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一個月左右的鷯哥應該吃什麼長大以後吃什麼多久開始教說話好
鷯哥從出殼到1個半月齡稱為幼年鷯哥,這個階段需要親鳥(拿到人手後就是主人)以軟食來哺育。軟食的原料是專用幼鷯哥八哥飼料(呈粉末狀的基料)拌入雞蛋,魚粉,牛羊肉粉,西紅柿打碎的汁液,辣椒粉少量。做成干濕度合適的軟食,每次取一小塊揉成棗核狀的長條喂給鷯哥。泥鰍是可以喂的食物,鷯哥消化的也非常快,基本一條泥鰍1個半小時就能消化干凈。拉出來的是黑色和白色混合的漿狀粑粑,說明消化率非常高。需要注意的是,以泥鰍作為食物的話,泥鰍必須是活的,可以摔死或者夾死後直接喂給鷯哥,這樣做不至於損失泥鰍的營養成分,不必擔心鷯哥感染寄生蟲,防疫可以從2個月開始做。
長大鷯哥飼料的配製方法:現在市面上購買的鷯哥專用飼料基本上動物蛋白的含量都不足,不夠供給鷯哥所需要的營養物質。需要自己來調配更符合鷯哥營養的飼料。以專用鷯哥飼料作為底料,添加進雞蛋,牛羊肉粉,魚粉,蠶蛹粉,辣椒粉等動物蛋白。基本一斤飼料添加2個雞蛋,1兩牛羊肉粉,1兩魚粉,半兩蠶蛹粉,1量辣椒粉。在秋季補膘的時候雞蛋的配置可以增加為3~4個。注意雞蛋為生的。雞蛋的添加方法是:打入一個雞蛋然後拌入輔料,攪拌使輔料均勻覆蓋在基料之上,晾乾到80%,再打入一個雞蛋再拌入輔料,以此類推。注意攪拌的時候動作不要太猛,容易把飼料打散而浪費。
你說的說話跡象是鷯哥在轉喉,鷯哥轉喉就說明可以開始調教說話了。一般的小鷯哥從1個半月齡開始出現轉喉現象,有的鷯哥出現的較早。此時調教說話是事半功倍的。調教鷯哥說話沒有捷徑可走,主要就是要堅持。每天堅持面授3~4次,每次20~30分鍾。放錄音的時間控制在每次30分鍾間隔30分鍾再放一次。如此堅持從小鷯哥轉喉的時候就開始,到開口需要至少2個月的時間。開始以簡單的詞語為主:你好,早上好等。選用的詞語以朗朗上口的話為主,一次調教3句話為上,每句話重復10遍換下一句,每句話之間間隔10秒鍾。
鷯哥從3個月齡開始換毛,基本到5個月齡換完。鷯哥翅膀上的一級飛羽是要等一年後換的。其他身上各部位的羽毛當年就可換完。以後每年都會換羽。
Ⅱ 我想向高手們請教一下,鷯哥是轉喉的時候開始說話 還是換毛的時候開始說話什麼時候教它說話比較好一點
當年幼鳥開口說第一句話的時間一般都在7月份。有個體差異但不會差太多。用鷯哥教鷯哥的方法能讓鳥更快學會。從換羽開始後是學話的黃金階段。大概1星期就可學會一句話。進入冬季結束。當年幼鳥的學話能力基本定性。
訓練時應在每日清晨選擇安靜環境,教它學一些簡單語句,並獎勵一些其愛吃的食物。訓練要有耐心,學會了一句再教第二句。
Ⅲ 鷯哥轉喉有什麼特徵
你問的這個問題,
鷯哥轉喉有什麼特徵?
一般情況下你和它講話會注意聽,
說不定就是要學講話了,
而且早上的時候會明顯發出與以前不同聲音。
Ⅳ 怎麼判別小鷯哥雛鳥轉喉急急急!
