的牛肉粉。越南的牛肉粉一定要用黃牛肉,使用的米粉比廣西的切粉略薄略細,用優質大米製作。牛肉粉的做法是,將一大塊精黃牛肉加上各種佐料後下鍋煮熟,然後切成薄薄的小塊,將米粉在開水鍋中燙後,加人牛肉、牛肉湯和各種調料,吃起來別有一番風味。

蝦餅也是越南一道有名的小吃。蝦餅的做法是將加了調味料的麵糊裹上新鮮的大蝦,放入油鍋中炸,出鍋後香味撲鼻,吃起來,香酥可口。在河內西湖邊上有一家餐廳,其製作的蝦餅有較高的聲譽。

肉粽是越南的傳統美食,過去,一般的越南人家只有在節日里才能吃上。這種肉粽並不是我們想像中的粽粑,是完全用肉來做成的。在農村,每當節日特別是春節來臨前,各家各戶都要做肉粽。將上好的瘦豬肉加入各種香料,放入石田中著成糊狀,然後用芭蕉葉或荷葉包上裹成粽粑狀,放火鍋中煮熟。吃前切成塊或薄片蒸熱,蘸以魚露和胡椒粉,味道鮮美,不油膩,吃後口齒留香。

越式灌腸也是越南人喜歡的美食。其做法是用豬紅調以瘦肉末和各種香菜,灌人豬小腸中,然後煮熟。吃前切成節,蘸上各種調料。

炸春卷是最受越南人歡迎的一道菜,近年來國內不少餐館引進,但做法和吃法均不及越南的地道。越南的春卷皮用糯米做成,薄如蟬翼,潔白透明。將春卷皮裹上由豆芽、粉絲、魷魚絲、蝦仁、蔥段等做成的餡,放入油鍋中炸至酥黃。吃時,用玻璃生菜裹上春卷,蘸以魚露、酸醋、辣椒等佐料,酥脆不膩,十分可口。

越南傳統糕點——綠豆糕也是值得品嘗的風味食品。上等的越南綠豆糕出產於離海防不遠的海洋(地名),且以金龍牌為最佳。越南的綠豆糕選用上等綠豆,磨成十分細膩的粉末,再配以精白糖和油脂,吃起來酥軟香甜。海洋綠豆糕包裝精美,旅遊歸來帶上幾包,用以饋贈親友。

青菜生吃。在越南餐館就餐,您可能會常常看到越南人將鮮綠欲滴的各種青菜生吃,對國人來說,特別是北方人也許會感到大惑不解,不敢問津。其實這種吃法是越南的傳統吃法,恐怕也可以稱得上越南食文化的一大特色,還挺符合現代營養學觀點的。青菜生吃當然也有些講究,這些青菜主要有洗凈的空心菜、生菜、綠豆芽,此外還有各種香茶,如完萎、薄荷等。生吃的青菜要蘸佐料,主要是魚露、酸醋和鮮檸檬汁。越南地處熱帶,氣候炎熱,青菜生吃有生津降火的作用,且有助於消化和營養吸收。未嘗試過青菜生吃,應當說不能算了解越南的風味小吃。

『伍』 越南的風俗習慣生活特點人種特點文化

越南人很講究禮節。見了面要打招呼問好,或點頭致意。對長輩稱大爹、大媽或伯伯、叔叔,對平輩稱兄、姐,對兒童稱小弟、小妹,對群眾稱鄉親們、父老們、同胞們(只在本國人之間用)。在國家機關、工作單位和越軍部隊里,一般稱同志,但在最熟悉的人之間,也有稱兄道弟,而不稱同志。見面時,通行握手禮,苗、瑤族行抱拳作揖禮,高棉族多行合十禮。京族人不喜歡別人用手拍背或用手指著人呼喊。
越南人待客熱情,每逢家裡來客,總拿出最好的酒和食物來待客。客人吃得越多,主人就越高興。客人辭行時,主人還會拿出當地特產贈予客人。
越南人的飲食較清淡,以清水煮、煎炸、燒烤為主。他們吃飯用筷子,喜吃生冷酸辣食物,食糧以大米為主,愛吃粳米,也吃雜糧。肉類有豬、牛肉和魚,尤其喜歡用鮮魚加工成「魚露」。「魚露」是京族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調料。蔬菜以空心菜為主,也種白菜、黃瓜、南瓜等。農村的京族、傣族等民族和城鎮的部分居民有嚼檳榔果的嗜好。
由於受中國傳統和文化的影響,越南的文化習俗與我國相似。民間傳統節日主要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盤古節和送灶王節等。春節是越南民間最盛大的節日。夏歷正月初一日為春節。按照越南的傳統習俗,從臘月二十三日的「送灶王節」開始,就算進入春節了,屆時,各家女主人都要趕制新衣,連日准備年貨,還要清掃房屋。除夕晚上,全家吃團圓飯,燃放鞭炮。春節主要吃用葦葉包的糯米粽子。越南人清明節主要是祭祖掃墓;端午節是夏歷五月初五,主要內容是吃粽子;中秋節是夏歷八月十五,主要內容是吃月餅。中秋節以兒童活動為主,所以中秋節又叫兒童節。

