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越南為啥放棄自己古老的文字和語言發音而該用拼音字母
越南語的發音其實並未改動,至於文字系統的變化則是同統治階級對於統治越南的需要而改動的.現在的越南語文字稱為國語字,是一個法國傳教士17世紀時到越南傳教而發明的,原因正是法國人為了更簡便地學習越南語而尋找一種能代替"漢喃字"的書寫系統.而這套系統流行的時間則要到大約200年後法國人開始殖民統治越南開始.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國語字的流行和越南反抗法國殖民佔領的斗爭密不可分.這是因為其書寫的簡易性使得大量的革命文件能夠在短時間內在越南全境進行傳播,而且這種文字只要你會說越南語就能夠流利地書寫,使得越南的識字率幾乎是在一夜之間大幅提高!二戰後,北越在中國和蘇聯的幫助下打敗了法國,美國的入侵,並最後兼並了南越,皇帝保大被迫退位.而當胡志明領導的越南共產黨在巴亭廣場宣布國家獨立之時可能就意味著方塊字系統在越南的消失.因為考慮到中越在歷史上的關系,一個獨立的越南不得不使用國語字來切斷那塊不光彩的殖民和附庸史.雖然中國後來無償援助了越南很多,但是歷史上的中國確實對這個國家進行過入侵和殖民.
『貳』 在越南不會講越南語.做生意會不會問題
找翻譯啊,我就可以……咔咔。
消費水平偏低,就像樓上說的,河內白領平均薪酬大概1500到2000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樓價相對非常之高……4000左右一平米是正常的……
在胡志明市樓主就可以說中文咯……
『叄』 越南話的由來和中國有關嗎
我聽了說的是越南語,河內音
越南語的由來
(一)漢字的出現
學過越南語的人都知道,越南語中有很多漢詞。到底越南語中漢詞占的比例有多少呢?中外不少語言學家都在關注這個問題,並做過較為准確的統計。有的人認為不少於75%的越南語詞語借用了漢詞,有的人則認為越語詞語中漢詞占的比例至少80%。不管怎麼說,越南語中使用了大量漢語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而且,越南語中的每一個詞都有一個對應的漢音詞。既使用漢音詞說出來或者寫出來成一句話,稍有點文化的越南人也會明白其中的意思。那麼,越南語和漢語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關系呢?這是人們關注的問題,也是中外歷史學家和語言學家長期研究的課題。
早在秦朝末年,公元前207年,廣州太守趙佗脫離了秦朝政權,成立「南越國」,轄桂林郡、象郡、交趾郡三個郡,轄區大約是今天的嶺南地區至河內的紅河三角洲地區。而交趾郡所轄地域就在紅河三角洲一帶。「南越國」成立後,朝廷派出官吏到各郡任職,建立地方政權。同時,也把先進的中原文化和生產方式帶到了象郡和交趾郡。那時候的交趾郡(今越南)正處在原始社會的末期和奴隸社會的初期,越南史學上把那個時期稱之為「雄王」時代。那個時候的紅河三角洲一帶的「雄王」時代尚未形成文字——即當地的語言文字。所以,朝廷派去的官吏和當地人在語言上的交往十分困難,史書上把這種現象稱為「九譯乃通」。可見當時雙方的語言確實是差異很大的。後來,由於雙方交往的日益頻繁,來自北方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對當地產生了重大影響,漸漸的,紅河三角洲地區接受了來自北方的文化——即漢文化。雙方的文化(包括語言)逐步地交融成為一體。從那時候起,交趾郡地區官方使用的文字是漢字,日常使用的口頭語言則是:漢人說漢話,越人說越話,漢人與越人的交往則以漢話為主,正規場合使用的是漢語。就連越人的名字也一律使用漢字,並以說漢話和使用漢字為時尚。十九世紀以前,越南的許多史書上都把趙佗看作是越南的開國皇帝。
