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越南資訊 > 美國為什麼要發動越南和朝鮮戰爭

美國為什麼要發動越南和朝鮮戰爭

發布時間:2022-06-27 09:09:01

❶ 美國當初為什麼打越南戰爭

美國出兵越南干預東南亞,阻止蘇聯在這里的擴張。二戰結束後,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和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在全球范圍內進行了冷戰。本來美國在這里佔主導地位,但隨著新中國的建立和朝鮮戰爭的失敗,美國在東亞發生了正面碰撞,所以把重點放在了東南亞。在美國的支持下,法國在二戰後從日本手中接管越南、柬埔寨等地,試圖恢復印度支那半島的殖民統治。但是北越政府在美國和蘇聯的支持下,在長達九年的反法戰爭之後,把法國人趕出了國境。

❷ 我還想知道美國當年為什麼要打越南打越南對美國有什麼好處呀

當時的越南分裂為胡志明領導的北越對吳庭艷領導的南越,北方親共,南方親西方,當時的背景是社會主義陣營已經相當強大,足以和資本主義分庭抗禮,為了防止東南亞地區的進一步「赤化」,美國先是支持南越,後來乾脆直接參戰(特種戰爭)。
人們總是把越南戰爭和朝鮮戰爭歸為一類,兩者的相同點就在於同為兩大陣營的交鋒,而且資本主義一方都是美國唱主角,目的都是為了遏制共產主義的進一步發展。

❸ 美國當初為什麼打越南戰爭呢

美國與越南的戰爭始於1955年,結束於1975年。在這20年的戰爭中,雙方損失慘重。據美國的統計,在整個越南戰爭中,美軍共損失8612架飛機,5萬多美軍士兵陣亡,30多萬人受傷。相比之下,越南損失更加慘重。盡管北越政府統一了越南全國,但這場戰爭造成160多萬越南人死亡和1000多萬難民流離失所。

到了1973年,美國決定撤軍,南越政府被北越軍隊消滅。1976年,北越政府宣布統一越南全國,建立了今天的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❹ 越南戰爭的起因是什麼美國為什麼打越南最後的結果什麼

越南戰爭起因:二戰前,越南是法國殖民地,二戰中,越南被日本人佔領;二戰後,日本投降,法國人卷土重來,妄想恢復殖民統治,結果被越南人民軍打的落花流水。美軍以「自由世界」領袖自居,因為中國變成紅色的原因,總統等在國內飽受詬病,現在看到越南也有赤化的危險,而且受到中蘇的支援,於是基於冷戰的思維,決定支援法國打擊越共,後來法國人退出,美國人全盤接手,就成了美國參與越南戰爭了。


後果:中國發出警告,美國人不能越過北緯17度線,否則中國就要像朝鮮戰爭一樣參戰。美國人始終沒有能越過17度線,只能南打北炸,更沒有意識到這場戰爭已經演化為政治戰,無論南北,始終無法消滅越南人民軍,陷入了泥潭之中。國內反戰呼聲很大,壓力很大,尼克松憑借終止戰爭的諾言當選後下決心撤軍,結束了戰爭。

❺ 為什麼美國要加入越南戰爭

二戰後,美國的戰略是在歐洲遏制共產主義勢力的擴張,而在亞洲美國希望利用中國充當一個不與蘇聯直接對抗的緩沖地帶。但蔣介石集團在內戰中的失利以及後來新中國和蘇聯簽訂《中蘇同盟條約》使得美國的這一計劃破產,國際共產主義勢力在歐亞大陸連成一片。由此,美國就改變了自己的戰略,即由在歐洲改為在全球遏制共產主義勢力的擴張。由此,美國先是扶持法國繼續佔領越南的,法國退出後,美國就自己過來了。所以越南戰爭和朝鮮戰爭一樣,美國的捲入是必然的,這是與他當時執行的國家戰略有直接關系的。---------論述的有點簡單,希望能給你點幫助