『陸』 越南人吃飯主食是什麼

以大米為主。

越南人的飲食較清淡,以清水煮、煎炸、燒烤為主。他們吃飯用筷子,喜吃生冷酸辣食物,食糧以大米為主,愛吃粳米,也吃雜糧。

肉類有豬、牛肉和魚,尤其喜歡用鮮魚加工成「魚露」。「魚露」是京族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調料。蔬菜以空心菜為主,也種白菜、黃瓜、南瓜等。農村的京族、傣族等民族和城鎮的部分居民有嚼檳榔果的嗜好。


(6)越南人洗衣服用什麼調料擴展閱讀:

越南人的習俗

古代越族人從擇偶到成親要經過六個主要儀式,即:納采、問名、納吉、請期、納幣和迎親。如今這些儀式已被簡化,僅剩下提親、訂親和迎親。

提親是男女雙方家庭互相見面,正式建立起兩家的婚姻關系。男方家到女方家,請女方家允許男女雙方在做出結婚決定前建立更密切的關系,以進一步了解對方。

提親之後是訂親。訂親的聘禮是根據女方家提出的要求准備的,通常包括檳榔和蔞葉、酒、茶葉、冰糖蓮子、糕點等。彩禮將放在女方家的供桌上,並上香祭祀。隨後,一小部分彩禮將退還男方,作為「回禮」。

『柒』 越南菜香料有哪些

越南菜非常注重色、香、味,魚露、蔥油、炸干蔥和花生碎粒是烹調時用於調香的四大金剛。魚露的鮮香、蔥油的濃香、炸干蔥的焦香和花生碎粒的清香著實為越南菜增色不少。而香料的使用更是越南菜的重中之重,與印度香料最大的區別在於,越南的香料都是用新鮮的植物來做的。香茅,是越南菜里最常用到的一種調味的佐料,帶有一股濃郁的花香;檸檬草、羅勒、薄荷、芹菜給越南菜增色不少;洋蔥、青蔥、歐芹又為越南菜帶來異國情調。做法上通常把肉類用香料腌制後再烹調,這樣使得香味「逼」入肉質,咀嚼之間口舌生香。據介紹,雖然本地也有類似的香料,但是風味卻是不同,所以一般越南菜所用的香料都會從越南直接運過來。在吃越南菜的過程中,還有一個關鍵的地方,那就是魚露的使用。魚露用純天然的方式經過長時間來腌制,集中魚的精華,有很高的營養價值。雖其貌不揚,不過在醮上食物後送入口時,卻有種說不出的鮮美,所有濃膩化不開的菜,若放少許魚露便有清新的風味。據說魚露還是越南婦女身材窈窕的秘方,婦女長期服用可葆青春體態。
越南菜非常注重色、香、味,魚露、蔥油、炸干蔥和花生碎粒是烹調時用於調香的四大金剛。魚露的鮮香、蔥油的濃香、炸干蔥的焦香和花生碎粒的清香著實為越南菜增色不少。而香料的使用更是越南菜的重中之重,與印度香料最大的區別在於,越南的香料都是用新鮮的植物來做的。香茅,是越南菜里最常用到的一種調味的佐料,帶有一股濃郁的花香;檸檬草、羅勒、薄荷、芹菜給越南菜增色不少;洋蔥、青蔥、歐芹又為越南菜帶來異國情調。做法上通常把肉類用香料腌制後再烹調,這樣使得香味「逼」入肉質,咀嚼之間口舌生香。據介紹,雖然本地也有類似的香料,但是風味卻是不同,所以一般越南菜所用的香料都會從越南直接運過來。在吃越南菜的過程中,還有一個關鍵的地方,那就是魚露的使用。魚露用純天然的方式經過長時間來腌制,集中魚的精華,有很高的營養價值。雖其貌不揚,不過在醮上食物後送入口時,卻有種說不出的鮮美,所有濃膩化不開的菜,若放少許魚露便有清新的風味。據說魚露還是越南婦女身材窈窕的秘方,婦女長期服用可葆青春體態。
參考一些