史學家和語言學家的研究證實:十三世紀以前,越南的史書所使用的文字全是漢字,歷史遺址所使用的文字也一樣是漢字。只有到了十三世紀,越南才創出了一種文字——喃字。越南的史學家把它看作是劃時代意義的開始——越南終於擁有了自己民族的語言文字。
(二)「喃字」的產生
十三世紀,越南出現了「喃字」,而「喃字」的出現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產生的。
據史料記載:陳仁宗紹寶四年(1282年)八月,「時有鱷魚至滬江。帝命刑部尚書阮詮,為文投之江中。鱷魚自去。帝以其事類韓愈,賜姓韓。詮能國語賦詩。我國賦詩,多用國語,實自此始。」滬江即紅河。人們以此記載認為阮詮是「喃字」的創始人,「喃字」也是由這年開始有的。後來在越南永福省安朗縣塔苗鄉發現了一塊治平龍應五年(1209年)報恩碑,碑文用漢字書刻,其中夾雜有24個「喃字」。這件實物確實了「喃字」出現的時間比史書記載的提早了73年。在報恩碑出現之前,必然還會有一個孕育的胚胎過程。阮詮不過是首先用「喃字」寫詩賦的人。功於此矣。
「喃字」的構成有以下幾種:
(1)會意字,用兩個漢字構成,表達一個概念,如:上人,意為頭人,人上人,下人: 意為僕人,人下人。
(2)假供字,借用一個漢字讀古音或漢越音,意思與漢字相同,如歲、卒等等。
(3)形聲字,用兩個漢字構成,一個表示讀音,一個表示意思。如「南年」,「南」字表示讀音,「年」字表示意思。
「喃字」在越南歷史上又稱為國語或國語字。有時又稱為國文。「喃字」在越南出現後,與漢字並行使用。
越南陳朝時(1225—1399),朝廷的詔書已開始使用「喃字」,出現了用「喃字」寫詩賦的著名詩人阮士顧。胡朝時(1400—1406),也用「喃字」下詔,並將中國的《無逸》、《詩經》譯成「喃字」作為教材。黎朝時(1418—1526)仍使用「喃字」,尤其是洪德年間(1470—1497),用「喃字」寫的詩賦很多。有100卷的《天南餘暇集》中就有「喃字」的詩賦。到了莫朝(1527—1599)和後黎朝(1522—1789)前期時,用「喃字」寫詩文仍很盛行。阮攸(1765—1820)用「喃字」寫的《金雲翹傳》,是越南家喻戶曉,膾炙人口的佳作。但是「喃字」不是科舉考試所使用的文字,科舉考試使用的文字依然是漢字。「喃字」作品大多寫的是憂國憂民的內容,有觸犯帝王龍顏的思想傾向。後黎朝玄宗帝於1662年下詔禁止使用「喃字」,並焚燒了很多「喃字」書籍。造成了越南文化的重大損失。到了西山朝(1778—1802)和阮朝(1802—1945)前期,又恢復使用了「喃字」。目前,越南的國家人文與社會科學中心設有漢喃字研究所,存有「喃字」著作1186部。
「喃字」的最大缺點是:筆畫比漢字更繁,一個字有20多筆畫的很多,書寫不容易,且浪費很多時間。其次是先學會漢文才能掌握「喃字」,而會漢文的人畢竟是少數,這就限制了「喃字」的普及和推廣,為十九世紀末出現的簡明易學的拉丁化拼音文字——即今天的越南文所代替。
(三)拉丁化拼音文字的形成和使用
十六世紀中葉開始,歐洲的傳教士來到遠東傳教,此後人數逐年增多。這些傳教士中以葡萄牙人、義大利人和法國人居多。要傳教必須要用當地的語言,這就要求他們先學會越語。
外國傳教士來自不同的國家,他們學越南語要記音,要散發天主教的材料,於是他們用自己國家的語音記音,寫宗教材料,很不統一。後來,法國傳教士亞歷山德羅把不同的記音方法統一起來,1651年在義大利羅馬出版《越南—葡萄牙—拉丁字典》和一本傳教書。這兩本書被視為越語字最早寫成的書(這部字典現還保存著)。此後,葡萄牙傳教士馬桑——菲雪拉寫了一部《葡萄牙—越語字典》,可惜此書已失傳。義大利傳教士菲立西亞奴——亞隆梭於1783年編了一部《拉丁—越語字典》是一部手寫本,現保存在羅馬傳教部的圖書館里。此外,在巴黎的外國傳教會的博物館里還保存著一些詞典,如《越——西班牙詞典》、《越——拉丁詞典》。從上述的情況看,從17、18世紀至19世紀初,亞歷山德羅《越語——葡萄牙——拉丁詞典》中的越語拼寫法,仍然是天主教傳教士學習、研究、使用越語的主要基礎。這套文字與現今的越南文很近似。由此看來,用拉丁字母拼音的越南文是葡萄牙、法國、義大利傳教士共同創制的,而亞歷山德羅是集大成者,為這套文字奠定了基礎。
