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老外們都怎麼稱呼中國
1、明治維新後的日本,受西方文化的影響,逐漸開始用「支那」一詞稱呼中國;維新變法運動時期主張學習西方的人士中,也出現了以「支那」自稱的一部分。
雖然這個詞最早來源於梵文,但在甲午戰爭後,日本人口中的「支那」便開始帶有辱華的色彩。日本戰敗後,「支那」這一詞從日本的政府公文、教科書中消失,重新稱呼我國為「中國」。
2、契丹:來源於我國古代一個少數民族政權——契丹。12世紀,遼國被金所滅,遼國貴族在西北地區建立了西遼,並與中亞、西亞甚至歐洲國家有文化交流,這些國家也將契丹當成了整個中國的代表。
在英文的古詩中,也有意為「契丹」的「Cathay」一詞出現,代指中國。後來,隨著蒙古人的西征,「契丹」這個稱呼傳到了中亞、東歐的部分地區。因此,包括俄羅斯在內的東歐國家,今天仍將中國稱為「契丹」。
3、如今比較普遍的稱法為China,中國人則為Chinese。China其實來自「秦」(chin)的發音,加上的a是表示地域,China其實是指秦朝,同理Chinese則為秦人。名字的來源於我國古代影響力相當大的大秦帝國。
4、越南稱中國人為船夫,船夫是尊稱,在宋明時期,中國人常常乘坐大船,越南人羨慕中國有這么多船,更羨慕中國先進的造船技術,於是用船夫稱呼中國人。
5、印度則稱中國人為震旦人,有可能是在翻譯「支那」,即china的時候帶一點自己的口音,所以就翻譯成為了「震旦」。
❷ 越南人和中國人有什麼不同
1、國籍不同
越南人指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各族人民。
中國人:中國人指的是具有國籍屬性稱呼,也有廣泛概念上的稱謂,甚至在各種場合或立場上也都有不同的認定。除了客觀的界定外,通常其本人與周圍社會的認同(價值觀因素)也占著相當重要的一環。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說法一切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和國籍的人。
2、主要語言不同
中國人官方語言、通用語言及主要民族語言均為的主要語言是漢語。
越南人的官方語言、通用語言及主要民族語言均為越南語。
3、民族不同
中國人有56個民族,其中漢族人口最多。其他55個為少數民族。
越南全國有54個民族,總人口9344萬(2015年),其中京族占總人口86%,少數民族中岱依族、傣族、芒族、華族、儂族人口均超過50萬。
4、宗教信仰不同
中國人的主要宗教:道教、儒教、佛教、回教、新教。
越南人的主要宗教為佛教、天主教、和好教與高台教。
5、主要文字不同
中國人主要文字為漢字。
越南人主要文字為「國語字」,採用拉丁字母。
❸ 中國人給外國人起外號叫「老外」,而外國人又把中國人叫什麼呢
起外號大概是全世界最沒有文化差異的事情了。無論古今中外,還是地位高低、名氣大小,我們都能恰如其分的給他起一個或詼諧、或巧妙、或惡意、或善意的外號。
最有趣的是,往往這個外號比他本身的名字更能代表個人的特點,也因此有了“只有叫錯的名字,沒有起錯的外號”的說法。
“東夷”、“南蠻”、“西戎”、“北狄
研究外號,其實是一個十分有趣而且有意義的事情,在獲取樂趣的同時,外號也折射了本民族自我的認識和對外界的認知。中國人對外界的認知,從“東夷”、“南蠻”、“西戎”、“北狄”的蔑視,到“洋人”的羨慕,再到“老外”的調侃與自信,正體現了中華民族從巔峰到深淵,再到崛起的艱苦歷程。
❹ 外國對中國或中華民族的稱謂有哪些越全越好,謝謝!
歷史上,各國以對某一中國事物的具體印象為基礎,對中國有過各式各樣的稱謂,從法語的「中國風」到韓語的「掌櫃」,其中不少都含有對中國的偏見與歧視。隨著中國的強大,這些稱謂現在已大多棄之不用了,但這些稱謂中所包含的歷史,卻是值得我們記住的。
1.Seres(絲國):也稱塞里斯,古希臘和羅馬對中國西北地區及其居民的稱呼,意思是「絲的」或者「絲來的地方」。長久以來,我國一直是世界上唯一能夠造輕柔美麗絲綢的國家。漢代通過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向世界各國大量輸出絲綢。有本西方史書記載,古羅馬共和國末期的凱撒大帝穿著中國絲綢袍子去看戲,引起了劇場的轟動,被認為是空前豪華的衣裳。
2.China:中國的英文名是 China,陶瓷在英文中也是china。有一種說法是,十八世紀以前,中國昌南鎮(今景德鎮)的精美瓷器在歐洲很受歡迎。人們以能獲得一件昌南鎮瓷器為榮。就這樣歐洲人就以「昌南」作為瓷器(china)和生產瓷器的「中國」(China)的代稱,久而久之,歐洲人就把昌南的本意忘了,只記得它是「瓷器」,即「中國」。
3.Chink(清國人):源於清朝的「Ching 」,在英文的俚語中也是中國人的意思,但帶有貶義的味道。因為,中國在清末時是最受人欺負的國家,而中國人在外國人眼中也成了清國奴。
4.Chinoiserie(中國風):法語中的一個詞,指18世紀中期非常流行的一種藝術風格。這種風格就是很多設計師和工匠大量採用中國題材,如中國服飾、龍、寶塔,結合藝術家想像創造出新形象。後來演化的意思較多,有古怪的,吹毛求疵的,繁瑣;中國風格,中國工藝品;也有中國的,中國人的意思,
5. Chinees(西內遜):「西內遜」是荷蘭語中專指華人的詞,也含著對中國的貶義,這是由於那時中國的老弱、保守、落後。現在「西內遜」這個詞的意義已僅有兩個意思,一是指「到中國餐館里去吃飯」,二指「中國人」。
6.(掌櫃):韓國有種說法,19世紀初華僑到朝鮮之後,當地人曾用「掌櫃」一詞來代表中國,意思是中國人精於做生意,精於算計,也稱中國人是「守財奴」,認為中國人掙錢不花。這個詞在韓語中有些貶義,現已幾乎不用。
7.Nuoc Tau(船國):越南民間有種說法,將中國說成是「船國」,將在越南居住的華人稱為「三船」,大概意思是指中國人是坐船來越南的,而且中國的船舶製造業讓越南人羨慕。
8.Blue-Ant(藍螞蟻):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在廣大解放區流行「列寧裝」、解放裝。文革時期的服裝,以軍裝和藍、黑、灰、黃的單色調為主流,這種抹殺個性的政治化服裝時尚被推向了極至。一時間,中國人的著裝被外國人譏稱為千篇一律的「藍螞蟻」、「灰螞蟻」。
❺ 「我是中國人」越南語怎麼說
Tôi là người Tung Quốc.