『捌』 越南人們平時吃什麼

我沒有越南朋友,所以無法問問他們平時在越南吃什麼,不過我以前去過越南一次,看過當地人們的生活,大概日常吃些什麼也略知一二。

我當時去的是越南芽庄,那裡炎熱的氣候使越南有很多豐富的食物,既然到了一個國家,就要感受一下那裡的風土人情,我沒事閑逛的時候,看到當地越南人常吃的主食其實和我們一樣都是大米,他們還有時還經常吃糯米製成的食物,各種各類青菜、豆類,水果,海鮮。

我非常喜歡越南的春卷,越南春卷和中國的春卷做法是不同的,當然味道也有很大差別。中國春卷是油炸的,裡面一般有包菜絲,肉絲,韭黃。而越南的春卷皮都是用糯米做成的,薄薄的一層,薄如蟬翼,潔白透明。感覺就要破掉的感覺,拿一張,裡面放上各種蔬菜和肉,再沾點醬料,簡直太好吃了。不是吹牛,我感覺我能吃十張!

他們早餐還會吃糯米飯,一般會有兩種,一種白色的,一種黃色的,白色的糯米就跟我們中國一樣,黃色的糯米就不一樣了,有點嚼勁,越南本地人更喜歡黃色的那種,裡面還要加上各種配料,什麼春卷,扎肉,叉燒,肉鬆,五香蛋,各種,隨便你選,每天不重樣。

大概就這些了。 民以食為天,就算為了美食也要再去一次啊。

『玖』 越南人有什麼風俗習慣

越南人見面時習慣打招呼問好,或點頭致意,或行握手禮,或按法式禮節相互擁抱,年齡相近者多以兄弟姐妹相稱。

越南人服飾穿著比較簡單,正式場合男士普遍著西裝,女士穿民族式「長衫」(類似旗袍)和長褲。

越南人飲食習慣於我國廣東、廣西和雲南一些民族相似,以米飯為主食,喜清淡、冷酸辣食物,用筷子。

越南受漢文化影響頗深,多信奉佛教,天主教也有較大影響。越南人普遍供奉祖先,信城隍、財神,傳統節日多與中國近似或相同,最隆重的節日是農歷春節。

越南人忌諱讓人摸頭頂,席地而坐時,不能把腳對著別人。

(9)越南人洗衣服用什麼調料擴展閱讀

入境越南的注意事項:

根據海關規定,入出境時隨身攜帶貨幣越盾不超過1500萬,美元或等值外幣不超過5000美元,超出部分須申報並提供合法來源證明。國內團組、中資公司、公民個人來越時,如超出限額須填寫入出境申報單,妥善保管,以便出境時備查。

越海關禁止入境者攜帶易燃、易爆、易腐蝕、劇毒、放射性、有異味物品、各類食品、各種黃色書刊、影碟、未經檢疫的動植物及武器等入境。出境時只能帶1瓶酒,2條香煙,入、出境時,請勿為陌生人攜帶物品。

『拾』 越南令人發指的飲食習慣

越南盛產大米,人們曰常的主食是粳米,有的民族食糯米為主(如泰族)。同時也有一些雜糧,如玉米、木薯、馬鈴薯等。家常飯食是大米飯、清水煮空心菜、澆魚露和小螃蟹湯。其中用木鱉(一種蔬菜類植物)果汁拌的糯米飯特別受到喜愛,這種飯看上去晶亮鮮紅,味甘且有滋補作用。米飯一般用鍋煮,但在山區也有常用青竹筒燒飯的,糯米則通常用甑子蒸熟食用。麵食主要是烤餅和餡餅,越南人喜歡用米粉做餡餅、薄餅,以及各種各樣的粉條。燴米粉、牛肉粥也是受歡迎的大眾食品。越南的大型方、圓糯米棕子是特色食品,過節時食大個糯米粽子。