❻ 為什麼美國要進攻朝鮮和越南呢

攻打朝鮮:
美蘇大國博弈的需要。
雖然朝鮮不是美蘇爭霸的主戰場,但也不容對方滲透進來。因此將蘇聯的勢力擋在三八線以北是美國的底線。同時將美軍擋在三八線以南,確保蘇聯遠東安全,也是蘇聯的底線。
將戰線控制在朝鮮,不進入中國也是美國的底線,以免在亞洲陷的太深,從而在歐洲給蘇聯以可乘之機。畢竟當年美國戰略重心是在歐洲。蘇聯也不想在這里和美國直接較量,因為蘇聯的根基是在歐洲,在亞洲作戰後勤補給十分吃力。
這才是三八線停火的原因。這條線是美蘇都可以接受的。當時的中國雖是大國,但國力尚弱,遠不足以影響世界大局。在朝鮮戰場只是蘇聯手中一枚頗具威力的棋子而已。攻打越南:1964年夏天,美國總統約翰遜請求國會給他授權,以武力還擊越南北方政權的挑釁。約翰遜的理由是,停泊在越南北部港灣的美國軍艦遭到了北越政權的無端襲擊。國會最終同意了約翰遜的請求,美國出兵越南。到1968年,有50萬名美國大兵在越南作戰,他們中的5萬人再也沒能活著回國。然而,美國政府利用軍艦遭襲事件發動越戰的做法一直都遭到質疑。許多歷史學家的研究表明,越戰前夕,美國中央情報局想方設法通過越南北部海灣向北越政權進行滲透,刺探情報,美國派駐此處的軍艦遭襲並非如美國政府告訴老百姓的那樣,是在沒有發起任何挑釁行動的情況下遭到襲擊的。

❼ 美國為什麼要參加越南戰爭啊

首先說一下美國侵略越南戰爭的原因:

美國侵略越南的戰爭也是越南人民反對美國侵略的民族解放戰爭。
1945年日本投降以後,胡志明宣布越南獨立。法國不甘心失去昔日的殖民地越南、寮國和柬埔寨,就卷土重來。1954年,中、美、英、法和印度支那三國達成日內瓦協議,在法國承認印度支那三國民族權利的基礎上,恢復印度支那和平。法國撤走後,美國乘機插手,在越南南方扶植了它的傀儡政府——吳庭艷政權,並向南越提供軍事援助,派遺顧問,為南越建立起擁有三十萬人的軍隊。
1961年5月,美國破壞了「日內瓦協議」,發動了反對越南人民的「特種戰爭」。
「特種戰爭」是美帝國主義適應新殖民主義政策的新型侵略戰爭的一種形式。它在經濟上利用傀儡政府去剝削人民,而更主要的是帝國主義用提供武器和金錢,派遺「顧問」,指揮傀儡政府的軍隊去屠殺和鎮壓革命人民,並在一定程度上投入帝國主義自己的軍隊參加戰斗,以達到殖民掠奪的目的。
在越南南方人民的頑強反擊下,美國的「特種戰爭」慘遭失敗。美國於1964年8月又製造了北部灣事件,把侵略戰火擴大到北方。1965年3月美國在峴港登陸,從而把侵略戰爭升級為以美軍為主的「局部戰爭」。越南人民奮起抵抗,使「局部戰爭」遭到破產。
1969年起,美國開始推行「戰爭越南化」政策。結果,美偽集團在戰場上遭到更加慘重的失敗,被迫於1973年1月27日在巴黎簽訂《關於越南結束戰爭、恢復和平的協定》(簡稱《巴黎協定》)。美國撤出越南南方以後,阮文紹政權破壞《巴黎協定》,拒絕實現民族和睦,蠶食越南南方解放區。1975年春,越南軍民發動春季攻勢,4月30日解放西貢,5月1日,解放整個越南南方,徹底摧毀南越偽政權。至此,越南人民堅持十四年之久的抗美救國戰爭勝利結束。