1820——1833年,法國牧師達貝編寫了一部《越語——拉丁、拉丁——越語字典》,並有喃字,於1838年在蘇倫坡出版。所寫的國語字與現今的越南文基本相同,此後設有什麼重大的改變。十九世紀中葉以後,天主教的傳教書籍都統一用達貝的書寫法。
然而,越南拉丁文的推行卻經歷了一個較為艱難和漫長的過程。十九世紀60年代,越南國語字(即拉丁,下同)還只限於天主教內部使用,印刷傳教書籍。法國人入侵越南後,覺得國語字對他們的殖民統治是一個非常有利的工具,1878年,南越總督決定使用國語字。他認為「國語字比漢字容易學多了。它使統治官吏與本地人之間的關系更為直接」。於是,殖民者積極鼓勵越南人學習國語字。1865年,第一張用國語字寫成的報紙——《嘉定報》出版。這是法國政府在南圻的公報,1897年停刊。南越總督簽署了一項決定,准備並創造條件,把國語字作為越南的正式文字。特別鼓勵府、縣、鄉、里的官員學習國語字,如不會國語字者不能升級。同時,國語字還用於學校教育。1882年,南圻總督又簽署一項決定,命令在各種公文中使用國語字。國語字在南圻率先使用。法國殖民者佔領中圻和北圻後,也用同樣的方法,政策推行國語字。不同的是在北圻和中圻,國語字可以與漢字並行使用。1910年,北圻總督說:「國語字的推廣,對我們與本地人之間的關系擴大更加容易。」 同年他又發出一個通知:「在所有的公文、行政證件、身份證中,國語學和漢字並行使用。不能廢除漢字,僅用國語字代替。因為漢字任何時候都是必需的,用它來維系家庭社會、行政組織,尤其是風俗習慣和各種思想信仰、維系越南語民眾的精神生活和道德。」
國語字推廣後,法國殖民者又擔心它成為傳播愛國思想、革命思想的工具,因此,又多方限制。雖然國語字容易學,只用十來天就能學會,但是,1945年八月革命前,90%以上的越南人是文盲。
八月革命後,尤其是1954年越南北方解放後,國語字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推廣。因為國語字容易學,只要會說就能拼寫,所以越南的掃盲只需十天半個月就能完成。
現行的越南文是拉丁拼寫文字,共有字母29個、音素149個、聲調6個。
『肆』 越南語學習
你聽的時候,不要特意去翻譯那句話。聽懂多少就懂多少。聽完後忘記或者聽不懂,你要重新問問,聽。那你就可已達到你想要達到的程度了,要時間的和耐心,急是沒用的(多看越南電視,電影和多說)。我也是這樣學漢語的。祝你成功
『伍』 為什麼越南人不會說普通話,還在說自己那邊的方言
越南雖然文化深受中國影響,作為一個現代國家,其擁有自己的國家法定語言和文字。越南人不說普通話,就像中國人不說俄國話,日本一樣,他們也有自己的母語。作為中國的領國,並且靠近廣西省,越南還是有很多人會說普通話的。
去過越南旅遊的的朋友可能都知道,越南很多文物古跡上的漢字,他們已經不認識了。越南人也拜關羽,敬孔子。他們的思想行為在大體上和我們沒什麼差別,所以有人稱越南“小中華”。
雖然在古代越南的上層人士使用中國文字,但是更多的本地人有著自己的語言。二戰結束後越南獨立建國,藉助拉丁語創造了“國語字”,在語言上全力擺脫漢語的影響。
『陸』 精通漢語的胡志明,為什麼在越南建國後立馬下令廢除漢字
提到越南的胡志明市就是為了紀念胡志明而設立的,那麼,精通漢語的胡志明,為什麼在越南建國後立馬下令廢除漢字?
第三個是胡志明本身就是一個政客,政客需要的是什麼?是自己被人尊崇和信仰,成為別人心中的太陽。實際上,這些政客們都是這樣的心理,無論是哪個領導人,他們就需要有自己的東西,不同於別人的內容,所以就提出來不要中華的漢字,哪怕實行了很長時間。就如同簡化字一樣,我們實行了幾千年的東西,就這樣修改了,在內地使用還行,到了別的地方,人家不認識啊!
你覺得廢除漢字的舉動是不是自卑導致的?你覺得簡化漢字是不是也有類似的心理?
