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陳姓全世界有多少
陳是以地名命名的姓氏。在海內外分布極廣,按人口統計為中國第五大姓。周武王滅商以後,追封前代聖王的後人,找到了舜帝的後裔媯滿。武王把大女兒元姬嫁給他,封他為陳(在河南淮陽)侯,讓他奉守舜帝的宗祀。媯滿死後,謚號陳胡公,陳氏就是他的後代,歷代視為正宗。
陳姓另有兩支:一支是北魏時候莫陳氏改姓陳,另一支是古代安南(今越南)國王姓陳,他的後代亦稱陳氏。陳姓望族居穎川郡(今河南長葛縣老城西)。春秋時陳國有陳亢(孔子弟子),秦末有農民起義領袖陳勝,西漢有丞相陳平,晉代有史學家陳壽,南朝時陳霸先代梁為帝,建立陳朝,在南方稱帝33年。唐代有詩人陳子昂,宋代有思想家、文學家陳亮,明代有受國詩人陳子龍。近代有受國華僑陳家庚。
㈡ 越南姓氏有哪些呢
越南姓氏有:阮,黎,陳,李,黃,武,潘,范,鄭,吳。共有200多個單姓和復姓,約有半數以上的人姓阮,黎、陳,李,黃,武,潘,范,鄭,吳,尤以黎,阮二姓最多。男子的名字和中國一樣有單名,復名,且用別號,婦女也用某氏以示其父系,王室、貴族的名字常在旁邊加金、木,水,火,土以象徵崇尚其中的一德。
越南的生活
越南賓館的服務員,需要給小費,每天給服務員十塊人民幣或一美金就差不多了。越南百姓的收入不高,生活水平也不高。從我個人感受而言,當地人的生活水平和我們九十年代差不多。越南人比我們要矮一些,也要瘦一點。越南街頭不乏美女帥哥,穿奧戴的越南姑娘窈窕多姿,和東南亞很多國家的姑娘一樣,越南姑娘笑容燦爛。
越南人收入雖然不高,但很容易滿足。越南的氣溫很高,常年二三十度。不是很冷,也不會很熱。所以在越南旅行體驗不錯。越南當地百姓,一年就穿褲衩汗衫和拖鞋。特別是越南男人,每年幾乎不用花什麼錢在服裝上。導游說,在越南生活著不少俄國人。在九十年代,蘇聯撤離越南,但有很多俄國人留下了
㈢ 全國大概有多少人姓陳啊
陳氏源於宛丘(今河南淮陽),望於固始(今河南固始縣)、盛於潁川(今河南長葛),南開閩漳,遍及全球。
陳姓是全球華人、韓國人、越南人的姓氏,在廣東省、福建省、浙江省、海南省、 江蘇省、香港、澳門以及台灣、新加坡馬來西亞都是第一大姓。中國姓氏密度圖冊中,陳姓分布與閩海民系的分布范圍極一致,在浙南、福建以及廣東沿海皆極高密度,呈極深紅色,人口密度在7.8%以上,在珠三角、長三角呈次深紅色,人口密度在6.5%-7.8%之間,在北方游牧民族的地區極少分布。南方地區陳姓位居第一大姓,則在北方地區位居第七大姓,超過很多北方典型姓氏。
陳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在當今中國大陸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五位,在台灣省則名列第一位;人口七千一百三十八萬四千餘,佔全國人口總數的大約5.1左右。全球約達9800多萬之眾。
㈣ 世界上姓陳的人有多少個
廣東、福建、台灣是陳姓最集中的區域,陳姓人口大約1360萬,約占陳姓總人口的25%。血型表現為高O型,低A、B型的特徵。O型比率在38-43%,大約550萬。A型比率在27-31%,且隨緯度升高而提高,人口約400萬。B型比率24-26%,人口約320萬。
江蘇、浙江、安徽東部是陳姓較多的地區,陳姓人口約860萬,約占陳姓總人口的16%,血型特點是O型和A型占優勢,B型較低。O型比率在32-38%,人口約300萬。A型比率29-30%,人口約260萬。B型比率25-29%,人口約230萬。