以下是關於越南戰爭原因及過程更詳細的內容:
1953年,朝鮮和平暫時結束了世界兩大陣營之間的血腥對抗。3年以後,即1956年,這一對抗重新在越南展開。

這場長期鏖戰不止、無盡無休的戰爭的深層次原因在於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的對峙。越南戰爭同朝鮮戰爭一樣,起因於對國家的分割:將越南分為南越和北越。這一決定是在法國結束對印度支那的殖民統治後,1954年7月21日召開的日內瓦會議上作出的。

日內瓦會議決定將印度支那作如下分割:寮國和柬埔寨獨立,越南沿北緯17度線分為兩部分。北部是由胡志明領導的共產主義國家,成員大多數為越盟人員。越南獨立聯盟一直為將法國趕出東南亞而戰斗。南部,保大國王領導的國家公民也為反抗法國殖民統治而斗爭,但這些公民同國王一樣不接受共產主義思想。1949年7月1日,在法國的支持下,保大成立了越南王國,首都西貢。1957年,美國總統杜魯門承認該王國,准備向西貢派出駐兵和軍事顧問。從歷史上講,這是美國首次捲入越南未來的悲劇。

日內瓦條約規定,兩年內進行自由選舉,該國將由獲得多數票的政府所領導,實現國家統一。這一方案,或者說這個夢想,始終沒有實現。

在武元甲將軍最後進攻法國奠邊府防禦工事前,美國國務卿約翰·福斯特·杜勒斯向艾森豪威爾提議,由美國代替法國進行干預,但遭到堅決反對。但無論如何,美國根據日內瓦條約決定幫助新獨立的南越。

首先,華盛頓希望保大任命由他所選擇的總理,至少要安排華盛頓認為的「他們的人」。30年代末,流亡到美國的吳庭艷成為總理。但他對權力追求家長式的風格,正合美國之意。吳庭艷的到來正巧與保大最後的離去(從政治舞台退出)同時進行。大約225名美國軍官和60名士兵於1964年夏到達西貢作為教官,訓練當地部隊。根據日內瓦公約,南越和北越都不應建立自己的防禦工事,更不能與外部結成軍事聯盟。

簡而言之,典型的冷戰機制已經開始形成。美國成立了東南亞公約組織,即東南亞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這是由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紐西蘭、泰國、巴基斯坦、菲律賓與南越簽訂的公約。這一行動受到中國、蘇聯的抗議。統一兩個越南的公民復決計劃沒有實現:兩個政府均對此加以反對。吳庭艷提出充分的理由:北越沒有政治自由,因此,人們應當按他們的願望進行投票。而胡志明認為,只有西貢脫離東南亞公約組織,他才會相信人民有自由選舉的權利。

最後一名法國人於1956年4月28日離開西貢。南越的美國化已經在一段時間前開始了。美元取代了法郎,英語逐漸成為該國第二種語言。吳庭艷沒有遭到美國人的反對,除了任總理外,他還在尋求取代保大(辭職後回到藍色海岸)的國家首腦以及部隊總司令的職位。吳庭艷是一位真正的獨裁者,身邊簇擁著一群像他嫂子那樣的人,使曾經支持過他的美國人感到很尷尬。他嫂子是位十分漂亮但很殘忍的女人,不折不扣的天主教徒,是共產主義的死敵,對佛教毫不接受。吳庭艷從一開始就使其政府的敵人越共日子不好過。

1959年初,村子裡的首領開始以每天一人的速度失蹤。他們殘缺的屍體在地下、河岸和洞穴里被找到,脖子上纏著一個標有「人民的敵人」的標簽。1959年底,「政治犯罪」的頻率達到每天10起,到1969年末,已上升到平均每天25起。

政府的鎮壓同樣殘酷,只要稍被懷疑,特別警察小組便會加以調查,被捕的越共成員將面臨著同家人和朋友一同死亡的命運。1960年至1961年間,1.8萬名越共被處死,1.4萬人被捕入獄等待審判,通常最終被判處死刑。僅這幾個數字便可以說明美國參與這場內戰的殘酷性。首先是杜魯門,接下來是艾森豪威爾,後來是肯尼迪。1961年12月,肯尼迪正式宣布支持南越繼續進攻越共游擊隊員,爭取獨立。局勢不斷緊張。一年前,北越政府曾公開宣稱要「將南越從美帝國主義的枷鎖中解放出來」,實際上,北越政府在宣布進入戰爭狀態。肯尼迪迅速將語言變成行動:他是第一位提供武器和派出軍事顧問,而且還派出武裝部隊支援南越的美國總統。1961年12月末,第一批400名士兵到達西貢,一年左右時間,這一數量增加到11.2萬人。