小鷯哥40天左右會出現轉喉的現象 發出咕嚕的聲音 如果主人和雛鳥關系牢固 它是會在主人面前轉喉的 鷯哥天生膽小 也會在沒有人的時候轉喉 也可以放一些刺激的音樂刺激它 我家的是看視頻裡面有鳥的時候 就會發出轉喉的聲音 鳥和鳥性格不同 轉喉的場所也不同 最好還是主人和鳥培養好感情 讓它可以當您的面轉喉 這樣有便於以後教語
Ⅳ 鷯哥怎樣防疫
鷯哥轉喉與嘯叫
科學證明:鳥兒的發聲器管叫做鳴管,處於氣管和支氣管的交界處,鳴管的管壁伸展出彈性的皮褶,稱為鳴膜.當氣流從肺部呼出時,引起鳴膜的振動,鳥兒就發出悠揚婉轉的聲音來。鳴鳥類如鷯哥、八哥、鸚鵡、喜鵲等這類善於模仿人類語言的鳥兒,有別於其他鳥兒,是在鳴管處有5~6對鳴肌組織,調節著鳴膜的松緊度,因而發出變化多端的「人語」聲。八哥不需要修理舌頭就會模仿人語就是這個道理,其中鷯哥最為特別,因其擅長「人語」被譽為中外名鳥。
鷯哥善語十分惹人喜歡,但鷯哥的「嘯叫」總讓人感到討厭,尤其是那近似於瘋狂、歇斯底里的刺耳尖叫,尤如音響拾音,真讓人難以接受。本文就鷯哥嘯叫的產生以及預防作一點淺論,希望有經驗的朋友給予斧正。
一、鷯哥嘯叫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
1.驚恐害怕時產生的嘯叫。鷯哥與其他鳥兒相比是比較膽小的,稍有不適就感到恐懼產生害怕心理,當外界有強烈刺激他就會朴籠,多會出現嘯叫。例如,掛籠子的位置非常重要,一般沒有熟悉環境的鷯哥,如果你把籠子掛在靠牆的地方,他會安然無恙,玩耍自如,如果你改變位置而把籠子掛在四面有懸空感覺的地方,你看看鷯哥會出現什麼情況,朴籠、嘯叫就會產生。
2.感到孤獨時產生的嘯叫。籠養鷯哥,已經改變了他的生活習慣,沒有了大自然的群居生活,鷯哥與飼主的關系是依附性的,對人的需求顯得非常強烈。大家可以認真去觀察,為什麼鳥店的鷯哥就不會出現嘯叫或者較少,因為有其他的鳥兒相伴。長期獨處的鷯哥,沒有人的陪伴,個性十分獨特,出現嘯叫的機會是相當多的。
3.鷯哥的嘯叫是在外界環境條件刺激下的一種復雜的條件反應,也是一種預警方式的反應。猶如孤雁的哀鳴,是求助的信號。站崗的大雁發現敵情,會立即大叫,來警示其它同類。鷯哥嘯叫有一定的原因,一般是它發現了它認為值得警惕的事物,以嘯叫的形式來告之同類(或飼主)。
4.眩目刺眼的強光下產生的嘯叫。鷯哥長時間處於眩目刺眼的強光下會產生嘯叫,這是因為它生活在亞熱帶叢林生活環境有關,長時間的強光讓鷯哥感到焦躁、煩悶、不安。所以南方養鷯哥多使用籠衣,遛鳥一般都在樹木綠蔭下進行,來鍛煉膽量,客服嘯叫就是這個道理。
5.成年鷯哥不分場合、地點經常產生嘯叫,是鷯哥鳴叫轉移到本口的真實反映,一旦形成這種嘯叫是難以客服的。只有用新鮮的事物來調節鷯哥的注意力,比如經常更換掛籠子的地點,添加籠中玩具,放鷯哥出籠玩耍,也有人提出「噴水法」(冬天是沒有辦法使用的),但歸根到底也就是治標而不治本。
二、鷯哥產生嘯叫的根源在於「轉喉」期間受環境影響,沒有預防而出現的。
所謂轉喉,是鷯哥生理機能一次「質」的飛躍,記憶的一次固化,它受著鷯哥神經系統的支配。鷯哥脫離了他的原始生活環境,沒有了同類鳴叫的影響,模仿聲音的對象只是人類的語言,這也是我們想要的結果。轉喉便產生了鷯哥冒出不清晰的類似於人說話的聲音,由不清晰到清晰的人語這個過程,這就是有序的轉候,正常的轉喉。轉喉期間也是鷯哥模仿人類語言的最佳關鍵時期,值得注意的是,應該盡早地用人語去淡化它的本口,形成良好的轉喉,讓它忘記本口的嘯叫。我們要求是模仿發出沒有鳥兒的叫聲的聲音,近似於人類語音。