四川、貴州、雲南東北、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大部是陳姓占優勢的區域,陳姓人口大約1 580萬,約占陳姓總人口的29%。O型比率在33-40%,隨緯度升高而降低,大約560萬。A型比率28-35%,大約480萬。B型比率24-26%,人口約400萬。
甘肅南部、陝西南部、河南、山東是陳姓較少的地區。約600萬,約占陳姓總人口11%。O型比率30-34%,人口約200萬。B型比率27-33%,隨緯度升高而提高,人口約180萬。A型比率25-31%,人口約160萬。
東北三省是陳姓人數較少的地區,大約有300萬,占陳姓總人口的5。6%。B型比率31-35%,人口約100萬。O型比率29-33%,人口約90萬。A型比率26-29%,人口約80萬。
河北、山西、陝西北部、寧夏、內蒙古地區陳姓人口更少,大約220萬,約占陳姓總人口的4%。B型比率31-35%,人口約75萬。O型比率30-33%,人口約65萬。A型比率26-28%,人口約60萬。
㈤ 全世界姓陳的有多少人啊
一億多!陳林半天下!中國以及海外華人有9000多萬!越南和朝鮮也有姓陳的!加起來一億多
㈥ 全世界陳姓分布在哪個國家最多
國際名人
越南
陳日照:越南陳朝創建者開/*國/*皇/*帝。
陳麗春:越南共和國第一夫人。
陳文香:越南共和國總/*統。
陳德良: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主/*席。
陳大光:越南前國家主//*席。
陳國旺: 越共中/*央常務書/*記。
陳錦秀:越共中/*央檢查委員會主任。
陳青敏:越共祖國陣線中/*央委員會*主*/席。
泰國
陳乍侖:泰國國會下議院副議長。
陳裕才:前泰國國*/會/主/*席,前副總*/理兼外交部長。
陳國光:泰國樞密*院大*臣。
旺蒼·三詩:中文名為陳其文,泰國第48屆國**會/主*/席。
僑素·參蒲塔:中文名為陳偉僑,彭世洛市前市長,原泰國國務院發言人、事業部秘書。
阿南·班雅拉春:中文名陳阿南,泰國政治家,原泰國總*/理。
比里·帕儂榮:中文名陳家樂,泰國政治家,泰國總*/理。
印尼
阿卜杜勒拉赫曼·瓦希德:又名陳希德,印度尼西亞政治家,印度尼西亞前/總*/統(1999年-2001年)。
菲律賓
陳顯達:菲律賓總統府馬拉坎南宮發言人。
韓國
陳懿鍾:韓國政治人物,大韓民國第8、9、11、12屆國會議員,前大韓民國國/*務總*/理。
新加坡
陳振聲 :新加坡貿工部長,行動黨第二助理秘書長.
陳慶炎:新加坡總*/統。
帛琉
陳·以利亞:帛琉副總*/統。
秘魯
何塞·安東尼奧·陳:秘魯部長會議主*/席、教育部長,教育家,聖馬丁·德·波雷斯大學前任校長。
蘇利南
陳亞先:前蘇利南總*/統兼總*/理。
其他
陳蘭伯:蘭芳共和國開國領導人,名譽總長(總*/*統)。
㈦ 全國姓陳的一共有多少人啊:
根據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得知。
全國總人口為十三億七千萬人。是不是很出乎意料?上一次普查的數據好像也是差不多。
其中根據最新姓氏人口數量的排名,得出了目前中國人口數量最多的前十大姓和人口最多的前300名姓氏。
「李王張劉陳」為中國五大姓,其總人口近4億!