越共在北越的幫助和支持下,逐漸改變了斗爭方式,轉向公開的游擊戰術。美國別無選擇,只有向南部提供類似的援助。1963年,美國「軍事顧問」增長到1.5萬人,(包括27名將軍);他們也帶來了飛機和直升機。第一批美國受傷人員是在反越共行動中受傷的:1962年31人,1963年77人。這只是個開始,在今後的幾年中,死亡人數不斷增加:1964年146人,1965年1365人,1966年4896人。南越的損失更加嚴重:從1960年至1966年的7年中,共有5萬名南越士兵、警察和官員死亡,15.7萬名越共游擊隊員死亡。

自己整理出來的,希望能幫到你,呵呵~

❽ 請問美國為什麼要和越南打戰

越南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是法國的殖民地,二戰中則被日本佔領。1945年二戰結束前後,胡志明領導的越盟在越南北方的河內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國(稱「北越」)。法國則挾持保大皇帝在南方的西貢立國。為爭奪對越南全境的控制權,北越和法國進行了長達9年的法越戰爭/印度支那戰爭。1954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軍事援助下,北越在奠邊府戰役中贏得對法軍的決定性勝利,法國撤出越南北部。根據日內瓦會議(1954年)的決議,南北越暫時以北緯17度線分治,北越由胡志明統治,南越在保大皇帝的控制之下。1955年,吳庭艷在西貢發動政變,建立越南共和國(稱「南越」)。
日內瓦會議(1954年)規定,統一國家的選舉定於1956年7月舉行,但是這場選舉從來沒有舉行。在冷戰的環境中,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開始將東南亞看成冷戰中潛在的關鍵戰場,美國的政策制定者害怕民主選舉將使共產主義的影響進入南越政府,因此吳庭艷得到美國的支持,在南越行個人獨斷獨行的威權統治,這也使北越贏得公共關系戰的勝利。北越實現了大規模的農業改革,將土地分發給農民,引起了南方人民的嚮往。有人認為,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艾森豪威爾才在其備忘錄中寫道,如果全國選舉舉行,共產主義將會獲勝。(不過另外一個解釋是,北方的共產主義者不可能允許自由的選舉在他們那一半越南舉行。)最後,美國和兩越都沒有簽署協議中的選舉條款。這樣看來,分裂的越南似乎將成為常態,就像分裂的朝鮮一樣。
[編輯本段]步入戰爭
受傷的美軍士兵1959年,越共中央委員會決定武裝統一越南,並派遣大量軍事人員前往南越組織武裝顛覆。1960年,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成立,它由反吳庭艷政府的各派組成,事實上由越共中央委員會控制。同年,「中蘇論戰」爆發,中國和蘇聯都需要在「國際共運」中樹立自己的形象,因而都積極支持北越對南方進攻。
1961年6月,美國總統肯尼迪和蘇聯領導人尼基塔·謝爾蓋耶維奇·赫魯曉夫在維也納會面。赫魯曉夫肆意欺凌這位年輕的美國總統,試圖通過恫嚇的方式使他在某些關鍵爭端上向蘇聯讓步。特別是柏林,那裡大量的技術工人都已逃到西方。赫魯曉夫的恫嚇行動步步升級,8月,「柏林牆」在一夜間修成,西柏林被東德封鎖,9月,蘇聯恢復核試驗。嚴峻的形勢使肯尼迪認為,「如果美國從亞洲撤退,就可能打亂全世界的均勢(施萊辛格語)。」這時候中南半島的沖突是當時冷戰中唯一的熱戰。肯尼迪和他的顧問很快決定,要在越南問題上顯示出美國的力量和對抗共產主義的決心。同時認為,沖突最好遵循朝鮮模式,只局限在通過代理方使用常規武器,作為減輕兩超級強權間直接核戰爭威脅的一種方式。
此時,民族解放陣線已經控制了越南南方的大部分鄉村,雖然有美國的軍事援助,但政治上的威權與腐敗導致吳庭艷政府民心喪盡,無力阻止民族解放戰線擴大勢力。1961年5月,為了進一步幫助吳庭艷政府,肯尼迪派遣一支特種部隊進駐南越,開啟了美軍戰斗部隊進入越南的先河。這一事件也常被認為是越戰開始的標志。