如果想要禮貌點的說法就要看你的性別:
你是男,對方比你小還是同輩的:稱自己為ANH
>> Anh là người Tung Quốc.
你是女,對方比你小還是同輩的:稱自己為CHỊ
>> Chị là người Tung Quốc.
若對方年齡比你大,無論你是男或女:稱自己為EM
>> Em là người Tung Quốc.
*注意:絕對不用 「Tao là người Tung Quốc」
因為「tao」是很沒禮貌的自我稱呼,只有好朋友之間才會用(好朋友不會在乎禮貌不禮貌的嘛,O(∩_∩)O~)
❻ 越南人為什麼叫中國人叫《船佬》
在越南,船佬是對中國人的蔑稱,傳說最早到越南的中國人是一群搖著船且長相兇狠的漁民。他們覬覦這片土地並帶來戰爭
❼ 東南亞國家都怎麼稱呼中國
東南亞現在差不多有十個國家,其中印尼、馬來西亞、汶萊和新加坡四國的國語事實上都是馬來語,只是在印尼這種語言叫印尼語但事實上和馬來語基本一樣的。這四個國家對中國的稱呼情況比較復雜,放在後面說。
其它六個國家裡,越南語里中國是漢語「中國」兩字的音譯Trung Qu?c,緬甸語里是淵源很復雜的Tarut,其它幾個國家(泰國、寮國、柬埔寨、菲律賓)基本都China的音譯,包括泰語里的Jin也可以說是China一詞的變異。
不過官方名稱雖然改了,印尼民間一下子還改不過來,多數老百姓還是基於習慣和其它馬來語國家一樣,把中國稱為China或者Cina。
內容來自於:今日頭條
❽ 中國人在國內通常叫外國人「老外」,而外國人在他們國家叫中國人又叫什麼
一般來講,外國人管中國人統稱為華人,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簡稱是中國,而在外的中國人一般來說都是華人。越南是一個例外,在古代的時候,越南只是中國的一個附屬小國,越南人會習慣的稱呼中國人為北朝。 在俄羅斯,他們主要稱呼中國人為契丹人。這主要是因為,契丹人建立起來的遼國,而遼國對於當時的俄羅斯也是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
一、歐洲稱呼我么的叫法
朝鮮稱中國人為掌櫃,這主要是發生在清朝,由於當時的清朝人很會最生意,朝鮮人與清朝人做生意總是吃虧。
越南人則稱呼中國人為船夫,因此當時的中國人常常乘坐大船來與他們進行貿易交往,在他們的眼中古代的中國人非常的了不起。
日本在古代稱中國人為唐人,這是受唐朝影響。近代日本在甲午戰後打敗大清,開始用蔑稱稱呼我們,也讓中國人長了記性。
印度稱中國人為震旦人,有可能是在翻譯“支那”,即china的時候帶一點自己的口音,所以就翻譯成為了“震旦”。除了這些其實還有很多種其他叫法,總之很多都是用帶中國文化的東西來指代中國。
❾ 中國人叫外國人老外,那外國人如何稱呼中國人呢
隨著社會的發展,國際之間的交流越來越頻繁,為方便稱呼,中國人通常叫外國人為老外,而外國人對此稱呼也非常的認可。而外國稱呼中國人的稱呼就多了,不同的國家稱呼就不一樣,就比如西歐的人叫中國人為China,而中東、東歐、俄羅斯的則稱中國人為契丹。
在古代,我國的文化對周圍臨近的國家都有很大的影響,所以他們對我國古代的稱呼都用的尊稱,畢竟當時的中國在他們看來就是強國,所以朝鮮稱中國人為掌櫃,這主要是發生在清朝,由於當時的清朝人很會最生意,朝鮮人與清朝人做生意總是吃虧。而越南人則稱呼中國人為船夫,因此當時的中國人常常乘坐大船來與他們進行貿易交往,在他們的眼中古代的中國人非常的了不起。
❿ 如何看待在古越南的歷史上,將越南人稱為「華人」、「漢人」
越南官方一直使用漢字,同時制度與漢地相同,到1919年才廢除科舉。而越南史,從一開始就是一部中國人統治史。譬如我們看《越史略》,會發現開頭就寫著「昔黃帝既建萬國」,骨子裡對「天下」這個概念是認同的。周朝末年,古蜀國的王子杜泮,因為被秦國攻殺,逃到了越南北部,滅了在越南稱王稱霸的碓王,自稱安陽王。
越南深受漢文化影響,在上世紀以前可以說是根深蒂固的。所以即便是在筆墨中自稱漢人、華人,也沒什麼不可理解的。