所以,在鷯哥「轉喉」期間,用其他的聲音去刺激,都是不利於鷯哥轉喉的。有些朋友用音樂去刺激鷯哥轉喉,然而,要知道音響對轉候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此時值得注意的是環境凈化的作用,環境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作用不可小看,如果在這個時候給他聽音樂,尤其是帶有鳥叫聲的音樂段子,鷯哥的模仿能力極強,從而回到鳥兒特有的鳴叫之中,當然嘯叫就會接踵而來。所以,良好的環境是鷯哥轉喉的前提,早入人語是鷯哥轉喉的關鍵。
雛鷯在入籠後的一段時間恰巧與轉候這一段時間相遇。小鷯哥入籠按一般的習慣是在45~55日齡,也就是鷯哥齊毛,尾羽長出一半的時候是最佳時間。轉喉的時間段一般在軟食到硬食之間。轉喉的早與遲,在於人語對雛鷯的刺激程度,以及雛鷯所表現的「說話」慾望。在此期間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就是雛鷯的服籠問題,服籠早,一般轉候比較順利:鬧籠嚴重,服籠慢,轉喉相對就遲。所以服籠也是一個影響轉候的關鍵問題,而不可小視。
Ⅵ 鷯哥吃什麼轉喉快
一個月左右的鷯哥應該吃什麼? 一個月左右的小雛鷯省事的話可以喂小雞飼料小雛鷯40天後就開始轉喉 鷯的嗚管要三個月成熟 從轉喉的時候就開始每天
Ⅶ 怎麼知道鷯哥轉喉
鷯哥轉喉的最大特徵就是叫。
鷯哥轉喉的最大特徵就是叫,鷯哥一般在出生後的45天左右會開始轉喉,只不過主人不仔細聽可能聽不出來,逐漸隨著年齡的增大聲音越叫越大,就像喉嚨里有東西的聲音一樣。
鷯哥轉喉通常是在主人沒有關注的時候叫的,比如清晨七八點或者是下午五六點左右,當聽到鷯哥轉喉的時候最好不管,多叫一會,因為鷯哥在主人靠近後就不會繼續叫了。鷯哥在轉喉後就可以進行學語了,主人勤快的可以早教,但是要保持耐心多教一教,也可以在三個月的時候再教,鷯哥學的也很快。
(7)越南鷯哥什麼叫轉喉擴展閱讀:
鷯哥喂養注意事項:
1、鷯哥體形大,身體健壯,嘴強而有力,活潑好動,故鳥籠要堅固,要用鷯哥專用的大竹籠或金屬籠,籠內配備口小肚大的鼓形食杯,而且要亮底,下設托糞板。
2、食性雜、食量大。主食喂以炒米拌蛋,輔以瘦肉、昆蟲和香蕉等水果。
3、鷯哥食量大,糞便多,故鳥籠清潔要勤,必須每日洗刷一次。
4、夏、秋季至少隔天水浴一次,冬季要多曬太陽,室溫不能低於5℃。
5、鷯哥比較耐熱,但怕冷,冬季要注意保暖。
Ⅷ 鷯哥幾個月轉喉 鷯哥多大轉喉
鷯哥轉喉一般在2個月齡左右,觀察鷯哥轉喉時的狀態能夠輕易分辨出來。
Ⅸ 鷯哥轉喉需要多長時間
鷯哥轉喉一般在2個月齡左右,觀察鷯哥轉喉時的狀態能夠輕易分辨出來。喉嚨一股一股,發出嘰里咕嚕的聲音,嘴巴張大,感覺不好發聲。聲音顯得滯澀難懂。
Ⅹ 什麼是轉喉八哥轉喉大概是什麼時候
轉喉就是我們所謂的倒倉,只不過八哥的轉喉,一般發生在兩個月到三個月大的時候。
在這個過程當中,八哥會逐漸變得不願意說話,而且他的叫聲會特別沉悶,遇到這種情況時我們完全不用擔心,因為這是一種極為正常的現象,如果人工進行干預的話,很可能會導致八哥以後都說不出來話。
在八哥變聲的時候,我們千萬不要隨隨便便的去觸碰他或者去抓他,這會對八哥造成極為嚴重的驚嚇,有些八哥就是因為這種情況,再也不願意模仿人類說話,也不願意發出叫聲,千萬不要因為自己一時的粗心大意,釀成不可挽回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