http://ke..com/view/14949.html?wtp=tt

❾ 美國為什麼發動越南戰爭跟中國有關系嗎

越戰爆發與中國關系不大,策劃者是北越當局,可能還包括蘇聯赫魯曉夫。當時越南按北緯17度線分北越和南越兩個國家。北越(共)派遣大量武裝人員南下試圖顛覆南越政權,還建成了「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控制了南越的大部分鄉村。美國為了對抗共產主義的擴張,肯定要支持南越的,於是就介入了,跟朝鮮的情況差不多,都是被動的參戰。中國視北越為阻擋美國的橋頭堡,也只好被動的介入,對越南提供大量物資援助。
不過越戰的進程和結束肯定是與中國有關的,美國沒有直接派兵進攻北越,而是一直以空中轟炸為主要手段,主要就是因為對中國有顧慮,擔心又搞一次朝鮮戰爭,讓蘇聯漁翁得利。

❿ 美國為什麼打越南,理由是什麼

隨著新中國的成立和中蘇同盟的形成,以及中美兩國在朝鮮戰爭的直接對抗和中國對越南民族解放運動的支持,美國更加意識到這些所構成的現實和潛在的威脅。

冷戰局面形成後,美國在亞洲除了積極扶植日本,「遏制」新中國外,還把關注的目光投向了中南半島。中南半島不僅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和經濟價值,而且越南民族解放運動中極具影響的胡志明還與共產黨有直接的聯系,美國完全不希望看到殖民帝國政權被由蘇聯操控的政治機構所取代。

1948年12月30日,杜魯門總統批准了一份國家安全委員會報告,即48-2號報告。該報告使美國堅定地建立了「防止共產黨在亞洲進一步擴張」的政策,這份文件建議「對法屬印度支那應給予特別的注意」。

1950年和1952年,從遏制共產主義的立場出發,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先後出台了《美國對於印支的立場 》和 《美國在東南亞的目標和行動方針》,認為印度支那沖突是東西方對抗的一部分,具有全球性的意義。

根據這兩個文件的建議,美國有責任在東南亞採取一切切實可行的措施,支持在中南半島的法國人,阻止共產黨進一步擴張,以保護美國的安全利益。1954年4月,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首次使用 「多米諾骨牌效應」這個術語,以說明阻止中南半島「淪陷」的必要性。

20世紀50年代,冷戰的特徵已經有了很大變化,出現了新的形式——「局部戰爭」。

美國艾森豪威爾政府於1954年決定向吳庭艷的南越政權提供援助,以遏制北越的發展,截至8月,艾森豪威爾共任命了300多人為美國駐越南軍事援助顧問團成員,在以後幾年中,美國駐越軍事援助顧問團在訓練、裝備南越軍隊並向其提供建議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肯尼迪主政時期, 「多米諾骨牌效應」理論更是美國對越政策和全部冷戰戰略的指導思想。肯尼迪把越南看作「自由世界在東南亞的柱石、拱頂石和提防要塞」。聲稱如果「赤色浪潮」淹沒了越南,東南亞國家乃至印度、日本的安全會受到嚴重威脅。

在約翰遜時期,美國政府主張應當不斷加強對印度支那,特別是越南的干涉和滲透。1960年11月,約翰·肯尼迪當選為美國總統後繼承了哈里·杜魯門和艾森豪威爾兩位總統在10年前制定的介入越南戰爭的政策。