人口最多姓氏前十排名:
第一名,李姓95,300,000人。
第二名,王姓88,900,000人。
第三名,張姓84,800,000人。
第四名,劉姓64,600,000人。
第五名,陳姓54,400,000人。
第六名,楊姓37,000,000人。
第七名,趙姓27,500,000人。
第八名,黃姓26,800,000人。
第九名,周姓25,400,000人。
第十名,吳姓24,600,000人。
前十名的總人口在5.5億人左右。
圖片
圖片
接下來是中國人口最多的前100名姓氏:01李02王03張04劉05陳06楊07趙08黃09周10吳
11徐12孫13胡14朱15高16林17何18郭19馬20羅
21梁22宋23鄭24謝25韓26唐27馮28於29董30蕭
31程32曹33袁34鄧35許36傅37沈38曾39彭40呂
41蘇42盧43蔣44蔡45賈46丁47魏48薛49葉50閻
51餘52潘53杜54戴55夏56鍾57汪58田59任60姜
61范62方63石64姚65譚66廖67鄒68熊69金70陸
71郝72孔73白74崔75康76毛77邱78秦79江80史
81顧82侯83邵84孟85龍86萬87段88漕89錢90湯
91尹92黎93易94常95武96喬97賀98賴99龔100文
這就是人口數量前100名的姓氏。
你的姓在多少名?歡迎大家留言分享討論。
㈧ 越南姓氏排名
越南文化和中國文化一脈相傳,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深遠,拉丁化以前的越南語,文字中大量使用漢字,越南人也用漢字的偏旁和部首造出新字.19世紀法國人抵越後,設計了越文的拉丁化方案,越南才漸漸割斷與中國文字的聯系。越語受漢文化影響首先是越南人的姓氏,最為常見的例如阮、黎等姓氏,是越南歷史上的封建王朝姓氏。
越語中漢文化的影響首先是越南的姓氏,越南人大都有一個漢語化的姓再加上一個名。此外,越南人至今保持著過端午節、春節的習俗。
在東南亞各國中,越南受中國文化的影響最深,這一方面是歷史發展與中國息息相關,另一方面是漢字在越南長期通行,因而有條件全面吸收中國文化,成為中國文化在東南亞地區的最大受惠國。
越南的姓氏都來自中國的《百家姓》,共有200多個單姓和復姓,約有半數以上的人姓阮、黎、陳、李、黃、武、潘、范、鄭、吳、裴、杜,尤以黎、阮二姓最多。男子的名字和中國一樣有單名、復名,且用別號,婦女也用某氏以示其父系,王室、貴族的名字常在旁邊加金、木、水、火、土以象徵崇尚其中的一德。此外,越南的「雅樂」實際上是中國的古樂,戲劇的音樂、服裝、臉譜、道具如同中國戲曲,舊式衣冠如同中國,和中國人一樣用筷子,民間歲時節令有元旦、端午、七月半、中秋等(註:參見陳玉龍:《中國和越南柬埔寨寮國文化交流》,載周一良主編:《中外文化交流史》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11月出版)。
越南主體民族—京族的大姓有阮、陳、吳、黎等。與中國人一樣,越南人也是姓在前,名在後,多數是單姓雙字名,少數也有單姓單字名。
吳姓在越南姓氏人口排列上為第六位,越南文字在使用拉丁字母前,一直使用漢字,吳姓之「吳」與中國無異,不過古代遷往越南的吳人雖仍姓吳,但已融入越南民族中,成為今天越南吳姓的一部分。
㈨ 陳姓人口數量是多少(我要數字)
陳姓是人口列全國第五位的大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4.53%
陳姓
陳 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四位的大姓,人口眾多。
尋根溯源
1.商朝末年,舜的第33代孫遏父(又稱閼父)投附了周國,擔任陶正一職,他制陶的技藝極為精湛,博得了周文王的歡心。周武王滅商建周後,追封先賢遺民時,把遏父的兒子媯滿封於陳(今河南開封以東,安徽亳縣以北),國號陳,榮為侯爵,奉守著帝舜的宗祀,並將大女兒太姬嫁給他為妻。媯滿死後,謚號為陳胡公,所以又被稱為胡公滿。他的子孫有的以國為氏,就是陳氏。
公元前672年媯滿的第12代孫陳完因避難逃到齊國,改姓田。後來他的10世孫田和建立了田氏齊國。戰國末年,齊被秦滅。齊王的長子升次子桓先後改姓王氏,三子田軫逃至穎川(今河南禹州、許昌一帶),恢復陳姓。從此陳氏一門在中原瓜瓞連綿,生生不息,發展成為名門望族。
2.陳姓還有一支是少數民族改姓,也出自河南,據記載,北魏孝文帝自山西大同遷都洛陽後,於496年將代北鮮卑族三字姓侯莫陳氏改為單姓陳氏。
遷徙
唐初期、中期,中原陳氏有過兩次影響深遠的南遷福建之舉。669年,朝廷派河南固始人陳政(胡公滿的68世孫)任南行軍總管,率兵鎮壓福建南部的少數民族動亂。667年四月,陳政卒,由其20歲的兒子陳元光代父領兵,經過九年戰爭,局勢平定後,於686年報請朝廷批准,設置了漳州郡。陳元光致力於發展漳州一帶的農工商各業,使當地得到了繁榮發展。