『柒』 越南人說什麼語言
越南人說的語言是:越南語。
1、屬於南亞語系的越南語被採用為全國性官方語言,用於教育體制及大眾媒體。約90%的少數民族人口均可使用不同程度的越南語。
2、現代越南語的發音以河內腔(北方方言)為標准。但是不少的海外越僑說的是西貢(南方方言)腔的越南語。海外的越南語媒體多數都用西貢腔廣播。河內腔跟西貢腔主要差別是在聲調和捲舌音上。
(7)為什麼越南人會忘了越南語擴展閱讀:
1、歷史上,越南中北部長期為中國領土,968年正式脫離中國獨立建國,之後越南歷經多個封建王朝並不斷向南擴張,但歷朝歷代均為中國的藩屬國。
2、越南位於中南半島東部,地理坐標為北緯8°10'~23°24'、東經102°09'~109°30'之間,北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接壤,西與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柬埔寨王國交界,東面和南面臨南海。
3、越南語(Vietnamese language),母語人口7500萬(2007年),屬於南亞語系–越語族–越語支,與高棉語是親緣關系,歷史上曾用漢字標記,並且融入漢語詞彙,1945年開始使用拉丁字母,中國東興市約有1萬京族使用越南語。
4、越南語語音包括單母音11個,輔音25個, 構成162韻;輔音韻尾有-m、-n、-嬜、-p、-t、-k等音。各音節之間界限分明。聲調起區別詞義的作用。
『捌』 越南曾經是中國的板塊,為什麼當地人對於漢語一竅不通
平民百姓跟中原溝通少。越南有當地的語言,老百姓跟中原基本沒有溝通,也沒有學習,現在國內很多偏遠地區少數民族也是一樣。
『玖』 越南語的由來
越南語自古受到漢字文化的深遠影響。在中國自公元一世紀至十世紀的統治下,越南語引入龐大的漢字詞彙,其發音類似古漢語中古音,但其語法承襲了大量高棉語的特色,雖然與漢語一樣並無時態及動詞變化,亦同為聲調語言,但其詞序恰恰與漢語相反置,情況近似泰語。
越南語,母語人口7500萬(2007年),屬於南亞語系–越語族–越語支,與高棉語是親緣關系,歷史上曾用漢字標記,並且融入漢語詞彙,1945年開始使用拉丁字母,中國東興市約有1萬京族使用越南語。
(9)為什麼越南人會忘了越南語擴展閱讀
早期的時候,越南人並沒有為自己的語言發明適合的書寫系統。大約從東漢開始,漢字(越南人稱之為「儒字」)開始有系統和大規模的傳入越南。
到了越南陳朝以後,漢字已經成為越南政府以及民間的主要文字,此時大量的漢字著作開始出現,最著名的就是15世紀編撰的《大越史記全書》。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以漢字寫成的文章基本上並不按照越南語的文法規則書寫,也不採用越南語的詞彙,而是純粹的用古漢語的文法寫成。故此,這些漢字著作是漢文著作,而與當時的越南語口語有很大差異。
『拾』 越南說什麼話,他們有自己的語言嗎
越南有自己的語言的,越南語是越南的國語,也是越南唯一的官方語言,有85至90%的越南人將之作為母語。歷史上,越南語曾使用漢字與喃字表記,現代則使用以拉丁字母為基礎,添加若干個新字母及聲調符號的國語字。
早期的時候,越南人並沒有為自己的語言發明適合的書寫系統。大約從東漢開始,漢字(越南人稱之為「儒字」)開始有系統和大規模的傳入越南。
在漢字在越南的逐漸傳播開後,一些人開始嘗試以漢字作為基礎,以創造新的文字來紀錄越南本民族語言,這些字就是喃字,大約在8世紀的時候喃字開始出現。
現在的越南語使用拉丁字母書寫,叫做國語字(越南語:Chữ Quốc Ngữ)。它是由17世紀到越南的法國傳教士亞歷山大·羅德(法語:Alexandre de Rhodes,越南文: A-Lịch-Sơn Đắc-Lộ),1591年-1660年)根據先前傳教士的拼寫原則的基礎上整合而成。19世紀下半葉以來,法國殖民者開始禁止越南人使用漢字,並廢除了1915年以及1918年至1919年的科舉考試。漢字、漢文地位的降低,也導致了與漢字關系緊密的喃字的地位下降(DeFrancis 1977:179)。在20世紀上半葉,喃字和漢喃文逐漸沒落,而法國殖民者推行的拼音化文字國語字和國語字文開始標准化並在越南通行,並沿用至迄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