副食品有各種蔬菜、肉、禽、蛋、魚等。豬肉、牛肉、魚肉和雞肉是主要肉食原料。調味品主要有豆醬和魚露。餐具為中式的碗、筷等。

越南鄰近我國,廣東菜館在這里早有開設,越南人受廣東口味影響較深,喜歡喝中國茶,喜歡吃魚、蝦、鮑魚、海參、魚翅、瘦肉和雞,也愛吃狗肉。吃萊口味宜清淡,不喜歡吃辣,喜歡吃糖醋類和醋溜類萊餚。烹調喜炸、清蒸、燒鹵等。不論城市或鄉村,火鍋都是經久不衰、受人歡迎的。越南人愛用花生油烹制菜餚。特別喜歡用干蒜瓣來炒牛肉。竹筍是越南人喜吃的萊餚。

越南海岸線長,海產多而價廉,在一些沿海城市如芽庄等,餐廳供應的海鮮很有特色。越南的湖泊、河港、水塘也很多,所以魚在人民生活中佔有重要位置。魚的吃法多種多樣,熬、煎、煮、腌等。越南人將一些墨魚、蝦或魚肉等腌過,將炭爐放在餐桌上,上鋪鐵網,客人就將墨魚等放在網上烤熟,很受遊客歡迎。尤其喜歡食用鮮魚加工而成的「魚露」,魚露是魚肉和鹽溶化而成的汁液。魚露是佐餐必不可少的調味品,故有「看魚露下飯」之說。農村中還喜歡做小螃蟹湯。

越南人喜歡青菜生吃。在越南餐館就餐,您可能會常常看到越南人將鮮綠欲滴的各種青菜生吃,這是越南的傳統吃法。青菜主要有洗凈的空心菜、生菜、綠豆芽,還有各種香菜,如芫荽、薄荷等。生吃的青菜要蘸作料,主要是魚露、酸醋和鮮檸檬汁。越南地處熱帶,氣候炎熱,青菜生吃有生津降火的作用,且有助於消化和營養吸收。

到越南旅遊,不可不品嘗越南的小吃,可以到大排檔去,在那裡才能嘗到地道的越南小吃,以一飽口福。首先應該品嘗河內的螺螄粉和湯河。在胡志明市,可以品嘗富有特色的牛肉火鍋。這種火鍋最大的特點,是鍋底用酸醋來做,將切成薄片的瘦黃牛肉放人翻滾的酸醋中略為一涮,然後蘸上作料,伴以切成細絲的空心菜、生菜和各種香萊,吃起來回味無窮。

越人最喜食的佳餚是孵化十天、半月的鵝蛋,鵝蛋用沸水煮熟,然後趁熱放在擺有香草和紅辣椒的碟子上食用。美味食品還有煮蠶蛹,蠶蛹加少量蔬菜,用薄餅裹好,煮熟。美味佳餚中還有一味,即香蕉葉裹生鹹肉。

越南的素菜較為有名,可以用豆腐為原料煮出許多味道不同的菜式,再加上各種蔬果,令人百吃不厭。

酸湯也是胡志明市的一道特色菜餚。酸湯並不是用酸醋做的,而是用一種當地出產的酸子,酸子是一種當地生產的形如刀豆的豆科植物的核,帶有酸味。酸湯中除酸子外,還放斑魚、豆芽、蕃茄和香萊,煮出來的湯味道極為鮮美。



越南特色小吃

魚露

魚露是越南人喜歡的一種佐餐調料。魚露的加工製作十分繁瑣復雜。在產魚旺季,將鮮魚裝進魚筐,用腳踐踏以去魚鱗,後除去內臟,洗凈,裝入專門用來製造魚露的大木桶內,放人適量的鹽巴,在木桶的下部放置一根小管導人另一空桶內,三五天後,將原空桶中的魚汁倒入魚桶中,待其流滿後再倒回去,如此反復多次,最後流出的魚汁便是魚露原汁。將魚露原汁運回家,裝入大桶或大瓮中,放在炎熱的日光之下曝曬20天左右,就成魚露了。將魚露分裝到玻璃或瓷瓶中,密封,打上商標,留以食用或拿到市場上出售。魚露的整個製造過程,共需五六個月之久。魚露置於陰涼乾燥處,妥善保存,常年不壞。在越南各民族中,岱人的「田魚露」頗負盛名,遠銷越北山區的各個少數民族中。