他被後人尊為"開漳聖王",子孫後代被稱作"開漳聖王派",成為閩、粵、台及南洋諸島陳姓最主要的一支。台灣現有陳聖王廟53所,這從一個方面表明了台灣同胞對陳元光的崇敬之情。
再就是潁川陳後裔陳忠之子陳邕,唐中宗時進士,官至太子太傅,因受宰相李林甫排擠,遷至漳州南廂山。其子陳夷行,唐文宗時任宰相。此後子孫興旺,在福建發展成為"太傅派"陳氏,尊陳邕為"南院"始祖。
陳氏入粵,始於南宋。北宋末年,金兵南侵,中原士族大批南遷,陳後裔陳魁率族人93口移居福建寧化、上杭,至其曾孫二郎、三郎再遷至廣東梅州,後散居大埔、興寧、長樂、龍川等縣。陳氏入台,始於明未。福建同安人陳永華,於明末隨鄭成功入台灣,官至東寧總制使,在台灣建立屯田制度,設立學校,被尊為陳氏入台始祖。自清初至新中國建立的300多年間,陳氏遷台人數很多,其中僅武榮詩山霞宅陳氏一支就2000餘口,成為台灣人口最多的首姓大族,與林姓共"陳林半天下"之美譽。
陳氏遷入越南的歷史比較久遠,有的成為安南(今越南)王朝的重臣。其中,李朝女皇李昭皇之夫陳(即陳日),於1228年創建越南陳朝,歷時175年,促進了陳姓人口的發展。至今,陳姓仍被列為越南十大姓之首。陳氏移居日本始於明初,大都是明太祖派去的水手。明清以後,閩粵等沿海地區的陳氏,有許多人出海到今新馬泰一帶謀生。另有一些人不斷遷至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和美、英、法、加拿大、澳大利亞等世界各地,對當地的繁榮與進步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根據2002年度公安部的人口統計數據和陳姓在各省所佔比例計算得出
1、 省別 陳姓占本省人口比例(%) 本省姓氏排名 備注
福建 14.01 1
台灣 12.21 1
廣東 10.52 1 含海南
浙江 7.74 1
廣西 5.95 3
貴州 5.53 4
雲南 5.36 4
江蘇 5.27 3 含上海
四川 4.8 4 含重慶
江西 4.75 3
湖北 4.69 5
新疆 4.18 5
甘肅 4.16 4
湖南 4.97 3
安徽 3.58 5
河南 3.15 7
遼寧 2.98 5
黑龍江 2.75 7
山東 2.57 7
陝西 2.24 7
吉林 2.15 8
河北 1.69 9 含北京、天津、山西 山西、天津均為第8
從人口總量來看,廣東為當代中國陳姓第一大省,該省陳姓人口佔全國陳姓總人口的比例達14.7%,其次為四川、福建,三省陳姓人口合計可佔全國陳姓總人口的33%。 註:以上數據由袁義達先生(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副研究員)依據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抽樣資料統計,詳見袁著《中國姓氏-群體遺傳和人口分布》。統計數據不包括少數民族。
2、人口排名——省區市——人口數量
1―――――河南省——9613萬人
2—————山東省——9082萬人
3—————四川省——8673萬人
4—————廣東省——7859萬人
5—————江蘇省——7381萬人
6—————河北省——6735萬人
7—————湖南省——6629萬人
8—————安徽省——6338萬人
9—————湖北省——5988萬人
10—廣西壯族自治區——4822萬人
11—————浙江省——4647萬人
12—————雲南省——4333萬人
13—————江西省——4222萬人
14—————遼寧省——4203萬人
15—————貴州省——3837萬人
16————黑龍江省——3813萬人
17—————陝西省——3674萬人
18—————福建省——3466萬人
19—————山西省——3294萬人
20—————重慶市——3107萬人
21—————吉林省——2699萬人
22—————甘肅省——2593萬人
23——內蒙古自治區——2379萬人
24—新疆維吾爾自治區—1905萬人
25—————上海市——1625萬
26—————北京市——1423萬人
27—————天津市——1007萬人
28—————海南省——803萬人
29—寧夏回族自治區——572萬人
30—————青海省——529萬人
31———西藏自治區——267萬人
註:1、人口數為2002年度公安部的統計數據。2、港澳台不參與排名。
用計算機計算得出大陸陳姓人口不含少數民族和港台及海外宗親的保守估計是6000萬,各省所佔比例絕對是保守統計,因為那是很早的數據現在沒有更新比例,故只能採用原來的比例計算!總的加上估計陳姓數量在全球有8000萬以上.