背景

越南在1885年至二戰前是法國的殖民地,二戰中大日本帝國趁法國戰敗佔領法屬印支,維希法國殖民政府仍然運作但其權力被當地的日軍懸空。1945年二戰結束前,日軍發動三九政變解散法屬印度支那殖民政府改建傀儡政權越南帝國,保大帝為皇帝,以及柬埔寨王國及寮王國等日本傀儡。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二戰結束3天後,中華民國國軍及英軍分別進駐了越南北部及南部將當地的日軍繳械。1945年9月底英軍撤離越南南部,並歸還原本的殖民者一法國。

1946年5月中華民國國軍撤出越北後,胡志明領導的越盟在越南北方的河內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國」,世稱「北越」。法國則挾持保大皇帝在南方的西貢立國。

法國為重奪對越南全境的控制權,北越和法國以及其傀儡政權越南國進行長達9年的法越戰爭(又稱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法國軍隊在美國的支持下,控制西貢、河內等主要城市,但廣大農村已經落在胡志明領導的越南共產黨游擊隊手中。

1954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軍事援助下,北越在奠邊府戰役中贏得對法軍的決定性勝利,法國撤出越南北部。

戰事結束後,雙方開始和平談判,談判在瑞士日內瓦舉行,1954年7月21日美國、蘇聯、法國、英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北越、南越、柬埔寨、寮國九國外長,達成協議,稱為《日內瓦協定》。根據日內瓦會議的決議,南北越暫時以北緯17度線分治,越南北部由胡志明統治,南部由保大皇帝控制。

《日內瓦協定》內容重點是:法國撤出越南,並承認越南、柬埔寨、寮國為獨立國;以北緯十七度為界,分割南北越南;南北越為中立國家,不得與任何國家締結軍事同盟,不得進口軍火,不得依附任何集團國家;南北越在1956年7月以前實行普選,由普選再統一南北越。

按照1954年日內瓦會議的規定,統一國家的選舉定於1956年7月舉行,但是這場選舉卻沒有舉行。同時北方也沒有同意進行選舉。最後,美國和兩越都沒有簽署協議中的選舉條款。這樣看來,分裂的越南似乎將成為常態,就像分裂的朝鮮半島一樣。

後來只有法國和北越簽署這個協議。法國撤出印支三國之後,美國為了阻止北越的共產黨勢力向南越擴張,全力支持吳廷琰在南越建立反共政權,打算圍堵共產黨,1955年,吳廷琰在西貢發動政變推翻保大帝,建立越南共和國,世稱南越,政權更動下選舉機會渺茫。

面對西方國家再度來越南長期駐軍,主張趕走西方勢力的北越更獲得背後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蘇聯等共產勢力的支持,武裝沖突升級似乎在所難免。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越南戰爭

閱讀全文

與美國為什麼要發動越南和朝鮮戰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伊朗是什麼族人種 瀏覽:934
那年那兔那些事伊朗是什麼動物 瀏覽:734
印度濕紙有什麼好處 瀏覽:439
伊朗的高原是什麼地方 瀏覽:528
義大利的北方都是哪裡 瀏覽:400
在越南如何招工人 瀏覽:486
伊朗最近發生什麼事 瀏覽:858
英國saber什麼意思 瀏覽:338
伊朗一共有多少個朝代 瀏覽:511
義大利人口和中國哪個省人口一樣多 瀏覽:465
印度紅棗和辣椒怎麼搭配 瀏覽:595
在印度票房怎麼樣 瀏覽:647
2018伊朗前鋒哪個厲害 瀏覽:545
黑死病殺了英國多少 瀏覽:648
英語中國人名怎麼說 瀏覽:996
印尼雅加達機場有什麼好吃的 瀏覽:940
新中國成立時有多少人口 瀏覽:573
印度最美女孩婆羅門叫什麼名字 瀏覽:92
義大利愛馬仕牙膏在哪裡買 瀏覽:522
印度廓爾喀雇傭兵最怕的哪個國家 瀏覽: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