魚露剛吃起來有股異味,隨後您會感到別有風味。京族人善於將一種土名為「卡喀姆」的小魚加工成魚露,長期保存起來,供淡季食用。魚露營養豐富,既可供人們日常直接食用,也可當作菜餚的調料。無論什麼菜餚,只要放上適量的魚露,菜的味道就會變得鮮美可口,這是越南的一種獨特風味食品,不可不嘗。

雞粉

河內的雞粉久負盛名,雞粉用料講究,除雞絲外,還配有肉絲、蛋絲、木耳絲、蔥絲、香萊絲。蛋絲製作獨特,攤成薄薄的片,切成細細的絲,撒在粉上,加上紅的、白的雞絲,吃雞粉時,桌上還擺有切開的鮮檸檬,輕輕一擠,幾滴檸檬汁落人碗中,吃起來更加爽口。一碗雞粉比螺螄粉貴一倍多,約5000盾,值得一嘗。
螺螄粉 這種圓粉條比桂林米粉和雲南米線略細,使用優質大米,粉質細膩柔韌,白凈透明,吃起來很爽口,螺螄是現挑現吃,用竹針挑出放在粉中,然後加上螺螄湯、辣椒和其他調味品。

湯河

這是越南很地道的食品,將河粉放在湯內一燙,上面鋪上配料,再加上湯,就成為湯河。配料有雞絲、豬手、生牛肉等,是最廉價、味好的食品。

牛肉粉

使用的米粉用優質大米製作。牛肉粉的做法是,將一大塊精黃牛肉加上各種作料後,下鍋煮熟,然後切成薄薄的小塊,將米粉在開水鍋中燙後,加入牛肉、牛肉湯和各種調料,吃起來別有一番風味。

蝦餅

蝦餅也是越南一道有名的小吃。蝦餅的做法是將加了調味料的麵糊裹上新鮮的大蝦放人油鍋中炸,出鍋後香味撲鼻,吃起來,香酥可口。

肉粽

肉粽是越南的傳統美食。過去,一般的越南人家只有在節日里才能吃上。這種肉粽是完全用肉做成的,在農村,每當春節來臨前,各家各戶都要做肉粽。將上好的瘦豬肉加入各種香料,放人石臼中舂成糊狀,然後用芭蕉葉或荷葉包上,裹成粽粑狀,放人鍋中煮熟。吃前切成塊或薄片蒸熱,蘸以魚露和胡椒粉,味道鮮美。

春卷

春卷是越南的名點,越南的春卷皮用糯米做成,薄如蟬翼,潔白透明。將春卷皮裹上由豆芽、粉絲、魷魚絲、蝦仁、蔥段等做成的餡,放人油鍋中炸至酥黃。吃時,用玻璃生萊裹上春卷蘸以魚露、酸醋、辣椒等作料,酥脆不膩,十分可口。

綠豆糕

這是越南傳統糕點。綠豆糕選用上等綠豆,磨成十分細膩的粉末,再加上精白糖和油脂,吃起來酥軟香甜。上等的越南綠豆糕出產於離海防不遠的海洋(地名),且以金龍牌為最佳,海洋綠豆糕包裝精美,旅遊歸來帶上幾包,可用以饋贈親友。

灌腸

越式灌腸也是越南人喜歡的美食。其做法是用豬瘦肉末和各種香萊,灌人豬小腸中,然後煮熟。吃前切成節,蘸上各種調料。

烤魷魚

這是胡志明市小吃的一大特色。小車上有一盆通紅的炭火,一旁擺著魷魚干。魷魚大小隨顧客自己挑,魷魚放到炭火上烤得焦黃後,再壓成又長又大的薄片,然後塗上黃皮醬、辣椒醬等作料,捲起來吃。

水果

越南四季都有水果珍品,有名的果品,有香蕉中的臘蕉、蘋果蕉,橘中的李仁橘、前江橘,柚子中的青茶柚、邊和柚,菠蘿中的檳力菠蘿,芒果中的高嶺芒果,菠蘿蜜中的處女蜜,荔枝中的清河荔枝、邦美蜀荔枝等。榴槤更是味道香美的果晶。