㈩ 陳姓人口有8000萬
大概吧!我想是。 陳姓是人口列全國第五位的大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4.53% 陳姓 陳 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四位的大姓,人口眾多。 尋根溯源 1.商朝末年,舜的第33代孫遏父(又稱閼父)投附了周國,擔任陶正一職,他制陶的技藝極為精湛,博得了周文王的歡心。周武王滅商建周後,追封先賢遺民時,把遏父的兒子媯滿封於陳(今河南開封以東,安徽亳縣以北),國號陳,榮為侯爵,奉守著帝舜的宗祀,並將大女兒太姬嫁給他為妻。媯滿死後,謚號為陳胡公,所以又被稱為胡公滿。他的子孫有的以國為氏,就是陳氏。 公元前672年媯滿的第12代孫陳完因避難逃到齊國,改姓田。後來他的10世孫田和建立了田氏齊國。戰國末年,齊被秦滅。齊王的長子升次子桓先後改姓王氏,三子田軫逃至穎川(今河南禹州、許昌一帶),恢復陳姓。從此陳氏一門在中原瓜瓞連綿,生生不息,發展成為名門望族。 2.陳姓還有一支是少數民族改姓,也出自河南,據記載,北魏孝文帝自山西大同遷都洛陽後,於496年將代北鮮卑族三字姓侯莫陳氏改為單姓陳氏。 遷徙唐初期、中期,中原陳氏有過兩次影響深遠的南遷福建之舉。669年,朝廷派河南固始人陳政(胡公滿的68世孫)任南行軍總管,率兵鎮壓福建南部的少數民族動亂。667年四月,陳政卒,由其20歲的兒子陳元光代父領兵,經過九年戰爭,局勢平定後,於686年報請朝廷批准,設置了漳州郡。陳元光致力於發展漳州一帶的農工商各業,使當地得到了繁榮發展。 他被後人尊為"開漳聖王",子孫後代被稱作"開漳聖王派",成為閩、粵、台及南洋諸島陳姓最主要的一支。台灣現有陳聖王廟53所,這從一個方面表明了台灣同胞對陳元光的崇敬之情。 再就是潁川陳後裔陳忠之子陳邕,唐中宗時進士,官至太子太傅,因受宰相李林甫排擠,遷至漳州南廂山。其子陳夷行,唐文宗時任宰相。此後子孫興旺,在福建發展成為"太傅派"陳氏,尊陳邕為"南院"始祖。 陳氏入粵,始於南宋。北宋末年,金兵南侵,中原士族大批南遷,陳後裔陳魁率族人93口移居福建寧化、上杭,至其曾孫二郎、三郎再遷至廣東梅州,後散居大埔、興寧、長樂、龍川等縣。陳氏入台,始於明未。福建同安人陳永華,於明末隨鄭成功入台灣,官至東寧總制使,在台灣建立屯田制度,設立學校,被尊為陳氏入台始祖。自清初至新中國建立的300多年間,陳氏遷台人數很多,其中僅武榮詩山霞宅陳氏一支就2000餘口,成為台灣人口最多的首姓大族,與林姓共"陳林半天下"之美譽。 陳氏遷入越南的歷史比較久遠,有的成為安南(今越南)王朝的重臣。其中,李朝女皇李昭皇之夫陳(即陳日),於1228年創建越南陳朝,歷時175年,促進了陳姓人口的發展。至今,陳姓仍被列為越南十大姓之首。陳氏移居日本始於明初,大都是明太祖派去的水手。明清以後,閩粵等沿海地區的陳氏,有許多人出海到今新馬泰一帶謀生。另有一些人不斷遷至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和美、英、法、加拿大、澳大利亞等世界各地,對當地的繁榮與進步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滿意請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