越南服飾文化

越南國服

越南女子習慣在正式場合穿著國服「長衫」。長衫是越南女性獨特的傳統服飾,通常以絲綢類質料輕盈軟薄的布料裁剪,款式類似中國旗袍,但衣褲自腰以下開高衩,配上同花式 或白色布料的寬松長褲,不論蹲、坐、騎車都很方便。

越南長衫除了手工精細考究外,還不相當講究穿著的身段,因此每個人穿起來都非常合身好看,個人和衣服都格外凸顯啊娜多姿。頭戴竹笠、身穿開叉長衫及一襲長褲,恐怕是大多數人從越戰片中或圖片獲得的「越南人」印象,但如果你是乘搭越南航空公司的飛機到越南,機上空中小姐的傳統 服飾,一定會使你忍不住多看兩眼。

這種已成為越南國服的傳統服裝「ao dai」,有點類似中國 的旗袍。長衫部份,腰部以上剪裁合身,腰部以下寬敞,左 右各開叉至腰部,內著寬筒喇叭褲。極盡合身的上衣,配上飄逸的裙擺及長褲,無疑將嬌小玲瓏的身段襯托得更優美, 特別是開叉下似隱若現的白晰小腹,更不時流露萬種風情。

現在越南女性所穿的國服,無論在布料、色彩,或款式方面 ,都較從前多些變化。例如,從前的裙擺比較長,而現在的 長度約離地面十至二十公分,年輕少女則偏好及膝的長度,方便駕駛機車。此外,從前的服裝顏色富地方色彩,北越婦 女喜好茶色,中部婦女偏愛紫色,南越婦女多著白色或前面 綉花,但目前幾乎沒有分別。為了特意強調傳統國服的優雅 ,西式高跟鞋也成了不可缺少的配件。

數十年前,越南婦女在外出或見客人時,多著「Ao Dai」,但自一九四五年革命成功後,政府曾經針對服裝作過改革, 於是著這類服裝的人漸漸減少,加上實際上的方便和受西方 文化的影響,目前這種國服幾乎只有在結婚、慶典或選美會上才可見到了。

近年來,越南政府也開始鼓勵婦女在正式場合穿著國服,同 時也規定初中以上的女學生以傳統服裝為校服,所以當我們 在胡志明市街道上,時有遇到穿著傳統服裝的竟然都是女學 生。

大慨因為「革命任務」的需要,一九五四年南北越分裂後,北越政府將越南服裝作了一次改革,中部、北部婦女以穿白 短衫「Ao Baba」黑色長褲,短衫為圓領、長袖,前面有扣子,兩旁有口袋,有點像日本式的睡衣。

除了長袖外也有人穿半袖或無袖的短衫,短衫幾乎都在長褲外。(一套勞苦大眾的打扮)最 近,年輕的婦女也逐漸改變樣式,擺脫過去「革命年代」單調的式樣。當時北越地區的男女老少,清一色「Ao Baba」外,也有所謂的人民服(即藍色工人裝)軍人的服裝也差不多同 款(顏色為綠色),這位服裝設計師應該得『百搭萬用服裝設計大獎』。

南越的女性,受西方文化較深,服飾上也較為西化,特別近年來對外開放,國外的時裝充斥市場,年輕人似乎將牛仔褲視為「現代」的符號,而胡志明市也有不少女性開始穿著西式裙裝,甚至在某些場所也可看到迷你裙。當然,大多數的越南婦女仍然相當保守,堅守穿長褲的傳統。

冬天時,中、北越氣溫較低,但年輕的一輩,不願穿棉襖,而改穿毛衣或夾克,南越氣溫較 暖和,幾乎終年如夏,一件外套就可以度過整個冬天。

和許多民族一樣,越南人在婚、喪、喜慶等重要節日中,也有特別的服裝,例如,在傳統結婚典禮時,新郎和新娘都必須穿著正式的傳統禮服。新郎身穿絹質黑色或深藍色長袍,頭戴同色布帽,新娘穿白絹質黃色國服,外披白紗長衫,頭戴黃色布帽。由於部份越南人信奉天主教,所以結婚時也著西式白紗舉行婚禮,而也有愈來愈多的年輕人偏好西式禮服,因此出租西式禮服的商店到處可見。喪禮時,家屬需著素色的傳統服裝,頭上綁白布條,而參與祭祀的男性需著黑色服裝,女性則著素色服裝。

笠帽

提起越南服飾,當然也不能不介紹最能代表越南特色的帽子 ── 竹笠

越南的竹笠,是用草和竹子編成,質輕、透氣、防曬及防雨,非常適宜低緯多雨的氣候,它最大的特徵,是它的圓錐狀的造型。據說,越南的斗笠是為了配合從前農民們的長發。大約在二十世紀初,當時,無論男女都留長發,外出耕作時,為了方便,必須用布將頭發纏在頭頂上,而可大可小的圓錐橫切面,恰好能適應各種尺寸的頭,於是這種形式便一直流傳下來。即使到了今日,無論農村或城市,也無論男女老幼,這種斗笠仍然廣受喜愛。越南笠帽原是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備品,不論是外出工作或上街都會戴著它,長久以來早已成為越南人的標志之一,而到越南的觀光客更喜歡帶回家做紀念,使越南的笠帽走入藝術的層面。越南笠帽最出名的莫過於順化笠帽,不但做工精細,質材也特別考究,例如必須選擇青嫩足歲的葉子,因為若太老色澤易變黃、粗糙且不夠柔嫩,有了適當葉片之後,更要有適宜的曝曬時間,然後放在火上烤得剛剛好,才不會讓葉片變得斑剝或起麻點。此外,順化笠帽在兩層葉片之間,還會加上順化古城表徵的透明圖案,有時也會是一首歌謠或古詩,相當別致。

漆器

越南漆器的製造技術最早可溯至三~四世紀,其產品包括畫作、屏風、盒子、花瓶、托盤及棋盤等,目前並且已漸漸成為越南的出口大宗。漆器的製作過程頗為繁瑣,首先需選好畫板,在塗上數層漆料之前皆不可有任何損壞或刻痕。選好畫板後,先塗上薄溥的一層棉花或絲料,再塗上一層漆,然後放在陰濕的地方2~3天,等掠乾再塗另一層漆,為了使表面光滑,漆匠通常會再塗上一層由磨粉、鋸屑及陶土製成的漆料,等這些塗料乾了之後,再用濕的浮石來琢磨畫板的表面,每次塗上新漆之前都必須用幾天的時間來掠乾畫板,經過4~5道重復的手續後,才能開始在畫板上作畫。

如果漆匠選擇蛋殼或其他軟體動物的殼,還必須將圖案的形狀刻在上面幾層的漆料上,再用黑色的漆料將凹處塗黑,這些黑色塗料具有黏著性,只需用小鐵槌輕敲圖案上的蛋殼便可使之附著在上面。越南漆器的製作過程實在是相當繁瑣,因此,越南人也不斷在研究擴展漆器藝術的潛能,使越南漆器成為細致且富創意、頗富民族特色的藝術。

胡志明鞋

「胡志明鞋」也是世界有名的越南鞋。原來在革命之父胡志明領導越南對法作戰時,許多軍民,拿從法軍奪來車輛的輪胎作成涼鞋,既耐用又方便,又不用錢購買,幾乎人腳一雙,於是稱為「胡志明鞋」,現在經濟開放了,則改為用皮或合成皮製作,成為一般人民的外出涼鞋,但一些年 輕人還是喜歡穿皮製的拖鞋出街。

閱讀全文

與越南人洗衣服用什麼調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越南服如何買女角色 瀏覽:34
和平精英國服怎麼隱身 瀏覽:32
中國哪個黃帝老婆最多 瀏覽:662
印度一座大樓多少時間就蓋好 瀏覽:98
病毒用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535
怎麼中國加油 瀏覽:537
印度的自行車之都在哪裡 瀏覽:9
印度毛巾有多少功能 瀏覽:20
中國幫多少國家口罩 瀏覽:759
義大利醫務官是什麼級別 瀏覽:243
海淘怎麼寄回中國 瀏覽:558
伊朗在古代稱為什麼時候 瀏覽:192
中國的麵食有多少種 瀏覽:878
義大利福松布羅內屬於哪個大區 瀏覽:572
英國為什麼可以有兩個足球 瀏覽:220
印尼日期月份怎麼看 瀏覽:163
越南怎麼生活的 瀏覽:377
越南語你好怎麼說中文翻譯 瀏覽:699
印尼的燕窩什麼時候採摘 瀏覽:751
越南人怎麼選人 瀏覽: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